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襄城县

指数 襄城县

襄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市下属的一个县。古称氾城。面积92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83万。县政府驻城关镇烟城东路。.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82 关系: 吴公河 (颍河)坚镡天主教郑州教区姚從吾嫁给大山的女人孔廟列表宇文颉安惠元不羹临颍县东汉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平顶山市平顶山紫云书院广州 (北魏)京西北路库庄乡建設型蒸汽機車张文深張寧 (萬曆進士)張延齡 (清朝)張淮 (成化進士)开封府後趙州郡列表北汝河 (沙河)周朝諸侯國列表唐喜成回族王宇燕王度 (东汉)王霸 (漢朝)禹州市秦朝行政区划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省直管县申鳳梅隋朝行政区划颍川郡西汉行政区划西晉豫州行政區劃襄城襄城城墙襄城县高级中学襄城区襄城郡 (西晋)襄縣許廓譚性教许州直隶州许昌市...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吴公河 (颍河)

吴公河,又名吴公渠,位于河南省中部,是颍河右岸支流,上游在襄城县境内称“文化河”,又名“古唐河”,发源于禹州市蒙坡,东南流经襄城县中部,临颍县西南部和漯河市郾城区西北部,最后于郾城区商桥镇沟张村东南注入颍河,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流域内以种植粮食、蔬菜及烟叶为主。.

查看 襄城县和吴公河 (颍河)

坚镡

堅鐔(),东汉武将。字子伋,穎川襄城人。光武帝的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22位(《後漢書》列传12)。 初习郡县吏務。劉秀攻略河北时,堅鐔被推举,劉秀以堅鐔的实務能力任命他为主簿,又以掃討流軍、河北平定之功为偏将軍。建武元年(25年),劉秀即位時,任命为揚化将軍,封濦強侯,与諸将共同参加攻略洛陽劉玄軍的战斗。堅鐔买通洛陽守门将为内应,与朱祜共入洛陽城東門,劉玄軍大司馬朱鮪投降。建武2年(26年),与萬脩共同平定南陽,宛城軍閥董訢敗走。当时,光武帝属下鄧奉不满大司馬吴漢略奪他的故乡新野。叛乱,萬脩病死,当时,堅鐔北有董訢、南有鄧奉的包围。孤立无助一年,兵糧将尽,饿食野草。堅鐔襲敵常身先士卒,兵士也愿意犧牲。劉秀親征破董訢、鄧奉,以堅鐔为左曹,常命他从軍。建武6年(30年),封合肥侯。建武26年(50年),堅鐔去世。子堅鴻。.

查看 襄城县和坚镡

天主教郑州教区

天主教郑州教区(Dioecesis Cemceuvensi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河南省设立的一个教区。.

查看 襄城县和天主教郑州教区

姚從吾

姚从吾(),學名士鳌,字占卿,河南襄城县人。中国历史学家。.

查看 襄城县和姚從吾

嫁给大山的女人

嫁给大山的女人是根据河南襄城姑娘郜艳敏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该片讲述18岁的打工妹山菊被人贩子拐卖到大山,多次自杀未遂后,被公婆的善良感动,决心以善报善,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后来为了改变山村贫穷的限制,解开大山里人们封闭落后的思想,当上了代课教师的故事。.

查看 襄城县和嫁给大山的女人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查看 襄城县和孔廟列表

宇文颉

宇文颉(),北周宇文氏后裔,后唐、后晋时期的介国公。 后唐清泰三年七月辛丑(936年8月4日),将作监丞、介国公宇文颉出任汝州襄城县县令。 后晋天福五年春正月庚寅(940年3月5日),三恪宇文颉食邑加封三千户。 后晋天福六年二月戊戌(941年3月8日),宇文颉出任太子率更令。.

查看 襄城县和宇文颉

安惠元

安惠元(),河南鲁山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地区代表。 毕业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法律专业,是中共党员。曾任宝丰县县长、中共襄城县委书记、平顶山市副市长、河南省盐业管理局(总公司)局长(总经理)、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9月,任河南省省长助理。.

