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关系: 南志信,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三好德三郎,內地延長主義,六三法,總督府評議會,許丙,臺灣人在滿洲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南志信
南志信(卑南語:Sising,),臺灣臺東市卑南族人,為首位臺灣原住民西醫。.
查看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和南志信
台灣總督府評議會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是1935年(昭和10年)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時,於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此50日期間在台灣各地(以台北市為主場地)所舉辦的博覽會,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1次舉辦大型博覽會。臺灣第2次舉辦大型博覽會的時間,則是要到戰後的1948年,台灣省政府在台北市舉辦的1948年臺灣省博覽會;第3次的大型博覽會則是在2010年,也是以台北市為主場地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三好德三郎
三好德三郎(),自號茶苦來山人,是一位出身日本京都府宇治的實業家。他因長期在臺灣具深厚影響力,又被稱作「民間總督」。此外,他也是及茶寮都路里的創始者。.
內地延長主義
內地延長主義(ないちえんちょうしゅぎ)為台灣日治時期,大日本帝國在台灣所施行的的一種法國型態的殖民統治政策。該項殖民統治政策主張將包括台灣在內的殖民地以「雖與內地有稍許不同,但視為內地的延伸,直接適用本國法律,將之做為本國領土來統治『圖解臺灣史』(2012年)第114頁」此一方針做為基本政策。.
六三法
〈六三法〉,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3月31日大日本帝国国会公布法律第六十三號「應於臺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的簡稱(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日本新字体「台湾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関スル法律」)。該法律特別賦予臺灣總督律令制定權,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律令),而且臨時緊急命令可不經中央主管機關呈請天皇裁決而立即發布。 〈六三法〉原定期限是三年,但延期至1907年才經修訂為〈三一法〉,但臺灣總督仍保有「律令制定權」。.
查看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和六三法
總督府評議會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
許丙
許丙(),字芷英,幼名亞丙,號大山,生於日治臺灣臺北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曾任板橋林家林本源總事務所庶務長、臺北州協議會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日本貴族院議員、永昌產業代表者、華南銀行監察役、臺灣興業信託監察役、唐荣铁工厂顾问、臺灣青果公司顾问、许氏宗親會會长。.
查看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和許丙
臺灣人在滿洲國
《臺灣人在滿洲國》是臺灣長天傳播於2013年2月26日至3月2日推出的歷史紀錄片,製作人是丁雯靜與唐一寧,導演是-余-明洙,共五集,發掘回顧臺灣日治時期臺灣人懷著夢想勇闖天涯的血淚、國族認同的掙扎、及一段段被迫與家人離散的命運。 2013年1月5日,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舉辦本片試映會。2013年2月26日至3月2日20點整,中天新聞台首播本片國語版。2013年2月27日至3月3日16點整,中天新聞台首播本片臺語版。吳念真擔任中天新聞台版廣告代言人。首版DVD-Video版由沙鷗國際多媒體發行,一套5片。2013年10月25日,本片入圍第48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運動;這場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林呈祿認為撤廢《六三法》無異於接受當局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有損臺灣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受其主張影響,運動的方向遂由撤廢《六三法》轉為設置臺灣議會的訴求;基於日本立憲政治的精神,應設置臺灣議會,將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交還給人民。 從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由林獻堂領銜、旅日與在臺民眾178人聯名簽署起,到1934年9月2日決議停止為止,運動共歷時14年,期間提出請願15次。最初的參與者以東京的臺灣留學生為主。至第三次請願運動籌備時,成立了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從而被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以妨礙安寧社會秩序為由禁止,釀成治警事件。其後,運動得到了日本輿論的支持與臺灣民眾的同情,參與人數邁向高峰。不過在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迫解散後,由於失去支持團體,加上法西斯主義的壓制,運動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除了對臺灣民眾建立法治的觀念和確立對憲政精神的追求,也影響了日本政府在1935年讓州、市、街、--議員半數改由民選,成為臺灣地方自治的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