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薛国

指数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50 关系: 叔诣叔老吉光士鲂士景伯夏朝奚仲孟孝伯孟庄子小魏河山东行政区划史东夷世叔仪世叔申乐大心北宫括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周朝諸侯國列表前555年四书五经倪说皇郧秦桓公秦景公疇國申師任堂韓不信韋彪莒滅鄫之戰華定魏昭王鲁隐公齊滅宋之戰齐鲁之战范宣子薛城遗址薛伯薛伯比薛侯 (春秋)薛公薛獻公薛襄公薛惠公邳国鄫国欒黶泗上十二诸侯滕州市晋悼公晋景公

叔诣

叔诣(),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子叔声伯的玄孫、叔老之曾孙、叔弓之孙、叔鞅之子。 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季,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在黄父盟会。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四月庚子,叔诣卒。.

新!!: 薛国和叔诣 · 查看更多 »

叔老

叔老(),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的曾孙、叔肸之孙、子叔声伯之子,《左传》作子叔齐子。 前559年(鲁襄公十四年)春季,吴国到晋国报告自己战败于楚国,诸侯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鲁国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当时叔老作为季武子季孙宿的副手而参加会见,《左传》说自此晋国人减轻了鲁国的财礼而更敬重鲁国的使臣。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五月,叔老会郑简公、晋国荀偃、卫国宁殖、宋国人伐许国。前553年(鲁襄公二十年)秋季,叔老第一次到齐国聘问,《左传》说他是合于礼的。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七月辛酉,叔老卒。.

新!!: 薛国和叔老 · 查看更多 »

吉光

吉光,又稱吉良、澤馬,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吉祥的象徵。常與騰黃混淆在一起。 一說為薛國始祖奚仲的兒子,是交通工具的發明者。.

新!!: 薛国和吉光 · 查看更多 »

士鲂

士鲂(),彘季、彘恭子,士会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下军佐。 前573年正月,欒書和荀偃殺死晉厲公,派荀罃和士鲂到東周京師洛邑去迎接孫周,孫周即位為晉悼公,念及士會、士燮的功業命士鲂為下軍佐。楚國入侵宋國,韓厥派士鲂到魯國请求出兵助战。臧武仲建議季文子按照當年荀罃乞师的規模出兵。前570年,士鲂与候奄(官职)张老阻止晉悼公懲罰因執法處死晉悼公弟弟揚干車夫的魏絳。前568年春,戎人入侵王畿,周灵王派王叔陈生到来晋国控诉。晋国卻把王叔陈生拘捕,派士鲂到京师,稟奏周灵王其實是王叔陈生勾结戎人。前564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伐郑国,栾黡、士鲂领下军及滕国、薛国军队攻郑国北门。前563年,晋国修筑虎牢关附近的梧城、制城,命士鲂、魏绛率军驻守。郑国只好再次与晋讲和。前562年,秦国由庶长鲍、庶长武率军伐晋,下军佐士鲂轻敌出击庶长鲍,庶长武掩杀,士鲂大败。前561年夏,士鲂聘问鲁国,拜谢去年鲁国相助出兵伐郑。冬,鲁襄公至晋国,答谢士鲂聘问。前560年春,荀罃、士鲂去世,晋悼公将四军八卿改为三军六卿。.

新!!: 薛国和士鲂 · 查看更多 »

