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花旦

指数 花旦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左为花旦杜丽娘。 花旦是中國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元雜劇就有花旦雜劇一類。朱權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的《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更把花旦雜劇列為「煙花粉黛」,充分說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為主的類型。《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趙盼兒就是一個典型花旦的例子。經過多個朝代,花旦成了中國各種地方戲曲,譬如漢劇、崑劇、京劇和粵劇,共有的性格造型。 其造型則重唸散白,做功與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清秀美麗、靈敏乖巧。 典型人物有《拾玉镯》的孙玉姣、《小放牛》的村姑、《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越剧《西厢记》的红娘等。.

目录

  1. 101 关系: 劉殿爵十三头网子千里駒吳君麗大清盐商嫦娥英宮粉紅安以軒小香玉小旦專釣大鱷少新權严凤英中山市常秋月庐剧京剧庆乐大戏院任冰兒伊秋水张云霞张生何世杞徐人心忐忑 (歌曲)周雅琴傅全香八和會館六國大封相四小花旦王君馨王志萍王瑶卿筱俊亭簡又文粵劇红灯记羽佳羅麗娟甄秀珍熊飛影盂蘭神功花衫旦鐵血保鏢靚次伯馬敏兒馮錦娟許卿卿譚蘭卿魏长生... 扩展索引 (51 更多) »

劉殿爵

劉殿爵教授,Hon LLD,Hon DLitt,MA,BA( Professor Din Cheuk Lau,),香港語言學家、翻譯權威和哲學家,在1963年至1979年間翻譯成的《道德經》、《孟子》及《論語》英文版獲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標準譯本。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劉殿爵,在1950年至1978年間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中文及中國哲學,前後凡二十八年,1971年他成為英國歷來首位出任中文講座教授的華人。劉殿爵在1978年改到香港中文大學執教,在中大度過三十二年的教研生涯,1980年至1983年兼任文學院院長,另外在晚年為先秦兩漢和魏晉南北朝的古籍文獻編製逐字索引。中大和港大先後在1975年和1989年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劉殿爵是粵語正音運動中提出粵語「正音」和「正讀」的學者之一,但相關主張引起不少爭論,學術界也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查看 花旦和劉殿爵

十三头网子

头网子是扮戏成发型的工具。秦腔中的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因此又称十三头网子。.

查看 花旦和十三头网子

千里駒

千里駒(),原名區家駒,字仲吾,廣東省順德縣烏洲鄉(今屬順德縣)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有「花旦王」之稱。 千里駒出身於一個書香世家,自小喜歡粵劇,十一二歲起,先後拜刀馬旦紮腳勝和小生架架慶為師。千里駒十五歲跟隨紮腳勝到越南演出。後來投靠了惠州的龍門班,擔任小生。 他當初跟隨架架慶學習擔任小武行當,師傅便給他取了藝名「大牛駒」。後來,還要他學習小生和花旦行當,更曾經頂替班中正印花旦粉墨登場。由於大受歡迎,架架慶便馬上讓千里駒擔任各種花旦的角色。 千里駒後來得到香港商人何萼樓賞識,聘請到“鳳凰儀”、“人壽年”、“國中興”、“周豐年”等著名戲班演出。他與著名演員肖麗湘、小生聰等合作演出十多年。期間充當肖麗湘副手,揣摹了她的精妙技藝。 他們演出的劇目都十分精采,特別以主演傳流悲劇《金葉菊》讓人感受至深。後來肖麗湘病倒,千里駒便頂替擔綱,表演後大受觀眾歡迎。及後,與白駒榮、靚少華等合作演出。千里駒在戲台上的演出是文武兼備,能生能旦。他的旦角藝術融合了紮腳勝及肖麗湘的特質,並有所發展。他唱腔則抑揚有致,跌宕多姿,咬線露字。他在傳統精華上,獨特創出自己的風格,在《燕子樓》一劇與樂師黃不滅共同創造了燕子樓中板、燕子樓慢板的新腔。由於演出嚴謹,決不放鬆,被觀眾稱謂「廣東梅蘭芳」。 千里駒成名之後,繼鄺新華之後灌制粵曲唱片,讓他的唱腔藝術得以流傳。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千里駒以表演響應罷工的號召。他並且加入粵劇八和公會成了委員,為粵劇仝人謀取很多福利。 1936年3月20日,千里駒因為長期積勞成疾,在廣州逝世。他一生演出劇目一百二十多個,有《蕩舟》、《葉菊》、《再生緣》、《順母橋》、《舍于奉姑》、《夜送寒衣》、《蔡文姬歸漢》,《崔子弑齊君》、《裙邊蝶》、《昭君出塞》等。以演出倫理悲劇著稱,有悲劇聖手之譽。另外,由於他對粵劇表演藝術有著傑出的貢獻,被粵劇的同行和觀眾都尊稱他為“伶聖”。.

查看 花旦和千里駒

吳君麗

吳君麗(),廣東中山小欖人,原名為吳燕雲,是1960年代香港粵語片演員及粵劇花旦。 曾與鄧碧雲(藍牡丹)、鳳凰女(紅牡丹)、羅艷卿(銀牡丹)、余麗珍(紫牡丹)、于素秋(黑牡丹)、南紅(綠牡丹)、林鳳(黃牡丹)七位粵劇女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吳為其中的「白牡丹」。 早年居住上海,就讀中信學校。中國抗日戰爭後,隨母親到香港定居。曾從尹自重學習粵曲。後加入陳非儂所辦的香江粵劇學院,成為陳非儂的「入室弟子」,有「玉喉艷旦」之譽。擅演青衣及刀馬旦,曾參與120部電影,包括粵劇電影及時裝電影。 1962年成立「新麗聲影業公司」,直接參與電影拍攝工作。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參與林家聲的「頌新聲劇團」。1987年至1993年間,與陳劍聲、新海泉組織「新麗聲粵劇團」,並參與粵劇演出。1991年於新加坡舉辦個人演唱會《吳君麗獅城會知音》,其後甚少演出。 2004年吳君麗將3000項服飾、戲箱、道具,以及劇本、宣傳刊物、照片等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 2008年,簽約無綫電視拍攝處境劇《畢打自己人》,2009年因只與無綫電視簽下一年合約而離開劇組。.

