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行政院會議

指数 行政院會議

行政院會議,又稱行政院院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決策機關,由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組成,以行政院院長為主席。行政院院長因事不能出席時,由行政院副院長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均因事不能出席時,由出席者公推其中一人代理主席。行政院會議以過半數之出席為法定人數。 行政院會議議決以下事項:.

85 关系: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台灣運動彩券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台灣自來水公司孫穗芬两岸领导人会面中國廣播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國花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治中正紀念堂一例一休廣電三法北平和谈國家元首國家統一綱領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國民政府委員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單國璽和泰汽車內政部消防署六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王健壯程發軔總統府 (臺灣)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華光社區華視主頻行政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新聞局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褒揚令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解嚴紀念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賴清德資訊工業策進會軍機處黨政軍退出媒體黃丞儀黃輝珍農田水利會...蘇貞昌臺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臺灣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灣省行政長官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戒嚴令臺灣省政府主席臺灣音樂館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電視公司集會遊行法陳瑩 (政治人物)陳明文林全內閣桃園市政府植树节法務部廉政署洪昭男湖北省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電視廣播電台1964年臺灣2012年臺灣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2016工鬥連線2016年2017年3月臺灣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扩展索引 (35 更多)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英語: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以下簡稱TICC)是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建築之一。1984年12月27日,行政院會議核可交通部送審之《興建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1986年6月TICC動工興建,1989年11月完工;1989年12月4日,在「第十二屆亞洲大洋洲婦產科醫學會議」進入此建築、成為第一個在此處進行的國際會議的同時,也宣告正式啟用;最終,1990年1月8日,TICC成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建築範疇。 TICC除了提供工商界租用此建築進行各類型會議與展覽以外,也有設置餐廳及大會堂,是一項多功能的展會建築。在營運初期雖有遇到虧損之現象,但隨著台北世貿四合一建築的機能與台北101的興起,TICC也成為眾多會議、各類型演藝活動會、研討會、產品發表會之重點舉辦場地,至今每年約有八百餘場的各類會展在此地進行。截至目前為止,TICC也是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 Association,簡稱ICCA)與國際會議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gress Centres,簡稱AIPC)的會員。.

新!!: 行政院會議和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英語譯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臺灣公廣集團、臺灣公廣、公廣集團、公廣,是台灣第一個、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事業群,由公視基金會和中華電視公司等兩個中華民國政府出資的媒體機構組成,於2006年7月1日成立。現階段以經營電視媒體為主,未來計劃納入廣播服務,遠程發展以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等國際知名公共媒體機構為目標。.

新!!: 行政院會議和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查看更多 »

台灣運動彩券

運動彩券,簡稱運彩,是台灣合法授權的體育投注彩券,由主管機關公開甄選發行機構負責運動彩券之發行。台灣運動彩券自2008年5月起發行,第一屆發行期間為2008年至2013年,第二屆發行期間為2014年至2023年。第二屆由威剛科技取得經營權、台灣運動彩券公司擔任受委託經營機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受委託金流機構。第一屆運動彩券發行機構則為台北富邦銀行。運動彩券發行之法源依據為《運動彩券發行條例》。.

新!!: 行政院會議和台灣運動彩券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團法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英語:95 Youth Labor Union),簡稱九五聯盟,為一個由大專院校學生、學者組成的非營利社運團體,成立於2005年4月19日。.

新!!: 行政院會議和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自來水公司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水、台水公司,是臺灣最大的自來水供應機構,為中華民國經濟部管理的國營事業。除了大臺北部分區域與金馬地區,分別由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及當地自來水廠負責之外,臺灣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均由台水負責。.

新!!: 行政院會議和台灣自來水公司 · 查看更多 »

孫穗芬

孫穗芬(Nora Sun,),美籍華裔商人及外交官,亞利桑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孫女,父孫科第四女,母親是蓝妮,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曾創辦香港順亞顧問有限公司,長年旅居上海、香港、美國。 2011年元旦早上,孫穗芬在台灣遭遇車禍,經搶救29天後,因多重器官衰竭,仍然回天乏術,在1月29號下午2點51分,宣告死亡,享壽74歲。.

