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范县

指数 范县

范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北部,是濮阳市下属的一个县,旧属山东省。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县政府驻城关镇金堤以南的新区。面积61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52万。邮政编码457500,区号0393。.

107 关系: 劉宋行政區劃华国锋台前县司凤英吳一元坡里天主教堂夏朝大名府路孫國楨孔思晦安阳专区山东行政区划史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山東省 (中華民國)山東省 (清)巨金鱼战役丁福五中原官话中华人民共和国飞地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东平国东平郡 (刘宋)东汉行政区划东昌府东晋行政区划世界大桥列表万里三国行政区划庞涓京东路京東西路侯珮後趙州郡列表刘备刘雄 (范县县令)内地十八省商汤商朝兖州之战兖菏片国家级贫困县王仙芝程昱第一屆國民大會山東省代表省直管县瓦日铁路...隋朝行政区划莘县聊城专区靳允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顾姓顿丘郡西汉行政区划西晉兗州行政區劃馬陵之戰观朝县高码头乡高雅 (東漢)高樓寨之戰魏州鲁西抗日根据地贺瓌鸣条之战黃秉中黄守宏黄河桥隧列表龙王庄乡范县站范筑先范辉高速公路郑燮郓城县薛悌東郡東臨道板桥诗钞段君毅氾嶷汤台铁路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道河南行政长官列表河南高速公路澶州濟州 (北魏)濮州濮縣濮鹤高速公路濮阳市濮阳专区濮阳郡朱瑄济北郡 (刘宋)曹州府曹魏行政區劃曹濮道曹操景范晉朝行政區劃 扩展索引 (57 更多) »

劉宋行政區劃

没有描述。

新!!: 范县和劉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华国锋

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山西省交城县人,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华国锋在周恩来和毛泽东逝世后,先后继承两人的职务,是1949年以来唯一同时出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在2008年去世。 华国锋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并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中共湖南湘阴县、湘潭县委书记,后升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快速晋升,先后任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直至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总理。毛泽东指定其为自己的接班人,并留下遗言“你办事,我放心”。毛泽东死后,华国锋与汪东兴、叶剑英等合手逮捕了四人帮,結束文化大革命,成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他被普遍認為是“两个凡是”的提出人 ,而与邓小平在政治路线上相左,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领导集团。2008年8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新!!: 范县和华国锋 · 查看更多 »

台前县

台前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濮阳市下属的一个县。邮政编码457600,县政府驻城关镇。由于处在河南与山东两省交界处,经济比较落后,为国家级贫困县。.

新!!: 范县和台前县 · 查看更多 »

司凤英

司凤英()河南开封人。祖籍山东省益都县前司家庄,豫剧四大名旦之一。曾担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新!!: 范县和司凤英 · 查看更多 »

吳一元

吳一元,山東省曹州府范縣(今山東省莘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范县和吳一元 · 查看更多 »

坡里天主教堂

坡里天主教堂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城北17公里定水镇坡里庄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阳谷教区(1933年成立)的主教座堂,山东省西部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管理阳谷、莘县、范县等六县教务。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882年,德国圣言会神甫安治泰和福若瑟(奥籍)开始在阳谷县坡里庄传播天主教,这是整个山东南半部天主教的发祥地,后来由此发展出兖州、青岛、临沂、阳谷、菏泽5个教区。到1889年坡里庄建成哥特式大教堂,1909年建成包括大教堂(可容千人)、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三层碉堡楼5座,两层群楼149间,外环以砖墙。教堂现存房间200余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中国乃至亚洲被罗马教廷第一任为枢机主教(红衣主教)的阳谷张秋人田耕莘,就是在坡里教堂就学、受洗入教并任神父的。 1947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 Category:山东天主教堂 Category:聊城教堂 Category:阳谷县.

新!!: 范县和坡里天主教堂 · 查看更多 »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新!!: 范县和夏朝 · 查看更多 »

大名府路

大名府路,宋朝和金朝的路。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北宋设置大名府路,是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县、成安县、威县,山东省徒骇河西北,河南省濮阳市、浚县和卫河上游以西,黄河以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改为河北东路。 金朝正隆二年(1157年),设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县,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长垣县以北,河南省范县、山东省夏津县、武城县以西,河南省濮阳市以东。 下辖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恩州(山东武城县)、濮州(山东鄄城县)、开州(河南濮阳市)。蒙古帝国废除。 Category:宋朝的路 Category:金朝的路 Category:河北的路 Category:河南的路 Category:山东的路.

新!!: 范县和大名府路 · 查看更多 »

孫國楨

孙国桢,直隸省永平府樂亭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绪九年(1883年),登癸未科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历官山东曲阜、滋阳、范县知县。.

新!!: 范县和孫國楨 · 查看更多 »

孔思晦

孔思晦(),字明道,山東曲阜人,孔子五十四代孫。生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少年天姿穎秀,從孔顏孟三氏學教授張篆,講求義理,尊尚德行,不拘泥於詞章之學。至元二十年(1283年),其父孔浣去世,家貧,下田親耕而不廢學業,深受張篆器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遊學於京師,得國子監祭酒耶律有尚賞識,欲舉為官,以老母年高為由,謝絕耶律氏好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居母喪期滿,薦為孝廉,授范縣(今屬河南)儒學教諭。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轉任宁阳县(今屬山東)教諭,儉約自律,盡職盡責,深受生員愛戴。 當時,孔氏族人以衍聖公孔思誠乃孔元用之後,不屬嫡系,上書朝廷請求罷免。元仁宗詳覈孔氏族譜,以為孔思晦係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當襲封。遂罷免孔思誠。於延祐三年(1316年)授孔思晦以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給四品印。襲爵後,孔思晦請求朝廷新置典籍、管勾、司樂3人,分掌書籍音樂,錢穀出納。廟宇、碑刻、祭器、禮器等皆整飭一新。編修孔氏譜牒,刻譜于石,以垂永久。得朝廷之命,恢復尼山祭田150畝,歲收入粟48石,又獲命增置尼山書院,重開鄒縣子思書院。元英宗至順元年(1330年),他上書請追封孔子之父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顏徵在為啟聖王夫人。泰定四年(1327年)升嘉議大夫,改給三品銀印。卒於元惠宗元統元年(1333年),終年67歲。.