查看 花旦和吳君麗

大清盐商

,中国大陆古装剧,张黎、韩晓军執导,张嘉译、俞飞鸿、莫小棋、张志坚、倪大宏、袁文康、李奕泽等人主演,全劇2012年8月殺青。2014年12月31日央視八套播出,是2015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年戏。.

查看 花旦和大清盐商

嫦娥英

嫦娥英,20世紀30年代的粵劇全男班花旦,紅遍香港及澳門,唱做俱佳,天賦歌喉嬌滴滴,屬最佳聲線的男花旦之一。他屬「人壽年」的「六柱」之一,其他是「武生皇」:靚榮、小武:靚新華、「花旦皇」:千里駒、小生:靚少鳳、丑生:羅家權及梁仲升。.

查看 花旦和嫦娥英

宮粉紅

宮粉紅(GUNG Fan-Hung,),原名姚是君,是香港著名粵劇紅伶。宮粉紅丈夫是著名粵劇男花旦陳非儂、「影迷公主」陳寶珠的養母;而宮粉紅和陳寶珠被稱為「模範母女」。.

查看 花旦和宮粉紅

安以軒

安以軒(英文名:Ady,),本名吳玟靜,是台灣電視劇女演員及女歌手。安以軒活躍於台灣及中國大陸電視劇界,跨足偶像劇、時裝劇、古裝劇及武俠劇多類型劇集,並出版過一張專輯唱片,是華誼兄弟旗下女藝人。她的著名作品有《鬥魚》、《仙劍奇俠傳》、《下一站,幸福》、《上流俗女》、《古今大戰秦俑情》和《倚天屠龍記》等。表妹是艺人萬瑋喬。安以軒因每年都要在橫店待上好幾個月趕拍劇集,而被劇組戲稱為「橫店公主」。.

查看 花旦和安以軒

小香玉

小香玉(1965年2月25日- ),河南郑州人,原名陈百玲,是知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专攻花旦兼闺门旦、小生。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 花旦和小香玉

小旦

小旦,是戏曲中的行当名称,是旦的一类,越剧(及昆曲)行当中的一类,一般指年轻女性角色。.

查看 花旦和小旦

專釣大鱷

是1989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王晶導演,劉德華、萬梓良、吳君如、江欣燕主演。全片多處模仿1988年荷里活電影《虎膽龍威》。.

查看 花旦和專釣大鱷

少新權

少新權(1904年-1966年3月22日,原名:陳利權)是一位香港的粵劇和電影演員。.

查看 花旦和少新權

严凤英

严凤英(),女,中国著名黄梅戏演员,乳名鸿六儿,曾用名黛峰,安徽桐城罗家岭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查看 花旦和严凤英

中山市

中山市(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 中山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国父兼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市总面积为1,783.67平方公里,南部是以五桂山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常住总人口314.23萬人(2010年人口普查),民族以汉族为主,通用语言为中山話、粤语和普通話,還有一小部分本地人講閩語或客家話。 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化城市。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荣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

查看 花旦和中山市

常秋月

常秋月(1978年 — )是荀派第三代传人,现为北京京剧院的花旦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专攻荀派和筱派,著名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之徒。.

查看 花旦和常秋月

庐剧

庐剧,又名倒七戏,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省合肥市及其周边的六安市、巢湖市、芜湖市等地。“庐剧”得名于合肥的古称“庐州”。 2006年5月,庐剧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花旦和庐剧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查看 花旦和京剧

庆乐大戏院

庆乐大戏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7号。.

查看 花旦和庆乐大戏院

任冰兒

任冰兒為香港粵劇名伶,乳名「細女」,行內人稱「細女姐」,廣東南海人,1931年出生,其堂姐為粵劇紅伶任劍輝,夫婿為名伶石燕子。 在十一歲那年開始她從粵劇最低微的角色─-梅香做起,之後即按部就班升至「二幫花旦」。 四十年代中期,加入任劍輝與陳艷儂的「新聲粵劇團」,是由鄧碧雲僱用才(有機會)升為「二幫花旦」。1956年,任劍輝、白雪仙組成著名的「仙鳳鳴劇團」,她首部演出劇目為《牡丹亭驚夢》,直至「仙鳳鳴」在1970年解散為止。 任冰兒與當時另外八位著名「二幫花旦」朱日紅、李香琴、梁素琴、黎坤蓮、金影憐、許卿卿、英麗梨及譚倩紅結義成金蘭姊妹,合稱九大姐。 1977年,她在其堂姐的遊說下加入「雛鳳鳴劇團」,演出至2007年12月六場於澳門的《帝女花》為止。於2012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1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

查看 花旦和任冰兒

伊秋水

伊秋水(1904年-1955年5月14日),原名伊景榮,籍貫廣東番禺,香港二十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喜劇演員。.

查看 花旦和伊秋水

张云霞

张云霞(),原名陶涤民,祖籍杭州,生于上海,著名越剧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查看 花旦和张云霞

张生

张生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花旦和张生

何世杞

何世杞,廣東广州番禺沙灣人,著名粵劇男花旦。 抗日戰爭之前,何世杞移民到香港。後來,他不再登場演出而改在家中收徒教藝。每次只收1人,滿師登臺後,才再收另一人,新馬師曾是他第3個徒弟。曾為新馬師曾度身定做適合他年齡演出的《甘羅十二為丞相》、《慈雲太子走國》、《石鬼仔出世》、《樊梨花罪子》、《哪吒鬧東海》、《方世玉打擂臺》、《背醉紅羅》等等。 其故居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北村官巷裡容光巷。離著名廣東音樂家“琵琶精”何少霞的故居不遠。 Category:番禺人 Category:粵劇演員 S.

查看 花旦和何世杞

徐人心

徐人心,廣州市粵劇花旦,香港及美國電影明星。原名:徐漱芳,;粵劇風騷艷旦關影憐的徒弟,因為初演粵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時,飾演「人心」,因活潑可愛引起觀眾注意,因此用『徐人心』為藝名。她的徒弟是香港的蘇韻琴小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和陸飛鴻到菲律賓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徐人心與任劍輝是全女班時代的廣州市拍檔,她們拉箱到澳門演出,後來徐人心應聘到美國登臺。.

查看 花旦和徐人心

忐忑 (歌曲)

《忐忑》是一首收录于龚琳娜2006年专辑《静夜思》里的无歌词哼唱歌曲。整首歌曲无歌词,只有“嗯、哦、唉、哟……”。2010年10月,该首歌曲在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的视频被网友传到网上,视频中无歌词的咿呀演唱,和龚琳娜演唱时夸张搞笑的表情,使得它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被网友封为“神曲”。.