新!!: 行政院會議和孫穗芬 · 查看更多 »

两岸领导人会面

兩岸領導人會面,常称“--”或“--”,是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即--)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會中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該會面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层“島嶼宴會廳”內的「東陵廳」及「裕廊廳」舉行,新加坡政府應雙方要求協助籌辦本次會面。馬英九為此次會面專程前往新加坡,習近平則是在結束越南與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再與馬英九會面。雙方同時派遣兩岸關係的相關官員共同參與,會面前半段向媒體公開,後半段則為閉門會議。 為達成實質對等與尊嚴,雙方在會面上以「--」與「--」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中國大陸方面指出「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會後,先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下午4時15分舉行記者會,接著馬英九於下午4時45分在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雙方在稍晚共進晚宴,並分別在當日晚間搭乘專機返回北京與台北。.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两岸领导人会面 · 查看更多 »

中國廣播公司

中國廣播公司(英語譯名: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廣、BCC,是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先驅,也是臺灣最大的電台廣播業者之一。創立於1928年,原先為中國國民黨之黨營事業,也是中國國民黨繼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之後創辦的第三個中央宣傳機構;之後先後經國民黨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中國時報系控股之「榮麗投資公司」擁有,現由前立法委員趙少康經營。總部設於臺北市松江路,擁有4個全國電台廣播頻道、3個地方電台廣播頻道。 中廣的運作體制完整,在董監事會、董事長之下,共設四部三處、一中心及七個地方分台。「四部」為節目企劃部、新聞部、業務行銷部、廣告管理部;「三處」為工程處、管理處、財務處及製播中心。迄2008年元月止,中廣員工共計兩百餘人,在全國擁有新竹台、苗栗台、臺灣台(位於臺中市忠明南路)、嘉義台、臺南台、高雄台、花蓮台等7個發射分台。使用發射機共55部(備機55部),發射總電力593.3千瓦(備機電力599.95千瓦)。每天播音1,320個頻率小時。 2017年4月15日,中廣音樂網及中廣寶島網宣布自零時起停播地面廣播(FM)訊號,4月24日音樂網改為「網路廣播」繼續播出,寶島網網路廣播播至6月11日,6月12日寶島網正式停播。.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國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公司,簡稱「華視」、「CTS」,是中華民國第三家電視台,為臺灣6家無線電視台之一。初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與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現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員。 華視創立時,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製播一般電視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遠距教學課程。1983年,華視獲准開設UHF頻道,是為「華視超高頻教學頻道」(現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2004年無線數位電視開播後,取得一個容納3個節目頻道的UHF物理頻段;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現在擁有一個容納5個節目頻道的UHF頻道,是台灣唯一從事遠距教學事業的電視台,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電視頻道的無線電視台。.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花

中華民國國花是梅花,由行政院院會在民國53年(1964年)7月21日核定。主要理由為:.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民國國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泰王國(舊稱暹羅)之間的關係。1946-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雖無外交關係,但是雙方的民間交流未受影響且十分熱絡,兩地間也有密集的客貨運航線。2014年,中華民國僅次於日本及美國,為泰國第3大的投資来源地,累計投資金額達135.5億美元。.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治是指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政府,期間在大陸時期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在行憲後於1948年正式改組,1950年遷至臺灣地區後運作至今。.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華民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一座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總統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而園區廣場的南北側,另建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管理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落成以來成為臺北市及臺灣在國際上最著名地標之一。 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華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國定古蹟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 。.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中正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是指中華民國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所推動的勞工工作日數改革政策,主要係修正《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使所有勞工每週可以有一天的例假(此例假為可勞資約定而更動,即不一定為六、日)、及一天的休息日,前者為強制休假、後者則保留彈性加班的空間,以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主可以在徵詢勞工同意後,讓勞工在法定的休息日加班。至於例假日只有在必要(天災、事變或是突發事件)時,--主才能要求勞工加班,其中勞工在“一例”的例假日加班後,--主依規定應予勞工擇日補假,《勞動基準法》的相關修正案已於2016年12月6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然而不管是例假日,還是休息日,只要勞工有加班,--主都需要付加班費給勞工。 上述法案在修正時,同時刪除《勞動基準法》原有規範的7天國定假日(因此元旦翌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以及行憲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並且增加新進人員「勞工特別休假」等相關規定。.

