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聯海軍

指数 蘇聯海軍

蘇聯海軍(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СССР)是蘇聯的海上武裝力量,其主要艦隊有「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及「波羅的海艦隊」,另有海軍航空隊、海軍步兵(等同海軍陸戰隊)及海岸火箭炮兵(装备海岸导弹和岸炮)。.

99 关系: 基輔級航空母艦基輔號航空母艦十次史達林突擊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史達林格勒級戰鬥巡洋艦奧斯塔公爵埃曼努埃萊·菲利貝托號輕巡洋艦导弹快艇富特號驅逐艦 (DD-169)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少女与战车巡洋舰不可思议行动主力艦布達佩斯圍城戰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弹道导弹潜艇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弗拉基米尔·米特罗法诺维奇·奥尔洛夫彼得·斯米爾諾夫德國二戰時期驅逐艦德国级装甲舰俄羅斯帝國海軍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俄越关系北太平洋區艦隊刘华清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冬季战争克倫西號驅逐艦 (DD-134)前苏联海军BK-1125炮艇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秋月級驅逐艦紐倫堡號輕巡洋艦維克斯級驅逐艦红海军罗穆亚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美國梭魚級潛艇 (1951年)美國海軍驅逐艦列表 (1945年前)羅塔海軍基地烏茲別克旗幟列表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烏沙科夫獎章瓦西里·柴契夫甘古特级战列舰特維格號驅逐艦 (DD-127)狼级巡防舰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萊比錫級輕巡洋艦...萊比錫號輕巡洋艦馬多克斯號驅逐艦 (DD-168)高維爾號驅逐艦 (DD-167)高速戰艦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鱸魚號潛艇 (SSK-2)費爾法克斯號驅逐艦 (DD-93)鴻級魚雷艦超級航空母艦超日王號航空母艦霍华德·休斯阿塞拜疆旗帜列表蘇俄航空母艦列表蘇聯空軍蘇聯紅海軍蘇聯陸軍蘇聯海軍元帥鄂霍次克海艦隊Collection苏联苏联红海军苏联海军雅克-141战斗机雅羅斯拉夫·埃奧塞里亞尼雅諾號驅逐艦 (DD-143)GSh-6-30加特林机炮Ka-20直昇機Ka-25直昇機MR-500雷達S艇SH-60海鷹直升機SSV-33指揮艦T-37A 水陸兩棲輕型戰車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VII級潛艇XXI級潛艇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梭魚號潛艇 (SSK-1)波利亞爾內湯馬斯號驅逐艦 (DD-182)戰艦世界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海軍元帥 (蘇聯)扎拉级重巡洋舰拉塞尼艾戰役1153型奧廖爾級航空母艦64式反坦克導彈6607型驱逐舰941型核潜艇 扩展索引 (49 更多) »

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稱為Авианесущие 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43,代號:Кречет(海東青),蘇聯航空母艦的一個級別,是蘇聯第一種固定翼航空母艦。原本蘇聯海軍希望建造類似於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的超级航母(即計劃1153:奧廖爾,Проект 1153 «Орёл»),然而因为更好的成本效益最后采纳較小型的基輔級設計。.

新!!: 蘇聯海軍和基輔級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基輔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俄語:«Киев»)是一艘隸屬於前蘇聯海軍的航空母艦,也是一系列基輔級航空母艦的第一艘,以烏克蘭首府基輔命名。1970年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兩年後下水,5年後服役,也就是1975年,它設有4.5度的斜角甲板,右舷中部配置有大型艦橋,但是沒有發射機或著艦制動裝置。。蘇聯解體后,由俄羅斯接手該艦,但由於蘇聯解體后俄國經濟實力不足,最終於1993年退役。 1996年,出售给中國一家公司,存放於天津,成為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2011年5月起改建為航母酒店,總面積約六千平方米,在2012年1月1日試營運,成為中國首家航母酒店。.

新!!: 蘇聯海軍和基輔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十次史達林突擊

十次史達林突擊(俄語:Десять сталинских ударов)是一個蘇聯史學名詞,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在1944年內所成功實施的十次戰略攻勢。這些攻勢成功地將軸心國勢力從蘇聯的領土驅趕出去,並造成德意志國防軍崩潰。.

新!!: 蘇聯海軍和十次史達林突擊 · 查看更多 »

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

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Karlskrona Örlogsbas)位於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市,是瑞典海軍的作戰中樞archivedate兼首要基地isbn,同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登錄名稱為卡爾斯克魯納軍港(Naval Port of Karlskrona)。基地內部共駐有1,750名瑞典海軍官兵、文職僱員,並設有潛艇、水面船艦等各式部隊archivedate,以及軍港以外的造船廠、防禦工事等周邊設施。的總部也設在此處Swedish Coast Guard |title.

新!!: 蘇聯海軍和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格勒級戰鬥巡洋艦

史達林格勒級戰鬥巡洋艦(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ы типа Сталинград),正式開發代號為82型重巡洋艦(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82),是一款蘇聯於1941年間提出的戰鬥巡洋艦開發計畫。本級艦的設計尺寸較其前輩喀琅施塔得級戰鬥巡洋艦為小,造價也較為低廉;其原始的角色定位係為突破英國皇家海軍高速巡洋艦隊的封鎖而設計,故蘇聯軍方在開發過程中十分注重本級艦的噸位、航速與火力。在理想狀況下,本級艦的火力將優於任何速度表現相仿的艦艇,而其航速則將優於任何火力更為強大的敵軍艦隻。本級艦的開發工作於啟動不久後即因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而被迫暫停。 史達林格勒級的開發作業於1944年重啟。蘇聯軍方計畫將本級艦、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與當時同樣處於開發階段的航空母艦一同編為一支可與美國海軍抗衡的特遣艦隊。蘇聯海軍意識到史達林格勒級現有的設計規格將不足以勝任其在特遣艦隊中的角色定位,唯有提升全艦的總體性能方能達成目標。在蘇軍的規劃中,本級艦的角色為在天候不佳造成己方戰機無法升空禦敵時負責保護航空母艦,並擊退敵方攻擊。本級艦共規劃了四艘同級艦,首艦「史達林格勒號」於1951年在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動工。本級艦的開發與建造獲得當時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的鼎力支持,但卻遭為數眾多的海軍參謀部官員反對,因此在史達林於1953年逝世後本級艦的建造工程便嘎然而止。造艦工程遭取消之時,已然動工的二號樣本艦不得不中止建造,三號樣本艦則從未動工。蘇軍先是將部分完工的史達林格勒號轉為測試反艦飛彈的使用,最終於1962年左右將其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史達林格勒級戰鬥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奧斯塔公爵埃曼努埃萊·菲利貝托號輕巡洋艦

奧斯塔公爵埃曼努埃萊·菲利貝托號輕巡洋艦(義大利語:Emanuele Filiberto Duca d'Aosta)是義大利皇家海軍第四型的首艦,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艦倖存至戰後,並於1949年作為移交予蘇聯海軍。蘇聯海軍最初將本艦命名為「Z15巡洋艦」,稍後改名為「史達林格勒號」,最終定名為「克赤號」,並持續服役於蘇聯黑海艦隊直至1960年代被拆解為止。.

新!!: 蘇聯海軍和奧斯塔公爵埃曼努埃萊·菲利貝托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导弹快艇

飛彈快艇是以反艦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战斗舰艇。除了執行攻击任務以外,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其他任务,已經取代過去魚雷快艇在水面作戰中的角色。 导弹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反艦导弹2至8枚,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舰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舰对空导弹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作戰等。.

新!!: 蘇聯海軍和导弹快艇 · 查看更多 »

富特號驅逐艦 (DD-169)

富特號驅逐艦(舷號DD-169),轉交英國皇家海軍後更名為羅布魯號,服役於蘇聯海軍時更名為剛強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95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富特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軍官安德魯·富特(Andrew Hull Foote)。 富特號在1918年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9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富特號被派往大西洋執勤,於1922年退役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富特號在1940年重新服役,並在同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更名為羅布魯。此後羅布魯號主要用作護航商船。1944年佐治鎮號轉交蘇聯,更名剛強。戰後蘇聯在1949年將剛強號歸還英國,並出售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富特號驅逐艦 (DD-169)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Николай Герасимович Кузнецов,)是一位蘇聯海軍高級將領,最高軍銜為「蘇聯海軍元帥」,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苏联海军总司令,後獲「苏联英雄」榮譽称号。在約瑟夫·史達林晚年和尼基塔·赫魯雪夫執政时期曾两度被解职與降銜。1991年服役的俄罗斯海軍新航空母艦即命名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以資紀念。.

