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0 关系: AMX-30主战坦克,基尔机械制造厂,埃爾馬EMP衝鋒槍,卡爾臼炮,坦克炮,天兵防空系統,不来梅,中德关系 (1911年-1941年),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三號坦克,一號坦克,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五式40公厘高射炮,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住友62式7.62毫米機槍,德國聯邦國防軍,公羊主戰坦克,四號坦克,BK 5航空機炮,BK-27機炮,火炮式坦克殲擊車,索尔,萊茵金屬RMK30無后座力轉輪式機炮,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蝗蟲10自走砲,豹2型坦克,豹2E主戰坦克,豹式戰車,貝瑞塔AS70/90輕機槍,鼬鼠 (装甲车),蘇羅通ST-5機炮,膛線,FG42伞兵步枪,FN MAG通用機槍,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GrW 42型81毫米迫击炮,HK G28狙擊步槍,HK G3自動步槍,HK GMG自動榴彈發射器,HK MG5通用機槍,IMI 120毫米坦克炮,K1主戰坦克,K2主戰坦克,Ksp 58通用機槍,L7通用機槍,LeFH 18榴彈炮,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Leichttraktor,M1艾布蘭主力戰車,M60巴頓戰車,...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AMX-30主战坦克
AMX-30是一款由设计的主战坦克,从1966年开始服役于法國陸軍,前5辆被交付给第501坦克团()。AMX-30量产型重36吨,这是牺牲防护能力换取机动能力的结果。设计者认为要从最新的反坦克武器中保护坦克需要太多的装甲,从而减少坦克的机动性。取而代之的是车辆的高速和紧凑的尺寸设置:车高仅2.28米。该车配备105毫米坦克炮,发射G型破甲弹()。G型破甲弹的内壳和外壳通过滚珠轴承分离,从而使其在不改变战斗部的情况下维持发射后的自旋稳定。坦克发动机为HS-110柴油发动机提供,而其传动装置却十分糟糕。 由于其传动装置故障不断,1979年法国陆军开始将AMX-30升级为AMX-30B2,换装了新的传动装置、改良型引擎并引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其他改进。AMX-30有许多衍生型号,包括AMX-30D装甲回收车、AMX-30R自行防空炮、架桥坦克、发射车和地对空导弹发射车。 AMX-30承接战后法国两型中型坦克以及ARL-44的设计。虽然ARL-44是一型临时坦克,他的替代型AMX-50重型坦克在50年代中期引进M47巴顿坦克之后便被取消研发。1956年法国政府参加了一项与西德和意大利合作旨在设计一型标准化坦克的合作项目。虽然三个国家确定了一系列新坦克的具体特征,法国和西德已经开始为试验和改进分别建造原型车,但是由于西德决定不采用法国称将推迟到1965年生产的105毫米坦克炮而导致项目失败。结果是,两个国家决定基于各自的原型车研发。德国最终研制出豹1型坦克,而法国则发展出AMX-30。 早在1969年,希腊就订购了AMX-30和其他衍生型号,紧接着的是西班牙。接着,AMX-30被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浦路斯和智利。在停产之前,一共生产了3,571辆AMX-30和它的衍生型号。西班牙和委内瑞拉之后都开始了坦克现代化升级改装计划以延长服役时间。1991年海湾战争,法国和卡塔尔陆军均部署了AMX-30,卡塔尔的AMX-30参与了对抗伊拉克军队的战斗。法国和其他大部分国家在20世纪末便将AMX-30替换成更新型的坦克。.
基尔机械制造厂
基尔机械制造厂有限公司(Maschinenbau Kiel GmbH,简称MaK)是德国一家传统的机械制造商,主要生产、柴油机车、柴油动车组和。其业务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被拆分为几间独立的公司。当中莱茵金属于1990年收购了军事装备部门;西门子于1992年收购了轨道车辆部门,并在1998年将机车事业部转售至目前的拥有者;卡特彼勒则于1997年收购了船用柴油机部门。 福斯罗及卡特彼勒的船用柴油机部门目前仍然设于基尔,后者更持有原公司80%的股权,并继续在其产品中使用MaK的品牌。它们均为基尔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查看 莱茵金属和基尔机械制造厂
埃爾馬EMP衝鋒槍
埃爾馬EMP(;EMP,德語全寫:,意為:埃爾馬衝鋒槍;又稱:MPE,德語全寫:)是一款由納粹德國以從毛瑟公司的收購的設計為藍本研發、生產的冲锋枪,發射9×19毫米魯格手枪子彈。 該衝鋒槍於1931年至1938年之間生產了大約10,000枝(分為三種主要口徑型),並出口到西班牙、墨西哥、中國和南斯拉夫,但也被德國國內党卫队所使用。它在西班牙由拉科魯尼亞兵工廠以M41/44之名生產。.
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Mörser Karl;Gerät 040/041),是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所開發、使用的超重型火砲。.
查看 莱茵金属和卡爾臼炮
坦克炮
坦克炮(Tank gun、戰車炮)是指安装在坦克上的火炮,是坦克的最主要的火力來源。坦克炮与高射炮同屬加農炮,因此兩者的弹道亦類似,追求高初速以及彈道平直以求迅速打擊目標。戰車炮主要使用穿甲弹、高爆弹攻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辆和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除了高炮口初速與準確性之外,戰車炮還需要能夠在狹小空間(炮塔)內安裝與操作,而為了戰鬥中避免冒險打開車員出入的艙蓋排煙,所以在大部分現代坦克主炮中有一節加粗的部分,便是安裝了專用排煙器,以保障發射後的火藥煙氣不會倒流回車體內。大多數的戰車炮使用彈頭與發射藥一體成型的設計,以便利彈藥裝填與維持發射速率。 坦克炮主要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两类。在坦克上多装在可以360度回转的装甲炮塔内以获得最大的攻擊效能,並配備裝甲防护,与观瞄火控设备、自动装弹机和炮塔回转机构组成坦克的武器系统。.
查看 莱茵金属和坦克炮
天兵防空系統
天兵防空系統(Skyguard)為1966年瑞士所研發的雷達射控快砲系統,1975年再與美國Teledyne公司合作研發陸射型麻雀飛彈加入,形成彈砲合一防空系統,包含天兵雷達、35快砲、麻雀飛彈發射架。.
查看 莱茵金属和天兵防空系統
不来梅
不来梅(Bremen,),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来梅州的州府、德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和第五大工业城市。不来梅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食品加工、航天航空、航运物流、汽车制造、贸易、新能源等行业。 不来梅州由不来梅和往北60公里以外的不来梅哈芬两个城市组成。不来梅在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内,德国有欧盟認定的11個大都市圈。不来梅哈芬市的远洋港区实际上被划归不来梅市,它是不来梅市的一块飞地。 不来梅是最早开展对华贸易的德国城市之一,1861年由清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中德通商条约》中提及的“汉谢城伯磊门”即是汉萨城市不来梅的古称。.
