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叶李,山東省 (中華民國),上海县知县列表,建興郡 (後趙),张自忠,張振秀,後趙州郡列表,王彦超,端午節 (華人),第一屆國民大會山東省代表,盛昱,隋朝行政区划,賈耽,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清朝解元列表,明朝解元列表。
叶李
葉李,字舜玉,又字太白,南宋富陽慶護里(今環山鄉)人。 南宋理宗時為太學生,與同學康棣、朱清等八十三人伏阙上書,揭露賈似道禍國殃民。葉李被誣,流放漳州。德祐元年(1275年),贾似道被贬,葉李遇赦返。朱清迎之於江上,歸隱富春山中。至元十四年(1277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詔求江南遺逸,授葉李爲奉訓大夫、浙西道儒學提擧。至元二十三年,官至御史中丞。至元二十九年,以病告歸,南歸時病殁於山東臨清縣。.
查看 臨清縣和叶李
山東省 (中華民國)
山東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魯」。.
上海县知县列表
此表所列为1298年-1911年上海县知县(监县,县尹)列表,上海县隶属于松江府。元朝上海县设监县,由蒙古人或色目人任,称为达鲁花赤,上海县县尹综治上海县县政。明朝与清朝上海县设知县。上海县县治最初设置于上海镇守衙内,1299年迁至上海市舶司内。.
查看 臨清縣和上海县知县列表
建興郡 (後趙)
建興郡,十六国时後趙設立的郡。 建武十二年(346年)分長樂郡及清河郡地置,治所在廣宗縣(今河北省威縣東北),領廣宗縣(舊屬長樂郡)、建始縣(346年分廣宗縣地置,今廣宗縣東)、興德縣(346年分廣宗縣地置,今廣宗縣一帶)、臨清縣(346年分清河縣地置,今威縣東)、水東縣(346年分清河縣地置,今清河縣西北)5縣。後趙滅亡後,該郡及新置縣份均廢除。.
查看 臨清縣和建興郡 (後趙)
张自忠
張自忠(),字藎臣,後改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為西北軍系將領,中原大戰後接受中央政府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曾參與喜峰口戰鬥。 1935年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曾先後任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天津市市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曾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軍長,後升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曾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 張自忠將軍是二次世界大戰裡50個同盟國中,陣亡在戰場上的最高階將領。.
查看 臨清縣和张自忠
張振秀
張振秀(),山東臨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知肥鄉縣、永平縣,遷兵部主事。泰昌元年(1626年)改吏部,更歷四司,至文選員外郎,乞假歸里。崇禎改元,起驗封郎中,歷考功、文選,擢太常寺少卿,因事牽連,落職歸。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關,圍河間,遠近震動。臨清總兵官劉源清偕榷關主事陳興言、同知路如瀛、判官徐應芳、吏目陳翔龍、在籍兵部侍郎張宗衡、員外郎邢泰吉、臨汾知縣尹任及振秀等合力備禦。不久,城池被圍,力拒數日,孤立無援。城破,張振秀戰死。.
查看 臨清縣和張振秀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查看 臨清縣和後趙州郡列表
王彦超
王彦超(914年 - 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歷任許多藩鎮節度使,封邠國公。贈尚書令。.
查看 臨清縣和王彦超
端午節 (華人)
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传统節日之一,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端午節节庆同样源于中国古代的端午节传统。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1939年,抗日戰爭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端午节在各地有各种传统别称,包括“端陽節”、“重五”、“龙舟节”、“龙船节”、“双五节”、“肉粽节”(闽南地区使用)、“粽子節”等。此外,由于上述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内容,华人的端午节文化和东亚其它地区的节庆文化出现区别,因此到了现代,为了区分其他地区的端午节,华人的端午节有時被稱為“中華端午節”,即華人所過的端午節,或稱“中國端午節”。.
查看 臨清縣和端午節 (華人)
第一屆國民大會山東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盛昱
宗室盛昱(,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巳時-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丑時),字伯希,又字伯熙、伯兮、伯羲、伯韞,號韻蒔,室名意園、鬱華閣、栘林館。清朝遠支宗室鑲白旗第三族。清朝政治人物、學者。.
查看 臨清縣和盛昱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臨清縣和隋朝行政区划
賈耽
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人。中国唐朝官員,仕至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博學好古,尤以精通地理學著稱於世。.
查看 臨清縣和賈耽
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
汪兆銘政權行政區劃,指日軍扶植下的汪兆銘政權行政區的畫分,該政權雖在名義上統有華北政務委員會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然而事實上僅直接管轄江蘇、淮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中原、福建等省份及南京、上海、漢口、廈門等特別市,再者,除了江蘇、淮海、安徽三省的形勢較為完整外,其他省區往往僅佔有少數縣;另曾設置浙東行政公署、蘇北行政公署及蘇淮特別行政區等3個省級特區。華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管轄河北、山東、山西3省及北京(後改回北平)、天津、青島等三個特別市;實際上尚管有河南省及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後另設立華北政務委員會第一直轄行政區及冀東行政公署等2個直轄省級特區。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則管轄巴彥塔拉、察哈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等五個盟與察南、晉北兩政廳,並先後設立厚和、包頭、張家口等3個特別市,合計10個省級單位。.
清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清朝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臨清縣和清朝解元列表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臨清縣和明朝解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