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荀林父

指数 荀林父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57 关系: 士会士贞子宋文公屠击 (晋国)中國宰相列表中行氏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春秋篇于禁伍参唐狡唐惠侯公子去疾先縠先都先蔑前597年前600年前632年知氏秦康公程季箕郑父羊舌職鞏朔荀偃荀姓荀庚荀罃荀首荀逝敖荀氏魏顆魏錡趙同趙朔輔氏之戰范無恤郤克郤缺赤狄赵旃赵括 (春秋)邲之战臾駢栾盾桓子步招潞氏春秋人物列表...春秋歷史年表智姓晉靈公晋国晋国六卿晋成公晋景公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士会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又被称为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是士蔿之孙,成伯缺之子,春秋晋国中军将、太傅。.

新!!: 荀林父和士会 · 查看更多 »

士贞子

士渥濁,即士贞子,亦称士伯和士贞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傅。 前597年,邲之战后,荀林父向晋景公请死,士渥濁劝止。前594年,荀林父破狄有功,晋景公赏赐他,并将瓜衍封给士贞子。前586年,士渥濁认为赵婴和庄姬私通而被放逐将因祸得福。三年后,即前583年,庄姬为了赵婴逃亡的缘故,向晋景公诬陷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栾氏、郤氏可作证。”六月,晋国杀赵同、赵括。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以士渥濁为太傅。.

新!!: 荀林父和士贞子 · 查看更多 »

宋文公

宋文公(),本名子鮑,宋前昭公之庶弟。 宋前昭公七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殺死宋前昭公於孟諸之藪,改立公子鮑,是為宋文公。隔年,晉靈公即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賄諸侯,諸侯反承認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开始厚葬并用活人殉葬。《左传》这样说:“宋国的大臣华元、乐举有失为臣之道。臣子,是为国君去掉烦乱解除迷惑的,因此要冒死去谏诤。现在这两个人,国君活着的时候就由他去放纵作恶,死了以后又增加他的奢侈,这是把国君推入邪恶里去,这不能算是臣子。”.

新!!: 荀林父和宋文公 · 查看更多 »

屠击 (晋国)

屠击(),'''屠'''氏,名击。前632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建立了三个步兵师来抵御狄人,荀林父为中行将,屠击为右行将,先蔑为左行将。.

新!!: 荀林父和屠击 (晋国)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荀林父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行氏

中行氏,子姓,晋国世族,六卿之一,前632年成立,前490年敗亡。.

新!!: 荀林父和中行氏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说,為明末余邵鱼、馮夢龍所撰,清代的蔡元放编評。是一部在中國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通俗历史演义。內容涵蓋春秋、戰國時代約500餘年的東周時期歷史,精彩豐富,包含春秋五霸、吳越之爭以及戰國七雄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

新!!: 荀林父和东周列国志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春秋篇

《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国大陆电视剧,香港发行DVD名為「春秋五霸」全名為「東周列國之春秋五霸」,和「東周列國之戰國七雄」合稱為「東周列國志」。199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共30集,导演沈好放。劇中主要是以五個勢力強大的諸侯國為主軸,描述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消滅吳國之間的歷史。.

新!!: 荀林父和东周列国春秋篇 · 查看更多 »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與同郡臧霸為舊交。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為將堅毅而穩重,對待部下也相當嚴厲。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並以古時名將對比之。早年戰功赫赫,攻呂布,防張繡,拒袁紹,征劉備。然而在樊城之戰中不敵關羽,水淹大軍,最後率軍投降,以致晚節不保;逝世後諡曰厲侯。被北宋诗人孔平仲叹“英雄成敗皆偶然”。.

