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73 关系: 加拿大國旗,加拿大国徽,加拿大红船旗,加拿大旗幟列表,博茨瓦纳国旗,十字,印度旗帜列表,南非國旗,南极洲与南极领地旗帜,南方十字,反黑,各国国旗变迁时间轴,夏威夷州,夏威夷州州旗,夏威夷王国的覆灭,夏慤,大洋洲历史,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威斯敏斯特宫,安大略省旗,安圭拉旗幟,寶安縣,尼羅河河口海戰,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旗,不列颠尼亚,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丹尼尔·克雷格,七一大遊行,世界盃吉祥物,世界贸易中心,三色旗,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国旗,亞羅號事件,亞歷山大·斯摩列特船長,亨利·卡維爾,库克群岛国旗,廣州城戰役,伊利沙伯二世登基鑽禧紀念,張伯苓,圣安得烈十字,圣帕特里克,圣帕特里克十字,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旗帜,北爱尔兰,北愛爾蘭旗幟,國際童軍第1團,國泰航空空中霸王遭擊落事故,國會開幕大典,國旗列表,... 扩展索引 (123 更多) »
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國旗,又稱楓葉旗(Maple Leaf),在法语区被称为單葉旗(l'Unifolié),是代表加拿大的官方旗帜。加拿大国旗为红色旗帜,中间镶嵌白色方格,白色方格上有绘有一片11個頂點的非寫實化紅楓葉。它自1965年被枢密院採用,以替代英国国旗。它是第一个通过法律认定的加拿大国旗。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红船旗一直被作为加拿大的非官方国旗使用,1945年枢密院批准该旗帜可以用在“事宜扬起一面用以区分加拿大旗帜的任何地点或场合”。此外,米字旗仍然在加拿大享有官方旗帜的地位。没有一项法律指示应该如何处理国旗的问题。然而有一些惯例和礼仪指导应该如何展示国旗和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展示时的位次,这些惯例和礼仪给予了国旗有比其他旗帜优先展示的权利。 1964年,加拿大国内掀起了是否替换国旗的讨论。时任總理莱斯特·皮尔逊指派了一个委员会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有三个选择,最终基于旗的方案被采纳。1965年2月15日,现代加拿大国旗第一次展出,因此这一天被认定为加拿大国旗日。 除却枫叶旗外,还有许多旗帜被加拿大官方、政府和军队使用。这些旗帜多数都包含了枫叶元素。英国国旗也是加拿大的官方旗帜,通常在英联邦内部使用,以表示效忠王室。英国国旗也出现在其它加拿大聯邦各省旗帜上,比如英属哥伦比亚省旗,曼尼托巴省旗和安大略省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國徽或加拿大王徽(Arms of His/Her Majesty in Right of Canada ),是加拿大和加拿大君主自1921年以來的正式徽號,其設計仿照英國國徽,但徽號中的部分英式元素則被具有加拿大本地特色的設計元素取代或擴充。.
查看 英国国旗和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红船旗
加拿大红船旗(Canadian Red Ensign,Red Ensign canadien)是加拿大联邦政府曾经使用的国旗,但从未被加拿大國会采纳。加拿大红船旗基于红船旗设计,红底旗帜左上角纹有英国国旗,正面纹有加拿大国徽。1965年之前,加拿大红船旗一直作为加拿大国旗使用,直到现今枫叶旗被正式采用。 Category:加拿大 Category:红船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加拿大红船旗
加拿大旗幟列表
這是與加拿大相關的旗幟列表。.
查看 英国国旗和加拿大旗幟列表
博茨瓦纳国旗
博茨瓦納國旗(Flag of Botswana)由兩條位於最上方以及最下方的淺藍色橫條、一條位於中間的黑色橫條和兩條位於黑色橫條上方以及下方的薄白色條紋組成。該旗在1966年博茨瓦納自英國獲得獨立後採用以取代殖民地時期使用的英國國旗,並自此成為該國的官方旗幟。此外,該國國旗也是當時非洲少數沒有使用當地最具影響力政黨的代表顏色或標誌著泛非洲運動的泛非顏色之旗幟。.
查看 英国国旗和博茨瓦纳国旗
十字
标准的十字图形是一个由横竖两画垂直交叉90°而形成的几何图案,其两画互相平分。十字是人类最古老的符号之一。很多宗教中也大量出现该图案。.
查看 英国国旗和十字
印度旗帜列表
本列表收录了印度使用的各类旗帜。.
查看 英国国旗和印度旗帜列表
南非國旗
南非國旗是一面由紅、黃、藍、綠、黑、白六種顏色組成的旗幟,呈Y形。1994年4月27日被採用為國旗。 垂直懸掛時注意要左右翻轉,即紅在左藍在右。.
查看 英国国旗和南非國旗
南极洲与南极领地旗帜
由于南极洲从未被单独的政府或个人统治,这片大陆没有官方的旗帜。2002年,南极条约采用右图为该组织旗帜,成为了代表南极大陆的一面非正式用旗。此旗旗地为海军蓝色,图案为白色的南极洲轮廓。旗之中央是南极点,旗面上标注出了主要的经线和纬线。此外,許多人也提出了南极洲旗帜的非正式设计方案。.
南方十字
南方十字是指以在南半球可以看見的星座,南十字座,為圖案,放置在國旗、旗幟、徽章等,以做為國家、地方政府象徵的標誌實體。這個星座在南半球各地都很容易看見,因此位於南半球的地區喜愛使用它作為象徵。 南方十字也可以指在南北戰爭中,位處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上使用的各種不同的藍色聖安德魯十字,包括美利堅聯盟國國旗和軍旗。 這是一份不完整的清單,而且在清單中的一些標誌可能不具有官方地位。同時,也請注意,不同的旗幟比例可能就是不同的旗幟,也可能是同一旗幟在不同時代的版本。.
查看 英国国旗和南方十字
反黑
是影視兄弟有限公司製作的全實景拍攝製作的時裝匪戰電視劇及網絡劇,以單機拍攝。由陳小春、陳國坤、李璨琛、王合喜、彭敬慈及陳嘉桓領銜主演,由陳欣健及張建聲聯合主演,並由陳惠敏、吳孟達、吳岱融、吳毅將、吳家麗、吳志雄、梁烈唯、柯有倫等特別演出,監製宋本中、陳國坤、李璨琛、李基業及許志敏。.
查看 英国国旗和反黑
各国国旗变迁时间轴
本时间轴反映了各国国旗的变迁史。各国以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查看 英国国旗和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州旗
夏威夷州州旗(夏威夷語:Ka Hae Hawaii;英語:Flag of Hawaii)經歷了王国、保护国、共和國、领地,以及夏威夷州五個不同政治體制,是美國各州旗幟獨有的。另外本旗亦是美國州旗中唯一有英國國旗圖案的。.
查看 英国国旗和夏威夷州州旗
夏威夷王国的覆灭
夏威夷王国的覆灭,指的是美國發動政變導致夏威夷王国的覆灭,最終把夏威夷併入美國。 1893年1月17日,夏威夷王国的最后一任君主——莉莉乌欧卡拉尼女王试图对宪法进行修订,却引发了一场美国居民领导的政变。夏威夷王国被推翻。美军在这场政变的成功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军长官在接到当地反叛者的支援请求后,迅速登陆夏威夷,从而使得这场政变得以速胜。政变之后,女王被软禁在伊奥拉尼宫之中,夏威夷的君主统治被反叛者的临时政府取代,夏威夷进入共和国时期,在1898年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在1959年夏威夷州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
夏慤
海軍上將夏慤爵士,GBE,KCB(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曾譯哈科特,英國皇家海軍將領,曾自1945年9月至1946年4月出任香港軍政府首長,期間除了接受日治政府的正式投降外,又著力恢復社會秩序與法紀,於香港重光擔當關鍵角色。.
查看 英国国旗和夏慤
大洋洲历史
大洋洲歷史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以及其他太平洋島國的歷史。.
查看 英国国旗和大洋洲历史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簡稱外交大臣或外相,即Foreign Secretary),是英国内阁閣員,負責主理英國的對外事務,並且是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簡稱外交部,即Foreign Office)的首長。出任此職的人,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英國政府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的內閣排列僅次于首相及財政大臣。.
威斯敏斯特宫
西敏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Houses of Parliament),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西敏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zh-hans:大本钟; zh-hant:大笨鐘;-所在地。 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蹟,如西敏厅 (Westminster Hall)(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典仪,如国葬前的停灵等。 西敏宫及周边区域的掌控权几个世纪以来属于英王的代理人:掌礼大臣。1965年,通过与王室达成协议,上下两院获得控制权。但也依然有个别纪念厅室继续由掌礼大臣管理。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宫殿于1830年代开始由建筑师查尔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A.W.普金设计完成,并在此后进行了30余年的施工。该方案也将西敏厅和圣斯蒂芬堂遗蹟也纳入其中。进入20世纪,西敏宫进行过陆续的修缮,二战期间,曾遭到德军轰炸,部分建筑结构受损,此后又陆续进行过维修和小规模的结构调整。今天既是英国政府机构的代表建筑,也是伦敦当地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查看 英国国旗和威斯敏斯特宫
安大略省旗
安大略省旗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官方旗幟,寬長比是1:2,設計圖案為紅船旗加上安大略省徽章中的盾牌。盾牌上方的白底紅十字來自英格蘭國旗(即聖喬治十字),代表安大略省前身上加拿大殖民地成立時的歐裔居民以英格蘭人為主體。盾牌底部的綠色部分則繪有三塊連貫一起的金色楓葉,代表加拿大。.
查看 英国国旗和安大略省旗
安圭拉旗幟
安圭拉旗幟為藍地,左上部分是英國國旗,旗幟右側為安圭拉國徽。國徽內有三只海豚,分別象征友誼、智慧和力量。.
查看 英国国旗和安圭拉旗幟
寶安縣
寶安縣,為中國舊縣名。东晋时设置,唐朝废。明朝时,以故地置新安縣,屬廣東省廣州府。民国初年,复称宝安县,後屬惠陽專區管轄。历史上,宝安县和新安县轄地包括現在的香港全境、深圳大部分領土等。故此,香港原居民及深圳原居民均將籍貫列作「廣東寶安」或者「寶安」。.
查看 英国国旗和寶安縣
尼羅河河口海戰
尼羅河海戰(Battle of the Nile,bataille du Nil;又名為阿布基爾灣海戰,Bataille d'Aboukir、埃及的阿拉伯文:معركة أبي قير البحرية)是1798年8月時,英法兩國之間於尼羅河河口爆發的一場決定性海戰。為了迫使英國退出法國大革命戰爭,拿破崙試圖以入侵埃及作為攻打英屬印度的第一步。就在三個月前,英國注意到,法國艦隊在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的命令下,秘密從土倫運載大批部隊至亞歷山大港。英國皇家海軍立時派遣霍雷肖·納爾遜少將率軍狙擊;一連串大小海戰隨即在地中海爆發,而尼羅河海戰正是其中的高潮。在這場海戰中,納爾遜的艦隊殲滅了的法國地中海艦隊,取得決定性勝利。 英國為刺探法軍目的地,就從西班牙塔霍河那裡,派納爾遜率領一支分艦隊加以追蹤,並予以殲滅。英國艦隊用了逾兩個月的時間追蹤法國艦隊,其間好幾次只和敵軍有數小時之距。拿破崙見納爾遜一直窮追不捨,就把目的地的機密等級升至最高。結果法軍成功躲過英國海軍的狙擊,在攻佔馬耳他後順利登陸埃及。 法國陸軍既已登陸,布魯伊就決定在距離亞歷山大城東北方32公里(20英里)的阿布基爾灣下錨,並組成了一個他自信堅不可摧的陣勢。8月1日,皇家艦隊抵達埃及並發現了法國艦隊;納爾遜隨即下達攻擊令。英國艦隊兵分兩路:一路繞過法艦縱隊的前方,駛入下錨的法艦和海岸之間的間隙;第二路則駛近法艦向海的那一面。戰線前方的幾艘戰艦隨即陷入英軍艦炮的兩面夾擊;經過三小時的激烈交火後,這幾艘法國戰艦終於被迫投降。另一方面,法國艦隊的中心雖成功擊退英軍的首輪攻擊,但隨著英軍援兵趕至,中心戰艦無力面對新一輪的襲擊;其中旗艦更在22:00爆炸沉沒,導致布魯伊陣亡。法軍前鋒和中心的崩潰、加上主帥的戰死,使得座鎮法國艦隊尾部的海軍少將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無心戀戰。他決定率領法軍殘部突圍,逃出阿布基爾灣;但在所有17艘參與戰役的法國軍艦中,最終只有兩艘戰列艦和兩艘巡防艦得以成功脫身,法國在地中海的艦隊正式覆滅。 尼羅河海戰扭轉了英法兩國在地中海的戰略形勢,亦使皇家海軍得以保持戰略優勢直到戰爭結束。此役也鼓勵了其他歐洲列強對抗法國,導致第二次反法同盟出現。拿破崙的陸軍因失去海軍而被困埃及;而皇家海軍在敘利亞海岸的戰略優勢對英軍於的勝利亦作出了重大貢獻,把拿破崙趕回法國。而在此戰役中負傷的納爾遜則在歐洲大陸被視為英雄,亦因此役被封為男爵(但他曾暗中表示這封賞並不足夠)。他麾下的艦長亦得到社會高度讚揚,成為日後「」傳奇的核心成員。這場戰役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作家在1826年就曾寫下名詩《》,紀念此戰,在民間的同類作品中最為著名。.
