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蔡確

指数 蔡確

蔡確(),字持正,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王安石变法的中坚人物。 父蔡黃裳在陳州被陳執中貶逐。蔡確早年在泗州中山寺读书,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進士,调(京兆府)邠州(治所今陕西彬县)司理参军。外號“倒懸蛤蜊(殼菜)”。王安石当政时,荐为三班主簿,王安石變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此時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史载:“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转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馬光執政,幾盡罷新法,改革派人士幾乎全招貶職。元佑二年(1087年)出知陈州、安州(今湖北安陆县)、邓州,元祐年間,蔡確在安州遊車蓋亭時,寫下《夏日遊車蓋亭》十首絕句。其政敵吳處厚向朝廷說“內五篇皆涉譏訕,而二篇譏訕尤甚,上及君親”,又指出“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上元間”之句,是將高太后比做武則天。 高太后怒不可遏,將蔡確貶為光禄寺卿、分司南京,范祖禹认为:“蔡之罪,天下不容,尚为列卿,恐难平民愤。”最後貶至英州别驾(今广东英德市)、嶺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安置,此舉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呂大防和劉摯曾以蔡確之母年老,嶺南路遠,請改遷他處,高太后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不久死於新州。《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 蔡确府宅在泉州城蔡巷(今称菜巷)。.

32 关系: 參知政事吳充吳處厚宋史宋史人物列表宋實錄宋哲宗宋神宗宋朝王爵列表尚书仆射少正卯岭南中书侍郎中國宰相列表地域歧视北宋京西南路帅臣列表元祐更化高遵裕黃門侍郎黄履赵颢赵挺之邢恕蔡黄裳蔡挺苏东坡 (2012年电视剧)陳世儒陈执中林希新舊黨爭晋江市1089年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於唐朝首先設置,並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長官以外的官員,加上此頭銜(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的頭銜),即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等於成為宰相群的一員。 宋代太祖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簡稱平章),底下設參知政事(簡稱參知、參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為宰相的副職,開寶六年始升都堂議政,至道元年與宰相輪班知印,後來實際權力大致等於宰相,遼、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參知政事一職,明代洪武九年以後不存,清代的協辦大學士有時亦美稱參知,但已為虛職而無實權。 地方亦有參政一職,洪武九年,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以左、右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時廢。.

新!!: 蔡確和參知政事 · 查看更多 »

吳充

吳充(),字沖卿,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景祐五年戊寅科進士,北宋大臣。.

新!!: 蔡確和吳充 · 查看更多 »

吳處厚

吳處厚,字伯固。邵武人。 生卒年不详。喜讀書,又能詞賦,“頗有唐人韻致”。皇祐五年(1053年)郑獬榜進士,授汀州司理參軍。元豐四年(1081年),擢拔為將作監丞,再遷大理寺丞。 元祐年間,蔡確在安州遊車蓋亭時,寫下《夏日遊車蓋亭》十首絕句。吳處厚向朝廷說“內五篇皆涉譏訕,而二篇譏訕尤甚,上及君親”,又指出“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上元間”之句,是將高太后比做武則天。高太后怒不可遏,將蔡確貶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處厚因功擢知衛州,不久卒。著有《青箱雜記》十卷。.

新!!: 蔡確和吳處厚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蔡確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蔡確和宋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宋實錄

《宋實錄》是宋代官修的編年體史書,記錄宋太祖趙匡胤到宋理宗趙昀共十四朝的史事。採用的資料大多從起居注、時政記、日曆、中央與地方各部門檔案當中編寫而來,其中《日曆》是《宋實錄》直接而主要的史料來源。今日《宋實錄》除《太宗實錄》保存四分之一卷數外,其他均無傳本留世。 十四朝實錄中,《太祖實錄》修過三次,《神宗實錄》先後修過六次,《哲宗實錄》與《徽宗實錄》各修過兩次;理宗時,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實錄也各修過兩次。.

新!!: 蔡確和宋實錄 · 查看更多 »

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原名傭,曾封为延安郡王。生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駕崩,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得年二十三岁,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新!!: 蔡確和宋哲宗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新!!: 蔡確和宋神宗 · 查看更多 »

宋朝王爵列表

宋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宋朝的王爵。 宋朝基本沿襲了唐朝的王爵制度,多數冊封宗室爲王,王爵分爲王、嗣王和郡王三等。王爵及身而止,通常不世襲,只有奉祀宋太祖的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嗣王實行兄終弟及的世襲。異姓功臣封王較少,外戚封賞極濫,通常追封皇后或者皇太后的三代或五代祖先爲王,其父兄子侄往往受其蔭庇。 宋代爵位遷轉、加封情況也很頻繁,一般初封小國,後逐次進封大國。基本上封王者大都歷 封數國。死者的爵位一般會受到追贈加封。.