新!!: 行政院會議和一例一休 · 查看更多 »

廣電三法

廣電三法,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三項廣播電視相關法律,包括《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為了推動通訊匯流,最早自2002年起,陸續有多次修法。.

新!!: 行政院會議和廣電三法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团名義)於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該年4月1日,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4月13日至4月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实质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談判終告失敗。.

新!!: 行政院會議和北平和谈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綱領

《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曾是中華民國內政有關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由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於1991年2月23日國統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于同年3月14日獲行政院第2223次會議通過,民主進步黨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亦参加了决议过程。該原則最終于2006年2月27日由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家統一綱領 · 查看更多 »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安基金委員會)是中華民國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的專責機構,為行政院直屬的專責單位。.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簡稱民主紀念館),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在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根據2007年4月13日核定之《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所成立的文教設施機構,正式掛牌成立於2007年5月19日中央通訊社,《民主紀念館揭牌 蘇揆:台灣民主歷史性階段》,2007年5月19日。,改制於原本設置同址的中正紀念堂。 2007年5月10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全文共五條,以設立一個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機構;同時發佈生效的還有《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辦事細則》。規程和辦事細則都沒有註明紀念館的地址,也沒有提及中正紀念堂之名以及與中正紀念堂關係。 2007年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惟教育部認為立法院無權廢止四級機關之組織法,雙方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 民主紀念館甫成立即產生法律上是否存在的爭議。由泛藍陣營占多數的立法院在廢止組織規程後,主張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據此凍結以民主紀念館名義編列的預算;泛綠陣營則主張,立法院無權廢除相當於行政院行政命令的組織規程。 2008年5月20日,執政黨由民主進步黨變更為中國國民黨。同年8月,行政院研擬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民主紀念館正式復名為中正紀念堂;計民主紀念館存在時間約一年三個月。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將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委員會

國民政府委員會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該委員會採合議制,設有主席一職。該委員會擁有選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內閣、立法院、司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等重要機構的權力。而委員會直屬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終止於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施行後。 國民政府委員會存在期間屢次由不同人士和成員所構成,但多以中國國民黨黨員為主體,並歷經多次搬遷而有不同的稱謂。另外,其委員會權力也因主席人選不同而有所更迭。一般來說,蔣中正擔任主席期間,國民政府委員會之職能通常較為廣泛。.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民政府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行政院會議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單國璽

單國璽樞機(S.J.,),天主教會樞機,耶穌會會士,河北濮陽人;曾任天主教花蓮主教、高雄主教與新北徐匯中學校長、光啟社社長、輔仁大學董事長,也是輔仁大學榮譽博士。單國璽是第一位台灣教區獲教宗冊封為樞機主教者(第一位曾任職台灣而後於日本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里脇淺次郎、第一位任職台灣時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于斌),單國璽也是繼田耕莘、于斌後第三位中華民國籍樞機,為華人第六位獲得此榮銜者。 1975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教育家,墓誌銘:「生於基督,活於基督,死於基督,永屬基督」。.

新!!: 行政院會議和單國璽 · 查看更多 »

和泰汽車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和泰汽車或和泰,是一家臺灣的豐田汽車相關產品經銷商,該企業由黃烈火創始於1947年9月。和泰所經銷之車輛與零件多由其關係企業國瑞汽車生產製造。此外,和泰也是日本豐田、凌志、日野等車系之臺灣官方總代理。 2012年,和泰在臺灣地區總計售出123,740輛各式豐田與凌志車款,其市場佔有率達33.8%,在臺灣地區相關業者中排行第一。.

新!!: 行政院會議和和泰汽車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消防署

內政部消防署(簡稱消防署)是中華民國消防與災害防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負責所有消防行政、人事、教育訓練等事務規則之訂定,同時監督地方政府之消防機構與各式特種消防組織,對於各地方政府之消防機構則無人事命令權及財政支配權。署本部設於新北市新店區。 中華民國消防事務原歸屬在警察之下;自1995年成立內政部消防署後,警消分立,獨立運作。.

