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萨迦派

指数 萨迦派

萨迦派(),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一词的藏语意思是灰白色,因为此派主寺萨迦寺建立之处土色灰白,故名。因主寺围墙上涂有象征密宗三大怙主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常被称为花教。他們的宗教領袖被稱為薩迦法王。主张显密兼修,先显后密。不禁娶妻。 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注重“道果”教授,“道果法”是最重要的教义之一。此外,“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在萨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轮金刚法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175 关系: 博日寺协格尔曲德寺卓弥·释迦益希台灣佛教参卓林寺吐蕃君主列表吐蕃分裂时期吐蕃臣民大反叛同性戀與佛教塔公乡墨卡顿多傑雄登爭議多杰雄登夏尔巴人夏仲阿旺朗杰夏鲁寺大乘佛教大乘法王如來藏學派妙应寺孜东曲德寺宁玛派宗萨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宗教與同性戀巴姆拉康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中觀丹萨替寺东大寺 (天祝)东宝·仲巴·白玛塔清东嘎寺布頓佛教史布旦康萨布敦帕木竹巴帕摩竹巴乞剌斯八斡节儿亦摄思连真亦怜真 (元朝帝师)康玛寺仁钦扎他性空佛教派别德格印经院德格土司俄尔寺俄尔钦·贡噶桑波土丹根培寺...利美運動刘立千嘉央屯月坚赞喃加巴藏卜呼圖克圖唐卡唆南罗古罗思出家內密三乘八思巴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公哥儿监藏班藏卜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元朝元朝治藏歷史光顯寺囊卡来巴图敦·贡噶南杰噶当派噶舉派噶那巴琼堆寺破碎虚空祖古科迦寺端月监藏竹慶本樂仁波切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第五世达赖喇嘛答耳麻八剌剌吉塔索南坚赞索南孜摩红史结古寺罗布林卡羊八井寺絳曲堅贊甲玛赤康燃灯节特瑞尔·威利直贡梯寺相家班白塔山公园白居寺隆务寺螺号菩提心萨迦萨迦寺萨迦寺 (拉萨)萨迦·班智达萨迦五祖萨迦镇萨钦·贡噶宁波衮桑巴衛藏袈裟西纳活佛西藏历史西藏独立运动西藏歷史年表西藏流亡議會觉囊寺诺布桑波贊善王贡嘎曲德寺贡嘎曲德寺 (拉萨)麻通寺輔教王轉世傳承龍樹达尼钦波桑波贝达尔昌木其寺达隆寺辇真吃剌失思辇真监藏胆巴阿旺吉扎薩迦巴薩迦法王闊端藏区藏傳密宗藏傳佛教藏族蒙古国蒙古族文化那兰扎寺邦萨寺邦达仓锁南藏卜蔣揚欽哲旺波释迦也失色拉曲定日追雅隆觉阿王系雙身法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林芝市恩贡寺松绷格尔登寺桑顶·多吉帕姆活佛桑耶寺桑杰扎西桑浦寺楊璉真珈楊贊儒江孜县朗唐寺明朝治藏歷史昆·贡却杰波昆氏家族时轮旺出兒監藏擦尔钦·罗赛嘉措改宗扎塘寺扎巴坚赞 (萨迦)托林寺拉加里王宫遗址拉吉寺拉孜寺 (江孜县)1158年1280年 扩展索引 (125 更多) »

博日寺

博日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博日寺 · 查看更多 »

协格尔曲德寺

协格尔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协格尔镇曲下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协格尔曲德寺 · 查看更多 »

卓弥·释迦益希

卓弥·释迦益希(,),又称为卓弥译师,藏传佛教后弘期高僧,佛经翻译家。 卓弥·释迦益希出生于西藏芒喀,当时正值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阿里王扎西孜巴(藏王俄松之孙)有三子因信仰佛法,便请洛敦·多杰旺秀(喇钦·贡巴饶赛的弟子、卫藏十人之一)派门徒前往拉堆(今昂仁一带)建立僧团,释迦益希便于此时出家为僧。此后他由扎西孜巴派遣至尼泊尔、印度学法。他曾在尼泊尔学梵文,后前往印度超戒寺修习,又在印度东部专修密法,并得道果教授。回藏后他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其弟子包括萨迦派创始人贡却杰布、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等人。.

新!!: 萨迦派和卓弥·释迦益希 · 查看更多 »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801.5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35%,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佛教是最大宗教。 台灣佛教系統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然而因戰後中國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例如世俗體系部份就經常被誤認為「佛道混合」或「非正信」,但實際上世俗體系的發展未必違反佛教原教旨。 不過,從佛教以不同形式傳入台灣後,臺灣的佛教信徒,並沒有精確的統計。因此,統計改以觀察寺院增加數目、並透過台灣社會變遷歷次調查問卷中有關宗教項目的實際統計數字,來論斷其變革的趨勢。.

新!!: 萨迦派和台灣佛教 · 查看更多 »

参卓林寺

参卓林寺(藏语称“参卓林”),又名“嘎东寺”,全名“嘎东参卓格丹塔杰林”,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西藏大藏经最初翻译之所。.

新!!: 萨迦派和参卓林寺 · 查看更多 »

吐蕃君主列表

吐蕃君主称赞普(),其中“赞”是“雄伟强壮”的意思,“普”是“男子汉”的意思。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赞--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裡,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846年,达磨赞普被杀,吐蕃分裂为贵族领主割据的局面。1264年,元朝在吐蕃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委派萨迦派首领管理吐蕃政教事务,建立萨迦巴政权,吐蕃的分裂状态才得以结束。.

新!!: 萨迦派和吐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吐蕃分裂时期

吐蕃分裂时期(,意为“支离破碎”)指的是西藏历史上从877年至1264年期间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吐蕃帝国崩溃,分裂为许多个各自为政的小国。.

新!!: 萨迦派和吐蕃分裂时期 · 查看更多 »

吐蕃臣民大反叛

吐蕃臣民大反叛(),又称阴土牛年反上大叛变(),指的是朗达玛死后吐蕃属民反抗统治的起义。这场起义最初于869年(藏历土牛年)在康区爆发,后来蔓延到吐蕃全境,并导致吐蕃帝国的崩溃。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帝国之后,确立身份制度告身制(),为贵族和平民颁发说明其身份的“告身”挂牌。 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暗杀,其子云丹和俄松争夺王位,爆发了伍约之战()。这场内战打得十分激烈,对吐蕃影响甚大。各地的首领得知内乱后,纷纷起兵,割据自立,吐蕃全境陷入大乱之中。而当时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属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被迫走上造反的道路。 根据《贤者喜宴》的记载,869年,韦·科协列登()在多康()首次起兵造反。各地的属民都受到了鼓舞,纷纷树起反叛吐蕃朝廷的大旗。当时吐蕃中部地区的伍如(),没庐氏()与贝氏()的贵族势力正在交战,韦·罗波罗琼()乘机起义。 尚杰赛聂赞()杀害了约如()的官长尤聂()。约如地区开山修建水渠的奴隶无法迎奉王妃贝萨阿莫吉(),綝貢彌楚()便以“砍人头易于砍山腰”()为号召,以约定在夜间一起看开放的核桃花为契机,举火起义。工域哲纳()的属民在贝莫()的领导下,也使用计谋起兵反叛。藏文史料以“一鸟凌空,众鸟飞从”()来形容当时属民起义的局势。起义军大肆屠杀吐蕃的贵族和王族,践踏吐蕃的法律。 877年(藏历火鸡年),也就是起义的第九年,许布达孜()等四名起义军首领商议,分据历代赞普陵墓,将其大肆挖掘。尼雅氏()挖掘了敦卡达陵(),蔡邦祥()挖掘了丁赤赞布的杰钦陵(),许布达孜挖掘了赤都松赞的僧格坚陵(),珍却沽()挖掘了朗达玛的珠杰陵()。 吐蕃臣民大反叛颠覆了吐蕃的政權,然而起义军大多都是自发且盲目的,最终或被贵族镇压,或被利用,相继失败。未被屠杀的王族和贵族逃亡外地,各地的领主也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吐蕃未能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进入了吐蕃分裂时期。.

新!!: 萨迦派和吐蕃臣民大反叛 · 查看更多 »

同性戀與佛教

佛教對性傾向議題沒有一致看法,不同的傳統和僧眾抱持不同的觀點。基於佛教戒律,幾乎所有佛教派别都嚴格禁止出家僧眾涉及任何形式的性活動,但對於五戒中規範在家眾不當性行為的邪婬戒則未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佛教界對同性性欲的態度基本上保持沉默,有幾位願意為同志發聲的佛教法師主張異性和同性之間的情慾,同樣都構成繫縛身心的无明煩惱,應不分差別心平等看待。 與基督宗教或是伊斯蘭教相比,佛教在歷史上比較沒有出現大規模迫害同志的記錄,因而被視為算是立場相對溫和的宗教。.

新!!: 萨迦派和同性戀與佛教 · 查看更多 »

塔公乡

塔公乡(ལྷ་སྒང་།, lha sgang) 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部,是一个纯牧业乡。“塔公”一词为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境内有塔公寺以及塔公平原,美丽的山川、草原与寺庙构成了风景区。塔公寺是康区著名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电影天下无贼曾在此取景。.

新!!: 萨迦派和塔公乡 · 查看更多 »

墨卡顿

墨卡顿,元朝公主,元太宗的孙女,父亲阔端,曾祖父元太祖成吉思汗。 墨卡顿,又译“门卡达”、“茫噶拉”。父亲阔端为蒙古帝国经略河西,与吐蕃萨迦派大师贡噶坚赞会盟。贡噶坚赞的侄子恰那多吉和八思巴一起跟随。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把墨卡顿嫁给恰那多吉。封恰那多吉为白兰王,赐给金印,并为他设置左右衙署,委派他治理吐蕃地区。恰那多吉在凉州等地住了十八年,1263年二十五岁时返回萨迦大寺。1267年七月初一在贝康森康廓如书楼去世。墨卡顿的侄女贝丹公主嫁给了恰那多吉的儿子答耳麻八剌剌吉塔。墨卡顿公主没有儿子,答耳麻八剌剌吉塔是坎卓本所生。.