士景伯

士景伯,即士弥牟,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前529年,鲁昭公聘问晋国,被士景伯劝回。前528年,他到楚国,叔鱼摄理。前519年,鲁国攻打邾国,晋国执政韩起就把出使晋国的叔孙婼和子服回扣留了。韩起想让和邾国大夫辩论。叔孙婼说,列国的卿相当于小国的国君,自己不能去和邾国大夫辩论。要去也是子服回去。韩起想把叔孙婼和子服回交给邾国,被士弥牟劝阻。第二年,晋国释放叔孙婼和子服回,士弥牟送回叔孙婼。三月,晋国派士景伯到王室调查王子朝之乱的始末。 前517年,与诸侯会盟,商议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宋国乐大心不想输粟,说宋国是周朝的客人。士弥牟说历次会盟宋国都表示同恤王室。前514年,灭祁氏、羊舌氏,士弥牟为邬大夫。前512年,晋顷公去世,郑国游吉吊丧,魏献子派士景伯诘问游吉,为何没有像晋悼公去世时,子西(驷夏)吊丧、子蟜(游虿,游吉之父)送葬。前510年,士景伯增筑成周的城墙,前509年三月十六日,夯土工作开始,宋国仲几不接受工程任务,役使滕国、薛国、郳国。薛国控诉。士弥牟说:“我国的中军将士鞅刚执政,对往事不很熟悉,您姑且接受工程任务,我去查看一下旧档案。”仲几说:“即使您忘了,盟约时所告诉的山川鬼神难道会忘记吗?”士弥牟大怒,对韩不信说仲几用鬼神来向晋国施加压力,于是就抓仲几回国。修城三旬完毕。.

新!!: 薛国和士景伯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薛国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奚仲

奚仲,任姓,薛國始祖。據傳為黃帝後,夏禹臣,为马车的创建者。其造车之地,在今山东薛城境内的奚公山下。 其父亲番禺、儿子吉光都是交通工具发明家。.

新!!: 薛国和奚仲 · 查看更多 »

孟孝伯

孟孝伯(),'''姬'''姓,魯国孟孙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稱仲孙羯,谥號孝,是孟庄子的儿子。虽然他有兄长孺子秩,但孟庄子废长立幼立他为嗣,遂得继立。前549年,孟孝伯率军讨伐齐国。前545年,孟孝伯到晋国告知要因为与宋国会盟到楚国。 前544年,他代表鲁国与荀盈率领的晋国以及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小邾国为杞國修城墙,討伐莒國,就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國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晋国。前542年,叔孙豹从晋国回来对孟孝伯说:“赵武快死了。赵武不到五十岁说话像八九十岁的一样,得过且过。执掌晋国的将是韩起。”他让孟孝伯告诉季武子,加强与韩起的联系。不想到孟孝伯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叔孙豹感叹,仲孙羯也快死了,他比赵武还要得过且过。九月己亥,孟孝伯卒。.

新!!: 薛国和孟孝伯 · 查看更多 »

孟庄子

孟庄子(),'''姬'''姓,魯国孟孙氏第6代宗主,名速,世稱仲孙速,谥號庄,是孟獻子的儿子。前555年,参加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孟庄子砍伐了一棵橁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鉏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引用孔子的话评价孟庄子:“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新!!: 薛国和孟庄子 · 查看更多 »

小魏河

小魏河,古称薛河(得名自古薛国薛城),流经中国山东省滕州市、薛城区,河道现已被污染。小魏河应区别于薛城城东6里处的“新薛河”。新薛河并非是“古薛河”。 Category:山东河流 Category:枣庄地理 Category:滕州市 Category:薛城区.

新!!: 薛国和小魏河 · 查看更多 »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新!!: 薛国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 查看更多 »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新!!: 薛国和东夷 · 查看更多 »

