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省政府主席

指数 臺灣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通常簡稱為臺灣省主席、內部簡稱省府主席)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最高行政首長,同時為臺灣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負責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此官職起始於1947年5月16日,曾自1994年12月21日起改制為臺灣省省民直選之臺灣省省長,法定任期四年;其後因精省實施,1998年12月21日起再復此職。.

77 关系: 嚴家淦台灣省主席台灣省省主席台灣省省長台灣省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台灣民政府吳澤成夏曉華安農溪宋達宋楚瑜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中華民國陸軍司令中華民國憲兵主席張善政內閣張甘妹張進福土地改革紀念館國家教育研究院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周至柔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王幸男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縣轄市羅浮橋省 (中華民國)特任鎮 (中華民國)許璋瑤賴清德內閣趙守博麥克阿瑟公路黃杰 (將軍)郭啟彰赤崁樓蔣經國自強號列車臺中市立圖書館霧峰以文分館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臺北市市長臺北賓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省臺灣省主席臺灣省省長...臺灣省行政長官臺灣省長臺灣省戒嚴令臺灣省政府連戰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陳誠陳金德柯文哲市府林全內閣林錫耀林洋港林政則李登輝李荊蓀永安里 (新屋區)江清馦施俊吉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1949年臺灣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5年臺灣1967年臺灣1968年臺灣1969年臺灣1984年臺灣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扩展索引 (27 更多) »

嚴家淦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吳縣(今苏州市)人,歷任政府重要職務,為財經專家中央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繼任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曾做過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美聯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此外還當過中華民國國軍退輔會主任委員。雖然嚴家淦繼任總統之位僅有三年,在位期間亦甚少行動,但在其他崗位上,創下顯赫的政績。其中留下最大貢獻的是確立新台幣政策、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讓台灣人可得到基本的教育,對台灣於之後發展水平取得顯著的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嚴家淦建議陳誠改革幣制,廢除舊台幣,發行新台幣,實行金圓券跟新台幣隔離,因此被經濟學家稱為「新台幣之父」。.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嚴家淦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主席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省主席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省主席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省省主席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省長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省省長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長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省長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政府主席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省政府主席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政府

台灣民政府(英文:Taiwan Civil Government)是於2008年2月2日在台湾成立的政治組織,由林志昇领导。台灣民政府主張台灣應該與日本統一,認為台灣暫時由「美國軍政府」軍事占領、但主權仍屬於大日本帝國。該組織表示,依據馬關條約與舊金山和平條約,日本天皇保有台灣所有權,美國握有台灣佔領權,美國總統有責任循萬國公法,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等立場;並主張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台灣民政府否認自己是台獨組織,反對台獨,對台灣地位未定論亦持批判立場。 台灣民政府不是在中華民國登記有案的政黨、社團等組織,也未受到任何國家或政府所承認。台灣民政府官方網站刊有「台灣公民權利法」、「組織建構圖」、「州郡管轄區域圖」等文件,而且於臺灣各地設有辦事處,開辦宣傳講座,散發傳單,開放民眾申請「台灣民政府身分證」與「台灣民政府車牌」,招募軍隊「黑熊部隊」,辦理「郡守」及司法人員考試,每年組「日本天皇陛下祝壽團」參拜日本靖國神社。台灣民政府有固定的人員與宣傳車在全台各地活動,並鼓吹申請身分證等行為。 台灣一些縣市警察局將台灣民政府列為詐騙集團。台灣民政府宣稱只要辦了台灣民政府身份證,不用美國簽證就能直接去美國;但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否認此事。該組織發放的護照也沒有美國公民的任何免簽證權利,以此護照入境他國將會遭到遣返與可能的法律追訴。.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台灣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吳澤成

吳澤成(),臺灣宜蘭縣礁溪鄉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是基層公務員出身,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具公共工程專業背景,曾任基隆市政府工程局局長、臺灣省政府住都局工務處長、臺北縣政府工程局局長、臺北縣副縣長、宜蘭縣代理縣長等職。 於蘇貞昌內閣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工程會主委。2009年林聰賢任宜蘭縣長時,吳澤成出任其副手。 2017年2月,林聰賢升任中央政府農委會主委後,吳澤成代理宜蘭縣長一職。同年11月3日,行政院宣布吳澤成升任政務委員兼臺灣省政府主席,並由前高雄市副市長、台灣中油董事長陳金德代理宜蘭縣縣長職務。11月23日再兼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吳澤成 · 查看更多 »

