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萍洲可談

指数 萍洲可談

《萍洲可談》,宋朝朱彧著,凡三卷,成書於1119年。卷一記朝廷章典,卷二多記北宋末年廣州藩坊、市舶司之事,卷三記有王安石、司馬光、蘇轍、黃庭堅、沈括等人的事蹟,其中對蘇軾記載尤詳。 朱彧在王安石變法時屬新派人物,故此書對二蘇頗有微辭,對於執行新法的呂惠卿和舒亶又有好感。 原書早佚,最早的刻本是左圭《百川学海》的《可谈》,收55条。清朝開四庫館時,從《永乐大典》、左圭《百川學海》、陳繼儒《寶顏堂秘笈》等書節錄,得一百八十余条,编为三卷,「約略校計,已得其十之八九」,为四库文澜阁本。张海鹏《墨海金壺》来自四库本;钱熙祚将《墨海金壶》本,和《百川学海》本校订,刊入《守山閣叢書》。 2006年,中國學者李偉國点校《萍洲可談》,他以《墨海金壺》所本,與《百川學海》對校,又從《永樂大典》殘本《宋會要輯稿》、《玉芝堂谈荟》各辑录出一条佚文,附於卷末。.

18 关系: 宋朝宋朝科技崑崙奴中國發明四大发明象棋象棋 (消歧义)过洋牵星术蕃坊苏轼蛇羹雙陸雙陸棋李清照毛笔朱彧指南针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萍洲可談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宋朝科技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年—1279年)出现了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活字印刷术诞生於宋朝。虽然宋朝时期已同时掌握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等技术,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一定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鉛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Needham,第一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歷来都拥有先进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成功是以古代发明家张衡以及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为基础的。Needham,第四卷,第二分册,466页。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水运”天文钟,此外還有精確繪制並保存至今的石刻《天文图》、《墬理圖》與《帝王紹運圖》,这是继公元前2世纪希腊安提基特拉机械天文钟仪器的又一次改革。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能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才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進了人类的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并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而原始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發展出市場經濟及商家資本主義的雛形,一些人稱之為「伊斯蘭資本主義」,其商业资本主义(merchant capitalism)对后世欧洲的商业革命产于巨大影响。Jairus Banaji (2007), "Islam,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Journ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5 (1), p. 47-74, Brill Publishers.

新!!: 萍洲可談和宋朝科技 · 查看更多 »

崑崙奴

崑崙奴,又稱《崑崙奴傳》,是裴鉶傳奇中的一篇,屬於唐人傳奇,《太平廣記》有收錄。 “崑崙”是唐朝人對印度半島與南洋群島的泛稱,因皮膚黝黑,崑崙有黑色之意,即黑奴。“崑崙奴”是對崑崙人民移居中國的通稱。.

新!!: 萍洲可談和崑崙奴 · 查看更多 »

中國發明

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明涉及机械学、水力学、数学,这些学问应用在计时、冶金、天文、农业、工程、乐理、工艺、导航、以及军事上。时至战国时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国已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包括高炉和熔铁炉,而工匠至汉朝(前202年至220年)才掌握百炼钢与铣铁重熔的技巧。后来在宋朝(960年至1279年),复杂经济制度的崛起促使了如纸币的发明。中国人至少在10世纪之前发明的火药引发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发明的诞生,如火枪、地雷、水雷、手铳、爆炸炮弹、多节火箭、以及带气动翼及爆炸酬载物的火箭弹。中国古航海家靠著十一世纪发明的指南针及一世纪发明的尾舵等的帮助,让船隻得以穿越远洋到达非洲东部和埃及。至于水力钟表机构,古代中国人自8世纪起已使用擒纵机械,而自11世纪起使用环状传动链条。中国亦建造了由水车舵轮驱动的大型木偶剧院,以及由明轮所驱动的侍酒机器人。 于约前7000年形成的裴李岗文化及彭头山文化代表了最古老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Bellwood (2006), 106.

新!!: 萍洲可談和中國發明 · 查看更多 »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观点,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Al-Bakhit, M. A., Bazin, L., Cissoko, S. M., Asimov, M. S., Gieysztor, A., "History of Humanity-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Vol 4)" p.443-5, Unesco (May 2000).

新!!: 萍洲可談和四大发明 · 查看更多 »

磁是一种物理现象,磁学是研究磁现象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磁性是物質響應磁場作用的性质。磁性表现在順磁性物質或铁磁性物質(如铁钉)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強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吸引;反磁性物質則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弱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排斥;還有一些物質(如自旋玻璃、反鐵磁性等)會與磁場有更複雜的關係。 依照溫度、壓強等參數的不同,物質會顯示出不同的磁性。表现出磁性的物质通称为磁体,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反之称为退磁。磁鐵本身會產生磁場,但本质上磁场是由电荷运动產生,如磁铁内部未配對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场,当这些磁场的方向一致时,宏观上就表现为磁性。.