查看 襄城县和安惠元

不羹

不羹,先秦小型诸侯国,或说嬴姓,为少昊的后裔,被楚国所灭。 不羹在春秋时期成为楚邑。前531年,楚灵王在陈地、蔡地、不羹修筑城墙。不羹有东、西二城:东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南二十里。《汉书·地理志》颍川郡定陵县有“东不羹”。《汉书·地理志》颍川郡襄城县“有西不羹”。.

查看 襄城县和不羹

临颍县

临颍县(拼音:Lín Yǐng Xiàn)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份,隶属漯河地级市。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置,因濒临颍河得名。临颍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县境西与襄城县交界,北与许昌县毗邻,东与鄢陵县、西华县接壤,南与漯河市郾城区相连,总面积82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人(2007年)。临颍县为河南省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09年GDP总量为1,721,124万元(折合251,958万美元),位居河南各县(市)居第20位;人均GDP为25,464元(合3,728美元),居30位。.

查看 襄城县和临颍县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襄城县和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襄城县和三国行政区划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市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因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平坦如削故得名平顶山市。全市总面积7,910平方公里,人口496万,以汉族为主。西周时期,今平顶山市境内的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别称鹰城。春秋时期,孔子与叶公沈诸梁在叶邑(今叶县)商讨国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叶公的后人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平顶山叶县是叶姓的发源地。 近代,平顶山市做为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为了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新兴的能源型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平顶山市境内的旅游资源以尧山、温泉、湖泊和寺庙为主,2007年初,平顶山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的一员。.

查看 襄城县和平顶山市

平顶山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襄城县紫云镇的一所舊式書院,座落於紫云山中。該書院係1468年(明成化四年)由户部尚书李敏所建,1482年(成化十八年)赐名“紫云书院”,为当时中原四大书院之一。 紫云书院在清代曾經翻修过。虽然现在已经破损严重,但現的存大殿及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楼一间还是值得观看。清初书院周围有莲沼、观澜桥、此君亭、吉祥洞等景點。 Category:襄城县 Category:河南书院.

查看 襄城县和平顶山紫云书院

广州 (北魏)

广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永安中设置,治所在鲁阳县。东魏武定中陷,徙治襄城县。领七郡,十五县。户二万八千六百九十六。口九万六千七百八十。.

查看 襄城县和广州 (北魏)

京西北路

京西北路是中國宋朝时设置的一个路,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西部。 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西路为京西北、南二路。京西北路的治所在河南府,管辖河南府、许州、孟州、蔡州、陈州、颍州、汝州、信阳军;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西北路建制废除。金国在此设置南京開封路等。.

查看 襄城县和京西北路

库庄乡

库庄乡是中国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下辖的一个乡。.

查看 襄城县和库庄乡

建設型蒸汽機車

建設型蒸汽機車(JS),是中國鐵路使用的蒸汽機車車型之一。.

查看 襄城县和建設型蒸汽機車

张文深

张文深(),河南许昌县人。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郑州师专(今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天津大学管理系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

查看 襄城县和张文深

張寧 (萬曆進士)

張寧,字載宇,河南襄城人,明朝政治人物。 河南乙酉鄉試舉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二百十七名進士。官江都縣知縣。仕至四川提刑按察使司副使。.

查看 襄城县和張寧 (萬曆進士)

張延齡 (清朝)

張延齡,河南省許州直隸州襄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49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查看 襄城县和張延齡 (清朝)

張淮 (成化進士)

張淮,字邦鎮,河南省開封府許州襄城縣人,軍籍,治《書經》,年二十九歲中式成化五年己丑科第三甲第三十五名進士。十二月十一日生,行三,曾祖張耆;祖張太;父張巖;母毛氏。具慶下,妻徐氏,兄浩;淵。由國子生中式河南鄉試第三十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八十五名。.

查看 襄城县和張淮 (成化進士)

开封府

开封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首府名,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管辖范围达今许昌市、郑州市、新乡市、周口市境。.

