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蔣允焄

指数 蔣允焄

蔣允焄(),字為光,號霞峯,又號金竹,貴州貴筑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31 关系: 南門公園碑林台灣統治者大天后宮奇寵格宋丰绥山西宮張所受余文儀刘增福州府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福建分巡臺灣道秦廷基風神廟谢锡佐超峰寺鹽行天后宮開基天后宮锡尔达蔣元樞臺南藥王廟臺南水仙宮臺南法華寺臺灣府知府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李浚源李拔永康糖廠海東書院施國義曹謹

南門公園碑林

南門公園碑林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俗稱「大碑林」,為臺南市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其中有〈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等石碑被公告為古物類的文化資產。.

新!!: 蔣允焄和南門公園碑林 · 查看更多 »

台灣統治者

台灣統治者有跡可查應自1624年荷蘭殖民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17世紀中期(1638年)時,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台灣中部已成立大肚王國,其統治者稱為「大肚王」,不過目前僅有兩位「大肚王」有跡可查。在17世紀之前,元、明兩朝雖於澎湖群島設置了澎湖寨巡檢司,也有澎湖寨巡檢官職設置(例如首任澎湖寨巡檢陳信惠),不過其僅駐於澎湖群島,並未實際管轄台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之前,台灣統治者所轄實際領土幾乎都未達台灣全境;即使到19世紀中期,台灣清治時期政府力量仍未涵蓋所有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番地。 除此之外,1722年-1769年負責監督台灣行政之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及1874年-1884年,每年冬春兩季駐守於台灣台南辦公的福建巡撫、掌管台灣內政之台灣府知府、台灣布政使、掌管台灣軍事之台灣鎮總兵等等在此均不認定為台灣統治者。而即使照這樣認定標準下,並扣除未派實上任或回任者,從1624年至今的三百八十幾年當中,台灣統治者也超過了160位以上。.

新!!: 蔣允焄和台灣統治者 · 查看更多 »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爲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後來在寧靖王捨宅之後轉變成媽祖廟。舊有方--多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臺後改為媽祖廟,但近來學者指出明鄭時期東寧一地已有天妃宮,寧靖王捨宅的對象即是當時的住持僧聖知。 該廟是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其在臺灣府城也有重要地位,為府城公廟,是以大天后宮舉辦迎媽祖活動時,可以跨越府城內各個廟境募集經費,有「通城虎」之稱。此外府城各廟舉辦慶典時,都會將第一號轎番簽保留給大天后宮媽祖。此外由於大天后宮原為寧靖王府邸而在政治上亦有重要象徵地位,故施琅當時在此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將此作為「總統府」。.

新!!: 蔣允焄和大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奇寵格

奇寵格(),生卒年不詳,清朝政治人物,滿洲鑲白旗人。.

新!!: 蔣允焄和奇寵格 · 查看更多 »

宋丰绥

宋丰绥(),江蘇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 宋丰绥為监生出身。曾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接替蒋允焄任福州府知府一职。升甘肅肅州兵備道。官至陝西按察使。.

新!!: 蔣允焄和宋丰绥 · 查看更多 »

山西宮

山西宮位於台南市關廟區山西里,是主祀關聖帝君的民間信仰廟宇。山西宮屬於「地方公廟」,雖說其附近每一個村庄都有屬於自己的村廟,但山西宮比這些村廟規模要大些,可以說是關廟區居民共同的信仰中心。與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稱作臺灣府城東門城外三大廟。.

新!!: 蔣允焄和山西宮 · 查看更多 »

張所受

張所受,字樸齋,廣東靈山(今廣西)人,清朝政治人物,副貢出身。 張所受爲副貢出身。曾任福建詔安縣知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五月擔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護理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次年升任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次年兼署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調任漳州海防同知。.

新!!: 蔣允焄和張所受 · 查看更多 »

余文儀

余文儀(),字叔子,號寶岡,浙江诸暨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蔣允焄和余文儀 · 查看更多 »

刘增

刘增,镶红旗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刘增曾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接替蒋允焄任漳州府知府一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张挺接任。.

