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萨克森王国

指数 萨克森王国

萨克森王国 (Königreich Sachsen),国祚由1806年至1918年,历七主,在拿破侖時代是數個歷史性聯盟的獨立成員。 從1871年起是德国历史众诸侯国中一个独立的成员,最后于1918年并入魏玛共和国。首都德勒斯登。它是現代德國的萨克森自由邦。.

76 关系: 卡爾·路德維希大公吉歐·耶林內克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奧托·弗朗茨威斯特法伦省安东 (萨克森)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伊丽莎白·卢多维卡伊格纳兹·莫谢莱斯伯恩哈德·施密特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德累斯顿轰炸德意志1848年革命德意志帝國銀行德意志帝國陸軍德意志邦国德意志邦聯俄法战争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储君全德意志工人联合会克尼格雷茨战役克萊門斯·梅特涅克萊門斯·溫克勒图林根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理查德·瓦格纳礼和洋行科特布斯第五次反法同盟约翰一世 (萨克森)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维也纳会议罗伯特·舒曼瓦爾特·烏布利希韦廷王朝莱比锡战役聯邦君主制華格姆戰役萊茵邦聯萨克森号战列舰萨克森统治者列表萨克森省萨克森自由州...萨洛蒙·雅达松西里西亚省 (普鲁士)鲁道夫·赫尔曼·陆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部落公国阿尔贝特 (萨克森)赫爾曼·卡爾·沃格爾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林德瑙环形山恩斯特·恩格尔格奥尔基·叶夫根耶维奇·李沃夫格奥尔格 (萨克森)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法兰西第一帝国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斐迪南·拉萨尔新古典經濟學家列表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托尔金家族拿破崙戰爭拿破仑时代年表普奥战争普魯士1830年革命6月19日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卡爾·路德維希大公

卡爾·路德維希大公(Archduke Karl Ludwig of Austria,),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弟。侄子皇储魯道夫死後,其长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成為皇儲。.

新!!: 萨克森王国和卡爾·路德維希大公 · 查看更多 »

吉歐·耶林內克

吉歐·耶林內克(Georg Jellinek;),德國公法學者,出生於德國萊比錫,西元1879年成為維也納大學的教授。提出「地位理論」(Statustheorie)。 耶林內克所著「Allgemeine Staatslehre」(1900)被視為法學上的重要里程碑,當中提出三要素理論(Drei-Elemente-Lehre),亦即國家組成三要素為:領土、人民、主權。.

新!!: 萨克森王国和吉歐·耶林內克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

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öbius,),德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被认为是拓扑学的先驱。 莫比乌斯最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一种奇特的二维单面环状结构——后人称为莫比乌斯带。其他重要的成就包括在射影几何中引进齐次坐标系、莫比乌斯变换(Möbius transformations),数论中的莫比乌斯变换、莫比乌斯函数、莫比乌斯反演公式等等。.

新!!: 萨克森王国和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 · 查看更多 »

奧托·弗朗茨

奧托·弗朗茨大公(Otto Franz of Austria,),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室成員,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之弟。其子卡爾於1916年即位為帝,成為奧匈帝國末代皇帝。 奧圖·法蘭茲以其浪荡荒淫,行为不端而声名狼藉。 他在1886年娶了萨克森王国的约瑟珐公主。其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为贵庶通婚,子女失去继承权。他放弃继承权,让位于其长子卡爾。 1906年因染梅毒逝世,年仅41岁。.

新!!: 萨克森王国和奧托·弗朗茨 · 查看更多 »

威斯特法伦省

威斯特法伦省(Provinz Westfalen)是1815年至1946年普鲁士王国及其后的普鲁士自由邦的一个省。 拿破仑1807年至1813年建立了威斯特法伦王国,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附庸国。这个王国使用了「威斯特法伦」的名字,但其主要领土位于黑森和东威斯特法伦地区,只有很少部分的地区属于威斯特法伦。 虽然普鲁士很早已经拥有威斯特法伦地区,但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却宁愿先合并萨克森王国。直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普鲁士才成立威斯特法伦省。省由几个不同的地区组成:.

新!!: 萨克森王国和威斯特法伦省 · 查看更多 »

安东 (萨克森)

