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1 关系: 占婆,宋越熙宁战争,对蒙抗战,中国战争列表,中越戰爭 (消歧義),平吳大誥,亚洲战争列表,元爪战争,元朝,元日战争,白藤江之战 (1288年),靈慈國母,馬援銅柱,觀爛島龍舟競渡,越南歷史,越南漢喃銘文,越南文化,黎輔陳,范五老,蒙古征戰,蒙古入侵高丽,蒙古灭大理之战,陳守度,陳平仲,陳仁宗,陳國康,陳國瓚 (越南陳朝),陳國顙,陳光啓,陳煚,陳益稷,陳聖宗,陳英宗,陳渴真,陳朝 (越南),陳日皎,陳慶餘,李昭皇,清軍入越戰爭,明入越,慧中上士。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查看 蒙越戰爭和占婆
宋越熙宁战争
宋越熙宁战争(),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所著的《越南通史》中,称这场战争为11世纪末中越之战。也有单独称呼两场战役邕州之战、富良江之战的。相对于980年宋朝第一次出兵交趾,在越南此役被称为第二次抗宋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现在中越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判断究竟哪方最后取得胜利。.
查看 蒙越戰爭和宋越熙宁战争
对蒙抗战
#重定向 蒙越戰爭.
查看 蒙越戰爭和对蒙抗战
中国战争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內部或對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戰事列表,戰事名稱以大中華地區使用者為準,後面附上時間為該戰進行時間或中方參戰時間,每場戰爭名詞下方為該戰簡介。中國有明确记载确实发生过的战争列表如下:.
查看 蒙越戰爭和中国战争列表
中越戰爭 (消歧義)
中越戰爭可以指歷史上多場中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
平吳大誥
《平吳大誥》(Bình Ngô đại cáo),越南古代的重要政治文告,作者是越南後黎朝的開國功臣兼文人阮廌,以漢語文言文寫成。該文是在明朝佔領越南結束時,抗明勢力中的黎利已擊敗明軍,取得勝利,為宣示大越國(越南)脫離明朝統治、建立後黎朝的統治而寫的。《平吳大誥》全文貫穿著民族情感及去暴安民的思想,既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含義,亦在文學上有相當成就。在越南後世,《平吳大誥》有「千古雄文」、「第二個獨立宣言」等稱譽。.
查看 蒙越戰爭和平吳大誥
亚洲战争列表
這裹不包括中東戰爭。.
查看 蒙越戰爭和亚洲战争列表
元爪战争
元爪战争,指元朝元世祖晚年对爪哇岛的入侵战争。 13世纪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崛起。1290年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Kertanagara)将三佛齐逐出爪哇。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创立强大的满者伯夷王朝,以满者伯夷城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随后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被叛将贾亚卡特望(Jayakatwang)杀害。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陆爪哇岛,联合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爪哇。《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爪哇国的国都。.
查看 蒙越戰爭和元爪战争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蒙越戰爭和元朝
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战争;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称(蒙古襲来、異賊襲来、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凶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 1259年(正元元年・元宪宗9年)、高麗抵抗蒙古勢力武人政权倒台,1260年(文应元年、中統元年)忽必烈上台,对高麗方針由武力征服变更为怀柔政策。高麗成为后来元朝侵略日本的協力者。 蒙古帝國滅金朝以後,负责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麗成为其东藩,而且蒙古帝國又與高麗結盟。1271年忽必烈以易經「大哉--元」之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并于两年之后要求高麗派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
查看 蒙越戰爭和元日战争
白藤江之战 (1288年)
1288年白藤江之戰()指的是元朝軍隊與越南陳朝於1288年發生的戰役,因該役以白藤江為戰場而得名。這場戰役是元越戰爭的一部分。.
靈慈國母
慈國母(,),名陳氏容(),越南陳朝皇族。她原為李朝皇帝李惠宗的皇后,並為之誕下女帝李昭皇,後來與其從弟兼權臣陳守度勾結,奪取李氏帝位,讓姪兒陳煚登基稱帝,陳朝建立,陳氏獲封為「國母」,得到如同皇后規格的待遇。.