新!!: 萨迦派和墨卡顿 · 查看更多 »

多傑雄登爭議

多傑雄登爭議(Dorje Shugden controversy),是从1970年代開始,藏人社區為了是否應該禁止多傑雄登信仰而產生的事件。 多杰雄登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傳統上信奉的金剛護法神,但歷代多有爭議,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就曾頒布禁令,禁止這項信仰。從1970年代開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多次公開反對多杰雄登信仰。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多杰雄登信仰頒布禁令,要求信奉多傑雄登的信徒,不得參加格魯派的法會以及接受灌頂。此舉引發西藏人社區內部不同的聲音,反對者認為這是一種宗教迫害,造成多杰雄登的信徒因為被歧視,被迫要離開藏人社區。支持者則認為,多傑雄登信仰鼓勵宗教不寬容,應該被禁止。 流亡社區中的激進派西藏青年,以多傑雄登信仰來進行集結,被稱為雄天宗,他們對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推動的和平談判路線不滿,主張以暴力方式加速推動西藏獨立。另外有部份多傑雄登的信眾倒向中國政府,中國政府也希望以此來打擊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藏人心中的聲譽。因此這個爭議,不只是信仰議題,也是政治議題。.

新!!: 萨迦派和多傑雄登爭議 · 查看更多 »

多杰雄登

多杰雄登(,Dorje Shugden,意為具大力之持金剛神),又譯多傑雄天、雄天護法、雄天大神、俱力護法神、大力金剛護法、嘉慶多吉雄天、兇天,又稱多傑修丹(,意為朵之王者,修丹、修丹護法神、朵傑雄天)。 多杰雄登信仰出現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時代,自初起時,在西藏境內就備受爭議。多杰雄登信徒认为多杰雄登是格魯派的护法神,是文殊菩萨在世間显现的忿怒化身,守護宗喀巴大师所转授的龙树菩萨的中观法。不滿此信仰的人,則稱多杰雄登是個嗔心極強、神通廣大的魔神,現被利美運動的反對者利用,作為反抗達賴喇嘛的象徵。甚至認為可能是西藏地區苯教與民間信仰中原有對於精靈、魔神的崇拜,這些信徒被迫皈依藏傳佛教之後,將原先信奉神靈的勇猛武神的形象,投射到這位挑戰佛教權威、含恨往生的上師身上,並大力加以崇拜。 從第五世達賴開始,歷代達賴往往對多傑雄登信仰頒布禁令,但寬嚴不定,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三世達賴喇嘛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1996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宣布拒絕讓多傑雄登信仰者參加他主持的法會,引起多傑雄登爭議。.

新!!: 萨迦派和多杰雄登 · 查看更多 »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藏語:),或音譯為雪巴人、謝爾巴人,是一支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

新!!: 萨迦派和夏尔巴人 · 查看更多 »

夏仲阿旺朗杰

夏仲阿旺朗杰 (,)是竹巴噶举在不丹的分支——南竹教主,竹巴噶举第四世嘉旺竹巴衮千·贝玛噶布(Kunkhyen Pema Karpo)的两个化身转世之一,不丹国的缔造者。.

新!!: 萨迦派和夏仲阿旺朗杰 · 查看更多 »

夏鲁寺

夏鲁寺,藏语称“夏鲁贡巴”()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區甲措雄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夏鲁派寺院,也是夏鲁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夏鲁寺 · 查看更多 »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萨迦派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大乘法王

大乘法王,明朝授予乌思藏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封号,三大法王之一,地位次于大宝法王。 明朝在西藏地方除了封授四个政教首领为王外,还分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领袖人物为 “法王”,“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贡噶扎西坚赞(1349—1425),《明史》称为昆泽思巴。出身于萨迦派的细脱拉章,为囊卡来巴之曾孙。一说出身于萨迦派的拉康拉章,为元朝帝师贡噶坚赞之孙。少年时随大元细脱巴贡噶仁钦和萨桑弥底两人出家为僧,学习萨迦教法,后曾为萨迦寺制定修习仪轨,并为萨迦法座作出长远计划和精心安排,从而使萨迦教法得以弘扬光大。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派遣中官入藏召贡噶扎西。他应诏于永乐十年(1412年)从萨迦动身入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贡噶扎西至南京,明成祖召见,赐藏经、银钞等物,五月永乐帝封他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赐印诰。礼遇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后萨迦派僧多袭有此号。成化四年(1468年),有大乘法王完卜,弘治元年(1488年),有大乘法王桑加瓦。正德五年(1510年)派遣其徒绰吉我些儿入贡。明武宗封绰吉我些儿为大德法王。正德十年(1515年),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袭大乘法王。.

新!!: 萨迦派和大乘法王 · 查看更多 »

如來藏學派

如來藏學派,佛教術語,大乘佛教派別之一,古稱如來藏緣起宗或法性宗,與中觀派、唯識派,形成大乘佛教的三大主流。此學派主要宣揚如來藏常住的學說,以《勝鬘經》為代表。如來藏學說與唯識學說融合出如來藏唯識學說,以《楞伽經》和《密嚴經》為代表。漢傳大乘佛教以如來藏學派為主流,藏傳密宗也受到它的影響。.

新!!: 萨迦派和如來藏學派 · 查看更多 »

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藏式佛塔。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萨迦派和妙应寺 · 查看更多 »

孜东曲德寺

孜东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乡孜东村,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孜东曲德寺 · 查看更多 »

宁玛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流派之一,由於該派的僧人均戴紅色僧帽,俗稱為「紅帽派」或「紅教」。 寧瑪藏語音譯,是古、舊的意思;在各派中歷史最久,教理從公元8世紀時傳下來,形成於公元11世紀。尊奉蓮花生大士為其始祖,創派人為釋迦迥乃。其傳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

新!!: 萨迦派和宁玛派 · 查看更多 »

宗萨寺

宗萨寺是四川德格县的佛教寺院,位于八蚌寺东南。历史上它位于西藏康巴地区。成立于746年,销毁于1958年,它被重建于1983年。 修道院属于藏传佛教萨迦派,是蒋扬钦哲旺波和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的主座。但是应当指出的雾凇运动和它的开放性,其折衷主义大多数藏传佛教的教教派。.

新!!: 萨迦派和宗萨寺 · 查看更多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宗薩 蔣揚 欽哲 卻吉 嘉措 仁波切(རྫོང་གསར་ འཇམ་དབྱངས་ མཁྱེན་བརྩེ་ ཆོས་ཀྱི་ རྒྱ་མཚོ རིན་པོ་ཆེ 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Chökyi Rgya mtsho Rinpoche, མཁྱེན་བརྩེ་ ནོར་བུ་ Khyentse Norbu, )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系喇嘛,現代利美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出生於不丹,被公認為第三世宗薩蔣揚欽哲,通常被稱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他也是一位電影導演,所拍攝的電影包括《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術師》。.

新!!: 萨迦派和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查看更多 »

宗教與同性戀

许多宗教对性傾向議題发表声明,不同的宗教,甚至是宗教中不同的教派及宗教人士对待同性戀及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有着不同的的态度。.

新!!: 萨迦派和宗教與同性戀 · 查看更多 »

巴姆拉康

巴姆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巴姆拉康 · 查看更多 »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指的是在中國领土上所發展的佛教。这是一个地理位置上和行政区域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佛教宗派。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主要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有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流传。.

新!!: 萨迦派和中国佛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是中国佛教协会设在西藏自治区的分会,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路19号。.

新!!: 萨迦派和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 查看更多 »

中觀

中觀(मध्यमिका,Madhyamaka),大乘佛教術語,以觀察中道作為修行。其思想起源於《雜阿含經》,即八正道中的正見。龍樹著《中論》以此為理論核心,為中觀派的核心思想與修持方法。.

新!!: 萨迦派和中觀 · 查看更多 »

丹萨替寺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帕竹噶举派的早期主寺。.

新!!: 萨迦派和丹萨替寺 · 查看更多 »

东大寺 (天祝)

东大寺,藏语称“大通贡钦贴桑达吉琅”(dac-thang-dgon-chen-thos-dar-rgys-gling,意为“大通大寺闻思振兴洲”),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华锐吉、张吉会,浅谈天祝县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该寺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东大寺”。.

新!!: 萨迦派和东大寺 (天祝) · 查看更多 »

东宝·仲巴·白玛塔清

东宝·仲巴·白玛塔清()俗名泽仁旺杰,藏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人,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

新!!: 萨迦派和东宝·仲巴·白玛塔清 · 查看更多 »

东嘎寺

东嘎寺,又译“铜嘎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上亚东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东嘎寺 · 查看更多 »

布頓佛教史

《布頓佛教史》(),藏文直譯為《善逝教明法生寶藏史》,又譯為《佛教史大寶藏論》、《正法生源寶藏》、《善逝教法史》、《布頓教法源流》、《善逝教法源流》、《善逝教法史》,藏文佛教史著作,成書於1322年,為薩迦派布頓大師的代表作。內容分成三大部份,包括佛教概論、佛教歷史與藏傳大藏經分類目錄。.

新!!: 萨迦派和布頓佛教史 · 查看更多 »

布旦康萨

布旦康萨(),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供奉多杰雄登。该寺也是多杰雄登护法的驻锡地及降神场所。.

新!!: 萨迦派和布旦康萨 · 查看更多 »

布敦

布敦仁欽珠(或bu-ston chos-vbyung,),又譯為卜思端、布敦仁欽竹,仁欽珠為其法名,意譯為宝成,生於後藏夏麥袞奈(今薩迦縣吉定鄉),为元代藏传佛教薩迦派绰普系高僧。.

新!!: 萨迦派和布敦 · 查看更多 »

帕木竹巴

帕木竹巴(),簡稱帕竹,是14—16世紀統治今西藏中南部地區的政权。帕木竹巴兴起于中国元、明之際,元代譯作“伯木古魯”,明代作“怕木竹巴”。今譯作帕木竹巴,又稱“帕竹第悉”或“帕竹政權”。元朝和明朝朝廷曾分别封其頭目為大司徒、灌頂國師闡化王,故又稱“帕木竹巴闡化王”。帕木竹巴之名來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因其在帕木竹建寺傳教,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1100-1170;phag mo gru pa rdo rje rgyal po;Phagmo Drupa Dorje Gyalpo)。後來“帕木竹巴”名號被當地的朗氏家族繼承,以烈伍棟(今乃東縣澤當鎮)為統治中心,建立了西藏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新!!: 萨迦派和帕木竹巴 · 查看更多 »

帕摩竹巴

帕摩竹巴,全稱帕摩竹巴·多傑嘉波,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傳承祖師。帕摩竹巴曾經遍學諸派教義,且依止薩迦派貢噶寧波為師。後又師承岡波巴,廣傳出噶舉派「四大八小」的八小支派。 Category:噶舉派人物.

