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虎度門

指数 虎度門

是1996香港電影,由舒琪導演,蕭芳芳、袁詠儀、陳曉東主演的喜劇作品。電影配樂由大友良英製作。.

45 关系: 吴大维後台周少保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第33屆金馬獎米雪鍾景輝袁詠儀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列表 (1996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香港電影金紫荊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影片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香港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賽列表謝雪心譚倩紅黃韻材舞台舒琪鄺志良金馬影史紀錄列表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蕭仲坤蕭芳芳陳曉東 (藝人)陶安仁李司棋李子雄李香琴杜國威歐錦棠1996年电影1996年電影列表

吴大维

吴大维(David Wu,),美籍华人,演员、歌手、主持人。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接近波士頓的一個小鎮Southbridge,兩歲前舉家移居到台北,和姊姊就讀台北美國學校,13歲和父母搬回美國西雅圖市。 1986年就讀華盛頓大學二年級時,暑假期間回台北的某一天在Disco被星探發掘,因而拍下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接下來的二年內,為學業、事業美國、台北兩地奔波。大學畢業後,選擇在亞洲工作,並住在香港繼續演藝事業。.

新!!: 虎度門和吴大维 · 查看更多 »

後台

後台為舞臺工作者的空間,它支援台前的演出。.

新!!: 虎度門和後台 · 查看更多 »

周少保

周少保(Chow Siu Po,1896年-?),籍貫:廣東省四會市,粵劇小武,首本戲有《蓮花血》及《打死下山虎》。周少保幼習技擊,得少林寺的「三星指」訣,能以一搏十餘人。與李福林將軍的胞弟李福民是結拜兄弟,曾經一度在河南省當兵,清黨運動後,移居香港油麻地 。.

新!!: 虎度門和周少保 · 查看更多 »

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97年4月13日舉行,典禮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取得播映權。提名及獲獎名單如下。.

新!!: 虎度門和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於1997年5月18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

新!!: 虎度門和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 查看更多 »

第33屆金馬獎

33屆金馬獎,1996年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頒獎典禮於1996年12月14日晚間7時舉行。本屆由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劇情片獎。.

新!!: 虎度門和第33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米雪

米雪(英文名:Michelle Yim,),原名嚴惠玲(米雪擁有之馬匹的相關資料)馬主:尹志強與嚴惠玲,「米雪」是藝名,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東莞,資深實力派影視女艺人,現為英皇電影旗下藝員及香港無綫電視(TVB)女藝員。英文名「Michelle」取自其藝名米雪。她是曹達華的乾女兒,有三位妹妹,其中雪梨亦為香港藝員。.

新!!: 虎度門和米雪 · 查看更多 »

鍾景輝

锺景輝博士(英文名:Chung King-Fai,),尊稱King Sir,香港舞台劇演員和導演、戲劇教育家、電視製作人、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及電視節目主持。現任香港戲劇協會會長,康文署演藝小組成員,赫墾坊劇團董事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藝術顧問。.

新!!: 虎度門和鍾景輝 · 查看更多 »

袁詠儀

袁詠儀(Anita Yuen Wing Yee,),暱稱靚靚,香港女演員。以《新不了情》和《金枝玉葉》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其丈夫为香港歌手及演員張智霖。.

新!!: 虎度門和袁詠儀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縮寫:--HKIFF--),或稱香港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起開始舉辦,於2016年踏入40週年。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一項競賽性影展,每年多數在復活節期間舉行。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的舞台。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讓市民大眾能親身觀賞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作品,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個亞洲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中國及亞洲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每年均有來自50多個國家、數百部電影參展,表彰亞洲電影業的精英,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者、電影製作人及觀眾聚首一堂,推廣最新作品,欣賞出色電影;同時也有助於振興香港電影業,增進各地電影文化的交流融匯。另一方面,每年電影節亦會吸引全球大量媒體到場採訪,為大中華以至亞洲區重要的電影發表平台。.