新!!: 蘇聯海軍和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 查看更多 »

少女与战车

| 《少女與戰車》(ガールズ&パンツァー,GIRLS und PANZER),是由Actas製作、水島努執導的原創動畫作品;此部動畫的漫畫版已先行在Media Factory《》2012年7月號至2014年4月號連載,由新人漫畫家才谷屋龍一負責作畫。 2012年5月17日,於官方網站公開了作品首波宣傳影片以及角色視覺圖等相關資訊。.

新!!: 蘇聯海軍和少女与战车 · 查看更多 »

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於噸位大、火力強、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執行任務。不過隨著現今驅逐艦被大型化後的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何潬噸位其實超過早年的巡洋艦,所以这个区分已经不明顯了,很多新式的大型軍艦都不再冠以巡洋艦之名了。 現代被稱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戰時屬於戰艦的級別,火力僅次於主力旗艦 、戰列艦。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進的导弹系統、火炮、鱼雷等武器,能執行遠海攻擊行動。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執行反潛及巡邏任務;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隨著驅逐艦的作戰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噸位接近輕巡洋艦,故也能執行巡洋艦的任務,現今只有美國及俄羅斯的巡洋艦仍在服役中。而南韓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及中國的055型驅逐艦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其噸位、性能及作戰能力亦屬巡洋艦級別。另外,由於海军航空兵 亦能分擔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份國家已無計劃新建巡洋艦。.

新!!: 蘇聯海軍和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不可思议行动

不可思议行动(Operation Unthinkable)是有关西方盟国和苏联间冲突的两份计划的代号。两份计划都是1945年由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制定,并由英国武装力量联合计划参谋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开发。 第一份計劃是對駐德蘇軍的突襲,當該行動被認為不可能實行時,原計畫被放棄。然而該代號被繼續使用,不過被替換為防禦計畫,第二份計畫是假設當美軍撤出歐洲大陸時,英軍如何防禦蘇軍往北海與大西洋方向的攻勢。 這份研究成為冷戰時期第一份有關與蘇聯發生戰爭的應急計畫。這兩個計劃在當時都屬於高度機密,直到1998年才公諸於世。.

新!!: 蘇聯海軍和不可思议行动 · 查看更多 »

主力艦

主力艦(英語:Capital ship)是各國海軍中最重要的軍艦。主力艦的體積通常較其他海軍艦艇大得多,且經常擔任艦隊中領導艦或旗艦的角色。 美國作家威廉·林德(William S. Lind)在其著作《America Can Win》第90頁中對主力艦的定義如下:「具備以下這些特徵的海軍艦艇可被稱為主力艦:若主力艦被擊沉,其所屬的海軍亦將隨之崩解;但縱使海軍已被擊潰,主力艦依然能保有作戰能力。主力艦所應具備的另一項特徵是主力艦的主要對手應是敵方主力艦。」 通常而言,各國海軍不會正式地將主力艦列為一種分級標準,也不會明白地表示某艘艦艇擁有主力艦的地位;不過,主力艦的概念卻是海事戰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舉例而言,在同一戰區中的兩國海軍僅需以主力艦作為評斷軍力的標準,而無須特別考慮噸位數或主砲口徑。 這種概念最知名的例子莫過於由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少將所提出的《海軍戰略論》,後來更被實際運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防禦新加坡的具體戰略依據;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面臨到其戰艦與戰鬥巡洋艦應如何妥善分配於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個戰區間的難題,而依據主力艦的概念,大西洋戰區所要應對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納粹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而在太平洋戰場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則擁有為數龐大的水面艦艇,因此將大型水面艦艇部署至太平洋,而大西洋戰區中僅保留小型的驅逐艦等艦艇作為主力艦即可。此外,大日本帝國海軍亦採納了《海軍戰略論》的主力艦概念,進而促使其突襲停泊於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以削弱其主力艦在太平洋上的影響力。太平洋戰區的地理環境特色使地面部隊幾乎無法發揮作用,因而迫使美國海軍以戰艦與航空母艦作為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艦。歐洲戰場的戰事則多以地面作戰為主,因此納粹德國的水面艦隊規模較小,而盟軍在大西洋海戰中亦相對地僅以驅逐艦或驅逐護衛艦作為護衛船團的主力艦。.

新!!: 蘇聯海軍和主力艦 · 查看更多 »

布達佩斯圍城戰

布達佩斯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蘇軍在布達佩斯攻勢中圍攻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戰役,围困长达50天。 圍攻最早開始於1944年12月26日蘇軍包圍了當時由德意志國防軍及匈牙利軍防守的布達佩斯,守軍在1945年2月13日無條件投降,進攻的蘇軍是由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守軍包括了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 Heer)、武裝親衛隊及匈牙利軍(Honved或Honvédség)。 围城期间约有38,000名平民死于饥饿和军事行动,布達佩斯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圍城戰之一,此次围城是盟军向柏林推进过程中的一场策略性的胜利。.

新!!: 蘇聯海軍和布達佩斯圍城戰 · 查看更多 »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Հովհաննես Ստեփանի Իսակով,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Исаков,1894年8月22日 – 1967年10月11日)是一位亞美尼亞裔蘇聯將軍,曾為蘇聯海軍總司令、海軍副部長,最高軍銜為蘇聯海軍元帥。伊薩科夫在蘇聯海軍的發展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伊薩科夫除了其軍事生涯外,他也是一位海洋學家,為隸屬蘇聯科學院委員會成員和作家,也是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科學院榮譽成員 Baghdasaryan A. and Ashot H. Harutyunyan.

新!!: 蘇聯海軍和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 查看更多 »

弹道导弹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是一种以发射弹道导弹为主要功能、專用於水底匿蹤潛航以作為核威慑(nuclear deterrent)武力平台的潜艇類別。.

新!!: 蘇聯海軍和弹道导弹潜艇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Vladímir Vladímirovic Pútin,)是俄罗斯政治人物,出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現任俄羅斯總統(第4任),曾任俄羅斯第7及11任總理、俄羅斯第2任總統與統一俄羅斯党主席,均沒有離開過權力核心,故被認為是俄羅斯自2000年以來實際的最高領導人。 普京最早任職於KGB,蘇聯解體後進入俄羅斯政府工作,並在1999年中獲得時任俄羅斯總統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任命為總理。在1999年12月31日即將踏入2000年的數小時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欽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時任總理的普京受命成為代理總統。之後,他陸續贏得2000年和2004年的總統選舉。由於憲法規定了連任的限制,普京無法參與2008年俄羅斯總統選舉。隨後,普京指定的候選人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當選了俄羅斯總統。2008年5月7日普京卸任總統後,被總統梅德韋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總理,繼續掌握國家的實權。2012年普京第三度參選總統選舉並勝出並辞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职务,第四度參選2018年大選再度連任,任期至2024年。 普京擔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改革如所得稅改成13%、降低利潤稅稅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和法律條文,利用他善於擔任特務工作的施政手段,確保國家運作的平穩。特別是普京在位期間遇上史上最高油價,俄羅斯受惠於油田出口賺進大量資金,使俄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得以在蘇聯崩潰後恢復,政治以及法制上都獲得了穩定發展。但他在民主方面則遭到很多爭議,可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鐵腕總統」。號稱在普京的經濟管理下,在他任內吸引了許多外匯公司進駐俄羅斯,但國際原油價格反轉下跌後馬上又呈現經濟疲態。不過總體而言,他任內國內生產總值將近上升了72%,購買力平價也上升6倍左右;俄羅斯國內的貧窮人口則減少了一半,平均月薪從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分析人士形容普京的經濟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但同時他所帶領的政府也被反對派、外國政府或組織和人權組織質疑,特別是由於鷹派的他所主導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頓巴斯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南奧塞提亞戰爭及敘利亞內戰,特別是人權和自由記錄等。根據媒體報導,在俄羅斯的經濟圈內出現一組新的巨商集團,並明顯地控制住俄羅斯的整體經濟情況,這包括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奧列格·德里帕斯卡、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以及尤里·科瓦利丘克等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新興的俄羅斯巨富,往往與普京本人有密切的關係。此外,普京也被批評於總統任期內塑造一種個人崇拜的價值觀。 普京于2009年12月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说斯大林“很难被非黑即白地评价,很难说他的一生是功是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比俄共更加亲近斯大林主义的苏联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及第三位置政党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都反感与厌恶普京。 美国新闻评论员罗杰·拜耶斯曾认为普京更像是一个新勃列日涅夫而不是新斯大林。.