世叔仪

世叔仪,《左传》作太叔仪,即太叔文子,'''姬'''姓,谥号文,名仪,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太叔仪跟随卫献公随后逃到了齐国。鲁襄公派郈成叔到卫国访问,太叔仪回答:“群臣没有才能,得罪了寡君。寡君不依法惩处下臣却抛弃他们,成为国君之忧。国君不忘先君之好,承蒙慰问群臣,又再加哀怜。谨拜谢国君之令,再拜大贶。”回去对臧武仲说,卫献公终会回国,内有太叔仪留守,外有同胞兄弟公子鱄(子鲜)跟随。 前548年夏,宁喜同意帮助卫献公复国。太叔文子听说了,说:“《诗经》‘我躬不说,皇恤我后(我一身还不能被人容纳,哪来得及顾念我的后代)?”宁子可说是不顾后代。可以吗?大概一定不可以。君子有行动,要考虑到结果,想到下次能再如此。《书经》:‘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经》:‘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现在宁子看待国君不如下围棋,怎能免于祸难?下棋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对方,何况安置国君犹豫不定?必定不能免祸。九代相传的卿族,一举被灭,可悲啊!” 前547年二月初十日,卫献公复归,派人责备太叔文子:“寡人流亡在外,各位大夫都使寡人早晚知到卫国的消息,独独大夫不问候寡人。古人说:‘非所怨勿怨。’寡人可要怨恨了。”太叔文子回答:“下臣知罪。下臣无才,不能背着马笼头、马缰跟着国君保护财物,是下臣第一罪。有人在国外,有人在国内,下臣不能三心二意,传递内外消息事奉国君,是下臣第二罪。两条罪状,岂敢忘记一死?”于是太叔文子出走,从近处的城门出国都。卫献公派人阻止了他。 前546年,卫献公让公孙免馀做卿,公孙免馀辞谢:“太叔仪没有二心,能够赞助大事,君王还是任命他吧。”于是就让太叔仪做卿。 前544年,晋国荀盈、齐国高止、鲁国仲孙羯、宋国华定、卫国世叔仪、郑国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成公、薛国人、小邾国人在杞国筑城。游吉见到太叔仪,太叔仪说:“为杞国筑城过分了!”游吉说:“拿他怎么办好啊!晋国不担心周室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也就可以想象到他会丢弃姬姓诸国了。丢弃姬姓,谁还去归向他?游吉听说:丢弃同姓,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说:‘协比其邻(同姓近亲),昏姻孔云。’晋国把近亲不看作近亲,谁会和他友好往来?”.

新!!: 薛国和世叔仪 · 查看更多 »

世叔申

世叔申,即太叔懿子,'''姬'''姓,谥号懿,名申,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10年冬,世叔申代表衛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齊國高張、鄭國國參、曹国、莒国、薛国、杞国、小邾国等國大夫為於成周築城而會盟。。晋悼公的儿子慭逃亡到卫国,让他女儿为他驾车打猎。太叔懿子留慭喝酒,就聘他的女儿做妻子,生了悼子世叔齐。.

新!!: 薛国和世叔申 · 查看更多 »

乐大心

乐大心,'''子'''姓,乐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右师)。号称桐门右师。 前535年,郑国子产为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晋国韩宣子韩起。韩宣子占有州地感到惭愧,用州地跟乐大心交换了原县。 前521年宋国华氏、向氏之乱。五月十四日,张匄杀死华多僚,劫持了司马华费遂叛乱,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回来,乐大心等人在横地抵御。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宋国的华亥、向宁、华定逃亡楚国,宋元公派公孙忌做大司马,边卬做大司徒,乐祁做司城,仲几做左师,乐大心做右师,乐挽做大司寇,来安定国人。 前517年,鲁国叔孙婼到宋国聘问。乐大心在交谈中表示看不起宋国其他大夫,轻视司城乐祁。叔孙婼对属下说:“右师怕要逃亡了!君子尊重自己,而后能及于他人,因此有礼。现在右师对自己国家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尊重,这是轻视自己,能有礼吗?无礼必定逃亡。”夏,鲁国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为了商量安定王室,在黄父相会,这是。赵鞅令诸侯大夫为周敬王输送粮食、准备戍守将士:“明年要送天子回去。”乐大心说:“我们不给天子送粮食,我们是周朝的客人,为什么要让客人送粮食?”晋国士弥牟说,从践土结盟以来,历次会盟宋国都表示一起为王室操心。乐大心不敢回答,接受简札后退出去。士弥牟对赵鞅说:“宋国右师必然逃亡。奉国君之令出使,而想背弃盟约、触犯盟主,没有比这再大的不吉祥了。” 前501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结盟,迎接乐祁的灵柩。乐大心假装有病推辞,于是就派向巢去。乐祁的儿子子明要乐大心出国迎接,谴责他敲钟作乐。乐大心对别人说子明自己穿着丧服却生了孩子。子明大怒,对宋景公说乐大心没病装病、不肯去晋国,要准备发动叛乱。于是宋国就驱逐了乐大心。前500年,乐大心出奔曹国。由于宋景公宠信向魋,前499年春季,宋景公母弟辰和仲佗、公子地进入萧地而叛变。秋季,乐大心跟着叛变。.