安东一世(Anton ,),全名安东·克莱门斯·泰奥多尔·玛利亚·约瑟夫·约翰·艾万格利斯塔·约翰·奈波穆克·弗朗茨·克萨韦尔·阿洛易斯·延努阿尔(Anton Clemens Theodor Maria Joseph Johann Evangelista Johann Nepomuk Franz Xaver Aloys Januar),绰号“温厚的”(der Gütige),第二任萨克森国王(1827年5月5日 - 1836年6月6日)。他是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和巴伐利亚公主玛利亚·安东尼亚的第五子。兄长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1827年去世后继承了萨克森王位。 由于在他任期内市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他被授予“温厚的”这个绰号。1833年,萨克森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使得贸易、工业、交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 萨克森王国和安东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萨克森王国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Linienschiffe der Bayern-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四艘超无畏战列舰的。该级别包括有巴伐利亚号、巴登号、萨克森号和符腾堡号。舰只的建造工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其中巴登号于1913年,巴伐利亚号和萨克森号随后于1914年,而最后的符腾堡号则是于1915年下水。只有巴登号和巴伐利亚号最终完工,这是由于战事的胶着使得造船业的优先级发生改变。U型潜艇被确定为更有利于开展战争行动,因而新造战列舰工程的进展開始放缓,并最终完全停止。结果,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就此成为帝国海军最后建成的战列舰。 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分别于1916年7月和1917年3月编入舰队服役。但两艘舰均来不及参加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进行的日德兰海战。巴伐利亚号在1917年10月的阿尔比恩行动期间受委任从里加湾打击俄罗斯帝国海军的海上力量,但舰身却因触雷而受损严重,并不得不撤回基尔进行维修。巴登号则取代腓特烈大帝号成为公海舰队的旗舰,却未曾参与实战。 巴伐利亚和巴登号于1918年11月康边停战协定生效后被扣押在斯卡帕湾。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德国舰队的指挥官,于1919年6月21日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船;巴伐利亚号被成功凿沉,巴登号则获英国水兵设法拖上岸以阻止下沉。但它还是在1921年作为被击沉。萨克森号及符腾堡号则是在战争结束后双双以各自的完成阶段被拆除为废旧金属。巴伐利亚号于1934被捞起并在次年拆解。.

新!!: 萨克森王国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Ducatus Curlandiæ et Semigalliæ,Księstwo Kurlandii i Semigalii,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是一个位于波罗的海地区,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公国。在1791年,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这也是一个存在于1918年3月8日至9月22日的,在战时成立的短命国家的名称。计划为波羅的聯合公國的一部分,受德意志帝国统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德国放弃波罗的海地区这一事情妨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成为拉脱维亚的一部分。.

新!!: 萨克森王国和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卢多维卡

伊丽莎白·卢多维卡(Elisabeth Ludovika,),巴伐利亚公主、普鲁士王后。.

新!!: 萨克森王国和伊丽莎白·卢多维卡 · 查看更多 »

伊格纳兹·莫谢莱斯

伊格纳兹·莫谢莱斯(Ignaz Moscheles,),犹太血统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

新!!: 萨克森王国和伊格纳兹·莫谢莱斯 · 查看更多 »

伯恩哈德·施密特

伯恩哈德·沃爾德馬爾·施密特(Bernhard Woldemar Schmidt,)是一位德國裔愛沙尼亞光學設計家,成年後居住於德國。1930年發明了可以修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施密特攝星儀,這是第一種作為天文研究用的大範圍、廣角、且曝光時間短的反射式照相機。.

新!!: 萨克森王国和伯恩哈德·施密特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Friedrich August I,),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约瑟夫·玛利亚·安东·约翰·奈波穆克·阿洛易斯·克萨威尔(Friedrich August Joseph Maria Anton Johann Nepomuk Aloys Xaver),绰号:“公正者”(der Gerechte),第一任萨克森国王,1806年12月11日至1827年5月5日在位,1763年至1806年任萨克森选侯,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三世。1807年至1813年间兼任华沙公爵,称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一世(波兰文:Fryderyk August I)。.

新!!: 萨克森王国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萨克森国王) · 查看更多 »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Пётр Аркадевич Столыпин,拉丁化:Pyotr Arkadyevich Stolypin,),俄罗斯帝国政治家,曾任俄罗斯内務大臣(1904年-1905年)和帝國大臣会议主席(首相职务,1906年-1911年)。斯托雷平的任期以镇压革命势力和土地改革而著称。.

新!!: 萨克森王国和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

陛下之舰德累斯顿号(SMS Dresden)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两艘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的首舰,以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命名。它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承建,于1906年开始、1907年10月、至1908年11月完工。舰只投入使用的时间因在期间接连发生的意外而被迫推迟,其中包括它与另一艘需要进行大修的船舶发生了碰撞。与此前的柯尼斯堡级一样,德累斯顿号的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德累斯顿号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海外基地值勤。入役后,它先是于1909年的期间出访美国,然后返回德国在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服役了三年。1913年,舰只转配至;在墨西哥革命期间,又被派往加勒比地区保护德国国民。1914年中,德累斯顿号将墨西哥前独裁者带至牙买加,由英国人在那里给予他庇护。舰只本应于1914年7月返回德国进行定期维修,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该计划告吹。当敌对行动开始时,德累斯顿号受命在大西洋的南美海域执行任务,然后于9月转移至太平洋,并加入了由海军中将馬克西米連·馮·斯比所率领的东亚分舰队。舰只随东亚分舰队参加了两场重大战役。第一次是11月爆发的,期间德累斯顿号曾与英国轻巡洋舰交火;第二次则是随后于12月爆发的,德累斯顿号成为唯一幸免于难的德国军舰。它躲避了英国追击者达数月之久,直至1915年3月驶入马斯地岛。当时舰只的发动机磨损严重,锅炉内的煤炭也几乎消耗殆尽;舰长与当地的智利政府取得联系,以期在冲突期间获得收留。然而,它在那里遭到英国巡洋舰围困,其中包括老对手格拉斯哥号;英国人无视智利的中立政策而向德舰开火。德国人遂凿沉了德累斯顿号,其出逃的大部分船员在战争期间都被拘禁在智利。舰只残骸至今仍然留在港湾,但包括其舰钟和罗盘在内的一些文物则已经归还德国。.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累斯顿号小巡洋舰 (1907年)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轰炸