新!!: 萨迦派和帕摩竹巴 · 查看更多 »

乞剌斯八斡节儿

乞剌斯八斡节兒(Grags-pahod-zer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文名“扎巴俄色”,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乞剌斯八斡节儿 · 查看更多 »

亦摄思连真

亦摄思连真(ye-shesrin-chen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文名“意希仁钦”,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亦摄思连真 · 查看更多 »

亦怜真 (元朝帝师)

亦怜真()藏文名“仁钦坚赞”(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意为“宝幢”),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黄春和,白塔寺,华文出版社,2002年,第128-130页.

新!!: 萨迦派和亦怜真 (元朝帝师) · 查看更多 »

康玛寺

康玛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公塘乡冲嘎尔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康玛寺 · 查看更多 »

仁钦扎

仁钦扎(Rinchen Drakpa,),即巴日譯師(Bari Lotsawa),11世紀到12世紀藏传佛教萨迦派人物。 仁钦扎出生于康區地方,幼年时到印度學法,翻译事续及五护等一百余种。萨迦派創始者昆·贡却杰波死后,住在雍喀摩的仁钦扎被萨迦族人迎为萨迦寺座主。他亲自指导昆·贡却杰波十歲的兒子贡噶宁波,於是直接掌握萨迦寺的全部溪卡庄园。1111年,仁钦扎去世后,贡噶宁波成為萨迦寺座主,即萨迦初祖。.

新!!: 萨迦派和仁钦扎 · 查看更多 »

他性空

他性空(parabhāva-śūnyatā,或parasvabhāva-śūnyatā),又譯他空,也稱為彼彼空(),佛教術語,大乘佛教中對於空性的一種見解,主張在自性之外的法,其自性是空性。抱持這種見解,稱為他空見(parasvabhāva-śūnyatā-dṛṣṭi)。 一般認為,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皆主張他性空,亦即世俗諦是空、勝義諦是有,與主張一切法自性空的中觀學派的核心主張不同,長久以來有著爭議。 藏傳佛教中的覺囊派是第一個明確以他空見立宗義的宗派,寧瑪派中又稱他空見為大中觀,或了義大中觀。大手印也採用他空見。.

新!!: 萨迦派和他性空 · 查看更多 »

佛教派别

佛教宗派或派別指佛教作為一種思想或組織,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所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的各種各樣的派別。隨着兩千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由於后人對佛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理、教義、教規上作出的主動或被動的調整,佛教思想也不斷發展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別。.

新!!: 萨迦派和佛教派别 · 查看更多 »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为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继位后,再扩建,为德格贡钦寺印经院。 贡钦寺是萨迦派的主要寺院。其印经主要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续部全集》和《修法大全》、萨迦派的《道果释义》、宁玛派《续藏》、噶当派《父法子法》、觉囊派《百行论》等,还有本教的《黑白花龙经》。该院最早刊刻的《三体合璧般若八千颂》为所藏经版中的精品。此外还收集刊印了著名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闻名于世。.

新!!: 萨迦派和德格印经院 · 查看更多 »

德格土司

德格土司()是明朝、清朝時期在康區德格(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一帶的一個世襲土司。 德格土司的祖先是祿東贊的兒子贊悉若。在699年杜松芒波傑對噶爾氏家族進行清洗時,贊悉若的次子逃到康區一帶,成為德格土司的祖先。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孙索郎仁钦曾受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的赏识,并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之后他们就把他们家族的名称命名为“德格”。 15世紀中葉,德格家族的第三十六代孫博塔·扎西森根把統治中心搬到德格縣更慶鎮,自稱「德格國王」,成為第一代德格土司。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马松統治建立了更慶寺,此後按照慣例,德格土司家族由長子擔任更慶寺大喇嘛,次子繼承土司之位。 在和碩特汗國興起之後,德格土司和和碩特結盟,第七代土司向巴彭錯被固始汗封為「德格僧王」。德格土司的勢力迅速壯大,在1639年攻滅白利土司。此後又不斷對外擴張,击败林葱土司并将之降为附庸,至1775年,全盛時期的德格土司領有德格、鄧柯、石渠、白玉、同普、贡觉、達日、称多、甘孜和新龍等地区。 1728年,清朝在德格設立德爾格忒安撫司,以德格土司為安撫使;1732年改為德爾格忒宣慰司。 1799年,德格土司家族發生內亂,勢力開始衰微。1853年,奪取瞻對土司之位的農奴起義軍首領波日·工布朗結發兵攻破德格,土司切麥打比多吉被俘,直到這場叛亂平定後方才回到德格復位。 1908年,德格土司多青僧格與其弟昂翁降白仁青不睦,治兵相攻,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以平定叛亂為藉口滅了昂翁降白仁青,又趁機廢除多青僧格的土司之位,改土歸流,設置德化州。 1918年,西藏與川軍發生第一次康藏邊界糾紛,十三世達賴喇嘛派兵攻取了德格,恢復土司制度。西藏噶廈政府把德格土司稱為「德格本」(),又冊封給他「第悉」()的官職。1932年,德格被川軍攻陷,但仍保留土司制度。1956年,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改革,第51代德格土司降央伯姆主動放棄土司頭銜,交出了家族財產。自此德格土司的歷史告終。.

新!!: 萨迦派和德格土司 · 查看更多 »

俄尔寺

俄尔寺,又译“鄂尔寺”,又称“俄·艾旺寺”、“俄·艾旺曲登寺”、“俄·艾旺却第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曲美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俄尔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俄尔寺 · 查看更多 »

俄尔钦·贡噶桑波

俄尔钦·贡噶桑波(,)藏族,西藏正昌之觉吾家族人,生于萨迦地方。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迦派俄尔派的创始人。.

新!!: 萨迦派和俄尔钦·贡噶桑波 · 查看更多 »

土丹根培寺

土丹根培寺,又译“土旦给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芒普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擦尔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土丹根培寺 · 查看更多 »

利美運動

利美運動(),又被稱為不分教派運動,近代藏傳佛教重要的精神復興運動,起源於19世紀前藏地區,最初的推動者,多半出身於寧瑪派與薩迦派之中。他們希望統一藏傳佛教不同教派間的歧見,對不同教派間的教義與傳承同等尊重,以回到佛陀最初的教導,並保存藏傳佛教的傳統。 部份格魯派信徒,反對利美運動,認為寧瑪派教法會因此混入純淨的格魯派教法中。這些反對者以多傑雄登信仰而集結,第十四世達賴禁止對多傑雄登的崇拜,因此引發多傑雄登爭議。.

新!!: 萨迦派和利美運動 · 查看更多 »

刘立千

刘立千(),中国四川德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藏学家。他是一位藏传佛教信众,一生翻译过多部藏传佛教著作,在中国国内外颇具影响力。.

新!!: 萨迦派和刘立千 · 查看更多 »

嘉央屯月坚赞

嘉央屯月坚赞(Jamyang Donyö Gyaltsen,),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 嘉央屯月坚赞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他是达尼钦波桑波贝和其第七妻玛久夏鲁玛·宣努本之子,达尼钦波桑波贝是八思巴的侄子。达尼钦波桑波贝任時萨迦法主時,萨迦派的统治达到鼎盛。泰定元年(1324年),嘉央屯月坚赞的兄長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把兄弟们分为四个拉章。嘉央屯月坚赞和同母弟索南坚赞為仁钦岗拉章。他被元順帝封為大元國師,至正二年(1342年)嘉央屯月坚赞任萨迦法主。此時,帕木竹巴興起,绛曲坚赞的勢力越來越大。至正四年(13442年),嘉央屯月坚赞去世,他的同母弟索南坚赞為第14代萨迦法主。.

新!!: 萨迦派和嘉央屯月坚赞 · 查看更多 »

喃加巴藏卜

喃加巴藏卜(rnam-rgyaldpal-bzang-po?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喃加巴藏卜 · 查看更多 »

呼圖克圖

呼圖克圖(蒙古语:;;又作“呼土克图”、“胡土克圖”)是清朝及中华民国初年对一部分高级藏传佛教转世喇嘛所封的职衔,其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高於一般的轉世喇嘛,這一职衔現已不存在。呼圖克圖是蒙古语“”的汉语音译,是清朝五等喇嘛职衔中的最高等。.

新!!: 萨迦派和呼圖克圖 · 查看更多 »

唐卡

唐卡()在藏語意為「松樹」,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新!!: 萨迦派和唐卡 · 查看更多 »

唆南罗古罗思

唆南罗古罗思(bsod-namsblo-gros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文名“喇钦索南洛追”,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唆南罗古罗思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萨迦派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內密三乘

內密三乘,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修行大圓滿九乘次第的七、八、九级。屬於密續的修行方法,分別.

新!!: 萨迦派和內密三乘 · 查看更多 »

八思巴

八思巴(梵文:ārya आर्य ,意为圣者;),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本名羅卓堅贊(blo-gros-rgyal-mtshan),或譯洛珠坚赞,意为“聖者慧幢”,乌思藏萨斯迦人(今西藏萨迦县)。.

新!!: 萨迦派和八思巴 · 查看更多 »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藏文名“贡噶勒贝迥乃坚赞贝桑布”(Kun-dgahlegs-pahihbyung-gnasrgyal-mtshandpal-bzang-po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 · 查看更多 »

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公哥兒监藏班藏卜(),藏文名“贡噶坚赞贝桑布”(Kun-dgah-rgyal-mtshandpal-bzang-po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 查看更多 »

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藏文名“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Kun-dgah blogrosrgyalmtshandpal-bzang-po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萨迦派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朝治藏歷史

元代治藏歷史是指元朝建立,至1368年灭亡、明朝建立前這期間的蒙古帝国與西藏的關係史。 從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總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开始,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薩迦巴(薩迦王朝)以統治整个西藏地区。而元朝则在西藏驻扎军队,设立各级官府和驿站,以保证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和政令的推行。这种情况直到元末帕木竹巴正式取代了薩迦巴在西藏的領導地位才告结束。不久后元朝也被推翻,明朝正式成立。.

