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6 关系: 劉載陽,劉永祚 (崇禎恩貢),台灣政治,吳兆元,吳獻臺,大坵村 (金門縣),姚鳴鸞,姚虞,媽祖,孔昭慈,宋天民,小坵嶼,上海县知县列表,平閩十八洞,廈門道,張曰韜,彭韶,周廣 (明朝),周弼,唐山 (清朝進士),兴化,兴化县,兴化县 (福建),兴化府,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皇甫濂,王恒 (乾隆進士),王正功,福建历史,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清縣知縣列表,程士,程景明,第一屆國民大會福建省代表,翁夢鯉,翁世資,省 (中華民國),烏坵鄉,莆仙語,聞通,順天府府尹列表,被神化的人列表,馬明衡,香山天后宮,許翱,詹宽,高成,黃大廉,黃希英,黃德純,... 扩展索引 (66 更多) »
劉載陽
劉載陽(,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光緒六年九月初八日),原名永清,字復春。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劉載陽
劉永祚 (崇禎恩貢)
劉永祚(),字叔遠,號宛穀。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政治人物。.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查看 莆田縣和台灣政治
吳兆元
吳兆元(),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萬曆進士。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登進士,官至韶州府知府,后累升至廣東參政。崇禎元年(1628年),升任江西左布政使。隨後降為江西右參議。崇禎三年(1630年),改江西副使、后升任江西按察使。崇禎四年(1631年),改廣東右布政使、隨後任雲南左布政使。崇禎十二年(1639年),任雲南巡撫。.
查看 莆田縣和吳兆元
吳獻臺
吳獻臺(生卒年不詳),字啟袞,福建莆田縣黃石鎮(今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八年(1580)庚辰科進士,授紹興府推官,改濟南府推官。歷吏部主事、考功司员外郎,出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任內有惠政。轉江西左布政使,擢順天府府尹,致仕歸里。有《綠蘿軒存稿》。.
查看 莆田縣和吳獻臺
大坵村 (金門縣)
大坵村位於臺灣海峽西側,為中華民國福建省轄下烏坵鄉的行政區,原屬莆田縣現由金門縣代管,大坵村四面環海,包含主島大坵嶼以及鄰近的礁石,面積僅約0.71平方公里,稍大於鄰近的小坵,全境大部分屬於中華民國的軍事管制區。地方上因為受到軍事管制,土地發展受到限制,缺少水、電基礎設施、醫療資源、就業機會,生活機能嚴重不足,居民大多離鄉遠赴台灣謀生。居民多為湄洲人,通行華語的現代標準漢語以及莆仙語(在當地又稱「烏坵話」)。.
姚鳴鸞
姚鳴鸞(),字景雍,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官員。正德末中進士,官至浙江淳安縣知縣。.
查看 莆田縣和姚鳴鸞
姚虞
姚虞,字宗舜,號澤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進士。觀戶部政,陞南道監察御史,改北道監察御史,官至淮安府知府。.
查看 莆田縣和姚虞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 莆田縣和媽祖
孔昭慈
孔昭慈(),字文止,號雲鶴,山東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孫,属大宗户,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孔昭慈
宋天民
宋天民,字若尹,號春野,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進士。初在吏部觀政,改嚴州府教授,陞國子監博士,南京戶部主事。曾官廣東潮陽縣知縣。.
查看 莆田縣和宋天民
小坵嶼
小坵嶼也稱為小坵島、小坵或小丘.
查看 莆田縣和小坵嶼
上海县知县列表
此表所列为1298年-1911年上海县知县(监县,县尹)列表,上海县隶属于松江府。元朝上海县设监县,由蒙古人或色目人任,称为达鲁花赤,上海县县尹综治上海县县政。明朝与清朝上海县设知县。上海县县治最初设置于上海镇守衙内,1299年迁至上海市舶司内。.
查看 莆田縣和上海县知县列表
平閩十八洞
《平閩十八洞》,又名《平閩全傳》,是一本流傳於閩南、台灣、南洋各地的通俗章回小說,成書於中國清代,共52回。故事假借楊文廣之名,實則書寫蠻獠嘯亂時期陳政、陳元光父子領兵入閩「平蠻」之事蹟。其內容則帶有鮮明的閩南文化色彩,除展現出精湛熟練的閩南語口語詞句,更反映出畬族特有的風俗民情。.
