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指数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臺北市區路段(橫跨臺北市與新北市)改為地下式鐵路的系列工程,為台鐵地下化計畫的一部分,也是台鐵西部幹線在戰後最早規劃和完成的路線改善計畫,共分四期實施。該專案也包括同步施作與台鐵縱貫線共用路廊的高鐵臺北段。總工程經費為新臺幣1,741億元。.

目录

  1. 52 关系: 基隆車站基隆輕軌十四項建設南港調車場台灣鐵路台灣高鐵台鐵花車中和線 (台鐵)中華工程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七堵調車場七堵車站市民大道平交道交通立體化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五堵車站五大橋梁重建工程五分埔 (臺北市)忠孝橋地下街北宜新線光華商場光陰的故事縱貫線 (北段)總舖師 (電影)聖安宮 (光華商場)華山車站華翠大橋萬華車站館前路西門緊急停靠站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臺北市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臺北市歷史臺北運務段臺北鐵路地下化臺北西站A棟臺北車站臺北都會區交通臺鐵地下化臺鐵高架化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逸仙公園樺山町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淡水河流域橋樑隧道列表港子嘴...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基隆車站

基隆車站位於臺灣基隆市仁愛區,為台鐵縱貫線的鐵路車站,是縱貫鐵路與台鐵西部幹線的起點站,是全台最鄰近商港的鐵路客運車站。設立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與初代縱貫線同時啓用,站體經過四次改建,現今的半地下化車站於2015年6月29日啟用。由於位在北台灣海岸地帶的中心位置,因此也成為基隆市及附近北海岸地區的交通樞紐,周邊設有數個客運轉運站,提供轉乘至北海岸各地的服務。.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基隆車站

基隆輕軌

基隆輕軌是臺灣基隆市尚在規劃中的輕軌運輸系統,由基隆市政府推動。原始規劃之初期路網以基隆車站為中心向市中心四周開展,規劃定案共四條路線,後調整為山線、海線兩條路線,但缺乏進一步動作。至2017年,蔡英文政府宣布將斥資81億元打造平面道路及高架形式、與台鐵共用軌道的Tram-train系統,並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現行計畫路線(又稱南港基隆輕軌)從基隆車站至臺北市南港區的南港展覽館站,其軌距與台鐵多數路線相同(1,067mm窄軌),構想係在基隆至七堵間與台鐵縱貫線共軌,七堵至南港展覽館附近使用現有的縱貫線第三軌,再新建300公尺的輕軌軌道銜接地下化的第三軌終點後出土,於南港展覽一館旁設置平面終點站,全線共19公里,預定於2022年通車。.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基隆輕軌

十四項建設

十四大建設是1984年(民國73年)行政院院長俞國華推動的系列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包含三十個子計畫的十四項工程建設,預計在七十九年底陸續完成。十四項工程建設包括了:.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十四項建設

南港調車場

南港調車場(簡稱「南調」),又稱南港客車場,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已廢止的客車調車場,位於台灣台北市南港區。.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南港調車場

台灣鐵路

臺灣鐵路(簡稱臺鐵)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直營的鐵路線之總稱,為臺灣主要的鐵路運輸系統。1891年通車營運,採用1067mm(窄軌)軌距。目前由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南迴線等3條幹線,以及10條客貨運支線所組成。.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台灣鐵路

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全名為台灣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臺灣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縱貫臺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地區,路線全長349.5公里。於2007年1月5日通車後逐漸成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臺灣軌道工業指標。目前南北雙向每日共有127至159班次,平均日載客量達130,000人次,週末與連續假期更有每天150,000至160,000人次的水準,目前台灣高鐵正在拓展路線中,現正規劃把高鐵向南延伸至屏東,以及向北延伸至宜蘭,並計劃新增高鐵高雄站。,2014年營收達約380億元。.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台灣高鐵

台鐵花車

台鐵花車是台灣鐵路管理局與前身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專門為首長貴賓打造的高級鐵路車廂,數量共有三輛。該等車輛各有歷史背景與特色,均以特殊華麗內裝著稱,而其車輛編號的SA車型亦為英文「Saloon」簡寫。 因為富有歷史價值,今臺鐵花車已被列管為珍貴資產,除特殊日子(如2012年6月7日台鐵125年鐵路節)開放民眾靜態觀賞外,不再營運或動態行駛。.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台鐵花車

