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菲尔兹奖

指数 菲尔兹奖

費尔兹奖(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183 关系: 功績勳章 (英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埃隆·林登施特劳斯博谢纪念奖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列表千禧年大獎難題叶菲姆·泽尔曼诺夫名古屋大學吳寶珠同伦类型论多倫多大學大學排名大衛 (人名)大衛·卡日丹奧克蘭文法學校奈望林纳奖威廉·瑟斯顿安德烈·奧昆科夫安德魯·懷爾斯小平邦彥尼古拉·布尔巴基崇基學院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帝國大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央研究院院士丹尼尔·奎伦东京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丘姓丘成桐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平成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庞加莱猜想京都大学京都獎康奈尔大学廣中平祐伊利諾大學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伦敦帝国学院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微軟研究院保罗·寇恩...列昂尼德·克尔德什喬治·莫斯托唐獎公立常春藤克勞斯·羅特剑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勒内·托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际数学家大会图灵奖皮埃尔·德利涅皮埃爾-路易·利翁理查德·博赫兹理查德·哈密顿科学家科学研究项目符拉基米尔·弗沃特斯基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约翰·米尔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美国文理科学院爱德华·威滕瑪麗安·米爾札哈尼牛津大学狄拉克奖百人会会员列表芝加哥大学隆德大学韋達跳躍莫斯科国立大学力学数学系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萊昂·莫查納西蒙·唐纳森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香港培正小學香港培正中學香港專上教育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香港教育马丁·海雷尔马克西姆·孔采维奇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高木貞治高斯獎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讓-皮埃爾·塞爾讓·布爾甘诺贝尔奖麥可·弗里德曼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阿蒂亚阿图尔·阿维拉阿特勒·塞爾伯格阿贝尔奖阿蘭·科納赛德里克·维拉尼關係子句關係代名詞蒂莫西·高爾斯邱姓邵逸夫獎量子重力研究者列表金文泰中學艾倫·貝克英國2012年6月英国医学科学院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陶哲轩陈省身陈省身奖章IEEE榮譽獎章MathOverflowScholarpedia查尔斯·费夫曼查爾斯柯蒂斯·麥克馬倫恩里科·邦別里杰西·道格拉斯格尔德·法尔廷斯格列戈里·馬爾古利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森重文歷史學系比利时汕头市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奖沃尔夫数学奖沃恩·琼斯法国洛朗·施瓦茨洛朗·拉福格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朗蘭茲綱領戴维·芒福德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斯特拉斯堡大学斯隆奖斯蒂芬·斯梅爾文德林·維爾納日内瓦大学日本国际奖数学数学史数学家數學之美拓撲量子場論拓扑学拉尔斯·霍尔曼德尔拉斯·阿尔福斯曼久尔·巴尔加瓦晨兴数学奖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普拉托问题11月15日11月20日2006年8月2007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2010年8月2012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201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201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月24日9月2日 扩展索引 (133 更多) »

功績勳章 (英國)

功績勳章(Order of Merit)是一種英國和英聯邦勳章,由英國君主所頒贈。勳章於1902年由英皇愛德華七世所創設(仿傚普魯士的功績勳章),以嘉獎在軍事、科學、藝術、文學或推廣文化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勳章分文武兩種,後者較罕有,而且勳章的獎牌背後更額外附有一對打交叉的劍。本勳章的獲勳人士不必由官員提名,君主本人可以自由決定獲勳者。功績勳章是一項很高的榮譽,雖然它有別於傳統的勳章,並不附帶任何頭銜,但不少人仍認為它是現今地位最崇高而尚未廢除的勳章。 連同君主在內,本勳章的限額只有25位,但是海外的獲勳人士則以「名譽成員」計算,並不包括在名額以內。早在創設之時,勳章已准許女性獲勳,而首位獲勳的女性是南丁格爾(1907年)。本勳章並不是騎士勳章,並不賦予騎士身份,勳章亦無分等第,但獲勳人士則可以在姓名後加上OM以作標識。勳章本身呈十字形,四邊漆上紅色,正中則有藍底金字寫上「FOR MERIT」,並分別由內至外圍上白圈和桂冠,而勳章頂上則綴上皇冠,整個勳章是繫在絲帶上的,絲帶的顏色為紅藍相間。.

新!!: 菲尔兹奖和功績勳章 (英國)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 或 CAL),簡稱伯克利加大,又常被譯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舊金山湾区柏克萊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统的创始大学,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故其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 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8年3月,伯克利共有104位教職員或校友為諾貝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三,还有1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五)、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9位沃爾夫獎得主、45位麥克阿瑟獎得主、20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及14位普利策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员共發現了16種化學元素,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鉳(Berkelium)更以伯克利來命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柏克萊擁有全美最多十大傑出研究課程。同时,伯克利还与美国能源部的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 除了學術成就外,伯克利在體育運動上亦成绩斐然。在历届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伯克利的校友共獲得207面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117金51銀39銅),金牌及总奖牌数均位列全美第四。其中,校友蜜茜·富兰克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金1铜,校友纳塔莉·考芙林是首位在同一屆奧運(2008年)中獲得六面獎牌的女性,校友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更打破12項世界紀錄、共获得11面獎牌(包括8面金牌);學校賽艇代表隊曾三次代表美國在奧運會奪金亦是世界紀錄。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美国政治家余江月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家陈省身、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

新!!: 菲尔兹奖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Caltech)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私立大學,創建於1891年。現有1204名研究生和977名本科生,約有300名教授以及超過600名研究學者。另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也是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 雖然加州理工學院的規模不大,但是它卻是全球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加州理工學院擁有37位校友或教授獲得38次諾貝爾獎,1位校友獲得菲爾茲獎(相当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70位校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或,112位教授獲選為美國國家學院院士。 英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在2011-2012學年和2012-2013學年的評鑑中,都評加州理工學院為世界第一的大學。加州理工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大學排名中,也名列前十名。而在物理學、行星科學、地球科學領域,更被公認為全美领先。.

新!!: 菲尔兹奖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埃隆·林登施特劳斯

埃隆·林登施特劳斯(אילון לינדנשטראוס,Elon Lindenstrauss,),以色列数学家,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埃隆·林登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博谢纪念奖

博谢纪念奖(Bôcher Memorial Prize),或简称博谢奖(Bôcher Prize),是分析数学领域的著名国际奖项,是分析数学分支的最高奖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博谢纪念奖 · 查看更多 »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列表

华东师范大学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951年,1972年至1980年曾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于2013年成立,是教育部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法人社团。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章程》第六十三条,华东师范大学校友是指在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含历史上组成或并入的有关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职工,以及被学校授予各种荣誉学位和荣誉职衔的中外各界人士。2015年10月,圣约翰大学北京校友会并入华东师大校友会。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列表列举了部分1951年后求学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或曾于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的知名人士,不包括其前身学校。.

新!!: 菲尔兹奖和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千禧年大獎難題

千禧年大獎難題(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是七個由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CMI)於2000年5月24日公佈的數學難題,解题总奖金700万美元。根據克雷數學研究所制定的規則,這一系列挑戰不限時間,題解必須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出版物上,並經過各方驗證,只要通過兩年驗證期和专家小组审核,每解破一題可獲獎金100万美元deadurl。 這些難題旨在呼應1900年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在巴黎提出的23個歷史性數學難題,經過一百年,约17个難題至少已被部分解答。而千禧年大獎難題的破解,極有可能為密碼學、航天、通訊等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 迄今为止,在七个问题中,庞加莱猜想是唯一被解决的,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其它六道难题仍有待研究者探索。.

新!!: 菲尔兹奖和千禧年大獎難題 · 查看更多 »

叶菲姆·泽尔曼诺夫

叶菲姆·伊萨科维奇·泽尔曼诺夫(Efim Isaakovich Zelmanov,),俄罗斯数学家。主要工作涉及非结合代数、群论,并解决了伯恩赛德猜想。1994年,获得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叶菲姆·泽尔曼诺夫 · 查看更多 »

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大學(;英語譯名:Nagoya University),簡稱名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名大創基於1871年,前身名古屋帝國大學創立於1939年。現正籌備組成日本最大的國立大學法人「東海国立大学機構(暫稱)」。 名大師生共有6名諾貝爾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學術排名世界第72、日本第3。2018年入選全國頂尖五校「指定国立大学法人」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名古屋大學 · 查看更多 »

吳寶珠

吳寶珠(Ngô Bảo Châu,)生於河內,越南和法国籍數學家,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現为芝加哥大学教授。他因證明羅伯特·朗蘭茲和黛安娜·謝爾斯塔德的自守形式基本引理而知名,獲《時代雜誌》選為2009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吳寶珠 · 查看更多 »

同伦类型论

在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中,同伦类型论(homotopy type theory,缩写 HoTT)是一套旨在于同伦论的大框架下构建内涵类型论语义的理论,尤指Quillen模型范畴和弱分解系统。反而言之,内涵类型论则为同伦理论提供了一套逻辑语言。类型论在绝大多数计算机证明辅助系统中被用作集合论的替代理论,因为集合论的语言难以转化成计算机证明辅助的形式语言。.

新!!: 菲尔兹奖和同伦类型论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大學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市,与安大略省政府及议会环绕在市中心的女王公园四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圣乔治校区(St.George Campus, UTSG)为主,密西沙加校区(Mississauga Campus, UTM)和士嘉宝校区(Scarborough Campus, UTSC)为辅的,以「一主两翼」为格局的世界知名研究性大学。學校始於1827年英國乔治四世頒佈的皇家憲章,是殖民時代上加拿大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它早期名為「國王學院」,直至於1849年脫離聖公會而成為非宗教大學,並改為現名。受英國大學制度影響,多倫多大學是美洲少數實行獨立書院制的學府,各書院享有高度自治權。 在学术及研究方面,多伦多大学一直处于加拿大國內及國際上领先的位置。其经费、捐款、国家教授奖项、研究出版量及藏书量皆為加拿大之首。它于过去一世纪的主要贡献包括发现胰岛素及干细胞,发明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控技术、电子显微镜、复制T细胞、飞行员衣,以及发现首个经核证的黑洞。多伦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仅两名在美国本土外成员之一。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 据2006年统计,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包括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5名(占加拿大总数65%),美国科学促进会外籍院士20名(占加总数28%)。并在1980至2006年间,累计获得盖尔德纳(Gairdner)基金会国际奖11次(占加总数52%),被授予古根海姆研究员头衔44人(占加总数44%),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6人(占加总数42%),美国国家学院外籍院士10人(占加总数36%)及斯隆(Sloan)研究员23人(占加总数30%)。.

新!!: 菲尔兹奖和多倫多大學 · 查看更多 »

大學排名

大学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評鑑,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对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業影响。現存的多個大學排名系統均具有其爭議性。.

新!!: 菲尔兹奖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大衛 (人名)

大衛(David),也译为达维德、戴维,是常见英语和法语人名,也是姓氏。 大卫这个名字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名,并出现于《希伯来圣经》之中,希伯来语为דָּוִד,意思是亲爱的,其希伯来语常见昵称形式为Dudi,英语常见昵称为Dave和Davy。 阿拉伯语和阿卡德語的拼法为 Daud(音"Da-ood")和。 在美国,大卫是第二常用男名,有10,905,563(28分之一)的美国人名叫大卫,每年大约有92,597名大卫出生。在北爱尔兰,大卫在1975年新生儿中是最流行男名,但到21世纪初期降至大约第20名。.