查看 莱茵金属和不来梅
中德关系 (1911年-1941年)
1911至1941年間,中國和德國之間從合作到交惡宣戰的關係,有重要歷史意義。中德合作使兩國结成一定程度之联盟,密切的合作使中国的工业和军备迅速進步,尤其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之前。此時期的中华民国一直在民国军阀割据與列强环伺下艰难生存。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国民革命军北伐,雖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過於同時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抬頭。有鉴于此,中华民国急需現代军备和国防工业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则需要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促成兩國於20至30年代合作。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结束,僅不足4年,而且實質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能力,例如組建了國軍德械師。.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以下簡稱:35DPG)是一台由南非為海军军舰生產的雙管水平並排式海軍35毫米舰载近迫武器系統,它目前搭載在勇敢级巡防舰上服役,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
三號坦克
三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II),是一款德軍二戰坦克。最初因為了應付國際聯盟的檢查,該車最初被稱爲ZW。ZW是排級指揮用車之意 來源:《二戰德軍坦克圖解》P.73三號坦克擁有多種衍生及改進型,并由德軍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其改進和衍生型號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
查看 莱茵金属和三號坦克
一號坦克
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意為一號裝甲戰鬥車輛)是德國於1930年代研製的一款輕型戰車,縮寫為「PzKpfw I」,其官方軍械署賦予的編號為SdKfz 101(“第101號特殊用途車輛”)。一號戰車自1932年開始設計,並於1934年開始大量生產,它原先僅作為德軍建構新一代的裝甲戰鬥與技術時所使用的訓練車輛,但後來將其投入了西班牙內戰、二戰的波蘭、法國、蘇聯、北非战场以及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使用。一號戰車於西班牙累積了使用經驗,幫助德軍分別於1939年和1940年擊敗了波蘭與法國,到了1941年,一號戰車的底盤被用於制造突擊砲和驅逐戰車。爾後,他國將一號戰車進行升級改裝來延長其服役壽命,它在西班牙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954年。 一號戰車的戰鬥表現受限於其薄弱的裝甲和僅兩挺通用機槍的貧弱火力,由於被設計成訓練車輛,一號戰車無法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的輕型戰車相比,如蘇聯的T-26戰車。雖然在戰鬥表現中顯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號戰車仍佔德軍戰車中相當大的比重,並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戰役中使用。小型且脆弱的一號戰車在重要性上可能比不过其他一些著名的德軍戰車,如四號、虎式和豹式等,但它在納粹德國於二戰初期的一連串閃擊戰攻勢與勝利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查看 莱茵金属和一號坦克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九六式高射機炮(日文:九六式二十五粍高角機銃)為日本帝國海軍的艦用高射機炮,為法國霍奇克斯高射機炮的仿製品。它是二战中日本海军主要的中口径防空炮,拥有单装、雙聯裝或三聯裝三种形式,几乎每艘日本軍艦都装备了该型火炮。通常都是兩人操作,分別控制轉向和射高以及瞄準開火。由于最低射角为-10°,该炮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韓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有用此種防空機炮向聯合國軍(主要是美軍)戰機開火。.
五式40公厘高射炮
五式40公厘高射炮(5しき40みりこうしゃきかんほ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軍隊嘗試仿製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所製造之中口徑高射炮;戰爭結束為止產量不超過百門,故未大規模配發。.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Иерони́м Петро́вич Уборе́вич,),苏联军事家,一级集团军级軍銜(1935年時授予),在俄国内战中率领红军取得多次胜利。在担任红军军备部长时力主发展空军和装甲部队,强调要重点训练红军掌握现代兵器和装备。在担任多个军区司令期间,他组织了多次演习和野外作业,提高了苏军的实际训练水平,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受他影响的同僚和他所提拔的下属中不少成为了苏德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大清洗中,他和图哈切夫斯基等军队高层领导人被处决,是苏联军队的重大损失。.
住友62式7.62毫米機槍
是一挺由日本日特金屬工業槍械工學設計師河村正彌博士於1954年至1962年間研製,並且由住友重機械工業生產的一種彈鏈供彈及氣動式操作的輕重兩用中型通用機槍,並且被陸上自衞隊作為步兵(日本稱為普通科)部隊制式武器,發射7.62×51毫米北约口徑步枪子彈。在日本以外的文獻中標記為“NTK-62”或“Type62 GPMG”。 雖然同樣由住友重機械工業獲授權下生產的FN Minimi轻机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它在陸上自衛隊之中的地位,該武器仍然扮演著支援作用的角色,因為它仍然被用作在各種裝甲戰鬥車輛,包括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同軸武器,以及作為一挺中型支援機槍。 就像大多數現代的日本製造的槍支,它倆由於受到日本国宪法的限制而從來沒有出口。.
德國聯邦國防軍
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武装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基础军(後勤、防諜、憲兵等支援部隊)、中央醫療軍(軍醫部隊)兩大跨軍種部隊組成。.
查看 莱茵金属和德國聯邦國防軍
公羊主戰坦克
C1公羊坦克(C1 Ariete)是義大利陸軍的第三世代主力戰車。由義大利國內自行研製與生產,並於1995年開始服役至今。.
查看 莱茵金属和公羊主戰坦克
四號坦克
四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或稱IV號坦克)為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且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四號戰車逐漸成為裝甲師裝備的主力車種。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較為容易改裝,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從投产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就數量、服役時間來看,這型戰車才是德國裝甲兵的主力,因此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四號坦克除了由德國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國家,甚至二戰結束後仍有國家將其投入戰爭。.
查看 莱茵金属和四號坦克
BK 5航空機炮
BK 5航空機炮()是一門納粹德國在二战後期由莱茵金属研製及生產的航空機炮,發射50毫米口徑機炮炮彈。納粹德國主要用以攻擊盟軍轰炸机,尤其是美國陸軍航空軍(USAF)使用的B-17「空中堡壘」。沉重、大口徑砲彈具有很高的初速,因此具有很高的動量,使它們能夠正好地從轟炸機上搭載的防空槍炮的射程範圍以外遠距離精確射擊,而且每發炮彈內裝的大量爆裂物幾乎保證可以僅僅有一發擊中就毀滅任何一架轟炸機。.
BK-27機炮
BK-27(又名BK27或BK 27,BK為德語的Bordkanone,解作空用機炮)是由德國毛瑟(萊茵金屬子公司)生產的27毫米口徑機炮,其開發目的為1960年代的多用途戰鬥機計劃(MRCA)武器之一,亦是龍捲風戰鬥轟炸機的機砲。 BK-27是一種採用氣動原理,單管轉輪式運作,發射27×145毫米彈藥的空用機炮,是阿爾發教練攻擊機(Alpha Jet)、龍捲風戰鬥轟炸機、JAS 39獅鷲戰鬥機及颱風戰鬥機的機炮。基本型的BK-27採用彈鏈供彈,而颱風戰鬥機的版本則採用彈鼓供彈型,以提高可靠性。美國空軍曾希望以BK-27作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的機炮,但最終選擇了25毫米口徑的GAU-22/A。.