新!!: 蔣允焄和刘增 · 查看更多 »

福州府

福州府为明清时期福建布政司下设的一个府,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福州市的五区二县级市六县再加上宁德地区的古田、屏南二县。明朝初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为福建省治。.

新!!: 蔣允焄和福州府 · 查看更多 »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設置於1767年,前身為福建分巡臺灣道,是臺灣道的主官正式官職,即臺灣清朝統治地區的實際統治者。此官職名稱又稱為臺道或亦可稱為臺灣道、分巡臺灣道。 分巡臺灣兵備道與官銜前身分巡臺灣道最大不同在予明確加授臺灣清領區軍權,而道署仍設於臺南。另外,臺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與稍早相同,臺灣西部仍為福建省所管轄,主官皆為外地輪調。1791年,萬鍾傑任職期間,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再度升格為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就職位等級來說,屬道員之正四品文官。.

新!!: 蔣允焄和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 查看更多 »

福建分巡臺灣道

福建分巡臺灣道設置於1727年,前身為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是台灣道的主官正式官職,即台灣清領區最高級別官員。此官職名稱又稱為台道或亦可稱為台灣道、分巡台灣道。 前身台廈道與分巡台灣道最大不同是台廈道道署設於廈門,升格之後的台灣道則直接設署於台南。另外,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台灣西部仍為福建省所管轄,主官皆為外地輪調。1767年,張珽任職期間,福建分巡台灣道升格為福建分巡台灣兵備道,張珽亦為首任新職稱之台灣道。 福建分巡台灣道就職位等級來說,屬道員之正四品文官。.

新!!: 蔣允焄和福建分巡臺灣道 · 查看更多 »

秦廷基

廷基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漢軍鑲黃旗,秦廷基1750年高中舉人,並於1766年(乾隆31年)奉旨接替蔣允焄,於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

新!!: 蔣允焄和秦廷基 · 查看更多 »

風神廟

廟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直轄市定古蹟,是全臺灣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在其對面有同為直轄市定古蹟的接官亭。.

新!!: 蔣允焄和風神廟 · 查看更多 »

谢锡佐

谢锡佐,通州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曾任辰州府知府。乾隆二十三年接替暴煜任福州府知府一职,乾隆二十三年由蒋允焄接任。.

新!!: 蔣允焄和谢锡佐 · 查看更多 »

超峰寺

大崗山超峰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阿蓮區,是當地的佛教名寺,主奉觀音菩薩、善財和龍女,原由浙江普陀山奉迎來臺的觀音菩薩聖像則供奉於大崗山下的新超峰寺內,另祀西方三聖、達摩祖師和地藏王菩薩。.

新!!: 蔣允焄和超峰寺 · 查看更多 »

鹽行天后宮

鹽行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是主祀媽祖的廟宇。該廟原先位在洲仔尾,故原稱洲仔尾天后宮。 廟後擺設鄭其仁墓前的石馬與石望柱等文物,其中石馬與石望柱於2015年公告為古物。該石馬有著幻化成白馬精的傳說。.

新!!: 蔣允焄和鹽行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開基天后宮

開基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是主祀媽祖的廟宇。該廟因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所以也稱水仔尾媽祖廟。 該廟在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國定古蹟。.

新!!: 蔣允焄和開基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锡尔达

锡尔达,正白旗满洲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荫生出身。 锡尔达曾于乾隆三十一年接替李浚源任福州府知府一职,乾隆三十二年由蒋允焄接任。.

新!!: 蔣允焄和锡尔达 · 查看更多 »

蔣元樞

蔣元樞(),字仲升,號香巖,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員。曾擔任過福建省仙遊縣、惠安縣、崇安縣、建陽縣、晉江縣等知縣、廈門同知、臺灣府知府,並護理過臺灣道。其擔任臺灣府知府期間頗有建樹,與同樣擔過臺灣府知府的蔣毓英、蔣允焄合稱為府城三蔣。.

新!!: 蔣允焄和蔣元樞 · 查看更多 »

臺南藥王廟

臺南藥王廟是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也是全臺藥王廟的開基祖廟,主祀藥王大帝,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不過現在的建築是重建後的鋼筋水泥建築,不過仍保留了舊廟的一些木構建以及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楹聯、香爐及同治八年(1869年)的籤桶。 另外在藥王廟的右前方有祭祀一尊榕松公,據說是一顆已有三百年歷史的老樹。.