德勒斯登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軍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勒斯登的大规模空袭行动。7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 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说:“德勒斯登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而纳粹期间,它又成为德国的地狱。在这个意义上,就20世纪的战争恐怖而言,德勒斯登轰炸事件是一个绝对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累斯顿轰炸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1848年革命

德意志1848-1849年革命(Deutsche Revolution 1848/1849),其最初阶段亦被称作三月革命(Märzrevolution),原本是在1848年于诸多欧洲国家爆发的大规模革命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系列在德意志邦联及整个奥地利帝国境内爆发的松散抗议;其所展现的泛德意志主义,更是普遍对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领土的德意志邦联内39个独立邦国分裂且专制的传统政治结构表达了不满。革命者中,中产阶级大多支持自由主义;而工人则为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寻求激进的改革。当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出现分裂时,支持保守派的贵族便将其镇压。为了逃避政治迫害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亡,并在之后被称为“48年的人”;其中大量逃亡者选择移居美国,遍布威斯康星州至德克萨斯州。.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意志1848年革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銀行

德意志帝國銀行(德语:Reichsbank),曾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建於1876年,1948年結束營業。.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意志帝國銀行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陸軍

德意志帝國陸軍(Deutsches Heer)是德意志帝國的陸上作戰部隊,其德語原文直譯為「德意志的陸軍」。德意志帝國陸軍於1871年德意志統一後在普魯士王國的領導下成立,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19年遭到解散。.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意志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邦国

公元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到中世纪演变成诸侯割据的局面。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作为回应,奥地利提升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拿破仑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建立莱茵同盟。1815年,拿破仑战败,39个德意志邦国(每个邦国都是主权国家)组成德意志同盟。1866年,普法战争结束,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次年,普鲁士王国建立由她主导的北德意志同盟,同盟排除了南德四邦(巴伐利亚王国、符滕堡王国、巴登大公国和黑森大公国)。 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第二帝国。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德国皇帝退位。1919年,魏玛共和国建立(正式国名仍是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各成员国转变为自由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纳粹德国,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直到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1990年,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形式实现两德统一。.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意志邦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邦聯

德意志邦联(;1815年6月8日—1866年8月23日)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而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后余下的德意志邦国。.

新!!: 萨克森王国和德意志邦聯 · 查看更多 »

俄法战争

俄法戰爭,又稱拿破崙征俄戰爭,是指俄罗斯帝国和拿破仑法国在1812年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战争由拿破仑一世发动,並入侵俄国国土,俄国将这场战争称为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中文意思是“爱国战争”,一般将其称为「卫国战争」,为了和后来苏联抗击德国的苏联卫国战争相区别,中文一般将其称为俄国卫国战争。战争以拿破仑失敗撤退,俄國戰略上勝利而結束。戰事從1812年6月底到11月底,共持續了5個月的時間。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描繪這場戰爭。.

新!!: 萨克森王国和俄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倒數第二任皇帝(1790年—1792年在位),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他也是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利奥波多一世,1765年起)。.

新!!: 萨克森王国和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萨克森王国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全德意志工人联合会

全德意志工人联合会(德语:Allgemeinen Deutschen Arbeitervereins,德语缩写:ADAV)是一个于1863年5月23日,在萨克森王国莱比锡由斐迪南·拉萨尔建立的组织。该组织以此名称一直存在至1875年。在1875年,全德工人联合会与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建立的德意志社会民主工党合并成为德国社会主义工党。不久之后,该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全德工人联合会是德国第一个工党,它创立在普鲁士统一全德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前。它的成员在全德的口语中通称“拉萨尔派”。 Category:德意志帝国政党 Category:1863年建立的政党 Category:德国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政党 Category:德国政党 Category:1875年廢除.

新!!: 萨克森王国和全德意志工人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克尼格雷茨战役

克尼格雷茨战役或称萨多瓦会战发生于1866年7月3日,是普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是整场战争态势转向对普鲁士有利的一个转折点。这亦是战场集中的极佳例子,位于同一位置不同兵种的普军会合起来共同围堵或摧毁于他们之间的敌军。.