新!!: 菲尔兹奖和大衛 (人名) · 查看更多 »

大衛·卡日丹

大衛·卡日丹(David Kazhdan,דוד קשדן,原名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卡日丹,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ажда́н,),是前蘇聯及以色列數學家,以表示論研究著名。.

新!!: 菲尔兹奖和大衛·卡日丹 · 查看更多 »

奧克蘭文法學校

奧克蘭文法學校 (英文:Auckland Grammar School),中文又稱“奧克蘭文理學校”、“奧克蘭文理中學”。是紐西蘭有著140年歷史的公立男子中學。招收九年級至十三年級的學生。2008年學校有2483名學生,其中包括部分寄宿位於學校附近的蒂布斯宿舍(英文:Tibbs House)的校區外寄宿學生,使得奧克蘭文法學校成為紐西蘭最大的學校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奧克蘭文法學校 · 查看更多 »

奈望林纳奖

内万林纳獎(Nevanlinna Prize)是頒予在電腦科學的數學方面有主要貢獻者。獎項於1981年由國際數學家大會執行委員會設立,以紀念在前一年過世的芬蘭數學家(Rolf Nevanlinna)。獎項為一--金牌和現金獎,每四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得獎者必須在獲獎那一年不大於40歲 。.

新!!: 菲尔兹奖和奈望林纳奖 · 查看更多 »

威廉·瑟斯顿

威廉·瑟斯顿(William Thurston, ),美国数学家,低维拓扑学研究的领袖人物之一。1982年,他因其在3维流形方面的杰出工作被授予菲尔兹奖。此外他还获得1976年的奥斯瓦尔德·维布伦几何奖。 瑟斯顿早年致力于研究3维流形的叶状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得这个新兴领域迅速走向成熟。70年代末他开始研究3维双曲流形的分类,提出了著名的几何化猜想:任何3维流形均容许一个几何分解,分解后的“零部件”拥有8种可能的几何结构之一。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利用理查德·哈密顿发展出的里奇流技术证明了几何化猜想,作为推论,得到了3维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被公认为是本世纪头10年中最伟大的数学成就。.

新!!: 菲尔兹奖和威廉·瑟斯顿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奧昆科夫

安德烈·奧昆科夫(Андрей Окуньков,Andrei Okounkov,)是俄罗斯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6年因为“将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联系起来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菲尔兹奖。 奧昆科夫出生於莫斯科,1995年在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师从Alexander Kirillov。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前,他曾经执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新!!: 菲尔兹奖和安德烈·奧昆科夫 · 查看更多 »

安德魯·懷爾斯

安德魯·約翰·懷爾斯爵士,KBE,FRS(Sir Andrew John Wiles,,),英國數學家,居於美國。因證明費馬最後定理,獲得2016年阿貝爾獎。.

新!!: 菲尔兹奖和安德魯·懷爾斯 · 查看更多 »

小平邦彥

小平邦彥()是日本数学家,長野縣出身。以在代数几何和緊複解析曲面理论方面的出色工作而著名。他也是代数几何日本流派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數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54年获得菲尔兹奖,是获此荣誉的首位日本人。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同获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数学家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小平邦彥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布尔巴基

尼古拉·布尔巴基(Nicolas Bourbaki,法語發音)是20世纪一群法国数学家的笔名。他們由1935年開始撰寫一系列述說對現代高等數學探研所得的書籍。以把整個數學建基於集合论為目的,在過程中,布尔巴基致力於做到最極端的嚴謹和泛化,建立了些新術語和概念。 布尔巴基是个虚构的人物,布尔巴基团体的正式称呼是“尼古拉·布尔巴基合作者协会”,在巴黎的高等师范学校设有办公室。.

新!!: 菲尔兹奖和尼古拉·布尔巴基 · 查看更多 »

崇基學院

崇基學院(Chung Chi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家書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創校書院及規模最大的書院,依據基督教之傳統,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為主要之授課語言,本教導青年發揚基督精神,研習高深學術,促進研究工作,並培養社會有用人才為宗旨。崇基學院校園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公路十一咪半東北之山谷。 崇基學院的校訓是「止於至善」,和其他幾家書院不同之處,除了學院本身的基督教背景、學生每一學期最少出席每星期舉辦的週會總數之一半即約七次為中大各書院之冠外,就是學院範圍內的禮拜堂和設有神學院。崇基禮拜堂更是在香港大專界中獨有的座地式教堂。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崇基學院附有音樂及神學課程。 2016/2017年度學院共有學生3,147人,其中男佔1,448人,女佔1,699人,學生大多為本港居民,亦有少數學生來自中國大陸或海外各地,並有153名海外交換生於本學院交流。.

新!!: 菲尔兹奖和崇基學院 · 查看更多 »

巴黎第十一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é Paris-Sud,原名Université Paris sud 11),又称南巴黎大学,是一所位于法国法兰西岛大区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其校训的非官方中文翻译为"同究天理,共筑未来"。("Comprendre le monde, construire l'avenir")。其校园主要分布于埃松省(Essonne),上塞纳省(Hauts-de-Seine)和瓦勒德马恩省(Val-de-Marne),主要位在巴黎西南方郊区。原巴黎大学理学院的继承者之一,现在是法国最顶尖的研究型公立大学。法国最大及最富声誉的大学之一,與巴黎第六大學及斯特拉斯堡大学為法國前三強。.

新!!: 菲尔兹奖和巴黎第十一大学 · 查看更多 »

巴黎第六大学

巴黎第六大學(法语:Université Paris VI),又称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法语: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UPMC),是一所法國大學,坐落于巴黎市区中心的拉丁区,是巴黎大学及巴黎科学学院中科学师资的主要继承者。该校有大约32000名学生,其中约21000名为科学生,约11000名为医学生。2018年1月1日起,巴黎第六大学与巴黎第四大學合併為索邦大學。 该校拥有超過180間實驗室,絕大多數的實驗室都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有合作關係。除坐落于拉丁区的主校区,以及位于十三区的医学校区外,该校在巴黎还拥有7个附属医院,并在法国各地设立了超过125个研究所,包括著名的亨利·庞加莱研究所与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 巴黎第六大学共有19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玛丽·居里获得2次诺贝尔奖)和7位菲尔兹奖得主,在数学、物理、化学及医学领域全球领先。特别地,在7位菲尔兹奖得主中,6位在巴黎科学学院完成博士学位或留任教授研究员,是巴黎第六大学及索邦大学主要的师资力量。 巴黎第六大学依据“顶级期刊及高被引论文数”,“校友及教工获奖人数”等多项数据,在多项排名中均为法国排名最高,世界排名顶尖的公立大学。其中,2018年《美国新闻》将巴黎第六大学评为法国第1、全球第38,数学领域全球第1,物理领域全球第11,另有11项学科排名处于世界前50;2017年《ARWU》则将巴黎第六大学评为法国第1、全球第40,数学领域全球第3,物理领域全球第13,自然科学领域全球第14,工程领域全球第25。在2015年《自然指数》排名中,巴黎第六大学被评为全球第5大研究型大学,世界十强科研机构。 巴黎科学学院名誉校长馬克·扎曼斯基(Marc Zamansky)将巴黎第六大学比喻为「在巴黎中心科学思想的结晶」(la matérialisation de la pensée scientifique au cœur de Paris)。.

新!!: 菲尔兹奖和巴黎第六大学 · 查看更多 »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别称“X”),1794年法国创立工程师大学校,创立时校名为“中央公共工程学院”。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隶属于法国国防部,是法国最顶尖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师大学,在法国各类院校中常年排名第一,被誉为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巅峰。 在法国,“'综合理工学院”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备受拿破仑的推崇和呵护,学校的校旗和校训则为拿破仑所赠。为了彰显该校地位,法国法律甚至规定每年7月14日的法国国庆游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学生必须走在所有队伍的最前面并为共和国总统护卫。 两百多年来,综合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著名人物无数,可以说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史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法国历史交织并行。 法语中专门有「綜合理工人(polytechnicien)」一词,特指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生。能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是每一个法国青年的梦想。 2007年起,综合理工学院成为了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核心之一——巴黎高科集团的一个创立成员。 综合理工学院每届仅招收500名工程师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是通过入学竞考的预科班学生,另一部分是从普通大学平行进入的大学生。综合理工学院的入学竞考同高等师范学校的一样,是历史最久、难度最大的竞考。 1937年以来,学校向经过三年学习合格的学生颁发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文凭。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2004年起,综合理工大学的学制为四年。学习四年后毕业的学生将获得第二个文凭,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文凭”。除了培养“综合理工人”。 “综合理工人”以培养领导人才著名,毕业生大多进入法国或者国际上的私有企业,还有20%的毕业排名优秀的学生选择进入国家高级机关职团 ,第36頁。在其校友中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菲亚特奖得主,三位法国总统,以及近半数以上的法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 综合理工大学在法国高等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她的名字通常意味着严格的选拔和杰出的学术。 她在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排名中经常位居榜首:在《快车》周刊、《大学生》月刊、《新经济学人》週刊和《挑战》週刊的排名中位居第一; 法國工程師學院排行榜。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它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工程师大学校。在各式世界大学排行中,《泰晤士报》將巴黎综合理工排在第34位;在上海交大的排名中位居第201位;而巴黎矿业学校的「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專業排名」則將之排在第14位。在2017年“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17:Top 10”世界排名第6,欧洲国家仅次于英国剑桥(排名第5)。.

新!!: 菲尔兹奖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帝國大學

帝國大學(;英語譯名:Imperial Universities),簡稱帝大,狹義上指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前在日本內地(日本本土)所設立之七所國立綜合大學,廣義上还包括兩所外地的帝國大學。 1886年,日本政府頒佈《帝國大學令》,並以當時的東京大學為基礎改稱為帝國大學,到了1897年成立京都帝國大學後,東京的帝國大學遂改稱為東京帝國大學。此後,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陸續設立九所帝國大學,按時間先後分別位於東京、京都、東北(仙台)、九州(福岡)、北海道(札幌)、京城府(今大韓民國首爾)、台北(現中華民國台北市)、大阪及名古屋。 1947年,日本投降後,其帝國大學改為國立綜合大學後,日本本土的七所帝大的名字也拿掉了帝國的部份,但學制上仍保留舊制,到了1949年進行學制改革,1962年廢止舊制大學後,帝國大學就再也不存在了。.

新!!: 菲尔兹奖和帝國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由中国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以奖励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外国人或组织。其前身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创立于1992年。.

新!!: 菲尔兹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之榮譽頭銜,也是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但並非職務。.