查看 蒙越戰爭和靈慈國母
馬援銅柱
援銅柱(Cột đồng Mã Viện)指的是公元43年馬援平定嶺南之後,在交趾設立的銅柱。 馬援銅柱的記載始見於晉代的《廣州記》。公元43年,馬援平定了二徵夫人的叛亂,追擊其餘黨都羊至居封縣。都羊投降,馬援豎立了兩個銅柱,以標示漢朝國界的最南端。 相傳馬援害怕交趾人再次反叛並摧毀銅柱,在豎立銅柱的時候,對天祈禱:「銅柱折,交趾滅。」此後的交趾人害怕銅柱折斷,便在其下填埋石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兩座丘陵。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一卷·第二部分·第三章》 根據《隋書》的記載,劉方征討林邑國的時候,曾率軍經過馬援銅柱。唐元和年間,安南都護馬總新豎立銅柱兩個。 在越南脫離南漢獨立之後,馬援銅柱從史書記載中逐漸消失。1272年蒙越戰爭休戰之際,元世祖曾派人到越南,尋找馬援銅柱的位置;但陳聖宗派人答覆稱:銅柱歲久湮沒,不知在何處,無法找回。此事最終不了了之。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一卷·第三部分·第四章》 馬援銅柱現已不存,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稱其在象林縣的南部,而黎崱的《安南志略》則稱在欽州古洞上,《大越史記全書》沿用了欽州古洞說。《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三·屬東漢紀》:「〔馬援〕乃立銅柱為漢極界。(銅柱相傳在欽州古洞上。援有誓云:「銅柱折,交州滅。」我每以石培之,遂成丘陵,恐其折也。唐馬總又建二銅柱於漢,以為伏波之裔,今未詳所在。左右二江合有其一。)」《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則稱其在富安省境內。 但阮朝高春育編纂的《大南輿誌要編》中記載,富安省境內根本沒有銅柱的遺跡,因此他認為馬援豎立銅柱不是史實。而越南歷史學家陶維英則認為位於今日乂安省的城山(núi Thành)。.
查看 蒙越戰爭和馬援銅柱
觀爛島龍舟競渡
觀爛島龍舟競渡,是越南廣寧省拜子龍灣的觀爛島(;另亦有中文媒體譯成「君蘭島」、“關蘭島”)在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舉行節慶活動,以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抵禦外每、保家衛國的功績。在活動中,參加競渡的選手會分成兩隊,穿上傳統服飾,由其中一人擔任元帥,競渡奪標,情景與端午節划龍舟相似,不過就增添了越南觀爛島的民俗特色。該節慶是拜子龍灣地區較為盛大的節日,屆時鄰近地區的人,都會紛紛赴會。.
查看 蒙越戰爭和觀爛島龍舟競渡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查看 蒙越戰爭和越南歷史
越南漢喃銘文
越南漢喃銘文(),為7世紀以後,歷代以鐘銘、石碑、摩崖等形式留傳的一種文字紀錄,以漢字、字喃寫成。20世紀20至30年代,法國遠東學院首次對越南漢喃銘文進行搨拓工作,1990年以後漢喃研究院又繼續搜集銘文拓本,至今已發現約四萬件。由於越南屬熱帶多雨的氣候,銘文比起書籍更能長久保存,而且記載有紙筆文獻所沒注重的內容,涉及了廣大範圍及悠長時間,故此在學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查看 蒙越戰爭和越南漢喃銘文
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通常指的是由起源于越南北部的京族所創造的文化。越南文化是亞太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與其他同樣位于中南半島的國家所不同的是,越南由于在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很大的影響,其文化特征與東亞民族非常接近,是東亞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老撾、泰國)則更多的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查看 蒙越戰爭和越南文化
黎輔陳
黎輔陳(;生卒年不詳)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重要將領,歷仕太宗、聖宗、仁宗三朝。 黎輔陳原名黎秦(),是愛州人,為黎桓的後裔。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法,黎秦於1250年被陳太宗任命為御史中將。 1257年,蒙古軍隊南下入侵大越陳朝。此時的蒙古軍隊已征服了亞洲的廣大地域,滅大理國,具有很大的優勢。朝廷的多名高級官員對此態度消極,太宗的弟弟欽天王陳日晈甚至建議投靠南宋。但太宗最終聽從了太師陳守度的建議,親自率兵抗擊蒙古。在平厲原的戰鬥中,陳太宗親自督戰,黎秦奮勇當先,單騎衝入敵陣,神態自若。此戰使太宗對黎秦十分讚賞。黎秦認為蒙古軍強大,建議太宗退往瀘江,得到太宗的採納。 由於這次戰役的功績,黎秦被陳太宗升為御史大夫,賜名「輔陳」,即「輔佐陳氏」之意。他又迎娶了昭聖公主(即李昭皇)為妻。這次婚姻,同陳朝時期眾多被儒家思想認定為「亂倫」的婚姻一樣,受到後世的越南史官的廣泛批評。昭聖公主後來在1278年死於古法州。黎輔陳與她育有一子一女:上位侯黎琮、應瑞公主黎珪。 1258年,黎輔陳與周博覽作為陳朝的使者,被派往元朝,簽訂和平協議。協議規定陳朝每三年一次向元朝進貢,著為定規。同年,陳太宗正式舉行登基大典。翌年,任命黎輔陳為水軍大將軍。 除此之外,黎輔陳也是一名著名學者。1274年,陳聖宗任命他為儲宮教授,與阮士固、阮聖訓一起,成為皇太子陳昑的師傅。 保義侯陳平仲是黎輔陳的孫子。.
