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非主義

指数 蘇非主義

蘇菲主義,又称苏菲派(Sufism、;تصوّف),為伊斯蘭教的密契主義(或稱神秘主義)Alan Godlas, University of Georgia, Sufism's Many Paths, 2000, ,為追求精神層面提升的伊斯蘭教團,其詮釋的方式有別於一般穆斯林,他們在生活方面相當嚴格。遵行蘇非主義者被稱为「蘇非行者」(ṣūfī, صُوفِيّ),他們認為透由冥想及導師接觸到安拉,他們把敬畏之心化為對安拉無私的愛。西方學界稱蘇非主義為「大众的伊斯蘭」(Popular Islam),源於盛行在穆斯林普羅大眾、及至伊斯蘭世界。 经典苏菲行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对于(一种反复诵读真主九十九个名字的行为,常常在祷告后)的执迷,以及禁慾主義。苏非主义在倭马亚王朝早期(公元661-750年 See Google.

56 关系: 古兰经安薩里居爾居·哈頓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九型人格库尔德人什叶派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亞)伊本·泰米葉伊斯坦堡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教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斯蘭教與動物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哈佛神学院哈爾曼迪爾·薩希卜勒內·蓋農玫瑰十字会穆斯林學者列表群岛伊斯兰瓦利松戈異端狮身人面像遜尼派聖裔萨珊王朝萨非王朝西亚马来西亚历史錫爾赫特市阿卜达里阿赫馬德·阿薩維大學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里帕夏 (约阿尼纳)阿比達·帕維蘇菲主義蘇菲派蘇非行者腓立比收藏物艾哈邁德·本·貝拉苏丹满速沙苏菲主义苏菲派苏菲教派苏非主义苏非派LGBT歷史人物列表柏柏尔人梅夫拉維教團...法泰赫普尔西克里撒馬爾罕 (小說)愿祢受赞颂拉赫·法塔·阿里·罕拉比雅·巴斯禮2017年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蘇非主義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安薩里

罕默德·安萨里(一作加札利;ابو حامد محمد ابن محمد الغزالی,),在波斯呼羅珊圖斯出生及逝世。他是波斯裔伊斯兰神学家、法理学家、哲学家、宇宙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是逊尼派伊斯兰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怀疑论的先驱,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他改变了早期伊斯兰哲学的方向,将它由伊斯兰玄学带入因果论的时代。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安萨里是繼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後,最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中將安萨里視為是,也就是復興者,依照傳統每世紀會有一個復興者出現,復興他們的信仰Dhahabi, Siyar, 4.566-->。但也有學者認為他從在科學和信仰上的運動反而是伊斯兰科學進展的損害。安萨里的著作也改變了伊斯兰教的哲學,像早期的伊斯兰新柏拉圖主義是以古希腊哲学,但在受到安萨里驳斥後,一直無法恢復過來。安萨里也提出了當時正統的伊斯兰信仰,和蘇菲主義有密切的關係。後來正統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神秘主義仍然各自發展,但保有對彼此的接納,因此不會試圖譴責或掃除消滅另外一方。.

新!!: 蘇非主義和安薩里 · 查看更多 »

居爾居·哈頓

居爾居·哈頓(格魯吉亞語:გურჯი-ხათუნი,英語:Gürcü Hatun)是格魯吉亞的公主、魯姆蘇丹國蘇丹凱霍斯魯二世的愛妻。凱霍斯魯二世在1246年逝世後,她改嫁安那托利亞的鐵腕人物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哈頓是凱庫巴德二世的母親,是詩人魯米的贊助者。她的名號「居爾居·哈頓」解作「格魯吉亞女士」,受洗的名字是塔瑪(Tamar)。 居爾居·哈頓格魯吉亞皇后魯蘇丹(Rusudan)及塞爾柱蘇丹圖魯爾二世(Tugrul II)的兒子蒙希斯丁的女兒。魯蘇丹為與塞爾柱帝國保持良好關係,將女兒許配給凱霍斯魯二世。 哈頓原本是基督徒,後來改信伊斯蘭教。有說塞爾柱硬幣上的太陽象徵居爾居·哈頓,獅子則代表蘇丹凱霍斯魯二世。獅子與太陽這象徵後來在伊斯蘭世界廣泛流行(其本源可追溯至更早)。凱霍斯魯二世在1246年逝世,政權落入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手裡,他迎娶了哈頓。 哈頓以贊助藝術科學而聞名,與著名蘇非主義詩人魯米交好。她贊助了魯米陵墓的興建,陵墓位於科尼亞。.