新!!: 虎度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列表 (1996年)

本列表列出1996年所上映的香港電影,以按照欄位中使用「上映日期」排列。.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列表 (1996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創辦於1995年,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舉辦。每屆一般於1月中旬公布獲獎名單。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是首個由香港影評人成立的同類組識,每年均透過討論配合投票的形式,選出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及推薦電影等獎項。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強調以專業角度評審,附以具透明度的理性討論,每年的討論過程均會記錄在案,並於日後輯錄,刊登於每年出版的《香港電影回顧》一書內。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只安排簡單而隆重的頒獎禮,不設電視直播或轉播,過去曾於尖沙咀廣東道Planet Hollywood餐廳(現已結業)、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儀式,由第十屆開始於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每一屆頒獎禮通常只邀請一位頒獎嘉賓,曾應邀出席的頒獎嘉賓包括已故導演楊德昌、王天林及已故藝人張國榮。 由於此獎是香港每年最先頒發的電影獎項,因此有時候會被視為其他電影獎項(如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風向儀。 但此獎結果亦不時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差異,表揚了不少未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甚至提名的滄海遺珠,例如它是最早對《東邪西毒》、《西遊記》、《鎗火》等電影作出表揚的香港電影獎項。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於一些獎項的取向明顯與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如在過去22屆獲「最佳編劇」的24套得獎電影中,僅有兩套電影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10屆《大隻佬》、第14屆《神探》),亦只有12套電影獲該獎的提名。 第1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女演員」一項,儘管該屆候選電影中,不乏優秀的女演員參與演出,但有會員認為在2012年香港電影中,能夠給予女演員發揮的空間有限,在評審的激烈辯論及表決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終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通過該屆最佳女演員從缺。.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每年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女演員,與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的是,此獎項沒有主、配角之分,故演員可以主角或配角身份獲得獎項。 最佳女演員獎於1995年創立,至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是斯琴高娃及章子怡,各獲兩次。當中第十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是從缺,即無人獲獎。.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每年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 《麥兜菠蘿油王子》是本獎項唯一獲獎的動畫電影,亦是至今唯一的入圍者。.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女演員,得獎者有「金像影--」、「香港影--」等美譽。最佳女主角獎於1982年創立,至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是張曼玉,合計5次。獲獎的第一位中國大陸演員為斯琴高娃。.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頒發,此獎於1985年創立,是授予該年香港電影中最出色的次要女演員之最高榮譽,得獎者被認為是具備相當演技實力的非關鍵演員,在一些電影中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亦非常深刻。至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是金燕玲,合計4次。獲獎的第一位臺灣演員為金燕玲,唯一一位中國大陸演員為周迅。 截至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舉辦第36屆,共誕生26位最佳女配角得主。.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是香港電影金像獎下設的一個獎項,該獎項主要授予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導演。 本獎項唯一一位獲獎台灣導演為李安,其他均為香港導演。許鞍華是獎項成立至今,獲獎最多的導演。.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是香港電影金像獎下設的一個獎項,該獎項主要授予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編劇。.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是香港電影金像獎下設的一個獎項,該獎項主要授予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頒發,給予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新晉演員。該獎項候選者,須於參選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參與任何電影演出,而且參選電影可多於一部,參選作品必須為當年參選的香港電影;最佳新演員候選者,可在該部電影中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獎項。最佳新演員獎於1983年創立。.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i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於1996年創辦,於2008年宣佈暫停舉辦。 金紫荊獎各個獎項由該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由於香港電影金紫荊獎跟歷史悠久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在投票者和頒獎時間多所重疊,加上經費不足等因素,使金紫荊獎頒獎禮場面冷清,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形成強烈對比。 首屆金紫荊獎頒獎禮在無線電視播放,而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播映權則由亞洲電視奪得,以致金紫荊獎的創辦,難免存在兩台競爭的政治味道。後由於操作不順、缺乏資金,香港影評人協會曾委託私人公司舉辦金紫荊獎,然而評審制度和透明度不足,第十二屆(2007年)金紫荊獎更在社會引起頗多爭議,香港影評人協會於2008年宣佈暫停舉辦金紫荊獎,此後便一直沒有復辦的消息。.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每年由香港影評人協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女主角。最佳女主角獎於1996年創立,至2008年停辦。在過往舉行12屆當中,一共產生了13位金紫荊影--,最後一屆產生了雙影--,分別是鞏俐及蔡卓妍。值得一提,除了第一屆的蕭芳芳及第九屆的張柏芝外,所有得獎者均是一撃即中(即首次提名便封--)。.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影片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影片每年由香港影評人協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最佳影片獎於1996年創立,至2008年停辦。在過往舉行12屆當中,共有14部電影獲得此獎,最後一屆有3部電影同時獲頒最佳影片,分別是父子、放·逐及墨攻。 注意:.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影片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每年由香港影評人協會頒發,表揚年度最出色的電影編劇,至今獲獎最多的編劇是游乃海,共獲4次。.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賽列表

