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公路

指数 臺灣公路

本條目講述臺灣公路概況及歷史。.

16 关系: 台灣快速道路台灣公路台灣公路原點台灣鐵路中華民國公路中濁線張浵國道二號 (中華民國)公路原點臺灣之最列表臺灣交通臺灣國中教育臺灣鐵路 (清朝)臺灣鐵路運輸臺灣車輛牌照臺鐵自備貨車

台灣快速道路

臺灣的快速道路,又稱快速公路,是指服務品質介於高速公路與一般公路之間的汽車、大型重型機車專用道路,一般簡稱「快速道」。部分重要快速道路被編為省道或國道,於中華民國《公路法》中專稱為「快速公路」,如國道快速公路、省道快速公路等。.

新!!: 臺灣公路和台灣快速道路 · 查看更多 »

台灣公路

#重定向 臺灣公路.

新!!: 臺灣公路和台灣公路 · 查看更多 »

台灣公路原點

臺灣公路原點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行政院西南大門前,即忠孝東路一段(臺5線)、忠孝西路一段(臺1線、臺3線共線)、中山南路(臺9線)、中山北路一段(臺1甲線)之交叉路口。戰後初期曾於該路口設置復興陸橋,連接中山南北路並跨越縱貫鐵路,臺北鐵路地下化後拆除,現今路口西北角的中央大樓仍存以該陸橋命名的「復興橋郵局」。路口東南角為監察院、西南角為臺北市議會舊址。.

新!!: 臺灣公路和台灣公路原點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

臺灣鐵路(簡稱臺鐵)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直營的鐵路線之總稱,為臺灣主要的鐵路運輸系統。1891年通車營運,採用1067mm(窄軌)軌距。目前由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南迴線等3條幹線,以及10條客貨運支線所組成。.

新!!: 臺灣公路和台灣鐵路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公路

#重定向 臺灣公路.

新!!: 臺灣公路和中華民國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濁線

中濁線是一條曾經存在於臺灣中部地區的糖業輕便鐵路,軌距762毫米,大致可分為中南線(臺中=南投)與濁水線(南投=濁水),由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臺中總廠經營。 1950年代南北平行預備線修築時亦將中濁線全線納入其中。1959年,八七水災重創臺灣中部橋梁,中南線烏溪大橋全毀,南北平行預備線改以二水為起點,中濁線停辦客運業務,並於1961年拆除。.

新!!: 臺灣公路和中濁線 · 查看更多 »

張浵

張浵(),字屏垣,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科畢業,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顧問,為臺灣公路的主要規劃者之一,擁有『台灣公路活字典』美譽。.

新!!: 臺灣公路和張浵 · 查看更多 »

國道二號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道二號是一條位於臺灣桃園市、新北市的高速公路,西起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往東南而行連接國道一號(中山高),最後匯入國道三號。以中山高為界,西段(機場端—機場系統)稱機場支線、東段(機場系統—鶯歌系統)稱桃園環線。全線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貫穿桃園市北部,為大園區、蘆竹區、桃園區、八德區等地提供快速的交通動線。此路線也同時連結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與高鐵桃園站兩大交通樞紐,與位於台南市的台86線類似。 該公路在1980年11月啟用,當時築成的路段為中正國際機場(今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至機場交流道,即「機場支線」,公路編號則為國道一號甲線(簡稱「國道一甲」)。桃園環線築成後,機場交流道更名為機場系統交流道,公路編號在桃園環線未通車前,曾一度改編成國道四號,後來正式改編為國道二號、並改以機場端作為起點計算里程。此外,為因應來往桃園國際機場的龐大車流量,2011年將大園至機場系統全面拓寬為八車道,是中華民國目前唯一擁有雙向八車道規格的東西向國道。.

新!!: 臺灣公路和國道二號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公路原點

公路原點,亦稱道路元標、零公里點,是公路起始點的標示物,通常用來標誌一個國家或地區之公路系統的起始點。.