新!!: 蔣允焄和臺南藥王廟 · 查看更多 »

臺南水仙宮

臺南水仙宮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廟內主祀水仙尊王,即「一帝兩王二大夫」的大禹、寒奡、項羽、伍子胥和屈原。該廟所在之地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是三郊的總部所在地,該廟亦由當地商人合資興建。.

新!!: 蔣允焄和臺南水仙宮 · 查看更多 »

臺南法華寺

臺南法華寺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桶盤棧,竹溪北岸,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該寺亦為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新!!: 蔣允焄和臺南法華寺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知府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

新!!: 蔣允焄和臺灣府知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前身為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又稱「淡水同知」。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之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自1731年(雍正九年)更名,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職專司負責北台灣內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為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實際統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而其官職設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縮減調整。.

新!!: 蔣允焄和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 查看更多 »

李浚源

李浚源,浙江會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李浚源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举人出身。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出知福建南平县,寬和愛士,恬淡恤民。历改南靖縣、閩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署泉州府知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授福州府知府,改宣化府、漳州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升任福建分巡台灣兵備道,未到任遭革職查辦,加恩仍發往福建以同知通判題補。.

新!!: 蔣允焄和李浚源 · 查看更多 »

李拔

李拔,犍为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李拔曾于乾隆二十五年接替蒋允焄任福州府知府一职,乾隆二十八年由张学举接任。.

新!!: 蔣允焄和李拔 · 查看更多 »

永康糖廠

永康糖廠是一座曾經存在於於臺南永康的製糖工廠,其前身可溯及怡記洋行成立之「ベィン商會」(The Bain & Company)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在今永康三民里三崁店所設製糖場。該糖廠於數度轉手後歸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所有,並在二次大戰後由臺糖接收,最後在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3月裁撤。廠區原址現已改建為可成科技總部與新竹貨運永康營運處。.

新!!: 蔣允焄和永康糖廠 · 查看更多 »

海東書院

海東書院(Hái-tong Su-īⁿ;Hoi dung su ien)是清代位在臺灣府城內的書院,設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後來一度荒廢,乾隆五年(1740年)重建後具有准儒學的地位,由府學教授授課,後來有「全臺文教領袖」之稱。此外該座書院的學田是首座由民間所捐設者,而最早捐學田給海東書院者是施士安。.

新!!: 蔣允焄和海東書院 · 查看更多 »

施國義

施國義,譜名粹厚,字質宜,是施士安次子,後過繼給施士安之弟施士晟。曾繼承生父拓墾彰化縣半線保新埔庄之事業,後又在最晚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左右奉官府之命開墾沙連保位在今南投縣鹿谷鄉一帶的土地,但在沙連保他並不直接招佃戶承墾,而是由第二級墾戶如許廷瑄(許萬青)家族來招佃戶。 除此之外,施國義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遷建臺灣縣署時捐款一百兩以上,由布政司會同按察司臺灣道聯銜給匾,而施家中其叔父施士齡、施士膺亦有捐款。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彰化知縣胡邦翰倡議官紳捐款設立照顧貧苦無依者的留養局時,施國義亦響應,捐款七十四元。 而施國義亦參與乾隆十四年(1749年)立「興修瀨道功德碑記」與乾隆三十年(1765年)「大老爺蔣重修德安橋碑記」的立碑事宜。.

新!!: 蔣允焄和施國義 · 查看更多 »

曹謹

曹謹(),原名瑾,字懷璞,後改為謹,字懷樸,號定庵,清朝政治人物,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沁陽市)人。歷任直隸、福建、臺灣等地知縣。在擔任福建臺灣府鳳山縣知縣時,開鑿了曹公圳,擔任淡水同知時,亦曾率領士兵鄉勇擊退英國船艦,此外還有不少政績,但後遭英方控訴臺灣鎮道冒功殺戰俘,因而被奪花翎,註銷所升官階。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因病乞歸,返回故里,於家中去世,享年63歲。其事蹟收入《清史稿》循吏傳中。.

新!!: 蔣允焄和曹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蒋允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