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花敬定

指数 花敬定

花敬定,唐朝武将。 早年為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上元二年(761年),梓州剌使段子璋叛乱,兵袭东川节度使李奂于绵州,自称梁王。五月十六,崔光远的部屬花敬定攻克绵州,斬杀段子璋。但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縱兵大掠,甚至断婦人手腕,以掠取金钏。段子璋残部逃至丹棱境内竹林寺铁桶山(今四川丹陵县境内),花敬定一路追剿,因兵力疲惫,未能成功。後反被叛軍斬殺。杜甫有诗《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花卿即是花敬定。.

目录

  1. 4 关系: 崔光远花姓杜诗 (诗集)段子璋

崔光远

崔光远(),出身博陵崔氏,唐朝将领。 祖父崔敬嗣在武则天时曾任房州刺史。崔悦之子,史稱“虽无学术,颇有祖风,勇决任气”,开元末年为蜀州唐安令,与杨国忠是赌友,官职累迁至左赞善大夫。天宝十一载(752年),京兆尹鲜于仲通推举崔光远为长安令。十四载(755年),迁任京兆少尹,同年吐蕃赞普去世,出使吐蕃吊祭。十五载五月,出使回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成都,下诏留光远为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充西京留守采访使。安禄山进入长安后,任命他继续任京兆尹。八月,回纥同罗部与安禄山军发生内讧,崔光远乘机逃离长安,前往灵武拜见唐肃宗。唐肃宗大悦,擢拜他御史大夫,仍然兼任京兆尹,派他去渭北召集归顺官吏。 唐军收复长安后,崔光远以功拜为特进,行礼部尚书,封鄴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乾元元年(758年),兼御史大夫。五月,为河南节度使。八月,代张镐为汴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十二月,代萧华为魏州刺史,充魏州节度使。受安军离间,冤杀手下善战勇将李处崟,守不住魏州城,连夜突围过河跑回京城,肃宗以他是功臣,不之罪,除太子少保。 襄州将士康楚元、张嘉延率众为乱,攻陷荆、襄、澧、朗等州,唐朝廷以光远兼御史大夫,持节荆襄招讨,仍充山南东道处置兵马都使,率军围剿。乾元三年,除凤翔尹,充本府及秦陇观察使。崔光远在任时好玩樗蒲赌酒,将军国大事放置不理,境内土贼郭愔等勾结党项人及奴剌人、突厥人,掳掠州县,杀死监军使,围攻黄戍。唐肃宗将他召还,以李鼎代替。 上元二年(761年)四月,东川节度使李奂奏请撤换剑南节度使段子璋,由此招来段子璋报复,段子璋举兵反唐,袭李奂于绵州,唐朝廷以崔光远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仍兼御史大夫。同年五月,崔光远率部將花敬定協助李奂攻克绵州,擒杀段子璋。花敬定卻纵兵大肆掳掠,妇女有金银臂钏,兵士皆砍断其手腕掠夺财物,殘殺了數千人。崔光远由于不能禁止,唐肅宗以高適代崔光遠為節度使,并将崔光遠下獄,卒於獄中。子崔千齡、崔搆、成都少尹崔據。.

查看 花敬定和崔光远

花姓

花姓(陰平音或去聲韻,與華作為姓氏時的念法相同)是一個漢字姓氏,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宗族人數在當代大中華地區排名第285位,約18餘萬人,其中多居住於遼寧省。 花姓在宋人所編纂的《百家姓》序列中位列於第55位,反映出在唐宋時期花姓已成為華夏地區的著名姓氏之一。 花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晉以前,中國文字裡沒有花字,只用--字,後因同音而通用華字,華原來專指華夏,因同花使用,而出現了華美、華麗等意。.

查看 花敬定和花姓

杜诗 (诗集)

杜詩即“杜甫詩集”,據《新唐書》載,原有六十卷,經唐末五代動亂,已大致亡佚,未有家集传世。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大历年间,唐代润州刺史樊晃曾集杜甫诗为《杜工部小集》六卷,收杜诗二百九十首,并作《杜工部小集序》,是收集杜诗第一人。 北宋學者王洙在崇文院编目期间,利用“秘府旧藏”和“通人家所有”的殘篇予以重新彙整,得一千四百零五篇,編為十八卷,又別錄賦筆雜著二十九篇,共二十卷,宝元二年(1039年)集結成《杜工部集》。嘉祐四年(1059年),由王琪增订刊刻《杜工部集》于苏州,並撰寫《後記》。 在王洙之前,著手整理杜詩者有苏舜钦、王安石、刘敞三家。苏轼《东坡题跋》卷二记他与刘斯立曾于管城人家叶子册中,得到古抄《杜员外诗集》。王沬《杜工部集记》记载所用杜集有九種,苏舜钦等三家所据各集,王洙均未取用。例如唐代“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本”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 王洙收杜诗一千四百零五首。后人续搜逸诗,又得五十馀首,這其中有真有假,“其馀皆非真木”,存佚的問題至今仍是個謎。杜詩律切深嚴,工於用字,鲜涉艳情,多言国事,韦縠《才調集》录李白诗二十八首卻不選杜詩,冯舒《才调集评注》以为“崇重老杜”,《四庫提要》說“實以杜詩高古,其書體例不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亦不收杜詩,實因當時杜甫已非青年诗人,因而不在选录之列。唐人选诗,仅韦庄《又玄集》收有杜诗,以杜甫、李白、王维置于卷首。宋朝的杜詩选本,以《文苑英华》、《唐文粹》最著名。 歷代為杜詩作注者眾,號稱有千家之多,南宋時即出现《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实收注家一百五十一人。刘辰翁首开杜诗评点之風,其一生对杜诗用力最多,並成《兴观集》,但未刊。元人高楚芳删存诸注,以刘评附於《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又如南宋郭知達《九家集註杜詩》、明末王嗣奭的《杜臆》、清代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箋注《杜詩鏡銓》二十卷、浦起龍《讀杜心解》。王嗣奭在《杜臆》中运用“以杜证杜”的注释手法,例如王嗣奭举杜诗《对作花卿歌》中的“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证明花卿即指花敬定。仇兆鳌说:“宋元以来,注家不下数百……各有所长,其最有发明者,莫若王嗣奭之《杜臆》。”万曼作《杜集叙录》。边连宝以为《千家注杜》“杂而舛”,《赵注》“浅而略”,《顾注》“琐而凿””至於《仇注》“所取太博,时或短于抉择”。唐汝询《唐诗解》卷首谓:“杜集旧有千家注, 而李集惟杨、萧二家。然杜注多伪, 李注近烦。”.

查看 花敬定和杜诗 (诗集)

段子璋

段子璋(),唐朝梓州刺史,后举兵反唐。.

查看 花敬定和段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