查看 英国国旗和尼羅河河口海戰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語: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 或 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是1898年6月9日大清和英國在北京簽訂的一份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市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英雙方以此專條確定香港邊界,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同大鵬灣水面;專條提及租借期限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此為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遠因。.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旗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旗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官方旗幟,長寬比3:5,系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徽為基礎設計。旗幟上方是英國國旗,在其正中心繪有一個金色仿古冠;下方則有一系列藍白相間波浪形橫紋,並帶有一個斜陽,象徵卑詩省是加拿大最西部省份。.
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英文:Britannia)是罗马帝国对不列颠岛的拉丁语称呼,后据此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这一拉丁语称谓,后又衍生出守護不列顛岛的女神名稱。若以读音论,实以“不列塔尼亚”最接近原始发音,所以一些架空、奇幻小说中相当于英国的地方,往往译作不列塔尼亚。 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的疆域,包括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绝大部分地区,其北侧以哈德良长城作为和苏格兰之间的边境。哈德良长城以北地区,罗马人称做加勒多尼亚。 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化,衍生不列颠女神。后成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她的现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和盾。.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EIC),通稱英國東印度公司,又稱「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HEIC),綽號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西元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許狀,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組成。实际上此特许狀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於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丹尼尔·克雷格
丹尼爾·罗頓·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是一名英國男演員。克雷格曾於英國受訓,並於1991年畢業於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以舞台劇開啟他的職業生涯。他的電影處女作為《》(1992年)。早期,克雷格還曾參演過動作冒險電視劇《》、歷史戰爭電視劇《》、迪士尼電影《》(1995年)和傳記片《伊莉莎白》(1998年)。 1998年至2005年,克雷格出演了英國電視電影《》(1998年)、獨立戰爭片《》(1999年)、劇情片《》(2000年)《非法正義》(2002年)、犯罪驚悚片《》(2004年)及史蒂芬·史匹柏的《慕尼黑》(2005年)等。2005年10月,克雷格獲選成為虛構英國特務詹姆士·龐德 / 007的第六任演員,並主演了他的首部007電影《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該片於2006年11月上映。雖然最初有人不滿由克雷格來飾演龐德,但他首次詮釋龐德的表現廣受好評,並入圍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最佳男主角獎。《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在當時成為龐德系列中的票房冠軍。 接著,克雷格又出演了三部龐德電影,分別為《007量子危機》(2008年)、《007:空降危機》(2012年)及《007:惡魔四伏》(2015年),其中《007:空降危機》是現時龐德系列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部。2006年,克雷格加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自從擔任龐德的演員以來,他仍繼續在其他電影中飾演主角,包括二戰電影《》(2008年)、科幻片《星際飆客》(2011年)、改編自史迪格·拉森小說的懸疑驚悚片《龍紋身的女孩》(2011年)及犯罪片《羅根好好運》(2017年)等。克雷格曾以龐德的形象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同出席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典禮。.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丹尼尔·克雷格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七一大遊行
世界盃吉祥物
從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起,每屆世界盃足球賽都會有自己的吉祥物。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是1966年世界盃的吉祥物,亦是世界盃首個吉祥物,以及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首個吉祥物之一。吉祥物的設計顯示出一些代表著主辦國的一些特色(例如服飾、動物和植物等)。 世界盃吉祥物的對象是小朋友,以卡通化的設計為主;一些商品亦會於決賽週舉行期間推出。.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世界盃吉祥物
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簡稱世貿中心、紐約世貿、WTC)是位於美國纽约曼哈顿下城的建築群,由6座大樓組成,業主為紐新港務局。自1973年4月4日啟用以來其双塔即成為纽约的地标之一,这两座分别被称为“-zh:北楼;zh-hans:北楼;zh-tw:北塔-”和“-zh:南楼;zh-hans:南楼;zh-tw:南塔-”的高楼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超过了同在曼哈顿的帝国大厦。2001年的九一一袭击事件導致大部分建築受到全毀到結構受損不等的重創。目前它在重建中,计划新建5座摩天大楼、以及一座受害者纪念馆。至2014年11月为止,一號大樓、四號大樓及七號大樓已重建完成,其它三座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其中一號大樓為新的主建筑,而六號大楼不重建。 原来的建筑群的两座110层、樓高417和415公尺大楼使用的着是管状结构设计。为了获得项目的批准,紐新港務局接管了哈德遜與曼哈頓鐵路成为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PATH)。1966年8月5日项目开工。-zh:北楼;zh-hans:北楼;zh-tw:北塔-(1号)于1972年完工,-zh:南楼;zh-hans:南楼;zh-tw:南塔-(2号)于1973年7月完工。建造地基挖掘出来的大量泥土后来用来填海建造了曼哈顿下城西侧的砲台公園城。建筑的总投资为四亿美元。世界贸易中心作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的头衔並沒有維持很久,很快就被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廈取而代之,但仍然是紐約最高的建築。 整个建筑群位于纽约内市金融区的中心,含有124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在一号大楼(-zh:北楼;zh-hans:北楼;zh-tw:北塔-)第106和107层上有世界之窗餐厅。在二号大楼(-zh:南楼;zh-hans:南楼;zh-tw:南塔-)的第107层则有观景台。这两座最高楼合稱為「世貿雙子星大樓」。建筑群的其它建筑包括世贸中心万豪大酒店、四号、五号和六号。其中六号楼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的办公楼。所有这些建筑都是在1975年至1981年间建造的。最后建成的7号楼是1985年完工的。1976年拍摄的《金刚》中有些场景含有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8月7日上午,鋼索人菲利普·珀蒂(Philippe Petit)在此表演高空走鋼索一舉成名。1975年2月13日世界贸易中心发生火灾。1993年2月26日世界贸易中心被炸。1998年港口事務管理局决定私有化世界贸易中心,把它租给私有企业管理。2001年7月拉里·希尔弗斯坦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租借人。 9/11委员会官方报告称2001年9月11日晨,在一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基地組織成员劫持两架波音767分别撞入世界贸易中心的南北两楼。在燃烧56分钟后-zh:南楼;zh-hans:南楼;zh-tw:南塔-(2号楼)倒塌。半小时后-zh:北楼;zh-hans:北楼;zh-tw:北塔-(1号楼)也倒塌。这次袭击共造成2996人死亡。(部分人并不认同9/11委员会的报告,见911阴谋论) 当日后来7号楼也倒塌。其它楼虽然没有倒塌但是由于创伤严重,无法修理而被拆除。世界贸易中心原址的清理和拆除工作持续了八个月。原址上重建的第一座楼是7号楼,于2006年5月启用。 具有的于2001年11月成立,监督重建过程,组织投标选择建筑和纪念馆的设计。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Memory Foundations)被选为基本方案,其中包括一座541米高的新一號樓、三座沿教堂街的办公楼、以及设计的纪念馆。.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世界贸易中心
三色旗
三色旗是由三种颜色组成的旗帜,是三条旗的一种,多由水平或垂直的三个颜色条组成,中间可能加上某种图案。 很多国家的国旗都采用三色旗的形式,现在仍在使用的最早的三色旗是荷兰国旗,而法国国旗则是最早使用和最著名的垂直三色旗之一。 整體而論,可分為「等分三色旗」與「成分三色旗」,等分三色旗為採用三種不同顏色且等量分配於旗面,通常以水平或垂直呈現該三種顏色(如荷蘭國旗採水平紅白藍,法國國旗採垂直藍白紅),為狹義的三色旗,其變體則有在三等分中另增圖騰或文字、符號;成分三色旗為旗色共採三種不同顏色,不論其形式、形狀,如中華民國國旗採青天白日滿地紅、巴拿馬國旗為四等分之白底藍星、白底紅星、藍底、紅底等共三種顏色,為廣義的三色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三色旗
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国旗
#重定向 英国国旗.
亞羅號事件
亞羅號事件(The Arrow Incident)是引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鍵事件,起源於1856年10月8日清朝廣州水師在香港註冊船隻亞羅號(Arrow)上進行的搜查及逮捕行動,以及後續英國的強硬抗議及武力恫嚇,相關衝突最終成為1857年英國對華用兵的理由。.
查看 英国国旗和亞羅號事件
亞歷山大·斯摩列特船長
亞歷山大·斯摩列特船長(Captain Alexander Smollett)是蘇格蘭作家羅伯·路易斯·史蒂文生的冒險小說《金銀島》中的虛構人物。他是伊斯班歐拉號(Hispaniola)的船長,性格較為嚴肅及重視紀律,要求下屬絕對服從命令,如當他發現屈利勞尼鄉紳和李甫西大夫怠忽職守時便以此為由訓斥了他們一頓;但斯摩列特為人還是十分正直的。.
亨利·卡維爾
亨利·威廉·達格利什·卡维爾(Henry William Dalgliesh Cavill,)是一名英國男演員和模特兒,同時也是探索頻道的大股東。曾演過較有名的電影有2006年的《王者之心》、2007年的《星塵傳奇》、2011年的《戰神世紀》與2015年的《紳士密令》。 2008年,卡維爾作為男士香水的官方代言人。曾演出過電視劇《都鐸王朝》(2007年至2010年)中的查爾斯·布蘭登公爵,直到2010年該系列的結束。卡維爾將獲得進一步地突出和國際知名度的是在2013年的重啟電影《超人:鋼鐵英雄》中主演克拉克·肯特/超人,成為一個商業上最賣座的「超人系列電影」;此後,他便於DC擴展宇宙中再次飾演超人。.
查看 英国国旗和亨利·卡維爾
库克群岛国旗
庫克群島國旗啟用於1979年8月4日。其旗角是一面英國國旗 (代表與英國的關係)。餘為藍地 (代表海洋和人民平和的性格),和由十五顆星星構成的圓環 (代表了十五個島嶼)。.
查看 英国国旗和库克群岛国旗
廣州城戰役
廣州城戰役(1857年12月28日-12月29日,或1858年1月1日)發生在1857年末,英國和法國分別因亞羅號事件和西林教案而聯合進攻廣州,這起戰役促使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由於兩廣總督葉名琛誤判情勢把英國一連串的行動當作求和,且上奏清朝中央的文書聲稱大敗英軍。使得清政府對廣州開戰毫不知情,一直到廣州陷落才開始備戰。而戰事只持續數天廣州便被聯軍迅速佔領。.
