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苏尼特部

指数 苏尼特部

苏尼特部()(Snid)又译苏尼忒等,是明清時期的蒙古地區部落。苏尼特名称源于元朝的雪你惕部落。 达延汗之孙博迪次子可可出大台吉时,所部号称苏尼特,属察哈尔万户。可可出大台吉曾孙塔尔巴海达尔汉(苏尼特东路台吉)和其叔父绰尔衮(西路台吉)害怕被林丹汗吞并,北徙喀尔喀蒙古。清太宗崇德年间,绰尔衮子素塞、塔尔巴海子腾机思率部附清,清朝编苏尼特为二扎萨克旗,属于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目录

  1. 19 关系: 博迪十二子直棋可可出大台吉多尔济 (乌珠穆沁部)奇塔特 (喀喇沁)察哈尔八部丹津喇嘛內札薩克蒙古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班第 (敖汉左翼旗)硕垒衮布衮楚克车臣汗蒙古族色布腾苏尼特Sünid清史稿

博迪

博迪(Боди,),尊号阿剌克汗(Алаг хаан),蒙古大汗,察哈尔首任可汗。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长子,是达延汗指定的继承人。然而,在1517年,达延汗死后,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以博迪年幼为由,自称大汗。达延汗的其他儿子不服,1519年,达延汗的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的支持下,博迪登基,巴尔斯博罗特退位。博迪为了安抚巴尔斯博罗特,封他三个儿子为小汗。博迪直接统治区域就在察哈尔。1547年,博迪死后,长子達赉遜继位。.

查看 苏尼特部和博迪

十二子直棋

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類,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線交叉,每方棋子數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採用成型吃子,規則、棋名隨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等。在古代也可名為牽道、圍直、八道行城,最後名者在日本有類似名,但棋盤與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查看 苏尼特部和十二子直棋

可可出大台吉

可可出大台吉,明朝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領主之一,图鲁博罗特之孫,博迪次子,又作库克齐图、黑石炭、打来罕。苏尼特部的始祖。 驻牧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他勇敢善战,有谋。从嘉靖、隆庆到万历,和图们汗、脑毛大、速把亥、炒花、布延台吉、长昂攻打锦州、义州(今辽宁省义县)、开原、辽阳、沈阳乃至山海关,多次被辽东总兵李成梁击败。孙子腾机思被清朝封为苏尼特扎萨克郡王(左翼),另一孙子叟塞被清朝封为苏尼特扎萨克杜棱郡王(右翼),第十代孙就是德穆楚克栋鲁普。.

查看 苏尼特部和可可出大台吉

多尔济 (乌珠穆沁部)

多尔济(),清朝蒙古族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博迪孙,翁衮都喇尔之子,元太祖十八世孙。 多尔济附属于察哈尔部。号车臣济农。后来因为不堪察哈尔林丹汗逼迫,迁徙到漠北克鲁伦河流域依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1635年和硕垒向后金进贡。1637年归附清朝。1638年二月,从征喀尔喀。1641年,贡马和雕鞍。1642年封为扎萨克和硕亲王,保留车臣号。1646年,掌管乌珠穆沁左翼,派达喇海从征苏尼特部腾机思,不久去世。.

查看 苏尼特部和多尔济 (乌珠穆沁部)

奇塔特 (喀喇沁)

奇塔特(),乌梁海氏,清朝初年喀喇沁部蒙古贵族首领,者勒蔑后裔,花当的七世孙,革儿孛罗的六世孙,色棱长子。 曾随军攻打明朝大凌河、大同府、昌平县、蓟州、临清州,立下战功。顺治三年(1646年),奇塔特随豫亲王多铎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在瓯特克山交战,之后再击败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车臣汗援军。顺治十四年(1657年),袭封喀喇沁左旗札萨克镇国公。其子乌特巴拉袭位。.

查看 苏尼特部和奇塔特 (喀喇沁)