查看 莆田縣和平閩十八洞
廈門道
廈門道,中华民国福建省已撤销的道,在今福建省南部。.
查看 莆田縣和廈門道
張曰韜
張曰韜(),字席珍,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縣黄石人。 幼年好學,長大後聞名鄉里,曾與同學游九鲤湖,题《九鲤湖》诗:“不识湖中景,今朝得胜游”。正德十二年(1517年)成進士。授常州府推官。當時江彬縱容其黨羽橫行州縣。曰韜立刻向巡按御史告狀。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通知禮部,十六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十五日,與毛玉、楊淮等二百二十九人相率伏哭左順門,被杖打,不久傷重而死。隆慶初年,追贈光祿少卿。.
查看 莆田縣和張曰韜
彭韶
彭韶(),字鳳儀,福建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查看 莆田縣和彭韶
周廣 (明朝)
周廣(),字克之,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周廣 (明朝)
周弼
周弼,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殿試二甲第七十九名,授刑科給事中,后改為御史,因進言獲罪處死。.
查看 莆田縣和周弼
唐山 (清朝進士)
唐山(),号乐壶,中國清朝官員,福建莆田縣人。.
兴化
興化可以指:.
查看 莆田縣和兴化
兴化县
興化县,可以指:.
查看 莆田縣和兴化县
兴化县 (福建)
兴化县是中国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县,後被廢除,轄區一分為二,分別併入莆田縣與仙遊縣。关于福建兴化县的历史,参见莆田市。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福建古代县份 Category:莆田行政区划史.
查看 莆田縣和兴化县 (福建)
兴化府
興化府為明清時期中國福建省下設的一个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为興化府,屬福建布政使司。興化府轄莆田縣、仙遊縣和興化县。正统十三年(1448年),廢興化縣,析武化鄉的崇仁里、安仁里和長樂鄉的清元東里、清元西里、清元中里併入莆田廣業里,將永貴鄉的潯陽里、興建里、福興里、來蘇里併入仙遊縣興泰里。 清朝時,興化府仍領莆田及仙遊兩縣。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九日,清軍管帶萬國發接管興化府,轄莆田、仙遊兩縣。民國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民国2年(1913年)7月,撤消興化府,莆仙兩縣屬福建省南路觀察使。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莆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莆田縣和兴化府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甲辰恩科進士名單。 三月,會試於河南贡院。.
皇甫濂
皇甫濂(),字子約,一字道隆,號理山。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皇甫濂
王恒 (乾隆進士)
王恒(),字立齋,號方湖。山東省沂州府郯城縣池東社(今屬臨沂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王正功
王正功(),南宋官员、著名诗人,最早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于鄞县,原名王慎思,字有之,因避宋孝宗諱而改名,字承甫。.
查看 莆田縣和王正功
福建历史
福建历史為福建省的歷史:汉地的一部份。福建在上古时代原為百越人聚居地,屬揚州;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是第一個在福建設立行政機構的中國政權,但秦王朝并未能对福建实施直接管辖,福建地方政權作為秦的實際藩屬國而存在。 漢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劉邦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仍為藩屬國,都城設於东冶。三國時期,孫吳於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
查看 莆田縣和福建历史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查看 莆田縣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程士
程士,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洪武二十一年,登戊辰科殿試三甲第三十八名,后官至吏科給事中。.
查看 莆田縣和程士
程景明
程景明,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1名。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查看 莆田縣和程景明
第一屆國民大會福建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翁夢鯉
翁夢鯉,字希登,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治《書經》,年二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七十六名進士。五月十六日生,行一,曾祖翁紹、祖翁義、父翁子迪;母陳氏。慈侍下,妻謝氏。由府學附學生中式福建鄉試第四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三十三名。.
查看 莆田縣和翁夢鯉
翁世資
翁世資(),字資輔,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戶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正統七年(1442年),舉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天順元年(1457年),授工部右侍郎,天順四年,明英宗命中官往蘇杭等地購置彩幣。翁世資以民艱為由,請求議減其半。戶部尚書趙榮、左侍郎霍瑄指責,於是翁世資仍然堅持連署以諫。英宗聽聞后大怒,問主議者。翁世資后被下詔獄,謫衡州知府。成化初年,升江西左布政使,隨後轉江西餉。之後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負責賑災饑荒。之後召為戶部右侍郎,久之晋升戶部尚書。成化十九年(1483年)致仕,授太子少保。.