查看 蒙越戰爭和黎輔陳
范五老
范五老(;),越南陳朝將領。歷仕陳仁宗、陳英宗、陳明宗三朝。他的才能為興道王陳國峻所讚賞,陳國峻將自己的義女嫁給了范五老,使他成為皇室的一員。 作為將軍,范五老的戰績突出;他尚未成為陳朝皇室成員時,曾在陳朝第二次和第三次抗元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元越戰爭之後,范五老又先後參加過多次戰役,這些戰役大多數以勝利告終。如今越南人依舊把他視作越南歷史上少有的傑出軍事家之一。胡志明市也有一條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查看 蒙越戰爭和范五老
蒙古征戰
蒙古軍征戰,在西方世界常被稱為蒙古西征,發生於13世紀蒙古帝國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領土在一百多年間迅速擴長,其領土幅度為歷史上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查看 蒙越戰爭和蒙古征戰
蒙古入侵高丽
丽蒙古战争發生於1231年至1273年,蒙古对高丽发动了9次战争。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1273年蒙古军队占领济州岛,高丽蒙古战争最终结束。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一度受到元征东行省的控制;而济州岛也长期成为元朝政府的直接管辖地“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
查看 蒙越戰爭和蒙古入侵高丽
蒙古灭大理之战
大理蒙古戰爭,又称蒙古入侵大理,發生於1244年至1265年,是蒙古帝国消灭大理国的战争。蒙古帝国共對大理国發動了三次戰爭。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將兀良哈台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国,蒙哥封摩些蠻主為玛哈羅嵯,翌年平,並委段興智續任總管。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後,1265年派軍隊撲滅舍利畏起義,蒙古与大理的戰爭最終結束。大理最終成為元朝的屬地,後改為元雲南行省的控制;原大理東部成為元梁王辖地。.
查看 蒙越戰爭和蒙古灭大理之战
陳守度
陳守度(;),越南陳朝初年重臣、皇族。陳守度出身於即墨鄉(在今越南南定省)的豪族,並且為李朝的外戚權貴,獲任殿前指揮使,操縱朝政,後來安排從姪陳煚與李昭皇(李朝末帝)結成連理。1226年初,迫昭皇退位給陳煚,建立陳朝。陳守度曾殘酷對待李朝皇室遺族,主理國事近四十年之久,對陳初政局發展有一定建樹。後世學者,如近現代的陳重金(即陳仲金),便稱他為既殘暴,又肩負重任的「奸雄」。.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守度
陳平仲
陳平仲(;)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將軍,封保義侯。 陳平仲本姓黎,是黎桓的後代。其祖父黎輔陳是陳太宗的重臣。陳平仲娶陳太宗之女瑞寶公主為妻,賜姓陳氏。 1279年,元朝滅南宋,發動侵略越南的戰爭。1284年12月,忽必烈遣脫歡進攻越南。陳平仲率軍在拖模洲與元軍對抗,戰敗被俘。脫歡希望招降陳平仲,問陳平仲是否想當元朝的藩王。陳平仲答曰:「寧為南鬼,不為北王。」脫歡大怒殺之,時年26歲。 陳平仲的死訊被陳朝朝廷得知,朝廷追封其為保義王。 越南人認為陳平仲保持了民族氣節,因此不論是越共還是南方的越南共和國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越南共和國海軍中有一艘旗艦以他的名字命名。.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平仲
陳仁宗
