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藏傳密宗

指数 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38 关系: 口業吉祥天母多傑雄登爭議多杰觉拔夢瑜伽大威德金剛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密宗密宗黑教革新派中正殿张海 (企业家)佛经佛教如來宗心性本淨嘛呢堆准提菩萨四加行噶瑪德格降措西拉仁波切神秘主義無上瑜伽續盧勝彥白普仁聖妙吉祥真實名經運頓多吉白風潮音樂香格瓊哇藏傳佛教金剛薩埵釋能海釋海濤苯教探題殷承瓛沙克達教满族明武宗摩利支天

口業

口業、造口業是佛教經典業的一種,屬於身、口、意三业中的一业。以白話說:就是指因為語言導致的因果。根據佛教說法,十不善口業分為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十善業中的善口業分為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和不綺語。.

新!!: 藏傳密宗和口業 · 查看更多 »

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श्रीदेवी ),音译班达拉姆,又称大吉祥天女、善女、瑪哈嘎哩,是藏传佛教的女相护法神之一(藏傳佛教女性護法神眾多,如:長壽五姊妹、一髻佛母......等),是拉萨城和达赖喇嘛的守护神,她是印度教女神吉祥天女在藏传佛教中的愤怒化身。在藏密中,吉祥天母极受崇奉,影响深远。 在描绘吉祥天母的唐卡上,皮肤呈蓝黑色的吉祥天母侧身骑在一头白骡上,穿行在一片血海中。她右手挥舞着她亲生儿子的骷髅,左手端着一只盛着人血的人头骨,身下的鞍则是用她儿子的皮做成。根据记载,因为她的儿子拒绝同她一起降服於佛教,班达拉姆亲手杀死了他,并剥下他的皮。 每年藏歷十月十五日是吉祥天母節,藏語稱“白拉日卓”,由木如寺全體僧眾向拉薩大昭寺的護法王尊吉祥天女舉行隆重的例行年祭。 「吉祥天母節」,藏語稱「白來日追」,又稱「仙女節」,關於這個節日的起源,藏族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生動傳說:大昭寺的守護神母瑪索傑姆的大女兒白拉姆放縱自己,母親咒她一生不得一個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見一面。母親的咒願實現了,白拉姆的情人住在拉薩河南岸的赤僕宗贊,每年只能十月十五日相會一次,這天許多人都會焚香、施食,尤其婦女們刻意梳妝打扮,每遇到一個男士都可以伸手要捐給仙女的錢物。 西藏群眾喜迎「吉祥天母節」。 十五日清晨,來自各地的藏族善男信女紛紛聚集到大昭寺門口向護法主尊文武吉祥天母敬獻哈達,西藏僧俗群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吉祥天母節」。 據瞭解,「吉祥天母節」活動從14日就開始了。14日清晨,大昭寺的吉祥威猛天母(白拉姆)面具的模擬像被僧眾迎請到大昭寺圓頂廊下,黎明時分沐浴。晚上,僧眾將天母像迎請至覺吾(釋迦牟尼)佛殿,與黨吾佛對面趺坐。 十五日清晨,旭日初升,喇嘛們用頭頂著天母像來到八廓街。這時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紛紛向天母敬獻哈達。天母像隨後來到八廓東北的甘丹大經桿處,由拉薩土地神恰赤從噶瑪夏前來向天母敬獻哈達、頂戴敬禮。此後逐次至八廓東南街與天母妹妹東贊傑姆相會,並將天母像面朝拉薩河南岸的赤仆地,同時赤仆地也有僧人將宗讚的塑像面朝北,表示兩相會面之意。最後返回大昭寺,迎坐在原來的寶座上。 在中國佛教,「吉祥天母」則是指出自於《金光明最勝王經》裡頭的菩薩-「大吉祥天女」(又名「善女天」),中國佛教在每天早課中都會唸誦她的咒語,祈求諸事吉祥,而在特定的大法會中,則會舉辦「齋天」,準備上好的供品法食,宴請大吉祥天女等二十四位天神。.