查看 襄城县和开封府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查看 襄城县和後趙州郡列表

北汝河 (沙河)

北汝河是中国河南省中部沙河左岸一条支流,原为古代汝水的一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致被认为是汝水之源,或沙河之源,直到河南省有关专家综合考证,才将北汝河作为沙河支流。现今北汝河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6080平方公里。 北汝河发源于河南嵩县车村镇西南龙池漫山北麓分水岭村,曲折东北流至汝阳县紫罗山、云梦山之间的“汝阙”,至汝州市纳牛涧河后折向东南,经郏县、襄城县后沿着襄城、叶县和舞阳县界,至舞阳县和襄城县交界处注入沙河。 北汝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6.76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44亿立方米,流域内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

查看 襄城县和北汝河 (沙河)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查看 襄城县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唐喜成

唐喜成(),河南省尉氏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擅长以“二本腔”(假声)演唱豫剧。十岁进河南省长葛县万乐社科班,从师魏德海、高永安、吴同保等人。十八岁正式在中牟县登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原豫剧团、河南省人民剧团、河南省歌剧团、河南豫剧二团工作。代表作有《南阳关》、《辕门斩子》和《三哭殿》等。他是豫剧唐派的创始人,生行的代表人物。.

查看 襄城县和唐喜成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襄城县和回族

王宇燕

王宇燕(),河南襄城县人。女,汉族。1986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学历。 曾任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口市副市长,中共周口市委常委、项城市委书记。2012年5月,任济源市市长。2015年3月,任中共济源市委书记。2015年7月31日,调往山西省任中共运城市委书记。 2017年5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同年7月,任省委组织部部长。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地区代表。.

查看 襄城县和王宇燕

王度 (东汉)

王度,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列侯,淮陵侯王霸的孙子。 王霸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辅佐刘秀打天下,是东汉的开国功臣。历封关内侯、王乡侯、富波侯、向侯、淮陵侯。永平二年(59年),王霸去世。儿子王符嗣爵淮陵侯,后来改封轪侯。王符就是王度的父亲。王符去世后,王度嗣爵轪侯。永平十七年(74年),汉明帝皇女刘仲封浚仪公主。汉章帝时,王度娶浚仪长公主,官至黄门侍郎。王度去世后,儿子王歆嗣爵轪侯。.

查看 襄城县和王度 (东汉)

王霸 (漢朝)

王霸(?—59年),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襄城县)人。 世好文法,早年為獄吏,慷慨有大志。後遊學長安。不久追随刘秀,在昆阳击破王寻、王邑。刘秀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封为王乡侯。建武二年(26年),改封为富波侯。建武六年(30年),屯田新安。建武十三年(37年),改封为向侯。永平二年(59年),去世。.

查看 襄城县和王霸 (漢朝)

禹州市

禹州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即位于禹州,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有一座高大的手拿石耜的大禹石雕像,便是“大禹像”,为如今禹州的标志性雕像。全市城镇化率45.25%,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80%、55%,绿地率34%;森林覆盖率27.6%,林木覆盖率40.2%,绿化覆盖率41%。 地理上,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北距郑州80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禹州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2015年禹州市GDP总量5,123,810万元。禹州全市辖4个街道、19个镇、3个乡、2个管委会。市政府驻颍川街道。 禹州最著名的特产为神垕镇的钧瓷,北宋时期与汝、官、哥、定瓷一起称为五大名瓷。禹州还是历史上中药材主要集散地,据称唐代药王孙思邈曾长期在此行医。另外,禹州还是河南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正式命名“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查看 襄城县和禹州市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查看 襄城县和秦朝行政区划

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查看 襄城县和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是省直接管理县的概念简称,也就是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区,是指由省、自治区政府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单位的各项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大陆应当实行“省级、县级和乡级”三级行政区划。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1983年2月,中央又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市管县”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就是在省、县之间增加一级政区(地级行政区),实行四级制。这就使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现时的行政区划中,除4个直辖市外,普遍省区的县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管辖和领导,县级行政区实际属于地方三级行政区域。 “省直管县”与“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概念有所分別。“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指直接由省级政府管辖和领导的县级行政区,如海南省的各县和县级市、湖北省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河南省的济源市、新疆的9个由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双重领导的县级市等。而“省直管县”则指原来由地级政府领导或代管的县级行政单位,改由省直接管理其大部份事务。主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实行“扩权强县”直至“省直管县”。.