陳仁宗(,)是越南陳朝第三代君主,1278年至1293年在位。名陳昑(),《元史》作陳日燇。他是陳聖宗的長子,元聖天感皇后所生。 1278年接受父親陳聖宗的禪位,稱孝皇,尊奉父親為太上皇。 1280年,沱江道鄭角密發動叛亂,陳仁宗命昭文王陳日燏前去招安。鄭角密投降,入京朝見了陳仁宗,並留其子為人質。1281年,派遣宗室陳遺愛出使元朝,元朝以陳朝皇帝「不請命而自立」為由,立陳遺愛為安南國王,派柴椿以兵千人護送歸國。 1282年,陳朝殺死陳遺愛及其同黨。元朝以此為藉口,遣安南行省右丞唆都領兵五十萬,進攻諒山。陳仁宗同太上皇一起來到陳舍灣指揮抗元。副都統軍、仁惠王陳慶餘擊敗了元軍。此後,越軍又於1284年和1288年兩次擊退了元軍的進攻。 1290年,因牛吼蛮在哀牢(老挝)支持下不服陳朝統治,陳仁宗御駕親征討伐哀牢。1293年,陳仁宗禪位給皇太子陳烇,是為陳英宗。其本人則出家,研究佛學,但仍執掌朝政。英宗即位後,尊仁宗為憲堯光聖太上皇帝。元朝遣兵部尚書梁曾至越,要求陳仁宗入朝。仁宗託病,遣陶子奇出使元朝。元朝又欲進攻越南,但因忽必烈的逝世而放棄了出征的計畫。 1308年,陳仁宗病逝。諡號法天崇道應世化民隆慈顯惠聖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葬德陵。 陳仁宗愛好詩詞。他對佛學也頗有造詣,自稱竹林大士,人稱佛皇。他是越南禪宗流派竹林安子的開創者。禪僧法螺是他的弟子。.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仁宗
陳國康
陳國康(;)是越南陳朝的一位宗室和將領,為陳太宗的長子。 陳國康的生父是安生王陳柳,也就是陳太宗的長兄。1237年,太師陳守度以昭聖皇后不育為由,強令陳太宗與之離異,迎娶陳柳的妻子順天公主李氏瑩(即順天皇后)。當時順天公主懷有身孕,嫁給陳太宗後,便誕下一子,這個兒子就是陳國康。不過,由於陳國康並非太宗的親生兒子,沒有繼承皇位,而是被冊封為靖國王()。 在抗擊蒙古入侵的戰爭中,陳國康的異父弟陳光啓、陳日燏,以及同父兄陳國峻(陳興道)扮演著重要角色。相對地,陳國康在這場戰爭中扮演較為次要的角色。陳光啓年僅20歲就被授予兵權、擔任要職;而陳國康雖然被授予高官,但僅掛閒職。 1269年,陳國康被任命為上將軍,派往南方的乂安防禦占城。陳國康在乂安建立了一座非常豪華的行宮,被陳聖宗得知。最終,陳國康被迫將行宮改造為一座佛教寺廟。1285年,陳國康的兒子上位彰憲侯陳鍵對戰局十分失望,率屬下黎崱等人向元朝投降,被陳國峻的家奴阮地奴射殺。 1300年3月,陳國康病死在乂安,時年63歲。 Category:越南陳朝將領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越南陳朝親王.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國康
陳國瓚 (越南陳朝)
陳國瓚(;)是越南陳朝將領,封懷文侯()。 1279年,元軍在崖山之戰中攻滅南宋,轉而開始攻打南方的大越(陳朝)和占城。1282年,感覺到威脅的太上皇陳太宗以及皇帝陳聖宗在平灘召集宗室和文武百官,討論禦敵之策。當時的陳國瓚只有16歲,太上皇認為他年幼,沒有讓他參加會議。陳國瓚感到十分恥辱,以至於捏碎了手中的橘子。最終陳國瓚自行組建了一千餘人的軍隊抗擊元軍,其軍旗上書「破強敵,報皇恩」六字。 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陳國瓚的軍隊異常勇猛,元軍遇上他只能退卻。1285年陰曆四月,陳國瓚在陳日燏的麾下作戰,於鹹子關擊敗唆都率領元朝水軍。陰曆五月,陳國瓚跟隨陳光啓,在章陽大敗脫歡主力,隨後陣斬唆都,迫使脫歡自昇龍撤離,退回元境。 《大越史記全書》中沒有提到陳國瓚是如何死去的。根據《元史·安南傳》的記載,陳國瓚與元軍在如月江(今梂江)激戰,最後陣亡。當時陳國瓚年僅18歲。 得知陳國瓚的死訊後,聖宗下令將他晉封為懷文王。 今日的越南人一直把陳國瓚當作一位年輕的愛國英雄,並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 越南共和國海軍有一艘護衛艦以「陳國瓚」的名字命名。.
