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台鐵3號型蒸汽機車
3號型蒸汽機車是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購入的飽合式蒸汽機車,其特徵是披覆在車體上的水櫃,如同馬鞍般。.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查看 臨時臺灣鐵道隊和大稻埕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日本稱之為大東亞戰爭)時期的防空設施,位於臺北州臺北市建成町、日新町與下奎府町交界處(今台北市大同區建功里臺北圓環內)。昭和十八年(1943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同盟國軍對臺北市進行空襲,總督府特別在臺北市中心建造防空壕與蓄水池,用以儲存消防用水與避難之用。蓄水池本體為紅磚疊造而成,為目前台北市出土最大的防空蓄水池。戰後蓄水池被填平,其上建立起著名的圓環夜市,蓄水池則逐漸被遺忘,直到2001年美食館工程開挖地面時被意外發現,為此美食館變更建築設計,延長工期至2003年才落成啟用。水池建造的年代雖不久遠,卻可見證戰時台北市民的生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2003年其指定為市定古蹟。.
山根武亮
山根武亮()是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是陸軍中將。貴族院議員、男爵。受頒有勲一等瑞寶章。.
查看 臨時臺灣鐵道隊和山根武亮
七堵車站
七堵車站位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七堵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七堵車站是劉銘傳鐵路的中途站,1891年在本站現址設立八堵站。總督府將清代鐵路改線後,1897年改稱七堵站,並同時興建木造站房。1899年八堵車站設立後改稱七堵站。1966年鐵路局在七堵車站設立七堵調車場,由於站場不敷使用,將本站分割成前後兩站,原站作為停靠北上列車的「前站」,在東邊距700m的長興里另興建的停靠南下列車「後站」,前後站之間以地下道相通。因這個局面經常造成旅客的不便,在臺鐵地下化工程七堵調車場整建計畫中,將前後站進行合併,並在後站站址改建新站房及月臺,於2007年啟用,前站則遭到廢止後,接下來前後站合併且配合台鐵大改點之後本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成為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起點和終點。七堵車站是縱貫線對號快車的主要起、終點站,不僅是七堵區的交通樞紐,也是鐵路局唯一擁有4個月台的車站。後七堵車站至南港車站之間的路段增建第三軌(實際未進南港站區,在北邊一點匯入),舒緩早已過載的運量。.
查看 臨時臺灣鐵道隊和七堵車站
臺灣鐵道史
臺灣鐵道史又稱臺灣鐵路史,可以追溯至臺灣清治時期晚期,一般以清朝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於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鋪設臺灣鐵路為開始,但其實在1877年時基隆八斗子煤礦便已鋪設了輕便鐵道運送煤礦,為臺灣的第一段鐵路,但一般客貨運鐵路仍以劉銘傳所倡建的鐵路最早。 但清朝時的臺灣鐵路只有基隆經臺北到新竹的路段,發揮的效益有限,且品質亦不符合後來日人的標準。而目前臺灣鐵路體系的形成主要是奠基於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除了官營鐵路外,尚有各地的輕便鐵路。日治時期臺灣與大日本帝國的其他地方逐漸形成陸海空的交通聯運網,而且鐵道部還出版旅遊書《臺灣鐵道紀要》、《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宣傳臺灣的風景名勝和推廣鐵道旅遊。但是由於鐵道部各項計畫的預算經常遭到臺灣總督府財務局及日本帝國議會刪減,常無法照計畫實行並達到預定效果,導致鐵路在「速成延長主義」下基礎建設不足,日後保養與改良亦難以確實。在1936年縱貫線軌條有六成為使用了二、三十年的老舊軌條,對列車行駛與安全都造成了影響。大谷光瑞曾揶揄官鐵說:「我以為這是輕便鐵路。但仔細一看,原來不是。再看它行走的時候,才知道它真的不輕便。」。在中日戰爭爆發的前夕(1937年左右),臺灣官鐵在質量上已遠遜於日本國鐵、南滿州鐵道、朝鮮鐵道。 進入民國時期後,由於年久失修與戰爭的破壞,故剛開始著重於鐵路的修復,後來才開始興築新的鐵路路線,如臺鐵的北迴線、南迴線與台糖的玉左線、南北平行預備線等。然而另一方面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與產業的變遷,臺灣的鐵路運輸逐漸衰退,尤以各地的產業鐵路為最──例如糖業鐵路在1982年停辦客運,貨運功能在2010年代僅剩虎尾糖廠馬公厝線仍在運作。而從1980年代開始,台北捷運、高雄捷運、台灣高鐵與高雄輕軌的籌建使得臺灣的鐵路體系又進入另一個階段。.
臺灣鐵道線區司令部
臺灣鐵道線區司令部是臺灣日治時期初期所設置之管理鐵路運輸的單位,隸屬於臺灣總督府陸軍局工兵部。該部門於1895年6月10日成立,該年9月24日解散,所掌事務由臨時臺灣鐵道隊接管。雖然當時依照〈臺灣總督府假條例〉已經在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遞信部底下設有「鐵道課」,並實際處理鐵路運輸等業務,但鐵路事務的主導權仍在軍方系統的臺灣鐵道線區司令部手上。.
臺鐵蒸汽機車編號史
臺鐵蒸汽機車編號史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蒸汽機車的一項特色,其型式編號為隨著政策的實施甚至改朝換代而更動。自1887年起,分別在1899年、1905年、1937年及1945年更動編號。前後共有四次。.
新竹車站
新竹車站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內灣線的鐵路車站,六家線亦以此站為折返點。新竹車站是劉銘傳鐵路的終點。日治時期時將原有路線部分改線,並計畫向南興建縱貫鐵路,同時將新竹車站改建為木造站房。現今站體於大正二年(1913年)完工,建築樣式結合了巴洛克風格與德式哥德風,具有陡斜的屋頂,為整個車站帶來優美典雅的異國情調,加上厚實的紅磚牆壁,讓設計繁複的建築更顯莊重,線條分明的設計點綴著細緻的裝飾。二戰後整修的樣子與原設計較不同。是臺灣最古老的現役站房 ,為國定古蹟。.
查看 臨時臺灣鐵道隊和新竹車站
1895年臺灣
1895年的臺灣正經歷一系列劇烈的政權更迭,在短短的一年之間,由清治時期走向建立民主國、再進入日治時期。 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由日本獲得勝利。1895年4月17日,日清雙方於今日的山口縣下關市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5月8日,條約生效,長達212年的清治時期正式結束。5月15日,大總統唐景崧發佈《獨立宣言》,臺灣民主國第一共和建立。6月11日,日軍進入臺北城,第一共和瓦解,為期50年的日治時期自此開始。6月26日,民主國第二共和定都臺南城,直至10月21日劉永福西渡清國,才徹底瓦解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