新!!: 行政院會議和內政部消防署 · 查看更多 »

六都

六都是指2014年12月25日起中華民國在臺灣地區的六個直轄市,在2010年12月25日部分縣市改制直轄市至2014年12月24日期間(桃園市升格前)則稱為「五都」。六都在行政上皆直轄於行政院,其市長(或副市長等市長指定代表)均得列席行政院會議並發言。 六都在組織人事和財政預算等層面均享有較其他縣、市更多的權限與資源。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為例,六都獲得65%,其餘16縣市則只分得35%,其中首都臺北市獲分配金額較其他五都高出約100億至200億元,也因而招來「分配不公」的批評。 六都首長之公民直選自2014年九合一大選起與全國各縣市長選舉同步舉行。.

新!!: 行政院會議和六都 · 查看更多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是《中華民國憲法》曾有的附屬條款,由國民大會制定,並且在動員戡亂時期由憲法授予而適用。自1948年5月10日公布實施起,直到1991年經國民大會決議及時任總統李登輝公告才於同年5月1日廢止,共施行43年之久。.

新!!: 行政院會議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查看更多 »

王健壯

王健壯(),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著名記者、作家、新聞編輯、政治評論者,擅長新聞評論寫作。曾任《新新聞》社長,《中國時報》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風傳媒發行人,《上報》董事長。.

新!!: 行政院會議和王健壯 · 查看更多 »

程發軔

程發軔,字旨雲,湖北大冶東鄉人,著名經學家。.

新!!: 行政院會議和程發軔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 (臺灣)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幕僚單位的辦公場所,也是每年元旦及國慶日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廳舍建於1919年,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為文化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起初於日治時期作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皆作為臺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雖為國定古蹟,但是周邊維安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新!!: 行政院會議和總統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

《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是於2006年1月18日公布施行的中華民國法律,其立法目的為處理政府、政府投資之事業及政府捐助設立之財團法人持有民營無線電視事業之股份,維護媒體專業自主,並提升無線電頻率之使用效益,以追求優質傳播文化。.

新!!: 行政院會議和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 · 查看更多 »

華光社區

華光社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東南方,為大安區的光明里及錦泰里,杭州南路、金山南路、金山南路2段30巷、金華街之間的區域,為大安區與中正區交界處,總占地面積約有12.49公頃,有許多在地店家,近年來正面臨土地開發議題。 華光社區土地屬於國有土地,管理單位為法務部。2007年底,行政院提出四大金磚計畫,欲開發華光社區為「台北華爾街」,因此開始對居民提告。其中該土地的違建戶被要求自行拆屋還地,繳交不當得利及土地使用補償金,並依法進行凍結帳戶、扣薪水1/3的強制執行。居民被罰的錢加上利息,從新臺幣數十萬到上千萬元都有。 華光社區違建戶主要有三類人口:第一是在國民政府抵台之前,就已居住於此的日治、清領時期居民;第二是跟隨來台的法務部員工,在法務部默許下自行搭建房舍者;第三為1950、1960年代的城鄉移民,他們買了社區的房子後,落腳於此。爭議的點就在於,部分違建戶的居住事實先於政府對違建的法律規範,且長期下來,政府對每一戶收取水電費用、發放門牌,甚至有少數住戶繳納房屋稅、營利事業稅,等於間接承認他們的居住事實。 政府的開發計畫亦不明朗,從2007年「台北華爾街」到2012年「台北六本木」,最後2013年卻說「台北六本木」要轉到仁愛路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舊址開發。因此,華光社區拆遷後到底用途為何,社會大眾不知道、華光社區居民也不清楚;而政府始終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規劃公諸於社會,因此一直無法驅逐佔有國有土地的違建戶。2017年5月3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倡議專員林彥彤說,華光社區拆遷說要蓋「台北華爾街」,華光社區原址至今還是草地,政府完全沒有居住權的概念。.

新!!: 行政院會議和華光社區 · 查看更多 »

華視主頻

華視主頻,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主頻道兼綜合台。華視成立於1971年1月8日,10月31日正式開播。.

新!!: 行政院會議和華視主頻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行政院會議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是中華民國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前身為1971年3月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 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環保署未來將改制升格為「環境資源部」。.