新!!: 范县和孔思晦 · 查看更多 »

安阳专区

安阳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河南省北部。 1949年置,属平原省,专员公署驻安阳市。辖安阳、林县、邺县、淇县、汤阴、浚县6县。 1952年,安阳专区划归河南省。1954年,撤销淇县,并入汤阴县;撤销邺县,并入安阳县;原濮阳专区所属濮阳、滑县、内黄、清丰、南乐5县划入安阳专区。专区辖9县。1955年,原属新乡专区的长垣县划入安阳专区。1957年,由汤阴、安阳2县析置鹤壁市,由省直辖。1958年,撤销安阳专区,所辖10县划归新乡专区。 1961年,恢复安阳专区,专署驻安阳市。辖原新乡专区所属安阳、鹤壁2市及安阳、内黄、南乐、清丰、濮阳、长垣、滑县、浚县、汤阴、林县10县。1962年,恢复淇县。1964年,原山东省菏泽专区所属范县划入安阳专区。专区辖2市、12县。1969年,撤销安阳专区,改置安阳地区。.

新!!: 范县和安阳专区 · 查看更多 »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新!!: 范县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 查看更多 »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是明朝在华北平原东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新!!: 范县和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中華民國)

山東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魯」。.

新!!: 范县和山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清)

山东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范县和山東省 (清) · 查看更多 »

巨金鱼战役

巨金鱼战役发生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革命军在山东省巨野、金乡、鱼台等地区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

新!!: 范县和巨金鱼战役 · 查看更多 »

丁福五

丁福五(),河南范县高码头乡老丁庄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水利工程师。.

新!!: 范县和丁福五 · 查看更多 »

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以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390个县市,分为兖菏、徐淮、信蚌、商阜、郑开、洛嵩、南鲁、漯项、汾河、关中、秦陇、陇中、南疆等十三片。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苏南吴江县菀坪镇、皖南广德县部分地区、浙西北长兴县部分地区。.

新!!: 范县和中原官话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地列表

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地和与之类似而不是严格意义飞地的地区。中国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飞地,这些飞地可能是历史沿革的原因早已存在,也可能是近现代以后相邻行政区划划界变迁、新行政区划划分等原因产生的,还有一些是因为劳动教养或上山下乡产生的农场。 在各种地图上,飞地不一定都用颜色、界线、文字、箭头等加以标注,故而有些飞地,尤其是小型飞地并不广为人知。.

新!!: 范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地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 2013年3月14日,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为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铁道部被撤销。其行政职责被划入交通运输部及其下辖的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其企业职责被划入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

新!!: 范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

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是抗战后期负责冀南、冀鲁豫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中共领导机关。.

新!!: 范县和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大街68号,隶属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新!!: 范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列表:.

新!!: 范县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1118”网,总规模约11.8万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另规划远期展望线约1.8万公里,而服務區佈點等等品質建設也在逐步追趕當中。編號系統解決了自中國首條瀋大高速公路通車以來,中國高速公路有名無號的問題,更方便駕車者出行。.

新!!: 范县和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 查看更多 »

东平国

东平国,汉朝到西晋的诸侯王封国之一,属于兖州刺史部的郡级行政区划。后改为东平郡。 本是梁国的一部分。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别为济东国,以刘彭离为济东王;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为大河郡,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皇子刘宇为东平王,建东平国。下领七县:无盐县、任城县、东平陆县、富城县、章县、亢父县、樊县。 东汉东平国建立于的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首封为光武帝子刘苍。章帝建初九年(84年)四月己卯,分国而立东平怀王刘忠的弟弟刘尚为任城王,另外五个弟弟为列侯。安帝永宁元年,邓太后为东平国增邑五千户。下领七县:无盐县、东平陆县、富成县、章县、寿张县、须昌县、宁阳县。 魏文帝黄初元年因魏代汉而除国,但保留郡制。晋朝时,户六千四百,下领七县:须昌县、寿张县、范县、无盐县、富城县、东平陆县、刚平县。刘宋时,改称东平郡。隋唐时,东平郡改为郓州。.

新!!: 范县和东平国 · 查看更多 »

东平郡 (刘宋)

东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晋朝时为东平国,刘宋时改为郡,下领五县:无盐县、平陆县、须昌县、寿昌县、范县。隋朝时,户八万六千九十,下领六县:郓城县、鄄城县、须昌县、宿城县、雷泽县、钜野县。 唐朝初年,郡改州。治所在郓城县,贞观八年(634年)徙治须昌县。土贡:绢、防风。户八万三千四十八,口五十万一千五百九。下领九县:须昌县、寿张县、郓城县、钜野县、卢县、平阴县、东阿县、阳谷县、中都县。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州改郡,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全国郡改州,为郓州。.