新!!: 萨迦派和元朝治藏歷史 · 查看更多 »

光顯寺

额尔德尼召(Эрдэнэ Зуу),汉名光显寺,是位于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俄]策丁·安娜,《额尔德尼召志》简介,西北民族研究(兰州)1995年01期,第174-177页 该庙建于1586年。17世纪80年代被毁。后来两次重建。兴建额尔德尼召的建筑材料取自哈拉和林城遗址。该庙周围建有108座白色佛塔,蔚为壮观。额尔德尼召鼎盛时期曾有62座殿堂。.

新!!: 萨迦派和光顯寺 · 查看更多 »

囊卡来巴

达钦囊卡来巴(南喀勒貝,Namkha Legpa,)即闊尊南喀勒貝洛追堅贊,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 囊卡来巴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他是达尼钦波桑波贝和其第四妻玛久南喀杰莫之子,达尼钦波桑波贝是八思巴的侄子。达尼钦波桑波贝任時萨迦法主時,萨迦派的统治达到鼎盛。泰定元年(1324年),桑波贝去世,囊卡来巴的兄長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把兄弟们分为四个拉章。囊卡来巴為细脱拉章;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公哥儿监藏班藏卜兄弟為拉康拉章,世為帝師;唆南藏卜、贡噶勒巴迥乃坚赞兄弟為都却拉章,世為白蘭王;嘉央屯月坚赞、索南坚赞兄弟為仁钦岗拉章。囊卡来巴主持西藏事務時,萨迦巴衰落,帕木竹巴興起。他被元順帝封為大元國師,至正三年(1343年)囊卡来巴去世后,其弟嘉央屯月坚赞繼承萨迦法主。他的兒子贡噶仁钦坚赞贝桑波為第16代萨迦法主,曾孙为明朝大乘法王贡噶扎西/昆泽思巴。.

新!!: 萨迦派和囊卡来巴 · 查看更多 »

图敦·贡噶南杰

图敦·贡噶南杰(,)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贡噶支派的创始人。.

新!!: 萨迦派和图敦·贡噶南杰 · 查看更多 »

噶当派

噶当派(),噶当巴,為一藏传佛教後弘期支派。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故称“噶当派”。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其教法传播甚广,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受其影响。 1409年,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大師宗喀巴,以该派教义为基础创立“格鲁派”(又稱新噶当派),因格魯派僧人都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原噶当派僧人和寺院,望風披靡,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从此在西藏社会上消失。.

新!!: 萨迦派和噶当派 · 查看更多 »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新!!: 萨迦派和噶舉派 · 查看更多 »

噶那巴

噶那巴 (梵文:Kanhapa),亦名卡斯納卡利(Krishnacharya)又稱作那波巴(Naporpa)中名黑行者,印度大乘密宗人士,八十四成就者之一。他的生活年代與郭拉洽相近,在許多故事中他們都有碰面甚至鬥法的紀錄,噶那巴與上師匝蘭達拉在藏傳佛教與納達瑜珈傳承都是知名的成就者,噶那巴也是知名的班智達,擁有諸多弟子,薩迦派以其勝樂金剛傳規為近年常許授的灌頂,那波巴的喜金剛傳承亦流傳到薩迦派。.

新!!: 萨迦派和噶那巴 · 查看更多 »

琼堆寺

堆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雄麦乡琼堆村东,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田有前,西藏萨迦寺考古发掘再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2007年2月28日,第2.

新!!: 萨迦派和琼堆寺 · 查看更多 »

破碎虚空

《破碎虛空》是香港作家黃易所寫的武俠小說,同時也是他個人的第一部小說,他亦表示最喜愛的也是這部作品。 由於看到《武俠世界》雜誌徵稿啟事,於是寫了第一本作品《破碎虛空》,於1986年11月寄給《武俠世界》雜誌,至隔年6月始獲雜誌通知登載,1988年香港由博益出版社出版(共三冊),1992年臺灣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共三冊),然而出版後未能獲得廣大讀者迴響。本篇是以真實歷史為背景,夾雜虛構人物情節的短篇武俠作品,題目上也很特別,乃是出自一首禪謁:「明還日月,暗還虛空」。因此「破碎虛空」就是超越宇宙,進入另一空間(宇宙)的意思。此境界與港漫新著龍虎門中所提及武者最高境界:超化還虛,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劇情主要敘述主角傅鷹深入驚雁宮和元軍精銳浴血苦戰,無意中得到《戰神圖錄》,到最後破碎虛空的故事。《破碎虛空》全書僅三卷,分別為〈迷宮悟〉、〈神魔決〉、〈天道驚〉。篇幅較短,但書中思想內涵一直持續沿用,可視為黃易思想的代表作,其中「破碎虛空」更是黃易筆下人物的最高境界。.

新!!: 萨迦派和破碎虚空 · 查看更多 »

祖古

古(),又譯為朱古、朱沽、祖固,藏语中对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的稱謂。蒙語稱為呼畢勒罕(),或尊稱為呼圖克圖()。已接受轉世認證,但是尚未成年的祖古,通常被稱為靈童。等到他們成年,接受坐床儀式之後,就可成為正式的祖古。 在西藏,祖古通常會被冠上仁波切的尊稱,但是在意義上,兩者有所不同。漢語習慣以活佛或法王作為祖古的尊稱。.

新!!: 萨迦派和祖古 · 查看更多 »

科迦寺

科迦寺,藏语称“科迦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科加村,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科迦寺 · 查看更多 »

端月监藏

端月监藏(藏文拼音don-yod-rgyal-mtshan,)藏族,甘肃河州人,属于萨迦昆氏家族,是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僧人。才让,明洪武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及其相关史实考述,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第40-46页.

新!!: 萨迦派和端月监藏 · 查看更多 »

竹慶本樂仁波切

七世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2014年更名為Ricky Kwahu Arnae),,),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古與噶舉派金剛乘上師。竹慶本樂是地位崇高的大圓滿法脈持有者,同時也具有完整的噶瑪噶舉派傳承。曾是一位佛教比丘,現已還俗,為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的創辦人與佛教導師,在此指導學生修學佛法。為歸化美國公民,現居美國西雅圖。.

新!!: 萨迦派和竹慶本樂仁波切 · 查看更多 »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本名黃英傑。台灣佛教人物。 台灣漢人轉世祖古,是藏傳佛教直貢及薩迦兩位法王認證的轉世成就者,其轉世世系溯自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 俗名黃英傑,現為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專任助理教授,並於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以及圓光佛學院、法鼓山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班等單位授課。 仁波切出版藏傳佛教專書近三十本,在國內外發表過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在大學、佛學院教書的同時,仁波切亦不遺餘力的弘揚顯密佛法,尤其是上一世巴麥欽哲所取出的大圓滿伏藏法類。同時進行翻譯、著作,以及奔波各國各地弘法饒益有緣佛子,勉力兼顧一俗一聖兩份事業。 如薩迦法王、朗欽加布仁波切等上師的讚許和期許-巴麥欽哲仁波切是漢人中少數嫺熟顯密經續,所思所為皆與正法相契合,是真正用心聞思和實修的難能可貴具德上師。.

新!!: 萨迦派和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 查看更多 »

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

噶瑪巴希(;),又譯為噶瑪巴西、噶瑪拔希,俗名確津(Chözin),誕生於西藏止瓏汪投地方,其家族為藏王赤松德貞的後代,是為噶瑪巴轉世之濫觴,為第二世噶瑪巴。為藏传佛教噶举派最高宗教領袖,以神通著稱。 他是第一位將六字大明咒傳至西藏的人。.

新!!: 萨迦派和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 · 查看更多 »

第五世达赖喇嘛

阿旺罗桑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五世达赖喇嘛。他在位期間,結束了西藏分裂的局面,確立了格魯派在藏傳佛教中的優勢統治地位,建立甘丹頗章政權,成為在1642年至1682年期間西藏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在他掌握政權的四十年期間,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同滿清建立外交聯繫,並會見了來到西藏的早期歐洲探險家。他也是西藏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學者,一生著作頗豐,被西藏人稱為「偉大的五世」。.

新!!: 萨迦派和第五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答耳麻八剌剌吉塔

耳麻八剌剌吉塔(Dharmapala-rakshita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文名“达玛巴拉”(达玛巴拉·热格希达),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答耳麻八剌剌吉塔”,《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序》作“达哩麻八罗阿罗吃答” ,与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合。此名为梵语,意为“法护佑”。.

新!!: 萨迦派和答耳麻八剌剌吉塔 · 查看更多 »

索南坚赞

索南坚赞(,),又称萨迦巴索南坚赞,元朝藏族萨迦派僧人,第十四代萨迦法王。达尼钦波桑波贝之子,母为夏鲁万户长之女玛久宣本。 索南坚赞出生于夏鲁康赛,八岁开始涉猎佛经,16岁跟随贝甸僧格、索南查巴出家,名为索南坚赞贝桑波,师从于布顿仁钦珠、杰赛托梅桑波、邦洛罗垂丹巴。著作许多因明学、般若学著作。最负盛名的著作是西藏史《王统世系明鉴》即《西藏王统记》。在桑耶寺写成。有18品104页。包括佛教起源和印度王系,重点是吐蕃王朝世系,对松赞干布、赤德松赞、赤祖德赞有详细记述。索南坚赞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起任萨迦寺法座3年。藏历第六绕迥之木兔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六月索南坚赞在桑耶寺圆寂。.

新!!: 萨迦派和索南坚赞 · 查看更多 »

索南孜摩

索南孜摩(),藏传佛教薩迦派第二祖。 索南孜摩出自昆氏家族,衮噶宁布的次子。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佛法,后来和桑浦寺的恰巴却吉僧格学习显密教法七年。后接替父亲担任薩迦寺住持,弟子众多。善讲弥勒五论,注释量因明论,自著因明书。.

新!!: 萨迦派和索南孜摩 · 查看更多 »

红史

《红史》,又名《乌兰史册》,是一部西藏史书,由蔡巴·贡噶多吉(《元史》作公哥朵儿只)所作。 蔡巴·贡噶多吉原为蔡巴万户长,后逊位于其弟而出家为僧,并开始撰写《红史》。红史始撰于1346年,成书于1363年,记载了西藏自世界开创至14世紀的历史,以及还记录佛教史,以及印度、中原汉地、西夏、蒙古的历史,以及萨迦派、噶当派和噶举派的传承历史。.