新!!: 蘇非主義和居爾居·哈頓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Buxoro Xalq Sho'ro Jumhuriyati、Бухар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Bukharskaya Narodnaya Sovetskaya Respublika),是一個短暫的蘇維埃政權,1920年9月,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推翻埃米爾統治的布哈拉汗国,建立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1924年,其名稱改為布哈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Бухар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在1925年的邊界重劃中,其大部分的土地被併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少數則被併入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蘇非主義和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學()是一個關於人類個性的模型,一般把其理解為一套把人類劃分為九種相互關聯的人格的類型學。 雖然九型人格學的想法和理論之歷史存有很大的爭議空間,但當代的理論主要來自智利的心理學家奧斯卡·伊查佐()和克勞迪奧·納蘭霍()。納蘭霍的理論部分是受到葛吉夫(),這位導師的影響。 作為一種類型學,九角星的每一点在九型人格學中代表每一种人格。其被認為類型之間的存有一些不同的連接。九型人格學的導師亦因思想不同,而令他們理論上的一些意念並不總是一致。 通過研討會、會議、書籍、雜誌和DVD的推广,九型人格學在商業管理和精神語境中都得到广泛的應用。在商業環境中,它通常用作分类及深入了解每位員工的性格及大体的工作环境;在靈性上,它更常作為一種通往更高的存在、精神和啟蒙狀態的途徑 ,它被描述為一種自我理解和自我發展的方法。.

新!!: 蘇非主義和九型人格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人

庫爾德人(Kurd)是一個生活於中東的遊牧民族,為西南亞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基本居民。總人口約3000萬,主要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四國境內,有少數分佈在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歐俄南部、以色列等地,在中東是人口僅次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同時是全世界沒有國家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傳是古代米底亞人的後代,兩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庫爾德斯坦的山區活動,過去都過著遊牧式生活,后来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近年來庫德族已有獨立建國的聲浪,但屢屢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的壓迫,偶有極端獨立分子激烈衝突,部分工人黨成員還被西方國家列為恐怖份子。 大部分库尔德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其中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盛行苏菲教团),少数为什叶派穆斯林,含阿拉維派和十二伊玛目派。还有部分库尔德人信奉雅兹迪教派、阿里伊拉希教派等其他宗教。 皮蘭沙赫爾是穆凱里亞恩區的首府。.

新!!: 蘇非主義和库尔德人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新!!: 蘇非主義和什叶派 · 查看更多 »

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亞)

伊德里斯一世,GBE(إدريس الأول,),本名賽義德·穆罕默德·伊德里斯·本·賽義德·穆罕默德·馬赫迪·塞努西,利比亞王國首任、亦是唯一一任國王,於1951年至1969年執政,他亦是塞努西穆斯林教派的教長。.

新!!: 蘇非主義和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亞) · 查看更多 »

伊本·泰米葉

--> 伊本·泰米葉(Taqī ad-Dīn Aḥmad ibn Taymiyyah,Arabic:تقي الدين أحمد ابن تيمية)是一個爭議性的伊斯蘭黃金時代遜尼派神學家、法学家、及改革家。伊本·泰米葉是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創立的伊斯蘭教法學罕百里中的一員,也是(12世紀蘇非主義者及瓦利)創立的蘇非主義塔里卡中的一員。伊本·泰米葉對於當時遜尼派廣為接受的教義,例如(聖人的代禱)及對(伊斯蘭教的聖者墓)的敬拜等,採取了有爭議的,反傳統的觀點,迠也讓他在當時宗教學者的正統中很不受歡迎,他一生中也因為這些原因數次下監Laoust, H., “Ibn Taymiyya”, in: Encyclopaedia of Islam,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P. Bearman, Th.