新!!: 范县和东平郡 (刘宋) · 查看更多 »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新!!: 范县和东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东昌府

東昌府,明代及清代的府。 元朝时,为东昌路,明朝洪武初年,改为东昌府。治所在聊城县,下领三州、十五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莘县、清平县、冠县、临清州(丘县、馆陶县)、高唐州(恩县、夏津县、武城县)、濮州(范县、观城县、朝城县)。 清朝考评:衝,繁。隸濟東泰武臨道。初沿明制,領州三,縣五。雍、乾間,濮州、臨清州直隸,割范、觀城、朝城、夏津、丘。領州一,縣九:聊城縣、堂邑縣、博平縣、茌平縣、清平縣、莘縣、冠縣、館陶縣、高唐州、恩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范县和东昌府 · 查看更多 »

东晋行政区划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其特點是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新!!: 范县和东晋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桥列表

世界大桥列表列出世界各國長度超過的橋樑。列表中收录的,尤其是很多排名靠前的桥梁属于高架桥的范畴。 目前並沒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來測量橋樑的全長,列表中的數據,有些是按桥梁连续悬空部分(地面或水面以上)的总长度来测量,有些是從上橋的坡道一路測量到出口處的下坡終點,還有些則是指橋樑所跨過的兩岸距離,另外也有把所有與該橋樑有關的建築物都計入長度的例子。因此,不建议藉此列表來對橋樑做長度的排名,畢竟,有一部分数据并不精确,也可能是由估計得出。 京滬高速铁路丹昆特大橋,長度達,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桥梁,於2011年6月通車啟用。.

新!!: 范县和世界大桥列表 · 查看更多 »

万里

万里(),幼名秀峰,训名万明礼,山東东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万里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支持者,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支持和鼓励包产到户政策,与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赵紫阳齐名,有「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说法。.

新!!: 范县和万里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庞涓

涓,活躍於戰國中期(前4世紀)军事家,魏將,孙庞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曾為魏國將軍,因妒賢,迫害同學孙膑,斬其足,黥其顏,孙膑逃至齊國。前354年在桂陵之戰被孙膑俘虜,透過調停後釋放。但前342年馬陵之戰敗於孫臏,陣亡。.

新!!: 范县和庞涓 · 查看更多 »

京东路

京东路是中国北宋设立的一个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宋州(景德后为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山东省徒骇河东南,东明县、河南省睢县、柘城县以东,和江苏省西北角。包括山东的大部。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广济军。四年(979年),割曹、澶、濮、济四州地,复置县,隶属广济军。熙宁四年(1071年)废广济军,以定陶县隶曹州。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二路。以今泰山和沂水为二路分界线。京东东路治所在青州,京东西路治所在兖州,后迁应天府。金朝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新!!: 范县和京东路 · 查看更多 »

京東西路

京東西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初置京东西路安抚使。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四年(1114年)),移安抚使于南京应天府。 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為京東西路的首府。 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西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新!!: 范县和京東西路 · 查看更多 »

侯珮

侯珮,字天和,號靜溪,山東東昌府濮州范縣人,民籍,治《書經》,年四十五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進士。七月十四日生,行三,曾祖侯欽;祖侯榮;父侯聰,衛經歷;母翟氏。永感下,妻崔氏,兄璋;珪;璠(聽選官),子來聘(生員)。由國子生中式順天府鄉試第二十六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八十一名。觀戶部政,陞戶部主事,歷陞苑馬寺少卿,致仕。.

新!!: 范县和侯珮 · 查看更多 »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新!!: 范县和後趙州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范县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刘雄 (范县县令)

劉雄,生卒年不详,涿郡人,劉備之祖父,曾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儿子刘弘就是刘备的父亲。按照《三国志》本文,他是中山靖王刘胜、陆城亭侯刘贞的后代。据裴松之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本临邑侯枝属,刘雄或者是常山宪王刘舜六世孙临邑侯刘让的后裔,或者是齐武王刘縯的孙子临邑侯刘复之後。 小说《三国演义》铺排了刘备祖上的谱系,均无史实依据。.

新!!: 范县和刘雄 (范县县令) · 查看更多 »

内地十八省

内地十八省,或称關内十八省、汉地十八省,是指清朝歷史上的漢族地區。1644年後,清朝将原明朝统治区內的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先改名为江南)分为安徽、江苏,从陕西中分出甘肃,所設置的18個省份。其中漢族的遼東地區被劃入滿洲,而臺灣在康熙年間劃歸福建管轄。这十八个省份維持原有的政治制度,而不同于滿族的发源地滿洲三将军辖区及新疆、内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其它區域。十八省与其它地区的界限主要是长城、柳條邊。内地十八省的概念與範圍自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两百多年來大致維持不變。清末和民國建立後,在十八省以外的地方開始建立新的省份;共和国成立后,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另设有自治区以下级别的民族自治行政单位。.

新!!: 范县和内地十八省 · 查看更多 »

商汤

汤,商朝的创建者(约公元前17世纪在位)。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代金文和甲骨文称為唐、成、大乙(太乙),又称高祖乙,原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朝。 当时夏朝,帝桀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無援,又利用有娀氏的反叛,起兵于鸣条之战打敗夏桀王,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说法,因而史称“湯武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成汤在商代文字称为“唐”。在祭祀先祖时,殷商人也称呼成汤为“成”、“大(太)乙”。.

新!!: 范县和商汤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范县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兖州之战

兖州之战是汉末军阀曹操和呂布争夺兖州的战役。战事持续了百余日,胜负未分。.