查看 莆田縣和翁世資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查看 莆田縣和省 (中華民國)
烏坵鄉
烏坵鄉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政區,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1954年起由金門縣代管《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烏坵鄉發展計畫》,金門縣政府,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由大坵與小坵島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 烏坵現由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防守,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擁有烏坵主權,並將之劃為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烏坵村,卻從未實際統治過。 烏坵鄉雖然為金門縣所管轄,但距離金門本島甚遠,兩地並無經常性交通工具,日常補給與交通必須仰賴15天一班往返台灣台中港的軍艦。由於交通皆極為不便,素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
查看 莆田縣和烏坵鄉
莆仙語
莆仙語(興化平話字:),又稱興化語()、興化話或莆仙話,是福建興化民系(莆仙民系)的母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通行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莆仙地區(又稱興化地區),包括今日莆田市轄區、仙遊縣兩地,以及其附近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永泰县部分地區,和泉州市泉港區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500萬。 興化是莆仙地區舊地名,故莆仙語又稱為興化語,南洋的莆仙移民仍使用興化語這種稱謂。在中國大陸,官方將莆仙語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因此又被稱作興化方言或莆仙方言。 莆仙語可分為莆田話和仙遊話兩種方言,使用者稱之為本地話()。其中,莆田話通行於莆田城區,仙遊話則通行於仙遊縣。此外,中華民國實際管理的烏坵鄉(由福建省金门县代管)也使用莆仙語,並有融合戰地文化用語,當地又稱烏坵話()。.
查看 莆田縣和莆仙語
聞通
聞通,字豁然,號睿齋,贵州威寧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三甲一百四十三名,官刑部主事,改福建莆田縣知縣。.
查看 莆田縣和聞通
順天府府尹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明、清兩代順天府(今分屬北京市和河北省)歷任府尹。 府尹職位為明永樂元年(1403年)設。此前為知府。.
查看 莆田縣和順天府府尹列表
被神化的人列表
被神化的人列表列出了一些被自己或其他人神化的名人,並且区分了是在生前已被神化或是死後才被崇拜.
查看 莆田縣和被神化的人列表
馬明衡
明衡,字子萃。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马思聪之子。 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任太常博士。嘉靖三年(1524年),授湖廣道監察御史。當時恰逢昭聖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婦朝賀。朱淛與馬明衡上疏反對。因為當時明世宗給予尊生母為太后,而兩人奏摺違背旨意。遂以離間宮闈,歸過於上,下詔獄拷訊。侍郎何孟春、御史蕭一中論救,均不被聽從。御史陳逅、季本,員外郎林應驄繼續上諫,明世宗更怒,一併將數人下詔獄并謫邊。當時明世宗欲殺死朱淛、馬明衡兩人,內閣大臣蔣冕稱道:“陛下有堯舜之治,奈何還有殺死諫臣之名。”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氣,遂欲戍之。蔣冕繼續請奏,并為之哭泣。於是改為杖刑八十,除名為民,兩人遂廢。廷臣雖多有論薦,不復召用。.
查看 莆田縣和馬明衡
香山天后宮
香山天后宮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香山區的媽祖廟,是香山漁民與郊商的信仰中心。現存建築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由王媽成等信徒發起重建。2004年公告為新竹市歷史建築。.
查看 莆田縣和香山天后宮
許翱
許翱,字鵬舉,福建省莆田縣人,四川成都後衛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許翱
詹宽
詹宽,福建兴化府莆田縣吴刀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十一年(1516年)鄉試中舉。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进士,官至廣東道監察御史。.
查看 莆田縣和詹宽
高成
成,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殿試二甲第九十名,授馬平縣知縣。.
查看 莆田縣和高成
黃大廉
大廉,福建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進士,同年任直隸長洲縣知縣。在任期間以严治為稱。之後被谪调去。.
查看 莆田縣和黃大廉
黃希英
黃希英(),字如英,福建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查看 莆田縣和黃希英
黃德純
黃德純,字敬脩,號亦齋,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治《書經》,年三十四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進士。四月十一日生,行三,曾祖黃尚彬,壽官;祖黃源深;父黃學善;母江氏。永感下,妻周氏,兄德昭。由國子生中式福建鄉試第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三十名。觀工部政,陞南戶主事,員外,郎中,浙江僉事止。.