新!!: 荀林父和于禁 · 查看更多 »

伍参

伍参,伍氏,名参,楚国大夫,,據說是楚公族羋姓,伍子胥曾祖父。 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围攻郑国。六月,晋国三军出动,救援郑国。此时楚庄王已降服了郑国,驻军于郔地,准备在黄河饮马后就回国,楚庄王听说晋军已经渡过黄河便想要回去,他的宠臣伍参想打仗,令尹孙叔敖不想打,说:「去年攻入陈国,今年攻入郑国,不是没有打仗。打起来以后不能得胜,你的肉难道就够大家吃了吗?」伍参針鋒相對:「如果作战得胜,就是孙叔敖没有谋略。不能得胜,我的肉将会在晋军那里,哪里还能讓你們吃得上呢?」孙叔敖身為令尹,並不在乎伍參的話。見楚王按兵不動,便先行回车向南,倒转旌旗,准备回国。伍参是楚王信任之士,对楚庄王说:「晋国执政的荀林父是新人,不能行使命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想要专权行事不能办到。想听从命令而没有上级,大军听从谁的命令?这一戰,晋军一定失败。况且我军由國君統領,敵軍卻只由一個大臣領軍,撤退就是国君逃避臣下,国君怎能蒙受这番耻辱?」楚庄王听了很不高兴,命令孙叔敖把战车改而向北,以待晋军。不久,双方在邲开战,晋军大败,楚庄王奠定了自己春秋五霸的地位。.

新!!: 荀林父和伍参 · 查看更多 »

唐狡

唐狡,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 前597年,唐狡跟随楚庄王参加邲之战。在击败荀林父、先縠率领的晋国中军之后,楚庄王派唐狡与蔡鸠居告知唐惠侯:“不穀(我)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 《东周列国志》五十三回称唐狡在楚庄王宴会上趁风吹灭蜡烛之机,牵许姬的衣袂,被许姬摘下帽缨。许姬告诉楚庄王后,楚庄王命大臣都摘下帽缨,再点灯,称之为绝缨之会。唐狡感激楚庄王,在邲之战效以死力,把事情告诉楚庄王,没有受赏赐,隐居起来。正史上绝缨大会和牵许姬衣袂者感激楚王而为之效死力都确有其事,但并未记载牵许姬衣袂者姓名,《东周列国志》是把《左传》记载的楚将唐狡和此事组合起来了。.

新!!: 荀林父和唐狡 · 查看更多 »

唐惠侯

唐惠侯,中国春秋时期唐国的国君。前597年,跟随楚庄王参加邲之战。在击败荀林父、先縠率领的晋国中军之後,楚庄王派唐狡与蔡鸠居告知唐惠侯曰:“不穀(我)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派遣潘党率战车四十乘,跟随唐惠侯迎战晋国上军,晋国上军将士会在敖山设伏应敌,楚唐联军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新!!: 荀林父和唐惠侯 · 查看更多 »

公子去疾

公子去疾,姬姓,字子良,春秋时期郑国的卿,父郑穆公,後代為七穆的良氏。 前605年,鄭靈公被公子歸生殺死,國人要立子良為君。子良自稱不賢,讓位給哥哥公子堅(鄭襄公)。鄭襄公想驅逐兄弟們,只留下子良,子良不同意,并向鄭襄公推薦兄弟們為大夫,這就是後來鄭國由穆公後人執政的濫觴。 前600年,楚莊王攻鄭,晉國郤缺援救鄭國,鄭襄公在柳棼戰勝楚國,大家都高興,子良擔心:“這是國家的災難,我離死恐怕不久了。” 前599年,楚莊王攻打鄭國,子良說晉楚不講信義,我們在哪一方打來的時候就投靠哪一方。 前597年,楚莊王伐鄭國,郑襄公肉袒牵羊出降,子良作為人質到楚國。晉國援救鄭國的援軍到達黃河邊,欒書說子良是鄭國的良臣。他作人質說明鄭楚兩國很親近,鄭國不值得援救了。但是中軍佐先縠不聽,遂率兵渡河,有邲之戰晉國的慘敗。 前595年,荀林父要攻打鄭國,鄭襄公派子張到鄭國替換回子良。 前589年十一月,魯成公及楚國子重(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國右大夫说、宋國华元、陳國公孙宁、衛國孙良夫、鄭國子良、齐国大夫在蜀(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會盟。 前588年,許國恃楚國之勢不事郑國,子良率軍伐许。 前584年,子良作為鄭成公的相禮到晉國,见晉景公,拜謝出兵救鄭。.