新!!: 萨克森王国和克尼格雷茨战役 · 查看更多 »

克萊門斯·梅特涅

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德意志出生的奥地利政治家,亦是所在时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梅特涅生於科布伦茨的贵族家庭。父亲也是外交家。梅特涅曾就讀斯特拉斯堡大学和美因茨大学,见证过1790年利奥波德二世和1792年弗朗西斯二世的加冕礼。在英格蘭短暂游歷後,他被任命為尼德蘭公使,然就任第二年尼德蘭即被法國占领。   1795年與第一任妻子爱麗諾·馮·考尼特斯结婚,這段婚姻助他躍入维也纳社交圈。1825年原配夫人過世,1827年與男爵夫人安托瓦内特·来卡姆(Antoinette Leykam)结婚,她於1829年逝世;後又與伯爵夫人梅兰妮·西奇·费拉里(Melanie Zichy-Ferraris)於1831年结婚,她先梅特涅5年過世。1801年任奥地利驻萨克森公使,1803年任驻普鲁士公使,1806年改任驻巴黎公使。1809年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   梅特涅之子理查德·冯·梅特涅也是出色外交家。他十二個婚生和非婚生的孩子多數沒他活得長。他是保守主义者,热衷维护大国均衡策略,尤其反对俄国对中欧的领土扩张,并力图削弱奥斯曼帝国。他讨厌自由主义并致力防止帝国崩溃,例如他强行镇压在北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叛乱;在国内他也推行相同的政策,他建立大范围的间谍网络和检查制度来维續动荡的局面。类似政策在他的策划下在德意志各邦得以推行,此即著名的卡尔斯巴德法令。   1809年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直至1848年革命被迫下野為止,他任内首要工作是缓和奥地利與法國的關係。他促成奥地利公主,女公爵瑪麗·路易莎與拿破倫的婚姻。然不久後,作為外相他推動奥地利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代表奥地利签署了枫丹白露条约,流放拿破倫。他是後拿破倫時代欧洲列强组成的维也纳会议(1814年9月-1815年6月)之主席。帝国在1813年10月授予他親王頭銜。“梅特涅体系”維繫着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联盟十数年之久。这是梅特涅在奥地利外交上的最高峰。此後,梅特涅逐渐被國际外交邊缘化。 1821年他擔任首相,歷經兩朝(弗朗西斯二世和他兒子费迪南一世)直到1848年费迪南一世遜位。此後,他经歷伦敦到布莱顿再到布鲁塞爾的短暂流亡生涯,1851年他再一次回到维也纳宫廷,成为费迪南一世的继任者——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顾问。1859年梅特涅逝世,享年86岁,乃同时代知名政治家之最。   歷史上對梅特涅政策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他引领的“梅特涅时代”避免了欧洲大战,其外交才能有目共睹,他使得欧洲列强難以察覺奥地利军事、经济外强中乾的事實。他反对沙俄帝国野心的决策也被视为政绩。他因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整歐洲秩序,撲滅歐洲革命之火,被封上「消防隊長」的稱號。反对者認为,他坚持病态的保守主义政策仅仅是出于他的虚荣心和不犯错主义,他们认为梅特涅本可以为奥地利做得更多,而不是在1817年通过行政改革来镇压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使得最终德國在普魯士而非奧地利主導下統一。另有史学家指出,梅特涅事实上并没有多大实权,真正的权力都在哈布斯堡君主手里。 1812年12月拿破仑在侵俄战争中失败后,梅特涅在1815年积极参加建立神圣同盟,他是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是复辟势力总代表,积极主张镇压欧洲各国革命。1821年5月,他任奥地利首相。1848年3月,奥地利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实行宪政。梅特涅被迫辞职,亡命英国,1849年迁居比利时,1851年返回奥地利,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顾问。 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梅特涅。他的整个政治生涯,都是在对国家制度的亲切关怀和对传统权威的适度尊重中,寻找政治生活一切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源泉。梅特涅对于欧洲的眼光也同样朝这个方向推进。梅特涅眷恋着旧秩序,殚精竭力地在各国之间玩弄权术,见风使舵,以期达到他渴望的一成不变。而事实上,他的大国均势政策,在他手中行之有效,以致落后的奥地利能一度跻身于欧洲强国。维也纳体系在旧秩序的气味中摇摆而至于平衡。.

新!!: 萨克森王国和克萊門斯·梅特涅 · 查看更多 »

克萊門斯·溫克勒

克萊門斯·亞歷山大·溫克勒(Clemens Alexander Winkler,),是一名德國化學家,在弗萊貝格工業大學擔任教授,任教化學技術和分析化學。溫克勒發現了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預測的化學元素鍺,是其中一項有助建立元素周期表認受性的發現;他又研究硫酸的工業生產方法,為德國工業帶來莫大益處。.

