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臺灣裔

指数 臺灣裔

台灣人後裔,簡稱台灣裔、台裔、台僑,指父母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在海外出生,或是在台灣出生、成長,之後移居至其他國家的人士。也可以用來指擁有台灣人祖先但不居住在台灣的人。他們可能只擁有非中華民國國籍,或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籍。台裔人士多半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地區也有許多台灣人移居,他們通常被歸屬於海外華人。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大陸地區漢族人占台灣島上的漢族人口約15%,但也有部份認為自己已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而不少台灣人後裔也自認擁有華裔血統(或可以說可以接受華裔身份,但在台灣以外就強調台裔身份),但不一定所有的台灣人後裔都源自漢族血統(如台灣原住民,駐台日本人後裔或台灣新住民)。.

目录

  1. 42 关系: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灣裔台灣戰後移民裔台灣日報台裔台湾裔澳大利亚人吳季剛孟昭文中華民國外交史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中華民國與南非關係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關係中華民國與巴西關係中華民國與匈牙利關係中華民國與哥倫比亞關係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中華民國與科威特關係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中華民國與瑞典關係中華民國與芬蘭關係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中華民國與阿根廷關係中華民國與柬埔寨關係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中華民國與汶萊關係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中華民國與斐濟關係亞洲拉子影展福爾摩沙人花齊會黃頤銘黃昏的故鄉邱永漢臺僑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臺裔江春男本島人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學校正式全銜為台南家專學校財團法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簡稱南應大、台南應科大、TUT,舊稱台南女專、台南家專、台南女院或台南女子大學等等,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南永康區的私立科技大學,目前有生活科技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藝術學院、旅遊學院等。在全臺灣服飾設計相關校系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服飾設計管理系是唯一設有旗袍製作課程的學校。.

查看 臺灣裔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一個政治組織,於1956年在日本東京由台灣留美博士廖文毅主導成立,1977年解散。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是主要的海外台獨運動組織之一。.

查看 臺灣裔和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台灣裔

#重定向 臺灣裔.

查看 臺灣裔和台灣裔

台灣戰後移民裔

台灣戰後移民裔可能指:.

查看 臺灣裔和台灣戰後移民裔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查看 臺灣裔和台灣日報

台裔

#重定向 臺灣裔.

查看 臺灣裔和台裔

台湾裔澳大利亚人

臺灣裔澳大利亞人是指來自臺灣並且入籍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人士。在2016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中,澳大利亞該年共有70,790位臺灣裔移民。.

查看 臺灣裔和台湾裔澳大利亚人

吳季剛

吳季剛(Jason Wu,),旅居美國紐約的臺灣裔加拿大籍服裝設計師,也是知名的國際時尚大師。.

查看 臺灣裔和吳季剛

孟昭文

孟昭文(Grace Meng,),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曾是一名律師,曾任紐約州州眾議員。在2012年11月,代表民主黨,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她是第三位華裔眾議員(第一位女性華裔眾議員為趙美心),也是第一位台灣裔女性聯邦眾議員和第二位臺灣裔(第一位臺灣裔眾議員為吳振偉)。.

查看 臺灣裔和孟昭文

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外交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至1949年中共佔領中國大陸,第二阶段自中华民国政府遷往台湾地區至今日海峡兩岸分治。 中华民国历史上经历过几波“断交潮”,第一波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及东欧国家、英国、以色列、挪威、瑞典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在一年内从52国降至38国。1952年起中华民国乘中共被國際孤立拓展国际空间,1969年邦交国達70国,期間在1964年與法國斷交。第二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及美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华民国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日本、澳大利亞在1972年與至1978年與美國斷交後,僅22國(但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反共國家維持邦交)。 不过从1989年1月开始,李登辉政府的外交政策轉採主動,一改兩蔣時期不外訪的政策,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時外訪突顯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李登輝以總統身份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包括新加坡、南非及美國。到1992年,達到30個邦交國。不過,李總統任內亦與韓國、南非等重要國家斷交。 陈水扁政府实行全民外交,邦交国降至23國。不過,陳總統任內与聖盧西亞恢復邦交,並成功以總統身份出訪羅馬和教廷,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 马英九政府时期,2013年11月与冈比亚断交。馬總統任內兩度訪問新加坡,並與中国大陆领导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是66年來首度兩岸領導人會面。 蔡英文政府時期,2016年12月与圣多美普林西比断交,2017年6月與巴拿馬斷交。蔡總統任內曾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進行通話,是台美斷交以來的首例,但因當時川普並未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故並無影響中美關系。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宣佈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18年5月24日,布基納法索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 並於2018年5月26日宣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