夏曉華

夏曉華(),國民黨特務及台灣戒嚴時期之媒體大亨,出生於浙江孝豐,民國二十六年考進軍事委員會幹訓班。民國三十六年,創辦中國新聞資料供應社。民國三十九年,創辦正義之聲與正聲廣播公司。民國五十三年,創辦台灣日報、台灣晚報。長子夏鑄九,為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次子夏禹九,現任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長女夏林清,現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因輔大女生性侵事件處理不當備受批評。.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夏曉華 · 查看更多 »

安農溪

安農溪,又稱為電火溪,是臺灣的一條河川,位於宜蘭縣三星鄉,距離羅東鎮市區約3公里左右,為蘭陽溪水系羅東溪支流之一,也是蘭陽發電廠尾水之排水道,長度約17.2公里,流域面積約55.9平方公里,流經三星鄉精華區域,提供三星鄉及下游鄉鎮農業灌溉所需之水源,被視為三星鄉的「生命之河」,其充沛的水源亦適合舉辦泛舟活動。目前安農溪由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管轄,乃三星鄉最主要且水源最豐沛的溪流,是一條兼具水力發電、灌溉與觀光遊憩功能之河川。.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安農溪 · 查看更多 »

宋達

宋達(),原名揚暉,表字映潭,中華民國軍官,祖籍湖南省湘潭縣的客家人。1933年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晉升少尉時轉任中華民國陸軍,從少尉做到中將,曾任陸軍供應司令、聯勤副總司令等職。退役後曾任行政院研考會副主委及行政院退輔會秘書長。曾兼任中國文化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1975年8月7日卒於台北市,葬陽明山第一公墓。 妻子胡窕容和少帥張學良髮妻于鳳至是閨蜜,於2017年11月28日辭世。共生9個孩子,因為經歷戰亂,只有5個孩子存活下來,除了大姊外,原來排行老五的宋楚瑜就成了長子;後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臺灣省政府主席、民選臺灣省省長,現為親民黨主席、APEC特使。妹妹宋楚瓊曾任美國馬裡蘭大學電算中心主任,長年旅居國外。.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宋達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撤台後,中國國民黨在專政的威權體制時期,在台灣及海外累積龐大黨產所引發之爭議。來源主要包括遷台資產,接收日產,國庫輸送,以侵佔、徵收、轉帳撥用、賤價收購等手段,將國家資產或私有財產轉成黨產,及經營特權黨營事業等等。 國民黨黨產的正當性長期以來備受爭議,前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1954年2月寫了一封信給國民大會,痛陳政府六大缺失,第一條是:「一黨專政。國民黨之經費,非由黨員之捐助,乃係政府,即國民之負擔。這種國庫通黨庫做法,除共產極權國家外,實為今古所無。」1958年的《自由中國》雜誌也出現批評的聲浪。但由於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多與中國內戰、國際冷戰時期重疊,因此也出現國民黨應政府要求在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以較不敏感的民間團體身分代政府進行外僑服務、情報蒐集等任務,部分黨產也因政府交待任務而取得,且政府常以資金外方式間接資助,加上國民黨原有資金,使得國民黨黨產歸屬更加難以釐清。.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之指揮官,指揮中華民國陸軍,最初之名稱為「陸軍總司令」,更名為「陸軍司令」自2006年2月16日起生效。.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兵

中華民國憲兵為中華民國國軍中具有軍法、司法警察權的執法部隊,軍種屬陸軍。因具有執法權,並擁有獨立的指揮、人事及後勤補給系統,故不隸屬於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其地位類似於古代之禁衛軍,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護中華民國總統。管轄機關原為直屬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司令部;之後憲兵司令部改編為直屬國防部的憲兵指揮部。.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中華民國憲兵 · 查看更多 »

主席

主席(Chairperson/President)一般指一個機構或委員會內的領袖,根據機構的類型有多種不同稱謂,如會長、議長、委員長、理事長等,副職一般稱「副主席」。公司的負責人(董事長)又可以稱「董事會主席」。有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或政黨領袖也會稱為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主席 · 查看更多 »

張善政內閣

張善政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簡稱張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六次內閣,亦是馬英九總統任內的最後一次內閣。 2016年1月16日,毛治國請辭行政院院長且不接受慰留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代理,1月25日總統批准內閣總辭後,2016年2月1日張善政真除為院長,接替毛治國內閣。5月20日總統蔡英文就任後由林全內閣接任。.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張善政內閣 · 查看更多 »