新!!: 范县和兖州之战 · 查看更多 »

兖菏片

中原官話兖菏片是根据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所划分出来的中原官话分区之一。.

新!!: 范县和兖菏片 · 查看更多 »

国家级贫困县

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俗称国家级贫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实施经济扶持的县级行政区特定称谓。其资格需经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在1986年、1994年、2001年和2012年共进行过4次。民族自治地方有着不同的评定标准,称其为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12年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达到标准的县级行政区总共有592个,民族自治区贫困县共有341个。而根據中國政府的規劃,到2020年前,所有的貧困縣都將脫離貧困,而將取消貧困縣的制度。.

新!!: 范县和国家级贫困县 · 查看更多 »

王仙芝

王仙芝(),濮州(今河南范縣)人,唐末民變領袖。.

新!!: 范县和王仙芝 · 查看更多 »

程昱

程昱(),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終年八十歲,諡肅侯。.

新!!: 范县和程昱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國民大會山東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新!!: 范县和第一屆國民大會山東省代表 · 查看更多 »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是省直接管理县的概念简称,也就是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区,是指由省、自治区政府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单位的各项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大陆应当实行“省级、县级和乡级”三级行政区划。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1983年2月,中央又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市管县”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就是在省、县之间增加一级政区(地级行政区),实行四级制。这就使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现时的行政区划中,除4个直辖市外,普遍省区的县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管辖和领导,县级行政区实际属于地方三级行政区域。 “省直管县”与“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概念有所分別。“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指直接由省级政府管辖和领导的县级行政区,如海南省的各县和县级市、湖北省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河南省的济源市、新疆的9个由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双重领导的县级市等。而“省直管县”则指原来由地级政府领导或代管的县级行政单位,改由省直接管理其大部份事务。主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实行“扩权强县”直至“省直管县”。.

新!!: 范县和省直管县 · 查看更多 »

瓦日铁路

日铁路(工程名称为晋中南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或晋豫鲁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是中国第一条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该铁路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煤炭资源运输通道、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途经晋、豫、鲁三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三省政府以及中银集团、大唐煤业、中国华电三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修建。设计标准为国铁一级、双线电气化,设计时速为120公里,货运能力每年2亿吨,客车每日15对。.

新!!: 范县和瓦日铁路 · 查看更多 »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新!!: 范县和隋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莘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交界处。.

新!!: 范县和莘县 · 查看更多 »

聊城专区

聊城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山东省西部。1949年置,属平原省,专员公署驻聊城县(今聊城市)。辖聊城、博平、清平、高唐、茌平、东阿、寿张、阳谷、莘县、冠县、堂邑11县及聊城城关区。 1950年,撤销聊城城关区,改设为镇。1952年,聊城专区划回山东省;同年,划入原平原省濮阳专区所属朝城、观城、范县、濮县4县;从河北省邯郸专区划入临清、馆陶2县及临清镇;朝城、观城2县合并为观朝县。1954年,原临清镇改设为临清市。专区辖16县、1市。 1956年,原德州专区所属德州市及夏津、武城、德县、平原、禹城、齐河、恩县7县划入。同年,调整专区辖县:.

新!!: 范县和聊城专区 · 查看更多 »

靳允

靳允,東漢末年兗州范縣令。.

新!!: 范县和靳允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

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分时期及区域列出了中国青岛市传统老城区主要道路的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对照。 青岛于20世纪初建置后,先后经历了德国租借和两次日本占领。最早的胶澳市区被划分为青岛、大鲍岛、台西镇和台东镇四区,德国和日本统治当局按照本国语言,分别对已经初具规模或建成的道路进行了命名和更名。中华民国在成立胶澳商埠之初,为宣示主权,对此种外国风格的路名进行了大规模变更,变更的原则主要为中国地名,变更后的大部分路名沿用至今。 其中,“町”为日本行政区划用语(相当于街道),借以表示路名;实际上,在日文中路名本应使用“××通”或“#丁目”表示。.

新!!: 范县和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 · 查看更多 »

顾姓

顾姓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3位,在中國大陆姓氏人口排行第88位(2006年数据)。 顾姓人口较少,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0.025%。.

新!!: 范县和顾姓 · 查看更多 »

顿丘郡

顿丘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郡。 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在顿丘县(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市县地。北齐废。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安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顿丘郡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范县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晉兗州行政區劃

西晉兗州大體範圍在今山東省西部及河南省東部一帶。建興元年(313年)以後兗州郡縣除泰山郡外,各地相繼被石勒攻陷。.

新!!: 范县和西晉兗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馬陵之戰

陵之戰是中國戰國時期,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時損失,進攻弱小韓國,使其向齊國求救。是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739頁。上將軍太子申被斬殺,次將龐涓陣亡,從此魏國不再有能力與齊秦兩國爭霸,淪為二流國家。.

新!!: 范县和馬陵之戰 · 查看更多 »

观朝县

观朝县,中国旧县名。 1953年,观城县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属聊城专区。1956年,撤消观朝县建制,其辖区南部划入河南省范县,北部划归山东省莘县,东北部划归山东省寿张县。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53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5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观朝县 · 查看更多 »

高码头乡

码头乡是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下辖的一个乡。.

新!!: 范县和高码头乡 · 查看更多 »

高雅 (東漢)

雅(生卒年不詳),中国东汉末期呂布属下武将。 張超、陳宮叛曹操迎入呂布,呂布入兗州奇襲濮陽。在曹操的势力仅剩下鄄城、東阿、范县。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从徐州刺史部回到兖州刺史部,在濮陽与呂布交战。曹操部将于禁率別军在濮陽南破呂布两个別营、在須昌破吕布别将高雅。.

