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苦木科

指数 苦木科

苦木科為植物界之一植物科。該植物於植物分類表上,歸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無患子目(Sapindales)。 本科共有十几属约1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生长在温带的种类,以热带美洲和非洲西部种类最多,中国有3属约1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最重要的树种—臭椿可以生长在北方直到东北南部。 本科植物一般为乔木或灌木,树皮极苦。羽状复叶互生,稀对生;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花瓣3~5;果实为核果、蒴果或翅果。 对本科植物的分类一直有许多争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中传统属于本科的许多属分出为其他科,如海人树科等。 * Category:植物科名.

目录

  1. 35 关系: 台湾臭椿塞子木科大果臭椿岭南臭椿中国苦树中国植物志常绿臭椿东革阿里包芽树科刺臭椿光序苦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四合椿科美洲苦木科牛筋果牛筋果属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被子植物APG分类法香港首先發現物種列表鸦胆子鸦胆子属臭椿臭椿属苦树苦木苦木属Simaroubaceae柔毛鸦胆子東革阿里屬植物分類表 (NCBI)毛臭椿海人树科无患子目早田文藏發表台灣植物列表

台湾臭椿

台湾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 var.)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变种。.

查看 苦木科和台湾臭椿

塞子木科

塞子木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美国南部,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小乔木或灌木,木材有苦味,有树脂;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为絮状,类似柳絮;果实为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为其单独设立一个塞子木目,(Leitneriales Engl., 1897年)属于金缕梅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并入苦木科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苦木科和塞子木科

大果臭椿

大果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 var.)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变种。.

查看 苦木科和大果臭椿

岭南臭椿

岭南臭椿(学名:Ailanthus triphysa)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岭南臭椿

中国苦树

中国苦树(学名:Picrasma chinensis)为苦木科苦树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中国苦树

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是全面总结中国维管植物系统分类的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计80卷(126册)。.

查看 苦木科和中国植物志

常绿臭椿

常绿臭椿(学名:Ailanthus fordii)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常绿臭椿

东革阿里

东革阿里(或譯「東葛阿里」,学名Eurycoma longifolia,马来语Tongkat Ali,印尼语Pasak Bumi)是生长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雌雄异株长绿树,有「馬來西亞人蔘」的美名。 东革阿里是生长在东南亚靠近赤道的原始热带雨林中潮湿砂质土壤里,成熟期一般为 5 年以上。树高 4-6 米,最高可达 12 米,树干直径 8-10 厘米,最粗可达 15 厘米。树枝几乎没有分叉,树叶长在顶部呈伞状。其根亦不分叉,入地最深可达 2 米。.

查看 苦木科和东革阿里

包芽树科

包芽树科共有3属约20种,分布在非洲的热带地区和东南亚,中国有2种—大叶苞芽木(Irvingia grandifolia)和野生芒果(Irvingia gabonensis),生长在云南和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单叶互生,革质,托叶明显,长大,包裹着顶芽;花小,花瓣5;果实为核果。有的品种的木材可用。.

查看 苦木科和包芽树科

刺臭椿

刺臭椿(学名:Ailanthus vilmoriniana)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刺臭椿

光序苦树

光序苦树(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 var.)为苦木科苦树属下的一个变种。.

查看 苦木科和光序苦树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約翰·克朗奎斯特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此網頁之分類系統主要乃參考克朗奎斯特於1988出版之《開花植物的演化及分類》(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是數個常被使用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之一,Zomlefer在書中(第2頁)提到,當時流行的高等植物分類系統有克朗奎斯特 (1981年、1983年、1988年)、塔赫塔江 (1969年、1980年、1983年、1991年)、 (1974年)、與相關的系統等。,但目前因為分子生物学的發展,學者倾向採納《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分別是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及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

查看 苦木科和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四合椿科

四合椿科又名番苦木科或棱镜果科,共有2属6种,都生长在非洲东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在枝条顶端成螺旋排列;花小,花瓣4数;果实为坚硬的蒴果,横切面呈棱镜状。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仍然放在无患子目中。.

查看 苦木科和四合椿科

美洲苦木科

美洲苦木科又名夷苦木科,为美洲苦木目下唯一的科,共有2属约46种,生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花瓣3-5数;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属于无患子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蔷薇分支之下。2009年发表的APG III 分类法将本科置于美洲苦木目下。.

查看 苦木科和美洲苦木科

牛筋果

牛筋果(学名:Harrisonia perforata)为苦木科牛筋果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牛筋果

牛筋果属

牛筋果属(学名:Harrisonia)是苦木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或藤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非洲和大洋洲。.

查看 苦木科和牛筋果属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修订版)》是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于2003年發表的,基于1998年所發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之修訂版,在吸收了全世界大部分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2009年發表《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目前已经在现代的参考文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查看 苦木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查看 苦木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查看 苦木科和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香港首先發現物種列表

這列表包含在香港首先發現的物種(或亞種及變種),當中特有種以「*」號表示。.