中和線 (台鐵)

中和線是一條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傳統鐵路支線,又稱板南鐵路。路線自舊板橋站分歧後,逐漸向東南行進至中和終點站。全線於1965年3月5日開始營運,專辦貨運;後來為配合台北捷運中和線興建而於1990年左右廢止並拆除,路基轉作道路使用,大致為今新北市板橋區板新路、以及中和區板南路。 目前興建中的台北捷運環狀線,其中板橋至景安段,幾乎位於中和線的原路基之上,可視為中和線的復活。.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中和線 (台鐵)

中華工程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工程、中工),(),曾經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之一,目前為威京總部集團的民營股票上市企業。主要負責從事事務:營造工程、開發建設、都市更新及工業區開發等。.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中華工程

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

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通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6-1990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

七堵調車場

七堵調車場位於台灣基隆市七堵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縱貫線的鐵路調車場,早期為台灣北部的貨物列車編組站之一,設有駝峰式調車設備。在南港調車場因鐵路地下化而停用後,改建為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整備基地,目前由七堵車站管轄,設有七堵機務段。.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七堵調車場

七堵車站

七堵車站位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七堵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七堵車站是劉銘傳鐵路的中途站,1891年在本站現址設立八堵站。總督府將清代鐵路改線後,1897年改稱七堵站,並同時興建木造站房。1899年八堵車站設立後改稱七堵站。1966年鐵路局在七堵車站設立七堵調車場,由於站場不敷使用,將本站分割成前後兩站,原站作為停靠北上列車的「前站」,在東邊距700m的長興里另興建的停靠南下列車「後站」,前後站之間以地下道相通。因這個局面經常造成旅客的不便,在臺鐵地下化工程七堵調車場整建計畫中,將前後站進行合併,並在後站站址改建新站房及月臺,於2007年啟用,前站則遭到廢止後,接下來前後站合併且配合台鐵大改點之後本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成為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起點和終點。七堵車站是縱貫線對號快車的主要起、終點站,不僅是七堵區的交通樞紐,也是鐵路局唯一擁有4個月台的車站。後七堵車站至南港車站之間的路段增建第三軌(實際未進南港站區,在北邊一點匯入),舒緩早已過載的運量。.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七堵車站

市民大道

市民大道是臺灣臺北市境內的主要道路之一,共分為平面與高架道路兩個部分:高架道路部分原名臺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為臺北市區重要的快速道路;平面部分由原鄭州路及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完成後所騰出的地面空間改建而成,共分為1—8段。市民大道位於中山高速公路(國道一號)與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之間,亦為臺北都會區東西向快速交通動脈之一環。 市民大道是全臺北市繼中山高速公路後第二條東西向的高架道路,同時也是第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且由於其路線橫跨七個行政區(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是臺北市重要的交通幹道。目前已開放2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架道路路段。.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市民大道

平交道

--,是道路與鐵路的平面交叉,而没有高架桥或隧道。.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平交道

交通立體化

交通立體化是改善交通運輸的方案之一,包括公路與鐵路,但一般多指为了解决铁路线路分割市区带来交通瓶颈的问题,将原有铁路的市区段从地面改為架空或改建于地下的工程,或者新建铁路线路时在市区段就直接架空或建于地下的工程。此处的铁路大多是指服务于中长程客流的城際鐵路或通勤铁路,而不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铁或捷運。.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交通立體化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簡稱鐵工局或鐵改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原有附屬的任務編組機關,負責規劃、執行臺鐵捷運化各項專案,以及其他與臺灣鐵路管理局相關的鐵路工程。局本部之下分設三個工程處:中部工程處負責台中專案和員林專案,東部工程處負責東改後續計畫、台南沙崙支線專案和新竹內灣支線專案,南部工程處負責高雄專案、潮州專案和林邊專案等的改建與新建工程。2018年6月11日與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整併為交通部鐵道局。.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五堵車站