陳國顙
陳國顙(;)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宗室、將領。他是興道王陳國峻(陳興道)的第三子,封興讓王()。 陳國顙出生在大越的安生(今廣寧省東潮市社),這個地方是陳太宗分封給陳國顙祖父陳柳的封地。陳柳對陳太宗搶奪自己妻子之事一直耿耿於懷,臨終前要求陳國峻奪取天下。然而不久以後,蒙古軍隊大舉侵犯大越陳朝。在大敵壓境的時刻,陳國峻選擇與陳太宗的兒子昭明王陳光啓並肩作戰。 陳國峻在詢問了兩個十分信賴的家奴之後,決定放棄父親的遺願,為陳朝朝廷效忠。陳國峻隨後詢問了兩個兒子——興武王陳國巘和興讓王陳國顙的意見。陳國巘支持他的主張;而陳國顙卻認為應該像宋太祖那樣趁機奪取後周的天下。陳國峻大怒,拔劍欲殺之,被陳國巘勸止。自此之後,陳國峻與陳國顙斷絕了父子關係。 陳國顙的事蹟在《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不多。他曾於蒙古第二次入侵的時候,與兄長陳國巘一起,在父親的麾下作戰,戰後被升為節度使。1297年,陳國顙跟隨昭文王陳日燏,鎮壓了一場叛亂。 陳國顙既是欽慈皇后的同胞兄弟,又是順聖皇后的父親。因此,陳國顙是陳英宗的舅父兼岳父。通過這層關係,陳國顙後來得以執掌朝政。1307年,占城國王制旻逝世,陳英宗遣陳克終出使占城,欲將玄珍公主迎歸。陳國顙認為這樣做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力圖勸阻,但英宗不聽。 1313年陰曆三月,陳國顙逝世。朝廷追贈太尉之職。他的兒子文惠王陳光朝也是朝廷高官。 有時候越南人會把陳國顙和慧中上士陳國嵩混淆在一起,這個錯誤最早來源於裴輝璧編纂的《皇越文選》。陳國顙的墳墓位於今廣寧省錦普市,人們在那裡建了一座寺廟祭祀他。.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國顙
陳光啓
陳光啓(;)越南陳朝宗室、將領。他在越南擊退元朝入侵的戰爭中起重要作用。 陳光啓是陳太宗第三子,為順天皇后李氏所生,封昭明王()。陳太宗讓翰林院學士黎文休擔任他的老師。1261年,剛剛年滿20歲的他被已經退居太上皇之位的陳太宗任命為太尉。在陳守度、陳日晈這兩位重臣相繼逝世之後,陳光啓受到陳太宗的重用,於1271年被任命為相國太尉之職。 陳太宗逝世後,陳光啓依然受到陳聖宗的重用。1282年,元朝入侵越南,陳光啓受封上相太師,與仁惠王陳慶餘一起破敵。陳光啓駐守乂安,後率軍進兵昇龍、章陽等地,擊退元軍。戰爭勝利之後,他在回昇龍的途中作詩《從駕還京》一首,以示慶祝。 今日越南不少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陳太宗皇子 Category:越南陳朝將領 Category:越南陳朝親王.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光啓
陳煚
陳煚(,;另又作陳日煚;對蒙古帝國上表奉貢時名為陳光昺;初諱陳蒲),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煚原出生於李朝末年的權貴家庭,從叔陳守度把持國政。陳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不久後李昭皇退位,陳煚登基,開創陳朝。陳煚在位33年,其間成功抵禦蒙古帝國入侵;於1258年讓位予兒子陳晃,自稱上皇,仍然影響國政,於1277年去世,享壽60歲,後世稱之為陳太宗()。.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煚
陳益稷
陳益稷(;)越南陳朝宗室。陳朝開國皇帝陳太宗第五子,封昭國王()。他也是陳聖宗和上相太師陳光啓的弟弟。 在元朝入侵越南之前,陳益稷因其機智和博學受到陳太宗的賞識,成為太宗最寵愛的兒子。然而在蒙越戰爭爆發以後,在陳朝決定強硬地抵抗元朝的入侵,陳益稷卻向忽必烈的兒子鎮南王脫歡投降。後來元朝第二次發兵征討越南,試圖擁立陳益稷為「安南國王」,但被陳朝擊敗。最終陳益稷客死鄂州。.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益稷