新!!: 荀林父和公子去疾 · 查看更多 »

先縠

先縠(),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佐。《史记》记载他是先轸之子。据《左传》,先縠应为先克的弟弟或儿子。 前597年,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率领晋军救援郑国,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求和,就要返军。先縠不同意,坚持要渡过黄河,与楚国决战,这样才能保持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单独带着军队渡过黄河。荀林父无奈,只好带领全军渡河。荀林父接见楚国使臣,使臣返回的时候,先縠私自派人追上楚国使臣说把话说错了,让楚国马上撤离郑国。因为荀林父、先縠的矛盾,所以邲之战,晋国惨败,楚庄王饮马黄河。当年冬,先縠在清丘主持与宋国、卫国、曹国的会盟,想稳定同盟国家。但宋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陈国时,卫国却出兵去救。前596年秋,先縠通翟人攻打晋国,冬天事发,晋国人追究翟人攻打晋国和邲地失败的责任,归罪于先穀,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处死。《左传》指出:君子说“‘刑戮来到,那是自找’,先縠就是这样的吧?” 。.

新!!: 荀林父和先縠 · 查看更多 »

先都

先都(),春秋时期晋国的下军佐。 前629年,清原之蒐,晋文公在三军外建立新上军、新下军,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先都在清原之蒐,被晋文公提拔为新下军之佐。前620年,晋灵公即位,晋秦令狐之战,箕郑父留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中军佐,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下军。夷之蒐,晋襄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先克推荐狐偃、赵衰的儿子狐射姑、赵盾。先克又夺蒯得的田地。于是五将对先克怀恨在心。前618年正月初二,刺杀先克,事发,正月十八,先都、梁益耳被杀。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被晋国处死。.

新!!: 荀林父和先都 · 查看更多 »

先蔑

先蔑(),姓不详,'''先'''氏,名蔑,一名眛,又被称为士伯,左行蔑,曾任晋国左行将和下军将。.

新!!: 荀林父和先蔑 · 查看更多 »

前597年

没有描述。

新!!: 荀林父和前597年 · 查看更多 »

前600年

没有描述。

新!!: 荀林父和前600年 · 查看更多 »

前632年

没有描述。

新!!: 荀林父和前632年 · 查看更多 »

知氏

知氏,又称智氏,子姓,晋国世族,六卿之一,起於知莊子。 傳至知伯瑤,一度大振,前453年的晉陽之戰中,被韓氏、魏氏、趙氏三家大夫合攻,敗亡,宗族被夷滅。.

新!!: 荀林父和知氏 · 查看更多 »

秦康公

康公(),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在位12年。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新!!: 荀林父和秦康公 · 查看更多 »

程季

程季(),春秋时期晋国人,'''荀'''氏的别支程氏。排行最幼,所以称为季。 晋景公时新下军将荀骓(荀驩)的孙子,晋平公时的下军佐程郑的父亲。.

新!!: 荀林父和程季 · 查看更多 »

箕郑父

箕郑父(),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军将。前629年,清原之蒐,晋文公在三军外建立新上军、新下军,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箕郑父在清原之蒐,被晋文公提拔为新上军之佐。前620年,晋灵公即位,晋秦令狐之战,箕郑父留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中军佐,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下军。夷之蒐,晋襄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先克推荐狐偃、赵衰的儿子狐射姑、赵盾。先克又夺蒯得的田地。于是五将对先克怀恨在心。前618年正月初二,刺杀先克,事发,正月十八,先都、梁益耳被杀。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被晋国处死。.