新!!: 薛国和乐大心 · 查看更多 »

北宫括

北宫括,即北宫懿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卫成公的后代。前574年,郑国子驷攻打晋国,北宫括救晋侵郑。前564年,随晋、鲁、齐、卫、宋、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讨伐郑国,北宫括随荀偃、韩起。 前559年春,吴国到晋国报告战败情况,鲁国的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 前559年夏季四月,鲁叔孙豹和晋荀偃、齐崔杼、宋华阅、仲江、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讨伐秦国。 因为北宫括积极参与伐秦,这次活动中《春秋》记载了他的名字。.

新!!: 薛国和北宫括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東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君主。.

新!!: 薛国和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新!!: 薛国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555年

没有描述。

新!!: 薛国和前555年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薛国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倪说

倪说,又作貌辯、兒辯、倪辯、兒辨,字說,一作兒說或倪說,戰國時期宋國人,名家人物,齊國靖郭君門客,曾為被罷黜的靖郭君遊說齊宣王。.

新!!: 薛国和倪说 · 查看更多 »

皇郧

皇郧,子姓,皇氏,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司马。 前564年(周灵王八年、鲁襄公九年、齐灵公十八年、晋悼公九年、宋平公十二年、卫献公十三年、曹成公十四年、郑简公二年、杞孝公三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阅主管右师,向戌主管左师,督促属官,乐遄准备刑具,皇郧命令管马的人牵出马匹。西鉏吾保护国库。命令司宫,巷伯在宫内警戒。令四个乡正祭祀四乡神灵,在宋都西门外祭祀盘庚。晋国、鲁国、齐国、卫国、宋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讨伐郑国,十月十一日,鲁国的季武子、齐国的崔杼、宋国的皇郧跟随荀罃、士匄进攻鄟门。卫国的北宫括、曹国人、邾国人跟随荀偃、韩起进攻师之梁门,滕国人、薛国人跟随栾黡、士鲂进攻北门,杞国人、郳国人跟随赵武、魏绛砍伐路边的栗树。.

新!!: 薛国和皇郧 · 查看更多 »

秦桓公

桓公(),《春秋分纪》记载名榮,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共公之子,在位28年,《史记》误作为27年。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新!!: 薛国和秦桓公 · 查看更多 »

秦景公

景公(),《春秋分纪》记载名石,《世本》误记载名后伯车,《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僖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桓公之子,在位40年。.

新!!: 薛国和秦景公 · 查看更多 »

疇國

疇國,先秦小型方国,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南。 夏朝时,奚仲被封在薛地。商王武丁时,薛国一个分支在今平顶山西南建立畴国。畴国,任姓,是奚仲、仲虺的后裔,和摯國是任姓之族,是周文王母亲、周武王祖母太任的母族。.

新!!: 薛国和疇國 · 查看更多 »

申師任堂

申師任堂(신사임당,)朝鮮国中期的女性書画家、作家、儒學者和詩人。儒学者李栗谷的母亲。字仁善、号師任堂、思任堂、師妊堂、妊師齋、任堂。朝鮮历史上良妻賢母的典范。.

新!!: 薛国和申師任堂 · 查看更多 »

韓不信

韩不信(),'''姬'''姓,'''韩'''氏,名不信,一名不佞,字伯音,谥简,又称韩简子,是韩起的孙子,韩须之子,晋国的卿大夫。韩须死后,韩不信继位,韩不信死后,他的儿子韩庚继位。.

新!!: 薛国和韓不信 · 查看更多 »