香港於1959年首次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後32次角逐該獎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美國以外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決定代表香港參賽的電影。 香港和中國獲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視為兩個參賽單位,各自遞交電影參賽。截至2013年,代表香港的兩齣電影曾經入圍,均由中國大陸導演執導。雖然香港電影以粵語為主,但代表香港參與奧斯卡的電影不足一半是粵語片。縱然《無間道風雲》獲得2007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其原著電影《無間道》卻沒有入圍。 迄今杜琪-峯-和許鞍華各有四部参选为最多之香港导演,李翰祥有三齣電影獲選代表香港,而岳楓、韋家輝、胡金銓、羅啟銳、嚴浩和王家衞則各有兩齣電影獲選。 香港遞交的電影於2002年和2004年因不符合資格而被取消資格。.

新!!: 虎度門和香港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賽列表 · 查看更多 »

謝雪心

謝雪心(Susan Tse,),原名孔令馥,人稱心姐。籍貫山東曲阜,是孔子第76代後人,與台灣嘻哈歌手孔令奇為同輩之孔子後人,同為「令」字輩。香港著名粵劇演員,為1990年代最搶手神功戲粵劇花旦,著名電視女演員。90年代末曾經是亞洲電視女藝員之一,2007年重返無綫電視為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11歲成為任劍輝、白雪仙的門徒。配偶為陳啟亨。曾應邀香港華仁書院創辦的英語粵劇演出。.

新!!: 虎度門和謝雪心 · 查看更多 »

譚倩紅

譚倩紅(Tam Sin Hung,),粵劇艷旦,祖籍廣東江門市新會區。 她拜京劇名師粉菊花及吳惜衣的徒弟;因此是陳好逑的師姐。譚倩紅為「花旦皇」芳艷芬的副車,公認是勤力及易於相處。她由任劍輝小姐在1947年引薦進入粵劇行業香港電影風騷艷星,經周詩祿導演引薦接拍銀幕處女作《恨海芳魂》(1953年)。1961年與任冰兒、朱日紅、金影憐、許卿卿、黎坤蓮、英麗梨、李香琴及梁素琴,義結金蘭姐妹,組成九大姐。 至近作《基佬40》(1997年,客串「劍笙輝劇團」團員),參演約160齣電影,年青時的角式多屬風騷艷婦或刁蠻十三點小姐。晚年復出參演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的肥皂劇,形象則多為小女人及慈祥長者。.

新!!: 虎度門和譚倩紅 · 查看更多 »

黃韻材

黃韻材(Wong Wan Choi,),香港資深藝人,香港知名中醫;香港演藝人協會理事(2001年~2011年連任五屆),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會員,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會員。黃允財於1982年改藝名為黃允材,其後又於2004年改藝名為黃韻材。他與演員伍衛國為小學以及中學同學。其中在就讀小學時為同班同學。另外,黃允財曾就讀聖智德英文書院以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新!!: 虎度門和黃韻材 · 查看更多 »

舞台

舞臺是在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也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它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并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舞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平臺构成,它们有的可以升降。.

新!!: 虎度門和舞台 · 查看更多 »

舒琪

舒琪(),原名葉健行,香港導演、影評人,香港演藝學院院長。.

新!!: 虎度門和舒琪 · 查看更多 »

鄺志良

鄺志良(Eric Kwong Chi-Leung),香港著名剪接师,八次获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獎。.