新!!: 荀林父和箕郑父 · 查看更多 »

羊舌職

羊舌职(),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是羊舌大夫的儿子。前594年、前593年,他对晋景公赏赐荀林父、士会表示肯定。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任命他为中军尉之佐。前570年,羊舌职去世,中军尉祁奚推荐为伯华(羊舌赤)代替其位。.

新!!: 荀林父和羊舌職 · 查看更多 »

鞏朔

巩朔,春秋时期晋国的新上军将,士氏。 前610年,巩朔代表晋国与郑国讲和,赵穿、公婿池为人质。前597年,邲之战,荀林父中军将,先縠中军佐;士会上军将,郤克上军佐;赵朔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晋军溃败的时候,士会派巩朔、韩穿帅七对伏兵埋伏在敖山前,所以上军不败。前589年,鞍之战,齐国败于晋国,晋景公派巩朔到周都洛邑献俘,周定王不见,派单襄公解释:击败戎狄献俘,晋国击败齐国,齐国是周朝、晋国的姻亲,报告即可,不必献俘。前588年,晋景公任命巩朔为新上军将。.

新!!: 荀林父和鞏朔 · 查看更多 »

荀偃

荀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因祖父官名又氏中行,名偃,字伯游,谥号献。荀林父之孙,荀庚(中行庚、中行宣子)之子。又称中行伯、中行偃、中行献子。 中行偃是晋国名門荀氏本家中行氏的嫡子,前575年,鄢陵之战为上軍佐,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後来次卿、中軍佐-范-文子士燮去世,他帮助晋厉公诛灭郤氏,他因此昇進次卿、中軍佐,听说厲公又要联合胥氏诛灭中行氏、栾氏。前573年,与欒書弑殺厲公。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自降为上軍佐。 前563年,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560年,正卿、中軍将智罃去世,次卿、中軍佐范宣子士匄应当继任。但他让给了上军将中行偃。 前559年,晋军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中行偃为主帅,命令:“明晨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唯余马首是瞻。”下軍将欒黶、下軍佐魏絳却带着下军提前回国了。 前557年,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郑、宋、鲁、卫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国。前555年、魯国遭到齐国攻打,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討伐齐国,齐国首都臨淄差点陷落。前554年,在回晋国途中发病,其子中行吴(中行穆子)继位,二月二十去世。谥号献,史称中行献子。.

新!!: 荀林父和荀偃 · 查看更多 »

荀姓

荀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1位。.

新!!: 荀林父和荀姓 · 查看更多 »

荀庚

荀庚(),'''子'''姓,'''中行'''氏,名庚,谥宣,又称中行伯、中行宣子,是荀林父的儿子,逝敖之孙,晋国上军将、中军佐。.

新!!: 荀林父和荀庚 · 查看更多 »