新!!: 行政院會議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行政院會議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簡稱教改會,1994年到1996年間台灣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置的1個部會,依據1994年7月28日行政院會議通過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設置,1994年9月21日成立,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提請總統李登輝特任李遠哲為主任委員,在1996年12月2日解散。 主任委員李遠哲為召集人,副召集人為張京育,委員是牟中原、何壽川、余陳月瑛、李亦園、李國偉、沈君山、周麗玉、林明美、林清江、施振榮、韋端、孫震、殷允芃、馬哲儒、張清溪、曹亮吉、陳伯璋、陳其南、游錫堃、黃炳煌、黃榮村、黃鎮台、楊國樞、楊國賜、萬家春、劉兆玄、鄧啟福、簡茂發,委員兼執行秘書是曾憲政。 依據《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第6點規定,教改會委員、研究委員、正副執行秘書及工作人員均為「無給職」,只有非本機關的委員和研究委員得依規定支領出席費或交通費。 教改會是階段性任務編組,工作人員係「視業務需要依規定聘兼所需人員分組辦事」,研究委員係「由教改會提經行政院同意後向有關機關、學校借調聘兼」(依據《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第3點、第7點)。 教改會運作期間,出版機關刊物《教改通訊》,發表《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一期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二期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三期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四期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 教改會在1996年12月2日提出《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後解散,李遠哲在《總諮議報告書》的序文裡指出: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是時任教育部部長郭為藩首先倡議組織,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邀請他擔任召集人。他同時指出:.

新!!: 行政院會議和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褒揚令

褒揚令,是中華民國政府依據法律表揚對國家有巨大貢獻之國民所發之正式文告;「褒揚」是法律行為,需依法定程序核定施行。.

新!!: 行政院會議和褒揚令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

行政會議(簡稱行會,Executive Council,ExCo),香港主權移交前稱為行政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內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最高級機構,由行政長官主持並自行任命成員。行政會議成員在逢星期二在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舉行會議。 現時行政會議有33位成員,包括行政長官(主席)、16位問責官員(官守議員)及16位非官方人士(非官守議員,包括召集人) ,成員均屬公職並支薪。亦可稱為香港政府的「內閣會議」。行政會議每周舉行一次會議,通常為星期二早上(公眾假期除外)。 《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在作任何重要決策前,均須徵詢行政會議的意見。行政會議實行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

新!!: 行政院會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 · 查看更多 »

解嚴紀念日

解嚴紀念日為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中規定的一個紀念日,時間為每年的7月15日,只紀念,不放假。 該紀念日是為紀念1987年7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解除“臺灣省戒嚴令”而設。該戒嚴令自1949年5月19日頒佈,次日開始行使,共行使38年多。 2007年6月,行政院召開兩次協商舉辦「解嚴二十週年紀念系列活動」會議,決議提請內政部研訂7月15日為紀念日。內政部隨即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7月15日訂為解嚴紀念日。6月20日,行政院會議審議通過。.

新!!: 行政院會議和解嚴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簡稱北區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在臺灣北部設置的稅務機構,並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北區國稅局轄區包含直轄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新竹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縣市。.

新!!: 行政院會議和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行政院會議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資訊工業策進會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英文譯稱: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III),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的一個財團法人機構,主要是為了推動臺灣的資訊科技發展而成立,一直以來即為中華民國政府資訊通訊相關政策之智庫,對於資訊相關政策法律制定均參與極深,其研究的項目均帶有一定的官方色彩。 典型的例子包括在1984年時,與臺灣13家資訊科技廠商簽定「五大中文套裝軟體」開發計畫,而「大五碼」(Big5)即是為「五大中文套裝軟體」所設計之中文內碼。 於1980年代資訊萌芽時期,亦參予開發中文電腦,致力推動臺灣使用電腦的普及、資訊產業的發展,以及在網際網路剛出現的1990年代初期,推動SEEDNet的成立,使其成為臺灣首家商業運作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目前總部設於臺北市大安區科技大樓,另在臺北市松山區、南投市、高雄市,以及海外的日本等地皆設有辦事處。.

新!!: 行政院會議和資訊工業策進會 · 查看更多 »

軍機處

辦理軍機事務處(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機關,專責參與機務,以皇帝為中心,討論國家大事。.