新!!: 萨迦派和红史 · 查看更多 »

结古寺

结古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东结古山上。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其藏语称“结古顿珠楞”,意为“结古义成洲”。主要建筑为经堂和僧舍,其中寺院各具特色。其拥有最大的“嘛呢堆”,其中刻有六字真言,其总体形成一座嘛尼石城,中央竖立一红色神塔。1937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圆寂于此。 2010年玉樹地震,结古寺派僧侣下山参与救援行动。.

新!!: 萨迦派和结古寺 · 查看更多 »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是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的古典园林。.

新!!: 萨迦派和罗布林卡 · 查看更多 »

羊八井寺

羊八井寺,藏语全称“土登羊八井”(),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是一座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寺院,为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主寺。.

新!!: 萨迦派和羊八井寺 · 查看更多 »

絳曲堅贊

大司徒絳曲堅贊(,),又譯為降曲堅贊、松秋堅贊,西藏帕竹王朝建立者,是政教合一的領袖,被稱為班札法王。元顺帝曾册封他為大司徒。.

新!!: 萨迦派和絳曲堅贊 · 查看更多 »

甲玛赤康

玛赤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瑪鄉赤康村,既是一座村落(赤康村),还是过去吐蕃赞普的宫殿、万户府、霍康家族的庄园。其中的赤康拉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甲玛赤康 · 查看更多 »

燃灯节

燃灯节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传统灯火节,通常在藏历每年十月二十五日,为期1至2天。该节日设立的目的是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洛桑扎巴。在燃灯节这一天夜晚,格鲁派寺庙会点燃酥油灯以纪念宗喀巴的圆寂。.

新!!: 萨迦派和燃灯节 · 查看更多 »

特瑞尔·威利

特瑞尔·维尔·“特里”·威利(Turrell Verl "Terry" Wylie,)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学者、藏学家、汉学家、教授。他是20世纪国际藏学研究的先驱人物,尤以创造威利转写最为人所知。 威利出生在科罗拉多州的杜兰戈,后来在华盛顿大学学习,取得文学士学位。他后来继续在该校深造,在1958年取得中国相关的哲学博士学位。 1960年,中共部队侵占西藏,威利邀请萨迦派高僧全家,以及他的导师一起,到西雅图居住。 威利最为人称颂的是他在1959年自创了一套藏文的拉丁字母转写系统。这套系统完全忠实于藏文的文字系统,精炼了原有的转写方案形成,只使用基本的26个拉丁字母,而不需添加字母和添加符号,因而迅速被藏学界广泛接受,这就是为人熟知的威利转写。 威利通过查证汉文史料,认为明朝从未对西藏行使过任何统治权。他发现《明史》中根本不存在对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及其黄帽派的记载,因此认为《明史》在编纂期间受到了满清朝廷的言论审查,从而扭曲了历史真面目。 威利在1984年8月死于癌症。十四世达赖喇嘛称赞道:“威利博士对藏族人民强烈而真诚的感情,藏族人民将长期深深地感激他。威利博士的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真挚的朋友和卓越的藏学学者。”.

新!!: 萨迦派和特瑞尔·威利 · 查看更多 »

直贡梯寺

贡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也是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新!!: 萨迦派和直贡梯寺 · 查看更多 »

相家班

家班()藏文名“桑结贝”(sangs-rgyasdpal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相家班 · 查看更多 »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的白塔山。.

新!!: 萨迦派和白塔山公园 · 查看更多 »

白居寺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江孜镇,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

新!!: 萨迦派和白居寺 · 查看更多 »

隆务寺

隆务寺,全称“隆务贡德钦却科尔林”,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位于中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为安多藏区仅次于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的第三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务寺原为萨迦派寺院,始建于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名为“智卡贡康”,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获得中国明朝政府认可。宣德元年(1462年),三木旦仁钦重建隆务寺,后其弟罗哲森格继任为法台,被宣德帝封为“弘修妙悟国师”,成为当地政教合一的领袖。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隆务寺皈依格鲁派,再次被扩建。 1630年,雅杰蔼丹嘉措成为隆务寺法台,多有建树,后被认为是三木旦仁钦转世,成为一世夏日仓呼图克图活佛,下属有黄南地区昂锁,称“额尔德尼昂锁”,下辖十二部族,占地约为今日同仁县和泽库县两县。经历辈夏日仓活佛不断扩充,隆务寺成为安多三大寺之一,下辖十八座子寺。根据1958年统计,隆务寺寺院占地面积380亩,周边耕地1000亩,园林300亩,寺内有大小殿堂35座1730间,活佛府邸43府4201间,僧舍303院2734间,共有僧侣1712人,其中活佛43名。隆务寺辖区人口6926户,32509人。 1959年后隆务寺屡遭破坏,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很大冲击,1980年后经修复重新开放,现有佛堂7座,活佛府邸6座,僧舍300余间,僧人300余名。寺内还设有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行宫。.

新!!: 萨迦派和隆务寺 · 查看更多 »

螺号

螺号又称梵贝、法螺,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吹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用同名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源于印度。法螺作为佛教法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曾将一支右旋白法螺献给佛祖,从此右旋白海螺即作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佛教中广为应用。法螺随佛教传入中国。现在中国的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民族依然采用。法螺是藏族的八瑞相(亦称八吉祥徽、藏八仙和藏八宝)之一。.

新!!: 萨迦派和螺号 · 查看更多 »

菩提心

菩提心(बोधिचित्त,)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為 बोध(bodhi),意譯為覺。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為菩薩因行與如來果證的動力。《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 菩薩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槃。「四無量心」是發菩提心的前行。 寂天菩萨所造《入菩萨行论》中解释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一者缘众生,即利益的对象为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二者缘佛果,即不仅要令一切众生获得暂时的快乐,最终要令众生成就佛果而获得究竟的安乐。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令众生成佛为愿菩提心,发心者即称之为菩萨,发心后用实际行动,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恒常利益众生即为行菩提心。愿菩提心为成佛之因,是大乘佛法的精髓。.

新!!: 萨迦派和菩提心 · 查看更多 »

萨迦

萨迦可以指:.

新!!: 萨迦派和萨迦 · 查看更多 »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新!!: 萨迦派和萨迦寺 · 查看更多 »

萨迦寺 (拉萨)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颇章萨巴巷3号,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林聪,一步一如来:拉萨圣境旅人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

新!!: 萨迦派和萨迦寺 (拉萨) · 查看更多 »

萨迦·班智达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祖,出身昆氏家族,原名貝丹頓珠。 幼年隨父兄學習宗教教育,二十三歲以克什米爾入藏的釋迦室利為師。通曉梵文和佛教教法,因為他知識淵博,被尊稱為萨迦·班智达,簡稱萨班,就是薩迦派的大學者。1246年,蒙古帝國闊端太子請他到涼州。次年,他代表吐蕃僧俗勢力和闊端商談吐蕃歸順蒙古之事。他向吐蕃僧俗致書,曉諭歸順條件。包括蒙古在吐蕃设官授职,征收贡赋方法。吐蕃遂成為蒙古的轄區。1251年,他在涼州圓寂,在涼州幻化寺建塔。他將衣缽傳給侄子八思巴。他所著作的《薩迦格言》、《正理藏论》、《三律仪论》,廣泛流傳與藏族地區。.

新!!: 萨迦派和萨迦·班智达 · 查看更多 »

萨迦五祖

#重定向 萨迦派.

新!!: 萨迦派和萨迦五祖 · 查看更多 »

萨迦镇

萨迦镇()是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萨迦县西北部,为萨迦县政府驻地。全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李宝库 主编:《中国政区大典》第4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ISBN 7-213-01789-6,第1182页,人口约4千,其中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约2千。萨迦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名来自于境内的藏传佛教名寺萨迦寺。.

新!!: 萨迦派和萨迦镇 · 查看更多 »

萨钦·贡噶宁波

贡噶宁波(),藏传佛教薩迦派第一祖,号为庆喜藏,萨迦五祖之首。 贡噶宁波出自昆氏家族,贡却杰布之子。十一岁丧父,按照萨迦寺规,继承寺主位置。因年幼,由仁钦扎代理主持寺务。跟随各派大师学习显密教法,二十岁开始主持萨迦寺。历四十八年,广收弟子,传播萨迦派教义,被后来的萨迦弟子尊称为萨钦。.

新!!: 萨迦派和萨钦·贡噶宁波 · 查看更多 »

衮桑巴

衮桑巴(;),即衮杜桑波,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曾祖父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祖父南喀杰波。诺布桑波第二子。他依靠父祖的資本,历任娘麥桑珠孜的宗本。闡化王札巴迥乃任命他為仁蚌宗宗本。他和薩迦派大德袞欽桑結佩、果熱索南僧格二人建立供施檀越關係。他在仁蚌宗噶廈地吉木才建立講經寺院,幫助緣興建立達納土丹南傑寺。其子顿月多吉,弟弟措杰多吉。.

新!!: 萨迦派和衮桑巴 · 查看更多 »

衛藏

衛藏或译乌思藏(),是藏区傳統和文化上的一個地區,也是西藏文化的中心地域。今日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大致包含了卫藏和康区的西部地区。 卫藏位于大藏区的中部和西部,包含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向西延伸至冈仁波齐峰,向北到达羌塘,南部则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有时候,羌塘和阿里地区也被包括在卫藏之内。.

新!!: 萨迦派和衛藏 · 查看更多 »

袈裟

袈裟(kāṣāya; kasāva; කසාවත)是佛教僧侣的衣物,在南传佛教为僧众的日常衣物,而在北传则多为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器。.

新!!: 萨迦派和袈裟 · 查看更多 »

西纳活佛

西纳活佛是青海塔尔寺的活佛之一。西纳活佛最初属藏传佛教萨迦派,俗称西纳喇嘛。清代起西纳喇嘛派生出了两个格鲁派的活佛系统,“西纳夏茸切哇”与“西纳夏茸穹哇”。其中“西纳夏茸穹哇”至20世纪初便不可考,现西纳活佛基本都指“西纳夏茸切哇”一支。.

