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 关系: 中國青年黨,中國政治學會 (1932年),中華民國憲兵,何林夏,余光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傅堅白,元清非中國論,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福州民系,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第3次增額期間),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红学,照明淨寺,莊長恭,莫爾奈的菲力浦,表字,關國煊,葛義才,雁门萨氏,陳拱北,朝圣先辈,施湘興,曾繁康,1984年臺灣。
中國青年黨
中國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青年黨,由曾琦、李璜、胡國偉等一群意識形態偏向國家主義的留學生,1923年在法國巴黎郊外玫瑰城共和廳創立。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在戒嚴時期,青年黨於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有席次,但因內部派系林立,外受中國國民黨分化控制,與中國民主社會黨等在野黨派並無法有效制衡執政黨,但加入青年黨等合法政黨,成為黨外人士進入政壇的方式之一。在1987年黨禁解除之後,部份黨員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影響力的台籍人士,如游錫堃、陳菊等,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後,青年黨喪失國會席次,從此失去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
查看 薩孟武和中國青年黨
中國政治學會 (1932年)
中國政治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Political Science,簡稱CAPS),成立於民國21年(1932年),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政治學專業團體,後該會因國共內戰遷往台北,於1953年在台復會,並於1989年正式成為國際政治學會的團體會員。該學會第28、29屆秘書處目前設在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政治學界另於1980年成立中國政治學會,秘書處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所。.
中華民國憲兵
中華民國憲兵為中華民國國軍中具有軍法、司法警察權的執法部隊,軍種屬陸軍。因具有執法權,並擁有獨立的指揮、人事及後勤補給系統,故不隸屬於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其地位類似於古代之禁衛軍,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護中華民國總統。管轄機關原為直屬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司令部;之後憲兵司令部改編為直屬國防部的憲兵指揮部。.
查看 薩孟武和中華民國憲兵
何林夏
何林夏,知名出版人,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董事長,該出版社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具知名度的圖書品牌如“理想国”、“新民说”、“魔法象”等等;2016年初,何林夏當選「2015年中國圖書業年度出版人」,2016年5月何林夏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逮捕,中國網友詢問該出版社得知,其被捕有可能出版書籍的政治問題有關。自2008年起何林夏擔任出版社社長,此前10年為總編輯。 《中华读书报》描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為「思想文化学术出领域的旗帜出版社」,「已比肩三联、商务等百年老店」,出版過包括作者如钱穆、唐君毅、牟宗三、萨孟武、何炳松、何炳棣、劳思光、杜维明、李欧梵、黄仁宇、许倬云、余英时、白先勇、王尔敏、孙隆基、傅斯年、钱存训、木心、梁羽生、朱光潜、王世襄、叶澜、陈丹青、钱理群、李泽厚、韦伯、房龙、纪德、雅尔卡、尼尔·波兹曼、瓦尔特·本雅明等相關作品,這是在中國出版市场化下,主張“为了生存和发展去市场上打拼,挣了钱来做好书”的何林夏社長,對其出版社宗旨“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堅持。.
查看 薩孟武和何林夏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查看 薩孟武和余光中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前身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院之一,全院座落於台大校總區東北處校地。由政治、經濟、社會與社會工作四系,新聞、國家發展與公共事務三研究所組成。原院館設於徐州路21號,緊臨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原台北州知事官舍)。新院館大樓位於辛亥路,2014年9月1日正式啟用。.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院之一,前身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1999年法律學系正式獨立升格為院,原法學院則更名為社會科學院。台大法律學院獲國泰集團和富邦集團的捐款,興建「霖澤館」與「萬才館」。目前台大法律學院位於台大校總區第二校門(辛亥路與復興南路)處。.
傅堅白
傅坚白()吉林扶余人。中华民国政治学家、政治人物。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2302页.
查看 薩孟武和傅堅白
元清非中國論
元清非中國論,或稱滿蒙非中國論,是一種有關中國朝代的歷史觀點,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在中國歷史裡非起源於中原地區且不是由漢族統治的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王朝、認為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當時中國是蒙元和滿清的殖民地,認為大元及大清疆域非中國領土、其擴張史非中國榮光,成吉思汗非中國英雄。 該觀點對清末革命黨人的意識形態有所影響,相關理論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具有學術與政治緊密結合特色的日本學術界中興起。當時有日本學者通過「清非支那」、「支那非國」及「滿蒙非支那」等理論,發表「清朝非中國」、「滿蒙不屬中國」以及「中國應當放棄對滿蒙地區的控制」的主張,為日本大陸政策的實踐作鋪墊,並且為1930年代日本侵華提供倫理上的根據和政治理由,當時中國史學界為了維護傳統史學體系及國家利益,對日方的相關理論作出駁斥。 現代諸如西藏流亡政府、某些漢民族主義者及日本右翼史家等則採用該理論;另一方面,美國新清史派學者則向其批評者澄清其學術理論並無主張清朝非中國王朝,與二戰前主張滿蒙非中國論的具有政治陰謀的日本學者不同。.
查看 薩孟武和元清非中國論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1938年至1948年间国民参政会的组成人员。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参政员分别由国防最高会议、各省市政府及省市党部联席会议、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提名,再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共有四届,初次公布的人数分别为200名、240名、240名、290名。.
查看 薩孟武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福州民系
福州民系(ipa(福州腔讀音)),即福州族群、福州人、福州侬、十邑人,也有称为闽东民系,是发源于中国福建东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
查看 薩孟武和福州民系
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第3次增額期間)
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第3次增額期間),指1981年2月至1984年1月任職的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其成員包括1948年第1屆立法委員選舉選出者、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遞補者,以及1980年第3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當選的97位新科立委(含27名總統遴選之海外僑選立委)。.