查看 襄城县和省直管县

申鳳梅

申鳳梅(),河南省临颍县人。越調表演艺术家,艺名大梅,工生行,一级演员,她11岁学戏,14岁登台演出。其在戏曲中演绎的诸葛亮角色深入人心,曾被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誉为“中原活诸葛亮”。她被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馬連良收为女弟子。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名誉团长等职。.

查看 襄城县和申鳳梅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襄城县和隋朝行政区划

颍川郡

川郡 穎川郡,常訛誤成“潁川郡”,是中国秦朝至唐朝设置的一个郡,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 『說文解字注』 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 依據《說文解字》裡面的解釋,可見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書寫穎川的現象存在了。支持「穎川」的人認為,雖然穎川得名於潁水,但是潁水與穎川是不同的概念,潁水指的是潁水河流,穎川指的是河流兩岸廣闊的地帶。還舉例說明如舞陽縣、女陽縣等,都因㵲水、汝水而得名,卻不稱作㵲陽、汝陽(與現在的汝陽沒有關係)。並且漢代時候的石碑就有「穎」川的寫法了,所以郡望堂號為「穎川」不會錯。.

查看 襄城县和颍川郡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襄城县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晉豫州行政區劃

豫州是曹魏舊州,州治所在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範圍在今河南省京廣鐵路以東的大部,山東省西南部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南端一路深入至湖北省長江北岸的廣濟縣。.

查看 襄城县和西晉豫州行政區劃

襄城

襄城,可以指:.

查看 襄城县和襄城

襄城城墙

襄城城墙,位于中国河南省襄城县。现存城墙长2297米,高6.5米,宽5米。襄城城墙为河南省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县城城墙。1998年8月列入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襄城县和襄城城墙

襄城县高级中学

襄城县高级中学是一所位于河南许昌襄城县的高级中学,始创于1942年的“襄城县立中学”,2004年学校定名为“河南省襄城高中”。它是许昌市重点高中和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现有新老两个教学区,占地100余亩的老校区位于县城西隅汝河之滨,建筑面积26981平米;占地318亩、2007年完工的新校区位于城区紫云大道以东、汝河以北,总建筑面积9.8万平米。 目前学校有72个教学班,在校生5600余人,教职工30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6人。学校先后被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

查看 襄城县和襄城县高级中学

襄城区

襄城区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積为670.8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9万人。.

查看 襄城县和襄城区

襄城郡 (西晋)

襄城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郡。 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在襄城县(今河南省襄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平顶山、襄城、郏县、舞阳、叶县、宝丰等市县地。属豫州。北魏时属广州。东魏、北齐为广州治,西魏、北周属广州。隋朝开皇初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汝州为襄城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平顶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漯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襄城县和襄城郡 (西晋)

襄縣

#重定向 襄城县.

查看 襄城县和襄縣

許廓

許廓(),字文超、許之,襄城人,明朝官员,官至兵部尚書。 建文元年(1399年),鄉試中舉。永樂五年(1407年),授錦衣衞經歷,不久升工科給事中,后遷鴻臚寺左寺丞。永樂十年(1412年),升任工部右侍郎。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時候,負責督餉。次年,負責提督神木廠,建造北京城,竣工后特賜宴勞。洪熙元年(1425年),進工部左侍郎。宣德五年(1430年),負責賑災河南饑荒,期間復業者數萬戶。宣德六年,任兵部尚書。次年七月,任內去世,年五十六。.

查看 襄城县和許廓

譚性教

譚性教,字生伯,號笠石,山東濟南府萊蕪縣谭家楼村人,明朝官員。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二百五名進士。禮部觀政,辛亥授河南陳留縣知縣,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六月丁外艱去職,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守喪期滿,授河南襄城縣知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本省戊午科鄉試同考官。创修“濬来家渠”六十里,襄人为立生祠。 泰昌元年(1620年)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天啟間轉山西按察司副使,以病请归。.