查看 莱茵金属和BK-27機炮
火炮式坦克殲擊車
Kanonenjagdpanzer(簡稱為JPZ4-5,直譯為火炮式坦克歼击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由西德研發出來的一種驅逐戰車,因其外表和二戰時的“追獵者”以及四号坦克歼击车相似而为人熟知。原型車於1960年,由亨舍爾和公司為瑞士軍方製作。1966至1967年間為德國聯邦國防軍製造了770輛。其中80輛後來移交予比利時。.
索尔
索爾(Thor,古諾爾斯語:Þórr,也譯為--、霍爾),日耳曼地區稱多納爾(Donar),是北歐神话中負責掌管戰爭與農業的神,職責是保護諸神國度的安全與在人間巡視農作。北歐人相傳每當雷雨交加時就是索爾乘坐馬車出來巡視,因此稱呼索爾為“雷神”。另外,索爾的勇敢善戰在諸神與巨人間是非常有名的。索爾的力量相當巨大,在神話中甚至可以獨自挑戰巨人群,每當諸神被巨人們欺負或者攻擊時,只要索爾一站出來立刻就讓巨人族知難而退。除了索爾本身力量強大之外,「妙爾尼爾」(雷神之鎚)更是讓索爾所向無敵的寶貴武器,因此與諸神敵對的巨人族們相當畏懼索爾:只要索爾在諸神的一天,巨人們幾乎不敢對諸神們輕舉妄動。.
查看 莱茵金属和索尔
萊茵金屬RMK30無后座力轉輪式機炮
萊茵金屬RMK30()是一門由德国莱茵金属所研製,旗下的子公司毛瑟公司所生產的單管无後座力30毫米口径機炮,發射30×250毫米無殼彈彈藥機炮炮彈。.
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
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又稱:萊茵金屬GDM-008,)是一台由瑞士軍備製造商(,在2009年與莱茵金属公司合併後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以歐瑞康35/1000陸基防空系統為藍本研製及生產、設計上用於安裝在船艦以上的近迫武器系統,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包括用作防空彈的AHEAD彈藥。.
蝗蟲10自走砲
蝗蟲10自走炮(Heuschrecke 10)是一款由克虜伯-格吕松於1943-1944年間研發的一款僅停留在原型車階段的自走炮兼武器運載車(Waffenträger)。這款自走炮的官方名字是105毫米18/1 L/28輕型榴彈炮載運車(105 m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1 L/28 auf Waffenträger Geschützwagen IVb),按預定計劃應是在德國馬格德堡製造。蝗蟲10自走炮上裝有一個可拆卸的炮塔。這個炮塔可以當作一個碉堡來用。如果在拆下來的炮塔下面安裝一個兩輪拖車的話,它還可以被車輛牽引,當作一門普通火炮來使用。 從1942年到1943年,克虜伯僅製造了三輛蝗蟲10自走炮的原型車。最初,蝗蟲10使用的是一個縮短了的四號坦克底盤。但後來,蝗蟲10改用野蜂式自走炮所用的「Geschützwagen IV」底盤。按照設想,量產計劃應是從1945年2月開始。但這個計劃最終卻沒能夠變成現實。.
查看 莱茵金属和蝗蟲10自走砲
豹2型坦克
豹2(Leopard 2)是主要服役于德國聯邦國防軍的主戰坦克,共有A1-A7等多個型號。被公認为當今性能最優秀和均衡的主戰坦克之一。豹二在同世代的西方主戰坦克中擁有極為突出的外銷成績,這也使其至今仍不斷的推出修改型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查看 莱茵金属和豹2型坦克
豹2E主戰坦克
豹2E主戰坦克(西班牙語:Leopardo 2E)是德國豹2主戰坦克的一種衍生型,「E」代表西班牙語中的西班牙(España)。豹2E坦克為西班牙陸軍採用現代化軍備,並結合其要求設計而成,其計畫名為「裝甲計畫」(Programa Coraza)。豹2E坦克的改裝計畫始於1994年,由於蘭斯坦克計畫的取消,導致在1998年轉交了108輛豹2A4給西班牙陸軍,並於2003年12月開始生產本國的豹2E坦克。雖然因為2003年聖塔巴巴拉系統與通用动力合併,以及該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間的許多問題導致生產延遲,但仍已有219輛豹2E坦克交付給西班牙陸軍。 豹2E坦克比M60巴頓坦克還要先進許多,取代其而成了西班牙機械化和裝甲部隊的主力。豹2E的研製共花了260萬小時,其中9,600在德國,並共花費了19億歐元,也使它成為全豹式坦克系列中生產最為昂貴的一種。豹2E約有60%於西班牙生產,並於塞维利亚的聖塔巴巴拉系統公司組裝車體。豹2E的砲塔與前斜側擁有比豹2A6還要厚重的裝甲,還採用西班牙所設計,類似於裝備在德國豹2坦克的指揮與火控系統。豹2E坦克預計將服役到2025年。.
查看 莱茵金属和豹2E主戰坦克
豹式戰車
五號戰車 豹式(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所製造的中戰車。制式編號為Sd.Kfz.171。其後,由於「五號戰車(V號戰車)」這個名稱被廢除,所以在後來以「豹式戰車(Pz.Kpfw.)」作為制式名稱。.
查看 莱茵金属和豹式戰車
貝瑞塔AS70/90輕機槍
貝瑞塔AS70/90是枝由貝瑞塔以貝瑞塔AR70/90的系統作為基礎設計和生產的轻机枪,同樣發射5.56×45毫米北約口徑步枪子彈。使用和貝瑞塔AR70/90相同規格的氣動式、滾轉式槍機系統,但改用開放式槍機和使用了固定式的重槍管。.
鼬鼠 (装甲车)
(Wiesel)是德国开发的一款轻型空降装甲战斗车辆,更确切地说是一款轻装甲武器载车。其尺寸、樣式以及功能都与历史上的侦查超轻型坦克类似。“鼬鼠”曾多次參與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海外行动。.
蘇羅通ST-5機炮
蘇羅通ST-5機炮(口徑:20毫米)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為了逃避凡爾賽條約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火工業的限制而在瑞士成立的子公司蘇羅通生產的一種防空機炮,此炮後來發展成為二次大戰時納粹德軍使用的Flak 30機炮,除了德國,此炮在抗戰時期也有用於中國國軍,國民政府在1935年(民國24年)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之下少量購入,經過中央軍試用後效果良好而大量購買而成為抗戰時期國軍主力防空機炮。 蘇羅通ST-5機炮可以裝上車輪以戰馬拖運移動,到發射陣地改裝在一個三腳架上並可360度轉動,射擊時也很穏定,唯一缺點就是鑲入時比較費時。.