新!!: 萨克森王国和克萊門斯·溫克勒 · 查看更多 »

图林根

圖林根自由邦(Freistaat Thüringen)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面积16,200平方公里,在联邦中列第十一位;人口245万,列第十二位。首府为埃尔福特。图林根绿色植被覆盖良好,加之位于德国中部,被称作“德国的绿色心脏”。.

新!!: 萨克森王国和图林根 · 查看更多 »

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

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缩写为K.Bay.Sts.B.)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国有铁路运营商,成立于184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其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8,526公里(包括在1909年1月1日起接管的),是当时仅次于的德国第二大国家铁路。 随着巴伐利亚的君主制体系在一战后退位,巴伐利亚国家铁路中的“皇家”称谓被撤销,并在1920年4月24日以巴伐利亚集团管理局(Gruppenverwaltung Bayern)的名义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国铁路。巴伐利亚境内的铁路网络分别由设于奥格斯堡、慕尼黑、纽伦堡和雷根斯堡的4个德意志国铁路分局管理,原普法尔茨铁路则由路德维希港分局管理。至1933年10月1日,德意志国铁路中唯一的集团管理局——巴伐利亚集团管理局宣告解散。.

新!!: 萨克森王国和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 · 查看更多 »

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

有王位覬覦者列表是一個理論上有權宣稱擁有王位或想要擁有王位的人物列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的王位繼承者(或王室成員後代)儘管沒有宣稱/已放棄繼承權,但按照過去法律依然被視為可能繼任者。.

新!!: 萨克森王国和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萨克森王国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礼和洋行

和洋行(Carlowitz & Co.)曾是远东最著名的德资企业。1845年10月,普鲁士王国、萨克森王国驻广州首任领事巴甲威(Richard von Carlowitz,又译卡·佛慈)与在广州经商的德国人海谷德(Bernhard Harkort)合伙创办了礼和洋行(Carlowitz Harkort & Co.)。最初,礼和洋行主要代理轮船、保险业务。1855年海谷德退出回国,巴甲威独力接办,更名为“Carlowitz&Co.”。1866年进入香港,1877年进入上海,后来上海成为总行所在地。还在青岛(1902年,威廉街)、济南(1906年)、天津(1886年)、汉口(1891年)、沈阳、南京(1930年)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设在上海九江路(江西路255号)的总行建筑是1908年公共租界中最大的建筑。德国总部设在汉堡。 礼和洋行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及橡胶制品、“伊默克”化学原料、瑞典卜福斯炮厂、汉堡轮船公司等的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1931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曾通过礼和洋行经手,从德国、瑞典订购巨额军火。 Category:清朝对外贸易 Category:德國洋行.

新!!: 萨克森王国和礼和洋行 · 查看更多 »

科特布斯

科特布斯(德语: Cottbus,中古高地德语: Kottbus,索布语: Chośebuz)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第二大城市,次於波茨坦,位于柏林东南大约125公里的施普雷河上。是一座工業都市。緊鄰波蘭。.

新!!: 萨克森王国和科特布斯 · 查看更多 »

第五次反法同盟

五次反法同盟(War of the Fifth Coalition),1809年普魯士、奧地利等國聯合第五次反法同盟,奧地利偷袭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匆匆率兵回國,東征奧地利,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後來情勢逆轉,奧地利被迫簽訂《維也納和約》,再一次割地求和。.

新!!: 萨克森王国和第五次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约翰一世 (萨克森)

约翰一世(Johann I,),全名约翰·奈波穆克·玛丽亚·约瑟夫·安东·克萨韦尔·文森茨·阿洛伊·弗朗茨·德·保拉·斯坦尼斯瓦夫·博恩哈德·保罗·费利克斯·达马苏斯(Johann Nepomuk Maria Joseph Anton Xaver Vincenz Aloys Franz de Paula Stanislaus Bernhard Paul Felix Damasus),萨克森第四任国王(1854年-1873年在位)。他是萨克森王子马克西米利安和帕尔玛公主卡罗林娜最小的儿子,生于德累斯顿。 约翰一世在其兄长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国王1854年去世后继承了萨克森的王位。1866年6月普奥战争爆发后,约翰一世与巴伐利亚和汉诺威的王公一道支持奥地利。事实证明他作出的是错误的选择,战争仅仅进行了7周之后,奥地利军队即在萨多瓦战役中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围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盟土崩瓦解,约翰一世也被迫承认普鲁士才是德意志的主导力量,并让萨克森加入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约翰一世与普军并肩作战,帮助霍亨索伦家族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新!!: 萨克森王国和约翰一世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约泽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1763年5月7日-1813年10月19日)是一位波兰领导人,将军,战争部长及军队首领,被赐予帝国元帅头衔。.

新!!: 萨克森王国和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 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 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 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 萨克森王国和维也纳会议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感情豐沛,富有民主主义思想。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布拉姆斯曾受其提携。.