查看 英国国旗和廣州城戰役
伊利沙伯二世登基鑽禧紀念
伊利沙伯二世女皇鑽禧紀念(Diamond Jubilee of Queen Elizabeth II)是2012年的一項多國慶祝活動,以紀念60年前伊利沙伯二世女皇在1952年2月6日繼駕崩的父皇喬治六世,登基成為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巴基斯坦、南非、錫蘭的君主;伊利沙伯二世現時為16個國家的女王。除她以外,英國歷史和英聯邦歷史上只曾有維多利亞女皇在1897年慶祝登基鑽禧周年紀念。 按照傳統,多個以伊利沙伯二世為元首的國家都會頒授鑽禧獎章,.
張伯苓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江苏仪征,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张伯苓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实习并亲历甲午海战和北洋水师的覆没,因海军报国无望转而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查看 英国国旗和張伯苓
圣安得烈十字
圣安得烈十字是呈「☓」狀的十字符號,相傳耶穌門徒安得烈就是在此十字架上殉道。蘇格蘭國旗、牙買加國旗、俄羅斯海軍旗幟及不少其他旗幟或紋章均以此符號組成。.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圣安得烈十字
圣帕特里克
圣帕特--里克(St.;Sanctus Patricius;Naomh Pádraig;Sant Patrig;约386年–461年),又譯為聖博--德或聖派翠--克,天主教译为圣巴特利爵,是5世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主教,他将基督教信仰带到爱尔兰,爱尔兰也从此走出了蛮荒时代。他被称为「爱尔兰使徒」和爱尔兰的主保圣人。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是纪念他逝世的日子,也成为庆祝爱尔兰文化的节日。.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圣帕特里克
圣帕特里克十字
圣帕特里克十字(爱尔兰语:Cros Phádraig)是白底上的X形红十字。在纹章学里,圣帕特里克十字又叫blazoned Argent。由圣帕特里克十字构成的旗帜又叫圣帕特里克旗。由于爱尔兰的主保圣人是圣帕特里克的缘故,圣帕特里克十字通常用来代表爱尔兰。当今英国国旗上的X形红十字即来自代表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十字。圣帕特里克十字也被用在其它地方,比如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校徽,以及北爱尔兰独立运动旗帜。.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圣帕特里克十字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旗帜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旗帜官方旗帜是英国国旗;圣赫勒拿旗帜于1984年10月4日采用。旗帜属蓝船旗。旗帜右部中心为圣赫勒拿徽章。 圣赫勒拿的附属领地并不使用该旗帜。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和阿森松岛分别于2002年和2013年采用了新的旗帜。.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查看 英国国旗和北爱尔兰
北愛爾蘭旗幟
自1972年北愛爾蘭議會被取消後,北愛爾蘭便沒有代表自己的政府旗幟。自1973年後,北愛爾蘭在官方活動都是使用英國國旗。但紅手旗仍在一些體育組織等場合使用。而在1953到1972年期間,北愛爾蘭的官方旗幟是紅手旗(Ulster Banner)。.
查看 英国国旗和北愛爾蘭旗幟
國際童軍第1團
國際童軍第1團(International Boy Scouts, Troop 1、国際ボーイスカウト第一団)是世界童軍局成立以來第1個登記於該部的「跨國籍」童軍團。1925年10月30日,國際童軍局在第3次世界童軍委員會中,通過將該團直接登記在國際童軍局之下,隨後該團發佈了含「跨國籍」精神的章程;該章程由羅伯特·貝登堡簽署生效。.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國際童軍第1團
國泰航空空中霸王遭擊落事故
|name.
國會開幕大典
國會開幕大典(State Opening of Parliament)是英國通常在每年5月或6月,於上議院議事廳舉行的儀典。在儀典中,兩院議員會聚首一堂,恭聽君主致辭,標誌著新一屆國會會期的正式開始;至於遇著有國會大選的年份,有關儀典則會緊接在大選後的首次國會會議召開前進行。 現任英國國君伊利沙伯二世自1952年登基以來,除了在1959年及1963年因分別懷有安德魯王子及愛德華王子而未克出席外,歷年每屆的國會會期都是由她親自主持開幕。在那兩次伊利沙伯二世沒有出席的國會開幕大典中,一個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主席的上議院專員曾受託負責主持國會會期揭幕,而女皇致辭則由大法官代行。.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國會開幕大典
國旗列表
錄 洲域排列.
查看 英国国旗和國旗列表
和平紀念碑 (香港)
和平紀念碑是香港一座紀念碑,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於1923年豎立,原為紀念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殉職的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紀念碑用以紀念在兩次大戰中殉職的軍人。和平紀念碑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內閣辦公廳首席捕鼠大臣
内阁辦公廳首席捕鼠大臣(Chief Mouser to the Cabinet Office)是居于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家猫的头衔,历史上僅和拉里两只猫正式获得这一头衔,其它猫则往往由英国媒体赋予此暱称,亦稱「英國第一貓」。自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开始便有一只猫在财政部或唐宁街担当捕鼠家猫;当时沃尔西枢机在行使其大法官(1515年就任)职责时将一只猫置于其旁。.
內政大臣 (英國)
內政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簡稱:Home Secretary),英國內政部的部長,掌管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內政、全英國的移民和公民事務。在文翠珊出任首相後,內政大臣一職由盧綺婷接任,--乃--其中一名黨魁選舉提名人。.
光復上水站
光復上水站為於2012年9月15日至18日及後續數次於香港港鐵東鐵線上水站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原因為抗議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示威者指控來自中國大陸的水貨客充斥著上水站,涉嫌從事走私活動,長期霸佔附近通道,同時造成物價膨脹,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抗議行動首兩日分別有約350名網民響應社交網絡號召,集中到上水站C出口外附近範圍示威,兩日的行動均持續了逾4小時;事件受到香港傳媒的廣泛追蹤及報道。事件促成香港政府於同月19日公布相關一系列的打擊水貨客的措施,包括統籌多個執法部門組織特遣隊及舉行聯合執法行動,當中以入境事務處聯同香港警務處所舉行的「風沙行動」打擊情況尤為高度,自當日起至2015年3月12日拘捕近兩千名中國大陸人涉嫌違反逗留條件,並且從事水貨活動;「風沙行動」一直持續至今,尚未停止。.
查看 英国国旗和光復上水站
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悬挂着的国旗就代表了国家的主权。国旗经常被政府机构悬挂,但通常也可被本国的公民使用。不同的国旗有着不同的样式,包括不同的长宽比例,甚至不同的形状。 公用和私人建筑物(例如政府、企业、学校和法院)经常悬挂国旗。在某些国家,国旗在民用建筑上只在几个规定的国旗悬挂日悬挂。国旗通常分为陆上用旗和海上用旗两种,各有三种类型,但大多数国家在这几种类型上采用相同的设计。.
查看 英国国旗和国旗
国旗列表 (英文排列)
left|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聯邦(聖基茨和尼維斯)St.
国旗列表 (注音排列)
left|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聯邦(聖基茨和尼維斯)St.
国旗列表 (拼音排列)
left|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联邦(圣基茨和尼维斯)St.
图瓦卢国旗
图瓦卢国旗啟用於1978年獨立後。旗左上方為英國國旗,餘為淺藍底,九顆星星代表了九個構成图瓦卢的島嶼。 1995年一面採用新的國旗,但由於有共和色彩而不受當地居民歡迎,在1997年把原國旗稍為修改再行採用。 2013年1月,部分图瓦卢国会议员又提出恢复1995年版国旗的议案,他们认为旗左上方的英國國旗与图瓦卢的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不相符合。.
查看 英国国旗和图瓦卢国旗
倫敦韓戰紀念碑
倫敦韓戰紀念碑(Korean War Memorial, London)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紀念碑,為了紀念1950年-1953年間參加韓戰陣亡的英軍官兵而設立。紀念碑座落位置為倫敦市中心的內,介於其東側的泰晤士河及西側的英國國防部大樓之間,由韓國政府捐贈,於2013年11月5日奠基,2014年12月3日進行揭幕典禮。.
查看 英国国旗和倫敦韓戰紀念碑
皮特凯恩群岛旗帜
特凯恩群岛旗帜於1984年4月2日采用。属于蓝船旗,左上角为英国国旗,右边有皮特凯恩群岛徽章。 皮特凯恩群岛总督旗为另外的旗帜,徽章加于英国国旗中心。.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英文:Queen's Pier,)是香港一座可以供予小型船隻泊岸上落客的公眾碼頭,現時存有的建築物興建於1953年面對維多利亞港,香港海事結構編號為HP092。碼頭的運作於2007年4月26日起被中環9號碼頭取代;皇后碼頭本身亦於2008年2月從原址上被拆卸(連其底部樁柱也一併計算在內,則為2008年3月)。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評估報告中指出,皇后碼頭為香港唯一用於舉行儀式的公眾碼頭,於英國殖民地時期一直見證著維多利亞港海岸的變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從現代建築主義形式興建而成的皇后碼頭,連同與香港大會堂以及愛丁堡廣場所組成的建築群,至今仍然保留著香港1950年代的實用主義型建築特色 。皇后碼頭後來因為中環填海計劃而需要被拆卸,保育人士以拆卸皇后碼頭會破壞香港文化的承傳、集體回憶和公共空間等理由反對。雖然香港政府其後讓步,答允拆卸後會將其重置,但是部份人士始終要求政府不要拆卸,並且必須於原來地址保留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的組件現時被香港政府安全儲存,有待《中環填海計劃》竣工後,再決定是否於原址重新設置,抑或在中環碼頭之內重新興建。 大部分組件存放於大嶼山狗蝨灣 政府爆炸倉庫 內。.
查看 英国国旗和皇后碼頭
皇家旗 (英國)
皇家旗或王室旗(Royal Standard)是英國及其他英联邦王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英國與其他英聯邦王国作為元首的象征旗帜。在英國,旗幟由國徽中央的盾徽圖案形成。而在英國之外的一些较大的英聯邦王国,皇家旗旗幟則是將皇家徽章放於該英聯邦王国國徽內的盾徽圖案中央(試比較英格兰、蘇格蘭、澳洲、巴貝多、加拿大、牙買加、紐西蘭各自的皇家旗及各自的國徽),在其他没有各自的皇家旗的其他英联邦王国,则统一使用皇家徽章作为皇家旗。皇家徽章為藍色底,中央为大写字母“E”(代表“伊麗莎白”),字母E上为加冕皇冠,四周以金色玫瑰花圈包圍。 皇家旗是英国及多数英联邦王国的旗帜礼仪中位居首位。此旗只能在女王所在的建築物或车船上使用,如同时有其他旗帜使用的话,皇家旗的高度必须超过英國國旗、其它王室成員旗幟和其它旗帜。此外,皇家旗从不降半旗,表示女王不向任何人屈首。.
现行君主制政权列表
这是一个現行的实行君主制的政权或国家的列表,实行君主制的政权或国家通常叫做君主國 。 根據政體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其中,君主立憲制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兩種。.