膛線
膛线(Rifling,又译作“来复线”)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狀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弹道,因而能更精确的射向目标。 膛线下陷中空的地方称作阴线或阴膛(groove,在多边形膛线中则称为valley),凸起部分成为阳线或阳膛(land,在多边形膛线中称为hill),枪支的书面口径通常指的是一条阳线与其正对面的另一条阳线间的距离,因此子弹弹头的直径通常大于枪支的口径。.
查看 莱茵金属和膛線
FG42伞兵步枪
FG42傘兵步槍(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專門為傘兵設計的自動步槍。.
FN MAG通用機槍
FN MAG(,意為:通用機槍;經常被稱為FN MAG-58)是一挺由比利时國營赫斯塔爾(,簡稱:FN)槍械設計師歐內斯特·費爾菲(Ernest Vervier)於1950年代初期研製及同年代後期生產的一種彈鏈供彈及氣動式操作的輕重兩用中型通用機槍,發射7.62×51毫米北约口徑步枪子彈。 它已經被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所採用,其中包括比利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瑞典;而且有多個國家在取得特許生產證以後合法生產,如阿根廷、埃及、印度、新加坡和英国。Hogg, Ian (2002).
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
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8 cm Granatwerfer 34)是纳粹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一种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射速和射程都颇为优秀,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手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在单兵携带时,这种迫击炮可以分解为炮筒、底座和支架三个部分。 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是由莱茵金属公司负责设计的,设计过程从1922年一直延伸到1933年,设计过程中参考了法国生产的81.4mm迫击炮。它的生产过程从1933年一直进行到1945年,可以发射3.5千克重的高爆榴弹或是烟雾弹。正常情况下的射程约为1千米,给炮弹加装了3组额外的发射药后可使其射程提升至2.4千米。在装甲车等交通工具中使用的GrW 42型81毫米迫击炮实际上是由该型迫击炮锯断了炮管以后改良而来的。.
GrW 42型81毫米迫击炮
GrW 42型81毫米迫击炮(kurzer 8 cm Granatwerfer 42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前装式滑膛迫击炮。是GrW 34型81毫米迫击炮使用短炮筒后的轻量化版本,最初计划是供伞兵使用的。然而由于50毫米口径的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射程太近,此款迫击炮也常被用来替换前者。GrW 42发射的炮弹重量是前者的3.5倍,射程则为两倍,迫击炮的重量则不到前者两倍,同时还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携带。.
HK G28狙擊步槍
HK G28(最初稱為DMR 762)是一枝由德国槍械公司黑克勒-科赫研製及生產的軍用型精確射手步槍,在2011年10月法国巴黎召開的國際軍警保安器材展(,意為:Military and police)向公眾首次展出,其後再在2012年1月位於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美國著名槍展)上推出。是MR308(以HK G36突擊步槍的短行程活塞氣動系統取代M4卡賓槍原來的直接導氣重新改造而成的HK416的7.62×51毫米民用型)的精確射手步槍型版本,發射7.62×51毫米北約口徑制式步枪子彈。.
HK G3自動步槍
HK G3是德國黑克勒-科赫公司於1950年代,以StG45突擊步槍為基礎所改進的現代化戰鬥步槍,口徑為7.62×51毫米NATO。.
HK GMG自動榴彈發射器
HK GMG(,簡稱HK GMW;,簡稱HK GMG;意為:榴彈機槍)是一挺由德国黑克勒-科赫為德國聯邦國防軍設計和生產的車載用途型40毫米自動榴弹发射器,發射40×53毫米高速榴彈。.
HK MG5通用機槍
HK121是一挺由德国黑克勒-科赫設計和生產的通用機槍,發射7.62×51毫米北約口徑制式步枪子彈。這種武器是為了取代莱茵金属公司的MG3通用機槍而設計的。獲德國聯邦國防軍所採用並命名為MG5。.
IMI 120毫米坦克炮
IMI 120毫米坦克炮()是一門由以色列軍事工業研製和生產的單管44倍徑滑膛式坦克炮,發射120毫米炮彈。.
K1主戰坦克
K1主力戰車系列是大韓民國陸軍主力坦克,由現代汽車採用美國通用动力技術合作生產研發。.
查看 莱茵金属和K1主戰坦克
K2主戰坦克
K2 黑豹(KNMBT, Korean New Main Battle Tank(韓國新主力戰車),或稱 XK2即eXperimental K2(實驗K2),차기전차 K2 '흑표')是大韓民國國軍新一代主战戰車。由國防科學研究所(ADD)使用外國和本國技術混合研發而成,耗資2億3千萬美金。從1995年開始研發,據信是K1主戰坦克量產後,就緊接開始研發。.
查看 莱茵金属和K2主戰坦克
Ksp 58通用機槍
Ksp 58(瑞典語:Kulspruta 58;解作「58式機槍」)是由瑞典佛倫內德飛比斯福肯-卡爾古斯塔夫公司()特許生產的FN MAG(,意為:通用機槍)槍族的官方編號,為一挺可散式彈鏈供彈及氣動式操作的全自動氣冷式中型通用機槍,先後發射和7.62×51毫米北约口徑兩種步枪子彈。.
L7通用機槍
L7是英國軍隊對FN MAG(,意為:通用機槍)槍族的官方編號,一挺可散式彈鏈供彈及氣動式操作的中型通用機槍,發射7.62×51毫米北约口徑步枪子彈。.
查看 莱茵金属和L7通用機槍
LeFH 18榴彈炮
LeFH 18榴彈炮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配備的榴彈砲,也是德軍基礎野戰炮兵裝備,在二戰結束時生產了22,133門,配備在德國及其盟邦的師級炮兵營。 LeFH 18在俄國戰場的經驗顯示它的性能雖然優異,但過重不適合弋引,在1942年後德國陸續將火炮換裝在二線戰車底盤上,以自走炮的方式繼續在部隊服務。.
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
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5cm leichter Granatenwerfer 36)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轻型迫击炮。.
Leichttraktor
Leichttraktor(VK-31)是德國的實驗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事發展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但德國還是秘密地以“拖拉機”的名義建造裝甲車輛和火砲。 拉帕洛條約於1922年被簽署後,德國能夠送軍士到俄國受訓,在高度保密下,德國在蘇聯測試坦克。在1926年至1933年間所使用的Leichttraktor稱為Panzertruppenschule Kama,位於蘇聯喀山附近。該位置是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的聯合試驗場,也是坦克訓練場。 它的代號Kama是從兩個詞:Kazan和Malbrandt來的,這是因為其被分配測試的位置在Kazan和Oberstleutenant Malbrandt一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它被用來作為訓練坦克。 Category:德國坦克.