張甘妹

張甘妹是一位出身屏東佳冬的法學學者。她長年專注於講授及研究犯罪學與刑事政策,並曾擔任臺灣省政府委員。.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張甘妹 · 查看更多 »

張進福

張進福,臺灣科學家、政治人物,新北市鶯歌區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1970年),1977年得到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及資訊科學系博士學位,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 回臺後曾任臺大電機工程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1982年升任),升正教授後曾兼任臺大電機系主任兼所長,後轉任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主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教務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他是2000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前最後一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民黨失去執政權後,他重回臺大電機系,後來當選位在南投縣埔里鎮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同時也因暨大校長身份兼任中華民國公私立大專院校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海外聯招會)主任委員。 2008年5月20日,應行政院院長劉兆玄邀請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0月1日,兼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2009年9月10日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臺灣省政府主席。2010年2月24日,前新竹市市長林政則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張進福專任政务委员。 2012年6月26日元智大學宣布由張進福出任該校第四任校長。 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擔任元智大學校長期間同時兼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第12屆董事長,離開元智大學後續任資策會第13屆董事長至2016年5月19日。.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張進福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紀念館

土地改革紀念館是一棟位於臺灣臺北市的多功能大樓,樓層共11層(地上10樓、地下1樓),是為了紀念1950年代台灣土地改革而創建的紀念館。目前結合展示、研究、教育訓練、場地出租等多功能。 土地改革紀念館由曾經留學德國的地政學者蕭錚號召各界捐款成立。1967年3月11日,土地改革紀念館大樓落成,命名為敦化樓,由蕭錚題字、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主持剪綵、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主持揭幕儀式。 此外,1965年9月,臺灣省政府撥款於今桃園市興建完成「臺灣省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並同時對外開放。.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土地改革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簡稱國教院或教研院,是中華民國有關教育研究工作的最高專責機構,隸屬於教育部,由「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後更名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陸續整併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並於2011年3月30日與國立編譯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共同整併而正式成立。除進行整體性、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研究,也負有教科書審定、課程研發、測驗評量及辦理中小學行政人員研習等任務。.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國家教育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簡稱為臺南二中或南二中。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創立於1914年(日治時期大正三年),是臺灣第二所設立的公立中學校,初名「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期間曾因時代及地方制度變遷而變更校名數次,有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臺灣省立臺南第二中學、臺灣省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之校名。.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周至柔

周至柔(),原名百福,字至柔,以字行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李國鼎談台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中華民國陸軍、空軍一級上將。浙江台州臨海縣人《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劉國銘主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602頁,ISBN 7-80214-039-0。1951年,晉陆军一級上將銜《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劉國銘主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603頁,ISBN 7-80214-039-0。.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周至柔 · 查看更多 »

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

本列表列出現任中华民国(臺灣地區)6个直辖市、13个县和3个市的行政首长,以及2个省政府的主席。名义上,直辖市和省为该国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县和市为地方二级行政区。中華民國于1998年(民国87年)實行精省,其《地方制度法》规定“省政府为行政院派出机关,省为非地方自治团体”,直辖市、县和市是地方自治团体《》.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 · 查看更多 »

王幸男

王幸男(),臺灣政治人物,臺南市玉井區人。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曾經以炸彈郵包行刺謝東閔等政府官員,而囚禁於綠島。出獄後持續投入黨外反對運動與台灣獨立運動,加入民主進步黨。.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王幸男 · 查看更多 »

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

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是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王幸男在1976年10月所策劃企圖暗殺中國國民黨黨政要員的事件。.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王幸男郵包炸彈事件 · 查看更多 »

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地位與鄉及鎮並列。縣轄市設市公所及市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縣轄市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縣轄市 · 查看更多 »

羅浮橋

羅浮橋,臺灣一座公路橋樑,位於臺7線(北部橫貫公路)22公里處,跨越大漢溪石門水庫上游。其政區轄屬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羅浮橋 · 查看更多 »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特任

中華民國文官的任用,分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特任為四級中最高的一級,由政府以特令任命,如各部會首長。國民政府時代,特任、簡任、薦任、委任係指由上級任命之官吏;此外尚有「選任」,係指中國國民黨依照《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代行國民選舉權所選舉之官吏,仍居特任之上,如國民政府主席即為選任。《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之後,民選官員與任命官員分離。 原則上,特任官可依職務等級分類,見於《政務人員給與表》中。也可以任命方式分類。.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特任 · 查看更多 »