五堵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汐止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五堵車站

五大橋梁重建工程

五大橋梁重建工程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983年7月至1992年5月間辦理的一項鐵路橋梁改建工程。.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五大橋梁重建工程

五分埔 (臺北市)

五分埔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在清領時期,此處是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種豬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昔日曾流傳過「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夠倒楣,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語。 五分埔面積約四甲,是一片坡地,周圍是四獸山,約現今忠孝東路五段、松山路以東、中坡北路一帶的永吉里,鄰近台北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及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松山站。.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五分埔 (臺北市)

忠孝橋

忠孝橋是位於臺灣北部河川淡水河的橋樑,啟用於1982年5月1日,為臺北盆地內重要的聯絡通道之一,同時劃入台1線路段。全橋以新北市三重區重安街為起點,跨越淡水河河道後,連接至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的忠孝西路與西寧南北路口。主橋全長519公尺、寬31.5公尺,設有6線快車道,2線慢車道與人行道。 忠孝橋是距離臺北車站最近的淡水河橋梁,東向(臺北市區端)銜接環河南北快速道路、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以及臺北站前商圈,西向(三重端)則銜接中山路高架道路、新北大道與臺一線高架道路。東向原本還連結1978年10月10日通車的北門高架道路(又稱北門高架橋),該道路跨越當時還以平面方式行經於此的縱貫線鐵路,並兼具忠孝橋的引道功能,紓解周邊因平交道而造成的壅塞現象,但也因此被訛稱為「忠孝橋引道」;由於北門高架道路阻礙臺北府城北門景觀甚大,在跨越的縱貫線鐵路於1989年的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完成後全面地下化,臺北市政府最終在2016年春節期間將其全面拆除,忠孝橋與臺北車站間則改以619公尺長的平面道路連接。.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忠孝橋

地下街

地下街,指設置於地下,並設有供不特定民眾通行的通道的商店街。除此之外,有的地下街也會同時設立停車場。 地下街的出現,可以分擔當地地面上人車爭路的人流。 地下街令繁華的城市立體化發展,它跟路面商場間的行人天橋和架空平台建設,有近似的效果。 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不少地下街都連接地鐵站,亦有不少城市(如臺北、深圳)藉建造城市軌道交通時一併興建地下街。.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地下街

北宜新線

北宜新線,亦稱為北宜直線鐵路,是針對台鐵東部幹線臺北—宜蘭間現有的95.9公里路線過於冗繞而提出的截彎取直方案,並以「臺鐵南港至花蓮提速改善計畫」的名義進行規劃,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目前全線規劃起自南港車站,經大溪車站至頭城車站,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尚待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北宜新線

光華商場

光華數位新天地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新生北路市民大道交叉口的臺北市公有商場。其商場內由原位於中正區與中山區、大安區交界處的光華陸橋下方之光華商場(網站:),以及原位在西寧南路的西寧電子商場(網站:)攤商所組成。.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光華商場

光陰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英語:Time Story)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2008年八點檔連續劇之一,由陳怡蓉、黃騰浩、賴雅妍、楊一展、馬念先等主演,製作人是王偉忠與王珮華,製作單位是風賦國際娛樂與王珮華工作室,開鏡時間為2008年9月26日,殺青時間為2009年1月20日上午10:00(UTC+8,以下皆同),是風賦國際娛樂第一部連續劇。.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光陰的故事

縱貫線 (北段)

縱貫線(北段)是指縱貫線從基隆至竹南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鐵路幹線。由於縱貫線在此段穿越台灣人口最為稠密的台北都會區,故此段為台鐵各營運路線之中流量最高的路段。在七堵 - 樹林間為列車車次最密集的區間,每日單向約150至160車次通過。.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縱貫線 (北段)

總舖師 (電影)

《總--師》(Zone Pro Site),是一部于2013年上映的台灣喜劇类電影,由夏于喬、林美秀、楊祐寧領銜主演,陳玉勳執導,李烈、葉如芬監製。.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總舖師 (電影)

聖安宮 (光華商場)

聖安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梅花里光華商場六樓的三山國王廟。.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聖安宮 (光華商場)