新!!: 菲尔兹奖和中央研究院院士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奎伦

丹尼尔·格雷·“丹”·奎伦(Daniel Gray "Dan" Quillen,),美国数学家。1984年至2006年間擔任牛津大学马德林学院纯粹数学温弗利特教授。他以高阶代数K-理论的“总设计师”(prime architect)而闻名,并因在該領域的貢獻獲得1975年科尔奖与1978年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丹尼尔·奎伦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菲尔兹奖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得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0年8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院是广东省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地面积1500亩。学院目前设有13个系(院、部)、20个本科专业和16个专科专业,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2217人,其中本科生11656人,专科生561人,成人教育学生10132人。 在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55.2%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38.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中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新!!: 菲尔兹奖和东莞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丘姓

丘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新!!: 菲尔兹奖和丘姓 · 查看更多 »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美籍华裔数学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尔兹奖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目前担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新!!: 菲尔兹奖和丘成桐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縮寫:ARWU),简称“上海排名”,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排行榜原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編制及發表,于2003年首次對外公佈,是第一個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調查,後在外國學者的幫助下完善。發展至今,此排名囊括了世界性綜合及學科榜單,後也添加了獨立的地區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及《馬其頓高校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獲評為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以客观数值作為準則而获得赞赏,但其也因忽視了人文與教學素質而受到批评。.

新!!: 菲尔兹奖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查看更多 »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新!!: 菲尔兹奖和平成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低地德语:Alexander Grothendieck,Alexandre 或 Alexander Grothendieck;姓氏發音:,,),法國数学家、1966年菲爾茲獎得主,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他於德国柏林出生,一生主要在法國成長及居住,但是工作生涯中長時期是無國籍的,1970至1980年代入籍法國。 他是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者,他的工作極大地拓展了代数几何此一領域,並將交换代数、同调代数、層論以及范畴论的主要概念也納入其基礎中。他的导致了纯粹数学很多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他的多產數學家工作在1949年開始。1958年他獲任為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ÉS)的研究教授,直至1970年,他發現研究所受到軍事資助,與個人政治理念相反,因而離任。雖然他後來成為蒙彼利埃大學教授,也做了一些私人的數學研究,但他其時已離開數學界,把精力用於政治理想上。他在1988年正式退休後,到比利牛斯山隱居,與世隔絕,直至2014年在法國聖利齊耶離世,享年86歲。.

新!!: 菲尔兹奖和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 查看更多 »

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猜想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龐加萊提出的一个猜想,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悬赏的数学方面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2006年确认由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完成最终证明,他也因此在同年获得菲尔兹奖,但並未現身領獎, Interfax 1 July 2010。.

新!!: 菲尔兹奖和庞加莱猜想 · 查看更多 »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英語譯名: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きょう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区的国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京大前身是日本第2所舊制帝国大学-京都帝國大學(1897年),亦為京都學派的發祥地。 京大學術排名世界第32位、化學世界9強。京大相關人物有9至13人獲得諾貝爾獎。現校友涵蓋若干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奖、羅伯·柯霍獎、盖尔德纳国际奖以及得主、2名日本首相以及4名芥川賞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京都大学 · 查看更多 »

京都獎

京都獎(日語:京都賞)是一個頒發給在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國際獎項,從1984年開始頒發,包含尖端科技部門(Kyoto Prize in Advanced Technology)、基礎科學部門、思想・藝術部門等三個領域,各領域下再各細分為四種分野,每年輪流頒發一種獎項。稻盛和夫設立的財團法人稻盛基金會負責頒發京都獎。.

新!!: 菲尔兹奖和京都獎 · 查看更多 »

康奈尔大学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于1865年所建立,為八个常春藤盟校中唯一一所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创办的。康奈尔大学男女同校,不分信仰和种族皆可入學。自学校成立伊始,其创始人就期待将康大辦成一所全科型的新式大学,教授内容从文学名著至自然科学,自理论研究擴及实际应用,无所不包。此一理念最终成为康奈尔的校训:「我將创办一所任何人在此都能获得所有学科教育的学府」。 康奈尔大学有七个本科生学院和七个研究生学院,每个学院都自主--订学术计划。2001年,康奈尔在卡塔尔建立了一所新的医学院,并宣示:「藉由教育明日的領導者與拓展知識的新領域來服務社會」。 目前康奈尔的校友逾24萬名,先后有超過40位师生获頒诺贝尔奖。科學研究是康奈尔的興學方針,在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之间的财政年度中,共有5.613亿美元被应用於各項领域的研究。.

新!!: 菲尔兹奖和康奈尔大学 · 查看更多 »

廣中平祐

廣中平祐(),日本数学家,出生于日本山口县玖珂郡由宇町(現岩國市)。日本学士院会员。1970年由于其在代数几何上的成就获得菲尔兹奖。 其夫人为曾任日本环境厅长官的广中和歌子。.

新!!: 菲尔兹奖和廣中平祐 · 查看更多 »

伊利諾大學

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缩写为UI或U of I)创建于1867年,是美國伊利諾州的一個大學系統,包括厄巴納-香檳、芝加哥、春田三個分校。.

新!!: 菲尔兹奖和伊利諾大學 · 查看更多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 of I,亦簡稱作UIUC)位于伊利諾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學。学校创建于1867年,创始之初称作伊利诺伊工业大学,后在1885年改称伊利诺伊大学长达一百年,直至1982年伊利诺州政府决定创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和春田分校,学校改用现名,但学术界和工业界仍然普遍使用伊利诺伊大学称呼该校,学校也使用州名(Illinois)作为简称及網域名稱。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占地4552英亩,在校学生4万余人,教授及教职人员2500余人,学校有17个学院,覆盖150个学科,是一所规模庞大的公立大学。学校继承了创建初期作为工业大学的传统,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美理工科方面极有名望的高等學府之一。学校不仅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创造了璀璨的成果,也培养了诸多的科学泰斗和政治家,成为美国大学的‘公立常春藤’。学校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的创始成员,有数十个体育俱乐部和大型体育场馆(其中的纪念体育场可容纳7万人)。学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图书藏量,图书馆拥有2400多万册藏书,每周在线访客达100万人次,成为美国第三大大学图书馆,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早在1906年,时任校长爱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后来发展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诸多的中国学生得以留美深造。而在1911-1920年,伊利诺大学收留和培养了多达1/3的留美中国学生,是对中国学生最友好的大学之一Solberg, Winton U.(2004)"Edmund Janes James Builds a Librar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ibrary, 1904-1920" Libraries & Culture 39 (1)P: pp.

新!!: 菲尔兹奖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查看更多 »

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及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zh:倫敦國王學院;zh-cn:伦敦国王学院; zh-sg:伦敦国王学院; zh-tw:倫敦國王學院; zh-hk:倫敦英皇學院; zh-mo:倫敦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其本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及卡塔爾的衛星校園。雖隸屬倫敦大學聯邦,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亦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強之列。校內現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此校的師生、校友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

新!!: 菲尔兹奖和伦敦大学学院 · 查看更多 »

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是英国著名大学,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加盟大学,也是G5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 伦敦大学学院至今共拥有31位诺贝尔奖校友,是伦敦大学系统中众多院校中最多的。伦敦大学系统共拥有高达71位诺贝尔奖校友。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校友中包括“DNA双螺旋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惰性气体之父”威廉·拉姆齐、亚洲首位诺贝尔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伦敦大学学院也是2009年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的母校。.

新!!: 菲尔兹奖和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伦敦帝国学院

伦敦帝国学院(正式法律名稱:帝國科学、工程及醫學院;英文: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稱: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本為倫敦大學聯邦中的一員,後在2007年7月9日其百週年紀念日正式宣布獨立,並由數個機構合併而成:聖瑪麗醫院醫學院(1988年)、國家心肺研究中心(1995年)及查林與威斯敏斯特醫學院(1997年)。後於2003年成立。 帝國學院的本部校園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南肯辛頓,另設切爾西、哈默史密斯、帕丁頓、及校區,並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辦新加坡李光前醫學院,為最具規模的校園網絡之一。大學各個學系與研究中心被歸入四大學術學院。其亦為、兩大健康科學學術中心的始創者、眾多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之一。 帝國學院專注於醫學、理工、商學的教研,並為全英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其於2010-11年獲得全國第二大研究經費資助;2012-13年度的研究總收入為八億兩千兩百萬英鎊,當中的三億多為研究資助。 學院亦長期獲多個國內外大學排名評為全球十強之一。該校校友包括眾多曾在有關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及數名政治家。另也有十五位師生校友為諾貝爾獎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伦敦帝国学院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

弗拉基米爾·格爾紹諾維奇·德林費爾德(Vladimir Gershonovich Drinfel'd,),烏克蘭數學家,出生於哈爾科夫 。 1986年,柏克萊國際數學家大會一席開創性演講中,德林費爾德在霍普夫代數的基礎上引進量子群 (單李代數的量子形變(quantum deformation))一概念,並連係其到楊—巴克斯特方程(Yang-Baxter equation)(統計力學模型可解的必要條件)的研究。他又推廣霍普夫代數成 半霍普夫代數, 引進了德林費爾德模一概念,其應用包括分解對應於半三角霍普夫代數之楊-巴克斯特方程解的 R矩陣。 德林費爾德亦以數論、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及其它領域上的工作為人所知,尤其是幾何化郎蘭茲綱領:他證明了有限域上的代數曲線函數域上關於GL2的郎蘭茲猜想。 這是首個整體域上郎蘭茲猜想的非交換例子。.

新!!: 菲尔兹奖和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 · 查看更多 »

微軟研究院

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縮寫为MSR)是微軟公司在1991年創立硏究不同的计算机科学主題與問題的分部。微軟研究院其中一個固定的目標為「支持長期的電腦科學硏究而不受產品週期所限」。 微軟研究院是目前世界頂尖的研究中心之一,有很多在電腦科學、物理學、數學受到高度公認的專家及許多著名科學獎項得主在微軟研究院,包括圖靈獎得主東尼·霍爾、詹姆斯·尼古拉·格雷,菲爾茲獎得主Michael Freedman,沃爾夫獎得主Laszlo Lovasz,MacArthur Fellow獎金得主Jim Blinn與Dijkstra Prize獎得主Leslie Lamport。.

新!!: 菲尔兹奖和微軟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保罗·寇恩

保罗·约瑟夫·寇恩(Paul Joseph Cohen,)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不能反驳选择公理 (AC) 的否命题。这一划时代的工作与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和AC分别独立于ZFC和ZF。寇恩在证明中创造了力迫法,如今力迫法已经成为公理集合论的一项基本技术。寇恩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

新!!: 菲尔兹奖和保罗·寇恩 · 查看更多 »

列昂尼德·克尔德什

列昂尼德·韦尼阿米诺维奇·克尔德什(Леони́д Вениами́нович Ке́лдыш,),俄罗斯物理学家。凯尔迪什是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Lebedev物理研究所伊戈尔·塔姆理论物理分部的教授。他知名于凯尔迪什形式(一个描述非平衡态系统的量子场论框架)以及excitonic绝缘体理论(凯尔迪什-科帕耶夫模型,与尤里·科帕耶夫一起提出)。 2009年,他因关于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工作被授予俄罗斯纳米奖(Rusnanoprize)。.

新!!: 菲尔兹奖和列昂尼德·克尔德什 · 查看更多 »

喬治·莫斯托

喬治·丹尼爾·莫斯托(George Daniel Mostow,),美國數學家,因在的貢獻而聞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第49任主席(1987年–1988年),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前理事。 他發現的李群的的剛性,稱為。他對剛性的研究,在三位菲爾茲獎得主格列戈里·馬爾古利斯、威廉·瑟斯頓、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的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新!!: 菲尔兹奖和喬治·莫斯托 · 查看更多 »

唐獎

唐獎(Tang Prize),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個人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發揚盛唐精神。設置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每兩年一屆,首屆獲獎名單於2014年6月18日(唐朝開國日為6月18日)公布,首屆頒獎典禮於2014年9月18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獎金為新臺幣5千萬元,当时约合165万美元,曾是全球獎金最高的學術獎。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認為唐獎是臺灣第一座真正的國際級大獎,臺灣主流媒體則以「東方諾貝爾獎」期許目標來報導此獎。.