班克斯
班克斯(Banksy,),又譯為班克西,是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社會運動活躍份子、電影導演及畫家。他的街頭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在旁則附有一些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精警句子;其塗鴉大多運用獨特的拓印而成。他的作品富有濃厚政治風格,儼如一種以藝術方式表達的社會評論,並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樑出現,甚至成為當地引人入勝的城市面貌。 班克斯的創作生涯源於早年參與,當中包括了不少藝術家與音樂人的跨界別合作。根據作家和圖像設計師卓斯坦·文高(Tristan Manco)所說,Banksy是出生於1974年並在英國西南部布里斯托市成長的;另外文高又透露他是一名影印機技術員之子,最初是要學習當個肉店屠夫的,後來卻備受1980年代後期在該城興起的塗鴉熱潮影響而深陷其中。有文化評論員指出,班克斯的繪圖風格跟(外號「Blek le Rat」)相近,後者從1981年便已經在巴黎開始從事模板印刷的藝術工作,組過龐克樂隊,時至今日仍然活躍於倫敦的塗鴉藝術界。 眾所周知,對於絕大多數政府將塗鴉藝術標籤為「恣意毀壞他人財物罪」之既定政策,Banksy一向以藐視的立場聞名。他習慣在最能接觸社會大眾的表面,例如牆壁等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時更加不惜親自動手,為其塗鴉圖案建造些物理支撐點。儘管班克斯從來不曾把自己的塗鴉作品或相關照片用作銷售牟利的用途,不過,很多藝術拍賣行都曾經試圖出售他進行街頭藝術的現場,並讓贏出競價的人自行決定對該處塗鴉的處置方式。Banksy首次執導的電影《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被宣傳為「世上第一部街頭藝術災難片」,於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上首度試映。2010年3月5日電影在英國各地進行正式上映。2011年1月《畫廊外的天賦》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查看 英国国旗和班克斯
童軍記號與敬禮
三指敬禮(three-finger salute)適用於全球童軍與女童軍組織成員,當一名童軍要向另一名童軍致敬,或在典禮中向國旗致敬時使用。在大多數狀況下,敬禮方式為舉起右手,掌心朝外,拇指壓住小指,指尖觸碰到眉毛。在各國童軍組織,或是在其內部各階段,會有不同的敬禮方式。 在特定情形下,會使用一種半完成的敬禮,也稱為童軍記號;敬禮時,仍然是掌心朝外,拇指仍然壓住小指,但手則舉到與肩部同高。.
查看 英国国旗和童軍記號與敬禮
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
亨利·坦普爾,第三代巴麥尊子爵,KG,GCB,PC(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1784年10月20日 - 1865年10月18日)英国政治家,两度拜相,以“巴麦尊勋爵”一名著称,綽號“The Mongoose”。坦普爾自1807年起在政府中供职,起初是托利党成员,后来改入自由党。 坦普爾多次担任外交大臣、首相。他的一些激进的外交举动(在今日被称为干预主义),无论是当年,亦或是今日,都是极具争议性的。 坦普爾是截止目前最后一位在任内去世的英国首相。.
第二次百年战争
二次百年战争(the Second Hundred Years' War,1689年-1815年)是一些历史学家使用的历史分期术语,用以描述从约1689年至1815年间英国(起先为英格兰王国,后为大不列颠王国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与法国(先后为法兰西王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之间的一系列军事冲突。这个名词由在他的著作《英格兰的扩张:两场讲座》(The Expansion of England: Two Courses of Lectures,1883年)中首次创造。 和“第一次百年战争”一样,第二次百年战争并不是一场单一而连贯的战争,而是由两个主要交战国之间的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战争组成。这个名词也用来指代英法两个世界强国之间的竞争状态,而不仅是直接军事冲突。这是一场决定这两个殖民帝国未来的较量,而英國在1815年的最終勝利,確立其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 英法在18世纪的一系列战争,通常将其他欧洲国家作为一个更大同盟的一员卷入其中。除了在四国同盟战争中两国曾携手合作之外,在所有的欧洲的大规模冲突中,英法两国总是互相敌对。而其中的部分战争,如七年战争,有时会被视作“世界大战”——双方将战火烧到了印度、美洲等殖民地地区以及全球各大洋的航路上。.
查看 英国国旗和第二次百年战争
紐埃國旗
紐埃國旗自1975年開始使用。紐埃國旗左上部分為英國國旗,但在英國國旗內增加了五顆黃色五角星。其余部分為黃色,代表的是紐埃與紐西蘭之間的溫暖和友誼。 Category:国旗 Category:紐埃 Category:1975年面世的旗幟.
查看 英国国旗和紐埃國旗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旗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旗是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官方旗幟,於1980年開始使用,長寬比是2:1。.
紫石英号事件
“紫石英”号事件(Amethyst Incident)又称扬子江事件(Yangtze Incident),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于1949年4月20日至21日在长江下游镇江附近江面发生的军事冲突。 1949年4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正准备于次日在长江镇江段发起渡江作战时,駛入中国內河长江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轻护卫舰(HMS Amethyst, 又译“紫水晶”号)驶入人民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防区毛澤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注释1,载《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61-1462頁。。人民解放军炮兵首先炮击“紫石英”号,英舰随即开炮还击。在炮战中,“紫石英”号重伤搁浅。4月20日下午至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又将先后赶来增援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伴侣”号驱逐舰(HMS Consort)、“伦敦”号重巡洋舰(HMS London)、“黑天鹅”号轻护卫舰(HMS Black Swan)击退。此后,双方就事件责任及“紫石英”号的扣押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但一直未有结果。7月30日,“紫石英”号趁夜逃走,途中与人民解放军炮兵再度交火。7月31日,“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有关谈判随之终止。 在“紫石英”号事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52人,英国海军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英国外交部(Foreign Office)档案.
查看 英国国旗和紫石英号事件
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圍城戰役(或稱約克鎮戰役)爆發於1781年,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和羅尚博伯爵帶領的聯手圍攻困守約克鎮的英軍(由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指揮),並最終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通常認為這場戰役是最後一場陸上大型戰鬥。在康沃利斯的軍隊投降之後(這是英軍主力第二次投降,第一次是柏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後的投降),英國政府決定進行談判並結束這場戰爭。 1780年,5,500名法軍在羅德島登陸,以協助他們的美國盟友進攻被英國所占領的紐約市。兩軍於1781年在紐約市北方會師。法軍指揮官——羅尚博伯爵告訴美軍指揮官——喬治·華盛頓進攻紐約市的行動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又由於德·葛拉瑟伯爵才剛於10月時率領艦隊從加勒比海趕來,因此圍攻約克鎮將會使葛拉瑟伯爵率領的法國艦隊,更容易從南方協助進攻。於是,他們決定進攻駐防在約克鎮的康沃利斯以及其麾下僅約9,000人的軍隊。9月初,德·葛拉瑟在切薩皮克灣海戰擊敗了趕來援救康沃利斯的英國艦隊。由於德·葛拉瑟獲得了此場勝利,於是康沃利斯從海上脫逃的希望消失了。華盛頓下令法國將軍拉法葉侯爵在他趕到之前務必將康沃利斯圍困在約克鎮,而拉法葉也確實做到了。至9月底,聯軍在陸地上已經徹底封鎖了康沃利斯。 經過了初步的準備之後,聯軍建立了一道壕溝並開始進行砲轟。隨著英軍的抵抗逐漸削弱,於是華盛頓便在10月14日派出兩縱隊,向英軍的9號及10號堡壘發動最後一次的主要攻勢。一列法國縱隊拿下了9號堡壘,而美國的縱隊則攻陷10號。攻下這些堡壘之後,聯軍完成了第二道壕溝。在聯軍砲火變的比以往更加猛烈與密集後,英軍的情勢開始迅速惡化,迫使康沃利斯在17日提出了投降的要求。經過了兩天的談判,投降儀式於19日舉行,康沃利斯則宣稱生病而未到現場。美軍在此場戰役中俘虜了約8,000名英軍後,美利堅合眾國和大英帝國開始進行談判,並於1783年簽訂了巴黎和約。.
查看 英国国旗和約克鎮圍城戰役
紅毛城
紅毛城(閩南語:Âng-mn̂g-siâⁿ),古稱安東尼堡,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古蹟。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而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1724年,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增闢了四座外圍城門。1867年以後,紅毛城開始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於其旁興建領事官邸。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向英美宣戰,並曾短暫查封紅毛城,但於戰後即被交還與英方。爾後,英國雖於1950年和中華民國斷交,但仍持續使用紅毛城作為其領事館直至1972年與中共建交才停止運作,並在其後依序由澳大利亞與美國代為管理。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指定為一級古蹟並開放供民眾參觀。紅毛城被視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內政部所頒訂的國定古蹟。 紅毛城古蹟區包含紅毛城主堡、前英國領事官邸以及清治時期所建造的南門。其中紅毛城主堡是臺灣最古老的完整建築物,前方置有四尊嘉慶18年製成的古砲;前英國領事官邸在主堡東側,為兩層式洋樓;南門則為古蹟區內唯一的中國式建築,使用觀音石砌成。另外,園區內也有一座從山腳下移上來的「寶順行」界碑。全園區由新北市政府淡水古蹟博物館負責營運。.
查看 英国国旗和紅毛城
綠船旗
綠船旗(Green Ensign)是17世紀至20世紀初期時,愛爾蘭的商船使用的歷史上的旗幟。設計圖案為綠底加上金黃色的豎琴,左上角為英國國旗。綠船旗在不列顛群島是否曾有過官方地位,還是只是商船使用的非官方用旗迄今都留有疑問。.
查看 英国国旗和綠船旗
維多利亞日
維多利亞日(Victoria Day;Fête de la Reine,意譯為“女王日”)是加拿大的全國公眾假日,定為每年5月25日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一,以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壽辰;而當日亦視為加拿大君主的正式壽辰。此外,對加拿大人來說,維多利亞日亦標誌着夏季的開始。此節日亦為加拿大文化中的獨有特色之一。.
查看 英国国旗和維多利亞日
維珍航空
維珍航空(英語:Virgin Atlantic Airways,或译维珍大西洋航空)於1984年成立,是英國一家航空公司,提供來往英國的洲際長途航空服務。達美航空、法荷航集團、 維珍集團分别擁有49%,31%及20%股權.
查看 英国国旗和維珍航空
红船旗
红船旗(Red Ensign,Red Duster)是英国的商船旗。该旗最早起源于十七世纪英国皇家海军的船旗,后被使用。其最早出现的年代尚不确定,目前仅有英国海军在1620年代制作这面旗帜的记载。.
查看 英国国旗和红船旗
美国国旗
美利坚合众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条間紋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則象征正义。 这面旗帜俗称“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中文俗稱「花旗」,正式名稱「合众国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一个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案》(Flag Act of 1818),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后,次年國慶日,国旗上的49顆星被改為50顆——這也是美國國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对美國人而言,国旗有多种意义。国旗是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征。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个人自由的象征。.
查看 英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旗幟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旗幟旗幟於1968年11月7日起開始使用。旗幟為藍地,左上方為英國國旗,右側為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當地的紋章。紋章為盾形黃地,圖案是海螺殼、龍蝦和仙人掌。 Category:英国海外领土旗帜 f Category:蓝船旗.
独立广场 (吉隆坡)
立广场(Dataran Merdeka)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前。.
直布罗陀旗帜
布罗陀旗帜是英国属地直布罗陀的旗帜。该旗帜由直布罗陀徽章演变而来,于1982年11月8日。直布罗陀旗帜不同于其他英国海外领地,直布罗陀政府没有直接使用英国国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直布罗陀旗帜
相似国旗列表
本列表包括世界各国(联合国会员国和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及政治实体的国旗,共计200个。并按其相似度和类型进行分门别类。.
查看 英国国旗和相似国旗列表
白船旗
白船旗(White Ensign)是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及其岸上机构所悬挂的海军船旗,又名“圣乔治船旗”(St George's Ensign)。旗帜为白底,绘有红色圣乔治十字,左上角为英国国旗。 护卫女王的船只和皇家游艇舰队亦悬挂白船旗。除英国外,一些英联邦国家海军也使用白船旗的变体作为海军旗帜,通常的做法是左上角为本国国旗,而圣乔治十字被替换为海军徽章。另外英属南极领地和英国北方灯塔管理委员会的旗帜也是白底船旗,但并未加缀圣乔治十字。.