新!!: 蘇非主義和伊本·泰米葉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蘇非主義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哲学

伊斯蘭哲學(阿拉伯語:الفلسفة الإسلامية)是伊斯蘭研究的一部分。它長久以來嘗試在信念、理性或哲學、伊斯蘭教的宗教教學之間取得協調。一個參與伊斯蘭哲學的穆斯林被稱為穆斯林哲學家。.

新!!: 蘇非主義和伊斯兰哲学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蘇非主義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新!!: 蘇非主義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與動物

在伊斯蘭教裡,《古蘭經》指示穆斯林要善待動物,不要虐待牠們。雖然牠們不是以人類的語言表達,但所有生物都被認為會讚美真主。 《古蘭經》明確表明允許穆斯林進食某些清真肉類。雖然有一些蘇非派穆斯林奉行素食主義,但在現代及傳統的伊斯蘭教文獻裡都難以找到有關素食的論述。某些動物經過特定的屠宰方式之後可供食用。 根據伊斯蘭教法,被電擊致死的動物不能食用,但可以通過電擊使牠們失去意識,從而使牠們在感受不到痛苦的情況下被宰殺。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在英國的大部分清真肉類都是經過這種屠宰方式處理,但有人批評這些屠宰方式過於殘暴及漫長。 伊斯蘭教禁止進食豬肉、腐肉及以真主以外的名義進行屠宰的動物。《古蘭經》又规定「你們應當吃那誦真主之名而宰的」。.

新!!: 蘇非主義和伊斯蘭教與動物 · 查看更多 »

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

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Георгий Иванович Гурджиев,,George Ivanovich Gurdjieff,1866年1月13日-1949年10月29日),簡稱「葛吉夫」,20世界初頗具影響力的前俄國神祕主義者、哲學家、靈性導師、亞美尼亞作曲家、作家、舞蹈家,同時也是希臘後裔。青年時期性好冒險。1922年於法國創立「人類和諧發展機構」(Institut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曾在法國、俄羅斯、美國活動過。 葛吉夫認為大部分的人類不具有身心整合的意識,因此鎮日像是被催眠般「夢遊」著,但要超越這種狀態進到較高意識、全面發揮人類潛能是有可能的。葛吉夫描述了達到精神進化的方法,並稱這套學門為「(對自己)下功夫」本篇譯者:也有譯為「工作(自己)」、「修行」的。(The Work)。根據他的理論和教誨,葛吉夫喚醒人類意識的方法統合了苦行僧、僧侶和瑜伽士的前三道,是故又被稱為。「」廖閱鵬撰,摘自《》.

新!!: 蘇非主義和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 · 查看更多 »

哈佛神学院

哈佛神学院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分校,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该校2015年6月的任务是在宗教学、宗教布道或其它公共服务上培训并教育学生。学院也为哈佛其它分校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服务。哈佛神学院是全美少数大学非宗派神学院(其它院校包括芝加哥大学神学院、耶鲁神学院、范德堡神学院和维克弗斯特神学院)。.