韋彪

韦彪(),字孟达,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中国东汉官员。 其高祖韦贤,汉宣帝时为丞相。祖父韦赏,汉哀帝时为大司马。韦彪孝行纯正,父母去世,伤心守丧三年,不出庐寝。服丧期满,瘦得不成样子,医疗了多年才治好。好学博闻,被时人誉为儒者之宗。建武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郎中。因病去职,回家教授学生。安贫乐道,淡泊功名,三辅的儒生无不仰慕。 汉明帝听说韦彪之名,永平六年(63年),召拜韦彪为谒者,赐给他车马衣服,三次升迁为魏郡太守。汉章帝即位,因病免官。征拜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陈说政术,以宽厚为建议。后来上疏请求退休,拜为奉车都尉,官秩为中二千石,受到恩宠赏赐,像皇帝的亲戚一样。 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西巡,以韦彪暂代太常,多次受到召见,问他三辅旧事,礼仪风俗。韦彪于是建言:“现在西巡旧都,应该追录汉高祖、汉宣帝时的功臣,褒显他们的功劳,记载他们的子孙世系。”汉章帝采纳。走到长安,于是诏命京兆尹、右扶风寻访萧何、霍光的后裔。当时霍光没有苗裔,只封萧何末孙萧熊为酂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参的后人曹湛为平阳侯,所以这次不再封曹氏。于是厚赐韦彪钱财美食,让他回平陵上坟。回朝,拜为大鸿胪。 当时,议论政事的很多人说郡国贡举都不是依靠功勋,所以守职日益懈怠而政事荒疏,过错在州郡。汉章帝下诏把这件事交给公卿朝臣议论。韦彪上议:“陛下明诏,担忧百姓,垂恩选举,务得人才。国家以选拔贤才为要务,贤才应以孝行为第一。孔子说:‘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多数人才能和品行少有兼备,所以孟公绰能胜任赵氏、魏氏的家臣,不可以为滕国、薛国的大夫。忠孝之人,心地厚道;老练官吏,心地刻薄。三代的官员能正直处事,在于有办法能使他们得到磨炼。选士应该以才行为先,不可单纯看门第。最重要的是,在于选太守二千石。二千石贤德,贡举就得到人才了。”汉章帝采纳他的意见。 韦彪以为当世承继汉光武帝、汉明帝二帝吏治之后,以苛刻为能力,选置官职,不一定凭借才能,以当时盛夏寒冷的天象,上疏劝谏:“臣闻政化根本,是顺应阴阳。我见立夏以来,应热而冷,大概因为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所导致。农民忙于农事而苛刻的官吏耽误农时,税赋应按常规调整而贪婪的官吏盘剥钱财,这是巨患。想要急百姓之务,应该先为其除患。天下关键,都在尚书,尚书的选用,怎可不重视?近来其中多有从郎官越级提拔升任尚书,虽然他们晓习文法,长于应对,小小聪明,多数没有大才能。应该选任历任州县长官有名望的人,虽然动作迟缓,常有不及,但一心向公,严守职责。应该以鉴啬夫应对敏捷为鉴,沉思绛侯周勃木讷之功。之前楚王刘英之狱大兴,所以设置令史来帮助郎官,其中多是小人,好为奸利。如今政令力求简明,令史可全部罢除。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多才忠诚,对朝政有助。现在有从试用的人中任为大夫。御史放外任,动辄任州郡太守。应当公正地选拔,以建议与政绩督责。二千石管理政事虽久,被吏民认为合适的,应该增秩重赏,不要随便调动。希望陛下留意。”奏上,汉章帝采纳。 元和二年(85年)春,汉章帝东巡,韦彪行司徒事随行。回京,因病请求退休,汉章帝派小黄门、太医问病,赐给他食物。韦彪病情加重。章和二年(88年)夏,汉章帝派谒者赐诏:“韦彪是将相的后裔,修身谨行,出自州里,在朝多年。身染重病,接连上书请求退职。年事已高,不可再加委任,怕职事繁琐,对身体更加有损。交上大鸿胪印绶。派太子舍人去中臧府,接受赐钱二十万。”永元元年(89年),韦彪卒,汉和帝下诏给尚书:“原大鸿胪韦彪,在位没有过错,正想继续任用,突然去世。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 韦彪廉俭好施舍,把禄赐分给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名为《韦卿子》。.

新!!: 薛国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莒滅鄫之戰

莒滅鄫之戰發生於前567年,莒國攻滅鄫國的一場戰爭。 前569年,魯國向霸主晉國要求,願把鄫國作為自己的附庸國,並代魯國負責向盟主國提供一部分貢賦。是年十月,莒國及邾國共同討伐鄫國,魯國派將軍臧紇救援,在狐駘被打敗。 前568年,鄫人又在戚地(今河南濮陽)參加由晉國主持的魯國、宋國、陳國、衞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吳國等國的聯合抵抗楚國的盟會。 前567年,鄫國因有魯國作其後盾,而怠慢了莒國。莒國國君非常忿怒,抓住魯國疏於扶助鄫國的時機,一舉滅掉了鄫國。.