新!!: 范县和高雅 (東漢) · 查看更多 »

高樓寨之戰

樓寨之戰,是陸軍運動戰經典戰鬥,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山東、江蘇、湖北等地的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今高莊集)殲滅僧格林沁部,也是清朝中後期著名戰役。 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捻軍齊集亳州的雉河集會盟,推張樂行為盟主,宣佈軍紀和行軍作戰條例,以五色旗區分。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親督翼長恆齡、成保及副都統常星阿等部進抵湖北棗陽。捻軍誘敵過滍水(今沙河),擊斃翼長恆齡、營總保青、副都統舒倫保。僧格林沁氣急敗壞,決心猛追捻軍。 三月廿九日,捻軍自河南考城進入山東境內,僧格林沁所部,尾隨捻軍之後窮追不捨,後方供給不繼,部隊饑疲交加,「將士死亡者數百,軍中多怨言」。四月初九,宗禹等自邳州進入山東,十二日,撲臨城,轉趨寧陽、汶上,西走范縣、濮州,繼續北上東阿、平陰,進入江蘇。兩造皆疲,捻眾多足腫,捻軍有人私下請降,僧格林沁竟怒斬來使,諸捻遂知惟死戰可免。 同年五月初十捻軍過運河,進至范縣(今河南范縣東)南面的羅家樓。此時僧格林沁所部“晝夜追逐,憊極,恆解鞍小憩道左,飲火酒兩巨觥,輒上馬馳驅”。 五月十七,僧格林沁率軍追至高樓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區。 五月十八日午,僧格林沁部至高樓寨。捻軍已埋伏在高樓寨以北村莊之河堰、柳林中,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命任柱、张琢并力冲击,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任化邦領眾捻軍速攻,僧格林沁急部分三路倉猝拒戰,翼長諾林丕勒、副都統托倫布馬隊,總兵陳國瑞、何建鰲各步隊為西路;副都統成保、烏爾圖那遜馬隊,總兵郭寶昌步隊為東路;副都統常星阿、溫德勒克西馬隊為中路。宗禹、文光、任柱等亦分三路迎戰,西捻敗退。 陳國瑞、何建鰲等乘勝逐迫之,不料常星阿所部敗退,中路捻與西路捻眾夾擊國瑞、建鰲等,自午時至戌時(晚上20時),僧格林沁部兵馬兵潰敗,被圍;捻軍驅策人民,於外圍挖困馬長溝,僧格林沁騎兵無法越溝脫困。萬名捻軍馬兵下馬改當步兵,挺刀刺入圍內清軍;七千名清軍(另說九千人)傷亡殆盡;内阁大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皆同戰歿。 僧格林沁領少數騎兵,十九日子夜,往西北北京方向突圍,走約七、八公里,匿於吴家店森林,中傷墜馬。 僧格林沁被捻軍張皮綆(張凌雲,張宗禹手下)入林內發現拉出,斩於麥田,以攮刀斷首,取其三眼花翎著之,洋洋以去。 據說僧格林沁被杀後,諸捻军首领張宗禹、任化邦、賴文光、牛宏升、范汝增等人一字排開,朝被封為親王的僧格林沁遺體開槍洩恨,僧身中八彈,有鄉野說法,此為「王八彈」典故,惟「王八蛋」乃一早有之罵人俗語,是「雜種」之意。故此說甚為附會,頗不可信。 僧格林沁此戰之敗,不惟自身戰歿,並使得捻軍獲盡三盟、黑龍江健馬勁卒及僧格林沁軍槍炮軍火。副都統成保奏稱:「我軍失利後,馬步兵勇收集無多。」。 僧格林沁歿後,清以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從此,清朝喪失最後的滿蒙八旗勁旅,軍權漸入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湘軍、淮軍手中。.

新!!: 范县和高樓寨之戰 · 查看更多 »

魏州

魏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析相州置,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隋朝大業时改为武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魏县、馆陶,河南省南乐、清丰、范县和山东省冠县、莘县等县地。其地为河北与江淮之间水运交通枢纽,船舶辐辏,物资荟萃。为河北平原、中原一大都会。 魏州所在地政治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军事要地,也为中原人口大州。商业发达。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魏州,同年又以魏州的聊城县、武水县、堂邑县、高唐县置博州。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冀州。咸亨三年(672年)复为魏州。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为魏郡。广德元年(763年)后,魏博节度使治此,为河北三镇的軍事要地。魏博藩镇为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藩镇。土贡:花綢、綿綢、平綢、施、绢、紫草。户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六,口百一十万九千八百七十三。终唐一朝,领十四县:贵乡县、元城县、魏县、馆陶县、冠氏县、莘县、朝城县、昌乐县、澶水县、洹水县、成安县、内黄县、宗城县、永济县。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沙陀人李存勗即帝位于此,建为东京,升为兴唐府。 北宋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北京取代魏州。.

新!!: 范县和魏州 · 查看更多 »

鲁西抗日根据地

鲁西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西北部的中共领导的省军级的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为中共鲁西区党委、鲁西行署、八路军鲁西军区。1941年7月1日,鲁西区并入冀鲁豫区。.