查看 襄城县和譚性教

许州直隶州

许州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許州本是隋唐時之州,更早以前本是漢、晉時的穎川郡管轄的許昌縣,隋唐時改制為許州。到了明朝,許州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府管轄(明代開封府領州四,縣三十),所以為明代的「散州」。而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制度,「散州」可以轄縣,所以當時河南省開封府的許州,管轄了臨潁、郾城、襄城、長葛等四個縣。 清朝初年,一開始還是沿襲明制,也就是府屬的散州還可轄縣,所以許州仍為開封府屬州,也仍管轄縣。但不久就規定,全天下的府屬散州都不准轄縣,除非是升格為「直隸州」給省直轄的,才可轄縣,而雍正帝也將許州改制為「許州直隸州」,仍舊管轄領縣四: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個縣。換言之,當時的許州,整個轄區未變,只是改制成「直隸州」。 清代河南省許州直隸州的州編制等級為:「衝,繁」。到清代中期,又有「道」,逐漸變成介於「省」和「府、州(直隸州)、廳(直隸廳)」之間的新一層地方行政層級,所以許州直隸州又隸屬於開歸陳許鄭道。 許州直隸州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改制升格的,到了雍正十二年,朝廷方面又將之又升格為河南省「許州府」,但是乾隆六年(1741年),又降格為同省的許州直隸州,一直到清末,許州仍是維持直隸州編制。 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州改縣」,許州也被改為河南省的許縣。演變到今日,是河南省的许昌市,為一地級市。又有張鉞,曾經修纂《許州直隸州志》十六卷。.

查看 襄城县和许州直隶州

许昌市

许昌市,別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東漢末年,曹操挾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實際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人口434.15万。 今天的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查看 襄城县和许昌市

许昌专区

许昌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河南省中部。1949年置,专员公署驻许昌市。辖许昌、漯河2市及许昌、长葛、鄢陵、临颍、郾城、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临汝、鲁山13县。 1953年,原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商水、西华、扶沟3县划入许昌专区。1954年,将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许昌专区辖15县。 1957年,由叶县、宝丰2县析置平顶山市,由省直辖。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专区辖3市、15县。 1960年,撤销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撤销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恢复许昌、宝丰、郾城3县。 1964年,平顶山市改设平顶山特区(地级)。1965年,将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归周口专区。许昌专区辖2市、12县。 1969年,撤销许昌专区,改置许昌地区。.

查看 襄城县和许昌专区

賈壯

賈壯(),字泰華、止菴,河南省開封府襄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襄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安慶府懷甯縣知縣。順治九年,任戶部廣西清吏司主事,管理宣大糧儲稽覈兵馬兼管屯種、戶部雲南清吏司員外郎、委管徐州倉。后升任戶部郎中、河東兵備道僉事。.

查看 襄城县和賈壯

黄国显

国显(),河南襄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查看 襄城县和黄国显

郭安

郭安,字邦寧,河南省開封府許州襄城縣人,民籍,治《書經》,年二十四歲中式正統十三年戊辰科第三甲第六十六名進士。十一月初二日生,行一,曾祖郭參;祖郭恕;父郭熙;母范氏。慈侍下,妻劉氏。由縣學增廣生中式河南鄉試第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三十九名。.

查看 襄城县和郭安

都畿道

都畿道,唐朝时设置的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河南道都畿地区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渑池二县以东,巩义、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嵩县、鲁山、叶县以北,济源、孟州二市以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

查看 襄城县和都畿道

郜艳敏

郜艳敏(),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初中文化水平,1994年被拐卖至河北保定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賣給當地一牧羊人做「妻子」,之后在村里当上代课教师。.

查看 襄城县和郜艳敏

郑家概

郑家概()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武警少将。.

查看 襄城县和郑家概

舍起靈

舍起靈(),原名魏元都,清朝伊斯蘭教經師。 舍起靈本名魏元都,幼時被一名穆斯林将领舍应举收為義子,改姓舍,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師從常志美,經常应聘四處教學,講授阿拉伯文、波斯文。足迹遍及全國各地。康熙年間定居襄城縣石羊街。卒葬于河南襄城。譯有《醒迷錄》。 S舍 Q起.