新!!: 行政院會議和軍機處 · 查看更多 »

黨政軍退出媒體

政軍退出媒體,是中華民國的一項媒體改革運動,並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媒體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

新!!: 行政院會議和黨政軍退出媒體 · 查看更多 »

黃丞儀

黃丞儀,台灣法律學者,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早年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後來前往芝加哥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和博士。 2015年11月,黃丞儀投稿《天下雜誌》旗下網站《獨立評論@天下》要求立法院應彈劾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文章被無故下架,引起各方面熱議。黃丞儀表示,馬英九任期將屆滿前卻要召開馬習會,躁進恣意的作為不僅違背民間對「看守總統」的期待,也已違反憲法程序;立法院有議決「國家重要事項」之權,行政院必須在行政院會議上將對此先行議決,絕非會議行程、日期都決定好了才去立法院報告,這將使「國會的參與決策權形同虛設」、立法院成為橡皮圖章,等於重演審查服貿協議的戲碼;過半數立法委員提議,經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可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彈劾案;要爭取連任的立委,此時應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提出彈劾案。原先封殺黃丞儀專欄文章的《獨立評論@天下》則被評為「媒體人自己不尊重言論自由,在未經作者同意的狀況下,就把專欄作者的文章下架,讓自己的媒體失去公信力」,一天內即已遭十多位作者退出抵制。 2016年2月20日,黃丞儀批評,民主進步黨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第9條規定,從總統選舉投票日開始「經總統當選人認定之爭議性政策、命令、預算等均應暫停執行」,同時不允許現任政府締結條約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創造出強大的權力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命令行政院各部會停止執行總統當選人不喜歡的政策、命令與預算,也讓總統當選人可以凍結條約與協定的締結過程,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制衡總統當選人的決定,明顯牴觸《中華民國憲法》而且極不負責任,「為了防止總統暴衝而提出的這部法律,一旦通過了,才是不折不扣的暴衝立法」。黃丞儀說,總統即便到任期的最後一天都還是總統,民進黨在本月19日立法院開議就提出這樣的違憲法案,證明民進黨意圖「把現任的總統(馬英九)掐死,不讓他做事」;而時代力量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仿照民進黨版,也有「重大政策暫停執行」的規定,還規定立法院可經立法院會議決議要求中央各行政機關立即暫停執行重大政策,使行政權在總統交接期間受到憲法所無之限制,使尚未宣誓就職的總統當選人與立法院取得非常時期的權力,使權力分立體制失去平衡,是扭曲立憲主義的精神,同樣違憲。 2016年11月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及書記長劉世芳連續兩週以「時機不宜」與「此時通過太快了」為由,擋下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所提案的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排入立法院會議討論。同日,黃丞儀引用前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前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理查·葛斯東(Richard Goldstone)的言論「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不是朋友」,請民進黨不要只把轉型正義當成選舉語言。.

新!!: 行政院會議和黃丞儀 · 查看更多 »

黃輝珍

黃輝珍(),台灣彰化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外界普遍認為黃輝珍為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特意培植的本土政治菁英。2008年卸下政務官工作以後,黃輝珍自我調適其角色作為,從過去的公部門從政人物,轉型為今天的智庫領導,發揮了與時俱進的特色,致力於帶領智庫的產經官學研有識之士,著重公共政策的探討,為深化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持續做出服務和付出。.

新!!: 行政院會議和黃輝珍 · 查看更多 »

農田水利會

農田水利會簡稱水利會,是台灣源自日治時期的「水利組合」的法人農業組織,隨著時代更迭,此組織現今受中華民國相關法規規範。台灣除了各地設有區域性的水利會,也有全國性的「農田水利會聯合會」,主要工作是水利事業的興辦、農業災害防治,以及其他農業政策或土地開發等事務。2017年時,臺灣一共有17個水利會,會員約有146.7萬人,灌溉管轄區有37.1萬公頃。除了水利事務,農田水利會人事也常被視為藍綠政黨的地方勢力。.

新!!: 行政院會議和農田水利會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行政院會議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是中華民國臺南市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 現今的臺南市政府為直轄市之行政機關,而此直轄市於2010年12月25日由臺南縣與臺南市兩個縣市合併改制而來。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是中華民國臺中市地方自治事項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中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中市政府共設有29個所屬一級機關、28個區公所、175個所屬二級機關、307所各級學校、22所幼兒園。此外,臺中市政府還經營2個市營事業機構。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的行政機關,臺中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州制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中州廳和臺中市役所。2010年12月25日臺中市 (省轄市)與臺中縣合併改制為臺中市(直轄市),並設立直轄市行政機關臺中市政府。.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中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簡稱環境保護局、環保局),在1968年成立,是臺北市政府所屬的一級機關。.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指1968年(57學年度)中華民國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為九年的教育措施。此措施的實施,提高臺灣人民教育水準,亦奠定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中級技術人才的人力資源基礎。.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