查看 莆田縣和黃德純
黃儁 (洪武進士)
黃儁,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殿試二甲第十八名,授樂會縣縣丞,之後被貶戍邊,后因舉薦,擔任興化府訓導。.
黃獻可
黃獻可,字尭俞,號野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治《詩經》,年三十一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進士。九月十四日生,行四,曾祖黃孟恭;祖黃汝保;父黃思達;母林氏。具慶下,妻阮氏,弟際可;學可。由縣學附學生中式福建鄉試第六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六十名。觀禮部政,改嘉興知縣,陞禮部主事,降應天府學教授。.
查看 莆田縣和黃獻可
黃鞏
黃鞏(),字仲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黃鞏
黃起龍
黃起龍,字應興,號雨石,福建莆田縣(今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二十六(1598年)戊戌科三甲進士。官至南京吏科給事中。著有《留垣奏議》四卷。曾与僧如忍等募修莆田国欢寺。.
查看 莆田縣和黃起龍
黃深
黃深(),字仲淵,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黃深
黃滔
黃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晚唐五代詩人。 黃岸六世孙,黃倜之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進士。光化中期,任四門博士,天復元年(901年),受王審知聘用,任內減賦稅、輕徭役,時逢唐末軍閥割據,又建议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著名文士如李绚、韓偓、王涤等,皆来投靠。官至監察御史里行,充任威武軍節度推官。黃滔能詩,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當時闽中所为碑碣,多出自其手。编集有《泉山秀句》30卷。清初《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
查看 莆田縣和黃滔
黃性初
黃性初,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殿試二甲第三十七名,后官至吏科給事中,出任惠州府推官。.
查看 莆田縣和黃性初
關陳謩
陳謩,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22名。同年閏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查看 莆田縣和關陳謩
關渡宮
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之一,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做客的習俗與傳統。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庄繞境的神像。.
查看 莆田縣和關渡宮
蒲圻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明、清兩代湖廣(後湖北)蒲圻縣(今湖北省赤壁市)歷任知縣。.
查看 莆田縣和蒲圻縣知縣列表
蔡善繼
蔡善繼,字伯達,號五嶽,浙江烏程(今属湖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查看 莆田縣和蔡善繼
鄭宗郇
鄭宗郇,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3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查看 莆田縣和鄭宗郇
鄭茂
鄭茂(),字士元,福建興化府莆田縣辰门兜(今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鄭茂
鄭洛書
鄭洛書(),字啟範,號思齋,福建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查看 莆田縣和鄭洛書
鄭潛
鄭潛,字?,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站籍,治《書經》,年歲中式洪武四年辛亥科第三甲第三十九名進士。會試中式第一百六十六名。授縣丞。.
查看 莆田縣和鄭潛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查看 莆田縣和金門縣
金門歷史
金門自古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的俗諺。金門原名浯州,因其地形格外的重要,顯得「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這個地名由此而來。晉朝五胡亂華時因百姓不甘受外族統治紛紛南遷,成為最早到金門的人民。唐朝時金門便有牧馬區當時跟隨馬監來金門的有將佐衛傑、李俊、王、錢,民國四年,金門設縣,民國26年至34年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攻佔,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以金門作為反共的第一要塞。.
查看 莆田縣和金門歷史
陳彥回
陳彥回(),字士淵,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興化路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陳彥回的父親陳立誠曾經是歸安縣丞,后被诬陷论死。陳彥回被謫戍雲南,家人多死于途中。到达四川时,只有陳彥回与其祖母郭氏还在。恰逢大赦,陳彥回又无法回乡,監送者因同情而放走他。因为贫困无法返乡,于是投靠鄉人知縣黃積良,冒姓黄。久之,獲閬中教諭嚴德政举荐,授保寧訓導。之后任满赴京述职,明太祖召见后任平江知縣。之后,給事中楊維康举荐,升任徽州知府。建文元年,因循良受建文帝嘉賞。祖母郭氏去世,应当离去,而百姓却在京师奔走乞留。陳彥回亦上报陈述,乞求復姓,至此,詔除彥戍籍。后連乞終喪,不許。葬郭氏于徽州城北十里北山,当时在墓下哭甚哀,人们看到后都称此山为“太守山”。陳彥回对百姓说:“我身为罪人,当初逃亡的时候冒名他姓。当时因为祖母还在,唯恐我受罪后牵连,于是隐忍了二十年。现在祖母去世了,我自当请死罪。皇上特赦我,我此生终将以死报国。”燕兵逼近南京時,陳彥回在地方招募義軍增援中央軍。朱棣攻佔南京後,陳彥回被逮捕入京,不屈而死。 南明弘光帝追贈他為太僕卿。.