新!!: 范县和鲁西抗日根据地 · 查看更多 »

贺瓌

贺瓌(),字光远,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 早年是濮州剌史朱瑄的小兵,光启初年,朱瑄擔任天平节度留后(今山东东平),以贺瓌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二年(895年),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市)朱温率军攻讨朱瑄堂弟泰宁节度使(今山东兖州)朱瑾,朱瑄派遣贺瓌前往救援。贺瓌與何懷寶、柳存等數十人皆被朱温所擒,郓州将吏全部斩首,唯不殺贺瓌,授检校左仆射。朱温后来篡唐建立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授贺瑰湘州刺史,加检校太傅。贞明二年(916年),贺瓌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率军讨击岐王李茂贞。贺瓌破泾州,以功授宣义节度使(今河南滑县东滑县城)、同平章事,又授北西行营招讨使。時人稱賀瓌能將步軍,谢彦章能領騎士。贞明四年十月,与谢彦章不合,以谋叛的罪名杀谢彦章及濮州剌史孟审澄。晋主知谢彦章已死,亲率大军至梁都。贺瓌與晉軍對抗於胡柳陂(在濮州境内),晋大将周德威父子战死,晋军大败。李嗣昭、李建及收集晉兵再戰,梁兵又溃败。贞明五年,李存审率军至濮州北部的德胜,贺瓌進攻德胜南城,賀以十多艘戰船橫於河中,晉軍终不能克,李建及率死士三百人,手執戰斧,乘船至河中,砍断竹索,梁兵死傷慘重。晋兵遂得以渡河。贺瓌退屯行台村(今范县南),不久病卒。赠侍中。 女婿和凝。.

新!!: 范县和贺瓌 · 查看更多 »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

新!!: 范县和鸣条之战 · 查看更多 »

黃秉中

黃秉中(),字惟一,清朝官員。奉天海城人。 廕監生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年)任山東范縣知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陞貴州黔西州知州。历刑部員外郎、吏部郎中、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改福建巡撫。次年革職。康熙五十一年給還原品。乾隆十八年入祀名宦祠。.

新!!: 范县和黃秉中 · 查看更多 »

黄守宏

守宏(),河南范县人。管理学博士。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经管系及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93年后,历任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处长、副司长、巡视员、司长。2008年4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2009年10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2016年7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

新!!: 范县和黄守宏 · 查看更多 »

黄河桥隧列表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其中,从青海省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村为上游,长;于中上游分界点处建有 ();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为中游,长;于中下游分界点处建有();桃花峪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入海口为下游,长。 ,黄河干流上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不含浮桥)超过100座;同时,已建成隧道2条,分别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穿黄隧道和中线穿黄隧道,这两条隧道的主体工程已于2012年完工。以上数据会因统计方法不同而略有出入,并且未来也将会不断更新。.

新!!: 范县和黄河桥隧列表 · 查看更多 »

龙王庄乡

龙王庄乡是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下辖的一个乡。.

新!!: 范县和龙王庄乡 · 查看更多 »

范县站

范县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是瓦日铁路、汤台铁路上的火车站,建于1997年,目前进行站房升级改造,未来将开通客运业务,由郑州铁路局安阳车务段管辖。.

新!!: 范县和范县站 · 查看更多 »

范筑先

范筑先(),原名--金标,字夺魁,中国山东省馆陶县(现属河北省)人,著名抗日将领。 范1904年因家乡卫河水灾而被迫投军,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后被选拔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习,毕业后任炮兵连长。中华民国建国后,范加入国民党,但仍服役于北洋军中,被逐级提拔为第四师参谋长,属于皖系浙江都督卢永祥和第四师师长陈乐山麾下。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后,孙传芳乘机自福建率军夺取浙江,收编第四师,任命范为第八旅旅长。1925年孙传芳对第四师进行改编,范被撤去军职,隐居上海,后回乡并改名“竹仙”。 1926年,范在张维玺的游说下投入冯玉祥麾下,再度改名为“筑先”,参与北伐战争,任高级参议。中原大战时,范任冯玉祥讨蒋南路军(即张维玺部)总司令部参议。战败后,范决意脱离军界,不同张维玺退兵陕西,而是投奔韩复榘,任参议。 1933年,范被任命为沂水县县长,同年又被调任临沂县长,为政其间多有清名。1936年冬,范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特派彭雪枫对范进行游说,争取其秘密支持。抗战爆发后,范在中共支持下,拒绝韩复榘的撤退令,于11月19日发出“皓电”,通电全国,誓与日军在黄河以北抗战到底。很快,范在中共的协助下掌握了鲁西北二十多个县的政权,并对各路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其兵力达到2万余人,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山东省六区游击司令。 1938年3月,为策应徐州会战,范率部在濮县、范县等地对日军土肥原贤二部进行了阻击,迟滞了其南渡黄河。在武汉会战期间,范更是全军而出,对被日军占领的济南展开攻势,一度攻占济南市郊机场。但是在日军的反扑下,范部也遭到很大损失,其次子阵亡。 为报复范发动的济南战斗,日军在1938年11月对范的军事中心聊城发动攻势。范亲自布置放弃聊城,希望能在八路军129师支援下对日军实施反包围。但是11月14日时,由于需要接待鲁西行署主任李树春来访,范比预定计划推迟两小时撤离聊城,结果其所部700余人被日军千叶联队1000余人包围在聊城,经过一昼夜苦战,范全军覆没,本人亦阵亡。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人物 Category: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 Category:馆陶人 C.