荀罃

荀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按封地又为智氏,名罃,字子羽,谥号武。荀林父之弟荀首(智首、智庄子)之子。史称智武子。 智罃为晋国名門智氏之一員,父親荀首。前597年,邲之战之時,他与父亲下軍大夫智首共同参战,在楚軍压倒的軍力前,晋軍崩溃,智罃被楚国俘虜。智首俘虏了公子榖臣、射杀连尹襄老。 公元前588年荀首提出楚共王異母兄弟穀臣交換自己的儿子智罃,共王同意了。智罃回国之前謁見共王。 共王问:“您恐怕怨恨我吧?”智罃回答:“兩國交兵,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戰爭,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您的戰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 共王问:“那您感激我吗?”智罃回答:“兩國爲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紓困,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以互相寬宥,兩邊都釋放戰俘,以結成友好。兩國有了和平,跟臣沒有關係,臣又敢感激誰?” 共王问:“您回去晉國要如何报答我?”智罃回答:“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甚麼才好。” 共王问:“虽然如此,也請您一定要告訴不穀(楚王的自称)。”智罃回答:“憑藉著君王的靈慧聰明,被俘虜的臣能夠回到晉國埋葬了,如果我國寡君把臣處死了,臣認為死得有價值。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赦免臣,把臣賜給您的外邦臣子智首,智首向寡君請求,而把臣在智家的宗廟中誅戮,也死得有價值。如果僥倖沒有被處死,而讓臣保有了繼承人的地位,依序協助晉國的軍事,率領小小部隊以管制邊疆,即使以後與君王的部下切磋,我也不會躲避,會竭盡全力到死為止,沒有第二個心念,盡了臣的回禮,這就是臣用以報答君王的。”共王听后说:“還不能與晋国爭霸啊。” 智罃回到晋国後,继承为智氏家主。公元前583年,赵武在韩厥的支援下,赵家复兴,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吾子勉之,成,宣之後而老為大夫,非恥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導法而卒以政,可不謂文乎!夫宣子盡諫于襄、靈,以諫取惡,不憚死進,可不謂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納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濟。” 公元前578年五月,智罃討伐秦国时為下軍佐,麻隧之战撃退秦軍。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战,智罃留守,率领别军討楚之仆从陳国、蔡国。 公元前574年,士燮去世,郤至等三郤被誅殺,智罃由下軍佐進昇为上軍佐。 公元前573年,次卿、中軍佐中行偃(智罃的堂侄、荀林父之孫、荀偃)和正卿、中軍将欒書一起弑杀晋厉公後,智罃到成周迎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後来,欒書去世,中行偃降级,智罃晋升为次卿、中軍佐。 公元前571年,智罃联合魯、齐、宋軍攻打郑国,鄭成公刚刚去世。智罃听从魯國孟献子進言,在鄭国边境近築虎牢城,威胁郑国,郑国不战而归附晋国。 公元前566年,正卿韓厥年老退休、次卿、中軍佐智罃继承正卿、中軍将。智罃协助晋悼公重新建筑晋国的霸权。同時奠定了智氏家族独立于荀氏,成为晋国主要家族。 公元前560年,智罃去世,由於其子智朔早逝,因此由智罃之孫智盈继承智氏家主之位。他的谥号为武,史称智武子、知武子。.

新!!: 荀林父和荀罃 · 查看更多 »

荀首

荀首(),'''子'''姓,'''荀'''氏,名首,因被封于知,以邑为氏,别为'''知'''氏(智氏),谥庄,又称知季、知庄子。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

新!!: 荀林父和荀首 · 查看更多 »

荀逝敖

荀逝敖()晋國大臣,'''荀'''氏,父亲是晋献公大臣荀息。他的儿子荀林父在晋景公时为中军将,是中行氏的祖先,幼子荀首是知氏的祖先。.

新!!: 荀林父和荀逝敖 · 查看更多 »

荀氏

荀氏,子姓,春秋时期晋卿家族。在荀林父、荀首兄弟之时,分为中行氏、知氏两家。春秋末期,中行氏被赵简子联合韩氏、魏氏、知氏所灭,战国初期,知氏被赵襄子联合韩氏、魏氏所灭。.

新!!: 荀林父和荀氏 · 查看更多 »

魏顆

魏顆,姬姓,魏氏,又因为被封在令狐(今日山西臨猗),以邑为氏,别为令狐氏,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之庶长子,魏犨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姬妾,这个姬妾没有儿子。魏犨生病了之后对魏顆说要在自己死后,让她再嫁。不久魏犨病情恶化,嘱咐魏顆把这个姬妾为自己殉葬。但魏犨死后,魏颗还是把美人嫁出去了,他说「父亲临终时已神志不清,我还是听从他清醒时的嘱咐罷!」 前594年七月,秦桓公趁晋国元帅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国之机,征伐晋国,在辅氏(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与魏颗的军队作战,战场上一个老人将野草打成结拦阻秦国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绊倒在地,被晋军俘获,秦军也战败。当晚,魏颗梦见这老人,说他就是当年那个魏犨的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成语结草衔环的结草典故就出于此。 这次战役巩固了晋国在黄河以西今陕西省东部地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地区。直到近三百年後,秦国重用商鞅变法,才占领魏国的西河地区。.