新!!: 藏傳密宗和吉祥天母 · 查看更多 »

多傑雄登爭議

多傑雄登爭議(Dorje Shugden controversy),是从1970年代開始,藏人社區為了是否應該禁止多傑雄登信仰而產生的事件。 多杰雄登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傳統上信奉的金剛護法神,但歷代多有爭議,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就曾頒布禁令,禁止這項信仰。從1970年代開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多次公開反對多杰雄登信仰。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多杰雄登信仰頒布禁令,要求信奉多傑雄登的信徒,不得參加格魯派的法會以及接受灌頂。此舉引發西藏人社區內部不同的聲音,反對者認為這是一種宗教迫害,造成多杰雄登的信徒因為被歧視,被迫要離開藏人社區。支持者則認為,多傑雄登信仰鼓勵宗教不寬容,應該被禁止。 流亡社區中的激進派西藏青年,以多傑雄登信仰來進行集結,被稱為雄天宗,他們對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推動的和平談判路線不滿,主張以暴力方式加速推動西藏獨立。另外有部份多傑雄登的信眾倒向中國政府,中國政府也希望以此來打擊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藏人心中的聲譽。因此這個爭議,不只是信仰議題,也是政治議題。.

新!!: 藏傳密宗和多傑雄登爭議 · 查看更多 »

多杰觉拔

多杰觉拔()藏族,西康康定人,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中国近代最早将西藏的密教传布于中国内地者之一。.

新!!: 藏傳密宗和多杰觉拔 · 查看更多 »

夢瑜伽

夢瑜伽(स्वप्नदर्शन,),是藏傳密宗與苯教的一種修持方法。修行者在夢中保持清醒繼續禪修,目標是體驗到心的本性,佛性。為那洛六法之一,在寧瑪派和噶舉派各有傳承。 category:密宗術語 Category:佛教修行法門.

新!!: 藏傳密宗和夢瑜伽 · 查看更多 »

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यमान्तक;拉丁轉寫Yamāntaka,亦稱閻曼德迦(Yamantaka)、 怖畏金剛(Vajrabhairava)、大威德明王,亦可直稱閻魔敵。藏密認為祂是文殊菩薩之化身,文殊菩薩是宗喀巴的本尊和寧瑪八飲血中佛身部的本尊,因此閻魔敵在格魯派和寧瑪派中,受到極大的尊崇。.

新!!: 藏傳密宗和大威德金剛 · 查看更多 »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藏傳密宗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如來藏學派

如來藏學派,佛教術語,大乘佛教派別之一,古稱如來藏緣起宗或法性宗,與中觀派、唯識派,形成大乘佛教的三大主流。此學派主要宣揚如來藏常住的學說,以《勝鬘經》為代表。如來藏學說與唯識學說融合出如來藏唯識學說,以《楞伽經》和《密嚴經》為代表。漢傳大乘佛教以如來藏學派為主流,藏傳密宗也受到它的影響。.

新!!: 藏傳密宗和如來藏學派 · 查看更多 »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新!!: 藏傳密宗和密宗 · 查看更多 »

密宗黑教革新派

密宗黑教革新派(Mizongheism, Black Esoteric Religion),全名為佛門密宗黑教革新派,發源自藏傳佛教黑教(苯教),由林雲創立於臺灣,並自稱「黑教革新派第四階段」導師。雖然它起源於西藏本土的苯教,也得到西藏苯教法王認可。但它的教義混合了佛教禪宗、淨土宗與道教成份與漢人的民間信仰,與藏密或原本的黑教皆有所不同,因此許多人認為它屬於一種新興宗教。.

新!!: 藏傳密宗和密宗黑教革新派 · 查看更多 »

中正殿

中正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一组宫廷佛堂,明永樂十八年起造,原稱欽安殿,嘉靖朝更名玄極寶殿,另擇天一門內建欽安殿,隆慶朝改為隆德殿,崇禎朝改為中正殿,道教建築,明仁宗崩於此。清朝为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

新!!: 藏傳密宗和中正殿 · 查看更多 »

张海 (企业家)

張海(),河南開封人。其父為當地公務員,母親為中學教師。1988年,張海初中畢業後未直接升入高中,而是考入河南大學武術專修班。後因畢業成績不好,僅獲專科結業證書。.