M1艾布蘭主力戰車
M1艾布蘭主戰坦克(M1 Abrams,--)主戰坦克是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主要的主戰坦克,M1艾布蘭的出現是為了取代M60巴頓系列坦克,在1980年左右開始服役,其家族主要有M1、M1A1、M1A2及最新型號M1A3,裝有全新的裝甲和電子設備。名字由來是前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第37裝甲團指揮官和駐越美軍司令官的克雷頓·艾布蘭陸軍上將。.
M60巴頓戰車
M60巴頓(M60 Patton)是美國陸軍第四代也是最後一代的巴頓系列坦克;用來取代過去的M48巴頓。虽然M60是巴顿系列的延续,但“巴顿”从未是它官方名称的一部分,其正式名称为105毫米炮主战坦克M60(105 mm Gun Full Tracked Combat Tank M60)。M60是美国第一款主战坦克,在美軍中服役期程自1962年始至1990年代早期,至今仍有多國續用M60家族戰車。.
查看 莱茵金属和M60巴頓戰車
MAN集團
曼恩歐洲股份公司(-- SE,其前身為-- AG),亦可称其为曼恩集团,--可译作曼、曼恩、--,这三个字母由公司前身Maschinenfabrik Augsburg Nürnberg(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巴伐利亚州慕尼黑的机械制造公司。曼恩集团是一个欧洲领先的工程集团,业务领域涉及商用车、柴油发动机、涡轮机、汽轮机、印刷机械和其他机械,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曼恩集团是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也是30個德國DAX指數成分股中歷史最悠久者之一,同时是世界500强之一。2008年,曼恩集团迎来其250周年庆典,旗下来自120个不同国家的51,300名员工创造了150亿欧元的年销售额。曼恩集团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和与当地公司合资经营的模式,在印度、波兰、土耳其、中国、美国、阿联酋、南非、乌兹别克斯坦、葡萄牙和奥地利設有子公司。.
查看 莱茵金属和MAN集團
MBT-70主力戰車
MBT-70主力戰車(德語:Kampfpanzer 70, KPz 70)是1960年代德國(西德)和美國的聯合開發計畫,旨在研製一款擁有尖端科技的主力戰車。該款戰車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液氣式懸吊系統,並擁有一個足夠容納所有乘組員的大型炮塔。MBT-70的主要武裝為一門152毫米XM150戰車炮,能夠使用普通炮彈,也能夠發射MGM-51棍杖飛彈。 (in German).
MG 131重機槍
MG 131 (是德語:Maschinengewehr 131或是機槍 131)是萊茵金屬於1938年開發出一款德制機槍並在1940年到1945年進行大規模生產。MG 131主要設計於在固定或非固定物體上,並在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軍機上配置 1至2挺機槍。 它主要是安裝在Bf 109戰鬥機,Me 410戰鬥機大黃蜂,Fw 190戰鬥機,Ju 88轟炸機,Ju 388,He 177轟炸機鷹獅型轟炸機與其它軍機上。 MG 131開火是藉由電力驅動彈藥的方式以保持高射速,當射擊時會穿過單引擎戰鬥機的螺旋槳。2挺MG 131機槍的武裝配置主要是出現在Bf 109G(在機身上發現到單邊各出現一個泡型罩或腫包,在發動機後上方靠近機翼的區域,這個額外空間可以安裝更大後膛的新式機槍)後期的武裝整流罩與Fw 190上面。.
MG 15機槍
MG 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德國空軍用機槍,普遍用於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作為自衛機槍並由機槍手操作,它和陸軍MG34通用機槍一樣源自索羅通MG30通用機槍,1940年開始漸由MG 81機槍所取代,同時和MG 15同系列但作為固定機槍的MG 17機槍也一起被取代,這些航空機槍從飛機上被拆下來後裝上腳架和槍托成為陸戰用槍。.
查看 莱茵金属和MG 15機槍
MG 17機槍
MG 17是一款於二次大戰期間由萊茵金屬生產,並被納粹德國空軍廣泛運用的7.92 毫米口徑機槍。.
查看 莱茵金属和MG 17機槍
MG34通用機槍
MG34(德語全名:Maschinengewehr 34)是納粹德國在1934年起採用的彈鏈供彈式機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MG34的口徑為7.92×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彈),與德軍的Kar98k相同。 由於一戰後的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所限制而不能制造重型武器,因此德國改為生產中型機槍,MG34在德軍中定位為輕重兩用機槍,在輕機槍模式時會展開內置的兩腳架及使用掛在機匣上的50發彈鼓(內藏彈鏈),而在重機槍模式時會加裝三腳架及直接使用彈鏈供彈。MG34亦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
MG3通用機槍
MG3是德國萊茵金屬所生產的彈鏈供彈通用機槍,以二戰德國的7.92×57毫米MG42通用機槍改為北約7.62×51毫米口徑而成。.
查看 莱茵金属和MG3通用機槍
MK-108航空机炮
MK 108 (德语作: Maschinenkanone,即:“机关炮”)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30mm口径航空机关炮,由莱茵金属-博希格制造。.
MLG 27遙控機炮
MLG 27(德语全寫:,意為:27毫米口徑海上輕型火砲)是由莱茵金属以BK-27機炮為藍本研製與生產的遙控舰载機炮,發射27×145毫米機炮彈藥。.
MP34冲锋枪
MP34(,意為:34型衝鋒槍)是一枝由奧地利斯泰爾兵工廠生產的冲锋枪,在1930年代至二戰期間被奧地利警察以及隨後的德國國防軍和武裝親衛隊所採用,而部分國家和組織在1970年代時仍在使用。此衝鋒槍發射的是9×19毫米魯格、9×23毫米斯泰爾和9×25毫米毛瑟出口型手枪子彈。.
查看 莱茵金属和MP34冲锋枪
NbFz重型坦克
NbFz坦克(德語:Neubaufahrzeug,意為「新型結構車」)是希特勒掌權後,為了讓德軍有自己的重型戰車而發展的計畫。 NbFz坦克的多砲塔,又重又慢的特性,使得這輛坦克非常不適合進行閃電戰,因此,只有生產五輛就停產了。雖然有三輛在1940年參加了挪威戰役,但此戰車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德國的工業技術。.
PaK 36反坦克炮
-- -- PaK 36(Panzerabwehrkanone 36)是一款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反坦克炮,其所使用的炮彈口徑為37毫米。PaK 36直至於1942年被5cm Pak 38反坦克炮所取代前為德意志國防軍的最主要反坦克武器。.