新!!: 蔡確和宋朝王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蔡確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少正卯

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姓,卯是名,「少正」是周朝所设官职,属于当时的“以官为姓”的情况。據說孔子三千弟子亦多次被其全部吸引走,致孔门“三盈三虚”,唯有七十二贤中的颜渊不为所动。孔子摄鲁相,七日而誅少正卯。事件最早出於《荀子》,之後《尹文子》、《說苑》、《孔子家語》、《史記》等書也有記載,其中除史記外均有「五惡」之說,至於爭奪弟子的說法首見東漢王充《論衡》,而早期的《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書則無記載和提及。少正卯未載於春秋戰國時期史冊,首次載入正史係從《史記》開始,然除身為大夫而「亂政」,以致被孔子所誅外,全無其他有關少正卯具體言行記載,亦未被其他同時期人物所提及,故有關孔子誅殺動機、少正卯的身分,乃至於該事件的真實性及少正卯本人的存在,都深受後世質疑與討論。.

新!!: 蔡確和少正卯 · 查看更多 »

岭南

嶺南,广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五嶺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當於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狹义是單指中国南方五嶺南部地区,由於宋代之後開始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越南才分離出去,因此現在不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最狭义单指广东和港澳。 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汉地的南部。 岭南又称岭外、岭表。所谓“表”也就是“外”的意思。这是站在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今福建省全境以及曾經属於中国皇朝統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开元之世,原属岭南道的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被划给了江南东道,福建地区由此被排除在了岭南的定义之外。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也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岭以南的县市則并不包括在内。.

新!!: 蔡確和岭南 · 查看更多 »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新!!: 蔡確和中书侍郎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蔡確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域歧视

地域歧視是歧視的一種。 由于人類的活動範圍大多在同一個地域,對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所以會產生偏見甚至妖魔化,如北京人對上海人、河南人、东北人等,尤其是对广东人的刻意歪曲和妖魔化印象;日本東京人和關西人之間的偏見,以及日本人對東南亞各國人民的丑化。當外地人來到這一對他不熟悉的地域時,當地人便會依社會上的偏見來解釋其性格,因此而可能產生偏见和妖魔化。若某一地域有較多人移動到另一地域時,偏见和妖魔化的問題便會開始明顯,並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很多新疆人流浪全国铤而走险,导致国民对新疆人,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体貌的人士有恐惧心理。 地域妖魔化在网络上多表现为地域贴,地域笑话等。 当偏见和妖魔化以制度性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或者污辱性言词等个人行为出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或者名誉的时候,可以认为这些行为属于歧视行为,称为地域歧视。地域歧视不同于地域妖魔化,地域歧视对被歧视人的利益和名誉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不再是个人印象或者开玩笑那么简单,地域歧视一般需要诉诸法律程序解决。 针对中国各地人的地域妖魔化和地域歧视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内各地,也发生在世界各国。在中国某些地区,偷渡现象盛行,出国人员滞留不归现象严重,导致国际社会对这些地区,比如福建有不同程度的签证歧视。 消除地域歧视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程度。.

新!!: 蔡確和地域歧视 · 查看更多 »

北宋京西南路帅臣列表

北宋京西南路帅臣,指京西南路安抚司的长官,或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

新!!: 蔡確和北宋京西南路帅臣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發生於王安石變法實行18年後,是北宋新舊黨爭全面爆發的一個轉捩點。.

新!!: 蔡確和元祐更化 · 查看更多 »

高遵裕

遵裕,字公綽,蒙城(今安徽蒙城縣)人。 忠武軍節度使高瓊之孫,高繼宣之子。以父蔭累遷秦鳳安撫副使,熙寧年間,請人繪製“青唐武勝形勢”獻上朝廷,擢拔為副使。元豐四年(1081年)冬,率領宋軍近九萬人同西夏軍作戰,這時涇原副都總管刘昌祚已先夺堪哥平磨哆隘口(灵州南百余里),勢如破竹,十月三十日至灵州(宁夏灵武)城下,遵裕嫉之,命令昌祚暂缓攻城,必須等他環慶军至再合軍攻城,三日後,高遵裕趕至靈州,夏人決黃河七級渠水淹灌宋軍。宋軍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被打敗,軍民死傷甚眾。遵裕被贬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宰相蔡确请復其官职,太后不准。哲宗即位,恢复右屯卫将军之职,不久去世。追赠永州团练使。.