查看 花旦和忐忑 (歌曲)

周雅琴

周雅琴(),浙江宁波人,越剧女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9年考入上海市静安区艺训班,1960年转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1962年进入合作越剧团拜戚雅仙为师,成为戚派大弟子。1980年进入静安越剧团并成为当家花旦。1993年离开剧团,旅居美国。 她扮相、身段俱佳,文武兼备,表演注重传神,花旦、青衣、闺门旦、武旦均能应工,在戏路风格方面较之其师有很大的突破。代表作主要有《还魂记》、《百花公主》、《花为媒》、《双珠凤》、《杜秋娘》等。 Category:越剧人物 Z Category:周姓.

查看 花旦和周雅琴

傅全香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生于中国浙江嵊县,越剧女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为越剧十姐妹之一。.

查看 花旦和傅全香

八和會館

八和會館是由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粵劇藝人所建立粵劇仝人的行會組織,約始創於1889年,原址位於廣州黃沙,此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均設有分館,其會員稱為八和子弟,目前人數逾7000人。.

查看 花旦和八和會館

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是一套粵劇,相傳在中国清代同治年間,由廣東四大狀師之一的劉華東參考崑劇《金印記》與《滿床笏》改編而成的,講述戰國時代蘇秦遊說六國以合縱策略,聯盟抗秦,六國拜蘇秦為丞相。  該劇有「六國王出場」、「六元帥上場」、「羅傘架」、「接聖旨」、「出馬」、「出車」、「坐車」等排場,著重以表演排場為主,以做功細膩見長,配以豐富的單打大鑼鼓和牌子音樂的。當中以不同演出片段讓不同演員表演個人功架,有檢閱演員的意味在內,其中有武生和正印花旦表演的坐車和推車、六國元帥表演打馬上場,及三幫和四幫花旦藉羅傘架表演戲曲身段等。而由丑角擔演六色馬中的胭脂馬,演出逗趣的片段。而六位帶馬的六旗手,通常由武師擔演,於拉馬時表演翻騰絕藝,作為全劇的尾聲。 粵劇戲在開臺首晚演出正本戲前,必須加演《八仙賀壽》(即《碧天賀壽》),全劇演出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全劇人物眾多,鼓樂鏗鏘,富麗堂皇,演出時要傾全個戲班之力,大演功架,成為劇團顯示實力的劇目之一。.

查看 花旦和六國大封相

四小花旦

“四小花旦”是人们对中国大陆四位知名女演员的合称(此处“花旦”指女演员,非中国戏曲术语中的花旦),包括徐静蕾、周迅、赵薇、章子怡,这种称法最初始于2002年左右。后来随着年纪的增大以及地位的上升,这四人又被改称“四大花旦”。另有一些媒体则从年轻女演员中选出新的“四小花旦”,但是这些新选出的“四小花旦”并不如前者知名。.

查看 花旦和四小花旦

王君馨

王君馨(Grace Wong Kwan-Hing,)香港女艺人,2007年度全美華埠小姐第一公主(亞軍),2007年度香港小姐競選亞軍、最上鏡小姐及國際親善小姐,2007年度國際小姐友誼小姐及前15名,2008年舞動奇跡II冠軍;現為無綫電視旗下電視的经理人合约女艺人兼力捧花旦之一。.

查看 花旦和王君馨

王志萍

王志萍(1966年11月30日-),浙江舟山定海人,国家一级演员,越剧演员,擅长花旦,师承王派。.

查看 花旦和王志萍

王瑶卿

王瑶卿,清末民国京剧旦角演员、戏曲教育家。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瑶卿为艺名,斋名古瑁轩,晚年改作瑶青。原籍江苏清江(淮阴),生于北京。其弟王凤卿。 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於北京宛平。九岁开蒙学青衣,兼习刀馬旦,十岁丧父,在三庆班从崇富贵学武旦,十二歲從著名京劇教師謝雙壽學花旦戲,後向張芷荃學青衣戲,向杜蝶雲學刀馬旦戲,後又向著名京劇青衣陳德霖學戲,与王琴侬、梅兰芳、姜妙香、王蕙芳、姚玉芙并称陈德霖的六大弟子。十四岁时开始在三庆班借台演出了第一出戏《祭塔》,专攻青衣;後在小鴻奎科班。曾任清朝“内廷供奉”,常出入紫禁城,为皇族演唱。1906年入同庆班与譚鑫培长期合作。出演《汾河湾》、《武家坡》等剧时,两人都能别出心裁,追求新意,使当时观众折服。1909年挑班演出,与谭鑫培并称梨园汤武。艺术上善于革新、发展,排演旧戏,常改腔、改做工、改扮相、改戏词、改情节,使旧戏面目焕然一新。并能自编新戏。其新编、改编剧目有《棋盘山》、《金猛关》、《万里缘》、《穆天王》、《庚娘传》、《琵琶缘》;在表演方面,他对京剧艺术的丰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他打破传统,集青衣、刀马旦、花旦之长,创造了一种新行当——花衫,被戏曲理论家徐凌霄誉为“非青衣、非花旦、卓然自成一宗”,世称“王(瑶卿)派”。在刀马旦的行当中,他废除了踩跷,改穿薄底靴。又以善创新腔著称。长期在北京演出,1926年后,45岁左右因嗓子“塌中”脱离舞台,从事教育工作。“四大名旦”及張君秋、杜近芳等均曾受业于他。1930年代以后的京剧旦行演员大多出于王门,在京剧界被尊为“通天教主”。后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国剧传习所任教。1949年北京一解放,著名戏剧作家田汉按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接管了国民革命军第208师的“四维剧校”,建立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建校伊始,校长田汉即聘王瑶卿等著名老艺师到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名誉教授,北京市文联理事,任中国戏曲学校顾问,中国文联委员。1951年后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其授课论艺部分制有唱片,题名《王瑶卿说戏》。老舍建国后与其有往来,并在演讲中以王瑶卿为例勉励曲艺工作者要创造新腔。.

查看 花旦和王瑶卿

筱俊亭

筱俊亭()女,原名张忠善,又名张俊亭,直隶省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生于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剧旦角演员、评剧老旦“筱派”创始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查看 花旦和筱俊亭

簡又文

又文(),字永真,號驭繁,笔名大华烈士,斋名猛进书屋,祖籍廣東省新會县双水镇木江维新里。中国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基督徒。.