Pak 40反坦克炮
-- -- 7.5 cm Pak 40 (7.5 cm Panzerabwehrkanone 40) 是由萊茵金屬於1939-1941年間研製的反坦克炮,它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主力反坦克武器 。.
Pak 43反坦克炮
Pak 43(德語:Panzerabwehrkanone 43) 是二戰中由克魯伯公司以萊茵金屬的8.8 cm Flak 41為藍本而開發的一門納粹德國的88mm反坦克炮。Pak 43 是德意志國防軍中具有可觀數量且威力強大的一門炮,也作為虎II坦克、象式驅逐戰車、獵豹驅逐戰車和犀牛驅逐戰車的主炮服役。而增強了的8.8cm炮彈可以在1000碼外正面擊穿所有盟軍坦克。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甲最厚的盟軍戰車IS系列戰車及驅逐戰車,在PaK 43面前是非常脆弱的,即令到二战结束时推出的最强防护苏制坦克IS-3也会在350米上被它击穿正面。.
PaK 44反坦克炮
PaK 44(Panzerabwehrkanone 44)是一种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反坦克炮,口徑為12.8厘米。它的设计参考了1943年在东线战事中取得的经验。德国军队在东线遭遇了苏军的122mm火炮。同样的,德军也提出了对于装备类似武器的需求,最初的研发主要集中于被称为Kanone K 44的野战炮。但是,随着苏军IS-2重型坦克的出现,德军新型火炮研发的方向转变为用于反坦克作战。 選擇使用12.8厘米口徑是因為這樣就能與海軍的同口徑火炮取得更大通用性,竞标的设计合同被分别授予了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最初的样炮在1944年末投入了试验。最终的结果是克虏伯公司的设计胜出。然而服役之后的结果说明重达11吨的牵引式反坦克炮的设计非常不切实际,因此取消了牵引式承载的设计。 PaK 44使用了脫帽穿甲弹,使其能在1,000米距离内穿透近的裝甲,在2000米的距离上也能击穿的钢製装甲。虽然在近距离上,PaK 44和88mm反坦克炮的成绩差不多,但PaK 44在远距离上穿甲能力更强。 大约有50门PaK 44被用来安装在德国现有的装甲车辆底盘上,有前法国的GPF-T,被称为K 81/1,装在苏制的底盘上的型号则被称为K 81/2。这些设计都是很仓促的,而且由于重量过大,这些自行火炮的战术展开都显得很困难。1943年,PaK 44被选来装备猎虎式反坦克歼击车和鼠式超重型坦克的主炮。PaK 44一共大约制造了100门。.
PT-91主战坦克
PT-91 “坚韧”型坦克(波兰语:Twardy)是一种波兰制主战坦克。它是T-72M1型主战坦克的改进型,最早于1995年服役。PT-91是由(OBRUM是波兰语Ośrodek Badawczo-Rozwojowy Urządzeń Mechanicznych的缩写,意为机械设备研发中心),并由公司生产,后者是波兰军事财团的一部分。相比T-72,PT-91加装了一套新型双轴稳定火控系统、反应装甲、一台动力更强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新型自动装弹机。与其他许多T-72改进型不同,波兰陆军的PT-91在升级中所使用的部件几乎全部是本国企业制造的(包括新型发动机、火控系统和所有通信系统组件)。这些部件中有许多都被用于为其他国家升级其现有的T-72坦克,比如捷克的T-72M4Cz、格鲁吉亚的T-72SIM-1和印度的T-72 Ajeya Mk2。.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称为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产品项目代号“WA32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種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凭借具有更好的穿甲表现与88式坦克(装备105毫米口径线膛炮)几乎同时开始列装解放军部队。产量總計約230輛左右。1999年10月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 PTZ-89主要配屬於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機械化師的自行火炮團,以营为单位提供火力支援作为反裝甲火力使用,弥补88式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不足。与西方国家研制的用于装备快速反应部队提供直射支援火力的自行反坦克炮用途迥异。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第三代坦克 (ZTZ-99主战坦克) 列装前,作为主战坦克火力的补充。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坦克列装大量使用後,此車退於二線角色。解放军装备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已从2015年起退出现役。.
PzH2000自行榴彈砲
Panzerhaubitze 2000自走炮,简称PZH 2000自走炮,是一种由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为德国陆军设计制造的自行火炮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之一。它的一个特点就有拥有很高的射速,在急速射模式下,PzH 2000能在9秒中时间内发射3发炮弹,56秒内发射10发,在1分钟之内连续的发射10-13发。 PZH 2000能夠自動支援最多5發同時彈著炮擊模式(Multiple Rounds Simultaneous Impact,MRSI)。它的彈藥再裝填是全自動,2名操作員可以在12分鐘內將60發容量的彈艙裝填完畢。PZH 2000也被意大利,荷兰,和希腊陆军选中,而且赢得了更多的其他北约国家的订单用以替换原有的美制自走炮。.
Rh-120滑膛炮
Rh-120滑膛炮(Rh-120 smoothbore gun)是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為配合豹2型坦克而研製的坦克炮。德國是繼蘇聯之後第二個研製滑膛炮作為坦克炮的國家,現今此種坦克炮已成為西方以至全世界標準坦克炮。此坦克炮口徑為120毫米,可分成早期型44倍徑的L/44型,和後期型55倍徑的L/55。.
Rheinmetall
#重定向 莱茵金属.
SIG 33步兵炮
sIG 33(德語:schweres Infanterie Geschütz 33,重步兵炮33年式)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的步兵支援火炮,實際口徑149.1毫米,也是納粹德軍步兵科使用之最大口徑支援火器,主要用於壓制據點。標準的德軍步兵營會配發2門作為攻堅火力,由於為步兵單位設計,射程較短,後來為了因應機械化作戰節奏等需求,因此出現車裝版本,但基本設計從1933年後就沒有重要變化。.
SMArt 155毫米集束彈
SMArt 155(原文:Suchzünder-Munition für die Artillerie;翻譯為英文為:"sensor-fused munition for 155mm artillery",155mm炮兵用感測引信彈藥)是德國開發的155 mm砲彈,用來進行長距離間接射擊,針對載具頂部進行打擊。SMArt由GIWS mbh (Gesellschaft für Intelligente WirkSysteme mbH)生產,GIWS mbh是萊茵金屬和Diehl BGT Defence的合資公司。 SMArt裡面含兩個子彈藥,當抵達目標上方時釋出,使用小型降落傘()降落到目標頂部,以爆炸成形穿透()彈頭對目標進行破壞。SMArt的子彈藥有額外的自毀機制,以迴避歸類於2008年集束彈藥公約中規範的彈藥種類。 SMArt在2000年時開始由德國聯邦國防軍使用,並陸陸續續銷售到瑞士,希臘,澳洲,以及英國。.