新!!: 藏傳密宗和张海 (企业家)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藏傳密宗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佛教如來宗

佛教如來宗,簡稱如來宗,是一個臺灣的宗教團體,由一位自稱為佛(如來)的新興宗教領袖「妙禪」(本名劉錦隆,後改為劉妙如)創立,自稱為佛教的分支(妙禪又自稱是「上帝如來」),1990年開始加入妙天教團修行,為妙天販售靈骨塔,期間約15年,妙禪自創如來宗後,被妙天依違反禪宗戒律「逐出宗門」 。根據其官方宣稱,如來宗有超過90,000名信徒,其中將近3,000人來自海外。如來宗在臺勢力龐大,北部、中部和南部設有30所以上之精舍。.

新!!: 藏傳密宗和佛教如來宗 · 查看更多 »

心性本淨

心性清淨,意譯為明淨心、明光心、光淨心、明心、清淨心(pabhassara citta),佛教術語,形容心非常清淨而又光明的狀態,經由禪定修行,就可以體驗到這個狀態。部派佛教中,大眾部與分別說部皆主張心的本性是清淨的,禪定修行只是恢復了心的本來狀態,又稱為本性清淨(prakṛti-prabhāsvara-citta)、自性清淨心。 大乘佛教中通常將心性本淨,對應到菩提心或如來藏。如來藏學派繼承了這個學說,隨後由此發展出佛性、如來藏等學說。藏傳密宗的大手印及大圓滿傳承,重點都在於發現自我的清淨本性。.

新!!: 藏傳密宗和心性本淨 · 查看更多 »

嘛呢堆

在中国蒙古藏族地区的山口路边,常可看到石块堆砌而成的圆锥形石堆,有的可高达二三尺以上,有时石堆也有经咒、佛像,信徒们路过时,都要随手往上添加石块,或石块上也有刻画著佛像、经咒,最常见的是六字大明咒。 在中国西藏地区并常将一对巨大的牦牛角也供奉于此,角上也刻有经咒,上面还系有各色哈达。 在中国蒙古地区,这类石块蒙语称为鄂博或敖包,本来是旗界、牧场、畜点、营地的分界标志。由于藏密传入的影响,所以蒙古地区这种大石堆也很多。在没有石块的广大草原上,牧民们往往用枯树堆成一个大鄂博。.

新!!: 藏傳密宗和嘛呢堆 · 查看更多 »

准提菩萨

準提菩薩(चुन्दी,Cundi),又稱:「準提佛母」,为佛教中显教、密教所共尊的大菩萨;因為音譯不同,又作「--提菩薩」、「准胝菩薩」、「尊那菩薩」、「宗達天女」、「純陀天女」等,密宗稱之「莲花部诸尊之母」,乃至「七俱胝(七億)佛母」,密号最胜金刚。 有宗派認為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又称準提觀音、天人丈夫观音,歸入六观音之一,為救度「人道」之觀音菩薩化身。六觀音即:慈航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救拔天道)。 因菩薩具有十八隻手,故又俗稱為「十八手觀音」,其造象常讓人誤以為是「千手觀音」。 準提菩薩誕辰普傳為農曆三月十六日,一說三月初六日,或以觀音菩薩誕辰二月十九日再次禮拜。.

新!!: 藏傳密宗和准提菩萨 · 查看更多 »

四加行

加行(梵語: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前行。 說一切有部立接近見道的四善根位,煖,頂,忍、世第一法,為加行位(順決擇分),四者合稱四加行,然亦廣通資糧(梵語: sambhāra)位,而與五停心觀、別總二種念處合稱為七加行。瑜伽行唯識學派立下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的五位修行。楞嚴經則在清淨四十一心(資糧位: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後,菩薩十地(修道位)之前,立以佛覺用為己心的四種「妙圓加行」。 廣義來說,在修行歷程中,一切的功用努力,都叫加行,而不限於見道位之前。例如《現觀莊嚴論》立,圓滿一切相、頂、漸次、剎那,這四種現觀加行,概括從追求解脫的資糧道行者到成佛前的所有道。 密教接受灌頂、授戒、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亦稱為加行。 日本東密或台密的四度加行(しどけぎょう),即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為「成為傳法阿闍黎」之前,所傳授之十八道(じゅうはちどう)・金剛界(こんごうかい)・胎藏界(たいぞうかい)・護摩(ごま)等四法,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 藏傳密宗有修學共與不共的「加行」或「前行」(梵語:pūrvaka;藏語:),當作集資糧、淨業障、相應本尊的基礎。所謂「四共加行」,是指「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修持無上瑜伽的「不共加行」依各派傳承不同,種類也有一些差異,如四加行、五加行、九加行等。但各派的基準,主要是指「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獻曼荼羅」、「上師相應」(Guru yoga)。 漢傳佛教少用「加行」這個詞彙,但也有類似的前行階段。例如天台宗立下「二十五方便」作為其止觀(正修行)的行前基礎。.

