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

指数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英語:Voyage data recorder,縮寫為VDR)又稱為航行數據記錄儀、航程紀錄器和船舶黑盒子,是為符合1974年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IMO Res.A.861(20)),在2002年7月1日開始強制要求全球船舶安裝的專用數據記錄系統,就像飛機上攜帶的黑盒子,用來協助識別任何海洋事故發生的原因。該系統可從船上的各種傳感器收集數據,然後將其數位化並壓縮,最後將這些資料儲存在外部安裝的防護儲存單元中。防護儲存單元是防篡改裝置,並且設計用來承受與海難事件(火災、爆炸、碰撞、下沉等)有關的極端高溫、衝擊、震動和高壓。當船舶在海難事故中下沉時,取回防護儲存單元時可分為固定單元或自由浮動單元(或與結合)。防護儲存單元內所儲存的數據是最後12小時(48小時為2014年法規MSC.333(90)),可以由當局或船東打撈回收並重新讀取,以進行海事調查。除了防護儲存單元之外,該系統還具備一個記錄控制單元和一個數據獲取單元,它們連接到船上的各種設備和傳感器。新的MSC.333(90)法規還規定,內部必須保存至少30天的記錄數據(這可能在記錄控制單元、數據獲取單元、主電子單元內,取決於製造商)。雖然該系統的主要目的是事後調查事故,但也可以進行預防性維護、性能效率監測、惡劣天氣損害分析、事故風險規避和培訓記錄數據等等其他用途,可提高安全性並降低營運成本。 另有一種簡化型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S-VDR),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的MSC.163(78)性能標準要求所定義,是該系統的簡化版本,專用於小型船隻,它只記錄該船的基本數據,成本也更低。該強制要求在2006年7月1日生效。.

目录

  1. 6 关系: 世越号沉没事故廣大興28號事件菲律賓海巡署桑吉號海研五號数据记录器

世越号沉没事故

世越號沉没事故(),也稱為世越號船難、世越號慘案,為2014年4月16日的一起韓國船難,發生在世越號客輪自仁川港駛往濟州島途中。發生事故時載著476人,其中325人是安山市檀園高等學校的高中學生。共有304名乘客和船員在這場事故中罹難,是韓國1970年底以來最嚴重的渡輪災難。2014年4月16日8時48分(世界協調時間2014年4月15日23時48分)時,該船在高速直線航行中突然失去控制、發出一聲巨響後,以不符合工程力學的方式瞬間向右急轉彎。 8時49分,該船劇烈傾斜並急停,船上的閉路電視系統和自動識別系統也都突然在同一時間故障,加上沒有安裝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關鍵的航行數據丟失,導致事故起因難以查明。8時50分,船隻打橫漂移。8時52分,船員透過廣播命令全體乘客留在原地待命。8時55分,該船在距離以北2.7公里處發出遇難求救訊號。9時46分,船長和部分高級船員率先棄船逃離。10時21分,該船傾覆下沉。172名生還者中,大約超過一半被最早趕到的民間漁船和商船救起。在事故的第三天,即4月18日中午前完全沉入海底。船體於2017年打撈上岸。 海洋警察廳的第一艘巡邏艇抵達現場後,先救走船長和部分船員,雖然能透過窗戶看到被困的乘客,但並未立即救援,僅在周邊徘徊等待上級指示。在黃金救援時間的72小時內,現場沒有展開任何營救行動,海洋警察廳要求韓國國軍部隊原地待命、封鎖事發海域、阻擋外界救援、將民間潛水員排除在外、要求美軍直升機撤離。相關政府部門無法掌握情資、互相推卸責任、發布虛假消息造成混亂,青瓦臺也向主流媒體施壓。因此引發韓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社會影響和政治危機。2015年韓國大法院終審定讞,船長殺人罪成立,判處無期徒刑。.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世越号沉没事故

廣大興28號事件

廣大興28號事件,又稱廣大興事件、廣大興案,是2013年5月9日在巴林坦海峽的中華民國(臺灣)及菲律賓兩國主張之專屬經濟海域重疊區域上,菲律賓海巡署東北呂宋島海巡區(CGD NELZN)暨(BFAR)公務船(編號 MCS-3001)與臺灣屏東縣琉球鄉籍的漁船「廣大興28號」的衝突事件,造成廣大興28號船上漁民洪石成死亡。由於事後菲律賓政府對於該事件處理不當,造成中華民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外交關係緊張。.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廣大興28號事件

菲律賓海巡署

菲律賓海巡署(Philippine Coast Guard,縮寫:PCG;Hukbong Bantay Dagat ng Pilipinas、另稱「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是菲律賓為維持菲律賓海域安全及治安而設置的海上執法機構,在海巡任務上會和聯合執行勤務。.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菲律賓海巡署

桑吉號

桑吉號(MT Sanchi)是一艘於2008年建成的巴拿马籍油輪,由運營。它的曾用名包括「薩曼」(Saman,2008年)、「塞菲德」(Sepid,2008至2012年)、「梔子」(Gardenia,2012年)和「海馬」(Seahorse,2012至2013年)。.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桑吉號

海研五號

海研五號(RV Ocean Researcher 5)是台灣第四艘海洋研究船,為2,700噸級,全長72.6公尺,寬15.4公尺,最大航速12節,續航力達50天,航程可達1萬3000浬。全船由台灣設計建造,其建造經費達新台幣17.9億元,有18名船員及30名研究員,是台灣擁有噸數僅次於中華民國海軍達觀號海洋測量艦之次大噸位研究船,隸屬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2011年舉行下水典禮,開始執行研究任務。2014年10月10日在澎湖外海因觸礁沉沒。.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海研五號

数据记录器

数据记录器(data logger、datalogger或data recorder)是一种电子设备,它可以使用内置的仪器或通过外置的仪器或传感器记录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或相对位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但非全部)的传感器基于数字处理器或者计算机。这些记录器通常有小型、电池供电、便携式等特征,并配备有微处理器、传感器以及用于数据存储的内部存储器。部分数据记录器具有连接个人计算机的接口,使用特定软件可以激活记录器和查看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还有一些记录器具有本地接口(如键盘、LCD屏幕),可以作为独立设备使用。 数据记录器有着许多种类型,从通用目的的范围内环境数据测量,到为特定设备、环境或应用准备的专用仪器。为通用目的准备的设备通常可编程,但为许多特定设备制造的仪器则仅有少量或者完全没有可变更参数。电子数据记录器已在许多方面替代了。 使用数据记录器的主要好处之一是24小时无人值守的收集数据。在激活状态下,数据记录器通常被部署并无人值守,测量和记录信息监视周期内的持续信息。这使得可以对被监测的环境条件(例如空气湿度和相对湿度)绘制全面、完整的图像。 数据记录器的成本已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成本降低在逐年下降。简单的单通道数据记录器成本仅需25美元。更复杂的记录器可能需数百或数千美元的成本。.

查看 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和数据记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