查看 花旦和簡又文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查看 花旦和粵劇

红灯记

《红灯记》是中国在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齣京剧,被列为样板戏、红色经典之一。.

查看 花旦和红灯记

羽佳

羽佳()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粵劇文武生及電影演員,原名翟羽佳, 父為武生翟善从, 母為花旦周少英。羽佳十歲開始踏台板,十五歲担綱,被譽為神童。唐涤生曾讚賞他「孔融四岁能让梨,君今七岁亦神奇,歌台一出生吕布,亦是梨园可畏儿。」 羽佳曾跟北派名師黃鳯山、田其芳、袁小田和祈玉崑等學習北派武藝;又跟陳漢宗及劉湛學習國術。 唱功方面,曾跟隨盧家熾、張生、王粵生及羅寶生等名家學唱粵曲;馮鶴亭學唱京腔。 羽佳曾与南红創立庆红佳剧团,亦曾与李宝莹组织佳宝剧团。2011年他將大量珍藏捐贈香港文化博物館,包括戲服、劇本、戲橋、照片和道具等共二千多件。.

查看 花旦和羽佳

羅麗娟

羅麗娟(Law Lai Kuen,?-1999年8月4日),原名羅潔濤,廣東省東莞縣人,母親是20世紀20年代在廣州市大新公司天台演出的粵劇坤班花旦臺柱沈小佩,羅麗娟自16歲開始任正印花旦,跟隨馬師曾演出,羅麗娟的首本劇目有《藕斷絲連》、《甘地會西施》等,20世紀50年代末期移居美國紐約。自銀幕處女作粵語文藝片《本地狀元》(1948年12月)至息影作粵語歌唱片《哪吒大鬧天宮》(1957年8月,擔任第一女主角飾演李靖夫人),參演10多齣電影。 羅麗娟在1957年10月30日(星期三)首次返回臺灣遊覽,除臺北外,到過臺中日月潭及臺南。並在臺北「三軍託兒所」禮堂演出3晚勞軍粵劇,1957年11月16日(星期六)演《玉葵寶扇》;1957年11月17日(星期日)及1957年11月18日(星期一)演《一把存忠劍》;1957年11月20日(星期三)下午乘搭香港航空公司「子爵」式客機返回香港。羅麗娟到美國紐約後,與當地一位商人結婚,1969年6月傳出她爆血管不能走動,需要香港的兒女赴美國同居照顧她。.

查看 花旦和羅麗娟

甄秀珍

珍(),本名亓麗櫻,台灣女藝人,出生於台中縣。.

查看 花旦和甄秀珍

熊飛影

飛影,原名熊梓卿,江西大庾人。民國初年廣州西關的著名粵曲伶人。她亦是香港電影明星。 幼時逃荒至廣東省。7歲時被養母送至金山七隨扁鼻玉學習粵劇花旦,後被梁坤臣收為徒並教授大喉技術。14歲起在香港登臺。她嗓音粗獷,善於以情帶聲,吐字行腔韻味清醇,且高亢剛勁,擅演張飛、關雲長、岳武穆、趙子龍、韓信、曹操等角,有「生張飛」之稱。並曾連續3屆獲選於歌壇花榜,後被稱為“大喉領袖”。當年她與李少芳、黃少梅、李丹紅、陳玲玉齊名。她的著名樂曲有《夜戰馬超》、《武松大鬧獅子樓》、《岳武穆班師》。 曾參加廣州曲藝工作隊,此為廣州市第1個公營曲藝隊。在1954年1月1日開始在「中華曲藝場」作首次演出。 1950年代她曾在廣州市惠愛中路的一樂曲藝場、廣州市太平南路新華酒店8樓的西堤曲藝場、廣州市 西關銀龍酒家的銀都曲藝場三地輪流演唱,每月演出約18晚;每晚演唱2場;每場2小時,在1955年時,每月收入約120元人民幣。 曾中國唱片公司灌錄粵曲大喉唱片《武松大鬧獅子樓》.

查看 花旦和熊飛影

盂蘭神功

是一部2014年的香港電影,由張家輝自導、張家輝、劉心悠、吳家麗等主演,是一部靈異電影,也是張家輝首部自導自演的電影。融合了諸如《大法師》、《咒怨》、《厲陰宅》等西洋電影,甚至是時事藍可兒事件等經典恐怖元素。.

查看 花旦和盂蘭神功

花衫旦

花衫旦,簡稱花衫,是戏曲中的行當名称,是旦的一种,为综合青衫旦、花旦艺术特点而来的新旦角类型,性格比青衫活泼,比花旦庄重。有王瑶卿首创。.

查看 花旦和花衫旦

鐵血保鏢

《鐵血保鏢》(Safe Guards,原擬名《會友鏢局》),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恩仇電視劇,全劇共25集,由馬浚偉及姚子羚領銜主演,並由黎耀祥、黃智賢、黎諾懿、郭峰、蔣志光、劉江及惠英紅聯合主演,監製為李添勝。.

查看 花旦和鐵血保鏢

靚次伯

靚次伯(),原名黎松柏,書名黎國祥,廣東新會人,南派粵劇著名老倌。由於家中排名第四,便人稱「四叔」,被稱為“武生王”、“南音王”。「靚次伯」的藝名是把其師靚大方跟他所仰慕的朱次伯二人的藝名合成的。他與金山炳、靚榮、千里駒、白駒榮等人都是把戲台演唱語言從官話改為粵語的先軀。.

查看 花旦和靚次伯

馬敏兒

敏兒,,麗的電視著名女藝員。.

查看 花旦和馬敏兒

馮錦娟

馮錦娟(),中國粵劇演員,是1970年代起傑出的坤伶名花旦,她的圓台、水袖功力了得,技藝精巧,高超絕倫,雅妙優美。她台步輕盈細密,快捷靈巧,趨前退後法。.

查看 花旦和馮錦娟

許卿卿

許卿卿,香港粵語電影演員及粵劇工作者,初隨薛覺先習藝,薛覺先病逝後轉拜余麗珍為師,一直追隨左右。與李香琴、任冰兒、梁素琴、黎坤蓮、金影憐、朱日紅、英麗梨及譚倩紅九位二幫花旦結義成金蘭姊妹,合稱「九大姐」。 許卿卿戲路甚廣,由二幫花旦到女丑,甚至反串丑生和武生都能勝任。.