新!!: 荀林父和魏顆 · 查看更多 »

魏錡

魏錡,姬姓,魏氏,名锜,谥武。因为被封於呂、厨二邑,以邑为氏,别为呂氏、厨氏。也被稱为厨武子、呂武子、呂錡。春秋時晉國大夫,魏武子之子,魏悼子之兄、「結草銜環」的典故中打敗秦將的魏顆之弟(生卒年不詳)。.

新!!: 荀林父和魏錡 · 查看更多 »

趙同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因被封在原,以邑为氏,别为原氏,又被称为原同、原叔,是赵衰与赵姬的儿子,赵盾的弟弟,赵括、赵婴齐的哥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同为下军佐。.

新!!: 荀林父和趙同 · 查看更多 »

趙朔

趙朔,又稱趙莊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衰之孫、趙盾之子,妻為晉成公之女。.

新!!: 荀林父和趙朔 · 查看更多 »

輔氏之戰

前594年秋天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晉國,進軍至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另一方面,晉景公派遣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國,立黎侯後回晉國,至雒水時,魏顆與秦國力士杜回於輔氏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晉軍大獲全勝。原來魏顆的父親魏武子魏犨有一小妾沒有生孩子,魏犨剛剛生病時,命魏顆將小妾另嫁他人,魏犨病危時又命魏顆將小妾用來殉葬。魏犨死後,魏顆將小妾另嫁他人,並說:「這是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囑咐。」後來魏顆做夢夢見那位老人,老人說:「我就是那位小妾的父親,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救了我的女兒。.

新!!: 荀林父和輔氏之戰 · 查看更多 »

范無恤

范無恤,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范氏,名無恤。 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与晋国三军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决战。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中军。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上军。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下军。范無恤为赵盾驾驶战车,与秦国作战。.

新!!: 荀林父和范無恤 · 查看更多 »

郤克

郤克(),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父是中军将郤缺。前597年,郤缺死後,荀林父继任中军将,郤克任上军佐。不久,发生晋楚邲之战,晋国中军在荀林父、先縠的率领下大败于楚国,而上军在士会、郤克的率领下却小有胜利。荀林父死后,士会继任中军将,晋国开始复兴。晋景公、士会派遣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当时,出使齐国的还有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首。郤克略有瘸腿,季孙行父秃头,孙良夫独眼,公子首驼背。齐顷公为了讨笑母亲萧同叔子,让瘸腿接待郤克,秃头接待季孙行父,独眼接待孙良夫,驼背接待公子首,齐顷公母子俩和齐国宫人都哈哈大笑。郤克感到受到侮辱,愤然而去。不久,士会将正卿之位让给郤克。前589年,齐国入侵鲁国,郤克率军援救,在鞌地(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交战,即齐晋鞌之战。晋军大胜,扭转了邲之战之后的危局。战后,晋景公扩充三军为六军,六军将佐为: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郤克去世後,谥号献,又称郤献子,栾书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錡与他的族弟郤犨、族侄郤至号称三郤。.

新!!: 荀林父和郤克 · 查看更多 »

郤缺

郤缺(),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其父是晋惠公的谋主郤芮,因随父食邑于冀(今山西稷山),故又称冀缺。 晋文公继位,杀死了郤芮,郤缺沦为平民,夫耕妻饷,相敬如宾。胥臣看郤缺有品德,向晋文公推荐。郤缺成为下軍大夫。晋襄公时,参与对白狄作战,俘获其首领。晋灵公时,赵盾成为正卿,郤缺成为赵盾的心腹。赵盾死后,郤缺继承中军将的位置,重得冀封,辅佐晋成公、晋景公。他在邲之战之前去世,谥号成,又称郤成子,荀林父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克后来也成为正卿。.