新!!: 菲尔兹奖和唐獎 · 查看更多 »

公立常春藤

公立常春藤(Public Ivies)是指一些可以提供常春藤盟校教育体验,但只需公立学校价格的公立大學。《The Journal of Blacks in Higher Education》杂志将她们比作是“成功地和常春藤盟校在学术领域竞争……吸引超级明星级别的教授,争夺最好和最聪明的生源”。.

新!!: 菲尔兹奖和公立常春藤 · 查看更多 »

克勞斯·羅特

克勞斯·弗里德里希·羅特(Klaus Friedrich Roth,),英國數學家,以丟番圖逼近、大篩法,及分佈不規則性理論研究聞名。.

新!!: 菲尔兹奖和克勞斯·羅特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菲尔兹奖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拥有约700名大學生,35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时,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 在20世纪,三一学院获得了32个诺贝尔奖以及5个菲尔兹奖,为剑桥大学各个学院中最多。三一学院著名校友包括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尼尔斯·玻尔,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伯特兰·罗素,六位英国首相,以及许多英国皇室成员(其中第二代格洛斯特和愛丁堡公爵威廉親王和查尔斯王子分别于1790年和1970年取得学位)。.

新!!: 菲尔兹奖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查看更多 »

勒内·托姆

勒内·托姆(René Thom,,法語發音),法国数学家,突变论的创始人,於1958年获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勒内·托姆 · 查看更多 »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1934年和1935年,前蘇聯率先在其國內的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並把这种数学竞赛和体育竞赛相提并论,冠以「數學奧林匹亞」的名稱,形象地揭示选手间智力较量的过程。 1959年,第一屆IMO於羅馬尼亞舉行,参赛国包括7个东欧国家。自此以来,除了1980年之外,IMO从未中断。随着IMO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参赛国也不断增多,近几年已达约100个,基本包括了中学数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目前每个参赛国可派出最多6位参赛选手、一名領隊、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满20周岁,最高学历为中学,不过每名选手參加IMO的次數没有限制。 自第24届(1983年)起,IMO試卷由6道題目组成,每題7分,滿分42分。賽事分兩日進行,每天參賽者有4.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通常每天的第1題(即第1、4題)最简单,第2題(即第2、5題)中等,第3題(即第3、6題)最困难。所有题目不超出公认的中学数学课程范围,一般分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类。IMO题目植根于中学数学,但在具体知识方面有所扩展,方法上有更高要求。一般来说,IMO题目的难度较大,灵活性强,富于智巧。要解決這些問題,一般不需要参赛者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积分),但需要参赛者有正确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數學素养和基本功,坚韧的毅力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原则上,IMO不鼓励选手利用超出中学范畴的数学知识与工具解决问题(但并没有明确限制),并会在确定题目时充分考量这点。考虑到上述特点,IMO试题及其备选题,连同各国的一些数学竞赛题目和训练题目一起,代表着一种介于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特殊的数学——竞赛数学。.

新!!: 菲尔兹奖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 查看更多 »

国际数学家大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简称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开幕式上颁发菲尔兹奖(1936年起)、奈望林纳奖(1982年起)、高斯奖(2006年起)和陈省身奖章(2010年起)。 首届国际数学家大会1897年在瑞士蘇黎世举行,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除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外,国际数学家大会从未中断。2014年大會於8月13日至21日在韓國首爾舉行,2018年大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新!!: 菲尔兹奖和国际数学家大会 · 查看更多 »

图灵奖

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又譯杜林獎、A.M.图灵奖,是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獎項,专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世界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曼徹斯特大学教授艾伦·图灵(A.M. Turing),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現代计算机科學的奠基者。获奖者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先进性的技术贡献。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2014年11月13日之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2014年11月13日,虽然英特尔退出赞助,Google反而将奖金提高到1,000,000美元,和诺贝尔奖奖金相近。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新!!: 菲尔兹奖和图灵奖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德利涅

埃尔·勒内·德利涅子爵(Vicomte Pierre René Deligne,Pierre Deligne,),生于布鲁塞尔,比利时数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韦伊猜想的工作。.

新!!: 菲尔兹奖和皮埃尔·德利涅 · 查看更多 »

皮埃爾-路易·利翁

埃爾-路易·利翁,法国数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因其在巴黎第九大学的工作而获得菲尔兹奖。利翁是首位给出玻尔兹曼方程的解并证明了的人。目前,利翁任职于法兰西公学院偏微分方程和应用教授,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任职。 在他1983年与Michael G. Crandall合著的论文“哈密顿-雅克比方程的粘性解”.

新!!: 菲尔兹奖和皮埃爾-路易·利翁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博赫兹

查德·博赫兹(Richard Borcherd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教授,1998年菲尔兹奖得主。 他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学。.

新!!: 菲尔兹奖和理查德·博赫兹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哈密顿

查德·哈密顿(Richard Hamilton,),美国数学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新!!: 菲尔兹奖和理查德·哈密顿 · 查看更多 »

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的定义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重要影响或者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家一般是某个,或者多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

新!!: 菲尔兹奖和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科学研究项目

科学研究项目(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简称“RSI”),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优秀高中生招生的暑期科研项目。RSI由卓越教育中心(CEE)赞助,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大学主办。它由海曼·里科弗于1984年创立。当时的名字叫做里科弗学院(Rickover Science Institute)。RSI现由CEE总裁,也是创始人的助手Joann P. DiGennaro管理。RSI与国防部有合作,所以会为美国国防部教育活动部门的学生保留3个席位。.

新!!: 菲尔兹奖和科学研究项目 · 查看更多 »

符拉基米尔·弗沃特斯基

拉基米尔·弗沃特斯基(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оево́дский,Vladimir Voevodsky,),俄罗斯数学家。2002年获得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符拉基米尔·弗沃特斯基 · 查看更多 »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是美國經濟學會所頒發的獎項,俗稱「小諾貝爾經濟獎」。入選的條件為「四十歲以下的美國經濟學者,並在經濟學思想與知識上提供了卓越的貢獻」。這個獎項是以美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來命名,設立於此人百年誕辰的1947年,每兩年頒發一次。這個獎項被認為是除了諾貝爾經濟獎之外,經濟學領域最重要的獎項。從1969年開始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諾貝爾經濟獎,平均有四成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獲獎者在平均22年之後都會贏得諾貝爾經濟獎。.

新!!: 菲尔兹奖和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 查看更多 »

約翰·查爾斯·菲爾茲

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加拿大數學家。他設立了菲爾茲獎,頒給成就傑出的數學家。.

新!!: 菲尔兹奖和約翰·查爾斯·菲爾茲 · 查看更多 »

约翰·米尔诺

约翰·米尔诺(John Milnor,),美国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微分拓扑、K-理论和动力系统及其著作。他曾获得1962年度菲尔兹奖、1989年度沃尔夫奖及2011年度阿贝尔奖。.

新!!: 菲尔兹奖和约翰·米尔诺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简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Hopkins或JHU),是一所主校区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于1876年根据慈善家约翰·霍普金斯的遗嘱用其遗产建立。学校在美国马里兰州、华盛顿特区、中国南京、新加坡、意大利博洛尼亚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它的成功引发了美国其它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续31年将该校列为全美科研经费开支最高的大学。学校以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国际关系、歷史學、文学及音乐等学科而闻名世界,也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地面控制中心所在地。 截止至2012年,共有37名校友获诺贝尔奖。.

新!!: 菲尔兹奖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

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athemat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SRI,位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山,是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每年有大约2000名数学家及相关科学家从世界各地来访研究所,包括相当数量的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得主和阿贝尔奖得主。 研究所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还收到世界上约100所高校和机构的资助。 1982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研究所由华裔数学大师、伯克利数学系教授陈省身等人在伯克利校园内建立,作为独立非盈利性的研究所 、旨在促进美国国家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创所总监为陈省身教授。1985年研究所搬迁到伯克利后山、俯瞰旧金山湾,紧邻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研究所新建的主楼被命名为「陈省身楼」(Shiing-Shen Chern Hall)。.

新!!: 菲尔兹奖和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美国文理科学院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自从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詹姆斯·鲍登、罗伯特·崔特·潘恩及其他的建国先贤于独立战争期间创立人文与科学院以来,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负有双重职能:从科学、人文、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选举每个世代最优秀的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成为其院士,以及针对社会的需要进行政策研究。 目前人文与科学院的主要研究计划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科研、人文与文化研究、科学与技术进展、美国政治、人口与环境、儿童福利等。其主办的季刊《代达罗斯》被广泛的认为是国际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新!!: 菲尔兹奖和美国文理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在數學中,群是由一個集合以及一個二元運算所組成的,符合下述四个性质(称为“群公理”)的代數結構。这四个性质是封闭性、結合律、單位元和对于集合中所有元素存在逆元素。 很多熟知的數學結構比如數系統都遵从群公理,例如整數配備上加法運算就形成一個群。如果将群公理的公式從具体的群和其運算中抽象出來,就使得人们可以用靈活的方式来處理起源于抽象代數或其他许多数学分支的實體,而同时保留對象的本質結構性质。 群在數學內外各個領域中是無處不在的,这使得它們成為當代數學的组成的中心原理。 群與對稱概念共有基礎根源。對稱群把幾何物體的如此描述物体的對稱特征:它是保持物體不變的變換的集合。這種對稱群,特別是連續李群,在很多學術學科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矩陣群可以用來理解在狹義相對論底層的基本物理定律和在分子化學中的對稱現象。 群的概念引發自多項式方程的研究,由埃瓦里斯特·伽罗瓦在1830年代開創。在得到來自其他領域如數論和幾何学的貢獻之后,群概念在1870年左右形成并牢固建立。現代群論是非常活躍的數學學科,它以自己的方式研究群。為了探索群,數學家發明了各種概念來把群分解成更小的、更好理解的部分,比如子群、商群和單群。除了它們的抽象性質,群理論家還從理論和計算兩種角度來研究具體表示群的各種方式(群的表示)。對有限群已經發展出了特別豐富的理論,這在1983年完成的有限簡單群分類中達到頂峰。从1980年代中叶以来,将有限生成群作为几何对象来研究的几何群论,成为了群论中一个特别活跃的分支。.

新!!: 菲尔兹奖和群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威滕

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姓氏亦譯為--、維敦或惠滕,),美国犹太裔数学物理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也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的顶尖专家,创立了M理论。爱德華·威滕被視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一些同行甚至認為他是愛因斯坦的後繼者之一。國際數學聯盟於1990年授予他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最高榮譽,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爱德華·威滕也是唯一獲得這項榮譽的物理學家。.