新!!: 蘇非主義和哈佛神学院 · 查看更多 »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旁遮普語: ਹਰਿਮੰਦਰ ਸਾਹਿਬ;Harmandir Sahib),又名达尔巴尔·萨希卜(旁遮普語: ਦਰਬਾਰ ਸਾਹਿਬ,读音;Darbar Sahib) 高建章,锡克·辛格·阿卡利:锡克民族与锡克教,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67-71页,非正式俗称为金庙(Golden Temple),位于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是錫克教最重要的谒师所(gurdwara)。 其所在都市阿姆利则(直譯為不老花蜜之池)在公元1577年由第四世錫克教古鲁拉木達斯(Guru Ram Das)開闢 ,其後第五世古魯阿爾瓊(Guru Arjun)決定在此城中心設立谒师所哈爾曼迪爾·薩希卜,並在其中供奉錫克教經典古鲁·格兰特·萨希卜(Guru Granth Sahib或稱Adi Granth)İsmail Hâmi Danişmend, Osmanlı Devlet Erkânı, Türkiye Yayınevi, İstanbul, 1971 (Turkish)。第六世古魯哈果濱(Guru Hargobind)繼任後在此廟宇旁設立錫克教五大權位之席之一的「永恆寶座(Akal Takht)」。 该庙的名字中,“哈尔曼迪尔”(旁遮普語:ਹਰਿਮੰਦਰ,Harmandir)是由两个梵语词汇“Hari”和“Mandir”结合而来。“Hari”是无所不在的神的名字之一,字面意思是“除去所有灵性生活(Aatmic-Jeevan)之障碍者”。“Mandir”意思是“住宅,住处,居处,房子,宫殿,寺庙,住所”等等。所以“哈尔曼迪尔”的意思是“神之住所”或“神的庙”,通过这里可以体验到灵性的充分舒展。“萨希卜”(旁遮普語:ਸਾਹਿਬ,Sahib)源于阿拉伯语(,Sahib),意思是“持有者、拥有者、所有者”。 身為神之住所,哈爾曼迪爾·薩希卜的興建理念並不是只限錫克教徒供奉,它其實象徵著對於宗教多元性的開放態度與平等對待 ,為了表示誠意,第五世古魯阿爾瓊(Guru Arjun)在興建此廟之時特別邀請伊斯蘭教蘇非派聖者Mian Mir來奠定廟宇的基石。哈爾曼迪爾·薩希卜的四個入口也是象徵著歡迎四面八方所來的各教信徒 。 哈爾曼迪爾·薩希卜每日約有十萬人參訪朝拜,廟內共分12個區域,除聖殿外,還有香客休息室、誦經堂、法師起居室、修道殿、膳廳、儲藏和陳列室等。其中廟内也設有世界最大的免費食堂稱為“瑯加”(Langar),這個概念由錫克教創始聖人那納克(Guru Nanak)提出,同樣為倡導“眾生平等”,不論種族地位、宗教信仰,都能平等地坐在食堂上獲得一頓飯菜的理念。 今日的哈爾曼迪爾‧薩希卜谒师所(gurdwara)是在1764年由錫克教領導人Jassa Singh Ahluwalia帶領教徒重建的。在19世紀初,錫克帝國君主藍季特‧辛格(Maharaja Ranjit Singh)派人將其表面鋪上一層金箔,據說金色的廟頂共用去了750公斤的黃金,故得其別名“金廟 (The Golden Temple)”。.

新!!: 蘇非主義和哈爾曼迪爾·薩希卜 · 查看更多 »

勒內·蓋農

勒內·蓋農(René Guénon,)是法國哲學家和隱微論(esotericism)者,傳統主義學派的主要奠基人。對東方哲學尤其是印度教和伊斯蘭蘇非主義有深入的研究。 生於布盧瓦,父親是建築師。1904年到巴黎上大學,主修數學與哲學。此時他曾參與巴黎的神秘學研究團體,但很快就對他們失望。後來他開始研究東方的宗教如印度教、道教,1911年開始又努力鑽研伊斯蘭蘇非主義,並取了穆斯林名Abd al-Wahid Yahya。 1917年蓋農到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塞提夫,在當地的大學教哲學,一年後便辭職專事著述。1921年他出版第一本書《印度教教義研究入門》。他在書中不討論細節而專注揭示印度教的精神原則,並批評當時的東方學者缺乏這種對教義的根本把握。不久他又寫了第二本書《神智學:一個偽宗教的歷史》,對神智學大加批判。接下來的幾本書如《東方與西方》、《吠檀多學派眼中之人及其形成》、《世界之王》、《現代世界的危機》、《精神權威與現世權力》是他的代表著作,致力於批判文藝復興以來的現代性,追求世界各宗教中都蘊含且共通的「隱微的教導」,開啟了傳統主義學派。 1930年,蓋農放棄西方物質生活,移居埃及,皈依伊斯蘭,成為蘇非行者,加入Sheikh Salama Hassan ar-radi領導的修道團體。1934年與另一位蘇非領袖Sheikh Mohammad Ibrahim的女兒結婚,育有四名子女,並在Sheikh Salama Hassan ar-radi1938年逝世後追隨岳父繼續修行。他在埃及過著清貧儉樸的生活,專心著述和修道,並和西方友人保持通信。1951年在開羅逝世。.