新!!: 藏傳密宗和四加行 · 查看更多 »

噶瑪德格降措西拉仁波切

噶瑪德格降措西拉仁波切(藏名:ཀརྨ་ རྒྱ་མཚོས་ སྡེ་དགེའི་ ནུབ་ ལ་,?-2012年8月3日),漢地尊稱為大西拉仁波切或大西拉法王,為藏密噶舉派分支「西巴派」(又稱學巴派)法王,曾任第十七世噶瑪巴的經師,中國四川省阿垻州黑水縣木蘇鄉西巴寺(英文:Xi Ba Temple,藏文:西巴珠古林)寺主,寺廟管理委員會會長張浩義,《黑水縣誌》,民族出版社,1993:595,ISBN 9787514400380。 1983年西巴寺列為黑木縣首批開放的宗教活動點之一,在大西拉仁波切的主持帶領下西巴寺得已整建修復,重振宗風。仁波切一生精進苦修,戒律清淨,待人慈悲平等,攝受許多漢、藏弟子。2012年8月3日,大西拉仁波切於中國四川成都駐地坐化圓寂,身放虹光。8月12日於西巴寺荼毘 ,火化後捨得眾多舍利子。.

新!!: 藏傳密宗和噶瑪德格降措西拉仁波切 · 查看更多 »

神秘主義

主義(Mysticism),也有較模糊的稱為密契主義,包涵人類與神明或某種超自然力量結合為一的各種形式、經驗、體驗,並且強調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現象。神秘主义者的基本信条是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或隐藏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或者宗教仪式获得。神祕主義的兩大特徵:.

新!!: 藏傳密宗和神秘主義 · 查看更多 »

無上瑜伽續

無上瑜伽續(梵文:Anuttarayoga Tantra,藏文:བླ་ན་མེད་པའི་རྒྱུད། bla na med pa'i rgyud),又稱無上瑜伽怛特羅、無上瑜伽部,印度的密宗流派,興起於大乘佛教晚期,主要流傳於藏傳佛教中,是藏傳密宗的主流。藏傳佛教相信:無上瑜伽部是佛教以及密宗的最高階段。.

新!!: 藏傳密宗和無上瑜伽續 · 查看更多 »

盧勝彥

盧勝彥(Sheng-yen Lu,),台灣嘉義縣人,是近幾十年新興教派真佛宗的創辦人。年輕時以散文、詩歌、評論等活躍於文壇馬來西亞《風彩雜誌》第478期 第55頁 “蓮生活佛是多產作家” 2007-10-10,軍旅時期曾擔任《青年戰士報》、《民聲日報》、《飛駝報》、《干城報》的記者,其《盧勝彥文集》多達265冊,如今仍每日寫作,平均二個月出版一本新書;50歲後習畫,迄今已出版16本畫冊,收錄有上千幅畫作。.

新!!: 藏傳密宗和盧勝彥 · 查看更多 »

白普仁

白普仁()俗姓白,名光法,字普仁,以字行,热河东蒙古人,中华民国藏传佛教人物。.

新!!: 藏傳密宗和白普仁 · 查看更多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梵語:ārya-mañjuśrī-nāma-saṃgīti; mañjuśrī-jñānasattvasya-paramārtha-nāmasaṃgīti),通稱《文殊真實名經》,以偈頌體呈現。按該經的說法,是由金剛手菩薩啟請後,佛陀為其所宣說。內容為三世諸佛智慧的心要總集,即是文殊師利菩薩真實自性清淨智,被譽為一切密續最殊勝的根本經典。 本經為藏密行者所廣泛持誦,並傳有觀修之法。在日本東北大學所印的《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中,被列在所有密續的第一部,其之於藏傳佛教的普遍性猶如《金剛經》之於漢傳佛教。.