臺灣省行政長官是1945年8月29日間1947年5月16日臺灣省的實際統治者官職,也是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主官。該官職只短暫維持不到兩年,唯一一任是陳儀。在此短暫統治臺灣期間,臺灣省行政長官還間接導致了影響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省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簡稱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公署、省署)是臺灣交由中華民國治理初期的最高行政機關,1945年9月1日成立、1947年4月22日解散。最高首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僅有陳儀一人擔任過此職。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被民眾詬病為新總督。影響臺灣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該機關設置之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管與統治臺灣、並設為省份,但並非與其他省份相同設置省政府,而是設置「行政長官公署」此一特別行政組織,並同時負責南海諸島的接收工作, 海洋國家公園, 2010年03月;但由於長官公署統治政策錯誤與種種倒行逆施,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以及民不聊生之下,導致臺灣在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各地民眾群起反抗政府。有鑑於多數臺灣住民對以陳儀為首的行政長官公署強烈不滿,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平息後廢除此機關,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戒嚴令

《臺灣省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頒佈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準時間)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由總統蔣經國宣佈同年7月15日解嚴為止,共持續38年又56天。此戒嚴令頒布時的臺灣省轄區包含臺灣本島與周邊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 而金門、馬祖,直到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才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這是臺灣第二次實施戒嚴,第一次戒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所發布。在臺灣歷史上,該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為「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省戒嚴令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通常簡稱為臺灣省主席、內部簡稱省府主席)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最高行政首長,同時為臺灣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負責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此官職起始於1947年5月16日,曾自1994年12月21日起改制為臺灣省省民直選之臺灣省省長,法定任期四年;其後因精省實施,1998年12月21日起再復此職。.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省政府主席 · 查看更多 »

臺灣音樂館

臺灣音樂館(英文:Taiwan Music Institute) ,全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和臺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都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派出單位。是以音樂為主題的專門資料館,資料館典藏範圍以臺灣各族群的傳統音樂為主,亞太及世界民族音樂為輔,內涵包括:歌謠、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傳統器樂、舞蹈音樂、儀式宗教音樂及臺灣音樂當代創作等。.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音樂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臺灣證券交易所(Taiwan Stock Exchange,縮寫:TWSE),簡稱臺證所或證交所,為臺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俗稱「集中市場」)的經營機構,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於臺北101大樓內。其加權股價指數為自行編製的加權指數,被視為是臺灣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之一。.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證券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行政院會議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集會遊行法

《集會遊行法》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前身是台灣在解嚴後,於1988年1月20日制定公佈的《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在動員戡亂時期宣告結束後,於1992年7月14日修正更名,7月27日總統公布。第一條立法目的說明此法的目的為:「為保障人民集會、遊行之自由,維持社會秩序」。.

新!!: 行政院會議和集會遊行法 · 查看更多 »

陳瑩 (政治人物)

陳瑩(Chen Ying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東縣人,具有四分之一卑南族血統,第六、七、九屆立法委員,曾任民主進步黨黨團書記長、第7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及婦女部主任,為該黨少數出身原住民族的中央民意代表,也是目前自國會改選以來,民進黨唯一在原住民選區多次當選過的原住民立法委員。摩爾門教徒,政治立場中間偏右。.

新!!: 行政院會議和陳瑩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陳明文

陳明文(Chen Ming-wen,),臺灣的政治活動家,嘉義縣朴子鎮牛挑灣人。嘉義客運界名人陳福三之子,也是嘉義縣林派掌門人,東海大學哲學學士,曾任嘉義縣議員、議長,台灣省議員、嘉義縣縣長、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現任“台灣世代智庫”的董事長。.

新!!: 行政院會議和陳明文 · 查看更多 »

林全內閣

林全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林全所領導的內閣,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一個內閣。 2016年,林全成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任命的「政權交接小組」召集人之一,後亦被蔡英文總統聘任為行政院長、進行組閣;林內閣定位為「財經內閣」、「改革內閣」,力拚臺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 2017年9月4日,行政院證實林全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請辭行政院長獲准,7日內閣總辭,8日由賴清德內閣接替林全內閣。.