新!!: 蘇非主義和勒內·蓋農 · 查看更多 »

玫瑰十字会

玫瑰十字会(德語:Rosenkreuzer),是中世紀末期的一個歐洲秘傳教团,以玫瑰和十字作為它的象徵。該會一直保持神秘,不為外人知曉。直至17世紀初,有人以匿名在日耳曼地區發--三份關於該會的宣言,外人才知道它的存在。玫瑰十字会的问候语是“愿玫瑰在你的十字上绽放”。 有一些现代团体自稱是玫瑰十字会的傳承者,不過很多玫瑰十字会历史研究者认为这些现代的玫瑰十字会员并非直接传承自昔日的玫瑰十字会,他们--不过是热心的追随者。也有人认为玫瑰十字会根本不曾存在過,它--是一个文字骗局或恶作剧。.

新!!: 蘇非主義和玫瑰十字会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學者列表

伊斯蘭教的學者包括穆斯林及非穆斯林,他們集中於伊斯蘭研究的某一領域或多個領域。「伊斯蘭研究」是一個雨傘術語,用於所有與伊斯蘭教相關的研究,與伊斯蘭知識、伊斯蘭教的外緣研究及伊斯蘭文化相關。本條目收錄了伊斯蘭學者及研究伊斯蘭教的學者。.

新!!: 蘇非主義和穆斯林學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群岛伊斯兰

群岛伊斯兰(Islam Nusantara),或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模式,是马来世界的一种特有的伊斯兰教模式。自16世纪(可能更早)以来,由于受到的影响,当地的信徒将伊斯兰思想进行了语境化、本地化和通俗化等方式的改造。该术语由印度尼西亚伊斯兰组织“”于2015年首次正式提出,作为对目前由阿拉伯或中东视角所主导的全球伊斯兰的解释和表现的替代方案。 “群岛伊斯兰”被定义为印度尼西亚人出于自身习惯而形成的伊斯蘭教法學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理解。2015年6月,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維多多公开表达对群岛伊斯兰的支持,他认为这种温和的伊斯兰教形式与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价值相符。.

新!!: 蘇非主義和群岛伊斯兰 · 查看更多 »

瓦利松戈

九圣(Wali Sanga或Wali Songo),又音译为瓦利松戈,是指在爪哇岛传播伊斯兰教的九个穆斯林,因其于中的影响力而被尊为圣人。.

新!!: 蘇非主義和瓦利松戈 · 查看更多 »

異端

端,指不屬於主流思想的思維派別,通常具有負面含意,意稱指著正宗以外的旁門左道,而非正當的當下之普及、普遍,不被大眾所認同的「異類」。但也可能指說不重要的流派,不該被需要的,不被需要的,不應該存在世上的思想或事物,稱之為異端。 異端一詞常被用在於宗教中使用,指非正統信仰之間,稱呼外來的宗教為「異教」,而那些異類教徒大多泛指多為不同信仰的非主流人士,極為少數人一派。異端常常被主流人士排擠,他們大多是被主流教者為了保存宗教主旨的教義純潔性,與正當性,優越且完整性,正統的繼承者,而往往推向谷底深淵,不信教者,不同教者是往往是被排他主義者拿來做攻擊、揶揄、投射、等肅清抹滅的對象。.

新!!: 蘇非主義和異端 · 查看更多 »

狮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أبو الهول العظيم في الجيزة)或稱人面獅身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個獅子的身軀和人的頭。獅身人面像長約,寬約和高約。獅身人面像是現今已知最古老的紀念雕像,一般相信是在法老卡夫拉統治期間內建成。(約公元前2558年至2532年) 由於獅身人面像無論是年代、外型,甚至是建造者是誰都充滿爭議,所以這些問題被世人稱作「獅身人面像之謎」,但與希臘神話中的史芬克斯之謎仍有些許不同Coxill, David (1998).