新!!: 薛国和莒滅鄫之戰 · 查看更多 »

華定

華定,'''子'''姓,'''华'''氏,名定,宋国华椒的孙子。 前545年,華定代表宋國與晉國荀盈、魯國仲孫羯、齊國高止,衛國世叔儀,鄭國公孫段,曹國、莒國、滕國、薛國、小邾國等國大夫會盟,一同為杞國修築城牆。前532年,華定代表宋國参与会葬晉平公。前530年夏,宋国的华定到鲁国聘问,为新即位的宋元公通好。设享礼招待,赋诗《蓼萧》,华定不知,也不赋诗回答。叔孙昭子说:“华定必定会逃亡。诗中所说宴会的笑语不怀念,不宣扬宠信光耀,不知道美好德行,不接受共同福禄,凭什么在卿位?”前522年,宋国华亥、向宁作乱,劫持了宋元公。六月十六日,华氏将太子栾和母弟辰、公子地作为人质,宋元公则将华亥的儿子華無慼、向宁的儿子向羅、华定的儿子華啟作为人质,与华氏结盟。宋元公向大司马华费遂请求,准备攻打华氏。冬季十月,宋元公杀了华氏、向氏的人质(華無慼、華啟、向羅)而攻打这华氏、向氏。十月十三日,华亥、向宁逃亡到陈国,華登逃亡到吴国。前521年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华亥、向宁、华定)从陈国回到宋国。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华氏失败,在楚平王的保全下,宋国释放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逃亡楚国。。.

新!!: 薛国和華定 · 查看更多 »

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名魏遫,魏襄王之子。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王的異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前277年,魏昭王薨,子安--王立。.

新!!: 薛国和魏昭王 · 查看更多 »

鲁隐公

魯隱公(,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魯国第十四代国君。魯惠公之子,生母是声子。傳世的魯國史書《春秋》及其三傳的記事都是從魯隱公開始的。.

新!!: 薛国和鲁隐公 · 查看更多 »

齊滅宋之戰

齊滅宋之戰發生於前286年,戰國時代齊國攻滅宋國的一場戰爭。.

新!!: 薛国和齊滅宋之戰 · 查看更多 »

齐鲁之战

鲁之战發生於春秋战国时,魯國与齐国的一系列戰爭。魯國、齐国是今山东省在周朝时期的两个大国,齐国强盛,多次和鲁国进行战争。虽然齐国占据上风,但无法吞并鲁国,而且两国对立很少超过十年以上。最后鲁国在战国末期被楚国所灭。 齐鲁之间爆发战争主要有10个时期:.

新!!: 薛国和齐鲁之战 · 查看更多 »

范宣子

士--( 匄即「丐」古字,ㄍㄞˋ,),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范--),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偪阳国(今山东峄县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去世,中军佐范宣子本来可以升职正卿。但他让给了中行偃。 前559年,晋軍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范宣子担任中軍佐,在晋军战败后,其子士鞅与公族大夫欒鍼一起冲向秦軍大营,欒鍼战死,士鞅生還。欒鍼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将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栾祁是范宣子的女儿。欒黶把責任说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说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国。其后回国,欒氏对他深深怀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为正卿。 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欒盈(栾怀子)嗣位,士鞅诬称欒盈謀反。范宣子、士鞅诛除欒氏,欒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后庄公支援欒盈糾合残党攻入晋国,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欒氏残党,欒盈被杀。范宣子还制定了范宣子刑书,闻名于世。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继承。.

新!!: 薛国和范宣子 · 查看更多 »

薛城遗址

薛城遗址是中国东周时期薛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城區附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7.3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610米,夯筑。东墙长2280米,南墙长3050米,西墙长2030米,北墙长3250米。每面开三门,共有城门十二座。城外建城濠。城内已经探明三处冶铁手工作坊遗址,三处居住遗址和三处墓葬遗址。考古出土大量文物。.