查看 英国国旗和白船旗
白思華
白思華中將,CB,DSO*,OBE,MC,OStJ,DL(,),英國陸軍將領,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擔任馬來亞陸軍總司令,1942年2月15日因戰敗而率80,000大軍向日本投降,標誌著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馬來亞半島全境淪陷。 白思華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軍,於法國參戰,期間因軍功屢獲授勳。戰後,他先後於俄羅斯、愛爾蘭、尼日利亞和馬爾他等地服役,憑藉突出表現獲多番補送到軍事學院深造,並且屢獲擢升,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正式晉升為准將。1936年至1938年,白思華擔任馬來亞司令部參謀長,面對日本日漸增加的威脅,他任內展開技術評估,認為日軍最有機會從北面的泰國向南入侵馬來亞,指出有增兵佈防的必要。不過,當他在1941年以中將身份重臨馬來亞出任陸軍總司令的時候,整個馬來亞無論兵力還是物資都相當不足,而且大部份的駐軍更是欠缺經驗和所需的訓練。 1941年12月8日,日軍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對馬來亞展開侵略,馬來亞戰役一觸即發。雖然白思華正確估算出日軍由泰國南下的登陸計劃,但卻因為指揮失誤而錯失及早攔截日軍的時機。相反,入侵馬來亞的日本陸軍第25軍裝備充足,而且訓練有素,並在山下奉文中將指揮下長驅直進,分散馬來亞各地的英軍只好邊戰邊退。1942年1月31日,馬來亞半島淪陷,只餘下新加坡仍然由英軍控制。2月8日,日軍進攻新加坡,並且成功登陸,拉開了新加坡戰役的戰幔。戰事持續約一周後,英軍處於劣勢,島上除了大約一半地方落入日軍手上以外,英軍還要面臨食水不足等困境。雖然白思華曾多番否決投降的建議,但最終在2月15日改變決定同意投降。白思華在淪陷後先後以戰俘身份被囚於新加坡、台灣和瀋陽,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始獲釋放,並且於同年9月先後到日本和菲律賓出席兩地的日本投降儀式。 白思華投降一事遭評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並大大削弱了英國戰後在馬來亞地區的管治威信。Morris (1979), p.
查看 英国国旗和白思華
百慕大旗帜
慕達旗幟啟用於1910年10月4日。英國紅底(Red Ensign)有英國國旗在左上角,而百慕達紋章(coat of arms of Bermuda)則在右下角。 該旗在英國海外領地之中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它是紅底而不是傳統政府會使用的藍底(blue ensign)。然而紅底也曾用於加拿大(1868年─1965年)與南非(1870年─1905年)的旗幟中。百慕達總督(Governor of Bermuda)用米字旗加上百慕達紋章為旗幟,這是傳統英國海外領土總督的旗幟設計。.
查看 英国国旗和百慕大旗帜
莱斯特·皮尔逊
莱斯特·鲍尔斯·「迈克」·皮尔逊,PC,OM,CC,OBE(Lester Bowles "Mike" Pearson,),是第14任加拿大總理,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皮爾遜擔任總理期間推行多項重要改革,如引進全民保健、學生貸款計劃和加拿大退休金計劃,創設加拿大勳章,以及成立皇家雙語及雙文化委員會,並倡議把加拿大國旗從英國紅船旗改為以楓葉為主的設計。.
查看 英国国旗和莱斯特·皮尔逊
聖約翰座堂 (香港)
聖約翰座堂(英文:St John's Cathedral)座落於香港中區花園道4-8號,是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的主教座堂。.
菲蒂昂格
菲蒂昂格, 位於新西兰北岛上的濱海小镇,是科羅曼德半岛水星灣(Mercury Bay)的主要聚落。总人口4,350 (2015年)。.
查看 英国国旗和菲蒂昂格
鐵娘子樂團
鐵娘子(Iron Maiden,或譯為鐵處女)是一個出身於英國東倫敦的重金屬樂團,由原與的貝斯手於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已發行16張錄音室專輯、11張現場專輯、4張迷你專輯和7張精選輯。 身爲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先驅,鐵娘子在80年代早期開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經過多次陣容的調整,該團發行了有多張專輯且獲得英國與美國的白金或黃金唱片認證。其中包括1982年的《》、1983年的《》、1984年的《》、1985年的現場專輯《》、1986年的《》與1988年的《》。自1999年主唱布魯斯·迪金森和吉他手回歸,樂團的人氣復甦。2010年發行專輯《》在28個國家的唱片排行榜奪冠,獲得廣泛好評。2015年9月4日發行第16張錄音室專輯《》。 在缺乏主流或電台支持的情況下,鐵娘子仍成為重金屬樂界最成功與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根據英國《觀察家報》在2015年的報告,該樂團在全世界已經累積銷售九千萬張唱片。2002年獲得「艾佛·諾維洛獎」國際成就獎。截至2013年10月,他們在過去35年間完成超過兩千場公開演出。他們是世界上首先擁有私人巡演廣體客機、並由成員擔任機長駕駛的樂團。.
查看 英国国旗和鐵娘子樂團
馬來亞日佔時期
來亞日據時期或馬來亞日佔時期是指二次大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在1941年12月8日凌晨入侵马来亚、直到1945年8月日本二戰投降为止的一段时期。在这期间,英属马来群岛(包括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汶莱)都先后被日军占领。.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馬來亞日佔時期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儀式
香港交接儀式是指香港的主權從英國手中轉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舉行的儀式,其於1997年6月30日晚上開始,並於1997年7月1日完成。整個儀式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行。.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回歸儀式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又稱洋紫荆旗、紫荊花旗),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代表旗,中央有一个五瓣花蕊的白色洋紫荆图案,底色为红色。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采用了这种设计。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又通过正确使用该旗帜的法律规范。旗帜的设计体现了香港基本法,宪法文件以及相关法规,《区旗及区徽条例》中规定了旗帜的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亵渎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内容。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交接仪式中第一次正式升起,标志着香港的回歸。.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歷史
香港旗
香港旗(Hong Kong Flag),是英屬香港時期代表香港的旗幟,由英國藍船旗衍生。香港旗於1871年首度出現,一直使用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止。在此期間,旗幟設計曾經歷四次的轉變。.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旗
香港旗幟列表
香港旗幟列表列出香港現時和曾經使用的旗幟,包括香港英國管治時期的旗幟。香港現時使用的是特區區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幟列表
马岛战争
岛战争,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英方称之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方面稱為--)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場局部战争。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期發生了嚴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轉移視線以解決国内的政治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軍隊率先登陆南乔治亚岛,并且升起阿根廷国旗。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马岛发动进攻。随后,英国派出海空军对马岛和周边海域的阿根廷军发动反擊,登陆并且收復马岛。阿根廷在一系列的军事行動失败后,于同年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英国--本次战争重新控制了马岛,但是阿根廷從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訴求。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战争中失败,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了加尔铁里政府下台。在英国,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愛國主義情绪,加强了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选。这场战争在英国-阿根廷关系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页,并且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查看 英国国旗和马岛战争
马耳他历史
自公元前5200年,马耳他开始有人类居住。它们是来自西西里岛的人们。.
查看 英国国旗和马耳他历史
马来西亚独立日
来西亚独立日,又称马来西亚国庆日、马来亚独立日,定于每年的8月31日,为纪念马来亚联合邦在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及其团队前往英国伦敦的谈判争取下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而设立的节日。.
查看 英国国旗和马来西亚独立日
马来西亚旗帜列表
本列表收录在马来西亚使用过的旗帜。.
魁北克旗幟
魁北克旗幟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旗幟,底色為藍色,其上置有一個白色十字,每個象限內各有一個百合花飾,因而獲得法語名稱「Le Fleurdelisé」(即「百合花飾旗」)。這面旗幟于1948年1月21日獲魁北克省政府内閣確立為魁北克的正式旗幟,其地位再於1950年3月9日獲魁北克省議會確認,是加拿大第一面正式獲得法定地位的省旗。 這面旗幟的正式寬長比為2:3,但加拿大的旗幟生產商亦有製造寬長比1:2的版本;這個較長的版本通常見於與加拿大國旗並列的魁北克旗幟。.
查看 英国国旗和魁北克旗幟
诸圣堂 (牛津)
诸圣堂(All Saints Church)位于英国牛津中心区高街北侧,Turl 街转角。原是一座教堂,现在是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图书馆。该建筑被列为英国一级登录建筑。.
財政大臣 (英國)
財政大臣(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是英國內閣中,主管經濟與金融事務之官員職稱,通常簡稱財相(The Chancellor)。財政大臣負責管理女皇陛下財政部,職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財政部長」。財政大臣一般被認為是重大國務官位之一,地位更是僅次於英國首相。 現任財政大臣是夏文達閣下,MP,屬保守黨籍。 在一眾主要官職中,財政大臣是英格蘭與聯合王國兩地,歷史第三悠久的官職。此職最初職掌是管理國庫(Exchequer),而國庫在中世紀英格蘭時代則是負責收集皇家歲入的。直至近代,財政大臣除了主理財政政策外,還負責制定貨幣政策。不過,隨著英倫銀行在1997年取得獨立控制利率的權力以後,財相失去對這方面的權力。另外,財政大臣亦照管政府部門內的公共開支。 財政大臣的英文職稱與大法官(Lord Chancellor)、(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Chancellor of the High Court)與(Lord Chief Baron of the Exchequer)相近,切忌混淆。.
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共和国通称賽普勒斯(Κύπρος;Kıbrıs),是位於歐洲與亚洲交界處的一個岛国,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9,251平方公里。 已知人類在賽普勒斯的活動足跡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0,000年,此一時期的遺址有喬伊魯科蒂亞,為新石器時代保存至今依然完好的建築群。塞浦路斯因地處地中海進入西亞地區的要衝,從古至今已被西臺、亞述、埃及、波斯、阿拉伯哈里發王朝、烏邁耶王朝、威尼斯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外來勢力侵略或佔領過。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接管了此島。1878年起,為英國所管理,直至於1960年獲得獨立,隔年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 賽普勒斯独立后的主體民族希腊人和少數民族土耳其人零星冲突不断,直至1974年爆发严重的種族流血冲突。主要居住于该岛北部的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干預和支持下于当地另立政权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因此賽普勒斯共和國法理主權為賽普勒斯全島及其周圍海域(除了一小部分地區因為條約分配予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然而事實上(希臘人政权)有效統治區域仅为南方,占全島面积的63%。北賽普勒斯作为政治實體目前僅為土耳其共和國所承認。賽普勒斯共和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
查看 英国国旗和賽普勒斯
费迪南德岛
费迪南德岛(西西里语:Ìsula Firdinandèa)是一个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一座岛屿,位于西西里岛南部约30公里(19海里)。在历史上,火山喷发多次让其现出水面,但由于侵蚀作用再度沉入水中,目前它成为一座海底山。它最后一次现出水面是在1831年,在当时有四个国家争夺这座岛的主权,然而在1832年,主权问题还没解决时,费迪南德岛又沉入海底。在此期间,法国地质学家于1831年7月观测到了这座岛屿并将其命名为“尤利亚岛”。之后他在通报上发表了这一发现。当时,许多地质学家担心会有一系列的山脉从海底出现,将西西里岛与突尼斯连接起来,从而对当地的地缘政治造成影响。2000年与2002年,此处显示出火山活动的迹象,预示此岛很可能再次浮出水面,但在2006年,该岛仍然在海平面以下6米。.
查看 英国国旗和费迪南德岛
黃龍旗
龙旗,亦称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晚清开始采用的代表大清國的国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黃龍旗
黑色戰爭
黑色戰爭是指發生在約1804年-1830年間,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上,以英國人為主的歐洲移民和士兵與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之間的衝突。 黑色戰爭是從英文的Black War直譯而來,其實稱之為「戰爭」並不準確,因為英國政府並沒有正式宣戰,而且二方的力量懸殊,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稱為屠殺會比較貼切。.
查看 英国国旗和黑色戰爭
黄岛炮台
岛炮台,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现隶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查看 英国国旗和黄岛炮台
龍獅旗
龍獅旗或稱龍獅香港旗,是香港自治運動或香港獨立運動的代表旗幟,於2011年5月由香港網民金屬設計。該旗從香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旗更改而來,去除了米字旗,僅使用原來面積比較小的香港盾徽,並且加上漢字「香港」,及配以象徵自由的貴族藍作為底色。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龍獅旗前身香港旗是一個英國人在香港被日本人佔領時期,在赤柱戰犯集中營內所繪,經過倫敦英國紋章院修改後於1959年1月21日頒佈香港盾徽代替了阿群帶路圖。.