華山車站

華山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梅花里,是臺鐵縱貫線上已經廢除的鐵路車站。臺北捷運南港線於附近設有善導寺站。目前原車站建物尚存,站區則規劃為「中央藝文公園」,並規劃與鄰近的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連成一氣,進行大規模的都市更新計畫;但因其車站建物為臺北市現存最悠久的鐵路史跡,建物保存之與否引發各界關注。後因原定開發計畫暫緩執行,交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代管、並納入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中,將原站區範圍轉型為「URS27華山大草原」,提供大規模開放綠地空間予公眾使用,惟車站建物本身仍未內登記為古蹟保護。.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華山車站

華翠大橋

華翠大橋,為跨越新店溪的公路橋樑之一,位於臺灣的臺北市萬華區與新北市板橋區之間。此路廊以前是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前身)於1901年(明治34年)2月完成的台鐵縱貫線新店溪橋。1992年台鐵「五大橋梁重建工程」之雙線上承式預力梁新店溪橋重建完成並通車,即為現今華翠大橋的前身。1999年7月21日交通部完成萬華車站至板橋車站以南之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後,鐵路新店溪橋停用,由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的前身)於同年9月15日起動工改建,預力梁拆換為鋼構箱梁與I型梁、修補橋墩、更新支承座與改建部分帽梁等,並將橋面拓寬為18.5公尺,以應未來公路橋梁使用之需,而橋名則在2001年4月17日由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及臺北市政府協調更名為「華翠大橋」。華翠大橋2001年8月16日第一階段新店溪下游側橋面(北橋)通車,並連接原地面鐵道改建的萬華艋舺大道與板橋縣民大道,讓臺北市萬華區的車輛可以行經華翠大橋直通新北市板橋區。隨後該橋新店溪上游側橋面(南橋)於2002年7月27日完成,使該橋雙向各2車道全線通車。.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華翠大橋

萬華車站

萬華車站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曾是已經廢止的臺鐵新店線端點站。為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中最晚開發的車站,也是唯一沒有臺北捷運共構的車站,但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萬華區公所出口直線距離約150公尺,可由東站出口經由康定路向北步行至龍山寺站出口3轉乘。.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萬華車站

館前路

前路,是台灣台北市台北車站附近的一條大路,為一單行道,僅能北行。門牌號碼編列至77號。該路段商場林立,有不少及辦公大樓,是一著名商圈。館前路最初於日治之設計,兩端點一為臺北車站,另一端則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兩棟重要建築遙相對望;但台北車站因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而平移,僅存國立臺灣博物館駐守一端,此空間配置僅能倚靠舊照片回顧。其後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即舊時之新公園。.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館前路

西門緊急停靠站

西門緊急停靠站為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上,於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中臺北市區路段所設置的緊急停靠站。 此處於日治時代設立新起町車站(日語:新起町乘降場),停靠汽油客車,直到太平洋戰爭時期缺乏汽油為止。戰後的1950年代,臺鐵計畫將其復站,命名為西門車站;但因臺鐵無力處理車站附近及月臺上的違建,從未啟用。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後設立緊急月臺,計畫辦理客運但仍未實現,平時無任何列車停靠。其出入口可與台北捷運西門站相通。 他.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西門緊急停靠站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簡稱高雄鐵路地下化)為臺鐵捷運化暨立體化改建計畫,實際上執行分為「高雄計畫」、「左營計畫」以及「鳳山計畫」。本工程範圍北起高雄市左營區新左營車站,南達高雄市鳳山區大智陸橋,施工路段總長度約15.37公里,總經費998.69億元,2009年6月26日動工興建,原定2018年8月通車,但兩者別因鳳山車站徵收爭議及安檢未完成而延宕,預計2018年10月中旬通車,地下化計劃中復設及興建車站的第二階段工程則預計2023年完工。.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簡稱臺南鐵路地下化)為一屬於臺灣新十大建設中臺鐵捷運化的鐵路改建計畫,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繼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後所執行的第三座鐵路地下化系統,經費新臺幣293.6億元,預定於2024年6月完工,但由於計畫引起部分拆遷戶反對,此計畫延宕至2017年3月15日正式動工,目前施工中。 本案計畫從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路橋南方約400公尺(大橋車站南方)至生產路南方約1.4公里、全長為7.55公里的鐵路改為地下化,其中隧道長度為6.61公里,引道長度則為0.94公里,並保留臺南車站古蹟本體、建造二島式月台及四股道之新站、增設南臺南及林森兩座通勤車站。此外,臺南市交通局亦規劃「臺南鐵路立體化延伸至善化地區可行性研究」,北自善化車站北側0.5公里,南至大橋車站以南約0.3公里,長度約16.6公里,包括5個車站、11處路橋、1處車行地下道,10處平交道,2015年3月提報交通部。.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市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介紹臺北市與新北市的互聯橋樑。 臺北市因為淡水河系環繞,與新北市間的交通往來大多有賴橋樑銜接;此外陽明山北面,陽金公路一帶則為磺溪水系。橋樑的命名如同道路,有訓示的,有人名的,有依經過河川的,亦有依連絡地點的。其中萬華區連外的橋樑則多冠上兩地地名,第一個字為北市的地名如萬華的「萬」或「華」,第二個字為新北市的地名如板橋的「板」、江子翠的「江」或「翠」、中和的「中」。以下為主要聯外橋樑及其簡介(分本市東、西、南、北四邊介紹,順序為由下游至上游):.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臺北市歷史