新!!: 萨克森王国和罗伯特·舒曼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烏布利希

瓦爾特·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德國共產政治家。他亦是首位東德領導人(統一社會黨總書記)。烏布利希在萊比錫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裁縫,而父母都是社會民主黨的活躍份子。烏布利希少時於德國國民學校上學,並學會了木匠的手艺。之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至1918年)其間在波蘭、塞爾維亞及西部前線服過兵役。1973年因中风,逝世于东柏林。 Category:東德政治人物 Category:蘇聯英雄 Category:萊比錫人 Category:德國共產主義者 Category:冷戰時期領袖 Category: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 Category:国际列宁学校校友.

新!!: 萨克森王国和瓦爾特·烏布利希 · 查看更多 »

韦廷王朝

韦廷王朝(Wettin)是源自德國的一個王朝,此家族成員曾出任薩克森選帝侯、國王,波蘭國王,英国国王等。.

新!!: 萨克森王国和韦廷王朝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战役

莱比锡战役,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因參戰國家和民族眾多,所以莱比锡战役亦被稱為“民族會戰”。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濳返法國,拿破崙再次奪得政權。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正式展开,戰敗後,6月22日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六年後死去(1821年5月5日)。.

新!!: 萨克森王国和莱比锡战役 · 查看更多 »

聯邦君主制

聯邦君主制是一種政治體制,指的是一聯邦制國家遵奉一位君主為整個聯邦的唯一國家元首,但在政府運作上則沒有一般君主立憲政體的特徵;換言之,聯邦下的每個邦皆仍得保有其原有的體制。與之相對的是聯邦共和制。.

新!!: 萨克森王国和聯邦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華格姆戰役

華格姆戰役(Battle of Wagram),又譯瓦格拉姆戰役,發生於1809年7月5日-7月6日。拿破崙在此場戰役中展現他過人的毅力和臨危不亂的指揮能力,突破敵軍包圍,用密集砲火擊敗奧地利,再次迫使法蘭茲一世求和。.

新!!: 萨克森王国和華格姆戰役 · 查看更多 »

萊茵邦聯

萊茵邦聯又稱萊茵聯盟(德语:Rheinbund;法语:Confédération du Rhin),是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及奧地利弗朗茨一世於奧斯特里茨戰役敗於拿破崙後拿破侖所建立的國家,是1806年至1813年間於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實體,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後來邦聯再加入了19個邦國,邦聯總共統治超過了一千五百萬人,對法國在東線的戰事有著戰略性的優勢。.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萊茵邦聯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号战列舰

萨克森号战列舰(SMS Sachs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最后建造的超无畏——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第三艘舰。和她的姊妹舰符腾堡号一样,萨克森号最终并未完工。.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萨克森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以下是1918年君主制覆灭前萨克森公爵、选侯与国王的名单。1356年1月10日的“1356年金玺诏书”将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升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省

萨克森省(Provinz Sachsen)是1816年至1945年间普鲁士和及后的普鲁士自由邦的一个省分。省的首府位于马格德堡。提及该省名称的时候,都会使用「萨克森省」的全名,避免与「萨克森王国」混淆。.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萨克森省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萨洛蒙·雅达松

萨洛蒙·雅达松(Salomon Jadassohn,) ,犹太血统的德国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早年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他的作品数量很多,继承了门德尔松的风格,但目前很少演出。.

新!!: 萨克森王国和萨洛蒙·雅达松 · 查看更多 »

西里西亚省 (普鲁士)

西里西亚省 (Provinz Schlesien; Prowincja Śląsk) 是1815年至1919年之间普鲁士的一个省分; 该省的领土是普鲁士于18世纪的时候,西里西亚战争之中,从哈布斯堡王朝手上夺得的。西里西亚省的首都是布雷斯劳。在1919年魏玛共和国时期,西里西亚省分为上西里西亚和下西里西亚省。1938至1941年期间,两省又曾重新合并。.

新!!: 萨克森王国和西里西亚省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赫尔曼·陆宰

鲁道夫·赫尔曼·陆宰(德语:Rudolf Herman Lotze,)是一位德国 哲学家、逻辑学家。他还拥有医学学位,并且精通生物学。他的医学研究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工作。.

新!!: 萨克森王国和鲁道夫·赫尔曼·陆宰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新!!: 萨克森王国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 查看更多 »

部落公国

部落公国(,源于“部落”(Stamm),即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萨克森,巴伐利亚和士瓦本等部落)是911年卡洛林王朝绝嗣到十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间,德意志王国的组成形式。八世纪时,卡洛林家族的法兰克王国国王曾试图打乱各个日耳曼部落,但是随着其势力在九世纪后期的衰退,这些部落又开始各行其是,按照原来的部落领地形成了五个部落公国:巴伐利亚,弗兰肯(法兰克尼亚),洛林,萨克森和士瓦本(阿勒曼尼亚)。See Donald C. Jackman, The Konradiner: A Study in Genealogical Methodology, 1990,, citing Hans-Werner Guetz, "Dux" und "Ducatus." Begriffs- und verfassungsgeschichtliche Untersuchungen zur Enstehung des sogenannten "jüngeren Stammesherzogtums" an der Wende vom neunten zum zehnten Jahrhundert, 1977.