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關係。1913-197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80年代,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通稱印尼)之間的關係。兩國無官方外交關係,但在對方首都互設具政治、經濟、文化、簽證、僑務等功能的具大使館性質之代表機構,雙方民間商務交流亦屬密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南非關係

中華民國與南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南非共和國(通稱南非、斐)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9-1997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1990年代後,20多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僅剩4個較為重要的友邦國家,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梵蒂岡、韓國和南非,之後沙烏地阿拉伯(1990年)和韓國(1992年)先後與中華民國斷交。1998年1月1日與南非斷交後,自此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具國際重要地位的只有梵蒂岡。.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南非關係

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奧地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雖無邦交,但雙方均致力維護民主、自由及人權等價值,兩國在經貿、旅遊、藝文及學術等關係也往來密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關係

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41-1974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中華民國在首都卡拉卡斯設立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但於2007年被迫關閉。且自2000年查維茲政權建立後,便多次於公開場合聲明委內瑞拉拒絕承認中華民國的合法性。.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委內瑞拉關係

中華民國與巴西關係

中華民國與巴西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巴西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4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巴西關係

中華民國與匈牙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匈牙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匈牙利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自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匈牙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哥倫比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哥倫比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哥倫比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41-1980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但哥倫比亞於2002年關閉。.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哥倫比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多民族玻利維亞國之間的關係。1919-198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曾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但相繼關閉,目前對玻利維亞的有關事務由駐秘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玻利維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科威特關係

中華民國與科威特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科威特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3-1971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中華民國於首都科威特市設有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科威特關係

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

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約旦哈希姆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57-1977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於人員代訓、教育、醫療、人道援助、經貿等各方面交流及合作在無邦交國中仍屬密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約旦關係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1913-1979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後因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中斷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雙方斷交後,皆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由於美國對於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高度重要性,被中華民國政府視作外交工作的重點。.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瑞典關係

中華民國與瑞典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瑞典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13-1950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直至1970年代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瑞典政府仍遵行「一個中國」政策,雖與中華民國加強經貿、科技、文化等實質關係與民間交流,但在有關政治與官方關係仍以務實主義為原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瑞典關係

中華民國與芬蘭關係

中華民國與芬蘭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芬蘭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26-1932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芬蘭在近代歷史上受俄羅斯帝國、蘇聯與冷戰影響頗深,與中華民國的官方關係並不密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芬蘭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Hubungan Malaysia-Taiwan)是指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大馬)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4-1974年有領事級外交關係,終止關係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是僅次於日本、美國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第四大的外資來源國,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24.17億美元。另一方面,大馬為臺灣「正式修讀學位外籍留學生」最大來源國,這源自於中華民國長期、穩定的「僑教政策」,作為僑務外交策略一環,中華民國將海外華裔學生視為僑生(僑胞)予以特殊優惠待遇,鼓勵全球華人到中華民國留學,而大馬數百萬計的華人正是中華民國歡迎的對象。.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馬來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阿根廷關係

中華民國與阿根廷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阿根廷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45-1972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阿根廷關係

中華民國與柬埔寨關係

中華民國與柬埔寨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柬埔寨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7-1958年有領事級外交關係,終止關係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柬埔寨的相關事務由設在越南的。.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柬埔寨關係

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

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比利時王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比利時在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上採取與歐洲聯盟一致立場,支持中華民國「有意義參與」。.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比利時關係

中華民國與汶萊關係

中華民國與汶萊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汶萊達魯薩蘭國(又稱汶萊和平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官方外交關係,但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汶萊關係

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泰王國(舊稱暹羅)之間的關係。1946-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雖無外交關係,但是雙方的民間交流未受影響且十分熱絡,兩地間也有密集的客貨運航線。2014年,中華民國僅次於日本及美國,為泰國第3大的投資来源地,累計投資金額達135.5億美元。.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泰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斐濟關係

中華民國與斐濟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斐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官方外交關係,但在1996年相互承認國家地位,也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後來斐濟方面於2017年5月10日撤館。.