察哈尔八部

察哈尔八部(鄂托克),明代察哈尔本部有8个鄂托克(部)组成,统称察哈尔八部,明朝人称之为八大营。 察哈尔八部与清代所设的察哈尔八札萨克旗制和总管八旗制不同。开始分为呼拉巴特鄂托克、克什克腾鄂托克、浩齐鄂托克、敖罕鄂托克、察罕塔塔尔部鄂托克、奈曼鄂托克、札固特鄂托克、克木齐古特鄂托克。浩齐特由大汗自己统领,其余的由大汗的弟侄,或达延汗之子阿赤赖台吉、格哷博罗特等人的后裔统属。阿赤赖台吉据克什克腾鄂拓克;格哷博罗特据敖汉、奈曼诸鄂拓克;那力不赖台吉据浩齐特鄂拓克;赛那剌之子那林台吉据察罕塔塔尔鄂拓克。明末,乌珠穆沁部、苏尼特部也成了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察哈尔八部左翼被称为山阳察罕儿,由阿剌处(阿喇克卓特)、敖汉、奈曼、兀鲁(主亦惕)四大鄂托克组成。右翼被称为阿鲁(山阴)察罕儿,由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克什克腾四大鄂托克组成。明末清初,除克什克腾还属于阿赤赖台吉的后代,浩齐特为达赉逊的后裔所据,敖汉为博迪弟纳密克之孙岱青杜楞所据,奈曼为纳密克之孙额森伟征所据,乌珠穆沁为博迪之子翁衮都喇尔所据,苏尼特为博迪次子可可出大台吉所据。清朝初年,克什克腾、浩齐特、敖汉、奈曼、乌珠穆沁、苏尼特六部各自被清政府设立扎萨克旗。.

查看 苏尼特部和察哈尔八部

丹津喇嘛

丹津喇嘛(),清初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第二代首领,从属于土谢图汗部。他的祖父是诺诺和,图蒙肯次子。1641年,图蒙肯去世,他扶持黄教,被达赖五世云丹嘉措授予诺扪汗称号。1638年,丹津喇嘛附于土谢图汗衮布,向清朝皇太极进“九白之贡”。清朝入关后,漠南蒙古苏尼特部的滕机思(博迪的玄孙)叛清,逃亡漠北。衮布和硕垒援助,被豫亲王多铎击败。丹津喇嘛遣子额尔德尼诺木齐向顺治帝请罪乞好。1655年,喀尔喀三汗与清朝会盟,恢复关系。清朝设八札萨克,命丹津喇嘛领左翼札萨克之一,岁贡九白如三汗之例。1661年,赐“遵文顺义”号,给之印。1664年,康熙帝诏所属毋越界游牧。丹津喇嘛第五次入藏熬茶途中,病逝,子塔斯希布袭位。.

查看 苏尼特部和丹津喇嘛

內札薩克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v)或內札薩克,後簡稱為“內蒙古”,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嘉慶《一统志》外藩蒙古统部:“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蓋奉正朔、隸版圖者,部落二十有五,為旗五十有一,並同內八旗。……是為內札薩克蒙古。”,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吏司、王會清吏司管理。內蒙古一詞即源自內札薩克蒙古。清代後期,内蒙古成為內札薩克四十九旗的正式稱呼。.

查看 苏尼特部和內札薩克蒙古

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元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苏尼特部和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班第 (敖汉左翼旗)

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纳密克玄孙,贝玛土谢图曾孙,岱青杜楞的孙子,塞臣卓哩克图子。 天聪元年(1627年),随父归附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攻打明朝大凌河,击败锦州援军。天聪六年(1632年),征察哈尔部,明朝归化城、宣府。天聪七年(1633年),尚皇太极长女固伦公主,为固伦额驸。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封为札萨克多罗郡王。崇德三年(1638年)跟随出征喀尔喀部札萨克图汗,从兴安岭至登弩苏台。九月,攻打明朝,到达山东济南。崇德四年(1639年),随同皇太极攻打明朝松山。崇德六年(1641年),随军围攻明朝锦州,顺治三年(1646年),随多铎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到扎济布拉克,击败土谢图汗、车臣汗的援兵。班第死后,其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袭爵。.

查看 苏尼特部和班第 (敖汉左翼旗)

硕垒

硕垒() ,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谟啰贝玛的儿子,阿敏都喇勒的孙子。号玛哈萨嘛谛。车臣汗二十三札萨克都是他的后裔。 硕垒开始隶属于察哈尔部林丹汗,林丹汗死后,他自称车臣汗,一定程度继承蒙古汗国的汗统。1635年,致信皇太极,送驼马。1636年春,因为和明朝互市卖马,被皇太极责怪。1638年,清朝让硕垒贡献九白之贡(白驼一、白马八)。顺治三年(1646年),硕垒诱使苏尼特部长腾机思叛清,遣子本巴等率兵3万救援,被清军击败。顺治五年(1648年),腾机思归降,硕垒也遣使献一千驼马入谢来改善和清朝的关系,顺治帝命他遣子弟入朝。顺治九年(1652年)因为妄争岁贡赏,被清朝斥责、罢贡。死后其子巴布即位。.