查看 花旦和許卿卿

譚蘭卿

譚蘭卿(),原名譚瑞芬,陳寶琳(1907年-1983年1月14日)夫人,原籍廣東省順德,工花旦,後轉工女丑生。於1921年加入粵劇界,戲行中人尊稱她為「六姑」,她的徒弟有關海山及陳好逑。.

查看 花旦和譚蘭卿

魏长生

魏长生(),字婉卿,四川金堂县人。因排行第三,故人称魏三,清乾隆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

查看 花旦和魏长生

鳳凰女

鳳凰女(),原名郭瑞貞,廣東三水人,港澳著名粵劇名伶。.

查看 花旦和鳳凰女

越剧

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主要流行于苏浙沪等地区,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新华网 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在早期只有男演员,进入上海发展后因女班演出广受欢迎,发展为各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1949年后,开始招收部分男演员,但现在仍以女子越剧为主。越剧原来流行于苏浙沪一带,后在中國广受欢迎。 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 2006年5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花旦和越剧

越调

“越调”,流行于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地区,历史悠久,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因其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故又被称作“四股弦”。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花旦和越调

趙美齡

趙美齡(),台灣歌仔戲女演員,行當為小生。現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講師,並曾演出多部電視劇及電影。.

查看 花旦和趙美齡

身段

身段為中國傳統戲劇中,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交代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以粵劇或京劇為例子,基本身段包括:站相、臺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台、開門、拉山、上馬及背供。小生的臺步身段是丁字步,要表現氣宇軒昂。花旦的臺步是撇步,要表現輕盈。為了作猶豫不決、考慮如何應對等心理狀態或搜索物件、覓路等情節時,演員便會運用「水波浪」程式來表達。 另外,常見演員身段尚有上場、拉山、掛單腳、亮相、七星步、撮步、俏步、雲步、小跳、踢腿、踢甲、車身、洗面、順風旗、走圓台等一連串的動作。.

查看 花旦和身段

黃金愛

黃金愛(Wong Kam Oi,),香港粵劇紅伶及電影演員。黃金愛在七歲時已踏足粵劇舞臺板,有『外圍花旦王』之稱,擔任六元班的正印花旦,曾與石燕子組成「金燕劇團」到澳門演出。她的粵劇拍檔尚有盧海天及小千歲等。嗜好釣魚。黃金愛的銀幕處女作是美國拍攝的第一齣粵語彩色愛情文藝電影《金粉霓裳》(1947年);她在香港拍駿粵語歌唱喜劇電影《戲迷奇遇記》(1962年,飾演粵劇紅伶白艷芳)就赴美國留學。 黃金愛欣賞紅線女的歌聲,由於黃金愛聲線夠尖亮,腔穩字露,有本錢唱高音,前紅線女的香港私人樂手馮華先生建議她主攻「紅線女腔」。 黃金愛的父親黃劍公先生在她孩童時代已聘請師傅教授舞台粵劇、古箏、秦琴、揚琴、琵琶、三弦琴、結他,她的師傅有尹自重、馮華、周景伊、周憲薄(撰曲名家)等音樂名家。她能演奏,亦擅長唱「紅線女腔」,演「紮腳戲」,因與丑生廖俠懷合演《花王之女》,令原屬「二步針」的黃金愛一舉成名。1962年香港政府憲報公佈黃金愛已獲批准歸化入英國國籍。1963年赴美國舊金山深造聲學,另一方面聯合留美紅伶經常演出舞台劇,亦有機會單獨舉行個人廣東古樂演奏會。1964年9月14日(星期一),香港國語電影女星張仲文訪問美國舊金山,住在閨中密友黃金愛的房間,由她帶領遊覽美國名勝。1965年初在紐約讀英文 1966年因住美國三年,領取美國公民身份後,1967年初曾回香港與父母小住,1967年6月12日(星期一)下午5時30分乘機飛返美國.

查看 花旦和黃金愛

黄依群

依群(),生于中国浙江省,导演,越剧演员,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查看 花旦和黄依群

车鼓弄

车鼓弄又名弄车鼓、車鼓陣,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在台灣,名為車鼓陣的弄車鼓為主要的陣頭之一,其音樂也常見於道教及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典上。.

查看 花旦和车鼓弄

胡泽红

胡泽红(),浙江杭州人,出生于越剧世家,原北京红旗越剧团王派花旦。其父亲为著名编剧胡小孩,因出演《红楼梦》中的贾惜春而知名。2000年后退出娱乐圈,现在经营一家广告公司。 胡泽红在《红楼梦》拍摄完毕后依旧回到了北京红旗越剧团,1990年代初又开始经商,期间也陆陆续续演过一些影视剧,如《唐明皇》、《书剑恩仇录》、《国权》、《青年乌兰夫》等,但没什么反响。到了2000年后,基本与演艺圈无缘,专心做起了生意。 2010年,在接受《娱乐现场》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还是不想放弃演艺,想成为影视制片人。.

查看 花旦和胡泽红

郑法祥

郑法祥(),名涵宇,河北故城人,出生于上海,京剧演员,工武生,以其悟空戏而闻名,人称“小活猴”。其父郑长泰为有“赛活猴”之称的河北梆子演员。 郑法祥10岁起跟随其父郑长泰学艺,初习梆子花旦,后改习武生,同时开始学习悟空戏。18岁倒仓(变声),不久父亲去世。此后因为生活所迫充当武行(扮兵卒的基层演员),再逐渐升为二路武生,曾为李春来、沈韵秋、尚和玉、张桂轩、赵如泉、周信芳等配戏。后来,他开始专演悟空戏,学习杨小楼、尚和玉、郝振基等前辈的悟空戏艺术,逐渐自成一派,成为悟空戏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6年,他曾跟随杨月楼等前往日本出演悟空戏,这也是京剧悟空戏第一次在国外演出。1928年,在上海九亩地新舞台首演《金刀阵》,次年起又在齐天舞台上演连台本戏《西游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法祥曾在东北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上海京剧院等处授课传艺。1962年,出版《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一书,将悟空戏表演技法归纳为“四法”(身法、手法、步法、棒法)、“三功”(做功、唱念功、筋斗功)、“一扮相”。1965年秋他在上海逝世。 郑法祥传人包括陈正柱、李仲林、小王桂卿等,此外李少春少时也曾郑派表演特点。.