查看 英国国旗和龍獅旗
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旗帜
#重定向 英国国旗.
阿根廷对英格兰 (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
阿根廷对英格兰,是198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的其中一场八强赛事,于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阿茲特克體育場举行。在这场比赛开始的四年前,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爆发了马岛战争,这场战争也成为了当时日益激烈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比赛里还诞生了足球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两个进球,均由阿根廷球员迭戈·马拉多纳射進。 比赛第51分钟,马拉多纳用左手打进了日后被称作“上帝之手”的进球。4分钟后,马拉多纳从本方半场开始连续带球过掉英格兰队中包括彼得·比尔兹利、彼得·里德、(两次)和在内的四名球员五次,随后假动作晃过英格兰队门将彼得·希尔顿,踢進了“世纪最佳进球”。凭借这两个进球,阿根廷2-1淘汰英格兰晋级四强,并最终在对西德的决赛中击败对手,成为当届世界杯冠军,马拉多纳也捧得那届世界杯的金球奖。而为英格兰踢進该场比赛唯一进球的加里·莱因克尔则凭借该届杯赛决赛阶段的6個进球荣获世界杯金靴奖。.
阿拉巴馬州州旗
阿拉巴馬州州旗是阿拉巴馬州史上第二個州旗,於1895年為阿拉巴馬州議會以第383號法案採用: 原文: 其中聖安德烈十字即常見的斜十字--符號。根據該州法律,僅有6英吋寬以上的條紋構成十字的旗幟,才能視為正式的州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阿拉巴馬州州旗
蘇格蘭國旗
蘇格蘭國旗(或稱聖安德烈十字,Saint Andrew's Cross)呈長方形,圖案為藍底白交叉,白交叉象徵蘇格蘭的守護聖人聖安德烈殉道時所用的X形十字架。此旗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紀,是世界上仍通用而歷史最悠久的國旗,若只計算主權國家此名銜則屬於丹麥的丹尼布洛。.
查看 英国国旗和蘇格蘭國旗
蒙塞拉特島
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又稱蒙塞拉特,是英國海外領土,為西印度群岛中背风群岛南部的火山岛,由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3年以西班牙境內的蒙塞拉特山命名。该岛长18公里,宽11公里。岛上有三座主要的火山,年降雨量1525毫米。蒙特塞拉特岛原本盛产海岛棉、香蕉、糖和蔬菜等。因为1995年7月18日开始的火山爆发,導致首府普利茅斯及其它多处被毁灭而三分之二人口逃往外国。火山爆发仍继续,使得岛上多处不可居住。目前布莱兹为实质上的首府。.
查看 英国国旗和蒙塞拉特島
蒙特塞拉特旗幟
蒙特塞拉特旗幟採用於1909年4月10日。左上部分是英國國旗,旗幟右側為蒙特塞拉特國徽。國徽中女人為愛爾蘭女性的化身,金色的豎琴為愛爾蘭的另外一個象徵。這反映了殖民地的愛爾蘭血統。.
查看 英国国旗和蒙特塞拉特旗幟
蓝船旗
蓝船旗(Blue Ensign),又譯藍色軍旗,为英国的政府用船旗。由于大部分海外领土的发现与远洋航行有关,常在加上纹徽后用做英国海外领地的民船旗。在制定相关的组织、领地旗上也大多参考当地民船旗的设计,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旗设计来自于先前的民船旗。蓝船旗的演变与英国国旗密切相关。.
查看 英国国旗和蓝船旗
鄧守仁
鄧守仁少將,CB,CBE(Major-General Bryan Hawkins Dutton,),英國陸軍將領,1994年至1997年任末任駐港英軍司令,任內見證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 鄧守仁於1963年以陸軍軍官身分加入,有多次派赴北愛爾蘭和海外的經驗,並先後在多所軍事院校任教官。接掌駐港英軍前,他歷任規劃參事、軍務助理、德文郡及多塞特--第1營營長和作戰參謀等職,接著還擔任旅長(1987年-1989年)、陸軍公共關係總監(1990年-1992年)和步兵總監(1992年-1994年)。 在駐港英軍司令任內,鄧守仁負責分階段撤軍的工作,駐軍人數由1993年的8,700人銳減至1995年的3,000多人;隨著駐軍單位陸續解散或撤返英國,多個軍營先後關閉,而歷史悠久的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和香港軍事服務團也分別於1995年和1996年解散。他在任內也曾經數次接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便處理兩軍防務交接。同時間,駐港英軍仍舊參與一系列的社區慈善公益活動,並多次舉辦訓練營和開放日。為紀念香港重光50周年,駐軍在他主持下更於1995年籌辦了一連12日的大型紀念活動。 1997年7月1日凌晨時份,香港主權正式移交中國,鄧守仁登上護衛艦離開香港,為150多年的英國殖民管治時期劃上句號。鄧守仁卸任司令後卸下軍裝,退役後尚加入等數家英國慈善團體,並於其中擔任主席、總裁等職位。.
查看 英国国旗和鄧守仁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
夜景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Bangunan Sultan Abdul Samad)是马来西亚吉隆坡重要的地标,面临独立广场和,得名于当时的雪兰莪苏丹阿都沙末。 这座大厦有高40米的大钟楼,和闪亮的铜圆顶。目前是吉隆坡高等法院的所在地,也是马来西亚联邦法院及上诉院的旧址。在此也举办一些重要活动,例如例如8月31日的国庆游行。.
英女皇 (電影)
《--》(The Queen)是一部由史提芬·費雅斯於2006年執導的電影,講述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海倫·美蘭飾演)在威尔士王妃戴安娜車禍逝世之後,與首相托尼·布莱尔(米高·辛飾演)一段在幕後緊密合作的關係。當中,影片特別刻劃女皇和首相兩人在處理戴妃之死一事上,為了同時保持皇室的低調與滿足公眾熱切的關注,而要面對進退失據的窘局。此外,電影女主角海倫·美蘭憑此在2007年奪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英屬印度洋領地盾徽
英屬印度洋領地盾徽啟用於1990年,兩旁的海龜象徵著海島,盾牌下的銘文是"利穆利亞是我們所信賴"表示當地是已消失的利穆利亞洲的一部分。盾牌為藍底,上方為英国国旗,左上角有太陽,中心有棕櫚樹於王冠,盾牌下方為白色波浪狀條紋。米字旗,王冠,棕櫚樹和波浪狀條紋也出現在了英屬印度洋領地旗帜上。此徽章在英屬印度洋領地成立25週年紀念上批准使用。.
英屬印度洋領地旗幟
英属印度洋领地旗帜与其他英国属地和殖民地相似,旗帜上方靠近旗杆一侧有米字旗,象征着英国的领地。蓝色与白色波浪状条纹象征印度洋,共计蓝色条纹6条。棕榈树象征热带植物(英属印度洋领地位于热带地区),王冠象征皇室。 此外,此旗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旗相像。.
英屬北美
英屬北美是指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仍效忠於大英帝國的北美洲英屬殖民地,當中的地區於1867年起組成加拿大聯邦,獲得自治地位。 英屬北美也包括後來加入美利坚合众国的俄勒冈地区等。.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屬北美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屬香港
英亞航空
英國亞洲航空(British Asia Airways,常簡稱為英亞航,)是一家曾存在於1993年至2001年之間的英國航空公司。英亞航是英航的全資子公司,是英航針對中華民國獨特的外交狀況而於1993年3月特別設立,專用於飛行台北與倫敦(經香港)航線 。2001年12月,由於英航不再飛航台北航線,改由同屬寰宇一家的合作夥伴國泰航空負責台北至香港之間的接駁航段,失去用途的英亞航也因此跟隨步入歷史。 在營運期間英航將旗下數架波音747-436型改為英亞航專用塗裝,其基本的塗裝風格與一般英航客機雷同,但除了機身上改用了「British Asia Airways」的公司名稱外,機尾垂直尾翼上原本應該是米字旗的位置處,也被替換成「英亞」兩個中文字,是較為特殊之處。1997年時英航啟用了俗稱為「四海一家」(ethnic liveries)的彩繪機尾新塗裝,英亞航所屬的幾架客機也曾短暫換上新塗裝,此版本的塗裝不再存在「英亞」兩中文字,只能從機身上的航空公司英文名稱看出與一般英航客機不同之處。除此之外,雖然英亞航擁有塗裝不同的機隊,但為了便利調度有時還是會出現普通英航塗裝的客機飛航台北-倫敦航線,或英亞航塗裝的客機飛航與台北無關之航線的狀況。 英亞航班機在飛行台北與香港之間接駁航段時,使用英航承襲自英國金獅航空(British Caledonian,BCal)的「BR」航班代號,但在飛行香港與倫敦之間航段時會改用回英航原本的「BA」代號。.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亞航空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空軍(英文:Royal Air Force,RAF)為英國軍隊的航空作戰軍種,創設於1918年4月1日,為世界上第一支編成獨立軍種的空軍。在一战胜过同盟国后,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该时期最庞大的空军。自创设以來,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國軍事史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战役。据2007年统计,皇家空軍有1000架以上飛行器,及45710位常備兵員。.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航空
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簡稱英航)是英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並且為寰宇一家的創始會員之一,隸屬於國際航空集團旗下。主要樞紐是倫敦希斯路機場及倫敦格域機場。英國航空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客運公司,全球第七大之貨運航空公司,歐洲第二大航空公司,西歐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全球有三間航空公司曾擁有協和客機型號,英國航空為其中一間,另两間曾擁有協和客機的航空公司為法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國航空
英國海外領土
英國海外領土(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是主权归于英国,但并不属于联合王国建制的14块海外領土。它们是大英帝国的残余部分,部分领土经投票表决继续成为英国领土,其余领土则尚未取得完全独立,更有一處領土的原居民全部被驅逐出境。 这14块领土包括安圭拉、英属南极领地、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和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其中在南极洲声称的英属领地并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这14块领土的总面积共约1,728,000平方公里(其中不被其他国家承认的南极洲英属领地170万9400平方公里),人口共约260,000人。 “英国海外领土”一詞源於《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使用的稱呼「英國屬土」或「英国属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这些领地被称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ies)。英国海外领土也会被称为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土,若上下文意明顯,更可以直稱海外領土。 根西岛和泽西岛(合称海峡群岛)以及马恩岛,都被称为王权属地,虽然也属于英国王室主权之下,但是其与联合王国的宪政关系与海外领土完全不同,英國的14塊海外領土只單純是海外領土,並不是英國的屬地。英国海外领土和皇家属地也与英联邦国家地位不同,后者是由于与大英帝国的关系而加入英联邦的主权国家。.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國海外領土
英国君主
英国君主(Monarch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君主的头衔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现任君主和国家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继承其父乔治六世登基为英国女王。 君主及其近亲具有一系列的官方、礼仪、外交和代表性权力。在君主立宪体系之下,君主的职责仅限于授勋及嘉奖和任命首相。根据传统,君主亦为。现今英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名义上仍旧通过君主的皇家特权来行使,但事实上这一权力仅能根据国会立定的法律行使,并且受到传统与先例的限制。 英国的君主政体可以追溯至及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多。这些政权至公元10世纪已统一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1066年在诺曼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最后一位加冕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败并战死,英格兰王权由此转移至胜者威廉及其后裔手中。 13世纪,威尔士公国成为英格兰的从属国。同一时期,《大宪章》开始对英格兰君主的政治权力进行限制。 1603年,苏格兰君主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由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开始为同一君主统治。1649年至1660年,英国君主制传统为共和制的英格兰联邦所打断。1701年的《》(现今仍旧有效)将信仰罗马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合者排除于王位继承顺位之外。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加入联邦,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此成立。英国君主成为大英帝国的名义元首,这一帝国于1921年达到其领土最大范围,囊括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1920年代,爱尔兰六分之五的领土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6年的《》承认帝国各自治领将各自发展为独立自治国家,但仍旧为英联邦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的英国殖民地和领地独立,基本宣告了帝国时代的终结。乔治六世及其继承者伊丽莎白二世使用了英联邦元首这一称号,象征其独立成员国的自由联合。 英国和十五个英联邦国家共享一个君主,称英联邦王国。“英国君主”一词仍旧用于形容这一体系下的君主和政体,但事实上每个国家都为独立主权国家,在不同国家君主的官方亦有所不同。.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国君主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国首相
英国铁路47型柴油机车
英铁47型柴油机车(British Rail Class 47,原名布拉许4型(Brush Type 4))是英国国铁20世纪60年代委托布拉许牵引(Brush Traction)公司开发设计的一种柴油电传动铁路机车。布什公司和英国国铁在1962年至1968年间共生产了512辆47型机车,是英国国铁产量最多的主干线柴油机车。 它使用的是瑞士苏泽尔公司的12LDA28C12缸U型发动机,能够提供2750马力的功率(后来被减至2580马力以增加可靠性)。本机车已被用于牵引客车和货车车厢达40余年。截至2010年10月,还有99辆47型机车被用于铁路运输。.