臺北市歷史包括臺北從移民聚落、殖民城市、到現代國際性的大都市的歷史過程。 臺北市歷史可追溯至清代1709年陳賴章墾號開墾大加蚋,亦可从1884年臺北府城建城算起。事實上,依照考古所獲得的證據顯示,早在7,000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市區內的圓山與芝山岩等地已有相當豐富的史前文化。 約2,000年前,臺北市中山區出現了圓山文化,該文化與之後生活於臺北盆地的平埔族有極深的淵源。 而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不過,在此段時間,並沒有精確的文字記錄可供後人按年計月地細數臺北歷史史事。這種情況直至17世紀有其文字記載後,才有所改變。.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市歷史

臺北運務段

臺北運務段為臺灣鐵路管理局依《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分支機構組織通則》第二條成立的分支機構,主要業務辦理轄屬各場站、車班組,有關客貨營運、行車運轉之管理與督導考核事項。.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運務段

臺北鐵路地下化

#重定向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鐵路地下化

臺北西站A棟

臺北西站A棟(英語譯名:Taipei West Bus Station Terminal A)另有一誤用的名字交六轉運站、臺北西A站或臺北A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通六號用地東南角,為臺北市主要的公路長途客運(國道客運)車站之一,其前身為臺北東站、臺北北站及國道客運臺北總站。為了配合臺北市政府的,在2016年10月30日停止使用、並將予以拆除。.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西站A棟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鐵、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同時是與桃園機場捷運共站的車站;周邊則有臺北轉運站、國光客運臺北車站等公共汽車站點。不但是臺北都會區與北臺灣首要的公共運輸樞紐,也是全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長期穩坐台鐵各車站總運量首位,總使用人次則居於全球第25名。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隨著臺北捷運、台灣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臺北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華山特區等周圍之「臺北車站特定區」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外縣市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車站

臺北都會區交通

臺北都會區包含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圈也是臺灣最大都會區及首要發展核心,因此不論區內或對外之交通流量均十分龐大。每逢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有大量人潮、車潮流動於市區內,經常導致各重要幹道出現交通阻塞的情形。為求儘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人潮、車潮,並減少塞車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興建多條快速道路與聯外橋樑。 此外,大臺北地區亦為臺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地區,其路網主要由公共汽車和-zh-hans:捷运(即地铁);zh-hk:捷運(即地鐵);zh-tw:捷運;-所構成。至目前為止,整個大臺北地區營運中的公車路線共有421條,平均每日載客161萬人次。--方面,臺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131.1公里,平均每日運量已超過200萬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共通使用於捷運、市區聯營公車、短程客運與公營停車場的非接觸式IC智慧卡:一卡通、悠遊卡、愛金卡、HappyCash;並實施公車與捷運間的電子票證雙向轉乘優惠制度。 對外交通方面,除了有多條國道(高速公路)與省道通往全臺各地之外,臺鐵縱貫線與臺灣高速鐵路在大臺北地區設有數處車站,其中臺北車站是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及交通轉運樞紐。空運與海運分別以松山機場與基隆港、臺北港為主要據點。.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北都會區交通

