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台灣塚墓列表
台灣塚墓列表收錄在台灣具有歷史價值、觀光價值的墓群、衣冠塚等等。 台灣墓葬可分為官員將領及其後代、民眾領袖、世家貴族、鄉紳世賢、拓墾先驅、義民烈女、傳奇人物、來台活動的外國人士等等。台灣墓葬最早可溯源到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墾丁遺址和卑南遺址皆有大量墓葬出土。平埔族雖為台灣早期居民,但長期遭漢人驅番佔地,數次遷移和漢化,平埔族墓園已經較不易發現,如埔里的愛蘭公墓可在墓碑上發現平埔族的特殊姓名,部分平埔族信仰基督教,墓碑上有十字架圖騰,看不出平埔族人原始墓葬。台灣的漢人墓葬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又以金門縣數量最多,清朝時台灣成為移民開墾的地方,早期先民多以運回故里安葬,直到道光時期才出現較具規模的墓園,日治時期之後的墓園有受西洋文化的影響,有中西混合式的墓園。例如馬偕墓即為一個具代表的中西混合式墓園。 本列表收錄衣冠塚但不收錄家廟、宗祠,參見台灣宗祠列表。.
台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重定向 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位於前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別院「南菜園」附近,為前南菜園日人宿舍區的一部分,住宅多以南北向規劃,前後配置有庭院,以植栽營造優美的環境,保有日治時期公務員宿舍群之特色。本宿舍群含有歷史建築與直轄市定古蹟共四處。.
臺灣古蹟列表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由各級主管機關審查指定後辦理公告;直轄市定、縣(市)定者,並應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價值者,得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成為歷史建築或聚落。 1982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係將古蹟區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三種,分別由內政部、省(市)政府民政廳(局)、縣(市)政府為其主管機關。1997年4月第二次修法時,改依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省(市)定、縣(市)定三類,分別由內政部、省(市)政府及縣(市)政府審查指定之。2000年1月第三次修法時,配合精省政策而將省(市)定古蹟簡化為直轄市定古蹟;並在隨後修訂的施行細則中將原有省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 由於臺灣本島的城鎮發展由台南(臺灣府城)、彰化鹿港及台北(艋舺)開始,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謂,所以古蹟眾多,其中曾為臺灣統治中心的台南和台北兩地的古蹟數量均超過百處。而外島的金門以及澎湖(平湖)開發比臺灣本島早,皆為海峽船隻往來的必經地,於是有燈塔碉堡等建築。基隆(雞籠)、淡水(滬尾)與都長期是商貿鼎盛的港口。新竹(竹塹)則曾是清代淡水廳的廳治。.
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年表
#重定向 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
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彙整臺灣各縣市文化資產(包括暫定、審查中尚未列入,甚至審定後遭駁回者)遭遇明顯人為破壞之情形,尤其以刻意拆除居多,若是遭遇原因不明之火災,無法判斷是否為人為破壞者,則入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松山慈祐宮
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饒河街夜市旁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的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在清治時期還分靈至仙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