鎮 (中華民國)

鎮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鄉及縣轄市相當。鎮設鎮公所及鎮民代表會,分別為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民意機關。鎮下轄里,和鄉下所轄之村同級。.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鎮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許璋瑤

許璋瑤(),臺灣高雄市人,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陳水扁政府時期的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行政院(林全內閣)政務委員及各聯合服務中心主任,於同年6月29日起兼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於2017年2月8日起再兼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同年9月15日,因蒙藏委員會裁撤而自然卸任委員長職務;同年11月6日,轉任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一職,同時辭去在行政院的公職。.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許璋瑤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內閣

賴清德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賴清德所領導的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二個內閣。最初被媒體稱為「戰鬥內閣」,然而賴內閣自許為「建設內閣」、「實事內閣」,期望積極務實推動臺灣經濟建設。2017年9月4日,林全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請辭行政院長獲准,7日內閣總辭,8日由賴清德內閣接替林全內閣。.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賴清德內閣 · 查看更多 »

趙守博

趙守博(),台灣彰化縣鹿港鎮草港人,中華民國當代政界人士,曾任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勞工委員會主委、行政院秘書長、臺灣省主席、總統府資政。.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趙守博 · 查看更多 »

麥克阿瑟公路

麥克阿瑟公路(MacArthur Thruway),簡稱麥帥公路,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1964年5月2日—1977年7月10日 ),為今中山高速公路基隆-台北路段的前身。.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麥克阿瑟公路 · 查看更多 »

黃杰 (將軍)

黃--(),字達雲,湖南長沙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二日。湖南省立長沙中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獲頒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等。歷任國軍第二師中將師長,稅警總團總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處長、第六分校主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中央訓練團教育長,第五編訓司令部司令官,第一兵團司令官,臺北衛戍司令部司令,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臺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黃杰 (將軍) · 查看更多 »

郭啟彰

郭啟彰,臺灣高雄市旗津區中洲人,水產養殖業者,在1946年與吳振輝一起引進吳郭魚到臺灣。.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郭啟彰 · 查看更多 »

赤崁樓

赤崁樓(Chia-Kam-Lâu),又作赤嵌樓,位於臺灣臺南市的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亦稱省城、攝政城),紅毛樓,在地人稱為番仔樓(Hoan-á-lâu),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崁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教廟祠,包括海神廟、文昌閣。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崁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國定古蹟。.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赤崁樓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自強號列車

自強號列車,簡稱自強號,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所轄車輛等級中等級最高的對號客車車種,也是該局四種收費等級標準中的最高收費級別。.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自強號列車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圖書館霧峰以文分館

臺中市霧峰區以文圖書館(簡稱以文圖書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霧峰區的公共圖書館,隸屬臺中市立圖書館。於1968年開館,前身為臺灣第一所鄉立圖書館。至2015年2月館藏計有114,621 餘冊,特殊館藏有霧峰與霧峰林家相關史料及霧峰林家宅園古蹟資料。.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中市立圖書館霧峰以文分館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Taichung Municipal Taichung First Senior High School, TCFSH),簡稱臺中一中、中一中、一中,是一所位於臺灣臺中市的高級中等學校。該校成立於1915年,是日治時期第一間臺灣人可就讀的中學,係由中部仕紳向臺灣總督府爭取辦學,以捐獻的方式爭取台灣子弟就讀中學的權力;後於日台共學期間,因日籍校長爭取下,守住「第一」的名號,成為當時唯一一間以臺灣人為主的「第一中學」。是臺灣著名的高中,在臺灣教育史上有重要意義,為臺灣人於日治時期爭取教育權的象徵。 學校旁有以其命名的一中街,因交通便利、補習班聚集的因素,聚集大量學生,而與週邊街道組成一中商圈的大型學生商圈。.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

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簡稱文華高中,是一所位於臺中市的高級中學,由臺灣省政府創立於1989年,為中部五校聯盟成員,同時也是臺中市的知名中學之一,自2011年起獲教育部評比為「優質高中」。在舞蹈藝術領域,為海峽兩岸知名的青少年舞蹈培育中心之一;國際教育領域方面,為臺灣國際教育旅行的主要中心學校。 學校周邊設有臺中市的中山國中、重慶國小及大仁國小,為完整十二年教育學區。興建中的臺中捷運綠線設有文華高中站。校園鄰近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臺中市政府市政中心。.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北賓館