新!!: 藏傳密宗和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 查看更多 »

運頓多吉白

運頓多吉白(英語:Yungton Dorje Pal,),或譯作雍敦多吉白、雍頓·多傑貝,又稱為嘉華永東巴 (Gyalwa Yungtonpa),簡稱雍敦巴(Yungtonpa)。雍敦巴出生於西藏的南藏從宗都根莫(Tsongdu Gurmo)地區,一個寧瑪派行者的家中,自小勤學五明,深研大乘經論與密續諸藏,精通新舊派密法,為藏密寧瑪派著名高僧。雍敦巴從白瑪勒者栽承襲寧瑪派最高伏藏大圓滿秘訣部空行心髓(康卓寧提)法,從夏魯派布敦仁欽珠(1290年-1364年)得到時輪金剛檀陀羅傳承,被後世視為第一世班禪克主杰·格勒巴桑大師(1385年-1438年)的前生。雍敦巴同時也是噶瑪噶舉派教法的傳承持有者,為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1284年-1339年)的重要弟子,第四世噶瑪巴·若佩多傑(1340年-1383年)的傳法上師。元朝時期,為解連年旱災,雍敦巴奉詔進京求雨解旱,功力非凡。.

新!!: 藏傳密宗和運頓多吉白 · 查看更多 »

風潮音樂

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英語:WIND MUSI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成立於1988年,由一群熱愛和關心台灣本土音樂環境的音樂工作者組成,以創作及出版精緻音樂自詡。.

新!!: 藏傳密宗和風潮音樂 · 查看更多 »

香格瓊哇

香格瓊哇( 英語:Zhang' Gos chung,生卒年不詳),或譯作香閣穹哇、尚•廓瓊,為藏密寧瑪派創派祖師素尔波且·释迦迥乃(1002年-1062年,鄔巴隆巴大師)座下「四大高峰」弟子之一,為講習經教博學第一,西藏拉薩惹薩寺 高僧。 在寧瑪派根本經典之一的《秘密藏續》(gSang ba snying po)中說,素波切創建鄔巴隆巴寺時有眾多弟子追隨,有一百零八位大瑜伽行者,其中以「四大高峰」弟子最為殊勝,四大高峰之博學高峰弟子為香格瓊哇。.

新!!: 藏傳密宗和香格瓊哇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新!!: 藏傳密宗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वज्रसत्त्व,;Kongōsatta;,短稱;Доржсэмбэ),漢傳佛教稱之金剛藏王菩薩,為佛教大乘與金剛乘的菩薩;薩埵即有情,同菩提薩埵(菩薩)之例。出現在東密真言宗與藏密等教法。在真言宗,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同體異名,為密教化身;在藏傳佛教,金剛薩埵是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佛,化現種種本尊以教化眾生。 大藏經中,金剛薩埵出現在《大日經》與《金剛頂經》經文。在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薩埵位在東方阿閦佛旁。.

新!!: 藏傳密宗和金剛薩埵 · 查看更多 »

釋能海

釋能海(),俗名龚学光,字缉熙,又字阔初,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中国近代佛教高僧,后人尊称为能海上师、海公上师。.

新!!: 藏傳密宗和釋能海 · 查看更多 »

釋海濤

釋海濤法師(),俗名黃榮享,法名海濤,另一法號智海,生於台灣高雄市,佛教比丘,兼修禪宗、淨土宗、天台宗、東密、藏密與南傳佛教。生命電視台與中華護生協會創辦人。透過電視、心靈講座、以及傳授八關齋戒、護生、放生等活動,來推廣佛教。.

新!!: 藏傳密宗和釋海濤 · 查看更多 »