新!!: 萨迦派和西纳活佛 · 查看更多 »

西藏历史

西藏位於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在中文中,西藏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西藏,即包括整個藏區,又稱大西藏地區;也可以特指其西南部地區,即清朝以來分割邊界後的行政區劃,面积略大过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之範圍。本條目正文中所指的西藏,若無特別說明,通常指大西藏地區,以更加方便和準確地闡述包含各個藏區的西藏整體的歷史。由於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故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以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絕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保留獨特的地域文化。自石器時代即在西藏高原活動的人類,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藏族,而其綿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矚目的,正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宗教色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權於一體的總稱。满语、蒙语中則稱「博」為「tübat(圖波特)」。除了「博」和「圖波特」這兩個語彙以外,在歷史上還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對於西藏的稱謂。对于在东部藏區(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漢族人會稱呼他們作「西番」或「西羌」等等。 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着西藏地區的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新!!: 萨迦派和西藏历史 · 查看更多 »

西藏独立运动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 萨迦派和西藏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西藏歷史年表

没有描述。

新!!: 萨迦派和西藏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西藏流亡議會

西藏人民議會(གྲོས་ཚོགས་ཐོག་གསུང་བཤད།),俗稱為西藏流亡議會,是西藏流亡政府的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第一屆流亡議會成立于1960年。.

新!!: 萨迦派和西藏流亡議會 · 查看更多 »

觉囊寺

觉囊寺,又译“觉朗寺”,全名“觉摩囊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彭措林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寺院,原是觉囊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觉囊寺 · 查看更多 »

诺布桑波

诺布桑波(;),即諾桑哇,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他曾祖父格尔·释迦本为扎巴坚赞下属,祖父南喀堅贊是释迦仁钦的女婿,父親南喀杰波。他依靠父祖的資本,历任仁蚌宗宗本、曲弥万户长、萨迦大寺本钦。1432年,扎巴坚赞死后,诺布桑波请京俄索南坚赞决断,京俄索南坚赞请札巴迥乃继位。1435年,他出任娘麥桑珠孜的宗本,建立容地強欽寺,成為帕竹屬下的主要掌事大臣,對於薩迦派、噶舉派和格魯派一視同仁。他正式建立仁蚌巴政权,成為后藏事跡的統治者。因為帕竹政权內爭不斷,他也控制了前藏的大權。其子衮桑巴、措杰多吉。.

新!!: 萨迦派和诺布桑波 · 查看更多 »

贊善王

赞善王,明朝授予灵藏地方(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封号。 灵藏又译为林仓,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附近。永乐四年(1406年)河州卫(今甘肃省临夏市)所辖朵甘灵藏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朝进贡,受封“灌顶国师”。永乐五年(1407年)三月,又加封“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其地位低于法王,高于大国师。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朝中官杨三保奉命使乌思藏过其境。洪熙元年(1425年)著思巴儿监藏卒,其从子喃葛监藏袭职为赞善王。正统十年(1445年)喃葛监藏长子班丹监剉袭职为赞善王。子孙承袭封爵。终明世,奉贡不绝。所属教派不详,一说属萨迦派,一说属噶玛噶举派。.

新!!: 萨迦派和贊善王 · 查看更多 »

贡嘎曲德寺

贡嘎曲德寺,又称“贡噶寺”、“多吉丹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贡噶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贡嘎曲德寺 · 查看更多 »

贡嘎曲德寺 (拉萨)

贡嘎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林聪,一步一如来:拉萨圣境旅人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

新!!: 萨迦派和贡嘎曲德寺 (拉萨) · 查看更多 »

麻通寺

麻通寺,藏语全称为麻通甘丹谢珠确括林(意为“下坝兜率讲修法轮洲”),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下坝片区觉吾乡度母山上,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麻通寺 · 查看更多 »

輔教王

辅教王,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一带)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封号。 元朝末年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后,萨迦派仍控制有后藏西部思达藏等地区,具有一定实力。明成祖初年,明朝命僧人智光持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萨迦地方僧人南喀雷必坚赞(1399—1444,《明史》作南渴烈思巴,又称答仓地面王子、思达藏僧)为元朝萨迦都却拉章一支之后,因帕木竹巴绛曲坚赞于元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年)攻取萨迦寺,其先人避居萨迦以南之达仓(即思达藏,今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说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封南喀雷必坚赞为“辅教王”,赐印诰,彩币。辅教王由其子孙南葛坚参巴藏卜、南葛劄失坚参叭藏卜所承袭,由明廷赐诰往封。成为萨迦寺王。.

新!!: 萨迦派和輔教王 · 查看更多 »

轉世傳承

轉世傳承,又稱祖古傳承,藏傳佛教寺院中一種傳統的繼承制度,最早起源於噶舉派,後來擴及藏傳佛教的所有宗派中。在原有的修行者過世後,經過某些宗教儀式,找出新任的繼承者。這位繼承者,被認為是原任修行的轉世,享受有他的頭銜,與一切宗教及政治上的權利義務。 轉世傳承者被通稱為祖古、靈童、活佛,但他們通常也會被冠上其他的宗教頭銜,如仁波切、堪布。.

新!!: 萨迦派和轉世傳承 · 查看更多 »

龍樹

龍樹(天城文:नागार्जुन,,泰盧固文:నాగార్జున,නාගර්ජුන,,一稱為龍猛、龍勝,音譯為那嘎呵朱訥,舊譯為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是佛教僧侶、大乘佛教論師,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佛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相傳為證得初地《大唐西域記》卷8:「時南印度那伽閼剌樹那菩薩(唐言龍猛。舊譯曰龍樹,非也),幼傳雅譽,長擅高名,捨離欲愛,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果位之菩薩。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龍樹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與其大弟子提婆(亦名聖天)同被列入為佛教的二勝六莊嚴之一。密宗也以他為傳承上師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在中國,一些道教流派由於受到佛教禪宗、密宗的影響,也尊龍樹為神靈,尊稱其為「龍樹大醫王」、「衛國金剛龍樹王」,如閭山派。.

新!!: 萨迦派和龍樹 · 查看更多 »

达尼钦波桑波贝

达尼钦波桑波贝(Sangpo Päl,)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 达尼钦波桑波贝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他是意希迥乃之子,意希迥乃是八思巴的异母弟。被八思巴同母弟白兰王恰那多吉的儿子答耳麻八剌剌吉塔,在1280年八思巴圆寂后,出任萨迦法主。意希迥乃是侍女所生,所以桑波贝备受排挤。萨迦派相关人士污蔑桑波贝的血统,桑波贝被元世祖流放到苏州、杭州,后来他到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隐居。1287年,答耳麻八剌剌吉塔去世后,昆氏家族无后。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建议元成宗复立桑波贝。桑波贝于1298年就任萨迦法主,直到他去世。他先后娶了7个妻子,生下13子2女,开启了萨迦法主娶妻生子的传统。萨迦派的统治达到鼎盛。1324年,桑波贝去世,他的儿子互相争权夺利。他担任帝师的儿子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把兄弟们分为四个拉章。;细脱拉章(第四妻玛久南喀杰莫之子).

新!!: 萨迦派和达尼钦波桑波贝 · 查看更多 »

达尔昌木其寺

达尔昌木其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下镇,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达尔昌木其寺 · 查看更多 »

达隆寺

达隆寺,又译“达龙寺”,藏语称“达隆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寺院,也是达隆噶举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达隆寺 · 查看更多 »

辇真吃剌失思

辇真吃剌失思()藏文名“仁钦扎西”(Rin-chen-grags-shis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辇真吃剌失思 · 查看更多 »

辇真监藏

辇真监藏()藏文名“仁钦坚赞”(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意为“宝幢”),《红史》作“绛漾仁钦坚赞”,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辇真监藏 · 查看更多 »

胆巴

胆巴(),一名“功嘉葛剌思”,又名“庆喜称”,尊称“阿尼胆巴”,藏族,西番突甘斯旦麻(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人,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国师,后追封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胆巴 · 查看更多 »

阿旺吉扎

阿旺吉扎(;),西藏歷史上仁蚌巴的领袖,明代帕竹政权官员,藏族,属于格尔氏族。 诺布桑波的曾孙、措杰多吉的孙子、阿旺南杰的儿子,为日喀则领袖。他精通文学,著有《萨迦班智达传》、《诗镜论注疏》、《藻词论》。1563年,仁蚌巴阿旺吉扎领兵支持萨迦派攻打拉堆绛首领,原本担任仁蚌巴手下官员的辛厦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在三竹节(今作桑珠孜,即日喀则市)发动政变,杀死了阿旺吉扎之子白玛噶波。随后抵挡住了阿旺吉扎的进攻,1565年,辛厦巴先后占据了香、八囊伦珠孜、帕日等宗管辖的地域,一年以后,辛厦巴的势力范围已囊括了包括仁蚌宗的后藏的大部分地区,自称为藏巴加波。阿旺吉扎表示臣服。才丹多杰死后,其子衮巴拉旺多吉进而控制了后藏的大部分地区,取代了仁蚌巴阿旺吉扎的统治。.

新!!: 萨迦派和阿旺吉扎 · 查看更多 »

薩迦巴

薩迦巴(),簡稱薩迦(),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借助于元朝的政府机制在全西藏建立起来的隶属于元朝的政教合一的自治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各教派統治時期的第一个政权,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政权,也稱薩迦王朝。该王朝统治范围位于宣政院辖地。 薩迦巴开始於1253年八思巴掌教薩迦派,结束於1358年薩迦派失势於帕木竹巴,共105年。.

新!!: 萨迦派和薩迦巴 · 查看更多 »

薩迦法王

薩迦法王(,Sakya Trizin,意為薩迦王位持有者),又稱薩迦崔津、崔津法王、天津法王,又稱薩迦貢瑪仁波切(),藏傳佛教頭銜,持有此頭銜者為薩迦派的領袖。此傳承於1073年開始建立,繼承者必須是昆氏家族中的男性直系後裔,為終身職。2014年,改為輪流繼承制。現任薩迦法王,名為拿望貢噶羅卓旺秋仁千吉美聽列,為第42任薩迦法王。.