新!!: 蔡確和高遵裕 · 查看更多 »

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屬於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新!!: 蔡確和黃門侍郎 · 查看更多 »

黄履

黃履(),字安中。北宋邵武(今屬福建)人。 嘉佑年間進士,歷知諫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神宗時,累官御史中丞。哲宗即位,除翰林學士兼侍講。劉世安揭發其黨附蔡確之罪,罷知越州,後為祁州團練副使。復官為御史中丞,依附章惇、邢恕,打擊吕大防、刘挚等官員。官至尚书右丞,元符年間求去,不久卒。.

新!!: 蔡確和黄履 · 查看更多 »

赵颢

吴荣王赵颢()字仲明,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第二子,母亲宣仁皇后高氏,初名赵仲糺。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英宗即位,赵颢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和州防禦使、樂安郡公。八月,遷明州觀察使,封祁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保寧軍節度使,封東陽郡王。三年(1066年),出阁。四年(1067年)正月,加檢校太尉、武昌武安等軍節度,進封昌王。九月,徙泰寧、鎮海軍節度,進封岐王。 赵颢有天资,好学,每学完一经,就赐给讲读官以器币服马。书法工飞白体,善于射箭,好图书,博求善本。宋神宗嘉赏他,每得一部稀有书籍,亟派使者快马送给他看。赵颢受母亲宠爱,反对王安石变法,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和高太后当着宋神宗的面,批评青苗法,赵颢附和。宋神宗说:“我败坏天下,汝自当之!”赵颢害怕,哭着说“何至是也。”熙宁七年(1074年)上元节,赵颢违制将王安石骑马引入宣德门,结果岐王被送交开封府处理,王安石在四月被迫离职。开封府尹蔡确将赵颢无罪释放。 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官制行(元丰改制),換開府儀同三司。遷守司空,進封雍王。屡请居外,高太后不准。宋神宗病重时,赵颢一度觊觎皇位,大臣王珪、章惇主张立皇子,蔡确、邢恕得知高太后也想立幼君,也支持皇子赵煦,赵颢只得退出皇位竞争。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赵煦即位,改赵颢成德、橫海軍,遷守太保、真定尹,進封楊王,賜贊拜不名。十二月,改永興、鳳翔等軍,遷守太傅,加京兆、鳳翔尹。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遷守太尉,雍州、鳳翔牧。赐咸宜坊第一区,榜为“亲贤”,与弟赵頵宅邸相对。皇帝车驾偕三宫临幸赵颢王府,留宴一整天。 三年(1088年)八月,赵颢進封徐王。四年(1089年)九月,賜詔書不名。七年(1092年)十一月,赐剑履上殿。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病危时,赵颢天天探视。九年(1094年)三月,宣仁太后祔庙,遷赵颢守太師,進封冀王。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賜入朝不趨。十月,改淮南、荊南、揚州、荊州牧,進封楚王。三年(1096年)赵颢病危,宋哲宗亲自带医生探望。九月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辍朝五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追封燕王,諡号榮。比葬,四臨其喪,陪葬永厚陵。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進封吳王。.

新!!: 蔡確和赵颢 · 查看更多 »

赵挺之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東諸城)人,北宋大臣。 熙宁三年(1070年)叶祖洽榜进士,擔任登州與棣州教授,元丰末年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年),坐不论蔡确,出京通判徐州,五年,移知楚州。八年,五月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国子司业,历官太常少卿,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为礼部侍郎、十一月為吏部侍郎,再擔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講。徽宗即位,擔任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並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五年(1106年),进拜尚书右仆射。擔任宰相期間,与蔡京争权,常說蔡京的奸恶。趙挺之第二次拜相約一年,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再拜相,赵挺之罢去,授佑神观使。不久卒,享年六十八歲,赠司徒,谥曰清宪。《全宋诗》卷八七五录其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一〇七收其文十七篇。.