SS-77通用機槍
維克多SS-77()是一挺由南非槍械公司維克多武器公司—前身為利特爾頓工程公司(,簡稱:LIW)下屬的槍械公司—研製和生產的設計和生產的通用機槍,發射7.62×51毫米北約口徑制式步枪子彈;而其轻机枪版本-迷你-SS,兩者的結構原理相同—則發射5.56×45毫米北約口徑制式步枪子彈。.
TAM坦克
TAM的全名是Tanque Argentino Mediano(亦即阿根廷中型坦克)目前服役於阿根廷陸軍,在缺乏坦克製造經驗與資源的情形下,由阿根廷國防部發包給德國Thyssen Henschel公司(2000年與萊茵金屬合併)。車體是由德國與阿根廷的工程師團隊共同研發,其底盤是以德國貂鼠式步兵戰車為基礎。 阿根廷陸軍坦克需求具備現代化輕型裝甲、低車身與充分的火力來應付當時的裝甲威脅。整個發展從1974年開始,並在1977發展出三輛原型車,最後在1979年進入完整規模生產。組裝地點是在當地由阿根廷政府為此計畫設立的工廠(TAMSE),占地9600平方公尺。1983因為財政上的困難而暫停生產,但在1994年又重新開始生產線TAM直到完成阿根廷陸軍200輛的訂單。 TAM家族總共有七種延伸型,例如155毫米自走砲、迫砲自走車、…等,連同坦克生產總數超過280輛。曾經為祕魯陸軍製造TAM與VCTP,但後來訂單取消,已生產的TAM與VCTP轉供應阿根廷陸軍,也有出口版的TAM但自始至終TAM沒有任何出口紀錄。 雖然有17輛以VCTP部屬在克羅埃西亞,執行聯合國的維安行動,但TAM家族車輛至今沒有任何戰鬥紀錄。.
查看 莱茵金属和TAM坦克
VG1-5半自動步槍
Volkssturmgewehr 1-5(「人民突击步枪」)是由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研制的步枪,共有五种不同型號。他们的设计非常简单,有些还是衍生自毛瑟Kar98k步槍,但由於纳粹德国在二戰未期已嚴重的缺乏資源,质量却不如战争初期理想。.
VK4502(P)
VK 45.02 (P)是一个由纳粹德国保时捷公司设计的一款不成功的重型坦克方案。 这款坦克的研发从1942年4月开始,克虏伯公司还接到了制造该坦克炮塔的订单。然而,这辆坦克的原型车并未被制造出来,而这批炮塔被安装在了虎II坦克上。.
Werfer-Granate21火箭發射器
Werfer-Granate21火箭發射器,亦被稱為21公分BR(BR相信是官方空軍手冊中Bordrakete的縮寫),是一種沒有制導系統的空對空武器,為42年式Nebelwerfer的空用版本。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起)服役於納粹德國空軍,它亦是德國空軍中第一種機載火箭。它由萊茵金屬的所研發。.
格羅斯拖拉機
格羅斯拖拉機(Grosstraktor,意爲大型拖拉機)是六輛分別由(每個廠家各生產了2輛)萊茵金屬、克虜伯、戴姆勒 - 奔馳生產的原型車的名字。這些原型車是爲魏瑪共和國製造的。因爲凡爾賽條約不允許德國擁有坦克,所以格羅斯拖拉機是被祕密製造的,其測試也是在蘇聯進行。在納粹黨上臺後,這些坦克不是被用於訓練就是改成了紀念碑。.
查看 莱茵金属和格羅斯拖拉機
歐瑞康35/1000轉輪式機炮
歐瑞康35/1000()是一款由瑞士軍備製造商(,在2009年與莱茵金属公司合併後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 (Memento vom 28. November 2010 im Internet Archive)研製及生產的單管機炮,主要用作陸基防空系統,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包括用作防空彈的AHEAD彈藥。 35/1000轉輪式機炮的設想是用於取代所基於的廣泛使用的歐瑞康KDA、KDB和KDC 35毫米雙管高射炮的武器系統。該機炮的名稱由來為其35毫米口徑、每分鐘最多1,000發的發射速率和其採用的轉輪式機炮的結構所組成。該機炮的炮管長度相對於口徑的比例為79倍徑,也就是其炮管長度相當於2,765毫米。.
歐瑞康GDF雙管高射炮
歐瑞康GDF()、歐瑞康35毫米雙管防空炮()是一台由瑞士軍備製造商(,在2009年與莱茵金属公司合併後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研製及生產的拖曳式雙管高射機炮,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該系統最初被命名為2 ZLA/353 ML,但這後來又被更改為GDF-001。它於1950年代後期研發,並且被大約30個國家所採用。.
歐瑞康KBA機炮
歐瑞康KBA機炮()是一台由瑞士軍備製造商(,在2009年與莱茵金属公司合併後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研製及生產的機炮,主要用作機械化戰場的近距離武器,發射25×137毫米機炮炮彈。 歐瑞康KBA是一台氣動式操作的擊發調變武器,由雙向輸彈槽供應其發射的25毫米機炮炮彈,射速為600發/分鐘,並已經發展成為現代戰場以上的一台近距離多用途武器。 由於其火力、各種類型的彈藥和即時彈藥選擇設備(IASD),歐瑞康KBA可用以攻擊並毀傷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和反坦克陣地,直升機和戰鬥機。.
武器搬運車
武器运载车(Waffentra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纳粹德国所開發的一種自走反戰車砲。 雖然在二次大戰中纳粹德国的武器运载车有很多种,由不同公司同時開發,但生产数量都很少,其中阿德尔特公司(Ardelt)所設計製造的阿德尔特武器运载车(Geschutzwagen 638/18 SF PAK.43 Ardelt Waffentrager)数量最多。雖然德意志國防軍下訂了100輛左右,但是直至德國投降前仍無法全部完全交貨,實際生産数量不明,但推測完成的大約只有10輛左右。.