查看 莆田縣和陳彥回
陳志 (嘉靖癸丑進士)
陳志,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陳善 (景泰進士)
陳善(),字崇謙,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鹽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二十八名。景泰二年(1451年),參加辛未科會試,得貢士第七十九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八名。曾祖父陳一甫。祖父陳文擅。父亲陳叔度。.
陳珀 (莆田)
陳珀,字珍之,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治《書經》,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陳珀 (莆田)
陳琳
陳琳可能指:.
查看 莆田縣和陳琳
陳琳 (明朝)
陳琳(),字玉疇,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弘治进士、南京兵部右侍郎。.
查看 莆田縣和陳琳 (明朝)
陳江和 (企業家)
陳江和(Sukanto Tanoto,),印度尼西亞企業家,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長。2008年的時候,他被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印尼首富,總資產達28億美金(於富比士富豪榜排第418名)。.
陳文龍
陳文龍(Díng Meóng-le̤ng;)原名子龍,字君贲、德刚,南宋末年興化軍莆田縣(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是南宋的抗元名將。.
查看 莆田縣和陳文龍
陈俊 (明朝尚书)
俊(),字時英,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陈言
陳言可以是,.
查看 莆田縣和陈言
柯士芳
柯士芳,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明朝崇禎十五年,賜特用出身。清初,授刑部郎中。順治二年(1645年),任湖廣道監察御史,巡視長蘆鹽政。順治十五年通政使司右參議,后改左參議。順治十七年,任河南按察使司僉事、分巡睢陳兵備道。.
查看 莆田縣和柯士芳
柯拱北
柯拱北,字斗南,福建省莆田縣人,四川成都後衛官籍,治《詩經》,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柯拱北
林堪
林堪(),字舜卿,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林堪
林富
林富(),字守仁,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兩廣巡撫。.
查看 莆田縣和林富
林之驥
林之驥,福建莆田縣人,明末清初官員。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直隸江陰縣知縣,不懂當地方言,眾號「林木瓜」。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破南京,下薙發令,之驥哭廟,解印綬去,時五月二十五日。.
查看 莆田縣和林之驥
林俊 (明朝)
林俊(),字待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书。.
查看 莆田縣和林俊 (明朝)
林元甫
林元甫(),字元甫,更字秉仁,號豫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林元甫
林義 (洪武進士)
林義,福建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登辛未科殿試三甲第十五名,后官至工部郎中。.
林達 (正德進士)
林達,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人,林俊之子。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正德十二年,授南京兵部主事。正德十六年,升任兵部郎中。后調為南京吏部郎中,善於古文。.
林華 (嘉靖進士)
林華,字廷彬,號巽峯,福建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進士,歷知鎮江府,因被御史彈劾,逮繫京師。鎮江民眾上萬人哭泣相送,車不能行。至京,上奏自辨,世宗未加追究,罷歸為民。.
林誠
林誠(),字貴實,明朝政治人物,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一百三十六名。天順八年(1464年),參加甲申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八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九名。曾祖父林嗣仁,曾任贈員外郎。祖父林英,曾任兵部員外郎。父亲林輝,曾任甲辰進士。.
查看 莆田縣和林誠
林起宗
林起宗,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鄉試中舉。順治三年,登進士,后任永平府推官。順治九年,任江西道試監察御史,后任江南道試監察御史。順治十一年,任湖廣布政使司參議,為下湖南道。.
查看 莆田縣和林起宗
林長繁
林長繁,字世殷,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林長繁
林棨 (天順進士)
林棨(),字從信,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官员。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三十四名。天順元年(1457年),參加丁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九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五十一名。曾祖父林宗大。祖父林震。父亲林庭清.
林洪 (建文進士)
林洪(),字文範,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府學生,福建丙子鄉試第五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三名。殿試登進士三甲,授辰溪知縣,陞滄州同知,改儋州,宣德九年去世。曾祖父林乾、祖父林良玉,父亲林得貴。.