新!!: 蘇聯海軍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米特罗法诺维奇·奥尔洛夫

弗拉基米尔·米特罗法诺维奇·奥尔洛夫(Влади́мир Митрофа́нович Орло́в,)是苏联海军将领,亦是黑海舰队司令、国防人民委员的军事委员会委员。.

新!!: 蘇聯海軍和弗拉基米尔·米特罗法诺维奇·奥尔洛夫 · 查看更多 »

彼得·斯米爾諾夫

彼得·亞歷山德洛維奇·斯米爾諾夫(Пёт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мирнов;),蘇聯政治委員,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和蘇聯海軍指揮官。.

新!!: 蘇聯海軍和彼得·斯米爾諾夫 · 查看更多 »

德國二戰時期驅逐艦

Z级驱逐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海军的驱逐舰總稱,分辨方式以年份作為區別,1939年戰爭爆发时有三種類型共21艘服役,在開戰後直到战争結束又有三種構型共19艘完工。俗称Z级的Z来自德语的驱逐舰(Zerstörer)。.

新!!: 蘇聯海軍和德國二戰時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德国级装甲舰

德意志级装甲舰(Panzerschiffe der Deutschland-Klasse)是德国海军在1930年代為符合《凡尔赛和约》限制而設計出的一款排水量一万吨级装甲舰。同級艦共三艘,其特徵是具有巡洋艦等級的噸位、戰艦等級的主炮、以及超越各國軍艦水準的續航力。.

新!!: 蘇聯海軍和德国级装甲舰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帝國海軍

俄羅斯帝國海軍 是俄羅斯從1696年開始直到1917年之間的海軍力量。 1696年俄羅斯沙皇國與奧斯曼帝國的亞速海戰中,彼得大帝下令創立正規海軍。其軍力在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達到了頂峰的實力,規模僅次於英法的艦隊,由於在19世紀後俄羅斯的工業與經濟發展緩慢海軍開始進入衰退期,但經過尼古拉二世統治後期軍力開始復甦,直到日俄戰爭後太平洋艦隊遭到嚴重受創,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強爭波羅的海,黑海艦隊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布雷,以防止奧斯曼帝國海軍進入黑海。最終由於俄國革命退出一戰後,波羅的海艦隊撤出了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和塔林基地,撤回喀琅施塔得。1918年象徵著俄羅斯帝國海軍的結束,其與雙方戰鬥的水手與艦艇成為了建立蘇聯海軍的核心要素。.

新!!: 蘇聯海軍和俄羅斯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

俄羅斯海軍的軍銜大部分是繼承蘇聯海軍,而標誌和制服則與蘇聯時期有差別。 俄羅斯軍隊有兩種風格的軍銜,分別為部隊軍銜(陸軍風格)和甲板軍銜(海軍風格);陸軍、空軍和空降軍使用部隊軍銜,海軍主要使用甲板軍銜,但海軍航空兵、海军步兵、海军军醫和憲兵除外,而衛兵、憲兵军醫和軍中獸醫的軍銜會加上“司法”、“醫療服務”和“獸醫服務”等字,儲備軍和退休軍人軍銜亦會註明“儲備”和“已退休”。 下表列出俄羅斯聯邦海軍現行的軍銜。.

新!!: 蘇聯海軍和俄羅斯聯邦海軍軍銜 · 查看更多 »

俄越关系

俄越关系(Rossiisko-vetnamskie otnosheniya,),是指俄罗斯联邦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可追溯到1950年1月30日,當時蘇聯在北越設立了大使館 ;目前,俄羅斯是越南的主要盟友。.

新!!: 蘇聯海軍和俄越关系 · 查看更多 »

北太平洋區艦隊

北太平洋區艦隊(Северная 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военная флотилия)是蘇聯海軍於1939年8月成立的一支區艦隊,其主要任務為保護鄂霍次克海與韃靼海峽的交通線,司令部為蘇維埃港,另有、尼古拉耶夫斯克和作為基地,參加過1945年蘇日戰爭中進攻南薩哈林島與佔領南千島群島的行動。 1945年8月時有「熱閃電號」巡邏艦、10掃雷艇、15艘潛艇、13艘魚雷艇、6艘巡邏艇、海軍陸戰隊獨立營、330架作戰飛機等兵力。.

新!!: 蘇聯海軍和北太平洋區艦隊 · 查看更多 »

刘华清

刘华清(),湖北省黄安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刘华清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 刘华清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徐海东麾下红二十五军任职,曾任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六旅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改革开放以来,刘华清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首都戒严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刘华清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被讚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

新!!: 蘇聯海軍和刘华清 · 查看更多 »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俄語:Кронштадт)是前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下訂的一款戰鬥巡洋艦,正式开发代号为69型重巡洋舰(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69)。兩艘同級艦因德蘇戰爭的爆發而均未完工。它们的设计历史漫长而复杂,这是由于不断变换的要求和大清洗造成的。 1945年战争结束时建造進度較完善的一艘亦僅僅完成了總工程進度的10%;苏联海军原計畫將兩艘艦改造為航空母艦,但最终仍不了了之,並於1947年拆除已完成艦體。.

新!!: 蘇聯海軍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冬季战争

冬季戰爭(talvisota,vinterkriget,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於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份領土,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自立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相接的國境存有異議,認為威脅到距边境仅32公里之遥的苏联第二大城列寧格勒的安危,且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關係密切,蘇聯視其將可能成為德國入侵本國的幫凶,於是持續以談判、威脅或嘗試顛覆芬蘭政府的方式來解決其邊界問題,必要時直接透過軍事行動併吞芬蘭,使其重回以往俄国附属国的地位。芬蘭方面則力保獨立之成果,視蘇聯為唯一的假想敵,持續以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1930年代蘇芬之間的幾次談判皆無結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砲擊事件」,以此為藉口對芬蘭宣戰,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2月14日將該國除名。 蘇聯投入大規模的軍隊進攻芬蘭,並在兵力、飛機、戰車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然而戰前其軍事領導人因約瑟夫·史達林於1937年開始的一連串的政治整肅而被處死或入獄,以致冬季戰爭爆發時,蘇軍僅剩下經驗不足的高級將領和中級軍官。由於上述因素,加上芬軍訓練精良、熟悉地形,導致蘇軍在冬季戰爭初期戰技拙劣、損失慘重,芬蘭則展現了遠超過蘇聯預計的抵抗能力。然而蘇聯於後期撤換指揮成員、改善作戰方式以及結合強大的物資優勢,終於突破了芬軍主防線,芬蘭因而求和。1940年3月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割讓出其11%的領土和30%資產予蘇聯,結束了戰爭。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巨大兵力卻損失慘重,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芬蘭則不僅保有了主權,還贏得了國際聲望。冬季戰爭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次大戰的進程,在蘇芬交戰期間,英法曾想以援芬藉口派兵登陸斯堪地那維亞來切斷供應納粹德國戰爭機器的瑞典鐵礦石生產地,但未能成行。蘇聯此戰中的表現也令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發動侵略蘇聯的企圖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絡芬蘭加入其計畫。最終在1941年6月底爆发了「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协同出兵企图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新!!: 蘇聯海軍和冬季战争 · 查看更多 »

克倫西號驅逐艦 (DD-134)

克倫西號驅逐艦(舷號DD-134),轉交予英國後更名為切爾西號,再轉交蘇聯時命名為勇猛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60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克倫西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海軍部長班傑明·克倫西(Benjamin Williams Crowninshield)。 克倫西號在1918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動工數日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便告結束。1919年克倫西號下水服役,在大西洋執勤數年,便於1922年退役封存。1930年克倫西號重返現役,留在太平洋的戰鬥部隊,於1937年再次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克倫西號重新服役,並在1940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皇家海軍,更名為切爾西號。此後切爾西號主要負責護航商船,並曾轉到皇家加拿大海軍名下。1944年切爾西號退役除籍,轉手予蘇聯海軍,更名為勇猛號。蘇聯於1949年將熾熱號送返英國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克倫西號驅逐艦 (DD-134) · 查看更多 »

前苏联海军

#重定向 蘇聯海軍.

新!!: 蘇聯海軍和前苏联海军 · 查看更多 »

BK-1125炮艇

BK-1125炮艇是蘇聯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內河炮艇,該種炮艇是在一個吃水淺的內河艇艇身前方加上一個T-34/76坦克炮塔,後方再加上一個機槍塔而成,部份BK-1125炮艇會把後方的機槍塔改成喀秋沙火箭發射器。 BK是「BRONEKATER」的簡寫,也就是裝甲船的意思,蘇聯在1938年至1945年間總共生產了151艘BK-1125炮艇。.