臺鐵地下化

台鐵地下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營運路線對於臺灣西部各都市的阻隔及對地面交通的影響提出的改善方案中的地下鐵路(簡稱地鐵,或稱鐵路地下化)方案。 此方案的實施範圍為縱貫線各段,以「專案」作為各工程的計算單位。專案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以下簡稱鐵工局)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工務處臺北工務段(僅辦理桃園鐵路地下化)專責辦理,部分工程已經列入新十大建設的臺鐵捷運化計畫當中。.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鐵地下化

臺鐵高架化

臺鐵高架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營運路線對於台灣西部各都市的阻隔及對於交通的影響提出的改善方案之中的高架鐵路及高架車站方案,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辦理,部分工程已經入新十大建設的臺鐵捷運化計畫當中。.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鐵高架化

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

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簡稱桃園鐵路地下化)為臺鐵捷運化計畫之一,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繼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後所執行的第四座鐵路地下化系統,計畫範圍為新北市鶯歌車站南側鳳鳴平交道至中壢區中壢車站南側環南路地下道之間的縱貫線路段;其中,鶯歌車站至桃園車站間採用三軌,桃園車站以南採用二軌,總長度約15.95公里的鐵路改為地下化,由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工務處臺北工務段辦理,進行細部設計,後交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施工,目前此計畫正在施工中。 在2014年底新任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上任後,以民眾意向及效益可行性為基礎中止原高架化計畫並改為地下化計畫,並於2015年2月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招標工作。.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

逸仙公園

逸仙公園位於台灣台北市台北車站附近,又名國父史蹟紀念館。該公園為紀念孫中山的小巧公園。中華民國選擇此處作為紀念該國國父的公園之一,主要原因是該地為孫逸仙於1913年來台時下榻的料亭。該料亭亦為當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與孫逸仙會談政情的場所。現址為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46號,北靠市民大道一段、東靠中山北路一段、西靠台北車站。.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逸仙公園

樺山町

樺山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為紀念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而命名。樺山町北隔鐵路鄰大正町、南鄰幸町,今忠孝東路、北平東西路、青島東路、杭州北路、杭州南路一段、林森南路、天津街、紹興南街、紹興北街、鎮江街之一部均在町內。此地自日治時期起設有台北鐵路貨運樞紐「樺山貨物取扱所」,二戰後更名為華山車站,今已隨著鐵路地下化而廢止。 戰後,國民政府當局將“樺山”二字依其中文諧音改為「華山」,是今日該區內華山藝文特區、華山公園、華山市場、華山社區的名稱由來。.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樺山町

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

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是臺鐵立體化南港專案的一部分,當中包括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汐止~五堵間第三軌高架工程和樟樹灣~南港間擴建三軌工程。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於2002年10月動工,於2006年4月8日晚間11點進行切換作業,在4月9日啓用,而七堵車站和七堵調車場則分別於2006年12月及2008年3月17日接連完工。至於汐止~五堵間第三軌高架工程,於2008年6月25日動工,原定2010年3月5日完工,但基泰營造因財務狀況不佳導致工程進度大幅落後,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於2009年5月1日終止契約,最後於2009年10月19日由日富營造接續工程並於同年11月11日動工,於2012年7月8日完工。而樟樹灣~南港間擴建三軌工程於2013年10月20日完工。.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

淡水河流域橋樑隧道列表

淡水河為臺灣北部第一大河,流域面積達2,726.00平方公里,遍佈在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並包括新竹縣、宜蘭縣局部地區,流域面積廣大,而且流域內人口密集,都市化程度高。為了承載大臺北都會區龐大的交通流量,政府陸續在淡水河主流,以及大漢溪、新店溪與基隆河流域等支流上興建橫跨河川的橋樑。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要橋樑:.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淡水河流域橋樑隧道列表