新!!: 蘇非主義和狮身人面像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新!!: 蘇非主義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聖裔

聖裔(أهل البيت、Ehl-i Beyt)原本是指「家族成員」的意思。在伊斯蘭教的傳統裡,這個詞語被用來指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家人。 什葉派教派較重視聖裔,阿列維派的信仰主張「熱愛阿里及他的家人」。什葉派認為聖裔是,包括法蒂瑪、阿里、哈桑、侯賽因(統稱為)及各位伊瑪目。對於聖裔的重要性及哪些人才可以被稱為聖裔則存有不同的意見。 在遜尼派裡,穆罕默德的家庭成員包括穆罕默德自己、他的及包括法蒂瑪在內的女兒、他的同輩兄弟姐妹及女婿阿里、阿里的兒子哈桑及侯賽因,還有所有穆罕默德的後裔,有時亦包括父輩的後裔及阿拔斯。一些遜尼派只把哈桑、侯賽因及他們的先輩視為聖裔。熱愛聖裔是所有穆斯林的宗教義務。.

新!!: 蘇非主義和聖裔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新!!: 蘇非主義和萨珊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萨法维帝国、萨菲帝国、波斯第三帝国或波斯第四帝国,中国明朝称之为巴喇西,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新!!: 蘇非主義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蘇非主義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新!!: 蘇非主義和马来西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錫爾赫特市

錫爾赫特又译锡莱特(锡尔赫特话:ছিলট Silôţ,孟加拉語:সিলেট Ṣileţ)為錫爾赫特專區及錫爾赫特縣的首府及主要城市,位於孟加拉國東北部,於2009年3月取得孟加拉都會城市(metropolitan city)的地位。錫爾赫特位於蘇爾馬河(Surma River)谷地旁,周圍則有傑因蒂亞、卡西、特里普拉等丘陵。城市人口接近50萬人。茶園及热带雨林為錫爾赫特地區的特色。以英國籍孟加拉人為主所投資的旅館、購物中心及高級住宅造就錫爾赫特商業繁榮,使錫爾赫特成為孟加拉最富裕的城市之一Syed Zain Al-Mahmood (28 November 2008) Star Weekend Magazine - The Daily Star (Volume 7 Issue 47).

新!!: 蘇非主義和錫爾赫特市 · 查看更多 »

阿卜达里

阿卜達里(Abdali.,),或稱杜蘭尼(Durrānī.,),為阿富汗一個知名部族的名稱,與吉爾查伊並稱普什圖人最重要的兩個部族。原名阿卜達里的部族於1747年由艾哈邁德汗改名為杜蘭尼。.

新!!: 蘇非主義和阿卜达里 · 查看更多 »

阿赫馬德·阿薩維大學

阿赫馬德·阿薩維大學是哈薩克斯坦突厥斯坦 (哈薩克斯坦)市的大學,名稱得自12世紀蘇非主義詩人阿赫馬德·阿薩維。此大學成立於1993年,有20000學生,10%學生來自土耳其。 此大學是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的姊妹大學,在1993年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和土耳其總統苏莱曼·德米雷尔簽署協議後成立。根據大學章程,大學校長是由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高等教育委員會任命的,第一副院長由土耳其共和國高等教育委員會任命。校董會中有一半人是由國家任命的,土耳其任命委員會的負責人。 此大學也是高加索大學協會的成員。.

新!!: 蘇非主義和阿赫馬德·阿薩維大學 · 查看更多 »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簡稱阿里(英語: Ali ibn Abi Talib;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601年9月15日—661年1月28日)是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国。當穆罕默德受到真主默示時,阿里是首批接受神示的其中一人,他將畢生奉獻給伊斯蘭教。 遜尼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的正統哈里發;什葉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又視阿里及其後裔為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阿里及其後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聖裔的成員。穆斯林社會因對阿里繼承人身分的問題發生分歧而分成遜尼及什葉兩派,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巴克爾被任命為他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後,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選為哈里發,他在任內遇到反抗及內戰。661年,他在庫法的清真寺進行禮拜時被襲,數天後逝世。 在伊斯蘭文化裡,阿里因其勇氣、知識、信念、正直、對伊斯蘭教不屈的奉獻、對穆罕默德的忠誠、平等對待所有穆斯林及對敵人的寬容而受人尊敬。阿里是古蘭經注釋、伊斯蘭法學及宗教思想上的權威人士。阿里在幾乎所有蘇非教團裡的地位崇高,他的影響力貫通整個伊斯蘭教史。.