查看 花旦和郑法祥

赵丽蓉

赵丽蓉(),中國評劇、小品表演艺术家。天津宝坻人。.

查看 花旦和赵丽蓉

赛珍珠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直译为“珀尔· 赛登斯特里克·巴克”,),美国旅华作家,曾凭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后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女作家,以及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查看 花旦和赛珍珠

關妙美

妙美,是前香港油尖旺區議會議員,自1980年代起服務油尖旺區。關妙美熱衷推廣廣東戲曲文化,成立精英粵劇團。.

查看 花旦和關妙美

董艷芳

董艷芳(Tung Yim Fun,),香港女瞽師(盲人粵曲歌唱家),她的丈夫是黃寶毅先生。20世紀50年代,香港麗的呼聲每逢星期二、星期四及星期六播出《歌唱小說》節目,由董艷芳師娘主唱,譚惜萍負責撰曲,董艷芳師娘彈楊琴自唱一段約10分鐘的南音敘述小說本事,才由花旦麥雪貞以子喉與她對唱整齣粵曲。幾年後董艷芳師娘得重病逝世後,由甘明超接替她的角式。董艷芳師娘不幸在1965年7月8日(星期四)晚上於東華醫院病逝,1965年7月10日(星期六)下午1時在香港殯儀館大殮,卜葬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查看 花旦和董艷芳

锡剧

錫劇是中國江南一带的地方戏剧,由江蘇省無錫、常州一帶的“滩簧”演变而来,是江苏地区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曾与越剧、黄梅戏并称为华东三大剧种,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查看 花旦和锡剧

蔣黎麗

蔣黎麗(),台灣女演員,畢業於文化大學戲劇系。蔣黎麗曾是中視紅極一時的當家花旦,曾演出《小姐與流氓》、《太陽雨》、《大將軍與小鳳仙》、《降龍羅漢─濟公》等劇;1987年當紅時嫁給富商林大德隨後淡出演藝圈,1993年才復出接拍中視「花系列」連續劇,包括《仙人掌花》、《七夕花》等代表作。育有兩子,長子林威利是演藝圈新人、次子林元達(Victor)。婚後16年沒有性生活,2009年1月離婚。 長子林威利出道後,不時參與演出的連續劇包括:《國光異校》、《第二回合我愛你》。.

查看 花旦和蔣黎麗

鄧碧雲

鄧碧雲(),原名鄧芍芙,廣東三水人,是粵劇演員及影視演員。早年以演粵劇和粵語電影為主,後主力在電視演出,以「媽打」形象膾炙人口。.

查看 花旦和鄧碧雲

鄭碧影

鄭碧影(Pauline Cheng Big Ying,),港九藝壇『三碧』裡的『細碧』(『大碧』為鄧碧雲;『中碧』為梁碧玉) ,粵劇花旦、香港電影演員。她生於富裕家庭,畢業於聖保祿學校,在學時以英文及世界歷史兩科成績最好。.

查看 花旦和鄭碧影

鄭雅升

鄭雅升,台灣歌仔戲演員,明華園當家花旦。16歲加入明華園,憑其對戲曲的熱愛、執著及好學不倦的精神,逐漸挑起當家旦角的重任,更與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搭檔,成為戲迷眼中的螢幕情侶。其扮相亮麗可人,身段柔美,感情細膩,乃最有觀眾緣的花旦;擅長青衣、武旦、花旦等各類型旦角,深得觀眾喜愛,備受肯定。1987年首次擔綱《八仙傳奇》藍采和一角嶄露頭角。2004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八仙系列《韓湘子》,劇中一人趕四角,分飾花旦、彩旦、文旦、武旦四種性格迥異的角色,精湛演技使觀眾眼前一亮並刮目相看,令人印象深刻。2006年更應表演工作坊邀請,出演《暗戀桃花源》春花一角,盡顯其演技無窮的潛力。.

查看 花旦和鄭雅升

金采风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中国上海,越剧女演员,工小旦,国家一级演员。1946年,进入雪声剧团,后转东山越艺社。1951年8月,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金采风擅长青衣、闺门旦、花旦。唱腔上师承袁雪芬,并学习范瑞娟、傅全香等,有“金派”之称。 弟子有谢群英、黄美菊、樊婷婷等。代表性有《盘夫索夫》、《碧玉簪》、《西厢记》等。.

查看 花旦和金采风

英麗梨

50年代香港粵語電影演員,是紅線女的非正式弟子。與李香琴、任冰兒、梁素琴、黎坤蓮、金影憐、許卿卿、朱日紅及譚倩紅九位二幫花旦結義成金蘭姊妹,對外自稱『九大姐』。 英麗梨祖籍廣東新會,家中排行第十,人稱為「十姐」。14歲時隨姊姊英麗明入戲行,15歲已是劇團第三花旦。1950年代初跟任劍輝的弟弟任培結婚,1959年離異,後與子女移民加拿大的卡加利生活 。 1956年加入仙鳳鳴劇團,由第一屆《紅樓夢》開始,到第七屆《西樓錯夢》止,她都參與演出。 Category:香港粵語片演員 category:粵劇演員 Category:香港粵劇演員.

查看 花旦和英麗梨

雪妮

雪妮(Suet Nay,),本名熊雪妮,生于湖北,香港著名電影女星,尤擅演俠女,同時是資深甘草演員及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曾貴為1960年代中至1970年代初粵語長片裡的花旦。1969年嫁予唐佳後息影,直到1997年復出並加入無綫電視至今。.

查看 花旦和雪妮

蛇王蘇

蛇王蘇,原名文垣三,清末民初粵劇編劇家及演員。.

查看 花旦和蛇王蘇

陳咏儀

陳咏儀,(英文名 CHAN Wing Yee, Emily)又名陳詠儀, 香港粵劇演員,正印花旦。,曾與衛駿輝、林錦堂、李龍、龍貫天、阮兆輝、梁漢威、丁凡等結台緣,亦與汪阿姐、家英哥、及寶珠姐合作。.

查看 花旦和陳咏儀

陳笑風

陳笑風 ,廣州日報,2006年12月11日,原名陳嘯風,乳名阿瑛,東莞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他父親為著名編劇家兼電影編導陳天縱。他自創「風腔」,被稱為「天皇小生」。.