林潤
林潤(),字若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進士,授臨川縣知縣,抵禦倭寇進犯。后升任南京監察御史,彈劾國子監祭酒沈坤殺人、彈劾副都御史鄢懋卿,為嚴嵩所庇護。后彈劾伊王朱典楧。當時嘉靖帝採用鄒應龍進言,貶戍嚴嵩子嚴世藩到雷州,其黨羽羅龍文到潯州,后兩人仍密謀招募部隊謀反。林潤在巡查時發現并上報,嘉靖帝大怒,命林潤率人逮捕兩人,均被處斬。林潤之後升任南京通政司參議,歷太常寺少卿。隆慶元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諸府。三年后死於任內。.
查看 莆田縣和林潤
林有孚
林有孚(),字以吉,號石崖,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林有孚
李仰止
李仰止,字君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治《詩經》,年四十二歲中式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第三甲第六十五名進士。十二月初五日生,行一,曾祖李士元;祖李時寧;父李從威;前母魏氏;蘇氏。永感下,妻黃氏,弟仰敬;仰舜;仰孟;德用(貢士)。由浙江湯溪縣學教諭中式福建鄉試第八十八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七十七名。.
查看 莆田縣和李仰止
楊鐸 (莆田)
楊鐸,字朝魯,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楊鐸 (莆田)
楊慈
楊慈,福州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楊慈
江春霖
江春霖(),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阳道人。福建莆田縣萩芦(今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人。清朝官員。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转御史。历任江南、新疆、河南、四川等道监察御史,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多次弹劾北洋大臣袁世凯。后辭官歸里。 著有《江御史奏议》、《梅阳山人诗文集》。.
查看 莆田縣和江春霖
清光緒九年癸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癸未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名單。.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進士名單。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為清德宗三旬萬壽,詔以庚子科為恩科鄉試,辛丑科為恩科會試。庚子停止各省鄉試,於二十八年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會試。因北京貢院毀於庚子國變,故癸卯、甲辰兩科會試,用河南貢院。本科會元周蘊良(殿試2甲49名)。.
查看 莆田縣和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甲午恩科貢士進士名單。.
清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清朝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莆田縣和清朝解元列表
朱淛
朱淛,字必東,號損巖、損岩,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朱淛
朱文環
朱文環(),字文珮,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三十七名。成化二年(1466年),參加丙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二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七十名。曾祖父朱祿。祖父朱天保。父亲朱師淵。.
查看 莆田縣和朱文環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莆田縣和明朝解元列表
昌應時
昌應時(),字廷佐,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莆田縣和昌應時
方召南
方召南,字文化,號為齊,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进士。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進士。觀禮部政,未任職即卒。.
查看 莆田縣和方召南
方守
方守(),字宜約,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鹽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五十五名。成化五年(1469年)參加乙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六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五十四名。曾祖父方積善、祖父方夢周、父亲方休徵。.
查看 莆田縣和方守
方一桂
方一桂,字世芬,明朝政治人物。福建莆田縣(今莆田市)人。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進士。嘉靖三年(1524年)担任湖廣承宣佈政使司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入為監察御史,巡按山東。後督學直隸。以彈劾吏部尚書汪鉉,触怒世宗,被杖削籍。.
查看 莆田縣和方一桂
方徵
方徵(),字可久,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興化路莆田縣(今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因鄉舉授刑科給事中,朱元璋知其有老母,賜白金,使其歸省。后改為監察御史,出任懷慶知府。其敢於直言,當時天變朱元璋求言,其上疏道應當糾正當時科道網絡人罪的風氣,朝廷應當賞罰分明。明太祖問其網絡罪名者為誰,其指認為河南僉事彭京。后因此貶為沁陽驛丞。洪武十三年,因牽連胡惟庸案入京而亡.
查看 莆田縣和方徵
方良永
方良永(),字壽卿,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方良永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俗稱斗南媽祖廟,位於雲林縣斗南鎮長安路一段126號。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他里霧街成立同時,由斗南地方望族陳氏家族至中國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天后宮恭請湄洲聖二媽渡海來台奉祀。.
查看 莆田縣和斗南順安宮
曾夢鰲
曾夢鰲(),字君瞻,福建興化府莆田縣西漳村(今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长丰村)人,鹽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曾夢鰲
曾光魯
曾光魯(),字于魯,號浴宇,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广东按察使司副使。.
查看 莆田縣和曾光魯
曾蘭春
曾蘭春,字香谷。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北西湖滨(今荔城区镇海街道)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莆田縣和曾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