新!!: 蘇非主義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查看更多 »

阿里帕夏 (约阿尼纳)

特佩德棱律·阿里帕夏(土耳其語:Tepedelenli Ali Paşa,阿爾巴尼亞語:Ali Pashë Tepelena,希臘語:Αλή Πασάς Τεπελενλής,),其名称在三种语言中皆意指“台佩莱纳的阿里帕夏”,台佩莱纳并非阿里帕夏的姓氏。他是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時期魯米利亞地區西部的一位帕夏,亞尼納帕夏國及希腊本土大部分地区的实际統治者,統治中心位於約阿尼納。綽號「亞尼納之獅」。 阿里帕夏本僅為奧斯曼帝國境內一小地方武力統治者,於1787年開始,透過奧斯曼帝國的幫助,開始統治約阿尼納地區(位於今阿爾巴尼亞南部大部分地區),並在隨後陸續擴充勢力。專橫且大力擴張軍備的他,受到奧斯曼帝國蘇丹的注意與防備。1820年,奧斯曼蘇丹要求他回土耳其述職,不過此舉遭阿里帕夏拒絕。他糾集希臘各處勢力武力反抗奧斯曼帝國,並持續了三年。後來中計,被奧斯曼人誘殺,時年80歲。 阿里有三個兒子:艾哈邁德·穆哈塔帕夏(Ahmet Muhtar Pasha,於1809年俄土戰爭中為奧斯曼帝國服役)、摩里亞的維利帕夏(Veli Pasha)和發羅拉的薩利赫帕夏(Salih Pasha)。.

新!!: 蘇非主義和阿里帕夏 (约阿尼纳) · 查看更多 »

阿比達·帕維

阿比達·帕維(烏爾都語:عابدہ پروین,英語:Abida Parveen,)是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女歌手、作曲家及音樂家。她主要演出伊斯蘭蘇非主義的一種名為「」的宗教音樂。她有「蘇非音樂之后」(Queen of Sufi Music)的美譽。 帕維的父親Ghulam Haider亦是巴基斯坦知名的蘇非音樂家。.

新!!: 蘇非主義和阿比達·帕維 · 查看更多 »

蘇菲主義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蘇菲主義 · 查看更多 »

蘇菲派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蘇菲派 · 查看更多 »

蘇非行者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蘇非行者 · 查看更多 »

腓立比收藏物

Philippi集品 收集的是与信仰,宗教和精神方面有关的头部遮盖物 。.

新!!: 蘇非主義和腓立比收藏物 · 查看更多 »

艾哈邁德·本·貝拉

艾哈迈德·本·贝拉(أحمد بن بلّة‎;阿爾及利亞軍人、革命家及政治家,民族解放陣線(FLN)領袖,1962年至1965年任阿尔及利亚总统,被喻为阿尔及利亚的国父。.

新!!: 蘇非主義和艾哈邁德·本·貝拉 · 查看更多 »

苏丹满速沙

苏丹满速沙(Sultan Mansur Shah)是马六甲王朝第六位苏丹,1459年—1477年在位,他是在父王慕扎法沙死後繼位。.

新!!: 蘇非主義和苏丹满速沙 · 查看更多 »

苏菲主义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苏菲主义 · 查看更多 »

苏菲派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苏菲派 · 查看更多 »

苏菲教派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苏菲教派 · 查看更多 »

苏非主义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苏非主义 · 查看更多 »

苏非派

#重定向 蘇非主義.

新!!: 蘇非主義和苏非派 · 查看更多 »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新!!: 蘇非主義和LGBT歷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Imaziɣen)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中的一支,由许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语言,共有约1400万至2500万使用者。.

