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藍綠菌

指数 藍綠菌

#重定向 藍菌門.

9 关系: 半自主胞器叶绿体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四吡咯綠球藻屬髮菜氧循環氧气

半自主胞器

半自主胞器是細胞中可以自行合成蛋白質的胞器,目前已知的半自主胞器有粒線體及葉綠體。 半自主胞器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DNA及核糖體,但因其基因組大小有限,故只能自製部分本身所需的蛋白質,能在細胞中自行增生,因此稱為半自主細胞器。 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2011)認為:葉綠體及粒線體可能是由藍綠菌及異營性原核生物內共生於較大的細胞而形成的。 Category:细胞器 de:Organell#Semiautonome Organellen.

新!!: 藍綠菌和半自主胞器 · 查看更多 »

叶绿体

-- 葉綠體(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储存分子ATP和NADPH,同时从水中释放氧气。然后,它们使用ATP和NADPH,在被称为卡尔文循环的过程中从二氧化碳制造有机分子。叶绿体实施许多其它功能,包括植物的脂肪酸合成,很多氨基酸的合成,和免疫反应。 叶绿体是三种类型的质体(plastid)之一,其特点是其高浓度的叶绿素。(其他两个质体类型是白色体和有色体,含有少量叶绿素并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高度动态的,它们循环并在植物细胞内四处移动,并且偶尔分裂成两个来生殖。它们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如光的颜色和强度的强烈影响。叶绿体和线粒体类似,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DNA,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这DNA被认为是从已被古代真核生物的细胞吞没的有光合作用的蓝菌门祖先继承下来。叶绿体不能由植物细胞产生,且必须在植物细胞分裂期间由每个子细胞继承叶绿体。 英文中的“叶绿体”(chloroplast)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χλωροπλάστης”,该词由“绿”(“chloros”或“χλωρός”)和“成型”(“plastis”或“πλάστης”)组合而成。.

新!!: 藍綠菌和叶绿体 · 查看更多 »

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ICN),2011年7月於墨爾本的會議決議更改原名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為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ICN。是一部關於植物命名的規則與建議,其中確立每一個分類單元(或分類群, taxon)只有一個正確的學名。此規則通行於全世界,更改必須經由國際植物學會議(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的討論。全部的事項皆由國際植物分類學學會組織完成。.

新!!: 藍綠菌和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 · 查看更多 »

四吡咯

四吡咯(Tetrapyrroles)是一類化合物,除了其中的咕啉(corrin)之外,该种类化合物的其它物种含有4個吡咯,且這4個吡咯是經由單碳(如亞甲基或次甲基)橋進行連結,可分為線性或環狀兩大類。 而咕啉也含有四个吡咯环,但仅有三个单碳桥,结构可参见维他命B12。 線性四吡咯含有3個單碳橋,包括:.

新!!: 藍綠菌和四吡咯 · 查看更多 »

綠球藻屬

綠球藻屬(學名:Chlorella)是共球藻綱小球藻科之下的一個單細胞绿藻的屬,是一種於水面浮生的植物。綠球藻屬物種能夠在簡單環境裡通過光合作用迅速繁殖,只需要提供足夠的二氧化碳、水、陽光和少量礦物質。 本屬物種為常見營養補充品「綠藻」常用的物種。現時全球規模最大的綠球藻養殖基地位於琉球八重山群島。 另外,本屬物種過往及現在亦同時用於治理污水、以及試圖利用人類的小便來培養本屬物種(包括Chlorella sorokiniana及Chlorella vulgaris).

新!!: 藍綠菌和綠球藻屬 · 查看更多 »

髮菜

髮菜(學名:)又称髮狀念珠藻,是藍菌門的一種藍綠菌,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如中國、俄羅斯、索馬里、美國等)的沙漠和貧瘠土壤中,因其色黑而細長,如人的頭髮而得名,可以食用。.

新!!: 藍綠菌和髮菜 · 查看更多 »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新!!: 藍綠菌和氧 · 查看更多 »

氧循環

氧循環是其中一種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而此循環主要是用於形容氧在三個主要貯存器,即大氣層、生物圈和岩石圈。而整個循環則靠着光合作用去驅使,植物以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組合,形成葡萄糖和副產品氧氣。在大氣層中,即使所有的光合作用皆停止,大量的氧氣仍然需要五千 至二万五千年的時間以移除全部的氧氣。.

新!!: 藍綠菌和氧循環 · 查看更多 »

氧气

氧气(Oxygen, Dioxygen,分子式O2)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算大约占21%,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不可燃,可助燃。.

新!!: 藍綠菌和氧气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