新!!: 薛国和薛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薛伯

薛伯,春秋时代諸侯國薛国君主,任姓,因为是伯爵,所以都可以称之为薛伯。《春秋》单称薛伯的一位国君,名字不详。鲁庄公三十一年(前663年)夏四月,薛伯去世。当年鲁国在薛国筑台。。.

新!!: 薛国和薛伯 · 查看更多 »

薛伯比

薛伯比,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比。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春季,薛伯定去世。夏季安葬,谥号襄公,薛公比继位。第二年(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薛国人弑杀薛伯比,拥立公子夷为君,就是薛惠公。.

新!!: 薛国和薛伯比 · 查看更多 »

薛侯 (春秋)

薛侯,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字、生卒年及在位时段不详。 薛侯在《春秋经·隐公十一年》记载,前712年春,滕侯、薛侯到鲁国朝觐,两人争执行礼的先后。薛侯说:“我先受封。”滕侯说:“我是周朝的卜正官,薛国是外姓(任姓),我不能比他落后。”鲁隐公派羽父与薛侯商量:“承蒙薛君和滕侯问候寡君,周朝俗谚:‘山上有树木,工匠就加以测量;宾客有礼貌,主人就加以选择。’周朝宗盟,异姓在后面。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也不敢和任姓诸国并列,如果薛君加惠于我国,希望薛君同意滕侯之请。”薛侯同意,让滕侯先行朝礼。.

新!!: 薛国和薛侯 (春秋) · 查看更多 »

薛公

薛公,是西漢初年人物,曾經擔任楚国令尹。后到滕公夏侯婴幕府,擔任門客。經過滕公引見汉高祖,向高祖分析了英布造反的解決之道,協助打敗了英布,汉高祖大喜,封薛公为列侯,食邑千戶。.

新!!: 薛国和薛公 · 查看更多 »

薛獻公

薛献公,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谷。鲁昭公三十一年(前511年)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去世。晋定公派荀跞到乾侯吊唁,秋季,安葬,谥号献公。.

新!!: 薛国和薛獻公 · 查看更多 »

薛襄公

薛襄公,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定。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春季,薛伯定去世。夏季,安葬,谥号襄公。.

新!!: 薛国和薛襄公 · 查看更多 »

薛惠公

薛惠公,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夷。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薛国人弑杀薛公比,拥立公子夷为君。鲁哀公十年(前485年)薛伯夷去世。秋季安葬,谥号惠公。.

新!!: 薛国和薛惠公 · 查看更多 »

邳国

邳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任姓,建國君主是奚仲。夏禹在位时,奚仲被担任车正,封于薛。后来迁至邳,薛国又称邳国。前418年,齐国将薛国占领。薛国人再迁至下邳,专称邳國。薛国成为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父子的封地,任姓薛国演变为妫姓薛国。之後,為楚所滅。 category:春秋战国 category:江蘇歷史 P邳 P邳.

新!!: 薛国和邳国 · 查看更多 »

鄫国

鄫國(繒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歷夏、商、周這三代,存世一千多年,於魯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國所滅。.

新!!: 薛国和鄫国 · 查看更多 »

欒黶

欒黶(ㄧㄢ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黶,号栾桓子。栾书之子。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前575年,鄢陵之战之時,他向鲁国乞师,前573年,晋悼公继位,欒黶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黶率晋军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帮助宋国华元攻打在彭城的鱼石。前564年,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二国诸侯伐郑国。 前560年,为下军将。 前559年,他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三国诸侯伐秦国,因其弟欒鍼之死与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恶。前557年,随荀偃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军。.

新!!: 薛国和欒黶 · 查看更多 »

泗上十二诸侯

泗上十二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田齐朝贡。在战国中后期,中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一些小诸侯国与七雄并存,包括“泗上十二诸侯”。最迟到战国中期,这些小国依然存在,它们由向东扩张的楚国和向南扩张的齐国所吞并。.

新!!: 薛国和泗上十二诸侯 · 查看更多 »

滕州市

滕州市在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枣庄市代管的县级市,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滕州人文历史悠久,据传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和工匠祖师爷鲁班的故里。.

新!!: 薛国和滕州市 · 查看更多 »

晋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新!!: 薛国和晋悼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薛国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薛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