新!!: 萨克森王国和部落公国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特 (萨克森)

阿尔贝特一世(Albert I.,),全名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阿尔贝特·安东·斐迪南·约瑟夫·卡尔·玛利亚·巴普蒂斯特·奈波姆克·威廉·克萨威尔·格奥尔格·费德里斯(Friedrich August ALBERT Anton Ferdinand Joseph Karl Maria Baptist Nepomuk Wilhelm Xaver Georg Fidelis),萨克森国王(1873年-1902年在位),以其军事才能为世人所熟知。.

新!!: 萨克森王国和阿尔贝特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赫爾曼·卡爾·沃格爾

赫爾曼·卡爾·沃格爾(Hermann Carl Vogel,),德國天文學家,生於薩克森王國萊比錫。.

新!!: 萨克森王国和赫爾曼·卡爾·沃格爾 · 查看更多 »

锗(Germanium,舊譯作鈤)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e」,原子序数是32。它是一種灰白色类金属,有光澤,質硬,屬於碳族,化學性質與同族的錫與硅相近。在自然中,鍺共有5種同位素,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它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例如四乙基鍺及異丁基鍺烷等。 即使地球表面上鍺的豐度地殼蘊含量相對较高,但由於礦石中很少含有高濃度的鍺,所以它在化學史上發現得比較晚。門捷列夫在1869年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預測到鍺的存在與其各項屬性,並把它稱作擬硅。克莱门斯·温克勒於1886年在一種叫硫銀鍺礦的稀有礦物中,除了找到硫和銀之外,還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儘管這種新元素的外觀跟砷和銻有點像,但是新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比符合門捷列夫對硅下元素的預測。温克勒以他的國家——德國的拉丁語名來為這種元素命名。 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用於製造晶體管及各種電子裝置。主要的終端應用為光纖系統與紅外線光學(infrared optics),也用於聚合反應的催化劑,制造電子器件與太陽能電力等。現在,開採鍺用的主要礦石是閃鋅礦(鋅的主要礦石),也可以在銀、鉛和銅礦中,用商業方式提取鍺。一些鍺化合物,如四氯化鍺(GeCl4)和甲鍺烷,会刺激眼睛、皮膚、肺部與喉嚨。.

新!!: 萨克森王国和锗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史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及作曲家。統治時期普魯士軍力大規模發展,領土大举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贊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其使普魯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第一步。腓特烈二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也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并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名人,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音樂等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新!!: 萨克森王国和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 查看更多 »

林德瑙环形山

林德瑙环形山(Lindenau)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亿-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萨克森王国天文学家暨律师、政治家及艺术品收藏家"伯恩哈德·奥古斯特·冯·林德瑙"男爵(Bernhard August von Lindenau ,1780年-1854年)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萨克森王国和林德瑙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恩格尔

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社会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萨克逊王国统计局局长和普鲁士王国统计局局长。他既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又有深湛的统计理论。 恩格尔在统计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三阶段的统计方法。他在英、法、德和比利时等国的工人家庭调查资料分析中发现:一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愈低,则其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愈高;反之,其比例就愈低。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规律。恩格尔系数等于(食品支出总额收入)× 100%。他在整理统计资料,刊印政府历史资料、统计年鉴与统计研究等刊物,以及改革和普及政府统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 恩格尔的主要著作有《统计学是独立的科学和方法》、《比利时工人家庭的生活费》等,特别是后一篇著作有很大影响。他以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闻名。.

新!!: 萨克森王国和恩斯特·恩格尔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叶夫根耶维奇·李沃夫

格奥尔基·叶夫根耶维奇·李沃夫(Гео́рги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Львов,Prince Georgy Yevgenyevich Lvov,)俄罗斯宪政民主党政治家、俄罗斯首位后帝国时代的总理(从1917年3月15日至7月21日),后由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接任。 1917年3月,俄罗斯由于在一战中频频失利终于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成立,李沃夫成为俄罗斯后帝国时代的首位总理。 Category:俄罗斯总理 Category:德累斯顿人 Category:莫斯科国立大学校友 Category:俄罗斯宪政民主党人.

新!!: 萨克森王国和格奥尔基·叶夫根耶维奇·李沃夫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 (萨克森)

格奥尔格(Georg,),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威廉·马克西米连·卡尔·玛利亚·奈波穆克·巴普蒂斯特·克萨威尔·基里亚库斯·罗曼努斯(Friedrich August GEORG Ludwig Wilhelm Maximilian Karl Maria Nepomuk Baptist Xaver Cyriacus Romanus),萨克森第六任国王(1902年-1904年)。前国王阿尔贝特之弟,国王约翰一世与夫人巴伐利亚公主阿美利亚·奥古斯塔第三子。.