新!!: 范县和范筑先 · 查看更多 »

范辉高速公路

范辉高速公路是位于河南省北部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约182公里。途经范县、濮阳县、清丰县、濮阳市、内黄县、鹤壁市、淇县、林州、辉县市8个县市,在河南高速路网中的编号为S26。向西连接山西境内的二广高速公路,向东在范县连接德商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范台梁高速公路。.

新!!: 范县和范辉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書畫家,擅長畫竹。.

新!!: 范县和郑燮 · 查看更多 »

郓城县

郓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范县和郓城县 · 查看更多 »

薛悌

薛悌(),字孝威,兗州東郡(今山東聊城市)人氏,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歷任兗州從事、泰山郡太守、尚書令、中護軍督軍,最後官至尚書,受爵關內侯。.

新!!: 范县和薛悌 · 查看更多 »

東郡

東郡,中國古郡名。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攻取魏國北部地置。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封皇子劉恢為梁王,置梁國,領碭郡、東郡。呂-后-七年(前181年),徙梁王恢為趙王,徙呂王產為梁王,改梁國為呂國。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梁國除為碭郡、東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東郡領二十二縣:濮陽、觀、聊城、頓丘、發干、-范-、茌平、東武陽、博平、黎、清、東阿、離狐、臨邑、利苗、須昌、壽良、樂昌、陽平、白馬、南燕、廩丘。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濮陽市與山東省聊城市一帶,郡治在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都尉治所在東阿,屬兖州刺史部。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東郡有401297戶,1659028人。王莽改東郡為治亭。 東漢以後轄境縮小。西晋改为濮阳国,北魏時复置,移治滑臺。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改為兖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兖州為東郡,治白馬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為滑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靈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滑州。.

新!!: 范县和東郡 · 查看更多 »

東臨道

東臨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新!!: 范县和東臨道 · 查看更多 »

板桥诗钞

《板桥诗钞》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著。郑燮号板桥,乾隆七年出任山东范县县令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潍县县令时整理往日的诗作,亲自手抄付刻。内容包括:.

新!!: 范县和板桥诗钞 · 查看更多 »

段君毅

段君毅(),河南范县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原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新!!: 范县和段君毅 · 查看更多 »

氾嶷

氾嶷,東漢末年呂布部將。.

新!!: 范县和氾嶷 · 查看更多 »

汤台铁路

汤台铁路,是一条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和濮阳市境内的铁路,线路全长160.9公里,为国铁Ⅲ级标准铁路,管内企业专用线25条,由河南省地方铁路总公司濮阳分局运营。全线共设汤阴、五陵、井店、濮阳、柳屯、范县、台前7座车站和寺台、冯村、李庄、濮阳西4个乘降所。汤台铁路自京广铁路汤阴站引出,向东经过内黄县至濮阳,再向东经范县至台前。 汤台铁路与瓦日铁路汤阴至台前段110km共线,利用现有资产入股瓦日铁路,并升级为国家干线铁路。.

新!!: 范县和汤台铁路 · 查看更多 »

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

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指日軍扶植下的汪兆銘政權行政區的畫分,該政權雖在名義上統有華北政務委員會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然而事實上僅直接管轄江蘇、淮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中原、福建等省份及南京、上海、漢口、廈門等特別市,再者,除了江蘇、淮海、安徽三省的形勢較為完整外,其他省區往往僅佔有少數縣;另曾設置浙東行政公署、蘇北行政公署及蘇淮特別行政區等3個省級特區。華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管轄河北、山東、山西3省及北京(後改回北平)、天津、青島等三個特別市;實際上尚管有河南省及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後另設立華北政務委員會第一直轄行政區及冀東行政公署等2個直轄省級特區。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則管轄巴彥塔拉、察哈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等五個盟與察南、晉北兩政廳,並先後設立厚和、包頭、張家口等3個特別市,合計10個省級單位。.

新!!: 范县和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本表所列仅限于河南省境内,作为国民经济独立预算单位的县与县级市。美元单位则以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

新!!: 范县和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河南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累计有3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前列。.

新!!: 范县和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已经公布了7批共1575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 范县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河南道

河南道,为唐朝的一个道,相當於現在的山東省,河南省全境,江蘇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 唐朝時的行政區劃,轄下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縣。1府29州分别为:河南府、虢州、陕州、汝州、郑州、滑州、汴州、许州、陈州、蔡州、潁州、亳州、宋州、徐州、泗州、宿州、海州、濮州、曹州、登州、莱州、密州、青州、沂州、兖州、淄州、齐州、郓州、棣州、濠州。.

新!!: 范县和河南道 · 查看更多 »

河南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河南省自1912年起历任行政长官:.

新!!: 范县和河南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高速公路

河南高速公路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3年底,河南省境内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858公里,位居全中国第一位。.

新!!: 范县和河南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澶州

澶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顿丘、观城等县置。贞观元年(627年)废。大历七年(672年)以魏州之顿丘、临黄两县复置,治所在顿丘县(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清丰、范县及山东省莘县部分地区。 五代後晋天福三年(938年),州及顿丘县俱移治德胜北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四年移濮阳县于德胜南城(今濮阳市南)。两城隔河相对。此后,州或治南城,或治北城。州城临黄河,五代、北宋时造舟为梁,跨于河上,为南北交通咽喉。 后汉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军士拥立为帝,后建立后周,史称澶州兵变。 宋朝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辽、宋会盟于此,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熙宁六年(1073年)废顿丘县(北城)。十年因水患,州与濮阳县均移,治北城。崇宁五年(1106年)升为开德府。金朝初年,复名澶州。皇统四年(1144年)改为开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澶州 · 查看更多 »