新!!: 菲尔兹奖和爱德华·威滕 · 查看更多 »

瑪麗安·米爾札哈尼

麗安·米爾札哈尼(مریم میرزاخانی,Maryam Mirzakhani,),生於伊朗德黑蘭,女性數學家,專長於幾何學,研究領域包括、雙曲幾何、遍歷理論及辛幾何。自2008年9月1日起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數學教授。 米爾札哈尼為2014年菲爾茲獎得主之一,也是獲得這個數學獎項的首位女性及首位伊朗人。米爾札哈尼因為在曲面對稱性研究的貢獻而得獎。 中學時代,米爾札哈尼曾獲得二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分別在1994年及1995年。她在1995年時獲得滿分,是第一個在此競賽中獲得滿分的伊朗學生。.

新!!: 菲尔兹奖和瑪麗安·米爾札哈尼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雖然大學的實際創立日期難以考證,但授課紀錄最晚可上溯到1096年。 牛津大學的師生人數自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大學就學後就開始迅速上升。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 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術學院提供的學科課程。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當中包括26位英國首相、29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計算學生;連教職員計算則達69位)、6位图灵奖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學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牛津大学 · 查看更多 »

狄拉克奖

没有描述。

新!!: 菲尔兹奖和狄拉克奖 · 查看更多 »

百人会会员列表

人会是美籍华人的精英组织,本条目为该会现任及历任的各位会员名录。以下列表按英文名排序,共152人 已去世会员(共7人) 曾入列但未出現在最新(2017年)會員名單(共80人).

新!!: 菲尔兹奖和百人会会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芝加哥大学包括本科学院以及由4个系、6所职业学院和1所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各种研究生项目和跨学科委员会,并拥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研究生。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众多人文社科领域均开创了“芝加哥学派”,其中包括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大学还是法律经济学的诞生地,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全球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芝大,在“原子能之父”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截止至2017年,芝加哥大学有97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四。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还有15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44位)、美国国家工程院(9位)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4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芝加哥大学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和崔琦三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李政道和杨振宁实现华人诺奖零的突破),著名华裔政治家、中华民国前副总统、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连战,著名法学家梅汝璈,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著名气象学家郭晓岚,保釣運動健將林孝信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林毅夫等等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或曾在芝大学习。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数学家陈省身等也曾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新!!: 菲尔兹奖和芝加哥大学 · 查看更多 »

隆德大学

隆德大学(Lunds universitet),建于1666年,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隆德大学为瑞典顶尖学府,名列世界第六十大、欧洲前二十大学府。 其位于瑞典斯堪尼省的隆德市,所在的城市约十万人口左右。隆德大学的建立可以溯及1425年,方济各会在隆德大教堂比邻设立的中世纪大學(studium generale),因此时常与1477年和1479年分别设立在乌普萨拉和哥本哈根的中世纪大学互别苗头。在瑞典于1658年与丹麦的和平协议下取得斯堪尼省之后,现今的隆德大学则在1666年建立。 隆德大学有10个學院,包含另外在马尔默和赫尔辛堡设有的分校区,以及航空学院。2013年的统计下,全年学生共有47700人,其中约6400人为国际学生,分别在50个专业的800个课程学习。隆德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也是全球Universitas 21联盟成员。 2016年6月,隆德大学与瑞典科学委员会,已在隆德共同完成同步辐射实验室四期 MAX IV 的建设,用于研究粒子加速物理。此外,一所正在建设中的跨领域科研机构,欧洲散裂中子源 ,也预计在2025年,全面完工。 隆德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以隆德大教堂附近的隆德公园(Lundagård)中心,另有一些学院系所散布在隆德市的不同地点,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带状地带,这个带状地带从公园向北,穿过大学医院并继续向北,一直到市的东北外围地区,在最外围的就是工程学院的大校园,该院在瑞典又称为隆德工学院。.

新!!: 菲尔兹奖和隆德大学 · 查看更多 »

韋達跳躍

韋達跳越(Vieta jumping)是一個處理數論的証明技巧。通常是藉韋達定理,來對根進行無窮遞降法。.

新!!: 菲尔兹奖和韋達跳躍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国立大学力学数学系

М.В.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力学数学系(Механико-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МГУ),被普遍认为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实力雄厚的一个科系,在此曾诞生了6位菲尔茨奖得主。学生也通常认为該系的教学极具挑战性。.

新!!: 菲尔兹奖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力学数学系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縮寫「UCSD」或「UC San Diego」),簡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或「聖地牙哥加大」,民間多譯作「加利福尼亚大学聖地牙哥分校」,是美國一所著名公立學府,成立於1960年,為美國大學(Tier I),隸屬加州大學行政系統。該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聖迭戈以北城鎮拉霍亞,擁有一個所有加州大學中最大,佔地866公頃的校園。 聖地牙哥加大雖然建校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但是已經成為美國頂尖以研究科學為主,且學術聲望非常高的研究性公立大學。此間學校亦被譽為「公立常春藤」之一,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學術聯盟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

新!!: 菲尔兹奖和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縮寫為UW),一所位于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大學,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系統之一。創建於1861年,是美國西岸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美國西北部最大的大學。在1990年的時候,華盛頓大學分別在位於西雅圖北邊的巴薩爾(Bothell)和位於西雅圖南邊的塔科馬(Tacoma)設立了巴薩爾校區和塔科馬校區。 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0位,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第13位,醫學與電腦科學研究所居全美頂尖(全美第1位,第6位)。諾貝爾獎得主14位。擁有超過500棟建築,26座图书馆,校地達兩千萬平方英尺,藏书达750万册。.

新!!: 菲尔兹奖和華盛頓大學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英文:Phillips Exeter Academy,又称埃克塞特或PEA),是一所私立的美国寄宿中学,是十校联盟成员之一。位于新罕布什尔州埃克塞特镇,該地處於新英格蘭地區,獨立戰爭期間曾经是美国首都。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是美囯其中一所歷史最悠久的中学。該校以其具創新性的圆桌教学法應用為特色,圆桌教学法模式類似於苏格拉底反诘法中,通過發問問題及進行討論來學習,該系统以教师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圆桌教学法應用於学院所有的科目,現時已廣泛地被全球多所私立学校使用。.

新!!: 菲尔兹奖和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 · 查看更多 »

萊昂·莫查納

萊昂·莫查納(Léon Motchane,),法國實業家和數學家,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創辦人。.

新!!: 菲尔兹奖和萊昂·莫查納 · 查看更多 »

西蒙·唐纳森

西蒙·唐纳森,FRS(Simon Donaldson,),英国数学家,研究领域为四维微分流形的几何与拓扑。利用从规范场论发展出来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对椭圆偏微分方程的创造性应用,他于80年代找到了四维流形的系列不变量,进而发现特定的四维流形容许无穷多个微分结构,“震惊了数学界”(Atiyah,1986)。.

新!!: 菲尔兹奖和西蒙·唐纳森 · 查看更多 »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英文简称UM、UMD、UMCP或Maryland),是一所在美国排名前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立研究性大学。大学创建于1856年,位于美国东北部马里兰州大学公园市,是马里兰大学系統的旗舰分校,同时也是馬里蘭州以及华盛顿都會区最大的大學,也被認為是公立常春藤院校之一。马大首位华裔校长陆道逵(Wallace D. Loh)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上任。.

新!!: 菲尔兹奖和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小學

香港培正小學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小學,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辦,位於窩打老道80號,其校色分為紅色、藍色。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8位。.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培正小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廣州浸信會在廣州創辦基督教書院。在中國大陸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稱號,在兩廣一帶共有8間分校,使用同样的校徽、校歌、校训、校旗、校色。崔琦、丘成桐皆毕业于此。.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培正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教育

香港專上教育是香港中學教育之後的教育階段,除了學位課程外,也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等課程。以往,這個階段的教育主要由公立高等院校所提供。2000年後,多所私立大專院校先後成立,當中亦有院校獲得大學名銜。.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專上教育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

此列表收錄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知名、公众人物。栏目中的校友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但是尚未涵盖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前身的13所清朝、民国的基督教大学、广州、上海的5所民国私立大学。.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管理,現行制度上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新!!: 菲尔兹奖和香港教育 · 查看更多 »

马丁·海雷尔

丁·海雷尔(Martin Hairer,),奥地利数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随机分析,尤其是随机偏微分方程。他早年就读于日内瓦大学,2001年获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华威大学教授,之前曾任纽约大学教职。2014年,他获得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马丁·海雷尔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

--(Maxim Lvovich Kontsevich,Максим Львович Концевич,),法国俄裔数学物理学家。他的工作领域是扭结理论,量子化和镜像对称。他的主要贡献有:对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变量子化,拓扑场论中的稳定映像的模空间,利用一种类似费曼路径积分的复杂积分构造的扭结不变量。他因这些结果而获得了1998年菲尔兹奖。他于1999年加入法国籍,200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获数学突破奖。 Category:法国数学家 Category:菲尔兹奖获得者 Category: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Category:邵逸夫奖得主 Category:波恩大學校友 Category:莫斯科國立大學校友 Category:亨利·庞加莱奖获得者 Category:突破奖获得者 Category:克拉福德奖获得者.

新!!: 菲尔兹奖和马克西姆·孔采维奇 · 查看更多 »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Praemium Imperiale)是1988年日本美術協會為紀念前一年(1987年)薨逝的協會總裁高松宮宣仁親王為名而設立的文化獎,1989年起每年頒發。獎項分為「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劇場/電影」五種,以成為「藝術的諾貝爾獎」為宗旨。日本美術協會是富士產經集團的一部分。 頒獎典禮每年10月在東京明治紀念館舉行,由日本美術協會現任總裁常陸宮正仁親王親自頒獎。今上天皇、皇后原則上也都會出席每年的頒獎典禮,即使不克出席,也會另外安排時間接見獲獎者。.

新!!: 菲尔兹奖和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 查看更多 »

高木貞治

木貞治,日本數學家,研究代數數論、類域論。他是類域論的開創者。.

新!!: 菲尔兹奖和高木貞治 · 查看更多 »

高斯獎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數學應用獎(Carl Friedrich Gauss Prize)是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與菲爾茲獎和奈望林納獎一同頒發的獎項,表揚研究工作在數學外領域影響深遠的數學家。與另外兩個獎項不同,高斯獎不設年齡限制,因為研究工作的影響可能要很多年後才表現出來。這獎項以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命名,紀念他的研究在科學、工程和統計學的廣泛應用。獎項包括獎章和獎金。2006年的獎金金額為10,000欧元。獎金資助來自1998年德國柏林國際數學家大會的盈餘。 獎章正面為高斯的肖像,背面為一條曲線穿過圓形和正方形,代表高斯以最小二乘法算出穀神星的軌道。 第一屆高斯獎在2006年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授予日本數學家伊藤清。.

新!!: 菲尔兹奖和高斯獎 · 查看更多 »

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

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Jean-Christophe Yoccoz、)是一位法國數學家,主攻動力系統。他是1973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銀牌得主,於1974年贏得一枚金牌。 他是1994年的菲爾茲獎得主,生前任職於法蘭西公學院。.

新!!: 菲尔兹奖和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 · 查看更多 »

讓-皮埃爾·塞爾

讓-皮埃爾·塞爾(Jean-Pierre Serre,),法國數學家,主要貢獻的領域是拓撲學、代數幾何與數論。他曾獲頒許多數學獎項,包括1954年的費爾茲獎與2003年的阿貝爾獎。.