新!!: 蘇聯海軍和BK-1125炮艇 · 查看更多 »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代级驱逐舰(俄文: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тип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是前蘇聯研发建造的驅逐艦。名稱意義是一種老鷹「鵟」(Канюк обыкновенный)。研發計劃名為956号计划(Проект 956 "Сарыч")。 現代級也售予中国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唯一使用该级舰的外国海军。1號艦名為「杭州」,同時定本級為杭州級,目前共有“杭州”、“福州”(956E型),以及改進型“泰州”、“寧波”(956EM型)四艘。.

新!!: 蘇聯海軍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Императрица Мария)是沙皇俄国海军为黑海舰队建造的第一种无畏舰。三舰都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建造。两艘是在后改名61公社社员船厂的船坞建造,第三艘在黑海船厂 (ONZiV)建造。头两艘于1915年完工并和德国海军赠与土耳其海军的战列舰交战,第三艘二月革命时未完工。 玛丽亚皇后号由于弹药库爆炸1916年沉于塞瓦斯托波尔。叶卡捷琳娜女皇号被于1917年重命名为Svobodnaya Rossiya1918年为免被德军按布列斯特条约俘获于新罗西斯克自沉,亚历山大三世号改名为 Volia号转交给德军,仅进行了一次出海训练就因德国战败转交给协约国。英国于1920年将她转交俄国白军,重命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号。此时 她只有一座炮塔能用,但是在白军失利后转到克里米亚,加入弗兰格尔的海军并被法国拘留,1930年代解体以支付停泊费。.

新!!: 蘇聯海軍和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秋月級驅逐艦

秋月級驅逐艦(秋月型駆逐艦)是日本帝國海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屬「乙型驅逐艦」(防空型),也是乙型驱逐舰的唯一艦型。設計目的是保護主力艦隊免受敵方自空中的攻擊,作为“防空直卫舰”被用于護衛航空母舰艦隊;她同時被認為是日本帝國海軍中最實用的一款驅逐艦。.

新!!: 蘇聯海軍和秋月級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Nürnber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其姊妹艦為萊比錫號。本艦於1934年動工,同年12月間下水,隨後於1935年11月2日竣工;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最大速度為。紐倫堡號是納粹德國海軍中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同時也是唯一一艘持續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德國巡洋艦。 1930年代晚期,紐倫堡號參與了西班牙內戰中的行動。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本艦奉命在德國沿海布置水雷,隨後又多次護衛德軍佈雷艇前往北海;1939年12月,本艦在執行護衛任務時遭英軍潛艇以魚雷重創。此後除1942年11月至隔年4月間曾短暫奉派至挪威執行任務外,紐倫堡號在餘下的戰爭中基本均作為訓練艦使用。1945年1月,本艦奉命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佈雷任務,但油料的嚴重短缺使本艦僅執行該一次任務後便無法再出航。 戰爭結束後,紐倫堡號遭英國皇家海軍俘虜,最終作為移交予蘇聯。1945年12月,蘇聯海軍人員接收艦隻,並於次月將之移往塔林,同時更名為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Адмирал Макаров)。本艦先是服役於蘇聯海軍第八艦隊,隨後又移往克隆斯塔轉作訓練艦使用。1960年,本艦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紐倫堡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維克斯級驅逐艦

維克斯級驅逐艦(Wickes class destroyers),是美國海軍在一次大戰時所建造的考德威爾級驅逐艦之改良型,屬平甲板驅逐艦家族的一支,也是美國海軍史上產量第五高,以及少數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參與的艦艇。由巴斯鋼鐵廠及伯利恆造船聯合設計,並與福爾里弗造船廠、威廉·柯蘭普兄弟造船公司及美國海軍各海軍造船廠共同建造,在1917至1921年間一共建造了111艘。.

新!!: 蘇聯海軍和維克斯級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红海军

#重定向 蘇聯海軍.

新!!: 蘇聯海軍和红海军 · 查看更多 »

罗穆亚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

罗穆亚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Ромуа́льд Ада́мович Мукле́вич,)他是波兰人,他是苏联军事和海军高级将领,参加过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之后他是国防工业副人民委员,曾参与制定海军发展计划。1937年遭到逮捕。1938年被枪杀。1956年平反。.

新!!: 蘇聯海軍和罗穆亚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 · 查看更多 »

美國梭魚級潛艇 (1951年)

梭魚級潛艇(Barracuda-class submarine,原名「K-1」級潛艇)是「嘉陽計劃」的產物。此計劃是美國海軍一項於二戰後立即展開的研究及發展計劃,目的是要「解決使用潛艇摧毀敵方潛艇的問題」。梭魚級潛艇原來的船身分類代號就是「SSK」,意謂「獵艇潛艇」(Hunter-Killer Submarine)。 當時蘇聯潛艇的急遽發展成為美國海軍的重大威脅。蘇聯海軍在戰後獲得納粹德國海軍的XXI級潛艇及其他先進潛艇,並且當局預計蘇聯將會大量生產它們的衍生型級。1948年,面對數百艘預計將於1960年服役的先進蘇聯潛艇,美國海軍對所需的反潛戰潛艇數量進行預算。以下兩個不同可能性均被考慮:第一個假想情形較為合理,估計蘇聯會加建360艘潛艇;第二個假想情形對美軍來說則是個惡夢——蘇聯會以從前納粹德國建造U型潛艇的速度,建立一個擁有2000艘潛艇的大型艦隊。為著前者,美軍預期它們會以250艘SSK潛艇加以對抗,而後者則是970艘。相比之下,二戰後美國所有的潛艇數量(不包括那些過時的訓練潛艇)只是剛超出200艘。 新建的三艘梭魚級潛艇原本分別名為「K-1」、「K-2」和「K-3」,舷號則分別為「SSK-1」、「SSK-2」和「SSK-3」;後來,她們於1955年12月分別被重新命名為「梭魚」、「鱸魚」和「狐鰹」。1959年,梭魚號的舷號改為「SST-3」(SST指訓練潛艇)。1964年,她的主要聲納裝置被拆除。最後,在1973年,她的舷號被改成「SS-T3」;基於某些原因,海軍當局仍想把梭魚號列為攻擊潛艇。鱸魚號在1957年被除役,而狐鰹號翌年亦退役;兩者舷號於1959年分別改為「SS-551」和「SS-552」。.

新!!: 蘇聯海軍和美國梭魚級潛艇 (1951年)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驅逐艦列表 (1945年前)

本列表收錄了美國海軍在冷戰前設計的各種驅逐艦,包括: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班布里奇級、特魯斯頓級、史密夫級、保爾丁級、卡森級、艾爾文級、奧拜恩級、塔克級、桑普森級,佔去舷號DD-1至DD-68;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考德威爾級、維克斯級及克萊蒙森級,佔去舷號DD-69至DD-347;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拉格特級、波特級、馬漢級、格里德利級、巴格萊級、索莫斯級、班漢級、辛姆斯級、班森級、格里維斯級、弗萊徹級、桑拿級、基靈級及羅拔·H·史密夫級,佔去舷號DD-348至DD-926。 至於二戰後美國設計的驅逐艦,則另載於美國海軍驅逐艦列表 (1945年後)。.

新!!: 蘇聯海軍和美國海軍驅逐艦列表 (1945年前) · 查看更多 »

羅塔海軍基地

羅塔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Rota,縮寫NAVSTA Rota、Base Naval de Rota;ICAO:LERT)位於西班牙加的斯省羅塔鎮,是一座由美國海軍及西班牙海軍共用的海空兩用基地。基地司令官由西班牙海軍中將出任,同時由美國負擔基地運作支出。該基地是美軍在西班牙派駐人數最多的一個軍事設施,當中主要為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而美國陸軍和美國空軍亦有派駐少量分遣隊於此。.

新!!: 蘇聯海軍和羅塔海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烏茲別克旗幟列表

本表以烏茲別克的旗幟為主的旗幟列表。.

新!!: 蘇聯海軍和烏茲別克旗幟列表 · 查看更多 »

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

Category:未完成航空母舰 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Ульяновск)是蘇聯時代建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烏里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第一艘,計劃號碼為1143.7計劃重型载机巡洋舰,以1153计划为基础设计,但最終因蘇聯解體而承繼本艦的烏克蘭經費不足放棄了這艘航母的建造工程,該艦的拆解標誌着蘇聯航空母艦發展成了一曲悲歌。.