英国旗帜列表
这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相关地区所使用的旗帜列表:.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国旗帜列表
英聯邦會旗
英聯邦會旗是英聯邦組織的官方會旗。 旗中的地球代表英聯邦的全球廣乏會員國及領地,被包圍的61支金矛組成一個C英文字母,代表英聯邦全球合作的多樣化。 旗上顏色均是彩通藍色287及金色108。.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聯邦會旗
英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下列是一個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領土的目錄,按人口次序排列。一些國家像加拿大和菲律賓一樣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但不是國家中唯一的官方語言。 在澳大利亞,英語只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 這和美國與英國相同,雖然在美國和英國內的一些州份或者地區使用英語作為合法的官方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地位不一定和境內說英語的人數有關。這情況在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特別明顯,菲律賓的情況比較小。 幾乎所有的這些國家都是英國(參看大英帝國)的現在或者以前的殖民地。有一些例外,例如菲律賓,它是西班牙和美國以前的殖民地,賴比瑞亞是以前在美國受奴役的黑人建立以自由為基礎的國家,和美國以前在太平洋群島的托管領土(帛琉、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美屬薩摩亞、關島和美屬維京群島也是美國領土,以前的西班牙殖民地北馬里亚納群島和波多黎各,目前是美國的自治政區。英語是波多黎各的共同官方語言,但超過90%的人口在家中和工作上僅使用西班牙語。 這些國家總計21.35億人,15,583,152平方英里和大約價值為18兆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印度占的人口超過一半,而美國占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一半。.
英格兰国旗
英格兰国旗,即圣乔治十字旗(St George's Cross)。12世纪有圣乔治屠龙的传说,到了13世纪,他成为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圣乔治十字曾作为十字军的标志,也是迄今最早的用来代表英格兰的标志。 旗帜由白底和红色的十字组成,红十字比划宽度为旗帜高度的1/5,整个旗帜比例为5:3。 在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在詹姆士一世下共主邦联后,圣乔治十字与圣安德鲁十字(代表苏格兰)合并成为最初的米字旗(或“联合杰克”,Union Jack)。该旗后来成为代表大不列颠王国的旗帜。在1801年,该旗与代表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旗合并成为现在的英国国旗,该旗的尺寸比例为2:1。.
查看 英国国旗和英格兰国旗
老友记
《--》(Friends)是一部由David Crane与Marta Kauffman共同创作的美国情景喜剧。该剧于1994年9月22日在NBC播出,于2004年5月6日结束,共播出十季,剧情主要围绕着一众好友在纽约曼哈顿的生活展开。此剧由Bright/Kauffman/Crane Productions联合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制作。《老友记》最初的三位执行制片人分别为Kevin S.
查看 英国国旗和老友记
老字號 (足球)
老字號(Old Firm)是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兩支班霸球隊些路迪及格拉斯哥流浪的共同稱號,原意暗指兩會經常獨斷獨行,往往違背其他球隊的意願,互相串通謀取利益,最佳例證是兩隊常常提出脫離蘇超而希望加入英超作賽。 老字號可說是完全壟斷蘇格蘭足球,合共包攬66次蘇格蘭杯及94次頂級聯賽冠軍。挑戰兩隊的皇權不常出現,最近是1980年代初的鴨巴甸及登地聯。老字號結合龐大的支持力量,加上連年霸佔出席歐洲比賽的參賽席位而增加收入,使到蘇超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兩隊所得遠超過其他蘇格蘭的球隊,蘇超比賽競爭越來越小,最近一次老字號齊齊跌出蘇超頭兩名之外已是1984-85年賽季。 2009年11月12日英超已明確拒絕老字號南移的意願。.
退出欧洲联盟事务大臣
退出欧洲联盟事务大臣 (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通称“退欧事务大臣”或“脫欧大臣”(英语: "Brexit Secretary" 或 "Brexit Minister"),是英国内阁中负责处理协调退出欧洲联盟相关事务的内阁大臣 。在英国大多数民众在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脱欧公投中支持脱离欧盟后,该职位于2016年7月13日随着以文翠珊为首的新内阁上台正式设立。退欧事务大臣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并审查英国在脱离欧盟过程中的一系列谈判工作。 脱欧大臣被视为英国内阁的一员。现任退欧大臣为来自英国保守党的前影子内务大臣、欧洲怀疑论支持者大卫·戴维斯(David Davis)。.
V字手势
V字手勢(Unicode中的V字手勢),手勢的做法除食指及中指豎起外其他手指向手心彎曲。通常,手心向內或外並無區別,但手心向內的手勢在某些西方國家有侮辱含義。 英國首相邱吉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帶起V字手勢的風潮。他以V字手勢代表勝利(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V」,所以又名勝利手勢。 V字手勢在美國1960年代的反越戰時期,“要愛,不要戰爭”遊行中亦被用作表達和平,所以V字手勢亦可以有和平的意思。故又稱和平手勢。.
查看 英国国旗和V字手势
柏聖文
柏聖文(Stephen Edward Bradley,),英國外交官,2003年12月至2008年3月出任第四任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任內曾批評香港人的英語水平嚴重倒退,及抨擊香港政府保育古蹟不力等。 柏聖文在1981年加入外交部,1988年至1993年間曾借調到香港政府,先後任衛奕信爵士及彭定康兩任港督的副政治顧問,期間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協助中國大陸民運人士出逃流亡海外。.
查看 英国国旗和柏聖文
查理·义律
海軍上將查理·義律爵士,,(Admiral Sir Charles Elliot,),英國軍人和殖民地官員,1836年至1841年擔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後因鴉片貿易問題,使得英國對清廷宣戰,引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外,並率先在1841年1月26日派兵佔領香港。.
查看 英国国旗和查理·义律
李觀生
李觀生(),香港警務處殉職警員(編號3810),未婚,於六七暴動期間在新界元朗錦田巡邏時,被左派暴徒搶奪佩槍將其射殺,終年21歲。.
查看 英国国旗和李觀生
李栢儉
李栢儉,GCLJ,QC,SC,JP(Miles Henry Jackson-Lipkin,),來自英國的香港大律師和法官,1981年至1987年任高等法院按察司,2007年1月與妻子馮閏禪一同被控詐取綜援和公屋單位罪名成立,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入獄的前法官。 李栢儉在1951年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取得執業大律師資格,1969年來港執業,曾參與彭利來毒馬案和前警司韓德貪污案等重大案件。李栢儉在1974年獲奉委為御用大律師,1981年出任高等法院按察司,惟1987年被傳媒揭發在1983年和1984年向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國際名人錄》)虛報出生年份、在皇家海軍的服役年份和除役軍階,結果以健康理由辭職,此後繼續留在香港生活。 被指講究排場兼行為怪異的李栢儉雖然與妻子馮閏禪坐擁近200萬港元資產,但仍在2003年9月向社會福利署申領綜援,並獲成功批核,兩人隨後又獲編配華富邨華安樓的公屋單位。李栢儉夫婦詐騙綜援和公屋單位一事到2005年2月才被正式揭發,同年9月被警方落案起訴。不過,兩人多次以不同理由成功把案件押後審理,使案件拖延到2006年10月才正式開審。在2007年1月,兩人被判罪名成立,即時入獄11個月,但在同年5月的上訴中,主審法官以兩人年老體弱,再加上有兩名來自英國的資深法官撰寫求情信,兩人因此獲准減刑及當庭獲釋,引起輿論爭議。.
查看 英国国旗和李栢儉
欧盟车辆号牌
欧盟车辆号牌是根据欧盟规定的通用格式制定、由各成员国发放的牌照。在欧洲绝大多数地区,例如欧盟成员国,已经统一了牌照格式。根据维也纳公约的规定,跨境车辆必须在车辆后方标注车辆国籍代码。其中,最简单的方式是将代码粘帖在车尾。同时,代码也可以作为车牌的一部分。此时,前后两块车牌都必须包含此代码,且需要增添车辆所属国家的国旗或国徽,或者是国家所属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标志。.
查看 英国国旗和欧盟车辆号牌
欧洲旗帜列表
本列表包括欧洲各国的国旗,以及欧洲各联盟、属地和地方的旗帜。.
查看 英国国旗和欧洲旗帜列表
水坑口
水坑口(Possession Point)從前是香港島西北岸的一海角,1852年進行的《文咸填海計劃》,水坑口從岸邊成為了內陸地區。在1980年代或者以前的地圖上,荷李活道公園被標示為水坑口。「水坑口」是根據街旁的大水坑而命名的。在香港開埠早期,此處為香港居民的重要水源。.
查看 英国国旗和水坑口
民园广场
民园广场,旧称民园体育场、天津英租界体育场,简称民园,始建于1920年,由当时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建立,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新加坡道和剑桥道之间(今和平区重庆道83号)。天津民园体育场如今已被改造成市民休憩运动的主题公园,但主体风格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查看 英国国旗和民园广场
滾回家吧,英國士兵
《滾回家吧,英國士兵》(Go on home British soldiers),是一首愛爾蘭歌曲,以北愛爾蘭問題為題材。.
滙豐銀行大樓 (上海)
滙丰银行大楼(曾称市府大楼),是一幢位于上海外滩12号的知名建筑,是外滩占地最多、门面最宽、最为壮观的大楼。其曾於1923年至1955年期间作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管辖大陆所有的业务。今天大楼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大楼于1921年5月5日开工,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于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1989年,汇丰银行大楼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滙豐银行大楼曾被称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曾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曾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其精致的穹顶壁画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现在,汇丰银行大楼与其北面的江海关大楼一同是每年跨年期间外滩4D灯光秀的举办地。.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英国国旗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旗
澳大利亞國旗是藍船旗的變異:即藍色旗面,靠旗杆側上角有英國米字旗,靠旗杆側下部有一顆大型白色七角星——英聯邦之星;其余部分有四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与一颗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这面旗帜是从一次设计比赛中,由英国君主在1904年选定的。最初这面旗帜主要用于海军的军旗,而米字旗才是更常用的国家象征。1954年英国女王访问澳大利亚时正式确定这面旗帜为澳大利亚的国旗,但直到1960年代,这面旗帜才完全取代米字旗,成为国家的象征。 有一些澳大利亚人对于旗帜上的米字旗感到不满,且该旗与新西兰国旗十分相似,也常常被混淆。但目前这面国旗还是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而且在澳大利亚共和制争议被完全解决之前,这面旗帜还不太可能被另一面旗帜替换。.
查看 英国国旗和澳大利亚国旗
澳大利亚旗帜列表
這裡是澳大利亞聯邦相關旗幟的旗幟列表。.