查看 襄城县和舍起靈

耿灼然

耿灼然,河南省襄城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襄城县和耿灼然

李瓒 (东汉)

李瓒(),一名--,颍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是东汉太尉李修的曾孙,赵国相李益的孙子,司隶校尉、长乐少府李膺的儿子,官至东平国相。 曹操地位还不显贵时,李瓒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李瓒临终前对儿子李宣等人说:“时局将乱,天下间的英雄没有超过曹操的。张邈与我交好,袁绍是你们的外亲,但是你们切勿依附这些人,一定要归附曹氏。”李瓒的儿子们听从了父亲的话,都在动乱的时代中得以幸免。.

查看 襄城县和李瓒 (东汉)

李脩

李脩,字伯游,东汉时期人物,豫州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李脩初任郡县属官,官至光禄勋。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正月十五,李脩继张禹为太尉。元初元年(114年)九月初七,李脩因蜀郡夷和先零羌之乱而免职,司马苞继任。其子李益曾任赵国的国相,孙子李膺是汉朝的名臣。.

查看 襄城县和李脩

李膺 (東漢)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東漢黨錮之禍受害者。 李膺的祖父李修在汉安帝时期曾任太尉,父親李益曾任赵国的国相。李膺舉孝廉出仕,後被司徒胡廣徵辟,歷任青州刺史、漁陽、蜀郡太守,任內申明法令,恩威並舉,初任青州刺史時,青州郡守縣令畏懼他的威嚴明察,大多聽到他就任的消息後便辭官而去。其後轉任護烏桓校尉,當時鮮卑多次侵犯邊境,李膺常常頂著箭石,將其打敗驅除,使得敵人非常畏懼。因公事而被免官,回到綸氏縣居住,教授的學生常常達到千人。 李膺的訪客很多,但李膺只見「清流之士」,奸邪小人一概不見,被李膺接見的訪客都是受寵若驚,時謂「登龍門」。其中有一個訪客最特別,該訪客就是孔融。孔融拜訪李膺時說與後者有親戚之係,李膺接見後就請教孔融,孔融與他有何關係,孔融答曰:「我的祖先孔子與先生您的祖先老子(李耳)曾有過師生關係(孔子曾請教老子「禮」之事)。」李膺大奇之,立刻以賓禮待孔融。時陳韙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之反答:「想君小時,必也然之」陳韙登時啞口無言。 永壽二年(156年),鮮卑寇掠雲中,徵度遼將軍。延熹二年(159年),為河南尹,揭發宛陵大姓羊元群之罪,反坐罪,罰左校。司隸校尉應奉知情,上疏為李膺等說情,得以免刑。任為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郭泰等交遊,反對宦官專擅,致力於糾劾奸佞。是太學生心目中的「天下楷模」,有人以被李膺接待過為榮,視為「登龍門」。時宦官張讓弟張朔為野王縣令,貪殘無道,被李膺逮捕處決。張讓向桓帝訴冤,桓帝詔李膺入殿,李膺據理對答,桓帝以無罪開釋。李膺的名气既大,其好友陈蕃、杜密、王暢等人也备受知识分子崇拜。太学生视他们为正义和知识的化身,为其编了歌謠:“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暢)。”又称李膺、杜密为“李、杜”。延熹九年(166年),張成善說風角,占卜得知將有大赦令於是要兒子殺人,後果真大赦天下,李膺心裡憤慨仍處死張成兒子,於是張成的弟子牢修控告李膺等人結黨,「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將李膺等人關入北寺獄,株連達二百多人。後賈彪說服外戚竇武等出面援救,桓帝才將李膺赦免,但不許為官,居於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 建寧二年(169年)竇武與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任李膺为长乐少府,宦官事先迫使靈帝逮捕竇武。竇武與王甫軍激戰,兵敗自殺,宦官進一步逮捕「黨人」,李膺及杜密等百余人被捕入獄處死,迁徙、禁锢者“六七百人”,史稱第二次黨錮之禍。.

查看 襄城县和李膺 (東漢)

李敏 (景泰進士)

李敏(),字公勉,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襄城縣(河南省襄城縣)人,明朝戶部尚書、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天顺初年,奉敕撫定貴州蠻,归还后巡按畿內。以薊州餉道經海口。成化初年,因举荐升任浙江按察使,后改任湖广按察使,历任山西、四川左右布政使。成化十三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并抵御外寇入侵。成化十五年,召为兵部右侍郎。四年后病归。后诏令以左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成化二十一年,改任漕运总督,后召拜为户部尚书,负责当时北方各地戍守粮草运输和征税,后因监察御史陳瑤弹劾,其疏求去,不被批准。弘治四年,因病乞休,帝為遣醫視療。之后请葉淇替任,后得到批准,未抵达家前已去世。贈太子少保,謚恭靖。.

