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聯的人口轉移

指数 蘇聯的人口轉移

蘇聯的人口轉移(Депортации народов в СССР)可分為以下幾大類:驅逐“反蘇”的人口類別,通常被列為工賊,驅逐整個民族,勞動力轉移,組織遷移,並用俄羅斯人來填補種族清洗後的領土。.

8 关系: 人口遷徙哈萨克斯坦共產主義黑皮書第二次世界大战納齊諾事件高麗人集體流配蘇聯的強制居留愛沙尼亞人

人口遷徙

人口遷徙是一種人類族群集體或個別改變居住地域的現象,其形式有自願或非自願、合法或非法之別,原因則可能包括(但不限於)資源短缺、氣候變遷、戰爭、奴隶贸易、种族清洗、政治迫害、經濟壓力等。 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迁徙称为民族遷徙,包括美洲原住民的先祖自歐亞大陸移往美洲大陸、南島民族自東亞播遷大洋洲各地、古以色列民族離開古埃及前往迦南地,中國晉朝「五胡亂華」以來漢族和鮮卑族等「胡人」民族南遷,以及歐洲「蠻族入侵」造成的「歐洲民族大遷徙」,等等。.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人口遷徙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黑皮書

《共產主義黑皮書:罪行、恐怖、鎮壓》(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Crimes, Terror, Repression,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是一本講述共產主義政權實施的政治迫害歷史,包括、放逐,以及書中認為因實施共產主義政策所造成的人為饑荒等。該書於1997年在法國由首度出版,在美國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德文版由出版,包括了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约阿希姆·高克所寫的一章。.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共產主義黑皮書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齊諾事件

納齊諾事件(俄語:Назинская трагедия)是蘇聯政府於1933年間大規模將6000名蘇聯公民驅逐至納齊諾島(остров Назино),並造成逾4000人死亡的事件。納齊諾島地處偏遠,位於西西伯利亞邊疆區境內的托木斯克北方約800公里處,位置靠近鄂畢河與納齊納河的匯流處。 納齊納島被當地居民稱為「死亡之島」(Остров Смерти/Ostrov Smerti)或「食人之島」,原因是蘇聯政府將該6000名「特殊居民」流放至該地後,僅留下了麵粉、少量工具與單薄衣物,隨後並將這些居民遺棄於該島上,導致1933年夏季時已有約4000名居民死亡。 蘇聯官員瓦西里·亞森維奇·維利奇科(Василий Арсеньевич Величко/Vassilii Arsenievich Velichko)呈遞了一份關於關於該事件的報告給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該報告後經由拉扎爾·卡岡諾維奇散佈,並廣泛流傳於政治局成員間,隨後報告原件被儲存於新西伯利亞的檔案庫內。報告中聲稱共有6114名「過時的公民」(指被政府認定為對社會有害或階級較低的人民)於1933年5月下旬抵達納齊諾島。這些居民自莫斯科與列寧格勒等地出發,先經由火車抵達托木斯克,後再由平底貨船被運往納齊諾島。至少27人於路途中死亡。島上並無任何掩蔽物可供遮蔽,居民們到達後的第一個夜晚即降下大雪,且蘇聯官方於頭四天內皆未分派糧食。第一天即有295人因低溫與缺乏食物而喪生。 1933年9月,西西伯利亞共產黨區域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特殊委員會,調查納齊諾事件。該委員會所撰述的報告於2002年被集冊出版。.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納齊諾事件 · 查看更多 »

高麗人集體流配

麗人集體流配(Депортация корейцев,Deportation of Koreans in the Soviet Union),最初在1926年設想,最後在1937年9月實施。幾乎整個蘇聯朝鮮族人口(171781人)在1937年10月被強行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移動至哈薩克斯坦無人居住的地區。高麗人被驅逐的官方理由是為了遏制日本間諜滲透進入蘇聯遠東邊疆區。 1937年,内务人民委员會報告說有高麗人成為日本間諜。8月21日蘇聯命令他們選擇前往滿洲國或日治朝鲜,否則流配中亞。10月25日36442個家庭被驅逐出境,被驅逐的高麗人大多是種植水稻的農民和漁民,難以適應新家園的乾旱氣候,造成40000人死亡。.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高麗人集體流配 · 查看更多 »

蘇聯的強制居留

蘇聯的強制安置,是蘇聯當局對被認為政治上有問題人口的一種行政手段,最臭名昭著的是古拉格勞教所的刑罰制度。整個人口類別的重新定居是蘇聯實行的另一種政治鎮壓手段。與此同時,強制居留也是赤化新蘇佔區和開拓人口稀少地區的一種手法。流亡者多被派往蘇聯偏遠地區: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中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設立這些定居點和蘇聯的人口轉移是同時進行,與古拉格集中營相比,強制居留點比較多是正常民居,人們住在家裡,有更多的行動自由;但是,這只允許在指定區域內。所有定居者都受到NKVD的監視,每個月一次,要到當地執法部門報到,他們也被警告若擅自離開會被判勞刑。他們也持有一種特殊身分證,無法在大城市定居。 這些被強制定居的人多數是蘇聯蘇德戰爭時被蘇共指責成為納粹內應的少數民族(如車臣人、印古什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也包括戰後東歐共產國家中有可能反蘇反共的人士和前勞改犯。.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蘇聯的強制居留 · 查看更多 »

愛沙尼亞人

愛沙尼亞人(愛沙尼亞語: eestlased,過去稱為maarahvas)是歐洲的一個民族。愛沙尼亞人同芬蘭人之間有親緣關係。愛沙尼亞人以芬蘭-烏戈爾語族的愛沙尼亞語為母語。雖然愛沙尼亞常常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國并列為波罗的海国家,但愛沙尼亞的民族及語言都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國不同。大部分愛沙尼亞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目前愛沙尼亞人總人口大約有110萬,其中生活在愛沙尼亞本國的有930,219人。海外的愛沙尼亞人以居住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的最多。.

新!!: 蘇聯的人口轉移和愛沙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