臺北賓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內的官署建築,門牌號碼為凱達格蘭大道1號。最初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總督官邸,現為中華民國的國家招待所,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管理使用,專門接待國賓或舉辦慶祝活動。現今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臺北賓館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臺灣總督官邸」,除了是總督住所之外,也是總督接待與宴請貴賓、皇族的地方,從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1945年中華民國治台後,總督官邸曾短暫成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官邸,1950年改為現名。1952年,《中日和約》在此簽署。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於2006年5月竣工,並定期開放公眾參觀。.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北賓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第一列表

台灣第一是指在台灣歷史當中,首次、最先出現或出現各項人、事、物,在這裡將台灣第一列舉出來。有別於台灣之最或台灣世界紀錄列表條目的內容,台灣第一指的是時間上的最初紀錄,而可能不是頂尖的紀錄。.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第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

臺灣省,簡稱「臺」,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全省劃分為11縣、3市,範圍為臺灣本島(不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直轄市)、澎湖群島,以及鄰近臺灣本島之離島。全省面積佔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國土面積的69.38%,而人口則佔總人口的30.68%。 臺灣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緒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臺灣省。中華民國臺灣省於民國34年(1945年)設立時,其範圍包含了臺灣全島及離島與澎湖列島。民國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臺灣省政府因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成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正式凍省(虛級化)。民國99年(2010年),因五都改制,使基隆市變成該省的外飛地,因此也是該省自民國38年(1949年)底國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塊陸域土地上擁有飛地的省份。其中彰化縣為該省第一大縣、新竹市為該省第一大市。.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主席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主席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省長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省長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

臺灣省行政長官是1945年8月29日間1947年5月16日臺灣省的實際統治者官職,也是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主官。該官職只短暫維持不到兩年,唯一一任是陳儀。在此短暫統治臺灣期間,臺灣省行政長官還間接導致了影響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長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長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戒嚴令

《臺灣省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頒佈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準時間)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由總統蔣經國宣佈同年7月15日解嚴為止,共持續38年又56天。此戒嚴令頒布時的臺灣省轄區包含臺灣本島與周邊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 而金門、馬祖,直到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才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這是臺灣第二次實施戒嚴,第一次戒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所發布。在臺灣歷史上,該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為「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戒嚴令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

《耕地三七五減租》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土地改革的第一階段工作。中華民國38年(1949年)4月14日,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委員蔣夢麟的建議下,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公布《臺灣省私有耕地租用辦法》,開始實施三七五減租。1949年8月15日,臺灣全省三七五減租政策「研擬完成」。1951年5月25日,立法院正式通過《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6月7日以總統令公布施行;條例規定,租期一律改為六年,在租期中非因法定事故,地主不得終止租約,以保障佃農權利。.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陳金德

陳金德(),現任宜蘭縣代理縣長,臺灣宜蘭縣蘇澳鎮人,臺大化工所、EMBA管理學雙碩士、臺北工專校友。陳曾任宜蘭縣民政局長、宜蘭工商投資策進會總幹事、宜蘭大學講師、立法委員、高雄市副市長、台灣中油董事長,並曾任「噶瑪蘭週刊」發行人,屬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陳金德 · 查看更多 »

柯文哲市府

柯文哲市府,是指在2014年12月25日,臺北市市長選舉當選人柯文哲在宣誓就職之後所組成的臺北市政府行政團隊,該團隊將會持續到2018年12月25日為止。.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柯文哲市府 · 查看更多 »

林全內閣

林全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林全所領導的內閣,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一個內閣。 2016年,林全成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任命的「政權交接小組」召集人之一,後亦被蔡英文總統聘任為行政院長、進行組閣;林內閣定位為「財經內閣」、「改革內閣」,力拚臺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 2017年9月4日,行政院證實林全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請辭行政院長獲准,7日內閣總辭,8日由賴清德內閣接替林全內閣。.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林全內閣 · 查看更多 »

林錫耀

林錫耀(),臺灣宜蘭縣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兼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召集人。曾任《噶瑪蘭週刊》主編、宜蘭縣環保局長、臺北縣代理縣長、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臺灣省主席、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游錫堃參選新北市長選舉總幹事、行政院副院長。.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林錫耀 · 查看更多 »