新!!: 虎度門和鄺志良 · 查看更多 »

金馬影史紀錄列表

金馬影史紀錄列表是金馬獎歷屆得獎者至2017年11月第54屆金馬獎所做的統計。.

新!!: 虎度門和金馬影史紀錄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金馬獎獎項之一,每年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給予年度最出色的華語電影女演員,得獎者有「金馬影后」美譽。最佳女主角獎於1962年創立,至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是張曼玉,合計4次,分別以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28屆《阮玲玉》、34屆《甜蜜蜜》、37屆《花樣年華》獲獎。第53屆時首度有兩位女演員同時獲得此殊榮,皆為以《七月與安生》入圍最佳女主角的周冬雨與馬思純。.

新!!: 虎度門和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每年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

新!!: 虎度門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 查看更多 »

蕭仲坤

蕭仲坤為粵劇老倌及粵語電影演員,與前妻李香琴有一段七年的婚姻並育有一女蕭紫筠,於1957年離婚,遺孀李菊華為七小福 (演員)。 蕭活躍於二十世紀四十至八十年代的港粵藝壇,曾參演多齣影片如《虎度門》 (1996年)演靚嘯天 ,《如來神掌》系列,《帝女花》(1959年)演周寶倫。他曾於廣州加入陳錦棠的「錦添花劇團」,後於越南及新加坡走埠。陳錦棠(1906 - 1981)門下羅家寶和蘇少棠的大師兄、結拜兄弟。 亂世打江山十數載,另一人盛世享其成。 長期擔任龍劍笙及「雛鳳鳴劇團」的走埠武生 、第二武生, (按: "武生王" 靚次伯唯一1976年為「雛鳳鳴」走埠演出。) 1975年走埠演出,在《胡不歸》演方三郎及《西樓錯夢》演于雪賓,開山演出劇目1972年《英烈劍中劍》及1982年《李後主 (粵劇)》,1969-1987年在香港與賽麒麟更多屆代"武生王"演出。 1988-1991年,由於一山不能藏二虎, 先後離開「雛鳳鳴劇團」及「鳴芝聲劇團」。從那時起前者波、靚年代的和諧共存變成一人獨大,後者另外轉聘和平共融二人為六柱,至于博取各家所長,他們保留阮兆輝為小生。 2005年於加拿大溫哥華因食道癌逝世,得年七十六歲。.

新!!: 虎度門和蕭仲坤 · 查看更多 »

蕭芳芳

蕭芳芳(Josephine Siao Fong-fong,),原名蕭亮,香港知名演員,曾獲得1975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女朋友》)、1981年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秋水長天》)、1988年和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於1995年(《女人四十》)和1996年(《虎度門》)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是至今唯二蟬聯此獎的獲獎人之一(另一位為楊惠姍)。 蕭芳芳的现任丈夫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教授張正甫。.

新!!: 虎度門和蕭芳芳 · 查看更多 »

陳曉東 (藝人)

陳曉東(Daniel Chan,),香港歌手、演員。於1995年出道便爆紅,是世紀末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首張國語專輯《心有獨鍾》即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亦憑電影《虎度門》角逐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詞人林夕曾評:「陈晓东可以唱得很好。在演唱會中,我見過一個滿有歌手魅力的陳曉東。虽然娱乐圈主力以煽色腥娱乐大众,但我依然相信,最后还是以好歌见真章。漂亮面孔带来的偏见,五光十色变化的造型,终究会给浑忘在真实的歌声里。所有缠身的是非,都会变成一种点缀,让歌者变得有血有肉。」 2003年開始的五年間,因唱片合約問題沒有推出音樂作品,轉往中國大陸影視發展。2008年因簽約唱片公司宣布倒閉,爾後他搬離香港,正式定居北京。2013年以古裝大戲《蘭陵王》中深情霸氣的北周一代賢君宇文邕一角,以演員身份再度爆紅。隔年,宣布與圈外女友王妤嫻結婚。.

