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堀田正睦
堀田正睦()、江戶時代末期大名及老中首座,下總佐倉藩第5代藩主。.
查看 華族令和堀田正睦
尚泰王
尚泰(;)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國王,也是最後一位琉球國中山王。1848年至1879年在位。.
查看 華族令和尚泰王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查看 華族令和三司官
伊達宗城
伊達宗城(),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大名、明治時代時期政治家。宇和島藩第八代藩主(1844年-1858年)。官位從四位下、遠江守、侍從。明治時代封伯爵。 由於為政清明,所以與福井藩第16代藩主松平春嶽、土佐藩第14代藩主山內豐信、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並稱為「」。.
查看 華族令和伊達宗城
伊達宗德
伊達宗德(),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大名、明治時代時期政治家。宇和島藩第九代藩主(1858年-1871年)。官位從四位下、遠江守。明治時代封伯爵『官報』第307号「叙任及辭令」1884年7月8日。,其後晉升為侯爵。.
查看 華族令和伊達宗德
德川篤守
德川篤守(),後改名德川廣光,日本御三卿清水德川家第7代當主。.
查看 華族令和德川篤守
德川茂承
德川茂承(),日本幕末大名、紀州藩第14代及最後一代藩主,是第8代藩主德川重倫的弟弟松平賴謙的曾孫。.
查看 華族令和德川茂承
琉球藩
琉球藩()是日本明治初期在現在的沖繩縣所設的藩。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國為「日本領土」,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王」,把琉球國改為日本琉球藩,史稱「第一次琉球處分」。琉球藩的藩廳設于首里城(今沖繩縣那霸市首里),藩王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國王。 1879年3月11日第二次琉球處分后,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同年设置冲绳县。自此,琉球被日本并合,原琉球国之领土被分别划入冲绳县和鹿儿岛县。.
查看 華族令和琉球藩
鍋島直彬
鍋島直彬()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和明治時代、大正時代的一位政治人物。他是肥前國鹿島藩的最後一位藩主,也是沖繩縣設置後的第一位知事。 鍋島直彬是鹿島藩第8代藩主鍋島直永的第三子,幼名熊次郎。而當時的鹿島藩是佐賀藩的一個支藩。後來直彬被過繼給了第10代藩主直賢。嘉永元年(1848年)9月14日,在主君佐賀藩藩主鍋島直正的脅迫下,鍋島直賢被迫隱居,將藩主之位讓給了直彬。 嘉永6年(1853年),俄羅斯人普提雅廷乘船來到長崎,同江戶幕府就開國問題進行談判。鍋島直彬奉命負責警備事務。此外他將藩校德讓館改名弘文館,對文武進行獎勵。萬延元年(1860年)12月敘從五位下備前守的官位。 在幕末時期,鍋島直彬支持尊皇攘夷,與佐賀藩行動一致,奉佐賀藩藩主鍋島直正的命令同朝廷方面進行交涉。文久3年(1863年)遷任備中守。慶應2年(1866年),直彬對被幕府處分的副島種臣給予了庇護。在1868年的戊辰戰爭中,直彬對明治新政府持恭順的態度。1869年版籍奉還後擔任鹿島藩知事,1871年7月廢藩置縣後被免職,遷居東京。 1872年8月奉命前往美國考察;次年擔任侍從一職,成為明治天皇的親信。在1877年西南戰爭之際曾隨天皇前往京都。1878年擔任宮內御用掛、文學御用掛。 1879年4月,日本在琉球藩舊地設置沖繩縣,鍋島直彬擔任第一任縣令。在沖繩縣令任上,鍋島直彬讓佐賀縣(當時屬長崎縣)出身的30餘名親信分據要職。同時提出「舊慣溫存」的施政方針,沿襲了琉球國土地、租稅、地方制度等等舊制,將施政重點放在了勸學、勸業等等方面。另一方面,鍋島直彬支持並獎勵發展製糖業,這與琉球王國時代的王室特權是矛盾的,因此引起了琉球人與鹿島籍糖商的對立,以及琉球士族的反抗。1881年,鍋島直彬被迫辭職回到東京。同年成為元老院議官,敘正四位。 1884年華族令頒佈後敘子爵。1888年任帝室制度調查委員,敘從三位。1890年參加第一回帝國議會選舉,當選貴族院議員,此後獲得了四次連任。再此期間,他為他的故鄉鹿島市醫院、學校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由於這些功績的緣故,鍋島直彬在明治天皇逝世後仍受到重用,1915年被大正天皇敘了正二位官位。同年6月13日逝世。戒名靜觀院萬物自得大居士,葬於佐賀縣鹿島市古枝町久保山的普明寺。.
查看 華族令和鍋島直彬
華族 (日本)
華族是日本于明治維新后至《日本國憲法》頒布前(1869年-1947年)存在的貴族階層,包括來自公卿世家的“公家華族”、來自江戶時代各藩藩主的“大名華族”、對國家立有功勛的“勛功華族”、以及臣籍降下的“皇親華族”等。華族之出現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制定于1884年7月7日。1947年5月3日,隨著《日本國憲法》(昭和憲法)生效,基於不承認華族和爵位制度,華族因此遭到全面廢除。明治敘爵之初,華族約500家;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共924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6.4人計算,華族總數約占日本總人口的萬分之一。而未達到華族標準的舊日本貴族,稱為士族主要指當時的藩士。.
查看 華族令和華族 (日本)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查看 華族令和貴族
赤松氏
赤松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自鐮倉時代末期直到安土桃山時代,一直是支配播磨國的武家。 在戰國時代,赤松氏是播磨的守護大名。 在應仁之亂中,赤松政範是細川氏方面的一位將領。 明治時代以後,華族令頒佈,赤松氏的家督於1887年被封為男爵。 新免氏為赤松氏的一個分支。.
查看 華族令和赤松氏
松平賴聰
松平賴聰(),讃岐高松藩第十一代(最後一代)藩主。.
查看 華族令和松平賴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