新!!: 萨迦派和薩迦法王 · 查看更多 »

闊端

闊端(Köden,《史集》 كوتان Kūtān,1206年—1247年或1251年),元太宗窝阔台第二子,忽帖尼皇后所生。 1235年,蒙古帝国分兵三道伐南宋,阔端将大军从秦、巩入蜀。十一月,攻石门,金将汪世显降蒙。当时金朝亡两年,都总管郭虾蟆据金州、兰州、定州、会州四州,坚守不下。阔端派裨将按竺迩攻克会州,郭斌死,三州降。遂入南宋沔州,俘获知州高稼。 1236年,大举伐蜀,阔端率汪世显出大散关,分兵命末哥率领按竺迩等出阴平会师成都。九月,阔端与宋朝利州统制曹友闻在阳平关大战,获胜,招降利州路、潼川府路。十月,入成都。1239年,蒙古回师,成都被南宋收复。1241年,阔端再派汪世显,按竺迩等袭克成都府。当年,元太宗去世,乃马真后称制,蒙古停止攻势。1242年,宋朝命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收复了蒙军占领的部分州县。宋军坚守,蒙军停止进攻。 阔端到西凉府(凉州,今中国甘肃武威市)开府,承制行专封拜。听从河西人(西夏)高智耀的建议,消除儒生的役籍。1246年,其兄贵由即位。1247年,吐蕃诸部宗教界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属于萨迦派,简称萨班)与阔端在凉州议定了吐蕃归附的条件,其中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吐蕃地区纳入大蒙古国(蒙古帝国)治下,史称“凉州会盟”。 阔瑞去世时,西域女巫法特玛(法蒂瑪)用巫蛊术诅咒阔端,撒马尔罕人希雷揭发其事,阔端临死也遣使禀告大汗自己为法特玛所害。丞相镇海审理法特玛,法特玛被处以极刑。不久,又有人告希雷厌禳诅咒皇子忽察,希雷也伏诛。 阔瑞五子:灭里吉歹,蒙哥都,只必帖木儿,帖必烈,曲烈鲁(后裔为汾阳王、荆王)。其女卜鲁罕、八不叉嫁高昌回鹘亦都护纽林·的斤,孙女朵儿只思蛮嫁给高昌王帖睦爾普化(八卜叉之子)。.

新!!: 萨迦派和闊端 · 查看更多 »

藏区

藏区(,拉萨音:),古称吐蕃,又譯圖博,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現今亦有漢族及其他民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藏區的不少地區終年積雪,因而被漢人習慣的稱為雪域()或雪域藏區()。藏區也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因而西藏的環境與中國、印度等國水文關係匪淺。传统意义上的藏文化圈由以下三個部份组成:「安多」地區、「康区」以及「衛藏」。.

新!!: 萨迦派和藏区 · 查看更多 »

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新!!: 萨迦派和藏傳密宗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新!!: 萨迦派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新!!: 萨迦派和藏族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萨迦派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文化深受佛教影響,蒙古人原本信仰薩滿教,第一次接觸佛教是在伐金時,木華黎接見了兩個漢地僧人,介紹他們給成吉思汗,稱他們為告天人,免去僧人的稅役,後來在窩闊台時,闊端到吐蕃,當地薩迦派僧人投降,到忽必烈時,八思巴成為帝師,忽必烈和皇后察必受戒,藏傳佛教流行,但只限於上層,下層仍然信仰薩滿教,元朝喇嘛勢力極大,但元滅亡後,藏傳佛教勢力消退。 俺答汗遠征裕固族,中途遇到一群吐蕃商人和藏傳佛教的喇嘛,提出投降便共此經教,出於軍事需要,他的從孫切盡黃台吉首先接受,俺答汗和達賴喇嘛三世(鎖南嘉措)在1578年於仰華寺會面,邀請派人到蒙古傳教,此後藏傳佛教風靡全蒙古,蒙藏唯喇嘛之言是聽,蒙古人也不再好戰,一日三叩首,早晚一柱香。欠缺積極的勇氣。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令喀爾喀舉部內附,哲布尊丹巴日後在俄羅斯挑唆下獨立,可見藏傳佛教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蒙古人也接受了西藏的影響。使蒙古文化已受西藏文化影響。尤其是第三世哲佛強制在西藏轉世,不可在蒙古轉世。藏傳佛教是草原上的無冕之王。 哲佛對蒙古人定居有一些影響,蒙古人開始建廟,他駐鍚的庫倫成為商人集散地與經教中心,有經學院,修滿課程,通過考試,由哲佛授予學位。庫倫成為藏傳佛教學術中心,使黃教格外風行。使藏傳佛教與喇嘛廟成為一教育機構,日後蒙古國也以此為首都。 Category:蒙古族文化.

新!!: 萨迦派和蒙古族文化 · 查看更多 »

那兰扎寺

那兰扎寺,藏语称“那兰扎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卡孜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那兰扎寺 · 查看更多 »

邦萨寺

邦萨寺,又译“帮萨寺”,藏语称“邦萨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琼巴村,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邦萨寺 · 查看更多 »

邦达仓

邦达仓(),又译“邦达昌”,是20世纪西藏的一个知名商号,也指拥有该商号的邦达仓家族。.

新!!: 萨迦派和邦达仓 · 查看更多 »

锁南藏卜

锁南藏卜,又作琐南藏卜、唆南藏卜,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白兰王。锁南藏卜是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昆氏(hKhon)家族人。 他是达尼钦波桑波贝第六妻玛久仁达玛·拉久尼玛仁钦之子,号都却拉章。他生在内地,少年出家,封为国公。元英宗时还俗。至治元年(1321年)封为白兰王,给金印。泰定三年(1326年),尚布达干公主。领西番三道宣慰司事,派驻朵甘思之地。.

新!!: 萨迦派和锁南藏卜 · 查看更多 »

蔣揚欽哲旺波

蔣揚欽哲旺波(;,藏傳佛教寧瑪派上師,為利美運動創始人,身為大學者、伏藏師的多重身分。有多位轉世流傳於世間。.

新!!: 萨迦派和蔣揚欽哲旺波 · 查看更多 »

释迦也失

释迦也失(,)藏族,乌思藏蔡贡塘地方(今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弟子。曾经两次赴汉地會見明朝皇帝,先后获明朝封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大慈法王”一词的藏文音译为“绛钦却杰(Jamchen Chojey)”)。陈楠,释迦也失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西藏研究2004年第03期陈崇凯,释迦也失与色拉寺,文史知识1994年12期.

新!!: 萨迦派和释迦也失 · 查看更多 »

色拉曲定日追

色拉曲定日追(),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廖东凡,拉萨掌故,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色拉曲定日追 · 查看更多 »

雅隆觉阿王系

雅隆觉阿王系,是吐蕃分裂时期的一个王系。 吐蕃王朝赞普朗达玛的五世孙赤琼到雅隆(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秦昂达则城,繁衍生息,发展实力。赤琼的孙子玉赞在位时,以雅隆为中心称王,史称雅隆觉阿王系。吐蕃归附元朝后,王族中的成员有的投靠元朝萨迦派,有的依附帕木竹巴,雅隆觉阿王系的政治实体解体。.

新!!: 萨迦派和雅隆觉阿王系 · 查看更多 »

雙身法

雙身法,又稱歡喜佛法(簡稱歡喜法)、演揲兒法、本尊雙運法(簡稱雙運法)、男女雙修法(簡稱雙修法)、男女和合大定、陰陽和合禪定、秘密大喜樂禪定,藏傳佛教密宗術語,是無上瑜伽部特有的修行方法,屬於圓滿次第的一部份。通過學習歡喜佛,以男女間的性行為來達到解脫涅槃的修行法門。主要傳播於西藏,可能源自於印度性力派的修行方式,與中國道教的房中術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在藏傳佛教中,包括噶舉派與格魯派所傳承的那洛六法、薩迦派傳承的道果、薩迦派與格魯派傳承的時輪金剛乘以及寧瑪派傳承的阿努瑜伽中,都有雙身法的傳統。無上瑜伽部認為這是極秘密且危險的教法,只能傳授給極少數具備高度智慧與證果的人,因為只要生起了一點點欲心,就相當於犯了邪淫戒,一般僧侶不許修習,否則可能要墮入金剛地獄。 自從宗喀巴大師定戒以來,今日以格魯派為首的藏傳佛教各派別,認為這違反了佛教戒律離慾修行的宗旨,不允許進行這種修法。.

新!!: 萨迦派和雙身法 · 查看更多 »

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

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Thupten Lungtok Namgyal Trinlé,)藏族,堆龙德庆人。第六世林仓活佛。廖盖隆等主编,中囯人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1309页第九十七任甘丹赤巴。.

新!!: 萨迦派和林仓·土登龙多·朗杰赤列 · 查看更多 »

林芝市

林芝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政府驻巴宜区八一镇。林芝市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市、那曲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墨脱县、察隅县的南部实际由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控制,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截至2002年,林芝市中国实际控制区域的总人口为15万6千,其中藏族占85%,汉族占7%,门巴族占5%,此外还有珞巴族、僜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林芝市的平均海拔为3100米,东西方向长646.7千米,南北方向宽353.2千米,总面积116175平方千米。.

新!!: 萨迦派和林芝市 · 查看更多 »

恩贡寺

恩贡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江当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恩贡寺 · 查看更多 »

松绷

松绷,藏文gsung 'bum的音译,意译为“文集”,指西藏與蒙古喇嘛佛教著作的文集。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與苯教的上師都有文集,總數超過三百家,篇幅在一千秩(包或函)以上。松绷並不被收錄在藏文大藏經中,與從印度翻譯過來的佛教著作被收錄在藏文大藏經中不同。 文集的內容包括對印度著作的註解,以及關於認識論、儀軌和禪修的文章。.

新!!: 萨迦派和松绷 · 查看更多 »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格尔登寺 · 查看更多 »

桑顶·多吉帕姆活佛

桑顶·多吉帕姆活佛()为藏传佛教中地位最高的女活佛系统,桑顶寺的寺主活佛。其本生为金刚亥母(即多吉帕姆),本名索朗真玛。 一世桑顶活佛曲吉卓美曾先后拜珀东·乔来朗杰与唐东杰布为师。她被唐东杰布认定为索朗真玛的第三世转世。1440年(第七绕迥铁猴年)她在羊卓地区修建了桑顶寺。在她圆寂后,唐东杰布又认定贡噶桑姆为其转世灵童,便由此形成了桑顶·多吉帕姆活佛系统。第八世起被授封为呼图克图。至今共传十二世。 该活佛系统属于珀东·乔来朗杰创立的珀东派,该教派吸收了萨迦派、噶举派、 息解派、香巴噶举派等教派的教义。第九世起还开始修习宁玛派的经典。.