新!!: 萍洲可談和磁 · 查看更多 »

象棋

象棋是中國大陸、台灣、越南、琉球地區所流行的傳統的2人對弈棋類遊戲。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之一。類似的有朝鮮將棋、日本將棋。中國大陸稱「Chess」為「国际--象棋」,以此作為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于全球華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新!!: 萍洲可談和象棋 · 查看更多 »

象棋 (消歧义)

象棋,在中文有多種含意,可以指:.

新!!: 萍洲可談和象棋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过洋牵星术

过洋牵星术,是一種經由觀測星象,決定所在緯度,用來作為船隻導航的古代航海法。在明代郑和航海图中記錄下這個技術。.

新!!: 萍洲可談和过洋牵星术 · 查看更多 »

蕃坊

蕃坊是唐朝、宋朝专门为到中国经商居住的外国人设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的区域。广州蕃坊在城西南,泉州蕃坊在城南,杭州蕃坊在城东清泰门内。蕃坊居民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他们保留本国的语言和穿戴、饮食、礼拜习惯,有清真寺、清真市场,有教长和审判长审理蕃坊居民的纠纷。 关于蕃坊的裁判准则,在唐代根据唐律疏议:“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是官方一种怀柔远人的政策,并非一种特权;明朝时则一概以大明律法论,没有中外之别。蕃坊有蕃长一名,由中国官府从蕃坊居民中挑选一人任命,蕃长的衣服、冠带同中国官员。番人若犯罪,由广州鞫实,送番坊执行:绑在木梯上,用藤杖鞭打。番人不食猪肉,食鱼鳖。番人手指带镶宝石的金指环,最宝石中以猫眼石最贵重 。 唐代蕃商以波斯最富,宋代则阿拉伯最富,嘉定间蕃商曾出资助修泉州城。宋徽宗大观、政和年间还设立为外商子女学习的“蕃学”。泉州圣友寺、广州怀圣寺都是往日蕃坊的清真寺。.

新!!: 萍洲可談和蕃坊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萍洲可談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蛇羹

蛇羹是以多種蛇肉絲為主要材料的羹,配以雞肉/豬肉、蛇骨、冬菇絲、薑絲、杞子、花椒、八角等,為一種粵菜。蛇羹屬高熱量食物,能行氣活血,有暖身作用。吃蛇羹時亦會伴以蛋散薄脆、檸檬葉、白菊花瓣、白胡椒粉、芝麻油、浙醋等。 苏东坡谪惠州,其妾朝云随往;曾遣老兵买蛇羹食用,说是海鲜,一问之后才知道是蛇 ,大吐不已,病几个月后,居然病故。.

新!!: 萍洲可談和蛇羹 · 查看更多 »

雙陸

雙陸,又作雙六,是漢字文化圈一種傳統二人桌上遊戲,又有握槊、長行等名稱。它是由古天竺(今印度)的波罗塞戏(प्रासक)基础改造而成。由一個棋盤與相同數量的黑白(或任何兩種不同顏色)棋子(稱為「馬」)組成,棋子有各十二、十四、十五顆不等。相傳是三國曹魏宗室曹植所引進波罗塞戏後再糅合六博而創出。.

新!!: 萍洲可談和雙陸 · 查看更多 »

雙陸棋

雙陸棋(Backgammon),又稱--,是一類供两人对弈的版圖遊戲,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游戏在世界多个地方演变出多个版本,但保留一些共通的基本元素。 在遊戲中,每位玩者盡力把棋子移動及移離棋盤。虽然游戏有很大的运气成分,遊戲的策略仍然十分重要。每次擲骰子时,玩者都要從多種選擇中選出最佳的走法。计算机科学家们对双陆棋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双陆棋软件已经可以击败世界级的人类选手。.

新!!: 萍洲可談和雙陸棋 · 查看更多 »

李清照

李清照,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新!!: 萍洲可談和李清照 · 查看更多 »

毛笔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国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今也有一些科學毛筆。.

新!!: 萍洲可談和毛笔 · 查看更多 »

朱彧

朱彧(?-?),字無惑。北宋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 其父朱服,官至「廣州帥」。朱彧生年不詳,幼時依母胡氏居常州,後隨父寓居開封各地,崇寧初年至廣州,曾見到蘇軾。晚年在湖北黃岡買地,稱「萍洲」,晚號「萍洲老圃」,著有《萍洲可談》(1119年),多記北宋末年廣州藩坊市舶之事,又記有王安石、司馬光、蘇轍、黃庭堅、沈括等人的軼事,其中對蘇軾記載尤詳。約卒於紹興十八年(1148年)前後。.

新!!: 萍洲可談和朱彧 · 查看更多 »

指南针

指南针,又稱羅盤或司南,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领域。 指南針可分為依靠磁力與不依靠磁力兩類。依靠磁力的指南針又可再細分為兩類:一是根据地球磁场的有极性制作的地磁指南针,但这种指南针指示的南北方向与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磁偏角;二是电子指南针,采用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问题,现已大量用于衛星定位装置中。至於不依靠磁力的則純粹依靠器件內部的物理方法指示方向,如指南車或慣性導航系統。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因為當代指向針常在指向北方的一端漆上顏色標記,以便使用者尋找北方。.

新!!: 萍洲可談和指南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萍洲可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