港子嘴

港子嘴,新北市板橋區老地名,約在光復橋頭一帶,範圍大致包括今港嘴--、振興里、振義里及光復里。 本地東臨新店溪,為港子溝入溪之口,昔日形成一個小河港,故清代即稱為「港子嘴莊」。清治後期至日治初期,用字稍作異動為「港仔嘴庄」,隸屬於擺接堡。因原為平埔族群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武朥灣社的聚居地之一,故當時有舊社、新社兩個主要聚落。其北鄰為江仔翠庄,西側為下深坵庄,東及東南與加蚋仔庄以新店溪為界。 1920年(大正四年)港仔嘴庄改制為「港子嘴」大字,隸屬於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 港子嘴北部有縱貫線鐵路橫越而過,鐵路地下化後路面改舖設為縣民大道,原有跨越新店溪之橋樑亦改建為華翠大橋。該鐵路曾於本地區內設有港嘴車站,但已於1960年廢除。.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港子嘴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是一棟位於台灣台北市南港區的摩天大楼,是臺灣鐵路管理局以BOT模式(地上權)交給潤泰企業集團出資出力開發的商辦大樓摩天大樓,潤泰旭展投資興建,潤弘精密承造,李安憲建築師事務所及日建設計株式會社設計,樓高138.3米,共地上30樓,與南港車站共構。2015年12月4日,英特爾台灣分公司宣布啟用南港新辦公室在潤泰南港車站大樓。 2015年12月15日,六福開發與萬豪國際集團合作斥資新台幣10億元打造的台北六福萬怡酒店正式進駐CITYLINK南港店,位於B棟的7~30樓,共465間景觀客房;接下來,喜樂時代影城也將進駐CITYLINK南港店C棟11~14樓。 南港車站大樓屬台鐵南港專案的一部分,為目前臺灣環島鐵路網中建築量體最大的複合式車站結構,也是全台灣最高的車站建築。包含台鐵三座地下島式月台及一個工作月台、台灣高鐵地下三座島式月台、長途客運轉運站及連通台北捷運南港站。該大樓位於市民大道八段台鐵及高鐵軌道的正上方,包含有四棟(B1、B2、C1、C2)主建築及東側出入口(A1)和面南興公園方向出入口(B3)等建築群,這些建築群初期均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主辦興建,屬大區塊的整片開挖,是台鐵南港專案的一部分,但只完成A1、B1、B2棟的底座及C1、C2棟部分樓層,其後將B1、B2兩棟的後續工程以BOT的方式招標,最後由潤泰集團得標,即為目前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摩天大樓,由潤泰創新興建,李安憲建築師事務所及日建設計株式會社設計,樓高138.3米,共地上30層,此外根據該BOT案的合約,潤泰還必須在此建築體內完成一座長途客運巴士轉運站,而C1、C2兩棟也一併給該集團經營,而B1大樓下方、A1棟東側出入口與捷運南港站連通層的部分則交由環球購物中心營運。.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潤泰南港車站大樓

新武界隧道與栗栖溪引水工程

新武界隧道及栗栖溪引水工程,又稱為新武界引水隧道工程,是臺灣的一項水利工程,連接原有武界壩、新建之栗栖壩及日月潭,將武界壩上游濁水溪及其支流栗栖溪溪水以越域引水方式引入日月潭。主要功能是確保日月潭水源穩定,提高日月潭發電系統利用率及運轉可靠性,總工程經費為新台幣90億元。其中新武界引水隧道與栗栖溪引水隧道總長約 16.5 公里,是台灣最長的引水隧道,長度超越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與北迴鐵路新觀音隧道若計入鐵路地下隧道的話,台北捷運橘線全長31.5公里,台北捷運藍線28.2公里,台北鐵路地下化隧道23.1公里,則新武界引水隧道的長度排名為全台第四長的隧道。。完工後日月潭每年可增加約8億立方公尺的進水量,發電系統每年可增加 7,600 萬度(瓩時)水力發電量。.

查看 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和新武界隧道與栗栖溪引水工程

亦称为 南港專案,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台北鐵路地下化。

潤泰南港車站大樓新武界隧道與栗栖溪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