戰爭紀念碑 (倫敦)
--紀念碑(The Cenotaph,或譯--紀念碑)是位于英國倫敦白廳的戰爭紀-念碑-。它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勝利閲兵時豎立的臨時建築,但在全國民意支持下在1920年改爲永久性的建築,並成爲英國的主要國家級戰爭紀念碑。 紀念碑由埃德溫·魯琴斯設計,1919年至1920年之間由霍蘭·漢能·邱比玆公司(Holland, Hannen & Cubitts)以波特兰石建成,代替了也是魯琴斯設計的、原來在同一位置的木結構石膏質臨時紀念碑。在每年離11月11日國殤紀念日最近的星期日(國殤禮拜日),英國的全國性國殤紀念儀式即在此舉行。魯琴斯的紀念碑設計在世界各國廣泛使用: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百慕大和香港等地都有相同形制的戰爭紀念碑。.
海上用旗
海上用旗是指在船只或其他水上交通工具上专用的旗帜。对船只而言远洋航行中悬挂的旗帜很重要,表明船只为的管轄權範圍,并且在国际法规中有严格规定。船只所悬挂的旗帜通常与该船的船籍注册国有关。.
查看 英国国旗和海上用旗
海港城
海港城(英文:Harbour City)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是香港最大面積的購物中心及名牌集中地,屬九龍倉置業旗下的物業。九倉於1987年,將海洋中心、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商場和港威商場所有廣東道物業統稱為海港城購物區。商場部份佔地200萬平方呎,包括約50間食肆、1間大型電影院、3間酒店以及約450間零售商店。而寫字樓部份佔地440萬平方呎。其他部份則佔地600萬平方呎,包括3間高級酒店、有500個房間的服務式住宅、一個私人會所(九龍太平洋會)及2000多個泊車位。海港城是由4個部份組成的建築群,分別為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海洋中心和港威大廈。海港城由九倉發展,由九龍倉碼頭分階段重建而成。最早的部份海運大廈於1966年落成,附設郵輪碼頭。整個建築群則於1980年代成形。 海港城(包括酒店部分)在2016年營業額為102.4億港元,按年升4%,營業盈利則升4%至81.82億元。租戶零售銷售總額達至277億元,下跌9.9%。整個物業項目在2016年底的估值為1728.54億元,酒店及會所營業額下跌2%至至12.86億元,服務式住宅營業額增加5%至至3.16億元,寫字樓營業額則升5%至24.37億元。商場營業額增長4%至62.07億元.
查看 英国国旗和海港城
斐濟共和國國旗
斐濟國旗是斐濟共和國的國旗,於1970年10月10日開始使用。.
查看 英国国旗和斐濟共和國國旗
新加坡国旗
新加坡国旗,又称星月旗,于1965年8月9日正式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国旗。1959年,当时新加坡在大英帝国治下组成自治政府,星月旗随后成为了自治政府的官方旗帜,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它被选为国旗。独立之前,它是马来西亚唯一长宽比例不是1:2的州旗。新加坡国旗由红、白两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以及五颗白色小五角星。红色代表了平等与友谊,白色象征着纯洁与美德。新月表示新加坡是一个新建立的国家,而五颗五角星代表了国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进步、公正、平等。.
查看 英国国旗和新加坡国旗
新西兰国旗
新西兰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红、白色的“米”字图案,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红、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新西兰国旗最早是在1867年设计新西兰航海旗的图案标志时做为设计创意而出现的,不过因不能明显体现新西兰的特征被排除了。不过在两年后的1869年10月23日,新西兰航海旗上“NZ”字样被现在的南十字星座所替换,成为现在的国旗的最早雏形。现在的国旗和那时的新西兰航海旗一样,不过当时的新西兰国旗是英国国旗,新西兰航海旗只能使用于海上的政府船上,不能用于内陆。后来在1899年,新西兰航海旗在旗子原来南十字星座的地方追加上一块白色圆盘状的底色将四颗红星星座图案围住。1902年3月24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批准了《新西兰国旗议案》(New Zealand Ensign Bill)议案。新西兰政府在6月12日发表公告,将原来是航海旗的南十字星座旗取代英国国旗,作为新西兰的正式国旗使用至今。 2014年10月29日,總理約翰·基表示現行國旗左上方的英國米字旗未能反映紐西蘭已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現狀,且與澳洲國旗過於類似,宣布將推動更換國旗公投,並於2015年8月10日公布由新國旗評選12人小組,從10,292件投稿中選出的40件入選作品,並於9月決選出4件作品,作為當年11月樣式公投的投票。2015年12月15日,紐西蘭民眾票選出藍、黑色為底的銀蕨圖樣,旁邊搭配與原本國旗相同的紅色南十字星圖案,收到的總票數為154萬6734票,投票率48.78%,於2016年3月公投,與現今國旗進行最終投票表決,56.61%的民眾在公投中決定保留舊有具英國米字旗設計的國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新西兰国旗
旗帜名称列表
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旗帜昵称清单。.
查看 英国国旗和旗帜名称列表
愛爾蘭王國
愛爾蘭王國(Ríocht na hÉireann;Kingdom of Ireland)是指愛爾蘭國會在1541年通過《愛爾蘭王位法》後在愛爾蘭島上成形,和英格蘭王國有共主邦聯關係的國家,藉此取代1171年以來愛爾蘭領地(Lordship of Ireland)的建制,而時任愛爾蘭領主的亨利八世則成為1169年來首位愛爾蘭國王。但英格蘭人對愛爾蘭統治基於早前的武力征服,王國的統治也並非沒有挑戰。而法理上獨立的愛爾蘭王國,國祚直至1801年愛爾蘭和大不列顛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為止。.
查看 英国国旗和愛爾蘭王國
曼尼托巴省旗
曼尼托巴省旗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官方旗幟,設計圖案為紅船旗加上曼尼托巴省徽章中的盾牌。此旗幟的設計源自加拿大紅船旗;隨著楓葉旗於1965年正式成為加拿大國旗,加拿大紅船旗亦告棄用。為了讓紅船旗上的米字旗圖案可繼續在曼尼托巴省境内飄揚,該省議會同於1965年通過以紅船旗加曼尼托巴省徽盾牌為省旗設計。此設計包含米字旗圖案,因此需先獲加拿大君主御准才可使用。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1965年10月批准此設計,而這面旗幟則於1966年5月12日正式成為曼尼托巴省旗。(安大略省議會也是在相似的情況下通過安大略省旗的設計。)省旗的設計於2010年11月15日列入加拿大紋章局的紋章及旗幟名冊內。 盾牌中的白底紅十字來自哈德遜灣公司的紋章,代表該公司由英國人建立;該公司過去曾操控包括現曼尼托巴省地域在内的魯珀特地帶。盾牌底部則繪有一隻站在石上的水牛,代表居於當地並在過往以捕獵水牛為生的原住民族。.
查看 英国国旗和曼尼托巴省旗
曼岛旗帜
曼岛旗帜是英国曼岛的地区旗帜,底为红色,中间是曼岛的区徽三曲腿图,三条腿连接,组成顺时针旋转图样,左上角为英国国旗图样。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旗帜,没有英国国旗图样。.
查看 英国国旗和曼岛旗帜
曾德成
曾德成 (),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龍江鎮仙塘村,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第七至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至2008年)。.
查看 英国国旗和曾德成
🇬🇧
#重定向 英国国旗.
查看 英国国旗和🇬🇧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發生於1895年10月21日,英國籍商船「塞--斯輪」(Thales,《臺灣通史》譯作「爹利士」)於距離中國廈門港15海哩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而其扣押理由是為了搜捕追查台灣民主國總統刘永福。 該事件經英國駐日公使--日本明治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日本政府與軍方立即鄭重向英國致歉。由於日本計劃對英國採購大批軍用艦艇,英國也退讓與日本政府達成不追究賠償之和解。該事件是英日同盟締結前的罕見英日衝突,也對日後同盟結成有若干影響。.
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澳洲代表團
一位來自後來與其他洲組成澳大利亞的英國殖民地維多利亞洲的運動員,參與了於希臘雅典舉行的1896年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他的名字是埃德溫·弗萊克(Edwin Flack)。他是在英格蘭出生的,並且在1896年時住在倫敦,但因在他生命中大部分時間他都位於澳大利亞,國際奧委會便將他當為澳洲代表。See, e.g.,, the IOC medal chart for the 1896 Games listing Flack's two gold medals for Australia.
196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196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于1966年7月11日至30日在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格兰举行。英格兰在决赛中以 4–2 战胜西德,首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而葡萄牙的尤西比奧则以 9 个入球成为世界杯最佳射手。.
1990年代香港
香港在1990年代的社會發展與改變,主要起因自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讓香港的主權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1997年6月30日晚上,香港主權移交至中國的儀式開始,為長達155年的香港殖民地史畫上句號。香港在7月1日零時零分成為了中國的首個特別行政區。 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在亞洲各地爆發,香港經濟從高峰跌至谷底。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社會對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領導的政府十分不滿,香港社會帶着怨聲載道的情緒結束1990年代。.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稱2008年夏季奥运会或北京奧運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北京舉行。此屆奧運會是中國首次舉辦的夏季奧運會;亦是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夏季奧運會第3次在亞洲國家舉行;也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之后,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三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與此同時是21世紀首度在亞洲區舉行的第一個奧林匹克運動會。 大部份比賽項目在北京舉行,部分項目則在其他中國城市舉行:上海、天津、瀋陽、秦皇島承辦足球項目,帆船比賽項目由青島承辦。2005年7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117次全會上,決定由香港協辦該屆奧運馬術項目。由於香港設有獨立的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这次是由兩個地區的奧委會承辦的安排,是奧運歷史上第2次。 本屆北京奧運会共产生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並有87个国家登上奖牌榜。主辦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51面金牌成為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亞洲國家登上金牌榜首。美国以110面奖牌(36金,38银,36铜)为本届奥运会最多獎牌的国家,维护了其体育强国的地位。本屆奧運会先後誕生出兩名水上及陸上「飛人」—— 美國選手費爾普斯及牙買加選手博爾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者在「水立方」連奪八枚金牌,不但成為同一屆奧運會中獲得最多金牌的運動員,而且成為夏季奧運會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運動員;後者在「鳥巢」八日內先後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及男子4x100米接力三枚金牌,獲譽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會的結果和形象特別受到禁藥的負面影響。在2016年俄羅斯興奮劑醜聞之後,大量重新檢查樣品,導致了大量的取消資格事件發生,特別是在田徑運動和舉重方面。2017年4月時,一共有50面獎牌因為禁藥問題遭到收回。.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典禮,於該運動會比賽日的最後一日晚上(即北京時間2008年8月24日)晚上8時正於北京國家體育場進行,整個典禮歷時兩小時。.
2008年夏季殘奧會英國代表團
2008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英國代表團於2008年9月6日至17日參加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13屆殘疾人奧運會。.
2012年夏季殘奧會英國代表團
2012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英國代表團以主辦國的身分參加於2012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英國伦敦舉行的第14屆殘疾人奧運會。該屆賽事的金牌得主都會通常以其家鄉做為皇家郵政的郵票以示紀念。.
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
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是蘇格蘭政府於2014年9月18日舉行的一場公民投票,目的是讓蘇格蘭選民決定是否從英國獨立。法案於2013年3月21日被提出,于同年11月14日在苏格兰议会通過,于同年12月17日获得御准。公投中的問題由選舉委員會提出,題目為:“苏格兰是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Should Scotland be an independent country?),而選民只能夠回答「是」或者「不是」。所有年逾16歲的苏格兰居民都可以參與投票,參與人數共逾400万。公投於當地時間(歐洲西部夏令時間,UTC+1)9月18日上午7點開始,至同日晚上10點結束,公果于翌日早晨对外公布,结果为55%反对独立、45%支持独立。根据此结果,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内。.
亦称为 米字旗,联合王国国旗,阿森松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