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薩摩號戰艦

指数 薩摩號戰艦

薩摩(さつま)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薩摩級準無畏艦的一號艦,得名自今屬鹿兒島縣的薩摩國。本艦是日本第一艘國產戰艦,雖然未正式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其仍於1914年時帶領一個海軍分艦隊前往佔領了數個德國於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在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範之下,薩摩號戰艦於同年度被解除武裝,後於1924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12 关系: 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大日本帝国平戶號防護巡洋艦土佐號戰艦矢矧號防護巡洋艦矢風號驅逐艦第1艦隊 (日本海軍)薩摩型戰艦橫須賀海軍工廠无畏舰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薩摩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新!!: 薩摩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薩摩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平户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3号舰。本舰为日本海军首批搭载汽輪機的巡洋舰,也是日本海军立项建造的最后一艘防护巡洋舰;与姊妹舰类似,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轻巡洋舰的过渡设计。本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30年代中日关系紧张时多次奉召前往中国执行任务,随后在1931-1932年间参加了日本与中国的多次作战,1933年2月对日军的热河作战进行支援。同年本舰转为训练船,1940年退役,1945年坐沉,直至战后方才解体,舰体改用作防波堤。 本舰得名自肥前國松浦郡,靠近平户海峡最窄处,是一处重要的贸易市场及国内外航运的重要港口#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新!!: 薩摩號戰艦和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土佐號戰艦

土佐(とさ)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加賀級戰艦計畫中的二號艦,由日本著名軍艦設計師平賀讓操刀設計;其艦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的土佐國。作為日本海軍「八四艦隊」計畫的組成艦隻之一,該艦在規劃中將搭載十門口徑艦炮。然而在日本參與華盛頓會議並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後,該艦的建造工程遭到取消,隨後未完成艦體便作為武器測試用的靶艦,最終並於1925年2月9日遭到拆解。.

新!!: 薩摩號戰艦和土佐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矢矧號防護巡洋艦

矧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2号舰。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向民间造船厂委托承建的大型军舰王佐荣,#联合舰队的黎明,p.

新!!: 薩摩號戰艦和矢矧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矢風號驅逐艦

(やかぜ)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峯風級驅逐艦的六號艦,起造於1918年,於1920年竣工;其艦名取「箭矢劃過空中產生的風」而來。太平洋戰爭時期,本艦原先用作無線電指揮艦,後來則轉為靶艦。戰爭結束後,本艦被解體。艦名涵義為射出箭矢時產生的風。.

新!!: 薩摩號戰艦和矢風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新!!: 薩摩號戰艦和第1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薩摩型戰艦

薩摩級戰艦(さつま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戰艦--式,且為日本最初的國產戰艦。 薩摩級共建造了薩摩與安藝2隻。兩艦之間各有不少差異,但基本上仍為同級。当本舰在1905年铺设龙骨时,原计划成为世界首艘“全大口径火炮”战列舰,比英国的无畏舰战列舰更早。但由于日俄战争的巨额开销几乎拖垮日本,因此为节省成本,竣工时仅安装了4门41式12寸45倍口径主炮,侧舷火力(amidship guns)被缩减为41式10英寸45倍口径火炮。竣工時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戰艦,為在海軍核心中相當期待建造的,其竣工的時候因無畏艦出現所以立刻變得落伍。其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因年滿華盛頓裁軍條約所制制的20年而被廢棄處分。.

新!!: 薩摩號戰艦和薩摩型戰艦 · 查看更多 »

橫須賀海軍工廠

橫須賀海軍工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海軍工廠,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前身為幕末時設立的橫須賀製鐵所。 為明治時代初期唯一的國營造船廠,負責建造軍艦。昭和時代則負責建造航空母艦。目前已改為駐日美軍橫須賀海軍設施的一部分。.

新!!: 薩摩號戰艦和橫須賀海軍工廠 · 查看更多 »

无畏舰

無畏艦(Dreadnought)是一種活躍於20世紀初期的戰艦類型。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下水服役,由於其技術與設計之先進遠超過同時代的戰艦,故以其為名自成一種新型戰艦的類別——「無畏艦」,而落伍的舊式戰艦則全部被歸為「前無畏艦」,意指「無畏艦」出現前設計者。 「無畏艦」具兩種革命性的創新設計,一為採取「全重砲」武裝配置,其裝備的大口徑火砲數遠超過以往的戰艦,二為使用蒸汽渦輪發動機作為推进系统。隨著「無畏艦」逐漸成為海上力量、乃至於國力的重要指標,各國展開了規模巨大的「無畏艦」建造競賽,遍及歐洲、亞洲和美洲國家,尤其是英國與德國最為激烈、建造數量最多。「無畏艦」造艦競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一直持續到開戰當年,在僅僅五年造艦技術迅速發展的時間裡,「無畏艦」在火砲口徑、噸位、裝甲和推進力都有了飛躍性的提高,甚至出現了在前述的技術指標上發展到極致的「超無畏艦」,而原先領先全球的「無畏號」反而在開戰後成了落伍的二線戰艦。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海軍列強為避免再因造艦競賽重起戰端,召開了「華盛頓裁軍會議」,以此限制各國海軍軍艦的噸位和武裝,但許多艘「超無畏艦」依舊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儘管在20世紀初世界各國耗費大量資源、爭相建造「無畏艦」,但歷史上卻只在1916年爆發過一次「無畏艦」艦隊間的大規模交戰——「日德蘭之戰」,為英國與德國的主力艦隊於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進行的一次海戰,儘管雙方兵力投入之多,卻沒有產生什麼決定性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後來建造的軍艦皆全部具備了「無畏艦」的技術概念,故該名詞也不再作為特定艦種之類別而無再使用,另外「無畏艦」一詞亦可用於具備其特徵、在「無畏艦革命」展開後出現的新式戰艦類型——战列巡洋舰之上。.

新!!: 薩摩號戰艦和无畏舰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以下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列表.

新!!: 薩摩號戰艦和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