苯教

苯教(),是波苯教的简称,又称本教、缽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由西藏的原始萨满信仰演变而来的,也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宗教。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据说苯教最高级的神是叶仙。苯教教徒头裹黑巾,因此也被藏传佛教信众稱为“黑教”()。但苯教徒认为“黑教”是具有敌意的称谓,因为在藏语中“黑教”一词有“邪教”的意思。 根据苯教信众的解释,“苯”字意思是“念”或“读”,意译自象雄语“吉”(gyer)。苯教信众将其分为早期的原始苯教()和后来的雍仲苯教()。原始苯教事实上是一种万物有灵的特殊信仰,雍仲苯教是由象雄王子辛饶米沃()在改革原始苯教之后创立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后传入印度发展为印度佛教。苯教的标志为“雍仲恰辛”,即两个左旋的“卍”字相连而成的符号;其符号正好与納粹右旋的“卐”字方向相反。 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在早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参政、议政之权,其势力甚大、信徒甚众。在吐蕃军队出征的时候,也往往会有苯教巫师随军,通过巫术来提高吐蕃军队的士气。赤松德赞继位之后,为了加强王权,大力扶持佛教势力,将佛教确立为国教并打压苯教。赤松德赞这一政策遭到众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的数代赞普都延续了这一政策,赤德松赞和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更是在政务九大臣之上设置“僧相”一职,将佛教僧侣地位置于世俗贵族之上。僧相强制推广藏传佛教,对苯教的打击则是变本加厉。这使不少苯教信众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区等偏远地区。为了苯教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苯教供奉起了佛教的佛、菩萨、金刚、明王,放弃以前黑色的教服,改成红色黄色的袈裟,不再长发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样剃发,成為藏密佛教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义和仪式规则(例如朝塔時以反方向進行,一般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例如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轉世靈童傳承,苯教则是以宗教考试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 苯教的中心寺院是扎西梅日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苯教曾长期受到藏学界的忽视,近数十年以来才被国内外学者重视,并翻译了大量苯教的历史文献和典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将苯教与藏传佛教一起归属到中国佛教协会之下进行管理。.

新!!: 藏傳密宗和苯教 · 查看更多 »

探題

探題,原是一種佛教徒對教義的辯論,類似於藏密的辯經,後演變為佛教的僧職,與日本幕府時代的官職名。古時把基督宗教的教義問答或者教義問答的講師,也譯為探題。.

新!!: 藏傳密宗和探題 · 查看更多 »

殷承瓛

殷承瓛()字叔桓,雲南省曲靖府陸涼州(六涼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

新!!: 藏傳密宗和殷承瓛 · 查看更多 »

沙克達教

沙克達教(शाक्तं,;字面意义为“力量之教条”或“女神之教条”,也有能量之意),又譯為颯刻曇系、夏克提派、提毗派,是印度教的一个支派,专于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圣母——作为绝对的,终极的神格。该派别同湿婆派、毗湿奴派并立为印度教三大派。在漢語中,又被譯為性力派。 沙克達教认为提毗(字面意思为“女神”)是至高大梵天本身,“独一无二”,具有其他所有神的形式,无论其是女性或男性,都被认为是她的各种各样的显圣。在该派的哲学和实践的细节上,提毗派模仿了湿婆派。然而“沙克達教徒”(शक्त,),即提毗派的践行者,大多或全部专注于崇拜沙克提为至高之神的多变的女性一面。湿婆,神的男性一面,仅被认为是超越物质世界的,而其崇拜通常被降低到辅助角色。Subramuniyaswami, p.1211.

新!!: 藏傳密宗和沙克達教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藏傳密宗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或稱正德帝,明朝第11代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十六年(1521)崩,享年30歲,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追求解放,為人嬉乐胡鬧,荒淫无度,寵信宦官、建立豹房,強徵處女、娈童入宮,有時也搶奪有夫之婦,逸遊無度,還化名為朱壽,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領兵打仗,又信仰密宗、回教等,自稱忽必烈(蒙古名,元世祖之名);沙吉熬爛(波斯語,回教蘇菲派的蘇菲師)、大寶法王(藏密名,白教首領),施政荒誕不經,任內暴虐無道,宮中內璫亂政,宗室叛亂四起。另一方面,他為人刚毅果断,寸斬刘瑾,平定安化王之乱、寧王之亂,在应州大捷中打败達延汗,是個世間少見、多采多姿的皇帝。.

新!!: 藏傳密宗和明武宗 · 查看更多 »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梵語:Marīci,意譯為陽炎、威光、陽光),也作摩利支菩薩、摩里支菩薩、摩利支天菩薩、日前菩薩、陽焰天菩薩、積光天菩薩、威光天菩薩、摩利支佛母、具光佛母、積光佛母等。被視為是觀世音菩薩(或准提觀音)或多羅菩薩的化身,具有廣大的功德之力,能夠消災、除障、增福、滿願。在佛教的造像,一般是呈現天女的形像,三面、三目、八臂,座下有金豕。.

新!!: 藏傳密宗和摩利支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藏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