陳聖宗
陳聖宗(;)是越南陳朝的第二代君主,初代君主陳太宗的兒子,諱陳晃(),《元史》作陳日烜或陳威晃,年號紹隆和寶符。 1258年父親太宗讓位,因而即位。但事實上,作為太上皇的父親仍然大權在握。 元世祖忽必烈要求陳朝向元朝稱臣,聖宗拒絕,並向元朝擺出抗戰的姿勢。1278年聖宗讓位與兒子仁宗,退居太上皇,仁宗為他上尊號光堯慈孝太上皇帝。但陳聖宗的政治生涯並未完結。他在四年後的1282年披甲上陣,指揮抵抗入侵元軍的战争,這無論在蒙古、中國或是周邊國家都是非常罕見的,他有两个儿子:陈仁宗和佐天大王陈德诘。 1290年陳聖宗駕崩,諡號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聖宗
陳英宗
陳英宗(,)是越南陳朝第四代君主,1293年至1314年在位,年號興隆。名陳烇(),《元史》作陳日㷃、陳日𤊞。 陳英宗在位期間,致力於與元朝修好外交關係,使得大越與元朝之間長期保持和平。他同時幾次對占城和哀牢用兵,並取得了勝利。 1314年,在禪位給兒子陳明宗之後,英宗被尊為太上皇,並繼續執政六年直至逝世。.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英宗
陳渴真
陳渴真(,),越南(大越國)陳朝晚期將領,曾參予對占婆國作戰,並擊斃該國國王制蓬峩,使占婆進攻越南的威脅得以解除。其後因不滿外戚黎季犛把持朝政,意圖刺殺胡氏,但最終卻行動不成而被殺害。在越南後世,陳渴真因其忠義的形象,受到人民立祠尊崇。.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渴真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朝 (越南)
陳日皎
陳日皎(;),越南陳朝宗室,是陳承第三子,為國聖皇太后黎氏妙所生。 1226年,年僅兩歲的陳日皎被陳太宗冊封為欽天王()。 1252年,陳太宗遣陳日皎攻打占城。次年,被封為太尉,開始參與國事,與太師陳守度一起執掌朝政。同年,蒙古軍隊滅大理國,旋即南下攻打大越陳朝。陳太宗率軍親自迎擊,戰敗,國都昇龍失陷。陳太宗問陳日皎有何破敵之策,陳日皎態度沮喪,書「入宋」二字,建議投奔南宋。但最終太宗聽從了主戰派陳守度的意見而重拾戰意。 1264年,陳日皎被封為上國太尉。他因在抗元戰爭中持消極態度而受到太宗的疏遠。1269年11月7日去世,年44歲。史書上並無記載他是否有子嗣。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越南陳朝親王 Category:越南陳朝將領.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日皎
陳慶餘
陳慶餘(;? - 1339年)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將領,為陳聖宗的養子。 陳慶餘是至靈(今海陽省至靈市社)人,其早期事蹟不詳。蒙古軍入侵大越陳朝期間,陳慶餘表現出了將領的才能,被收為「天子義男」,封仁惠王()。 1282年,元軍再次入侵大越。陳聖宗在平灘召集群臣詢問對策。群臣多認為因向元朝送去人質以為緩兵之計。唯有陳慶餘和陳國峻堅決主張抗敵,請求領兵防禦各處險要。於陳聖宗任命陳慶餘為副都將軍、驃騎將軍,又封陳國峻為國公,統領天下諸軍。陳慶餘成為陳國峻的屬下,被派往雲屯(今廣寧省雲屯縣一帶)駐守,陳國峻則駐守萬劫(今海陽省劫泊村)。 1287年,元軍第三次入侵大越。駐守雲屯的陳慶餘戰敗,元軍長驅直入到了陳朝的大本營萬劫。陳聖宗得知後十分憤怒,遣使來到陳慶餘的兵營,準備將他用鐵鏈鎖起來送回京城治罪。陳慶餘懇求寬恕二三日給予將功補過的機會;趁此機會突襲了元軍張文虎部的運糧船隻,掠得大量俘虜、軍糧和武器。聖宗得知後赦免其罪。元軍缺糧,被迫撤退;元朝水軍在白藤江遭遇陳國峻的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在擊退元軍之後,陳慶餘的聲望如日中天。1312年,他隨陳英宗攻打占城。1316年,又率兵鎮壓演州的叛軍。在攻打占城期間,他試圖攻擊已投降的占城國王制至的衛隊,險遭英宗的懲罰。 陳慶餘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他整理了陳國峻所著的《萬劫宗秘傳書》,並為之作序。 1339年,陳慶餘逝世。 今日的越南人對陳慶餘甚為尊崇。每年陰曆六月十八,廣寧省關蘭島都要舉行龍舟競渡,相傳就是為了紀念陳慶餘抗擊元軍而舉行的。越南共和國海軍中也有一艘護衛驅逐艦以他命名,舷號為HQ-04。.