查看 花旦和陳笑風

陸小仙

小仙 (Luk Siu Sin,? - 1963年):粵劇一線正印花旦「小瑤仙」;電影藝名:「藍茵」,著名粵劇一線正印花旦,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電影演員,主演近40齣電影。.

查看 花旦和陸小仙

柳青 (演員)

張春美(),藝名小春美、柳青,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台南市(今台南市),歌仔戲演員,主演花旦與小生行當。也曾在電影中演出。與楊麗花、葉青、小明明(巫明霞)合稱「四大小生」。.

查看 花旦和柳青 (演員)

林家儀

林家儀,籍貫:廣東省東莞縣,與胞弟林家聲從7歲已開始學粵劇,香港粵劇花旦及電影演員。從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共演出約150多齣電影。婚後的林家儀,一直不喜歡在銀幕上露面。在導演劉芳的邀請下,客串《烈女春香》(1957年,飾義婢香丹)。.

查看 花旦和林家儀

林艷

林艷:原名:潘威娜,虔誠的基督教徒,香港粵劇二幫花旦。.

查看 花旦和林艷

李璇

李璇,原籍陝西,為京劇、電影、電視劇三棲的台灣女演員,本名朱繼屏。.

查看 花旦和李璇

李龍

李龍,原名李德光,祖籍台山,於廣州出生,是一名粵劇表演家。 李龍與妹妹李鳳自幼愛好粵劇,7歲隨母親到香港,9歲便開始在陳非儂主持的香江粵劇學院門下學藝。1960年代末開始參與粵劇演出,除登台外,更參與電影拍攝,以童星身份表演。1976年與李鳳分任小生及二幫花旦參加頌新聲劇團拍攝粵劇舞台紀錄片在電視播出。1978p年自組祝華年劇團,夥拍的花旦計有謝雪心及南紅等,亦開始灌錄粵曲錄音帶。至80年代李龍更將其粵劇藝術帶至星馬一帶。1990年代將演出基地搬回香港,於1997年自組龍嘉鳳劇團,先夥拍南鳳,及後有尹飛燕、王超群、陳詠儀及陳好逑。至2000年與尹飛燕成立龍騰燕劇團,與王超群成立永光明劇團。 李龍於1997年成立戲迷會「李龍之友會」。李龍為第廿八屆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

查看 花旦和李龍

李錦帆

李錦帆,初期在全男班粵劇團反串擔任男花旦時代的藝名「倩影紅」,後期為香港粵劇反串擔任女丑角色的男演員;香港國語及粵語片的男演員,擅長演出娘娘腔的男子及男同性戀者等恢諧角色。1966年開始擔任香港八和會館徵收員為主業;然而仍有演出粵劇作為副業,1967年6月參加「順利年劇團」到九龍鯉魚門演出5晚天后誕酬神戲後,起重機把演員的「衣箱」運上貨船期間,發生意外,把李錦帆的衣箱掉進海裡,他的戲服全數報銷。1973年12月5日仍為「頌新聲劇團」在九龍普慶戲院演出李少芸先生編撰的粵劇《書劍青衫客》(青衫客),反串擔任女丑。.

查看 花旦和李錦帆

李胜素

李胜素(),河北柏乡人,国家京剧院梅派演员,工青衣、花衫。李胜素为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委员。李胜素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青联委员。 李胜素10岁经特招进入河北柏乡县剧团学戏。1979年,李胜素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并学习青衣、花旦。1986年,李胜素毕业并分配到邯郸京剧团。1987年,李胜素拜刘秀荣为师。1988年,李胜素随梅葆玖学戏。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并任梅兰芳青年团团长。1998年,李胜素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李胜素调入中国京剧院二团工作。 現為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 2008年,那英的原助理和子成为李胜素的经纪人。2009年,梅葆玖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学生中最好的是李胜素。.

查看 花旦和李胜素

杨宝森

杨宝森(),京劇演員,工生行。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 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藝名朵仙,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长子杨孝亭,艺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杨孝方(毓麟),艺名幼朵,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中年因病退离舞台。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堂兄杨宝忠(孝亭之子)后来成为著名琴师。.

查看 花旦和杨宝森

梁素琴

梁素琴,粵劇二幫花旦及香港電影女明星,有「藝壇才女」的美譽,她除了中國文學,琴、棋、書、畫都有一定技巧。 1938年「武狀元」陳錦棠自資組成「錦添花劇團」時代,梁素琴已拜他為師傅,學習花旦臺步及武打技能。從銀幕處女作《孟麗君》(1949年)至息影作《四鳳求凰》(1969年),參演約60齣電影。.

查看 花旦和梁素琴

梁素梅

梁素梅(Leung So Mui,1932年 – 1964年1月25日),原名梁綺梅,籍貫廣東省順德縣,粵劇及香港電影 演員。.

查看 花旦和梁素梅

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緒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查看 花旦和梅兰芳

梅葆玖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在上海出生,京劇演員,工旦行,是梅蘭芳的小兒子(第九个子女),也是僅有的一个學戲的兒子。他是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京劇團团长、第七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梅葆玖是梅兰芳家族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为梅派艺术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查看 花旦和梅葆玖

樂蒂

樂蒂(),本名奚重儀,原籍上海浦東,香港國語片演員,有「古典美人」之譽。.

查看 花旦和樂蒂

歐陽儉

歐陽儉(),廣東省番禺縣鹽步鎮人,在廣州市出生,幼年時移居香港,在英文學校受教育,父親歐陽若湖亦是演戲劇,歐陽儉17歲跟新細倫學藝,滿師後先做鄉班,後迅速擔任一線文武生;後期改演丑生;粵劇四大名丑之一,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香港電影演員,10年間參演近180齣電影。 他喜歡購買新款的產品及收藏精品,尖沙嘴漆咸道是前鋪(經營「士多」)後居的家,購物的金額佔收入75%。 1961年10月9日(星期一)早上7時因胃癌在九龍聖德肋撒醫院病逝,享年47歲,遺下妻子梁寶蓮(歐陽儉赴美國演出時認識的當地粵劇花旦)、8歲女兒歐陽寶寶及6歲兒子歐陽貝貝。遺體當天被送到九龍殯儀館,1961年10月11日安葬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當時他的片酬為港幣3,500元。.