新!!: 荀林父和郤缺 · 查看更多 »

赤狄

赤狄,亦作“赤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狄人的一支,因崇尚赤衣而得名,由潞氏、皋落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等十五个氏族组成。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晋国压迫,东下太行山而侵扰邢国、攻破卫国首都朝歌,齐桓公率领郑国、宋国等周朝諸侯“救邢安卫”抵御狄人。前603年,赤狄入侵晋国的怀和邢丘,晋景公想要讨伐赤狄,中行桓子认为时机不成熟。前594年,晋国元帅中行桓子攻灭赤狄的主干潞氏,晋景公赏给他狄国的臣民一千家,第二年晋国又消灭了赤狄的其余诸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皋落乡自古有“赤狄之都”之称,当地亦有相应的遗迹。有说法认为赤狄即是鬼方的后裔。.

新!!: 荀林父和赤狄 · 查看更多 »

赵旃

赵旃,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人物,赵氏。赵穿的儿子。在前597年的邲之战中,他急于立功,向主帅荀林父请战,荀林父没有答应。他又请求到楚国军营讲和,荀林父同意了,结果赵旃在晚上到楚营,因其傲慢,激怒了楚军。楚军追赶赵旃,引起了邲之战的全面战斗。他逃到了树林中,战斗中将良马战车给了兄长和叔父,使他们逃命。前588年,鞍之战後,他为新下军佐。前583年,下宫之难,他没有受牵连,继续担任晋国的新军将。前578年,赵旃参加对秦国的麻隧之战,前575年,鄢陵之战前去世。其孙邯郸午。.

新!!: 荀林父和赵旃 · 查看更多 »

赵括 (春秋)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因被封在屏,以邑为氏,别为屏氏,又被称为屏括、屏季,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的弟弟,赵婴齐的哥哥,母为晉文公愛女赵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括为新中军佐。《春秋经传集解·成公三年》: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

新!!: 荀林父和赵括 (春秋) · 查看更多 »

邲之战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新!!: 荀林父和邲之战 · 查看更多 »

臾駢

臾骈,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军佐。 前621年,晋国中军佐狐射姑逃亡到狄。赵盾让臾骈把狐射姑的妻儿送回给狐射姑。当初,夷之蒐,狐射姑曾经侮辱过臾骈,所以臾骈的属下想杀尽贾氏来报复。臾骈不同意,说“敌惠敌怨,不在后嗣”,不同意属下的说法,安全将狐射姑的妻儿送到边境上。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与晋国三军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决战。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中军。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上军。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下军。臾骈献“疲敌”之计,坚壁清野。十二月初四,赵穿贪功,单独出击。使得赵盾不得不全军出击,结果双方一接触就退兵。当晚,秦国下战书,臾骈见秦国使者眼珠乱看、语音失常,认为秦军有意撤退,建议赵盾夜晚截击。结果胥甲和赵穿带头反对,说要掩埋死亡将士的遗体,要按约定的时间作战。结果晋军没有出动,秦军趁夜逃跑。.

新!!: 荀林父和臾駢 · 查看更多 »

栾盾

栾盾(),'''姬'''姓,'''栾'''氏,名盾,栾枝之子,春秋时期晋国下军将。 前615年冬,秦康公为了报复五年前的令狐战役,发兵攻打晋国,占取了羁马。晋国发兵抵御,赵盾为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郤缺为上军将,臾骈为上军佐。栾盾为下军将,胥甲为下军佐。.

新!!: 荀林父和栾盾 · 查看更多 »

桓子

桓子可以指:.