新!!: 臺灣公路和公路原點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交通

本條目講述臺灣交通概況及其歷史,包括各種運輸系統、載具、大眾運輸工具、管道運輸等。目前臺灣交通的最高主管機構是中華民國交通部。.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交通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中教育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是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一部份,對初級中學的稱呼。在臺灣,6歲至15歲的兒童和少年依法需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國民小學需在每年5月將畢業生名冊造冊完畢,以便進行分發入學。除特殊個案可申請在家自學,或因重大傷病以致無法上學外,每個國小畢業生都必須到國中學習3年,否則即屬違法,依法可對監護人處以新臺幣300元以下罰鍰,催告無效時也可連續開罰直到入學為止。 臺灣中學教育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年),臺灣總督府實施「直轄學校官制」政策,是臺灣教育史上第一個參考西方制度設立的現代學制系統。日本之後對臺灣的教育政策經過三次修改,藉由教育實行皇民化,強化臺灣人民對大日本帝國的向心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將原有之尋常高等小學校以及公學校高等科改制為縣市立初級中學、女子初中和初級職業學校。而目前臺灣的中學教育即成形於民國57年(1968年),為提升臺灣民眾知識水準,中華民國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原「初級中學」、「女子初中」一律改制為「國民中學」。 國中修業期滿後,畢業生可自由選擇繼續升學或投入職場。截至2014年為止,有升學意願的畢業生可以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或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依考試分數申請普通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或技術型高級中學。 臺灣在教育改革期間大力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方案,內容包括國教延伸、教育正常化和自主學習等。其中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呼聲起自民國72年(1983年)、達成共識於民國92年(2003年),民國100年(2011年)正式宣布將於2014年後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臺灣的國民教育將向上延伸3年,現行的高中職升學制度也將廢除大半,對臺灣中學教育帶來深遠影響。.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國中教育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 (清朝)

臺灣鐵路,亦稱為劉銘傳鐵路,是臺灣清治時期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籌建的鐵路,分為基隆至臺北、臺北至新竹兩線,為今日縱貫線北段之前身。構想是終點為臺南,但新竹以南僅築路堤至崎頂,餘段皆未動工,屬未成線。 由於此條鐵路路線標準較差、加以橋樑屢遭大水沖毀,在日治時期後改由一系列改良線取代。原本的部分路線(臺北至桃園間)改為公路運輸使用,名為「台北台南道路」,也是後來的省道台1線舊線(台一甲線)。.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鐵路 (清朝)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運輸

臺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治時代,在日治時代達到全盛時期,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000公里,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等皆深入大小鄉鎮。二戰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以臺鐵為主的公共鐵路網絡雖有擴張,但因公路建設興盛、以及林業與礦業的沒落,許多產業鐵路、以及運量偏低的公共鐵路路線相繼廢止,使得鐵路總長度在2003年時僅有1,496公里;不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需求,自1990年代起陸續增建新的軌道系統,如南北高速鐵路、以及都會區的捷運系統。在人口稠密的西部走廊,鐵路運輸始終是極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隨著東部的聯外交通需求日漸增加,鐵路更已成為臺灣東、西部間主要的交通方式。.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鐵路運輸 · 查看更多 »

臺灣車輛牌照

中華民國的車輛牌照根據《公路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等道路交通法規發放及規範,為公路監理之一環;在道路上「非依軌道電力架設,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均需懸掛、並以此登記車籍。主要管理機關為交通部公路總局。至2016年年底,合法登記的車輛總數約2162萬輛,其中機車1378萬輛、汽車則有784萬輛。.

新!!: 臺灣公路和臺灣車輛牌照 · 查看更多 »

臺鐵自備貨車

臺鐵自備貨車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來往的貨運貨主自行出資購買,以臺鐵車籍編製控管(車號前加上「P」(代表Private)),並在該局所轄路線內裝運貨主相關貨物之鐵路貨車。至2013年4月底止,臺鐵所轄自備貨車共有1,981輛。 1981年(中華民國70年)6月3日臺灣鐵路管理局「鐵機客字第15658號函」頒布之《本局貨主自備貨車處理須知》規定,自備貨車由臺鐵以外之運輸業主提供,但貨車構造應符合臺鐵規定之標準。貨車車主於車輛製造前,應填具申請書載明規範,連同車輛構造藍圖送至臺鐵審查。至於裝運貨物程序、檢修等攸關車輛運轉安全,仍由臺鐵管制。 隨著臺灣公路交通發達,臺鐵的貨運業務逐年減少。在2013年時,具備自備貨車較大業主計有臺灣聯和運通、台灣水泥、亞洲水泥、幸福水泥等,主要起迄運地點為花蓮港、高雄港等港區。.

新!!: 臺灣公路和臺鐵自備貨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