新!!: 蘇聯海軍和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烏沙科夫獎章

烏沙科夫獎章(俄語:Медаль Ушакова;英文:Medal of Ushakov),是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聯邦一項軍事奖章,以俄羅斯帝國海军上将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命名。.

新!!: 蘇聯海軍和烏沙科夫獎章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柴契夫

希里·格里高葉維奇·柴契夫上尉(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二戰時期蘇聯陸軍著名狙擊手,他在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於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間共擊杀225名德意志國防軍和其他軸心國的士兵與軍官(包括11名狙擊手),因此一戰成名。 据悉,截至11月10日之前,瓦西里以傳統的莫辛-納甘步槍共擊殺32名軸心國士兵;在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之間,瓦西里總計擊殺大約242名敵軍。不過真實數目可能更高,部分學者認為甚至可能高達400人左右。.

新!!: 蘇聯海軍和瓦西里·柴契夫 · 查看更多 »

甘古特级战列舰

古特级战列舰(Gangut-class battleship),又称为塞瓦斯托波尔级, 是沙皇俄国海军于一次大战前开始建造的第一种无畏舰。它的设计历史非常复杂,当中有几家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公司的参与,有国际设计招标,有不断升级的要求和外国公司的抗议。1906年已经提出了初步设计但是国家杜马为了给陆军提供经费而未批准。1909年下单了四艘舰的订单,有两条是以彼得大帝在大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分别是波尔塔瓦会战和甘古特会战)战役命名的,另两艘是以克里米亚战争(分别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和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的战役命名。三艘舰用的名字是1897年在日俄战争中损失的彼得巴罗夫斯克级前无畏舰用过的。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拖到1911年才由国家杜马拨款开建。它们从1914年12月到1915年1月交货,而炮塔和火控系统到该年中期才完工。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芬兰湾入口,所以战争中的时光它们都在原地呆着,或为布雷行为提供炮火掩护。它们的水兵于1917年参加了波罗的海舰队起义,后来也参加了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新!!: 蘇聯海軍和甘古特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特維格號驅逐艦 (DD-127)

特維格號驅逐艦(舷號DD-127),轉交予英國後更名為利明頓號,再轉交蘇聯時命名為熾熱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5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特維格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陸戰隊軍官利維·特維格(Levi Twiggs)。 特維格號在1918年於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9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特維格號派往太平洋服役,在1922年退役封存。1930年特維格號重返現役,留在太平洋的戰鬥部隊,於1937年再次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特維格號重新服役,並在1940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皇家海軍,更名為利明頓號。此後利明頓號主要負責護航商船,並曾轉到皇家加拿大海軍名下,期間先後擊沉德國U-207及U-587號潛艇。1944年利明頓號退役除籍,轉手予蘇聯海軍,更名為熾熱號。蘇聯於1950年將熾熱號送返英國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特維格號驅逐艦 (DD-127) · 查看更多 »

狼级巡防舰

級巡防艦()為義大利海軍與合作研發的軍艦,本級艦特色是優秀的反水面火力及優勢性的航速,狼級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軍品外銷中獲得極佳斬獲;目前狼級巡防艦已從義大利海軍退役,但其它國家採購之本級艦仍服役中。.

新!!: 蘇聯海軍和狼级巡防舰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是蘇聯海軍建造的反潛巡洋艦。蘇聯代號1123号计划“封锁线”(俄語: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23 "Кондор") ,設計用於反制北約國家裝備北極星彈道飛彈潛艦使用,雖然西方國家將莫斯科級定義為航空母艦,但是她無法搭載固定翼飛機,性能上至多稱為直升機航空母艦。且因赫魯雪夫反對斯大林政策的政治正確考量,且當時的核戰至上論環境所限制,蘇聯軍方否定了航空母艦的必要性,莫斯科級只能以反潛巡洋艦的角色去迴避政治定位,同時有限度滿足蘇聯海軍需求。 莫斯科級全由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首艦已於1965年下水,并命名為“莫斯科號”;服役后兩年,二號艦“列寧格勒號”開工,於1969年服役。原本3號艦即將開工,由於1、2號艦服役后報告指該級艦艇在風浪較大的海面行進時操控性不佳,而取消了建造。.

新!!: 蘇聯海軍和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萊比錫級輕巡洋艦

萊比錫級輕巡洋艦(德語:Leipzig-Klasse)是納粹德國海軍輕巡洋艦的一個級別,共有紐倫堡號與萊比錫號輕巡洋艦兩艘艦隻屬於此類。.

新!!: 蘇聯海軍和萊比錫級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

萊比錫號輕巡洋艦(Leipzi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紐倫堡號。本艦於1928年4月動工,翌年10月間下水,隨後於1931年10月正式列裝威瑪國家海軍;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最大速度為。 萊比錫號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本艦在波羅的海與北海等地與其他艦艇執行護衛任務。1939年12月,本艦遭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所發射的魚雷重創,嚴重受損;維修工作於隔年下旬完成,此後便返回服役單位擔任訓練艦。1941年,本艦參與了巴巴羅薩作戰,負責為德意志國防軍提供炮擊支援。1944年10月,萊比錫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發生碰撞;前者所受到的損害非常嚴重,海軍評估後認定已無法完全修復,遂僅以補丁封住損害處。1945年3月,本艦在哥騰哈芬支援該地的德國守軍抵禦蘇聯紅軍的推進;4月下旬又接載一批逃命的德國平民前往丹麥。戰後,萊比錫號被編入由盟軍管轄的,並持續作業至1946年7月間被拆解為止。.

新!!: 蘇聯海軍和萊比錫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馬多克斯號驅逐艦 (DD-168)

多克斯號驅逐艦(舷號DD-168),轉交英國皇家海軍後更名為佐治鎮號,服役於蘇聯海軍時更名為英勇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94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馬多克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威廉·馬多克斯(William A. T. Maddox)。 馬多克斯號在1918年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9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馬多克斯號被派往大西洋及北歐海域執勤,於1922年退役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馬多克斯號在1940年重新服役,並在同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更名為佐治鎮。此後佐治鎮號主要用作護航商船。1944年佐治鎮號轉交蘇聯,更名英勇。戰後蘇聯在1949年將英勇號歸還英國,並出售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馬多克斯號驅逐艦 (DD-168) · 查看更多 »

高維爾號驅逐艦 (DD-167)

維爾號驅逐艦(舷號DD-167),轉交英國皇家海軍後更名為布萊頓號,服役於蘇聯海軍時更名為熱烈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9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高維爾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約翰·高維爾(John G. Cowell)。 高維爾號在1918年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9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高維爾號被派往大西洋及亞德里亞海執勤,於1922年退役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高維爾號在1940年重新服役,並在同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更名為布萊頓。此後布萊頓號主要用作佈雷艇及訓練艦。1944年布萊頓號轉交蘇聯,更名熱烈。戰後蘇聯在1949年將熱烈號歸還英國,並出售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高維爾號驅逐艦 (DD-167) · 查看更多 »

高速戰艦

速戰艦是一種在設計上以不減損裝甲防護或火力武裝為前提盡可能提高航行速度的戰艦類型。多數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的無畏型戰艦的設計航速均相當低,因此「高速戰艦」這個詞彙即是用以形容以提高航速為主要目標的戰艦設計。除參與普通的戰列線作戰外,高速戰艦更可借重其優越的航行速度執行更多多樣化的任務。 高速戰艦與戰鬥巡洋艦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配有足夠的火力與裝甲能在持續性戰鬥中與敵軍戰艦進行長時間的交火對射,而後者的設計理念則係犧牲裝甲防護以追求卓越的航速,故缺乏與戰艦長期駁火的能力。在不損及戰鬥效能或裝甲防護的前提下提高航速是高速戰艦在設計上最主要的挑戰。雖然增加艦體的長寬比是提高航速的最直接方法,但較大的艦身卻也意味著高昂的造價,且可能逾越各項海軍條約對各國海軍艦艇的噸位限制。推進系統的改良與輕量化且高強度裝甲板的問世等新型科技技術均對高速戰艦的發展有實質的助益。 與「戰鬥巡洋艦」這個詞彙不同的是,「高速戰艦」從未為任何國家的海軍採納為正式稱呼;前者則於1911年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正式用語。伊麗莎白女王級戰艦的四艘同級艦在英國海軍所屬的大艦隊中被統一編入「高速分艦隊」;除此之外,高速艦隊在官方文件上與傳統戰艦並無任何分別,且當時的海軍艦艇名冊或條約亦未將「高速戰艦」視為一獨立的艦種。另外,美國海軍的艦種分類系統亦未為高速戰艦增設新的艦種代碼;在美國海軍的系統中,所有戰艦的分類代碼均為「BB」,不論其航速的快慢。.