新!!: 萨克森王国和格奥尔格 (萨克森) · 查看更多 »

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德语:Georg-Hans Reinhardt,),納粹德國陸軍上將、坦克名將,曾經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軍,他也是「第3裝甲集團」(之後改擴大編制為「第3裝甲軍團」)上將司令,隸屬於攻俄的納粹「中央集團軍」;戰後以「戰犯」及「反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罪名被囚禁。.

新!!: 萨克森王国和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萨克森王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本表收录了1800年-1899年期间新近爆发或仍在持续的世界各地武装冲突和战争。.

新!!: 萨克森王国和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拉萨尔

斐迪南·拉萨尔(德语:Ferdinand Lassalle )()是一位德国犹太人法理学家和社会主义政治活动家。斐迪南·拉萨尔于1863年5月23日,在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建立了德国境内最早的工党全德意志工人联合会。.

新!!: 萨克森王国和斐迪南·拉萨尔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新古典經濟學家(Neo-Classical Economist)一般專稱自1871年經濟學界「邊際主義革命」開始,逐漸採取主觀價值學説的經濟學家,他們的學説的特點是主張個人感受的邊際效用為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而且採納生產要素學説及邊際生產力理論。「新古典經濟學家」這稱呼見諸托斯丹·凡勃倫的兩篇有關方法論的論文,用以指稱他同時代的經濟學家。 此列表記錄從1870年到1936年之前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1871年為威廉·史坦利·傑文斯發表《政治經濟學理論》一書的年份;1936年為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年份,因此本列表以經濟學歷史學界公認為經濟思想史上1870年代的「邊際革命」作開始,並以經濟大蕭條之後的1930年代「凱恩斯革命」為結束。前者為邊際效用學説正式立足經濟學説的一部分,也是所謂的新古典時代開始;後者,提出政府應該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手段應付經濟衰退,以公共支出作爲振興經濟的武器。而且,本列表不限於傳統定義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對此作出的擴展意在把同時期的經濟學家納入列表內,列表的學者學術觀點不一定完全同意上述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共同特徵,因此本列表可理解為新古典時期的經濟學家列表。 關於1870年之前的經濟學家,請參看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為了閲讀和使用上的便利,本列表所用正式譯名一概以1949年以後北京商務印書館刊行的著作所採用之譯名為準,其他華語使用地區(如臺灣地區和港澳地區)採用之譯名若有異於上述譯名,則臚列在正式譯名之後,以供參考。如果北京商務印書館不同出版物對同一人物譯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則以該人物的著作中文譯本所用者為準。 排名一般不分先後,但列表整體仍以出生年份較早者為先,其次按照其代表作發表年份為準則。 著作僅列出與經濟學有關的學術論著,跟經濟學無關係而作者發表的其他學術領域著作並不包括在“代表作”一欄中。.

新!!: 萨克森王国和新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

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atriotische Europä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缩写PEGIDA;或譯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是2014年从德國興起的一個歐洲右派民粹主義的政治運動,由盧茨·巴赫曼(Lutz Bachmann)於2014年10月在德累斯頓發起,爭取保護德國及欧洲社會的猶太教-基督教文化。 PEGIDA自稱不支持種族主義、不支持仇外並反對極端主義。.

新!!: 萨克森王国和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 · 查看更多 »

托尔金家族

托尔金家族(Tolkien family),是一个英国人家族,最知名的成员是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并撰写了著名的奇幻文学著作《霍比特人》,《魔戒》以及《精灵宝钻》。.

新!!: 萨克森王国和托尔金家族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萨克森王国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时代年表

拿破仑时代年表 (1799–1815)。拿破仑时代始于1799年的雾月政变,这次政变推翻了督政府并建立执政府,终结于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或几天后的二次退位。.

新!!: 萨克森王国和拿破仑时代年表 · 查看更多 »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又名七週戰爭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

新!!: 萨克森王国和普奥战争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萨克森王国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1830年革命

1830年革命是指1830年代初期歐洲革命力量與貴族間的對抗。實際發生時間為1830年-1832年。該活動源自1830年7月26日,法國國王查理十世頒布一連串壓制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法律。此擴充貴族勢力並限制公民權利的法案,導致街頭罷工與武力革命。響應者則有波蘭、比利時、義大利、德意志、希臘等地區。此革命活動成功者有法國、比利時與希臘。其中,法國廢除了君主專制,成功成立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政府,比利時與希臘獨立。不過波蘭、德意志和義大利則均被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的君主專制政府鎮壓。其中,波蘭更被俄國沙皇政權併吞。.

新!!: 萨克森王国和1830年革命 · 查看更多 »

6月19日

6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0天(闰年第17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5天。.

新!!: 萨克森王国和6月1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薩克森王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