新!!: 蔡確和赵挺之 · 查看更多 »

邢恕

邢恕,字和叔,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人。 自小精通典籍,口若懸河,頗有縱橫家氣度。熙寧年間(1069年~1077年),中進士,補為永安主簿。從程顥學習,與司馬光、呂公著交遊,呂公著薦為崇文院校書,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延陵县,外放七年。十年,再为校书。吴充又任其为馆阁校勘,不久迁为历史馆检校、著作佐郎。邢恕追隨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元丰八年三月,哲宗继位,因“定策有功”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司馬光死後,邢恕彈劾司馬光,要查禁《資治通鑑》,程颐說他“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 元祐四年(1089年),蔡确倒台,贬永州监仓。元符中出知汝州。徽宗時,蔡京专权,起用邢恕为鏖延经略安抚使,不久改为泾原经略安抚使,擢至龙图阁学士。再为西北边帅,以抗西夏。因不懂軍事,谋略乖方,徙知太原、永兴、疑昌、真定等州府,不久夺职。.

新!!: 蔡確和邢恕 · 查看更多 »

蔡黄裳

蔡黃裳,字叔文,泉州晉江縣人,北宋官员。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士,授鳳翔府虢縣縣令。後官录事参军。陈执中在1049年后出任陈州郡守,认为蔡黄裳年紀太老,要他自请退休。蔡黄裳本來不肯,陈执中威胁他:“倘不自列,當具牘竄斥!”,蔡黄裳被迫致仕,流寓陈州。有子蔡確。.

新!!: 蔡確和蔡黄裳 · 查看更多 »

蔡挺

蔡挺(),字子正或子政,应天府宋城人。北宋官员。.

新!!: 蔡確和蔡挺 · 查看更多 »

苏东坡 (2012年电视剧)

,2012年上映于中国大陆的古装剧,讲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波澜壮阔、精彩斑斓的人生,主演是陆毅、林心如、萨日娜、韩雪。.

新!!: 蔡確和苏东坡 (2012年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陳世儒

陳世儒(),北宋洪州南昌人。 官至国子博士, 曾出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太湖县(今安徽太湖)知县。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是北宋宰相陈執中的獨子,庶出。 陳世儒的生母被家中婢女謀殺,以下毒、鐵釘刺腦杀害,婢女指稱是世儒之妻李氏主謀,世儒與妻李氏被关押开封府,后移大理寺,狱久不决。最终御史台認為陈世儒有参与謀殺母親。宋神宗感念陈执中,说:“止一子,留以存祭祀何如?”但御史中丞蔡确坚持处刑,陈世儒终被杀。 陈世儒案发时,苏颂当时知开封府事,主管陈世儒案件。稍后因他案被御史舒亶弹劾“故纵”,降为秘书监。后苏颂因陈世儒案也被下狱.

新!!: 蔡確和陳世儒 · 查看更多 »

陈执中

执中(990年-1059年),字昭誉,北宋洪州南昌人。 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陈恕官至副相的“盐铁使”,真宗时以父荫入仕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後任梧州知縣。真宗時,上《復古要道》三篇和《演要》三篇,“以蚤(早)定天下根本为说,真宗异而召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1041年)以同治枢院事出知青州,轉運使沈邈很輕視他,常批評他擾民,改永兴军,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四年(1044年)召拜参知政事,知河南府,改尚书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五年入相,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年)以足疾辞职,出知陈州。皇佑五年(1054年)再入相。至和二年(1055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以司徒致仕。 执中在官场颇有作为,以为官清廉、不徇私闻名,有一次他的女婿求差遣,执中說:“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最後沒給官。深得仁宗皇帝的垂青。陈执中家中的小妾张氏暴戾,三次殺婢,被言官彈劾,御史中丞孫抃和殿中侍御史赵抃聯名参奏执中八条罪状,又以欧阳修在《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言辞最为激烈,至和三年(1056年)春天大旱,知諫院范镇及殿中侍御史赵林等劾执中,遂以以镇海军节度使兼亳州知州,不久以司徒退休。嘉佑四年(1059年)卒。谥恭。 執中之子陳世儒是小妾所生,官至国子博士, 曾出任舒州(今安徽潛山)太湖縣(今安徽太湖)知縣.

新!!: 蔡確和陈执中 · 查看更多 »

林希

林希(),字子中。福建福州人。北宋官员。.

新!!: 蔡確和林希 · 查看更多 »

新舊黨爭

新舊黨爭是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兩派官吏互相攻擊,一得勢就貶斥另一派士大夫,最終新党因皇帝的支持推行而獲勝,但造成北宋政局的不穩定,持續五十多年,最終導致北宋滅亡。.

新!!: 蔡確和新舊黨爭 · 查看更多 »

晋江市

晋江市(Tsìn-kang-tshī),雅稱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辖境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不含灘塗,濕地),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晋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新!!: 蔡確和晋江市 · 查看更多 »

1089年

没有描述。

新!!: 蔡確和1089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蔡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