新!!: 蘇聯海軍和高速戰艦 · 查看更多 »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 Горшков;Sergey Georgyevich Gorshkov,),苏联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苏联英雄。.

新!!: 蘇聯海軍和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 查看更多 »

鱸魚號潛艇 (SSK-2)

魚號潛艇(SSK-2/SS-551)是一艘梭魚級潛艇,是第二艘以「」(Bass)——一種多刺的食用魚——為名的美國海軍艦艇。她的原名是「K-2」(SSK-2)。 鱸魚號在安放龍骨,並於1951年5月2日(當時艦名為「K-2」),由已故卡萊恩艦長的妻子——約翰.J.卡萊恩夫人贊助;1951年11月16日,該艦,海軍少校D.E. 賓廷擔任艦長。 美國海軍的三艘獵艇潛艇(SSK)(參見美國海軍通用艦船分類符號)——「梭魚」(SSK-1)、「鱸魚」(SSK-2)和「狐鰹」(SSK-3),都配備了巨型的BQR-4艦首聲納陣列;這是「嘉陽計劃」(Project Kayo)——一項有關使用艦首低頻被動聲納陣列的實驗計劃。當面對使用通氣管的敵潛艇時,潛艇只要實行,這些聲納陣列將提供一個比以往大為改進的聲納偵搜範圍。這些SSK潛艇航速低,而且又需定期上浮到潛望鏡深度使用通氣管,反潛戰(ASW)能力因而受到不小的限制;但她們所帶來的先進聲納技術,對後來的核潛艇來說意義重大。美軍相信蘇聯海軍會以納粹德國的XXI級潛艇為基礎,建設一支龐大的潛艇部隊;而梭魚級潛艇在發展過程中,因而被視為對抗蘇聯潛艇的原型艦,以備後來大量生產之用。 K-2在1952年5月23日抵達珍珠港,加入第72潛艇部隊。由於她是新型潛艇,K-2進行了一些評估任務,好了解她的能力和限制。1953年1月,為了安裝一些額外的設備,該艦被嚴密地封存於。1953年6月,她重新執行任務,並和其他艦隊單位一起進行戰術演練和協調作業。 1955年1月,「K-2」回到進行翻修。其後「K-2」駛到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其後回珍珠港。同年12月15日,「K-2」改名為「鱸魚」,並在珍珠港外活動直到1957年6月。該月26日,鱸魚號回到美國並在西岸服役直到同年10月1日被封存為止。1958年,蘇聯的核潛艇取代其常規動力潛艇,成為新的威脅,常規動力獵艇潛艇(SSK)功成身退;1959年8月15日,鱸魚號的舷號改為「SS-551」。.

新!!: 蘇聯海軍和鱸魚號潛艇 (SSK-2) · 查看更多 »

費爾法克斯號驅逐艦 (DD-93)

費爾法克斯號驅逐艦(舷號DD-93),轉交予英國後更名為列治文號,再轉交蘇聯時命名為頑強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19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費爾法克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軍官當勞·費爾法克斯(Donald McNeill Fairfax)。 費爾法克斯號在1917年於馬爾島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8年服役。接著費爾法克斯號被派往法國海域護航商船。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費爾法克斯號留在大西洋服役,在1922年退役封存。1930年費爾法克斯號重返現役,留在大西洋訓練執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費爾法克斯號在1940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皇家海軍,更名為列治文號。此後列治文號主要負責護航商船,並曾轉到皇家加拿大海軍名下。1943年列治文號退役除籍,在1944年轉手予蘇聯海軍,更名為頑強號。蘇聯於1949年將頑強號送返英國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費爾法克斯號驅逐艦 (DD-93) · 查看更多 »

鴻級魚雷艦

鴻級魚雷艦(鴻型水雷艇、おおとりがたすいらいてい)為日本帝國海軍在改良千鳥級魚雷艦後興建的魚雷艦,同級艦8艘.

新!!: 蘇聯海軍和鴻級魚雷艦 · 查看更多 »

超級航空母艦

超級航空母艦(supercarrier)是形容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艦級別的非正式名詞,通常是指排水量在75,000噸以上的航空母艦。美國海軍擁有大部分這種級別的軍艦,其他國家的主力航艦(艦隊航空母艦)則相對小的多,大約40,000噸(如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而輕型航空母艦則約20,000噸(如英國皇家海軍的卓越號航空母艦)。「超級航空母艦」也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新!!: 蘇聯海軍和超級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超日王號航空母艦

没有描述。

新!!: 蘇聯海軍和超日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霍华德·休斯

小霍华德·--·休斯(Howard Robard Hughes, Jr.,),是美国著名商业大亨、投资人、飞行员、航空工程师、电影制片人、慈善家,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首先擔任電影製片人,然後成為航空界的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在後期的生活中,他由於幾次飛機墜毀造成的慢性疼痛和不斷加劇的耳聾令強迫症(OCD)惡化,使他的行為變得古怪和過著隱居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電影大亨,休斯在1920年代後期的荷里活起點階段獲得影響力,當時他製作了大成本和經常引起爭議的電影,例如《非法圖利》(1928年)、《地獄天使》(1930年)和《傷面人》(1932年)。他後來控制了雷電華電影公司。.

新!!: 蘇聯海軍和霍华德·休斯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旗帜列表

此為阿塞拜疆相關旗幟的列表:.

新!!: 蘇聯海軍和阿塞拜疆旗帜列表 · 查看更多 »

蘇俄航空母艦列表

這個列表包含了蘇聯海軍,以及蘇聯解體后歸屬於部份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如俄罗斯、乌克兰等)所屬海軍的航空母艦,包括現役、已退役、僅有計劃而沒有建造、已建造但未完成的。.

新!!: 蘇聯海軍和蘇俄航空母艦列表 · 查看更多 »

蘇聯空軍

蘇聯空軍(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拉丁轉寫:Voenno-Vozdushnye Sily,VVS)的是蘇聯的主要空中武裝力量。成立于1918年,结束于1991年。.

新!!: 蘇聯海軍和蘇聯空軍 · 查看更多 »

蘇聯紅海軍

#重定向 蘇聯海軍.

新!!: 蘇聯海軍和蘇聯紅海軍 · 查看更多 »

蘇聯陸軍

蘇聯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縮寫為 CA,Soviet Army),又稱蘇維埃陸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地面部隊,建立於1946年2月,延續到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但在1991年之後,在俄羅斯聯邦控制下,這隻陸軍仍然持續運作,直到1993年12月25日,方才正式被改名為俄罗斯陆军。在1946年2月25日前,它的名稱叫蘇聯紅軍,蘇聯紅軍建立於1918年1月。.

新!!: 蘇聯海軍和蘇聯陸軍 · 查看更多 »

蘇聯海軍元帥

蘇聯海軍元帥(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Cоветского Cоюза / admiral flota Sovietskogo Soyuza),為蘇聯海軍最高級的軍銜,也是蘇聯軍銜中僅次於蘇聯大元帥的軍銜,相等於蘇聯元帥,高於海軍的海軍元帥、合成軍大將、各軍兵種的軍兵種主帥及軍兵種元帥。.

新!!: 蘇聯海軍和蘇聯海軍元帥 · 查看更多 »

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p),是西太平洋的一個陸緣海,位於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北,北海道岛以北,库页岛以東,以及西伯利亞(包括尚塔尔群岛)東部以南。鄂霍次克海東北部的海灣為舍利霍夫灣。.

新!!: 蘇聯海軍和鄂霍次克海 · 查看更多 »

艦隊Collection

《艦隊Collection -艦Colle-》(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一般譯作「艦隊收藏」,是由角川遊戲開發、DMM.com提供及營運的網頁遊戲,簡稱《艦Colle》(艦これ);DMM表記《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本遊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日本帝國軍艦為題材,而遊戲內容為玩家需要收集稱為「艦娘」(艦娘(かんむす))的軍艦萌擬人化角色卡片,為艦娘進行強化及改造同時,並以在戰鬥中打倒敵人作為目標。作為PC瀏覽器運行的網頁遊戲,在營運半年用戶即突破100萬。 拥有音乐CD、Drama CD、四格漫畫、動畫、小說等衍生作品。由於遊戲畫面與對話設計別具特色、對史實的再解釋,成為同人創作與同人作品的熱門素材。.