新!!: 菲尔兹奖和讓-皮埃爾·塞爾 · 查看更多 »

讓·布爾甘

讓·布爾甘(Jean Bourgain,),生於奧斯滕德,比利時數學家。他在1994年獲菲爾茲獎,表揚他研究巴拿赫空間、調和分析和遍歷理論的成果。他曾於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任教,現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他於1977年在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2000年,他將掛谷問題與算術組合學拉上關係。 2009年他獲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2010年他獲得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 2012年他获得克拉福德奖数学奖。.

新!!: 菲尔兹奖和讓·布爾甘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新!!: 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麥可·弗里德曼

麥可·弗里德曼(Michael Freedman,),美國數學家,主攻龐加萊猜想。 他是1986年的菲爾茲獎得主,目前任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微軟研究院和数学系。.

新!!: 菲尔兹奖和麥可·弗里德曼 · 查看更多 »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是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61年,當時目的是為了響應。學校採用了辦學,早期著力於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的實驗教學。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在二戰及冷戰期間,致力開發電腦、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戰後的防禦性科技研究使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教職員人數及校園面積在的帶領下有所上升。大學於1916年遷往現在位於查爾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佔地。 擁有6間學術學院、32個學系部門的麻省理工學院常獲納入全球最佳學府之列。學校一直聞名於物理科學與工程學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發展諸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其他學術範疇。別名「工程師」的麻省理工體育校隊合計31支,涵蓋不同項目,學生因此可參與不同類型的跨校體育聯賽。 ,著名麻省理工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包括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52位國家科學獎章獲獎者、45位羅德學者、38名麥克阿瑟獎得主、6名菲爾茲獎獲獎者、25位图灵奖得主。此校同時具很強的創業文化,由其校友所創辦的公司利潤總值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新!!: 菲尔兹奖和麻省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阿蒂亚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OM,FRS(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 )英国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迈克尔·阿蒂亚 · 查看更多 »

阿图尔·阿维拉

阿图尔·阿维拉(英語: Artur Avila),巴西-法国数学家,2014年获菲尔茨奖。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动力系统和。阿维拉16岁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1岁获巴西国立理论及应用数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8年获欧洲数学学会奖。2012年获国际数学物理联合会早期职业奖。.

新!!: 菲尔兹奖和阿图尔·阿维拉 · 查看更多 »

阿特勒·塞爾伯格

阿特勒·塞爾伯格(Atle Selberg,),挪威數學家。他的著名工作有解析数论,以及自守形式理論,特別是將之引入譜論的研究。 他獲得1950年的菲爾茲獎和1986年的沃爾夫數學獎。.

新!!: 菲尔兹奖和阿特勒·塞爾伯格 · 查看更多 »

阿贝尔奖

阿贝尔奖(Abelprisen,Abel Prize)是數學的國際獎項,每年颁发一次,獲譽為數學界最高榮譽之一。2001年,为了纪念2002年挪威著名数学家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二百周年诞辰,挪威政府宣布将开始向杰出数学家颁发此种奖金。 自2003年起,由挪威自然科学与文学院的五名数学家院士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宣布获奖人。奖金的数额大致与诺贝尔奖相近。设立此奖的原因也是因为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项。2001年挪威政府拨款2亿挪威克朗作为启动资金。扩大数学的影响,吸引年轻人从事数学研究是设立阿贝尔奖的主要目的。 2003年3月23日,第一个获奖人名宣布,六月奖金第一次正式颁发。2004年三月第二届获奖人名单宣布,此次有两人分享奖金。 阿貝爾獎最初是索菲斯·李在1899年建議設立,因為他得悉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計劃中的獎項不包括數學獎。可是索菲斯·李不久後逝世,打斷了設立阿貝爾獎的工作。國王奧斯卡二世在1902年嘗試設立阿貝爾獎也不成功,而三年後瑞典-挪威聯盟的解散,使第一次的設立阿貝爾獎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新!!: 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阿蘭·科納

阿兰·科纳(Alain Connes,法語發音:,),又譯阿蘭·孔涅,法国数学家,生於法國瓦爾省德拉吉尼昂,专长冯·诺伊曼代数。他在非交换几何学上的工作对理论和数学物理有重要影响。他是1982年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新!!: 菲尔兹奖和阿蘭·科納 · 查看更多 »

赛德里克·维拉尼

赛德里克·维拉尼(Cédric Villani,),法国数学家,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赛德里克·维拉尼 · 查看更多 »

關係子句

係子句(relative clause),又叫关系从句、关系分句或定语从句,是关系词(relative word)引导的子句,其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名词的定语,但也可以起其他作用,如相当于状语从句等。 在不同的語言中,關係子句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構造,像在英語等許多歐洲語言中,關係子句是透過關係代詞(relative pronoun)這一類特殊的代詞來構造的;在日語、滿語等一些東北亞語言中,關係子句可透過主動詞的詞形變化來構造;像希伯來語等一些語言則可透過所謂的關係詞(relativizer)來構造關係子句;此外,有些語言則可直接藉由語序來構造關係子句。另像英語等一些語言則可透過不只一種方法來構造關係子句。.

新!!: 菲尔兹奖和關係子句 · 查看更多 »

關係代名詞

係代名詞(Relative Pronoun)是一類標明關係子句的代名詞,其指稱的對象和主句中由關係子句修飾的事物(通常是名詞或名詞片語)相同。漢語沒有關係代名詞。 一個英語關係代名詞的例子是who,像英語的「Grigori Perelman is 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 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意即「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是拒絕領取他的菲爾茲獎的俄羅斯數學家」)這句即為其一個例子,在此例中,「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是一個修飾名詞片語「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俄羅斯數學家)的關係子句,而who則是標明關係子句且在關係子句中代指所修飾的主句中的名詞的關係代名詞,它可被認為是將「a Russian mathematician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和「Grigori Perelman is 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這兩句給連接起來的代詞,而兩句中所指的「俄羅斯數學家」是同一人。 在提供從句與主句間連結的這方面,關係代名詞和從句性連接詞(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是相似的。然而和連接詞不同的是,關係代名詞不僅標明從句(在關係代名詞的狀況下指的是關係子句),也在從具中扮演名詞的角色,像例如在上面的「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這句中,who亦作為動詞詞組refused的主詞;而像在英語的「Grigori Perelman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 after he had prove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意即「在證明了龐加萊猜想後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絕領取他的菲爾茲獎」)這句中,after是從句「after he had prove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的標明,但after在從句中不扮演任何名詞的角色。.

新!!: 菲尔兹奖和關係代名詞 · 查看更多 »

蒂莫西·高爾斯

威廉·蒂莫西·高爾斯爵士,KBE,FRS(Sir William Timothy Gowers,),英国数学家、作家,1998年菲尔兹奖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蒂莫西·高爾斯 · 查看更多 »

邱姓

邱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新!!: 菲尔兹奖和邱姓 · 查看更多 »

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The Shaw Prize)由香港已故著名的影視製作人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創立,以表彰在科學學術研究上取得「對人類生活产生深遠影響」的成果的科學家。邵逸夫獎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學獎項,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新!!: 菲尔兹奖和邵逸夫獎 · 查看更多 »

量子重力研究者列表

以下為較有名的量子重力研究者列表,按姓氏拉丁字母首字序排列:.

新!!: 菲尔兹奖和量子重力研究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文泰中學

金文泰中學(Clementi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北角炮台山道的第一組別傳統名校。於1926年成立,為香港第一所由英國殖民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被喻為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頂尖學府。命名源於金文泰爵士。金文泰中學是香港僅有的三間培育出諾貝爾獎、菲立茲獎得主的中學之一。知名校友包括前警務署長李明逵、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前警務署長曾蔭培及前教育局長吳克儉等。.

新!!: 菲尔兹奖和金文泰中學 · 查看更多 »

艾倫·貝克

艾倫·貝克(Alan Baker,),英國數學家,生於英國倫敦。他的興趣在數論,特別是超越數理論。他於倫敦大學學院作哈羅得·達文波特的學生,開始其學術生涯,之後他轉到劍橋大學。1970年他31歲時獲得了菲爾茲獎。 2018年2月4日,他因為嚴重中風在劍橋去世。.

新!!: 菲尔兹奖和艾倫·貝克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2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菲尔兹奖和英國2012年6月 · 查看更多 »

英国医学科学院

英国医学科学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直译:“医学科学学院”),是英国医学界最高的学术荣誉机构。英国医学科学院类似于美国的美国国家医学院(英语:Institute of Medicine)。.

新!!: 菲尔兹奖和英国医学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學(希伯来语: האוניברסיטה העברית בירושלים, HaUniversita HaIvrit BeYerushalaim;阿拉伯语: الجامعة العبرية في القدس, Al-Jāmi`ah al-`Ibriyyah fil-Quds; abbreviated HUJI)是在以色列繼以色列理工學院之後建立的第二所大学。.

新!!: 菲尔兹奖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 查看更多 »

陶哲轩

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ao,),第二代澳洲香港移民,澳大利亚数学家,童年时期即天资过人 ,24歲當UCLA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目前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目前他与韩裔妻子劳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新!!: 菲尔兹奖和陶哲轩 · 查看更多 »

陈省身

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號辛生,中國旅美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陈省身于1982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为了纪念陈省身,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陈省身 · 查看更多 »

陈省身奖章

省身奖章(Chern Medal,或Chern Medal Award),是国际数学界设立的首个以华人名字命名的数学大奖。该奖奖励有杰出终生贡献的数学家,奖励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陈省身奖章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

新!!: 菲尔兹奖和陈省身奖章 · 查看更多 »

IEEE榮譽獎章

IEEE荣誉奖章(英文:IEEE Medal of Honor),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IEEE)的最高荣誉,也是世界电气电子工程学界的最高奖励。.

新!!: 菲尔兹奖和IEEE榮譽獎章 · 查看更多 »

MathOverflow

MathOverflow是一個互動數學網站,既是一個協作博客,也是專業數學家的網絡社區。用戶在這網站上可以提問,回答,及對問題或答案投票和評論,通過這些活動用戶可以獲取徽章和聲望值。這網站是Stack Exchange Network的其中一員。 這網站主要是發問數學研究的問題,也就是關於未解問題和探索現代數學各領域中的新知識。數學家平常交流時會討論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到這網站發問,譬如發文章、評審文章、指導研究生、取得終身教職等。網站上不允許發問主觀偏好及有爭議性的問題。網站上也不歡迎非數學家求人指導,例如問作業題;這類問題可以到Mathematics Stack Exchange等其他網站發問。 網站用戶中有不少頂尖的數學家,如威廉·瑟斯頓、陶哲軒等菲爾茲獎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MathOverflow · 查看更多 »

Scholarpedia

Scholarpedia 是一个以英语撰写的基于Wiki的在线百科全书。同维基百科一样,它也使用MediaWiki软件;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与可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之间的联系。 Scholarpedia的条目均由邀请来的专家作者写成,并且经过同行评审之后再发表。 Scholarpedia列明每条条目的所有作者、管理员和编辑的真实姓名和所属的机构,而同行评审的过程则是匿名的。Scholarpedia在线储存它的条目信息,并且可以被传统的期刊文章所引用(Scholarpedia拥有自己的ISSN号码1941-6016)。Scholarpedia的引用系统同时支持使用修订号。 Scholarpedia计划是在2006年2月由Eugene M. Izhikevich发起。当时他是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Eugene M. Izhikevich现在是Scholarpedia的主编。.

