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 关系: 劳伦斯·赖博,原櫛龍屬,平衡蛇髮女怪龍,似鴕龍屬,副櫛龍屬,矮暴龍屬,特暴龍屬,魔鬼龍,賴氏龍屬,阿巴拉契亞龍屬,葉夫根尼·馬列夫,艾伯塔龍屬,Gorgosaurus libratus,暴龍,暴龍科,暴龍超科,恐齒龍屬,恐龙列表,懼龍屬。
劳伦斯·赖博
劳伦斯·赖博(Lawrence Morris Lambe,1849年出生,1934年逝世)是一位加拿大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他是加拿大首位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表论文描写了在艾伯塔发现的许多不同的恐龙。他的工作在公众中引起了对恐龙的巨大兴趣。1923年鴨嘴龍科中著名的賴氏龍以他命名。 赖博于1897年开始在加拿大西部工作。在此后数年中他发现了众多新的恐龙属和种。他花费了许多时间来比较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博物馆中的恐龙化石。1902年他发现了第一个在加拿大发现的恐龙种,多个属于独角龙的种。1904年他描写了尖角龙,1910年他为包头龙命名。1913年他命名戟龍,1914年开角龙和蛇髮女怪龍。1917年他设立了埃德蒙顿龙属,1919年胄甲龙属。此外他还发现和命名了鴨嘴龍科中的格里芬龙。 赖博不仅发现了恐龙。1907年他描写了一种古鳄Leidysuchus canadensis。这是在下白垩纪艾伯塔的沉积中被发现的数目最多的鳄种。此外他还研究了紐賓士域的泥盆纪鱼化石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古生代珊瑚、新近纪昆虫和植物化石。但是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关于加拿大西部的脊椎动物,尤其是恐龙的。 Lambe, Lawrence Lambe, Lawrence Lambe, Lawrence.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劳伦斯·赖博
原櫛龍屬
原櫛龍屬(屬名:Prosaurolophus)又名原蜥冠龍、原蜥嵴龍、原蜥冠鱷,意為「原始櫛龍」,是因冠飾與較晚期的櫛龍類似而得名。原櫛龍是種鴨嘴龍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目前已經發現2個種與至少25個個體,包含頭顱骨與骨骼,但化石整體仍不明確。原櫛龍身長約9公尺,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恐龍公園組與美國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年代為上白堊紀的晚坎潘階,約7600萬到7500萬年前。原櫛龍最顯著的特徵是由鼻骨形成的小型堅硬冠飾,在眼睛前方突出。 模式種是巨原櫛龍(P.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原櫛龍屬
平衡蛇髮女怪龍
#重定向 蛇髮女怪龍.
似鴕龍屬
似鴕龍屬(屬名:Struthiomimus)是種類似鴕鳥的長腿恐龍,屬於獸腳亞目似鳥龍下目,牠們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加拿大亞伯達省,約7600萬到7000萬年前。似鴕龍的屬名衍化自希臘文,strouthion(στρουθιον)意為「鴕鳥」,mimos(μιμος)意為「模仿」或「模仿者」;而種名altus在拉丁語意為「高聳的」或「高尚的」。 似鴕龍是種二足動物,身長約4.3公尺,臀部高度為1.4公尺,重量約150公斤。似鴕龍是省立恐龍公園中最常見的小型恐龍之一;似鴕龍的繁盛顯示牠們應為草食性或雜食性,而非肉食性Barrett, Paul M.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似鴕龍屬
副櫛龍屬
副櫛龍屬(屬名:Parasaurolophus,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又名副龍櫛龍,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Evans, D.C., Bavington, R. and Campione, N.E. (2009).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副櫛龍屬
矮暴龍屬
暴龍屬(屬名:Nanotyrannus,意為「小型暴君」)又稱小暴龍或侏儒暴龍,是種暴龍科恐龍,可能是暴龍的未成年體。矮暴龍的化石為一個小型頭顱骨(編號CMN 7541),是在1942年由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發現,並在1946年被敘述、命名為蘭斯蛇髮女怪龍(Gorgosaurus lancensis);蛇髮女怪龍現在可能為艾伯塔龍的一種。在1988年,該標本由羅伯特·巴克(Robert T.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矮暴龍屬
特暴龍屬
特暴龍屬(学名:Tarbosaurus)意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屬於暴龍科。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地區,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特暴龍的化石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T.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特暴龍屬
魔鬼龍
#重定向 蛇髮女怪龍.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魔鬼龍
賴氏龍屬
賴氏龍屬(屬名:Lambeosaurus)又名蘭伯龍,意為「蘭伯的蜥蜴」,是鳥腳下目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坎潘階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前到7,500萬年前。賴氏龍是草食性恐龍,可採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以釜頭狀頭冠而著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美國蒙大拿州、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目前已有數個可能種被命名,但只有兩個在加拿大發現的種較著名。賴氏龍是中等大小鳥臀目恐龍。在墨西哥發現的寬尾賴氏龍(L.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賴氏龍屬
阿巴拉契亞龍屬
阿巴拉契亞龍屬(學名:Appalachiosaurus)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如同其他的獸腳亞目,阿巴拉契亞龍是雙足的獵食動物。目前只有發現一個幼年個體的骨骼,從而得知阿巴拉契亞龍的身長超過7米長,重量約600公斤。阿巴拉契亞龍是北美洲東部最為完整的獸腳亞目恐龍。.