查看 襄城县和李敏 (景泰進士)

杨鲁豫

杨鲁豫(),山东莒县人。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查看 襄城县和杨鲁豫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查看 襄城县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汝州 (古代)

汝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大业二年(606年)改伊州置,以境内有汝水得名。次年改为襄城郡。唐朝贞观时又改伊州(武德复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临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汝州。土贡:施。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下辖七县:梁县、郏城县、鲁山县、叶县、襄城县、龙兴县、临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北汝河、沙河流域。 金朝占汝州,属南京路。元朝,汝州属南阳府。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升为汝州直隶州。1913年废,改州为临汝县。自唐以来有绢、絁等织造业,宋元时烧造汝窑瓷器,青瓷最为佳品。.

查看 襄城县和汝州 (古代)

汴梁路

汴梁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治所在开封县、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荥阳市、襄城县以东,民权县、沈丘县以西和原阳县、延津县以南、漯河市、项城市以北等地区。下辖陈州、许州、睢州、钧州、郑州等州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开封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河南的路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许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周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8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襄城县和汴梁路

河南历史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河南布政使司,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等。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魏、隋、唐、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北宋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历史

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本表所列仅限于河南省境内,作为国民经济独立预算单位的县与县级市。美元单位则以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河南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累计有3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前列。.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河南省城墙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河南省境内城墙的列表。.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省城墙列表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已经公布了7批共1575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道

河南道,为唐朝的一个道,相當於現在的山東省,河南省全境,江蘇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 唐朝時的行政區劃,轄下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縣。1府29州分别为:河南府、虢州、陕州、汝州、郑州、滑州、汴州、许州、陈州、蔡州、潁州、亳州、宋州、徐州、泗州、宿州、海州、濮州、曹州、登州、莱州、密州、青州、沂州、兖州、淄州、齐州、郓州、棣州、濠州。.

查看 襄城县和河南道

沙河 (颍河)

沙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颍河的最大支流。其中自源头至北汝河汇入处,古称“滍水”;北汝河汇入起,为古代汝水的一部分;从漯河市区到汇入颍河,为元朝至正年间汝河改道后的河道,基本上是古代大濦水 。明朝嘉靖年间始称沙河,全长325公里,流域面积12600平方公里。 20世纪90年代,经综合考证确认沙河主源为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尧山镇石人山石人山主峰主峰东麓的玉皇庙河,玉皇庙河东流16公里至尧山镇北汇北源没大岭河后即称沙河。沙河东流至襄城县和舞阳县交界处汇北汝河,到周口市入颍河。 沙河流域在京广铁路以西为山丘,以东则为黄淮平原,中间过渡带很短。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全流域多年降水量为600~900毫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流域内水旱灾害频繁。.

查看 襄城县和沙河 (颍河)

清光緒十八年壬辰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壬辰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查看 襄城县和清光緒十八年壬辰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年)丁未科 三月,會試於贡院。.

查看 襄城县和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潁阳

#重定向 襄城县.

查看 襄城县和潁阳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襄城县和明朝解元列表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襄城县和曹魏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襄城县和曹魏行政區劃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襄城县和晉朝行政區劃

311国道

311国道(或“国道311线”、“G311线”)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江苏徐州,终点为河南西峡的国道,全程748千米。 这条国道经过江苏、安徽和河南3个省份。.

查看 襄城县和311国道

许昌专区賈壯黄国显郭安都畿道郜艳敏郑家概舍起靈耿灼然李瓒 (东汉)李脩李膺 (東漢)李敏 (景泰進士)杨鲁豫楚漢之際諸侯疆域汝州 (古代)汴梁路河南历史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河南省城墙列表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道沙河 (颍河)清光緒十八年壬辰科貢士進士列表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貢士進士列表潁阳明朝解元列表曹魏曹魏行政區劃晉朝行政區劃311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