新!!: 虎度門和陳曉東 (藝人) · 查看更多 »

陶安仁

陶安仁(),是亞洲小姐競選歷屆最年輕的參賽者,她在1995年參賽時她尚未滿16歲。 陶安仁在中國杭州出生,9歲時隨同當中醫的父親移居香港。之後參選亞洲小姐,雖然得不到獎項,但仍然得到亞洲電視為她簽約,並拍了幾部電視劇。後來她到St.

新!!: 虎度門和陶安仁 · 查看更多 »

李司棋

李司棋(英文名:Louise Lee,),是香港實力派影視女演员;也是1968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史上唯一獲得「香港公主」稱號的香港小姐冠軍,縱横香港影視圈超過四十年,地位崇高,被尊稱「司棋姐」,近年以自由身身份回歸無綫電視拍攝劇集。.

新!!: 虎度門和李司棋 · 查看更多 »

李子雄

李子雄(英文名:Waise Lee,),生於香港,資深實力派影視演員,為前無綫電視部頭合約男藝員,妻子為中國大陸藝人王雅琦。.

新!!: 虎度門和李子雄 · 查看更多 »

李香琴

李香琴(Lee Heung Kam,),原名李瑞琴,廣東順德人,粵劇界出身,是香港著名電影及電視劇女演員,前無綫電視女藝員。早年居於澳門,入讀勵群小學;從小愛好粵劇,16歲正式踏足舞台,曾有「二幫王」(「二幫」即粵劇中的第一女配角)之稱,與當時九位著名「二幫花旦」合稱九大姐。 李香琴,人称“琴姐”,其人和蔼可亲、努力提携后辈,也是香港和华语影视界著名的甘草,是“巨星的母亲(祖母)”,从艺70多年,曾饰演过多位华语影坛巨星的母亲、岳母、婆婆、祖母的角色,且所饰演的每位母亲,性格各异,情感不一,灵活多变,足见琴姐演技精湛的魄力。无数香港和华语影坛的影帝影后、天皇天后均曾饰演过琴姐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现实中,无数天皇巨星均是琴姐的干儿子、干女儿、干孙儿,如万梓良、吕良伟、周润发、关菊英、郑裕玲、翁美玲、钟楚红、刘德华、张曼玉等等,新生代的如林峰、黄宗泽、陈法拉、李治廷等等。可以说,戏内戏外,琴姐都是华语影坛的“巨星母亲(祖母)”。.

新!!: 虎度門和李香琴 · 查看更多 »

杜國威

杜國威(),廣東番禺人,香港編劇,《虎度門》、《人間有情》、《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聊齋新誌》及《南海十三郎》等劇的編劇。 杜國威幼時參與香港電台及麗的呼聲廣播劇,有「播音神童」之稱。他的姐姐是著名播音員梅梓(原名:杜燕芝),當姐姐在家練習時,還是小孩的他亦在旁跟讀。當時他亦有演出電影如《飄萍恨》和《遺腹子》。 杜國威先後在1971年和198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地理系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其後他在可立中學任教,並負責學校劇社,日後的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是他的學生。他當時已是業餘編劇。1979年,他的短劇《球》獲選香港話劇團優秀創作劇本,獲邀參與編劇工作。 1992年考獲「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留美獎學金」,到美國紐約深造。1993年全職投身戲劇,為香港話劇團駐團編劇。 著名舞台劇演員、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陳錦鴻之太太杜雯惠為其姪女。 杜國威以編寫舞台劇劇本為主,許多劇本曾拍攝成電影。.

新!!: 虎度門和杜國威 · 查看更多 »

歐錦棠

歐錦棠(Stephen Au Kam Tong,),香港演員和電台主持,1990年與其妻子萬斯敏出道於亞洲電視。他演藝創作興趣多方面,包括攝影、寫作、中國武術等。 妻子為前亞洲電視藝員萬斯敏,兩人1997年結婚,無子女。另外他任職國際空手道「正道塾」的武術顧問。.

新!!: 虎度門和歐錦棠 · 查看更多 »

1996年电影

没有描述。

新!!: 虎度門和1996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1996年電影列表

Category:按年電影列表 Category:電影年表.

新!!: 虎度門和1996年電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