新!!: 菲尔兹奖和Scholarpedia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费夫曼

查尔斯·路易斯·费夫曼(Charles Louis Fefferman,),美国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 他在数学分析的工作,使他在1978年获菲尔兹奖。他的著名成果有,将多複變分析在低维的结果,推广到一般维数。他的研究包括偏微分方程、傅立叶分析、数学物理、流体动力学、类神经网络、数理金融学、谱分析等。 费夫曼是神童:15岁以德文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17岁从马里兰大学以物理和数学学士毕业。在埃利亚斯·施泰因指导下,20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他在22岁获得芝加哥大学聘为教授,是在美国大学中获任为教授最年轻的人,24岁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直到现在。1976年获得艾伦 沃特曼奖,197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2017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新!!: 菲尔兹奖和查尔斯·费夫曼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

查尔斯来源于德语名“Karl”,德语名“Karl”在法语中的拼写形式为“Charles”,随后这个拼法被带入了其他语言。“查尔斯”既可以作为姓也可以作为名,.

新!!: 菲尔兹奖和查爾斯 · 查看更多 »

柯蒂斯·麥克馬倫

柯蒂斯·麥克馬倫(Curtis T. McMullen,),哈佛大学数学教授,1998年菲尔兹奖得主。 他的研究领域是动力系统。.

新!!: 菲尔兹奖和柯蒂斯·麥克馬倫 · 查看更多 »

恩里科·邦別里

恩里科·邦別里(Enrico Bombieri,),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教授,1974年菲尔兹奖得主。 他的研究领域是数论。.

新!!: 菲尔兹奖和恩里科·邦別里 · 查看更多 »

杰西·道格拉斯

傑西·道格拉斯(Jesse Douglas,),美國數學家。.

新!!: 菲尔兹奖和杰西·道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格尔德·法尔廷斯

格尔德·法尔廷斯(Gerd Faltings,),出生於蓋爾森基興的德国数学家,研究领域为算术代数几何。 格尔德·法尔廷斯最著名的工作是利用格罗滕迪克发展出的代数几何理论证明了莫德尔猜想:数域K上的亏格大于1的非奇异射影曲线上仅有有限多个K-有理点。他因此获得1986年的菲尔兹奖和2015年的邵逸夫獎。此外他对阿贝尔簇的参模理论,算术黎曼-罗赫定理以及p-进霍奇理论亦有重要贡献。 法尔廷斯从1994年起担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新!!: 菲尔兹奖和格尔德·法尔廷斯 · 查看更多 »

格列戈里·馬爾古利斯

格列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馬爾古利斯(Григо́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аргу́лис,Gregori Aleksandrovich Margulis,),俄裔美籍数学家。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双料得主。.

新!!: 菲尔兹奖和格列戈里·馬爾古利斯 · 查看更多 »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格里戈里·雅柯夫列维奇·裴瑞爾曼(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Grigori Yakovlevich Perelman,)是俄罗斯数学家,生於蘇聯列寧格勒(現改稱為聖彼得堡)。他是一位里奇流(Ricci flow)的专家,對龐加萊猜想的证明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献。.

新!!: 菲尔兹奖和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 查看更多 »

森重文

森重文()是日本數學家,专门是代数几何和双有理几何,因三维代数簇的分类而著名,被代数几何学家称作森重文纲领。他於1990年獲得菲尔兹奖和日本学士院奖,2004年获藤原奖。他是日本学士院院士。他在1978年於京都大学获得博士。 森重文把代数曲面分类的传统方法推广至三维代数簇。传统方法用到代数曲面的极小模型概念。他发现若作一些改变,极小模型概念也可以用到三维代数簇上,如果我们允许有一些奇点在上面。 2014年8月11日,森重文当选国际数学联盟总裁,任期自2015年1月开始。.

新!!: 菲尔兹奖和森重文 · 查看更多 »

歷史學系

歷史學系是文學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類各朝代以來的政治事件為主,並整理歷史資料以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而培養歷史人才以編修文獻也為歷史學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歷史學系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菲尔兹奖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汕头市

汕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人口555.21万,为著名侨乡。.

新!!: 菲尔兹奖和汕头市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基金会

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 Foundation),是一个以色列基金会,主要目标是支持及颁布沃尔夫奖。沃尔夫基金是沃尔夫奖的主体基金。.

新!!: 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奖

沃尔夫奖(Wolf Prize)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该基金会於1976年在以色列创立,1978年开始颁奖。创始人里卡多·沃爾夫是外交家、实业家和慈善家。 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或艺术领域中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其中以沃尔夫数学奖影响最大。 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数学奖

沃尔夫数学奖(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因爲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只每4年頒給40歲以下的數學家,此獎項在阿貝爾獎出現之前被認爲是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獎項。获得该奖项的华裔有二位,皆有美国国籍,分別是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及数学家丘成桐。.

新!!: 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 · 查看更多 »

沃恩·琼斯

沃恩·弗雷德里克·兰德尔·琼斯(Sir Vaughan Frederick Randal Jones,)是一位新西兰美国数学家,以在冯·诺依曼代数和扭结多项式上的研究而闻名。1990年他被授予菲尔茨奖,并且他因为在京都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穿了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的球衣而闻名。.

新!!: 菲尔兹奖和沃恩·琼斯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菲尔兹奖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洛朗·施瓦茨

洛朗-莫伊兹·施瓦茨(Laurent-Moïse Schwartz,),法國數學家,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他獲得1950年的菲爾茲獎,以嘉許他的分佈論的工作。分佈論給予諸如狄拉克δ函數等清晰的數學定義。他曾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任教甚長時間。 此外他也是個出名敢言的知識份子,立場傾向社會主義。.

新!!: 菲尔兹奖和洛朗·施瓦茨 · 查看更多 »

洛朗·拉福格

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法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生於法國安東尼。.

新!!: 菲尔兹奖和洛朗·拉福格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菲尔兹奖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长沙,学校面临湘江背靠岳麓山,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新!!: 菲尔兹奖和湖南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朗蘭茲綱領

朗蘭茲綱領是數學中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構想,聯繫數論、代數幾何與约化群表示理論;綱領最初由羅伯特·朗蘭茲於1967年在一封給韦伊的中提出。.

新!!: 菲尔兹奖和朗蘭茲綱領 · 查看更多 »

戴维·芒福德

戴维·布赖恩特·芒福德(David Bryant Mumford,),又译大衛·曼福德,美國數學家。 在哈佛大學,他上奥斯卡·扎里斯基的課時,引起了對代數幾何學的興趣。芒福德曾研究模空間,出版了幾何不變量理論一書。現在任教於布朗大學,研究模式科学。 1974年獲費爾茲獎,2006年獲邵逸夫獎,2008年获得沃尔夫奖。 Category:美国数学家 Category:菲尔兹奖获得者 Category: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邵逸夫奖得主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Category:布朗大學教師.

新!!: 菲尔兹奖和戴维·芒福德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俄语:Станислав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Смирнов,),俄罗斯数学家,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现任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新!!: 菲尔兹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斯堡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简称:Unistra或UDS)坐落于法国阿尔萨斯大区首府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大学最早成立于1538年,前身为德意志,后者于1566年升为学术院,1621年改建为大学。1681年,随着斯特拉斯堡市的主权由神圣罗马帝国移交给法兰西王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开始由法兰西管辖。在法国大革命、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管辖权曾多次变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特拉斯堡大学管辖权被重新交还给法兰西共和国。受1968年“五月风暴”运动影响,斯特拉斯堡大学在1971年拆分为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二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三大学等三所大学。2009年1月1日,三所大学重新合并为斯特拉斯堡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公立大学:在校学生约48011人(其中20%为留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2727人,下设36个部门机构(学院、培训研究单位、学校、研究院)以及72个研究单位。斯特拉斯堡大学是法国第一批自治大学之一,也是法国最先设立基金会的大学之一。斯特拉斯堡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成员,也是历史悠久的欧洲学院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校友和教师中,有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位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1位法兰西学院院士,12名法兰西科学院院士,4名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另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3位、17位、铜奖37位。 在2016年路透社《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Top100》排名中,斯特拉斯堡大学全球排名98位。在2013-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斯特拉斯堡大学连续3年进入全球前100名。.

新!!: 菲尔兹奖和斯特拉斯堡大学 · 查看更多 »

斯隆奖

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是每年由艾爾弗·斯隆基金(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自1955年以来授予“提供支持和认同于早期的职业科学家和学者”。这与企业斯隆奖是明显不同的。 奖学金最初被授予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奖项后来被添加上神经科学(1972年),经济学(1980年),计算机科学(1993年),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2002).

新!!: 菲尔兹奖和斯隆奖 · 查看更多 »

斯蒂芬·斯梅爾

史蒂文·斯梅爾(Steven Smale,),美國數學家,1966年獲得費爾茲獎,2007年獲得沃爾夫獎。他因證出五維或以上的龐加萊猜想而成名。然後轉向研究動力系統,作出重要成就,還勾劃出研究計劃,給很多研究者實行。斯梅爾也作過數學經濟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計算理論。 1998年斯梅爾列出了21世紀的18道數學問題,精神上沿襲了1900年知名的希爾伯特數學問題。斯梅爾的問題有一部分也來自希爾伯特數學問題。問題包括還未解決的雅可比猜想和黎曼猜想。 斯梅爾另一有名的定理,是證明出球面能夠外翻的斯梅爾悖論。這悖論是說如果容許球面穿過自己,球面內壁能夠翻到外面而不摺皺。 斯梅爾於1957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柏克萊大學。1995年自柏克萊大學退休後,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教授。他現在為芝加哥豐田理工學院教授。為表彰他的貢獻,一顆1982年發現的小行星於2000年便以他來命名。.

新!!: 菲尔兹奖和斯蒂芬·斯梅爾 · 查看更多 »

文德林·維爾納

文德林·维尔纳(Wendelin Werner,),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他生于西德科隆,1977年获得法国国籍。.

新!!: 菲尔兹奖和文德林·維爾納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大学

日内瓦大学(Université de Genève,常缩写为UNIGE),是瑞士日内瓦州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是1559年约翰·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学院(Schola Genevensis)。作为一所神学院,这里主要教授修辞学、辩证法、希伯来语和古典希腊语,在欧洲宗教改革期间获得广泛声誉。经过启蒙时代,其学科领域逐渐扩展,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 日内瓦大学每年开展不同学科的240多种学位教育以及约150种继续教育项目。2005年度之前,大学采用法国学位系统,即学位分学士(Licence)、高等深入研究文凭(DEA)和博士(Doctorat)三级。在此之后,根据欧洲29国教育部长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精神,大学的学位系统逐步与欧洲各国接轨。日内瓦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是集合了欧洲12所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成员之一。 2005-2006年度,大学主体共有注册学生名。其中外国学生占37%(来自131个国家和地区,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学生最多),教研人员人,规模仅次于苏黎世大学排在瑞士第二位。学生每学期需要缴纳500瑞士法郎的“大学税”方可参加考试。.