查看 蒙越戰爭和陳慶餘
李昭皇
李昭皇(;),初名李佛金(),後改李天馨(),是越南李朝的第九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同時是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前任皇帝李惠宗的次女,在李朝滅亡後,成為下一代陳朝皇帝陳煚的皇后。.
查看 蒙越戰爭和李昭皇
清軍入越戰爭
清軍入越戰爭此名称见于《越南通史》,郭振铎、张笑梅编,第518页指的是1788年底至1789年初中国清朝與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戰爭。 1788年,西山朝北伐,攻破後黎朝的都城昇龍(今越南河內市)。後黎朝的昭統帝逃往保祿山,派大臣阮輝宿向清朝求救。乾隆帝便派孫士毅為主帥攻入安南境內,欲讓黎昭統帝復位。在戰爭初期,清朝軍隊勢如劈竹,佔領了昇龍(今越南河內市);但後來西山朝皇帝阮惠自富春(今越南順化)率軍反擊,戰局迅速得到逆轉。阮惠趁清軍慶祝春節之機,對駐守玉洄(今河內市青池縣玉洄社)、棟多(今河內市棟多郡)等地的清軍發起突襲,清軍大敗,退回邊境以內。最終阮惠主動向清朝請和,乾隆帝同意講和並承認了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中國人將這場戰爭稱為清越戰爭、清軍入越戰爭或乾隆年平定安南之役李光濤,「记乾隆年平定安南之役」,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6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
查看 蒙越戰爭和清軍入越戰爭
明入越
明入越,越南稱之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永樂四年至五年 (公元1406年至1407年) 期間明成祖进攻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查看 蒙越戰爭和明入越
慧中上士
慧中上士(;),原名陳國嵩(),是越南陳朝時期的一位禪僧和詩人。 慧中上士是安生王陳柳的長子,也是靖國王陳國康、興道王陳國峻、元聖皇后陳氏韶的兄長。1285年、1288年,蒙古(元朝)曾先後兩次入侵大越陳朝,慧中上士曾參與抗擊蒙元的戰爭中。 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專心修行,不再理會凡間事務。他拜逍遙為師,師承的是禪宗的無言通一脈,後來被逍遙認定為最好的徒弟。慧中在家修行,不前往寺院,因此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僧人;但他良好的教育以及對佛教教義的理解,使他成為當時最知名的佛教高僧。皇帝陳仁宗也拜慧中上士為師,在思想上深受他的影響。仁宗退位後創立了竹林安子禪派。 慧中上士一生詩作頗豐,大部分被收錄於《上士語錄》中。其詩作以禪入詩、以禪喻詩,被當時越南佛教界譽為王摩詰再世。 Category:越南佛教出家眾 Category:越南陳朝宗室 Category:越南詩人 Category:禪僧 Category:海陽省人 Category:陳姓.
查看 蒙越戰爭和慧中上士
亦称为 元第一次攻安南之战,蒙古攻安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