查看 花旦和歐陽儉

歡樂今宵

《歡樂今宵》(Enjoy Yourself Tonight,簡稱EYT),是香港無綫電視的長壽綜藝節目,1967年11月20日開播,一直至1994年10月7日播映第6613次為止,全盛時期一星期有5晚現場直播,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 《歡樂今宵》是由當時只有21歲的電視製作人蔡和平負責策劃及籌備。當時無綫電視首任總經理Colin Bendall希望製作一個類似澳洲九號電視網《》的節目;於是蔡和平用了五個月時間觀察香港人的文化和生活後,製作《歡樂今宵》,結果大受歡迎。 2010年3月1日起,加拿大WOWtv開始於當地時間周一和周五黃金時段,製作一個由鄭敬基和譚嘉琪主持、仿傚無綫《歡樂今宵》的一小時粵語綜藝節目《歡樂金宵》。 無綫電視為慶祝啟播40週年和50週年台慶,分別於2007年在翡翠台播出特輯節目《再会歡樂今宵》,及於2017年在翡翠台播出短期特輯《我愛EYT》,讓觀眾緬懷《歡樂今宵》。.

查看 花旦和歡樂今宵

洪紅

洪紅(),原名許玉裘,小名阿表,廣東省中山縣人,6歲開始在廣州市大新公司天臺演出,演花旦,多與蘇少棠合作;1956年開始跟吳公俠學戲;1959年 跟文榮勳學曲,1958年及1959年曾經以藝名「許翹楚」在高陞歌壇客串演唱《郎歸晚》、《昭君出塞》、《一代天嬌》;最初為電懋公司的基本演員,1964年8月7日開始曾一度改用藝名『凌仙』,以避免跟洪虹及紅紅混淆,1964年約滿後,先後為長城公司、港僑公司、國邦公司及嶺光公司等演出多齣國語或粵語電影;由於她能操流利英語及法語,曾演出意大利電影、美國電影及德國電影《由香港運出的一副棺材》;1964年5月初曾為美國電視臺到澳門拍攝電視劇;並在1966年的暑期,為香港麗的映聲演出話劇及舞臺粵劇等電視節目。.

查看 花旦和洪紅

滕麗名

滕麗明(Joyce Tang,),藝名滕麗名,香港演員,前香港歌手及警察通訊員,前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旗下港區合約藝人。無綫電視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力捧的當家花旦之一,現為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女藝員。.

查看 花旦和滕麗名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丑生(角色)有突出表现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潮剧百年史稿(1901-200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的地方戏曲,在明朝开始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并随潮州人传播到港澳台、上海,以及海外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与欧美地区,是中国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之一。潮剧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元明南戏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之一。明朝嘉靖丙寅年(1566年)刊本《荔镜记》,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一个运用“泉潮腔”演唱的演出剧本。它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查看 花旦和潮剧

潘璟琍

潘璟琍,原名潘忠霞,生于安徽省安庆,黄梅戏女演员,擅长旦角表演,如花旦、闺门旦、青衣。代表作有《夫妻观灯》、《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楼会》、《送香茶》、《渔网会母》、《山伯访友》、《春香闹学》、《天仙配》、《女驸马》等。其父潘泽海也是黄梅戏演员。.

查看 花旦和潘璟琍

戚雅仙

戚雅仙,越剧表演艺术大师,1928年2月出生,2003年1月27日逝世。原名戚爱英,浙江余姚人,生于上海。越剧中“戚派”的创立者。.

查看 花旦和戚雅仙

我们来了 (第二季)

,又名《偶像来了》第三季,是中国大陆湖南卫视于2017年第三季度推出的一档週五黄金档女神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也是2017湖南卫视节目巡礼重点推介的一档节目。节目由原《偶像来了》及《我们来了》系列节目执行制作人刘昕领衔原陈汝涵团队打造,2017年7月13日启动录制,2017年8月4日起每週五20:20接档《七十二层奇楼》播出。.

查看 花旦和我们来了 (第二季)

方亚芬

方亚芬(),1965年2月生于中国浙江宁波,越剧演员,袁派花旦.

查看 花旦和方亚芬

旦角

旦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女性角色,各个剧种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查看 花旦和旦角

曾志偉

曾志偉(Eric Tsang Chi Wai,),香港知名演員、電視節目主持和電影製作人,無綫電視(TVB)四大「鎮台之寶」之一,龍虎武師出身,其後成為電影演員;近年多為電視節目主持,偶為電影導演,他同時亦投資、策劃及參與電影製作,前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現代表香港演藝人協會任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副主席。他的父親是逃亡至台灣的香港通緝犯曾啟榮探长,曾志偉也是三合会「联公乐」的二代目。 曾志偉於演藝界工作多年,於兩岸四地有廣泛的影響力,更因主持在香港創下高收視的《獎門人》系列遊戲節目而被專稱為「志偉大哥」及獎門人。他在香港娛樂圈資歷深,人脈廣,亦愛於其主持的綜藝遊戲節目中口不擇言及捉弄嘉賓藝人。.

查看 花旦和曾志偉

怕老婆 (電影)

《怕老婆》,又名:《婦唱夫隨》,乃一部中國黑白歌唱、滑稽幽默、諷世、倫理粵語片,上映於1936年,由李化導演,粵劇丑生蛇仔利、粵劇坤班花旦牡丹蘇及粵劇作家黎鳳緣主演。故事取材自《聊齋誌異》卷六之《馬介甫》,早被黎鳳緣編撰成粵劇,首先由丑生新水蛇容首先表演於香港的舞臺上,可惜並不受歡迎。後來,黎鳳緣把它改編,成為蛇仔利的成名作,通常被戲院商人以《蛇仔利怕老婆》作劇名來宣傳。位於中華民國廣東省的廣州聲片公司在1936年1月以時裝開拍此片,並在廣東省從化拍攝外景,把當地名勝「百丈飛泉」的瀑布亦拍入鏡頭裡。.

查看 花旦和怕老婆 (電影)

鳳凰女越剧越调趙美齡身段黃金愛黄依群车鼓弄胡泽红郑法祥赵丽蓉赛珍珠關妙美董艷芳锡剧蔣黎麗鄧碧雲鄭碧影鄭雅升金采风英麗梨雪妮蛇王蘇陳咏儀陳笑風陸小仙柳青 (演員)林家儀林艷李璇李龍李錦帆李胜素杨宝森梁素琴梁素梅梅兰芳梅葆玖樂蒂歐陽儉歡樂今宵洪紅滕麗名潮剧潘璟琍戚雅仙我们来了 (第二季)方亚芬旦角曾志偉怕老婆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