查看 臺灣裔和中華民國與斐濟關係

亞洲拉子影展

亞洲拉子影展,是2005年8月在台灣展開第一屆,並將於2006年至香港、廣州和北京巡迴,接著會在亞洲不同的國家每年舉辦的影展。宗旨是再現拉子(女同性戀),深化拉子社群基礎,去歐美中心主義,以及促進亞洲內國際各地的對話交流以及創作。 影展以亞洲拉子為主題,討論性與性別、女人關係、家庭和社群、社會正義和女同性戀社會運動等議題。形式包括紀錄片、實驗性影片與劇情片。某些場次有映--座談。參展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泰國、中國、香港、台灣、日本、南韓、以色列、加拿大(包括華僑與台僑)。 主辦單位: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協力單位:華人性別研究中心(紐約),同語(北京),晶菩亞洲酷兒媒體工作室(紐約)。 外部連結: (包括繁體中文及英文版。含有預告片) Category:女性主義 Category:女同性戀 Category:LGBT影展 Category:亞洲電影節 Category:亚洲女性 Category:亚洲LGBT Category:2005年台灣建立.

查看 臺灣裔和亞洲拉子影展

福爾摩沙人

福爾摩沙人( 或),有時被寫作福爾摩莎人,福爾摩沙是歐美世界較早期時對臺灣島的稱呼,故稱住在此島的住民為福爾摩沙人(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國之涉臺文書記錄尤指臺灣原住民或專指特定地區之臺灣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等),意即福爾摩沙/福爾摩莎(美麗)島上的居民,源自西方稱臺灣的拉丁文及葡萄牙文慣用詞「」。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福爾摩沙人」此語後則泛指出身臺灣者,以區隔外來之中國人。近年來則可與廣義的臺灣人通用(含外國移居而來的臺灣新住民),因而也有臺灣人以本詞作為自稱。.

查看 臺灣裔和福爾摩沙人

花齊會

花齊會(平假名:かせいかい)是民主党内部的派系之一。成员主要是1993年間松下政經塾(實業家松下幸之助所創)旗下「立志会」出身的保守派国会议员。花齐会一名取“百花齐放”之意。会长是野田佳彦,野田佳彦在2011年民主党代表选举获胜,成为日本首相。臺灣裔參議員蓮舫為此派閥核心成員之一。.

查看 臺灣裔和花齊會

黃頤銘

黃頤銘(Edwyn Charles "Eddie" Huang,)是一位臺灣裔美國籍餐館老闆、廚師、美食家、作家兼律師。他是曼哈頓東村的刈包餐廳BaoHaus的老闆。.

查看 臺灣裔和黃頤銘

黃昏的故鄉

〈黃昏的故鄉〉(白話字:Hông-hun ê Kò͘-hiong;或作黃昏兮故鄉、黃昏亓故鄉等),是一首臺語歌曲。原曲為1958年11月錄製上市,由日本人作曲、作詞、三橋美智也所演唱,後由台灣音樂家文夏填台語詞後翻唱。當年許多被中華民國政府列入黑名單的台灣人二十餘年無法回台,所以在海外台灣人的聚會中,〈黃昏的故鄉〉是最常被吟唱的歌曲。今日,除了文夏的版本持續傳唱外,亦有許多台語歌手翻唱此經典台語歌曲。 本曲在台灣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與〈望你早歸〉、〈補破網〉、〈望春風〉以及〈媽媽請你也保重〉等曲並列台獨及黨外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也因此使它被當年國民黨主導的政府列為一首禁歌。.

查看 臺灣裔和黃昏的故鄉

邱永漢

邱永漢()是臺灣裔日本作家、實業家與經濟評論家,本名邱炳南,出身臺南,歸化日本後改名為永漢,之後長居於日本,被譽為「日本股神」、「賺錢之神」蕭榕,,蘋果日報,2012年05月18日, 聯合報, 2012/05/19。其亦在台創辦永漢日語、永漢國際書局及《財訊》雜誌等。.

查看 臺灣裔和邱永漢

臺僑

#重定向 臺灣裔.

查看 臺灣裔和臺僑

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

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菲律賓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查看 臺灣裔和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

臺裔

#重定向 臺灣裔.

查看 臺灣裔和臺裔

江春男

江春男,台中市豐原區人,台灣記者、作家、政治評論人,筆名司馬文武。.

查看 臺灣裔和江春男

本島人

本島人是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當局,統稱臺灣福建人(河洛人)、廣東人(客家人)和平埔族(熟蕃)的專有名詞,通常不包括山地原住民(生蕃或高砂族),大致上是在戶籍資料上以臺灣為本籍地者,或是臺灣裔日本人。然而臺灣人並不願意接受這個名稱,以「臺灣人」自稱,甚至影響日本官方文書和報紙的使用習慣。 在日治時期與本島人相對的稱呼是「內地人」,係指自日本本土移居臺灣的日本人。本島人一詞在戰後時期被逐漸轉化為「本省人」。.

查看 臺灣裔和本島人

亦称为 台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