查看 苦木科和香港首先發現物種列表

鸦胆子

鸦胆子(学名:Brucea javanica)为苦木科鸦胆子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鸦胆子

鸦胆子属

鸦胆子属(学名:Brucea)是苦木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6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

查看 苦木科和鸦胆子属

臭椿

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 )原名樗(),又名大眼桐、姑姑翅、臭桐,属于苦木科,是一种落叶树。它原产于东亚北部与中部。与臭椿属其他成员不同,它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地带而不是热带地区。这种树木生长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可以在25年内达到15米(50英尺)的高度。然而此物种寿命较短,极少生存超过50年。 在中国,臭椿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它在现存最古老的中文词典中就被提及。由于传说可以治疗从精神疾病到秃顶的各种病症,它也在无数中文医学文献中被列出。其根、叶及树皮至今仍在中医中,主要作为一种收敛剂使用。这种树作为樗蚕(参与丝绸生产的一种蛾)的一种寄生植物,已被广泛种植于中国及其他国家。臭椿也已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美国贝蒂·史密斯所著的个人最畅销的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主要象征及主题即为这种树。 此树在18世纪40年代从中国传至欧洲, 在1784年传至美国。在中国风统治着欧洲艺术的时期,它是首批传至欧洲的树种之一,最初是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园样本而受到欢迎。然而在园艺家熟悉了其吸枝习性与难闻的气味之后,这种热情便很快减弱。尽管如此,它仍在19世纪广泛用作行道树。除欧洲和美国之外,这种植物已传播到很多超出其原分布地的其他地区。由于它会迅速移植至受干扰区并抑制植物与化感物质之间的竞争,它在其中许多地区变成了入侵物种。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和几个南欧与东欧的国家,它被视为一种有害的杂草。砍伐后,这种树还会茁壮地再次发芽,因此将其根除十分困难而且非常费时。.

查看 苦木科和臭椿

臭椿属

臭椿属(学名:Ailanthus)是苦木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北部。.

查看 苦木科和臭椿属

苦树

苦树(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为苦木科苦树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苦树

苦木

苦木(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又叫做黄楝,是苦木科植物。因树叶和枝条的味道很苦,所以就被叫做苦木。 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有锯齿;初夏开黄绿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为2~4个分离的红色小核果。 中国各地、朝鲜、日本、印度都有这种树木生长。木材可以制作家具,树皮可做染料,枝叶煎汁可除农业害虫。.

查看 苦木科和苦木

苦木属

苦木属(学名:Picrasma)是苦木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乔木植物。该属共有6种,分布于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查看 苦木科和苦木属

Simaroubaceae

#重定向 苦木科.

查看 苦木科和Simaroubaceae

柔毛鸦胆子

柔毛鸦胆子(学名:Brucea mollis)为苦木科鸦胆子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柔毛鸦胆子

東革阿里屬

東革阿里屬(学名:Eurycoma;或譯「東葛阿里屬」)是苦木科之下的一個小分支,只有約四個物種,皆為開花植物。 原生於亞洲東南部的熱帶地區。所有物種皆為細小的常綠樹, 以螺旋狀排列的羽狀葉子。花小,但卻會生成大型的穗。.

查看 苦木科和東革阿里屬

植物分類表 (NCBI)

NCBI是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其分类方法一般吸收了最新的科学进展,能被全世界的生物界所接受。 本列表僅列出有胚植物(Embryophyta)部分,所有分類單元均分至科。以下所有有胚植物亦俱屬於鏈形植物(Streptophytina),格式方便起見另起段落。绿色植物的其他部分参见藻类分类表。.

查看 苦木科和植物分類表 (NCBI)

毛臭椿

毛臭椿(学名:Ailanthus giraldii)为苦木科臭椿属下的一个种。.

查看 苦木科和毛臭椿

海人树科

海人树科(学名:Surianaceae)共包括5属8种,分布在热带海洋沿岸,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和小岛上,中国有1属分布在西沙群岛上。海人树是西沙群岛的先锋树种。.

查看 苦木科和海人树科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学名:Sapindales)属于双子叶植物,本目一般是木本植物,罕有草本植物。本目植物与蔷薇目很接近,但大多数具有复叶或分裂的出叶,雄蕊是单轮或外轮对萼,和蔷薇目又有区别。可能是从蔷薇目演化来的。 本目包括荔枝、柑橘、腰果、五倍子、漆树、无患子、香椿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及槭树、枫树、骆驼刺、楝树、栾树等绿化用植物。.

查看 苦木科和无患子目

早田文藏發表台灣植物列表

早田文藏於1903年起,研究台灣植物近三十年,所發表的新學名眾多。 下列種類學名除特別註明,依《臺灣植物誌》第二版第六冊之名錄所著錄之學名,援用的學名已經過第一版第二版諸多學者整理,下列之植物的學名或為種或為種以下分類群(亞種、變種、型)。。早田的原始發表常以種發表,但後來的學者可能會作新組合成為種以下分類群,故段末的統計數字僅以種概括各個分類群(如亞種、變種)方便統計。.

查看 苦木科和早田文藏發表台灣植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