新!!: 蘇聯海軍和艦隊Collection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蘇聯海軍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海军

#重定向 蘇聯海軍.

新!!: 蘇聯海軍和苏联红海军 · 查看更多 »

苏联海军

#重定向 蘇聯海軍.

新!!: 蘇聯海軍和苏联海军 · 查看更多 »

雅克-141战斗机

雅克-141战斗机(Як-141)北約代號「自由式」(Freestyle),是一架蘇聯研製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然而由於計畫中止,Yak-141從未量產。.

新!!: 蘇聯海軍和雅克-141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雅羅斯拉夫·埃奧塞里亞尼

雅羅斯拉夫·康斯坦丁洛維奇·埃奧塞里亞尼(იაროსლავ იოსელიანი、Ярослав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Иосселиани;),蘇聯英雄,是出身格魯吉亞人的蘇聯海軍潛艇指揮官。 他生於斯瓦涅季,在加格拉讀書。他在1934年加入蘇聯海軍並在1938年於列寧格勒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完成海軍部門課程。 埃奧塞里亞尼在被派黑海艦隊指揮潛艇M-111之前在SHCH-207和SHCH-207服役,他完成了11次戰爭巡邏,發動了12次攻擊,擊沉兩艘敵方運輸艦。 在1966年埃奧塞里亞尼退休回到第比利斯,1978年去世。 category:格魯吉亞人 Category:苏联英雄.

新!!: 蘇聯海軍和雅羅斯拉夫·埃奧塞里亞尼 · 查看更多 »

雅諾號驅逐艦 (DD-143)

雅諾號驅逐艦(舷號DD-143),於英國皇家海軍、皇家加拿大海軍及皇家挪威海軍服役時名為林肯號,於蘇聯海軍時名為友誼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69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雅諾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二次巴巴里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約翰·雅諾(John Joliffe Yarnall)。 雅諾號在1918年於克雷普父子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服役,首任艦長為威廉·海爾賽,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雅諾號分別在大西洋、東太平洋及遠東亞洲艦隊執勤,並在1922年退役封存。1930年雅諾號重返現役,在太平洋及大西洋之間作訓練用途,於1936年再次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雅諾號重新服役,並在1940年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更名為林肯。此後林肯號負責商船護航,並先後調到皇家挪威海軍及皇家加拿大海軍服役。1943年林肯號調返英國名下,旋於1944年轉交蘇聯海軍,更名為友誼。1952年友誼號由蘇聯送返英國,並出售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雅諾號驅逐艦 (DD-143) · 查看更多 »

GSh-6-30加特林机炮

GSh-6-30是俄罗斯的30毫米口径加特林式机炮,曾由苏联和独联体使用过。.

新!!: 蘇聯海軍和GSh-6-30加特林机炮 · 查看更多 »

Ka-20直昇機

Ka-20(北約代號:豎琴,Harp)於1958年試飛成功,1961年首次於土希航空展出現,其外表和後來的Ka-25直昇機很相似,事實上Ka-20就是Ka-25的原型機,兩者外表唯一的分別是Ka-20的垂直尾翼比較接近橢圓形而Ka-25則接近方形。.

新!!: 蘇聯海軍和Ka-20直昇機 · 查看更多 »

Ka-25直昇機

Ka-25直昇機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發的艦載反潛直昇機,北約代號為激素(Hormone),Ka-25由Ka-20直昇機發展而來。.

新!!: 蘇聯海軍和Ka-25直昇機 · 查看更多 »

MR-500雷達

MR-500雷達是蘇聯海軍使用於水面艦艇上的一款大型搜索雷達,蘇聯代號Kliver或是回音(Echo),北約代號大網(Big Net)。.

新!!: 蘇聯海軍和MR-500雷達 · 查看更多 »

S艇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種魚雷快艇。盟軍則稱其E艇,一般被認為E是Enemy(敵人)的意思,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 S艇船體比美國的PT艇和英國的機動魚雷艇(MTB)還要大的多,適合到外海進行長距離作戰(約700海浬),使得英國皇家海軍開發更新型的魚雷快艇對應,如。.

新!!: 蘇聯海軍和S艇 · 查看更多 »

SH-60海鷹直升機

SH-60海鷹(SH-60 Seahawk)是塞考斯基(Sikorsky)所開發生產的一款雙渦輪軸引擎旋翼中型軍用直升機。此款直昇機具有特別針對海洋環境強化的設計,主要用於反潛任務,後期版本具備發射反艦飛彈的能力。.

新!!: 蘇聯海軍和SH-60海鷹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SSV-33指揮艦

SSV-33“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ССВ-33 Урал)是一艘蘇聯海軍在1989年時啟用的指揮艦,具有作為艦隊旗艦、飞弹跟踪、--轨迹跟踪、电子與情报作战以及通讯中继等多種特殊功能。該艦的北約代號被命名為Kapusta,在俄文中意指「白菜」,起因於該艦前半艦身上層的大型圓形雷達在造型上狀似一顆白菜。 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在设计时的代号是1941「泰坦」--,是一艘使用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核子動力船身為基礎所開發的特殊用途船隻。烏拉爾號下水後被編入蘇聯太平洋艦隊,但它從來沒有實際出海值勤,然而,由於其特殊的用途構造太平洋艦隊並未擁有任何能供其停靠的碼頭設施,逼使它非得漂浮在海面上以接駁方式與陸地聯繫。再加上船上需要大量部隊人員保護與維持其正常運作,使得該艦儼然成為一艘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兵營。蘇聯解體後,接手太平洋艦隊的俄羅斯無法再繼續支撐其高昂的护养开支,因此SSV-33在2002年底時正式退役,除籍後的舊船在俄羅斯位於太平洋岸唯一具有核動力船艦維修能力的星造船廠(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завод «Звезда»)進行拆除。 烏拉爾號上的無線電偵察系統被稱作“珊瑚”(Coral),這個系統運用了(Elbrus)與多台(IBM 大型電腦的蘇聯仿製版)作為其運算核心,是當時蘇聯電戰技術的頂尖作品。 经常有中文文章声称该船是由1153型航空母艦的船体改来,並同時將1941计划誤植為1191计划,但事实上相關的俄文资料中卻没有提及1153型曾實際被建造過。.

新!!: 蘇聯海軍和SSV-33指揮艦 · 查看更多 »

T-37A 水陸兩棲輕型戰車

T-37A 是蘇聯的水陸兩棲輕型坦克.

新!!: 蘇聯海軍和T-37A 水陸兩棲輕型戰車 · 查看更多 »

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图-22M(俄文:Ту-22М,英文:---22M),北约代号:Backfire(逆火),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制的一款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於1972年開始量產,目前俄羅斯仍有162架Tu-22M3正在服役中。.

新!!: 蘇聯海軍和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VII級潛艇

VII級潛艇(Klasse VII或稱Typ V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海軍最廣泛使用的潛艇(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使用的潛艇通稱U艇),貫穿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艘擊沉敵船的U-30與最後一艘被擊沉的U-320皆屬於此類型。VII級潛艇的設計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德意志帝國海軍使用的UB III級潛艇,戰後由於《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不得擁有潛艇,軍方轉而資助本國造船公司在荷蘭建立的空殼公司—,秘密研究新式潛艇,並以他國造船廠建造試驗。在軍方為芬蘭的維特希倫級(Vetehinen)與西班牙的E-1級潛艇的設計與製造過程中,提供了未來VII級潛艇的部份設計理念。這些設計除了衍生出VII級潛艇外,還有產生了I級潛艇,然而後者因為政治上的考量與技術問題而停止生產。爾後I級潛艇的設計更結合到VII級與IX級潛艇上。VII級潛艇也是歷史上生產量最多的潛艇,共建造了709艘,還擁有許多種型號。.

新!!: 蘇聯海軍和VII級潛艇 · 查看更多 »

XXI級潛艇

XXI級潛艇(Klasse XXI、或稱Typ XXI)是納粹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使用的一級潛艇,也是世上第一種完全為水下作戰設計、而非以往為攻擊和躲避水面艦攻擊才下潛的潛艇,為近代潛艇的雛型。.

新!!: 蘇聯海軍和XXI級潛艇 · 查看更多 »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Людмила Михайлівна Павліченко,Людмил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Павличенко,),苏联女狙擊手,乌克兰人。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击毙309名敌人而闻名,亦因此而獲得了「死亡之女」(Lady Death)的外號。, 时代周刊 (1942年9月28日).