新!!: 萨迦派和桑顶·多吉帕姆活佛 · 查看更多 »

桑耶寺

桑耶寺,或桑耶贡巴(,Samye Gompa),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也被称作“三样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 萨迦派和桑耶寺 · 查看更多 »

桑杰扎西

桑杰扎西(,),清朝文献译为“桑儿加查实”,人称海喇嘛,藏族,今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卓垅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高僧。谢佐, 格桑本, 何玲,青海的寺院,青海省文物管理处,1986年,第7页高文德,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1页.

新!!: 萨迦派和桑杰扎西 · 查看更多 »

桑浦寺

桑浦寺,又译“桑古寺”,藏语称“桑浦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德阳村桑古组,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过去是藏传佛教噶当派重要寺院之一。.

新!!: 萨迦派和桑浦寺 · 查看更多 »

楊璉真珈

楊璉真珈(),又作璉真伽、楊輦真珈、楊璉真加,元朝人,西夏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

新!!: 萨迦派和楊璉真珈 · 查看更多 »

楊贊儒

楊贊儒(),生於台灣花蓮(原籍台東縣);曾信奉一贯道,後於 台中圣贤堂擔任鸞生,以楊生為名,出版許多扶鸞 (降筆) 的善書。後皈依佛門出家,法号聖輪(法脈:臨濟正宗),稱融合孔、老、顯、密;創建了臺中佛法山寺、臺中聖德禪寺、臺北海天禪寺、高雄大寶禪寺。並推廣有機農業與飲茶文化,2011年因涉嫌性侵被判處十年徒刑。.

新!!: 萨迦派和楊贊儒 · 查看更多 »

江孜县

江孜(),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江孜是西藏历史上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前藏和后藏的枢纽。城市的核心是位于古城中央的宗山。九世纪时,吐蕃王朝的后裔认为这里地形殊异,具有祥兆,便在山上建立了城堡。十四世纪萨迦王朝时,当地首领重修了宫殿和城堡,并起名为“杰卡尔孜”,藏语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江孜即为其简称“杰孜”的藏语变音,后来成为地名。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于是这座山便被叫作“宗山”。1904年,为抵抗英国军队进犯而在半山上修建了炮台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实力远强于己的英军,据守此地的军民最终只能弹尽粮绝、跳崖而死。江孜县于1960年设立,目前隶属于日喀则市,并与名城桑珠孜区相毗邻。 除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外,江孜境内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名胜古迹。其中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规模宏大。寺内有多个僧学院,分属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三大教派,极为罕见。 江孜坐落于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山谷内,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流经县境。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后藏粮仓”之称。当地织造的藏毯,极富盛名,已风行1200年之久,至今不衰。.

新!!: 萨迦派和江孜县 · 查看更多 »

朗唐寺

朗唐寺,又译“朗当寺”,藏语称“朗唐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甘丹曲果镇朗当村,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朗唐寺 · 查看更多 »

明朝治藏歷史

明朝治藏歷史是指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於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關,於北京建立清朝前這期間內與西藏的關係史。據《明史·志第十六》記載,明朝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文中「西據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時期的史籍中對青藏高原及當地土著的慣稱。 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置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歷史具體時間始於洪武五年(1372年)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降明受封,終於崇禎三年(1630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貢,歷200餘年。黃玉生,《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97頁有明一代,元朝扶持的薩迦政權勢力逐漸衰微,噶舉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大體掌握了藏中的政治大權,後期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斷坐大,西藏內部各宗派勢力競相發展而鮮有明朝參與。明朝治藏政策常被中國學者概括為「多封眾建、因俗以治」,索文清、雍繼榮,《》學者對明朝是否统治西藏、明朝对于西藏的统治程度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議。.

新!!: 萨迦派和明朝治藏歷史 · 查看更多 »

昆·贡却杰波

昆·贡却杰波(,),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创始人。 贡却杰波出生于后藏萨迦地方,据称是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幼年时随父兄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从卓弥·释迦益希等学习新译密法,尤以“道果教授”为主。1073年于萨迦地方建立萨迦寺,并以此为主寺创建了萨迦派。此后萨迦派通过昆氏家族世代传承,其子萨钦·贡噶宁波后被尊为萨迦派的初祖。.

新!!: 萨迦派和昆·贡却杰波 · 查看更多 »

昆氏家族

昆氏家族(,《元史·释老传》作款氏),是西藏古老的贵族,昆是藏族远古六大姓氏之一,亦为萨迦法王的种姓。 据藏族史籍《萨迦世系史》记载,传说中天界有基仁、裕仁、裕赛三昆仲,其中裕仁来到人间娶穆萨登木普为妻,他们的幼子玛桑与托嘉乌摩生子巴卧达,巴卧达则娶鲁嘉擦玛为妻生子鲁擦达布沃坚。鲁擦与孟萨错木杰生子于雅(石山)与邦(草山)之间,故为雅邦杰。雅邦杰后与森波迦仁茶麦作战,最后将其杀败并夺其妻雅珠斯礼玛娶为己有。雅邦杰与雅珠斯礼玛生下一子,取名为昆巴杰(意为“仇生”),昆氏家族遂由此得名。 昆巴杰的后代昆贝波且在吐蕃法王赤松德赞时期成为朝廷大臣,娶译师朗康巴之妹朗萨尼琼玛为妻。其子昆·鲁易旺波后成为吐蕃史上最早剃度出家的预试七人之一,鲁易旺波之弟(一说是其侄)昆·多杰仁波且则是莲花生之弟子。多杰仁波且的九世孙昆·官却杰布于1073年在萨迦地方建立萨迦寺并创立了萨迦派。萨迦五祖(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贡噶坚赞、八思巴)皆为其子孙,至此之后薩迦法王便通过昆氏家族世代传承。.

新!!: 萨迦派和昆氏家族 · 查看更多 »

时轮

時輪(कालचक्र ;藏語:dus-kyi 'khor-lo;Цогт Цагийн Хүрдэн)源自於秘密大乘佛教,用以表示時間和輪迴的符號,常用木結構或彩砂(沙壇城或稱沙曼荼羅)搭建而成。其概念源自於無上瑜伽部的最高教法「時輪怛特羅」(Kālacakra Tantra)。 按藏族史書《西藏王臣記》的說法,「時輪怛特羅」起源於古代印度北部的「香巴拉」淨土,其國王月賢最早傳承和弘揚「時輪金剛」教法,約在公元11世紀前後從印度傳入西藏,13世紀時已經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修習經典之一。時輪法門為藏區所獨有,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均有此法傳承,有些說法認為某些圓滿次第竅訣已經失傳,唯獨覺囊派擁有完整的教法。.

新!!: 萨迦派和时轮 · 查看更多 »

旺出兒監藏

旺出兒监藏(dBang-phyugrgyal-mtshan白寿彝,中国通史(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6页,)藏族,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帝师。张羽新、刘丽楣、王红,帝师和一大批喇嘛僧为元大都带来了藏族文化,载 张羽新、刘丽楣、王红,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新!!: 萨迦派和旺出兒監藏 · 查看更多 »

擦尔钦·罗赛嘉措

擦尔钦·罗赛嘉措(,),藏传佛教萨迦派擦尔支派的创始人。 罗赛嘉措早年修习格鲁派,后前往扎什伦布寺,改习萨迦派密法,师从仁杂仁巴衮桑却吉尼玛、达勤罗追坚赞。此后汇总各派萨迦派密法,创立擦尔派。其门徒众多,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就曾从其学帐明王、四面明王护法。后来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也曾修习擦尔派的道果十三种金法、大小明王诸法,从而使此法传至格鲁派之中。.

新!!: 萨迦派和擦尔钦·罗赛嘉措 · 查看更多 »

改宗

改宗(Religious conversion)指的是放弃一种宗教或宗派,并皈依到另一宗教或宗派的行为。 改宗可以是不同宗教的轉換,比如從猶太教改宗基督教,錫克教改宗印度教,耆那教改宗佛教,瑣羅亞斯德教改宗摩尼教等。 改宗也可以是在同一种宗教,不同宗派的轉換,比如从道教正一派改宗全真派,南傳佛教改宗漢傳佛教,佛教禪門改宗淨土宗,佛教禪門臨濟宗改宗到禪門曹洞宗,藏傳佛教薩迦派改宗格魯派,基督新教改宗到基督舊教,新教信義宗改宗到新教歸正宗,或者从伊斯蘭教逊尼派改宗到什叶派等。在某些情况下,改宗“代表了一种宗教身份的转换,并通过特殊的仪式表达出来”。.

新!!: 萨迦派和改宗 · 查看更多 »

扎塘寺

扎塘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扎塘镇的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该寺原是扎巴恩协创立的扎巴派的祖寺。.

新!!: 萨迦派和扎塘寺 · 查看更多 »

扎巴坚赞 (萨迦)

扎巴坚赞(),藏传佛教薩迦派第三祖。 扎巴坚赞出自昆氏家族,衮噶宁布的第三子。十一岁时能讲喜金刚怛特罗,深得要领。十二岁跟随父亲学法,十三岁替二哥索南孜摩主持萨迦寺。跟随绛森达瓦坚赞受梵行勤策戒,不食酒肉,严守戒律。主持萨迦寺五十七年,广收僧众,宣讲佛法,著作甚多。用黄金水写大宝积经及续部等甘珠尔经。.

新!!: 萨迦派和扎巴坚赞 (萨迦) · 查看更多 »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阿里地区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

新!!: 萨迦派和托林寺 · 查看更多 »

拉加里王宫遗址

拉加里王宫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是西藏拉加里王朝的王宫遗址。.

新!!: 萨迦派和拉加里王宫遗址 · 查看更多 »

拉吉寺

拉吉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

新!!: 萨迦派和拉吉寺 · 查看更多 »

拉孜寺 (江孜县)

拉孜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孜镇恰才栋村,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尼姑寺院。.

新!!: 萨迦派和拉孜寺 (江孜县) · 查看更多 »

1158年

没有描述。

新!!: 萨迦派和1158年 · 查看更多 »

1280年

没有描述。

新!!: 萨迦派和1280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花教薩迦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