新!!: 蘇非主義和柏柏尔人 · 查看更多 »

梅夫拉維教團

梅夫拉維教團(Mawlaw'īyya / Mevlevi Order;طریقت مولویه),是一個13世紀時建立在安納托利亞中部科尼亞的伊斯蘭蘇非主義教團,奠基人是波斯詩人、伊斯蘭法學家和神學家魯米。 這個教團最大特點是祈禱時進行不斷的轉圈的儀式薩瑪,目的是出神接近上帝,被稱為旋轉的苦行僧(德爾維希)。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土耳其梅夫拉維教團的薩瑪儀式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傑作。 file:Mevlana Konya.jpg file:Whriling dervishes, Rumi Fest 2007.jpg file:Whirling Dervishes.jpg file:Mevlevi-Derwisch.jpg file:Whirlingdervishes.JPG file:Turkey.Konya050.jpg.

新!!: 蘇非主義和梅夫拉維教團 · 查看更多 »

法泰赫普尔西克里

法泰赫普尔西克里(Fatehpur Sikri) 是印度阿格拉縣北方邦里的一个小镇。这个城市于1569年由莫卧儿皇帝阿克巴建立, 1571年被立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至1582年被荒废。 当阿克巴的军队攻占了奇陶尔加尔和母虎堡后,阿克巴为了纪念蘇非主義圣贤萨利姆·奇什蒂,决定迁都至距阿格拉的地方。 在那里,他开始了历时15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这座城市有皇家宫殿,内室,法院,清真寺,私人住所和其他实用性建筑。他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法泰哈巴德,来自起源于波斯的阿拉伯单词Fateh ,意为“胜利”。后被称作法泰赫普尔西克里。相传阿克巴和他最著名的九大臣子都是在法泰赫普尔西克里诞生的。法泰赫普尔西克里也是印度莫卧儿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

新!!: 蘇非主義和法泰赫普尔西克里 · 查看更多 »

撒馬爾罕 (小說)

《撒馬爾罕》(法語:Samarcande)是一部發表於1988年的歷史小說,由黎巴嫩裔法國作家阿敏·馬盧夫所著,故事圍繞11世紀波斯詩人奧瑪·開儼和他的詩集《魯拜集》展開。小說獲得法國。《撒馬爾罕》於2011年2月1日發行中譯本,由臺灣河中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出版。.

新!!: 蘇非主義和撒馬爾罕 (小說) · 查看更多 »

愿祢受赞颂

《愿祢受赞颂》或《愿上主受赞颂》(Laudato si',Praise Be to You),是教宗方濟各任內的第二道通諭,於2015年6月18日發表。 此道通諭的副標題為「照顧我們共同的家園」(On the care for our common home),主題為生态問題。在通諭中,他批判了消費主義和。方濟各呼籲各方進行積極對話,共同採取迅速且一致的行動,以對抗環境退化與氣候變化(即全球暖化),他期待有關方面做出恰當決策。 此道通諭以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同时发表,上一道通諭是《》,於2013年7月發表;因為《信德之光》的主要寫就者是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所以《愿祢受赞颂》是第一道完全由方濟各撰寫的通諭。.

新!!: 蘇非主義和愿祢受赞颂 · 查看更多 »

拉赫·法塔·阿里·罕

拉赫·法塔·阿里·罕(烏爾都語:راحت فتح علی خان,英語:Rahat Fateh Ali Khan,)是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歌手,主要演出伊斯蘭蘇非主義的一種名為「Qawwali」的宗教音樂。他家中的伯父Ustad Nusrat Fateh Ali Khan、父親Ustad Farrukh Fateh Ali Khan及祖父Fateh Ali Khan均是巴基斯坦知名的音樂家。 除了Qawwali外,拉赫亦是一名受歡迎的加扎勒、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电影幕后歌手。.

新!!: 蘇非主義和拉赫·法塔·阿里·罕 · 查看更多 »

拉比雅·巴斯禮

拉比雅·巴斯禮 (رابعة العدوية القيسية) (714/717/718 — 801 CE) 是一名蘇非派聖人、詩人。.

新!!: 蘇非主義和拉比雅·巴斯禮 · 查看更多 »

2017年

2017年經联合国大会指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也是俄國十月革命100週年。.

新!!: 蘇非主義和2017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