葉夫根尼·馬列夫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馬列夫(p,),蘇聯生物學家暨古生物學家,以不少對於蒙古古生物學的研究而聞名,發表過數個蒙古著名的恐龍物種,如特暴龍和鐮刀龍。.
艾伯塔龍屬
艾伯塔龍屬(学名:Albertosaurus),又名亞伯達龍、阿爾伯拖龍、阿爾伯它龍、亞伯拖龍,是暴龍科艾伯塔龍亞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超過7000萬年前。模式種是肉食艾伯塔龍(A.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艾伯塔龍屬
Gorgosaurus libratus
#重定向 蛇髮女怪龍.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暴龍
暴龍科
暴龍科(学名:Tyrannosauridae,意指「暴君蜥蜴」)是獸腳亞目虛骨龍類暴龍超科的一科,包含艾伯塔龍亞科與暴龍亞科,共計六個屬,但某些科學家認為只有三個屬。暴龍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北美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 暴龍科演化自原始的暴龍超科,牠們通常是所處生態系統的頂級掠食動物,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其中最大的物種是暴龍,是地表上出現過最大型的掠食者之一,身長可達13公尺Brochu, C.R.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暴龍科
暴龍超科
暴龍超科(学名:Tyrannosauroidea)是肉食性恐龍的一個超科或演化支,屬於獸腳亞目的虛骨龍類,並包含暴龍科與其更原始的近親。暴龍超科最初出現於侏儸紀的勞亞大陸。到了白堊紀,牠們已經成為北半球的大型優勢掠食動物,暴龍則是當中最大型的物種。暴龍超科的化石已發現於西歐、北美洲、中亞以及東亞等地,可能還有澳大利亚。 如同大部分的獸腳類恐龍,暴龍超科是群二足、肉食性恐龍,並具有許多的共有衍徵,尤其是頭顱骨與骨盆。在暴龍超科剛出現時,牠們是群小型掠食動物,前肢細長,有三根手指。晚白堊紀物種的體型更為龐大,有數種則成為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大型的掠食動物之一;但大部分後期物種的前肢很小,並具有兩指。帝龍是種早期的暴龍超科動物,出土於中國,已發現具有原始羽毛,其他暴龍超科可能也具有羽毛。許多暴龍超科的頭部具有骨質冠,形狀與尺寸變化很大,可能具有視覺辨識功能。.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暴龍超科
恐齒龍屬
恐齒龍屬(學名:Deinodon)是暴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於1856年命名,化石為一根在蒙大拿州發現的牙齒,年代為上白堊紀。雖然這根牙齒很有可能是屬於之後發現的蛇髮女怪龍,但單靠牙齒特徵是很難去分辨不同的暴龍科,所以恐齒龍一般被認為是疑名。這顆牙齒實際上是最早被研究的暴龍科化石,是由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所發現。.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恐齒龍屬
恐龙列表
恐龍列表是一份迄今被发现并分类(或曾被分類)为恐龍總目的古爬行动物的列表,表中列出的是它们的属名。通常所称的恐龙实际上包括两个独立的目(鳥臀目及蜥臀目),恐龙只是对它们的通称。此表不包括翼龙和上龙等通常不被包含在“恐龙”范畴内的爬行动物。.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恐龙列表
懼龍屬
懼龍屬(學名:Daspletosaurus)又名惡霸龍,是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700萬-7400萬年前。目前有兩個有效物種:強健懼龍(D.
查看 蛇髮女怪龍和懼龍屬
亦称为 Gorgosaurus,戈爾岡龍,蛇髮女怪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