新!!: 菲尔兹奖和日内瓦大学 · 查看更多 »

日本国际奖

日本國際獎(日本国際賞,Japan Prize)是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所頒發的獎項。该奖项授予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独创性的和飞跃性的成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获奖者多为世界有名的科学家。获奖者可以得到奖状,奖牌及5000万日元的奖金。该奖项只授予在世人物。 在1981年,提出了日本也需要和诺贝尔奖所匹敌的奖项的构想。1983年确定了奖项的设立,1985年在国立剧场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上,天皇、皇后、首相、參眾兩院議長和最高裁判所長官都會出席。.

新!!: 菲尔兹奖和日本国际奖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菲尔兹奖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数学史

数学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发现,以及调查它们的起源,或更广义地说,数学史就是对过去的数学方法与数学符号的探究。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古中国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數學最早用於人們計數、天文、度量甚至是貿易的需要。這些需要可以簡單地被概括為數學對結構、空間以及時間的研究;對結構的研究是從數字開始的,首先是從我們稱之為初等代數的——自然數和整數以及它們的算術關係式開始的。更深層次的研究是數論;對空間的研究則是從幾何學開始的,首先是歐幾里得幾何和類似於三維空間(也適用於多或少維)的三角學。後來產生了非歐幾里得幾何,在相對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进入知识可以向全世界传播的现代社会以前,有记录的新数学发现仅仅在很少几个地区重见天日。目前最古老的数学文本是《普林顿 322》(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900年),《莱因德数学纸草书》(古埃及,约公元前2000年-1800年),以及《莫斯科数学纸草书》(古埃及,约公元前1890年)。以上这些文本都涉及到了如今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概念,后者可能是继简单算术和几何后,最古老和最广泛传播的数学发现。 在公元前6世纪后,毕达哥拉斯将数学作为一门实证的学科进行研究,他创造了古希腊语单词μάθημα(mathema),意为“(被人们学习的)知识学问”。希腊数学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进了这些数学方法(特别引入了演绎推理和严谨的数学证明),并扩大了数学的主题。中国数学做了早期贡献,包括引入了位值制系统。如今大行于世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运算方法,很可能是在公元后1000年的印度逐渐演化,并被伊斯兰数学家通过花拉子米的著作将其传到了西方。伊斯兰数学则将以上这些文明的数学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贡献。许多古希腊和伊斯兰数学著作随后被翻译成了拉丁文,引领了中世纪欧洲更深入的数学发展。 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算术、初等代数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数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从古代到中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时期都伴随着数个世纪的停滞,但从16世纪以来,新的数学发展伴随新的科学发展,让数学不断加速大步前进,直至今日。.

新!!: 菲尔兹奖和数学史 · 查看更多 »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新!!: 菲尔兹奖和数学家 · 查看更多 »

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指的是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數學家形容數學是美麗的。有時,數學家會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的形式,或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通常與音樂和詩歌相比較。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對數學之美的感覺: 数学,正确看待时,不仅具有真理,还具有至高的美-像雕塑一样冷酷而严肃,没有吸引到我们任何一種弱小本性,也没有绘画或音乐的华丽装饰,而是崇高地纯粹、絕對地完美,就如最伟大的艺术。数学中一定能找到最卓越的试金石——超越人類時之喜悦感,像寫诗時一样。 保羅·埃爾德什認為數學不可言說:「為何數字美麗呢?這就像是在問為何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美麗。若你不知道為何,其他人也無法告訴你。我知道數字是美麗的。且若它們不是美麗的話,世上也沒有事物美麗了。.

新!!: 菲尔兹奖和數學之美 · 查看更多 »

拓撲量子場論

拓扑量子场论(又称拓扑场论,简称TQFT)是一类计算拓扑不变量的量子场论。其共同特征是某些相关函数不依赖于背景时空流形的度量。 虽然拓扑量子场论由物理学家发明,但是在数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与纽结理论、代数拓扑中的、代数几何中的模空间等分支均有联系。西蒙·唐纳森、沃恩·琼斯、爱德华·威滕和马克西姆·孔采维奇都因对拓扑场论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菲尔兹奖。 20世纪70年代,阿尔伯特·施瓦茨就研究过一种拓扑量子场论(阿贝尔的陈-塞蒙斯场论)。80年代末,在迈克尔·阿蒂亚启发下,研究了三个拓扑量子场论:一个由超对称杨-米尔斯场论扭变得到,用以将唐纳森不变量和弗勒尔瞬子同调解释为量子物理对象;第二个是非阿贝尔的陈-塞蒙斯场论,用以将琼斯多项式及其衍生物解释为量子物理对象;第三个由超对称Σ模型扭变得到,用以将格罗莫夫的赝全纯曲线和弗勒尔的拉格朗日同调解释为量子物理对象。1994年威滕应用弦论学家得到的强弱对偶结果将唐纳森不变量等价为更易计算的塞伯格-威滕不变量。进入21世纪,威滕等人又研究了具有更多超对称的杨-米尔斯场论的扭变,并将数学中的几何郎兰兹对偶解释为量子场论中的强弱对偶。威滕等人进一步发现,Σ模型、陈-塞蒙斯场论、以及超对称杨-米尔斯场论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可以包含在弦论或者M-理论中,在这个大框架之下,琼斯多项式的范畴化——霍万诺夫同调被解释为量子物理对象。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拓扑量子场论是拓扑有序态的低能有效理论,例如分数量子霍尔态、弦网凝聚态及其他强关联液态自旋量子。.

新!!: 菲尔兹奖和拓撲量子場論 · 查看更多 »

拓扑学

在數學裡,拓撲學(topology),或意譯為位相幾何學,是一門研究拓撲空間的學科,主要研究空間內,在連續變化(如拉伸或彎曲,但不包括撕開或黏合)下維持不變的性質。在拓撲學裡,重要的拓撲性質包括連通性與緊緻性。 拓撲學是由幾何學與集合論裡發展出來的學科,研究空間、維度與變換等概念。這些詞彙的來源可追溯至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茲,他在17世紀提出「位置的幾何學」(geometria situs)和「位相分析」(analysis situs)的說法。莱昂哈德·歐拉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與歐拉示性數被認為是該領域最初的定理。「拓撲學」一詞由利斯廷於19世紀提出,雖然直到20世紀初,拓撲空間的概念才開始發展起來。到了20世紀中葉,拓撲學已成為數學的一大分支。 拓撲學有許多子領域:.

新!!: 菲尔兹奖和拓扑学 · 查看更多 »

拉尔斯·霍尔曼德尔

拉尔斯·霍尔曼德尔(Lars Valter Hörmander,),瑞典数学家,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尤其在现代线性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62年荣获菲尔兹奖,1988年荣获沃尔夫奖。他的Analysis of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Operators I - IV(《线性偏微分算子分析》)被认为是线性偏微分算子领域的经典文献。他于1955年在隆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Marcel Riesz和Lars Gårding。1968年起任该校教授,直至1996年退休。其间他曾经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等地任教和进行研究。1987—1990年间,他曾任国际数学联盟副主席。 H H H H H H H Category: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职员.

新!!: 菲尔兹奖和拉尔斯·霍尔曼德尔 · 查看更多 »

拉斯·阿尔福斯

拉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芬兰数学家,在黎曼曲面领域有突出贡献。其编写的教材《Complex Analysis》堪称以几何观念看待复分析的经典之作。 他于1936年获菲尔兹奖,1981年获沃尔夫数学奖。.

新!!: 菲尔兹奖和拉斯·阿尔福斯 · 查看更多 »

曼久尔·巴尔加瓦

曼朱尔·巴伽瓦(,),印度裔加拿大-美国数学家。他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主要以对数论的研究知名。2014年,巴伽获费尔兹奖,获奖原因是“发展了数的几何的强有力的新方法,他用其计算了小秩环并界定了椭圆曲线的平均秩”。.

新!!: 菲尔兹奖和曼久尔·巴尔加瓦 · 查看更多 »

晨兴数学奖

晨兴数学奖(Morningside Medal of Mathematics)授予45岁以下、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是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最高奖项。该奖创立于1998年,每三年颁发一次。奖项包括金奖与银奖,金奖得主奖金为25000美元,银奖得主奖金为10000美元。 晨兴数学奖的发起人是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丘成桐与晨兴集团创办人陈启宗。 由丘成桐教授领衔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各奖项得奖人。第六届晨兴数学奖评选委员会的十二位委员是 Richard E. Borcherds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John H. Coates (剑桥大学)、Simon K. Donaldson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学会)、Björn Engquist (得克萨斯大学奥丁分校)、Gerd Faltings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数学研究所)、James G. Glimm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Dorian M. Goldfeld (哥伦比亚大学)、Benedict H. Gross (哈佛大学)、Victor W. Guillemin (麻省理工学院)、Yuri I. Manin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数学研究所及美国西北大学)、Stanley J. Osher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丘成桐教授 (哈佛大学)等。.

新!!: 菲尔兹奖和晨兴数学奖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

新!!: 菲尔兹奖和普林斯顿大学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簡稱 IAS )是一个供各领域的科学家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的科研机构,能够保障所辖科研人员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限制。在其它地方也有基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建立的高等研究院。IAS于1930年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它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

新!!: 菲尔兹奖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普拉托问题

普拉托问题是数学中与极小曲面有关的一类问题,旨在研究在边界固定时极小表面的存在性。此问题最早由十八世纪的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1760年提出。而之后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在十九世纪进行了大量关于皂液膜(肥皂泡)的实验,并总结出了一些与极小曲面以及此问题有关的定律(普拉托定律)。普拉提问题是变分法研究的一个分支。普拉托问题中的极小曲面的存在性以及其正则性(是否可微,是否光滑等等)是几何测度理论的研究对象。 数学家们首先从解决普拉托问题的各种约束下的特殊情况开始。1930年,杰西·道格拉斯和蒂波·拉多得到了在映照(浸入)参照下的一般解。两人的方法有很大差别。拉多的方法建立在加尼尔的工作上,只能证明边界为可求长的简单闭曲线的情况。道格拉斯则运用了全新的思路,对任意的简单闭曲线都适用。两人的方法都包括了求解最小值问题,不同之处为道格拉斯最小化的对象是现在称为“道格拉斯积分”的积分式,而拉多最小化的对象是类似于保守场的“能量”。道格拉斯因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1936年的菲尔兹奖.

新!!: 菲尔兹奖和普拉托问题 · 查看更多 »

11月15日

11月1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9天(闰年第32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6天。.

新!!: 菲尔兹奖和11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菲尔兹奖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200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菲尔兹奖和200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7年3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3月29日.

新!!: 菲尔兹奖和2007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0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菲尔兹奖和2010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2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12年8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日期不詳.

新!!: 菲尔兹奖和2012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1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菲尔兹奖和201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於匯總2017年9月期間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菲尔兹奖和201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月24日

2月24日是阳历年中的第55天,距一年的结束还有310天(闰年则还有311天)。.

新!!: 菲尔兹奖和2月24日 · 查看更多 »

9月2日

9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45天(闰年是24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0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2日的下一天為9月14日。.

新!!: 菲尔兹奖和9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菲尔兹奖章菲尔兹数学奖菲尔斯数学奖菲尔茨奖菲立茲獎菲爾茲獎費爾茲獎费尔兹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