新!!: 蘇聯海軍和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 查看更多 »

梭魚號潛艇 (SSK-1)

梭魚號潛艇 (SSK-1/SST-3/SS-550) (原名 「K-1」(SSK-1)),是1951年的梭魚級的首艦,亦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梭魚」——一種饞嘴、像狗魚的品種——為名的艦船。1949年7月1日,通用動力公司的電船部在康乃狄克州的安放梭魚號的龍骨。1951年3月2日,梭魚號(當時艦名為「K-1」),由威利斯·曼寧·湯瑪士夫人(她的亡夫是已故的的指揮官)贊助;同年11月10日,梭魚號展開服役,由F.

新!!: 蘇聯海軍和梭魚號潛艇 (SSK-1) · 查看更多 »

波利亞爾內

波利亞爾內(Поля́рный)是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北部的一個保密行政區,位於摩爾曼斯克峽灣西岸。1989年人口27635人,2002年人口18552人,2010年人口17293人。.

新!!: 蘇聯海軍和波利亞爾內 · 查看更多 »

湯馬斯號驅逐艦 (DD-182)

湯馬斯號驅逐艦(舷號DD-182),轉交英國皇家海軍後更名聖奧爾本斯號,轉交蘇聯海軍後更名可敬號,是一艘美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為維克斯級驅逐艦的108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湯馬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第一位陣亡的海軍軍官克拉倫斯·湯馬斯(Clarence Crase Thomas)。 湯馬斯號在1918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9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稍後湯馬斯號被派往大西洋執勤,在1922年退役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湯馬斯號於1940年重新服役,按租借法案轉交英國,更名聖奧爾本斯。此後聖奧爾本斯號負責商船護航,並在1941年至1944年間借調到皇家挪威海軍,參與多次重要護航任務。1944年聖奧爾本斯號經英國轉交蘇聯,更名可敬。1949年蘇聯將可敬號歸還英國,並出售拆解。.

新!!: 蘇聯海軍和湯馬斯號驅逐艦 (DD-182) · 查看更多 »

戰艦世界

,是一款20世紀上半期海戰主題的3D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射击游戏-MMOTPS,採用玩家對戰及玩家聯合作戰的遊戲模式,由戰遊網公司開發和發行運營。該遊戲已於2015年9月17日正式上線開放註冊,為戰遊網旗下戰爭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款分別是坦克世界和戰機世界。.

新!!: 蘇聯海軍和戰艦世界 · 查看更多 »

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Горшков)是一艘基輔級航空母艦,原名為「巴庫號」。原先該艦為蘇聯海軍所建造,是基輔級航空母艦的四号舰。蘇聯解體後改由俄羅斯海軍擁有,後轉移給印度海軍並由後者付錢進行改裝工程,命名為维克拉玛蒂亚號,於2013年起在印度海军服役。 由於戈爾什科夫號與先前的基輔級姊妹艦相比下有許多改良,包括更先進的平面陣列雷達、電子戰設備和更佳的指揮設施,舰岛构造与武器系统配置也明显有别于前三艘姊妹艦,因改动过大有時被視為單獨的一個艦級。.

新!!: 蘇聯海軍和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海軍元帥 (蘇聯)

海軍元帥(aдмирал флота),為蘇聯海軍在1940年至1955年最高級的軍銜、1962年起第二高的軍銜。.

新!!: 蘇聯海軍和海軍元帥 (蘇聯) · 查看更多 »

扎拉级重巡洋舰

扎拉级重巡洋舰()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在战间期设计的重巡洋舰,从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共建造四艘,分别为、、和。前三艘的外形基本一致,而波拉号为担任舰队旗舰,在司令塔的结构上有所不同。比起之前的,扎拉级是意大利重巡洋舰设计的一次重大改进,极速略有降低,而装甲大幅增加。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有效期间,扎拉级是当时世界上防御水平最佳的重巡洋舰。但事实上,该级已违反了条约对重巡洋舰的吨位限制。 四艘扎拉级在战间期隶属于義大利皇家海軍主力舰队,经常在演習和海上阅兵中抛头露面。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表面上奉行的意大利派前往西班牙巡逻,则负责疏散驻西班牙的侨民。在1939年4月義大利吞并阿爾巴尼亞的军事行动中,扎拉级以舰炮支援陆军行动。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四艘扎拉级活跃于地中海战场,和英國皇家海軍频繁交火,争夺制海權。1941年3月29日,两军舰队在马塔潘角短兵相接,扎拉级遭遇英军三艘战列舰偷袭。一夜之间,、和被击沉,只有逃过一劫。 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南征北战,参与了包括和等战事。1943年4月,她在一次美军大空袭被炸成重伤,拖到拉斯佩齐亚大修。同年9月,義大利投降,停在港口的戈里齐亚号被納粹德國接管。为防止德军用其阻塞港口,意大利派出蛙人,试图用将她击沉,但没有成功。戈里齐亚号瘫痪于港口内直至战争结束,并于1947年被意大利海军拆毁。.

新!!: 蘇聯海軍和扎拉级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拉塞尼艾戰役

拉塞尼艾戰役(俄語:Расейняй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是一場德意志國防軍(由埃里希·霍普納指揮)與蘇聯紅軍第3摩托化軍(由少將指揮)Glantz, Stumbling Colossus, 1998, p155-p156及第12摩托化軍(少將指揮)於立陶宛境內的考納斯西北方75公里處發生的一場裝甲戰鬥,戰役起因是蘇聯紅軍的西北方面軍指揮官庫茲涅佐夫希望消滅當時已經渡過尼曼河的德軍。戰役過後,蘇聯西北方面軍的裝甲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德軍亦成功地為持續推進至道加瓦河的進攻之路掃除障礙。這是一場巴巴羅薩行動早期的重要戰役,蘇聯方面則稱之為邊境防禦作戰(1941年6月22日–27日),是波羅的海戰略防禦行動的一部分。.

新!!: 蘇聯海軍和拉塞尼艾戰役 · 查看更多 »

1153型奧廖爾級航空母艦

1153工程「奧廖爾」級航空母艦(Орёл,意思為「鷹」)是蘇聯於1970年代計畫建造的一級航空母艦,原計畫令蘇聯海軍成為一支實質的「藍水海軍」,為核動力大型航空母艦,排水量達75,000-80,000噸,形式接近美國海軍的企業號航空母艦。由於成本上的考量,蘇聯軍方最終選擇建造有大量飛彈為戰力的中型航艦,即後來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奧廖爾計畫則被推延,最終取消。.

新!!: 蘇聯海軍和1153型奧廖爾級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64式反坦克導彈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一款由日本重工業企业川崎重工在1950年代後期研製和生產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該導彈與瑞士/德国(音譯:柯布拉)和9M14「嬰兒」(北約代號:AT-3「火泥箱」)大致相似。在陸上自衛隊的行列中,64式又被俗稱為64MAT、ATM-1和KAM-3。」64式專門被自衛隊所使用,而且由於受到日本国宪法的限制而不會遠銷海外。.

新!!: 蘇聯海軍和64式反坦克導彈 · 查看更多 »

6607型驱逐舰

6607型驱逐舰(北约代号:鞍山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装备的第一型驱逐舰,该型号共装备4艘,均为20世纪50年代购置于前苏联,为前苏联海军的7型驱逐舰(愤怒级),在中国称为6607型驱逐舰或简称为07型驱逐舰。该型四舰在1969-1970年间均拆除原有鱼雷发射管,换装2座双联装上游-1 (SY-1) 型反舰导弹发射架。 该型号舰只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正式退役,多用作展示舰或者停泊于军校作为教学使用。.

新!!: 蘇聯海軍和6607型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941型核潜艇

941型Акула(鲨鱼)核潜艇,北约代号台风级核潜艇,是苏联最大的弹道导弹潜艇,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人类建造的最大的潜艇,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完成。该潜艇是典型的冷战时期的产物,設計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保证毁灭原则”。与它的对手、美国俄亥俄级相比,其体积近乎于是後者的两倍——但是核弹投射能力逊于后者,不過畢竟依賴其龐大的船艙容積,可以讓水兵舒服的在敵人附近海域枕戈待旦好一陣子。装备20个导弹发射管装载SS-N-20弹道导弹。其射程达到8300公里,可以让台风级打击到与她同处一个半球的任何一个目标。台风级核潜艇是目前世界最大体积和吨位潜艇纪录保持者。.

新!!: 蘇聯海軍和941型核潜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