濟州 (北魏)

濟州,南北朝时,北魏设置的州。 泰常八年(423年)设置,治所在碻磝(今山东省茌平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市县地。隋朝治所改为卢县(今山东省东阿县)。大业时一度改为济北郡。唐朝天宝时一度改为济阳郡。754年,废除,地入郓州。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东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4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濟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濮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境。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下领五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鄄城及河南省范县及濮阳市南部地。天宝初年,全国州改郡,改为濮阳郡。乾元初年,全国郡改州,复为濮州。 北宋时,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下领四县:鄄城县、雷泽县、临濮县、范县。元朝时,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路的馆陶县、朝城县,恩州的临清县,开州的观城县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下领六县:鄄城县、朝城县、馆陶县、临清县、观城县、范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属东昌府。故城在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王村(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镇)下领三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其间辖境屡有伸缩。清朝时,不辖县。雍正七年(1730年),濮州升为濮州直隶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属济东泰武临道。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属曹州府,考语:繁,疲,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改为濮县。.

新!!: 范县和濮州 · 查看更多 »

濮縣

縣是中华民国时期在山東省设置的一個縣。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撤銷,其地现已劃歸河南省。在今山東省菏澤縣北125里。.

新!!: 范县和濮縣 · 查看更多 »

濮鹤高速公路

速公路位於河南东接濮阳市,西至鹤壁市,是河南省建设中范(范县)辉(辉县市)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新!!: 范县和濮鹤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濮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市境西接安阳市,西南毗新乡市,东南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三市相望,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相连,北与河北省邯郸市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金堤河、马颊河、卫河等流经境内。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361万。濮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区,位于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总部驻濮阳市。.

新!!: 范县和濮阳市 · 查看更多 »

濮阳专区

阳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河南省东北部。1949年置,属平原省,专员公署驻濮阳县(今濮阳市)。辖濮阳、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滑县、长垣、封丘11县及濮阳城关区。 1950年,撤销濮阳城关区,改设为镇。1952年,濮阳专区划归河南省;将濮县、范县、观城、朝城4县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濮阳专区辖7县。 1954年,撤销濮阳专区,将濮阳、清丰、南乐、内黄、滑县5县划归安阳专区;长垣、封丘2县划归新乡专区。.

新!!: 范县和濮阳专区 · 查看更多 »

濮阳郡

濮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晋朝初年,改东郡为濮阳国,以司马允、司马臧为濮阳王。西晋末年,改濮阳国为濮阳郡。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滑县、濮阳、范县,山东省郓城、邺城等市县。北魏时,移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隋朝初年,废。唐朝天宝初年,曾一改濮州为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州,濮阳郡废。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山东的郡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菏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范县和濮阳郡 · 查看更多 »

朱瑄

朱瑄《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旧五代史》卷一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五,一作朱宣《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八《新五代史》卷四十二(),晚唐军阀,中和二年(882年)—乾宁四年(897年)以节度使身份统领天平军。他和在邻镇的堂弟泰寧军节度使朱瑾组成权力联盟,后又与盟友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一起陷入与前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长期战斗中,这场战斗对乡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乾宁四年,他们三人战败,朱瑄被朱全忠俘虏并处决。.

新!!: 范县和朱瑄 · 查看更多 »

济北郡 (刘宋)

济北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刘宋置,治所在肥城县(即今山东省肥城市)。北魏徙治卢子城(在今山东省平阴县旧东阿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东阿县、阳谷县东北部及茌平南部等地。北齐省。隋朝复置。治所在卢县(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辖境有所扩大。下辖九县:卢县、范县、阳谷县、东阿县、平阴县、长清县、济北县、寿张县、肥城县,户十万五千六百六十。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济阳郡。.

新!!: 范县和济北郡 (刘宋) · 查看更多 »

曹州府

曹州府,清朝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置,治所在菏泽县(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属山东省。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鄆城、巨野、单县、鄄城、菏泽、定陶、曹县、成武等地。同治四年(1865年),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大破清军,杀清帅僧格林沁于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在此爆发曹州教案。1913年废。 曹州府考评: 繁,疲,難。隸兗沂曹濟道。總兵駐。初沿明制,為兗州府屬州。雍正二年升曹州直隸州,仍領縣二。八年,鉅野縣、嘉祥縣自兗州府割隸。十三年為府,置附郭。降濮州直隸州並所領縣三范縣、觀城縣、朝城縣,又割兗州府之單縣、城武縣、鄆城縣來屬;而嘉祥縣還舊隸。領州一,縣十:菏澤縣、鉅野縣、單縣、城武縣、鄆城縣、曹縣、定陶縣、范縣、觀城縣、朝城縣、濮州。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范县和曹州府 · 查看更多 »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新!!: 范县和曹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曹濮道

曹濮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曹濮道由济宁道分置,道尹驻菏泽县(今山东省菏泽市)。辖菏泽县、曹县、单县、城武县、定陶县、巨野县、郓城县、濮县、朝城县、观城县、范县等11县。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聊城市莘县观城朝城、河南省范县等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

新!!: 范县和曹濮道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范县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景范

景范(),他是五代十国后周大臣,淄州长山人。 景范进士出身。开始是范县县令,周太祖郭威时官至谏议大夫。显德元年,周世宗命他由枢密直学士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司使。为官清正,但是没有处理军国大事的才干,955年后因为父亲去世而罢相。956年,景范去世。.

新!!: 范县和景范 · 查看更多 »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新!!: 范县和晉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范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