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於1948年1月21日至23日選出,應選773席實選759席(未選出者包括新疆省缺1人;西藏地方缺2人;僑居國外國民缺11人)。任期從民國37年(1948年)5月5日至民國79年(1990年)5月30日。 1950年12月27日,行政院建議蔣介石,咨請立法院同意,由現任立法委員延長任期1年「以繼續行使立法權」張之傑等《20世紀臺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1年。。12月29日,立法院第21次會議,就蔣介石咨商立法院「延長立法委員任期1年咨文」,舉行討論,全場一致鼓掌通過,「贊同延長任期1年」。原定立法委員任期於1951年5月7日屆滿,「惟各省市政府均無法行使職權」,既不能辦理選民調查,「選民亦無法行使其選舉權」,行政院乃建議咨商立法院,使立法委員「任期延長1年」。由於兩岸情勢關係,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立法委員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以下名單所列委員,係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之正式選出之委員及歷次遞補之委員(120席),并不包括依《中華民國憲法》制定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六項規定辦理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舉、增額選舉當選者。.
红学
红学是一門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爲對象的研究。 「紅學」一詞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現,在當時是個開玩笑的說法。而研究《紅樓夢》成為嚴肅專門的學問,始自胡適在1921年所寫考証《紅樓夢》的文章。胡適的研究初步証實了《紅樓夢》的作者為曹雪芹,提出了「自傳說」。從此,《紅樓夢》的研究工作與清代考據學,與民初的整理國故匯合起來。至今紅學研究已汗牛充棟,裡面基本跨足了歷史文化方方面面的推敲,作出各種觀點各異的解釋。.
查看 薩孟武和红学
照明淨寺
照明淨寺,又名照明寺,舊名照明宮、情人廟,是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奇岩里的佛寺,1973年末成立時原為佛道混合的寺廟,因擺設司馬相如、卓文君的蠟像,招致衛道人士反彈與政府介入,也引起觀光風潮。.
查看 薩孟武和照明淨寺
莊長恭
莊長恭(),字丕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中國現代有機化學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庄长恭研究所,以庄长恭先生命名以表纪念,研究内容侧重于有机化学。.
查看 薩孟武和莊長恭
莫爾奈的菲力浦
莫爾奈的菲力浦(),杜立石馬爾利諸侯,通常被稱為杜立石莫爾奈或莫爾奈杜立石,是法國的一個莊園主、一位新教徒及反君權運動者。他同時也是學者作家、外交家,曾經被稱為「胡格諾派的教皇」。.
查看 薩孟武和莫爾奈的菲力浦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薩孟武和表字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查看 薩孟武和關國煊
葛義才
葛義才(1928年1月9日-2016年6月25日)浙江省东阳县人。中华民国法官、检察官。中国国民党党员。葛義才先生訪談紀錄,载 司法院司法行政厅编著,台湾法界耆宿口述历史(第二辑),司法院,第147-172页.
查看 薩孟武和葛義才
雁门萨氏
雁门萨氏是中国的一个以萨为姓氏的家族,为福建福州的名门望族。雁门萨氏发源于西域色目人“答失蛮氏”,其家族的萨都剌在山西雁门受元朝赐萨姓,1333年薩仲礼迁基福建福州,现今雁门萨氏主要指福州的这一支,其祖居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朱紫坊,至2007年已传二十二世,分布在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等地。该家族在历史上产生了大批著名人物,包括了萨都剌、萨镇冰、萨本栋、萨师俊、萨孟武等,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有影響。.
查看 薩孟武和雁门萨氏
陳拱北
陳拱北(),中國福建省建陽縣人,字之樞,號公白、君俠。故宅為建陽縣書坊鄉康寧路65號,也就是現在中外著名書坊「楠木廳」。.
查看 薩孟武和陳拱北
朝圣先辈
朝圣先辈(Pilgrims,或Pilgrim Fathers)是普利茅斯殖民地(今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的早期欧洲定居者。 朝圣先辈的领导人来自的宗教会众,他们逃离了英格兰动荡的政治环境,在16世纪至17世纪相对平静和容忍的尼德兰地区的荷兰生活。朝圣先辈持有加尔文主义宗教信仰,类似于清教徒,但与许多清教徒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他们的教会需要与英格兰国教会分离开。作为一个分离团体,他们还担心,如果他们移民到荷兰,他们可能失去他们的英格兰文化身份,所以他们安排英格兰投资者在北美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殖民地成立于1620年,成为北美第二个成功的英格兰定居点(第一个是在1607年建立的詹姆斯敦)。在为自己的群体寻求宗教自由的同时,朝圣先辈对其他信仰表现出不宽容。他们的故事成为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心主题。.
查看 薩孟武和朝圣先辈
施湘興
施湘興(),台灣台南市人,律師,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風景名區鼓浪嶼,二戰後遷台,省立台南一中初中部、高中部畢業,東吳大學法學士,分別以《先秦法家法律思想研究》與《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之研究》獲碩士與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國家博士學位,於研究所就讀期間曾通過公費留學考試,並錄取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惟當時律師業務已穩定,並未前往就讀。.
查看 薩孟武和施湘興
曾繁康
曾繁康()字泰明,四川省內江縣西鄉茂市鎮穿洞人。中华民国政治学家、法学家,曾任司法院大法官。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21,国史馆,2001年宗贤钧,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00页.
查看 薩孟武和曾繁康
1984年臺灣
1984年臺灣公布施行《勞動基準法》,發生江南案。.
查看 薩孟武和1984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