新!!: 荀林父和桓子 · 查看更多 »

步招

步招,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郤氏分支为步氏,名招。步扬的族人。 本来晋襄公死后,晋国请秦康公派军队护送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从秦国回国。晉襄公的夫人穆嬴请立年幼的晋襄公嫡长子夷皋。赵盾迎立夷皋继位,为晋灵公。前619年,赵盾发兵阻挡秦国的护送军队,自为中军将,由箕郑父留守国都,先克为中军佐;荀林父为上军将;先蔑为下军将,先都为下军佐;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为车右。是为令狐之战。.

新!!: 荀林父和步招 · 查看更多 »

潞氏

潞氏,亦称潞或路氏,是周朝春秋時期由赤狄的一支所建立的隗姓国家,国君为子爵,其大致位置在今山西省潞城东北。在公元前594年被晋国所灭,君主婴儿被俘。.

新!!: 荀林父和潞氏 · 查看更多 »

春秋人物列表

春秋時期人物主要以《春秋左傳》為主,兼收《史記》、先秦諸子籍書中出現的人物,按國別分類,上限從犬戎之禍起,下限至三家滅知襄子為止。部分國別如晉、齊等國則下至滅國為止。西周以前,參見中國上古人物列表。戰國七雄則參見戰國人物列表。.

新!!: 荀林父和春秋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春秋歷史年表

本表起於周平王元年,終至《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下並附錄各國國君在位年代考証。.

新!!: 荀林父和春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智姓

智姓是中文姓氏之一,智氏人口约为8.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0065%,在全国姓氏排名中为第392位。因智古文同知,故史书也作知氏,得姓始祖为知庄子。知氏为晋国世族,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被韓氏、魏氏、趙氏三家大夫合攻,敗亡,宗族被夷滅,公元前452年(秦厉共公二十五年)晋国大夫智开率其知姓邑人投奔秦国,公元前448年(秦厉共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知宽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知果为避祸改为辅氏,知徐吾则以涂为氏,其后为涂氏,知珏仍然以知为氏。.

新!!: 荀林父和智姓 · 查看更多 »

晉靈公

晉靈公姓姬、名夷皋,晉襄公之子、母親為穆嬴。 晉靈公即位時年幼,由趙盾輔政。長大後,不行君道,荒淫無道,以重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厚斂以彫牆)。 他在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一次因為熊掌燉得不夠爛,就把廚師殺掉,把屍體裝到筐子裏,讓宮女拿去扔掉。種種暴行,不可勝數。大臣趙盾多次勸諫,使晉靈公很反感,暗中派刺客鉏麑刺殺趙盾。鉏麑卻感嘆趙盾忠君愛民,自己一頭撞樹而死。 晉靈公又設宴招待趙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機殺死他。趙盾的車右武士提彌明得知此事,趕忙跑到宮殿,扶著趙盾退下。靈公使一條狗來咬趙盾,提彌明把狗殺死,提彌明後來被士兵所殺。 前607年趙穿攻靈公於桃園,趙盾派趙穿往周迎公子黑臀,是為晉成公,太史董狐寫道,“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 在位期間執政為:趙盾、先克、郤缺、荀林父、先蔑、先都、箕鄭、欒盾、胥甲、臾駢。.

新!!: 荀林父和晉靈公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荀林父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国六卿

晋国六卿,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政治军事制度,晋文公在晋国建立了三军制。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他们主持晋国的军事、政治。中军将又称为元帅、执政。晋襄公一度增加新上军、新下军二军四卿,旋即恢复原制。晋景公扩为六军十二卿,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之後合为新军,共四军八卿。晋悼公恢复三军建制。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之後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范氏、中行氏被诛灭後,六卿改为四卿。智氏後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滅掉,這就是之後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分晉的典故。.

新!!: 荀林父和晋国六卿 · 查看更多 »

晋成公

晉成公(—前600年),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晉襄公之弟,晉灵公的叔叔,母周女。.

新!!: 荀林父和晋成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荀林父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行桓子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