查看 莱茵金属和武器搬運車
毛瑟
毛瑟(Mauser)是一個德國的槍械製造商,是1874年5月23日開始生產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的著名品牌,初期業務主要為德國軍隊提供槍械,現在變成民用槍械的生產商。 1867年德国毛瑟两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參考法國的夏塞波步槍,改良設計出「毛瑟1871型步槍」,使用11×60mm黑火藥銅殼子彈,這支步槍於1871年擊敗巴伐利亞 雲達 M1869步槍(Bavarian Werder M1869;11.15×60mmR),被普魯士采用为標準的制式步枪。並命名為Gewehr-71式步槍,这是歷史上第一種毛瑟步槍。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查看 莱茵金属和毛瑟
拉哈特反坦克飛彈
拉哈特飛彈(原意為「雷射導引攻擊」Laser Homing Attack,或「雷射導引反坦克」Laser Homing Anti-Tank,縮寫為LAHAT)是一種以色列研發的雷射導引反坦克飛彈, 可以用戰車砲管發射的砲射導彈,與俄製9M117類似,LAHAT在儲存與填裝時就如同一枚普通的砲彈。LAHAT飛彈推出之後除了提供以色列的梅卡瓦4型(Merkava Mark IV)主力戰車使用之外,亦獲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簽約,合作改良豹1與豹2式主力戰車,使其具有發射LAHAT飛彈的能力。 LAHAT只要與不同的藥莢組合就可以由現役105或120公厘火砲發射,涵蓋了西方兩種主要的戰車砲口徑。LAHAT飛彈使用固態火箭發動機將彈體從砲管射出,並持續提供飛彈飛行的動力,四片在彈尾的穩定翼發射後會張開。採用半主動雷射導引擁有兩種彈道選擇,一種用於攻擊戰車,另一種則用於攻擊直升機。 除了利用火砲發射外,LAHAT也可以利用發射架像普通的反戰車飛彈一般,從各種不同的車輛與飛機上發射。.
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
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是莱茵金属公司为德国国防军设计生产的一种重型高射炮,主要在固定工事中作战略防空用途。该高射炮有一种改进型Flak 39和海军舰载型SK C/33,各式型号共计生产约2,600门,大多活跃于二战后期的帝国防空战中。由于数量较少,加之性能不尽如人意,该炮的知名度远不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
10.5厘米突擊榴彈砲42
10.5公分突擊榴彈砲42(Sturmhaubitze 42,StuH 4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所開發並投入使用的一款突擊砲。它以三號突擊砲的各型號為基礎,改造車體以搭載口徑更大的LeFH 18榴彈炮。.
10式戰車
10式戰車是由日本陸上自衛隊以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划為基礎所開發的主力戰車,在開發階段時稱作「TK-X」。該戰車自2002年製造出第一台原型車,至2006年共完成三輛原型車。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開了第五批原型車的二號車。10式戰車從試作到生產皆由三菱重工負責,2012年1月開始正式服役於陸上自衛隊。.
查看 莱茵金属和10式戰車
10公分35年式噴煙者
10公分35年式噴煙者是一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所用的重型迫擊炮。就像美國的4.2寸M2迫擊炮,它本來用於傳送化學性彈藥,例如毒氣或煙霧彈。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在一開始亦有配備高爆性彈藥。實際上,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的設計非常傳統,可以說是按比例增大的GrW 34型81毫米迫擊炮。它可拆解成三塊而方便攜帶。管子部分重,底座重,而腳架則重。人員可以自行攜帶,但較遠的距離則可用手推車方便運送。每個迫擊砲小隊由一名班長,三名砲手和三個攜帶彈藥者所組成。 起初,10公分35年式噴煙者是配給至德意志國防軍屬下的化學部隊,是如美軍把M2迫擊炮配給至其。1941起由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和15公分41年式噴煙者多管火箭炮所代替。.
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
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是一種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重型迫擊炮。就像美國的4.2英寸M2迫擊砲,它的目的是傳送化學性彈藥,如氣體或煙霧彈,以及普通的高爆性砲彈。於三十年代後期萊茵金屬建造了兩款原型,51及52年式噴煙者,來建造一種比10公分35年式噴煙者更精確,射程更遠的武器。10公分35年式噴煙者能發射重近7.38公斤的炮彈,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幾乎卻能發射前者兩倍重量的炸彈。然而,後者的體重比起35年式重超過八倍。 這是一個創新的後裝式武器設計,它有一對方便運輸的車輪,但車輪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拆除。它取代了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加入到德軍的化學部隊。1941年起,10公分40年式噴煙者由15公分41年式噴煙者所取替。.
12.8厘米40年式高射炮
FlaK 40是一種纳粹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防空炮。尽管它没有被大量制造,它仍然是它所属的年代中的最强力的防空炮之一。.
1930年型(1-K)37公厘戰防炮
1930年型(1-K)37公厘戰防炮為蘇聯第一款製造的反戰車炮。.
2厘米 30/38年式高射炮
20厘米30/38年式高射炮(Flugzeugabwehrkanone 30/38,FLAK 30/38)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制造的高射炮,為德國军隊最重要的轻型防空炮火,也是德國军隊产量最大的火炮。它有多种变形版本,例如轻量化供伞兵和山地部队使用的Gebirgsflak 38,以及四联装的Flakvierling 38。.
3.7厘米18/36/37/43年式高射炮
3.7厘米18/36/37/43年式高射炮(德語:3.7 cm Flugzeugabwehrkanone 18/36/37/43)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製造的高射炮。此炮於戰場上非常普遍。此機炮對4,200米以下的飛機很有效。此機炮既有坐地式,亦有自走式版本。德軍不但用其用於防空,亦有用作地面支援。德國戰敗後不再生產,3.7厘米高射炮亦逐漸不再使用。.
5cm Pak 38反坦克炮
-- -- 5cm Pak 38(L/60)是一個納粹德國的50mm口徑的反坦克炮。它于1938年由萊茵金屬公司研發,並且繼任了原有的3.7cm PaK 36反坦克炮,並且之後被75mm PaK 40 反坦克炮所替代。.
61式戰車
61式戰車(日文:ろくいちしきせんしゃ;漢字:61式戦車)為日本陸上自衛隊於戰後使用的第一款國產主力戰車。.
查看 莱茵金属和61式戰車
7.5厘米LG 40無後座力炮
7.5厘米LG 40無後座力炮是由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無後座力炮。.
7.5厘米Pak 41反坦克炮
7.5 cm Pak 4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進入服役,由德國製造的反坦克砲。它也是縮徑砲(由德國工程師 Hermann Gerlich 在1920年代所提出,可提供更高的砲口初速進而提高穿透力,常用於獵槍上)中口徑最大的。 它很像同是縮徑砲的 Waffe 0725 但口徑不同。.
74式戰車
74式戰車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一款主戰坦克,設計與生產皆由三菱重工业完成,用以取代早期的61式戰車,並與美國的M60巴頓和德國的豹1型坦克一樣,該車也搭載了口徑105公釐的L7A1坦克砲。.
查看 莱茵金属和74式戰車
75公釐KwK 42砲
75公釐KwK 42砲是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一種坦克炮,用于装备豹式坦克和四號驅逐戰車,由萊茵金屬所研製,當該砲被裝到驅逐戰車時,改名為「42式75公釐反戰車砲」(7.5 cm Panzerabwehrkanone 42)。.
90式戰車 (日本)
90式戰車(きゅうまるしきせんしゃ)是日本政府為了取代61式戰車及部分74式戰車而開發的陸上自衛隊第三代戰車。 90式坦克在日本防衛省中的英文名為「Type-90 tank」。.
亦称为 萊茵金屬公司,莱茵金属-博尔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