查看 苏尼特部和硕垒

衮布

衮布(),清初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首领,第一任土谢图汗。 他的祖父是阿巴岱,父亲是额列克。1638年,土谢图汗衮布和札萨克图汗素巴第、车臣汗硕垒喀尔喀三汗,向清朝皇太极进“九白之贡”。1640年,喀尔喀三部与卫拉特四部会盟,制定《喀尔喀卫拉特法典》。清朝入关后,漠南蒙古苏尼特部的滕机思(博迪的玄孙)叛清,逃亡漠北。衮布和硕垒援助,被豫亲王多铎击败。之后,衮布又掠夺巴林部的人畜。1655年,衮布去世,喀尔喀三汗与清朝会盟,恢复关系。 衮布三子:长子察珲多尔济,袭爵土谢图汗;次子哲布尊丹巴一世,三子西第什哩,土谢图汗中右旗始祖。.

查看 苏尼特部和衮布

衮楚克

衮楚克(),蒙古奈曼部领主,图鲁博羅特玄孙,纳密克曾孙,卑麻之孙、也先威正(额森伟徵诺颜)的儿子。 衮楚克不向明朝投降。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把明朝劝降书送给了后金。次年随皇太极西征察哈尔部,得到达尔汉称号。三年(1629年),越界放牧罚马。十月,攻明朝,克遵化。五年(1631年),攻大凌河和锦州,六年(1632年),征察哈尔,攻打明朝归化城和宣府。八年(1634年),攻打大同和朔州。1636年为扎萨克达尔罕郡王。三年(1638年)北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九月入塞,兵锋到山东济南。四年(1639年)随皇太极参加松山之战。六年(1641年),围攻锦州。顺治三年(1646年)随多铎攻打苏尼特部腾机思,击败喀尔喀土谢图汗和车臣汗部的援军。子阿罕、札木三。.

查看 苏尼特部和衮楚克

车臣汗

车臣汗(ᠴᠡᠴᠡᠨ ᠬᠠᠨ Сэцэн хан,车臣的意思是“智慧”,后来写作ᠰᠡᠴᠡᠨ),喀尔喀蒙古一部,后归降于中国清朝,现为蒙古国一部分。 中国明朝末年,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硕垒在克鲁伦河一带自立为汗,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衮布、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称为喀尔喀蒙古三大汗。其辖地东至额尔奇斯河,南界察哈尔汗,西界土谢图汗,北界布里亚特,与俄罗斯素有交往。 立国之初,车臣汗臣服于察哈尔林丹汗。皇太极天聪9年,后金军队击败林丹汗,车臣汗硕垒转而向后金纳贡。崇德元年,后金指责车臣汗与中国明朝进行贸易,车臣汗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顺治3年,硕垒诱使科尔沁苏尼特部蒙古騰機思背叛清朝,遣军三万帮助其抵抗清军,但是被清军打败,不得不恢复向清朝纳贡。顺治12年,硕垒死,其子巴布继汗位。同年,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分为左右共八个扎萨克,任命车臣汗领左翼扎萨克之一。 康熙27年,噶尔丹攻略喀尔喀诸部,车臣汗不能抵御,乌默客汗被迫举族南迁,依附清朝。康熙30年,清朝取消车臣汗的独立地位,改称其为“车臣汗部”,次年划其原所辖地为喀尔喀东路。康熙36年,噶尔丹被清军击溃,车臣汗部奉命回到克鲁伦河一带放牧。此后,车臣汗部协助清朝政府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屡立战功。乾隆中期,车臣汗部共编有23个旗,于巴尔屯成立一个盟。 1911年,哲布尊丹巴在俄国支持下宣布独立,车臣汗首领阿尔塔什达、车林多尔济等人均加入,所属地成为蒙古国一部分。.

查看 苏尼特部和车臣汗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查看 苏尼特部和蒙古族

色布腾

色布腾(),清初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巴林部人,巴林右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他是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色特尔之子。 崇德五年(1640年),色布腾朝觐皇太极。次年,又朝贡貂皮、驼马。崇德八年(1643年),领兵征锦州、松山凯旋。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都统巴哈纳等定山东。顺治三年(1646年),跟随豫亲王多铎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击败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的援兵。顺治五年(1648年),封为扎萨克辅国公。同年,娶皇太极之女固伦淑慧公主为妻,授固伦额驸。顺治七年(1650年),又追叙其父色特尔归附清廷之功,晋封为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 色布腾与固伦淑慧公主生有三子,分别为鄂齐尔、格勒尔图、纳木扎。鄂齐尔袭其多罗郡王爵位。.

查看 苏尼特部和色布腾

苏尼特

苏尼特可以指:.

查看 苏尼特部和苏尼特

Sünid

#重定向 苏尼特部.

查看 苏尼特部和Sünid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苏尼特部和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