林洋港

林洋港(),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日月潭畔的頭社(今屬南投縣魚池鄉),暱稱「阿港伯」、因愛養牛又有人稱「水牛伯」,以一口特殊台灣國語知名於媒體。在蔣經國提拔台籍菁英期間擔任重職,1980及1990年代活跃臺灣政壇,曾被臆測為蔣經國接班人。其弟林源朗為前南投縣縣長。.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林洋港 · 查看更多 »

林政則

林政則(),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學者,中國國民黨籍,曾任新竹縣議員、世界高中校長、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新竹市市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國民黨代理主席。 任新竹市市長期間,施政滿意度曾連續三年蟬聯縣市長滿意度第一名。.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林政則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荊蓀

李荊蓀(),是一位出身無錫、定居臺灣的新聞從業員及白色恐怖受難者。他是新聞雜誌《新聞天地》的共同創辦人,並曾任《中央日報》駐南京及臺北總編輯、臺北中國廣播公司副總經理、《大華晚報》董事長、《中國時報》主筆等職務。.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李荊蓀 · 查看更多 »

永安里 (新屋區)

永安里位於台灣桃園市新屋區社子溪北岸。社子溪侵蝕臺地而形成高崖地貌,俗稱「崁」;先民在崁上建屋成村,因此名為崁頭屋。早年前來新屋區、楊梅區之移民,多以崁頭屋為口岸,而此地也是重要貿易港,為全區最具歷史價值的地方。因崁頭村名不雅(音同砍頭),1959年2月2日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改名永安,而崁頭屋港亦改名為永安漁港。.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永安里 (新屋區) · 查看更多 »

江清馦

江清馦, 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出生於嘉義縣竹崎鄉。 曾代理台灣省政府主席一職。 2018年,心肌梗塞過世,享壽77歲。.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江清馦 · 查看更多 »

施俊吉

施俊吉(),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臺灣彰化人。曾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金管會主委。2016年5月20日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臺灣省政府主席,同年7月轉任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2017年9月8日接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賴清德內閣),負責督導財金(如金管會)部會,落實國家經濟建設政策,民進黨首席經濟顧問,於2018年指出第一季台灣的「平均月實質薪資」達59852元,並稱外勞拉低平均薪資。.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施俊吉 · 查看更多 »

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政務委員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政務官職位之一,於《中華民國憲法》舊稱「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主要負責跨部會協調、橫向聯繫,以及特定議題、任務的推動,官階與各部會首長同級,同時為行政院會議的當然成員,惟一般沒有所屬的部會。其功能相當於其它國家之「不管部部長」或「無任所大臣」。依現行《行政院組織法》第五條規範,政務委員定額7人至9人。.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1949年臺灣

1949年臺灣進行了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臺幣。此外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也在這一年遷到臺灣。使得自二戰結束後相隔四年,臺灣再度與中國大陸分離,並延續至今。也造成臺灣問題。.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4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在蔣中正於1950年3月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6月韓戰爆發後,即由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吳國楨推動。這項選舉也是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於1947年3月7日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提解決問題之《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中政治方面根本處理的要求之一「縣市長於本年六月以前實施民選」的遲來回應。 這項全臺首屆縣市長選舉將臺灣省各縣市分成八期辦理,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投票作業於1950年8月12日至1951年7月29日期間在全臺灣省各地投票所進行,投票率高達79.6%。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花蓮縣縣長選舉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楊仲鯨勝出,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席由無黨籍人士贏得,而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年與1939年的臺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臺為規模之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自此定期舉行的改選與1954年起的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也為爾後的黨外運動提供平台,奠定了日後1969年首次國會議員增補選、1991年-1992年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1994年首次省長暨直轄市長選舉、1996年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直接民選、2004年公民投票等民主化進程的基礎。.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5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6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7年臺灣

1967年臺灣設置了第一個直轄市「臺北市」。.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67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6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9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6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84年臺灣

1984年臺灣公布施行《勞動基準法》,發生江南案。.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8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之省長及省議員與兩個院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的直接選舉,於1994年12月3日進行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此次選舉包括首次進行的臺灣省省長直選與升格為院轄市後首次進行的臺北市市長及高雄市市長選舉,是歷來第一次全臺的一級行政區首長同時普選(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屬二級行政區首長選舉),因而意義重大,但在省市長選舉及省市議員選舉方面皆沒有牽涉到已被虛級化的福建省。.

新!!: 臺灣省政府主席和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臺灣省省政府主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