新!!: 行政院會議和林全內閣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是中華民國桃園市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直轄市政府位階,受行政院直接監督及管轄。.

新!!: 行政院會議和桃園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实或花。原产于中国,后来發展到韩国与日本等地。.

新!!: 行政院會議和梅 · 查看更多 »

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新!!: 行政院會議和植树节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廉政署

法務部廉政署(簡稱廉政署)是2011年7月20日由法務部政風司改制轉編的肅貪廉政機關,構想源於香港廉政公署及新加坡貪汙調查局,目的在防貪和反貪,在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中華民國總統的競選政見都有提出。廉政署也是全國中央和地方機關政風機構的業務監督及指導機關,並基於「一條鞭」體系掌握全國政風機構人員之派免、調動、陞遷、獎懲及考績。.

新!!: 行政院會議和法務部廉政署 · 查看更多 »

洪昭男

洪昭男(),國民黨籍八連任立法委員(1981年-2005年),監察委員(2008年-2014年)。台灣戒嚴時期第一位公開要求釋放二二八受刑人的立委,成功促使二二八事件倖存之政治犯全數出獄。曾多次營救政治犯,以敢言著稱。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譽其「每次總質詢都有銳利表現」,自立晚報則稱之為「清流」。.

新!!: 行政院會議和洪昭男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政府

湖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湖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4月11日武漢國民政府改組湖北政務委員會為湖北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恩施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行政院會議和湖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Conselho Executivo),是協助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現為第四屆,由十一位成員組成。.

新!!: 行政院會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 · 查看更多 »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是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採開放資料的精神,所建立的一個跨部門計畫。 該計畫目前採取了CSV、XML、JSON、OLAP、TXT等格式提供資料集,任何人(包括企業)在其使用規範內,可以利用該平臺所提供的開放資料自由運用(包括重製、改作、公開傳輸、產生衍生物等)。.

新!!: 行政院會議和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 查看更多 »

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政務委員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政務官職位之一,於《中華民國憲法》舊稱「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主要負責跨部會協調、橫向聯繫,以及特定議題、任務的推動,官階與各部會首長同級,同時為行政院會議的當然成員,惟一般沒有所屬的部會。其功能相當於其它國家之「不管部部長」或「無任所大臣」。依現行《行政院組織法》第五條規範,政務委員定額7人至9人。.

新!!: 行政院會議和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體育署

教育部體育署(簡稱體育署)是中華民國有關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早創立於1932年,1997年改制為部會級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3年降編為教育部附屬機關。其以激發國內體育風氣之養成與選手培育為目標,培育國內年輕選手,以提升國內之運動競爭實力。.

新!!: 行政院會議和教育部體育署 · 查看更多 »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簡稱教育電視台、教視、NETV,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旗下曾經存在的電視台,也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前身。教育電視台是實驗性質的電視台,而且可收視地區不廣,所以並不被大多數的台灣電視史專書認為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

新!!: 行政院會議和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1964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行政院會議和196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臺灣自2013年起調查發現食品产业諸多廠商各式違法事件,其中包含2013年臺灣食用油油品事件、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為最大宗,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其他工業用有害原料流入食品加工等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以及查出“過期食品”等商品虛偽標示事件。.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工鬥連線

2016工鬥連線,是臺灣社會運動團體的聯盟,2015年10月8日由40多個工運團體、學生團體彼此串連成立,新聞媒體常簡稱2016工鬥、工鬥團體。.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6工鬥連線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7年3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7年3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2017至2018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又稱一例一休再修法,是指蔡英文政府在2017年所提出之《勞動基準法》修正案,主要為因應2016年一例一休修法後,關於適度調整延長工時限制、例假安排及特別休假規定等建議之修法,被勞工團體認為其過度鬆綁之方向,將造成勞權大幅倒退。其主要修法方向包括:取消休息日「做一給四」加班費計算方式,改核實計算;放寬加班時數上限;放寬更換班次時應間隔11小時休息時間之規定;放寬「七休一」之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行業,雇主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例假日可在14天週期內調整,每2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4日、每8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16日;以及放寬特休假結算工資之期限。.

新!!: 行政院會議和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行政院院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