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腓力二世 (马其顿)

指数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119 关系: 培奥尼亚厄利墨亞的菲拉厄利墨亞的波利摩克拉提斯古希臘少年愛古希腊古伽娅 (马其顿)古典时代古色萨利塞琉古一世塞萨洛尼基夥友騎兵大流士三世奥诺马尔库斯奧妲塔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奧林匹亞絲安提帕特安提貞尼斯安提柯一世安提柯二世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尼刻西波莉絲巴耳底利斯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希臘重裝步兵希腊希腊历史布西發拉斯帖撒羅妮加帕曼紐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亞基斯三世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亞歷山大帝 (電影)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亞歷山大二世 (馬其頓)亞歷山大戰記庫娜涅底比斯圣队底比斯戰役伊巴密濃達伊庇魯斯同盟伊利里亚伊利里亚人伊菲克拉特斯伊朗歷史伊普蘇斯戰役伯罗奔尼撒战争...伽比埃奈戰役弗里吉亞的阿爾塔巴左斯佩爾狄卡斯佩爾狄卡斯三世佩拉利西馬科斯列昂納托斯喀羅尼亞戰役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克羅庫斯平原戰役克莱奥帕特拉克里昂米尼战争克拉特魯斯前336年前397年前哨騎兵皮翁尼亚皮洛士戰爭科林斯米利都的拉俄墨東繼業者维吉纳太阳罗得岛羅德島的門農羅德島的門托耳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菲莉涅馬其頓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馬其頓的勞迪絲馬其頓的阿爾西諾伊馬其頓王國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马其顿国王列表马其顿方阵近身護衛官霸權蘭加羅斯阿吉乌斯二世阿吉德王朝阿塔罗斯阿羅洛斯的托勒密阿提卡希臘語阿波羅尼亞的阿爾其馬科司阿明塔斯三世阿敏塔斯四世薩里沙長矛腓力腓力三世 (马其顿)腓力二世腓立比陳欣 (配音員)欧律狄刻 (消歧义)歐律狄刻 (安提帕特一世之妻)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歐邁尼斯步兵夥友波利伯孔波斯法那巴佐斯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潘美尼斯潘蓋翁山攻城武器托勒密一世拉古斯曼丁尼亚战役普罗夫迪夫 扩展索引 (69 更多) »

培奥尼亚

培奥尼亚,又译作 皮奥尼亚 (英语:Paeonia;; Παιονία) 曾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古国。 对于它的边界历史记载不是很清晰,大体位于古马其顿王国以北,位置于当今的马其顿共和国境内,希腊的东北部的狭长区域,和保加利亚西南的一小部分。在史诗伊利亚特中记载,他们曾与特洛伊组成联盟。在后来的波希战争中,他们子民被迫流亡亚洲。 公元前335-334年,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在培奥尼亚阿吉国王(King Agi)死后,对其发起了军事行动,从而占领了其南部地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培奥尼亚 · 查看更多 »

厄利墨亞的菲拉

菲拉(希臘語:Φίλα),可能是德達斯二世的女兒,有兩個兄弟德達斯三世和馬卡塔斯。菲拉可能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一任或第二任妻子,她明確育有子女。.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厄利墨亞的菲拉 · 查看更多 »

厄利墨亞的波利摩克拉提斯

波利摩克拉提斯(古希臘語: Πολεμοκράτης,前四世紀人物),他出身上馬其頓的厄利墨亞,是馬其頓將領科那斯和克里安德的父親。波利摩克拉提斯在馬其頓腓力二世時,分配到哈爾基季基的田產。.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厄利墨亞的波利摩克拉提斯 · 查看更多 »

古希臘少年愛

古希臘少年愛是古希臘時代被當時社會所公開承認的一種社會關係,通常是由一名成年男性和一名青少年組建而成。 這種關係存在於古希臘古風時代和古典希臘時代。 一些學者找到這種關係的儀式起源於克裡特島,這種儀式被認為是進入古希臘軍事生活和宙斯宗教的入門儀式。 少年愛這一習俗在古希臘的文化和哲學中是具有理想化和批判性的, 這一習俗並沒有在《荷馬史詩》中得到體現,它似乎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發展成為古希臘同性社會文化中的一部份。 它的表現特點為:藝術表演和體育比賽中的裸體習俗、貴族階級的晚婚習俗、交際沙龍和女性的隱居深閨。 少年愛在古希臘的影響十分巨大,以至於成為“自由公民相處關係中的一種文化模式”。 學者們認為按照當時各地的風俗和個人的傾向,這種關係中性行為的角色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在現代英語詞彙中,“Pederasty”通常暗示著未成年人的性虐待行為。但是在當時的雅典法律中,承認“自願”,但不認為“年齡”是規範性行為的重要因素。 正如研究古典希臘時代的史學家羅賓·奧斯本(Robin Osborne)所指出的那樣,用21世紀的道德規範檢視歷史上的少年愛現象,過於簡化問題的複雜性。.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希臘少年愛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伽娅 (马其顿)

古伽娅 (Γυγαίη) 是阿敏塔斯一世的女儿,亚历山大一世的姐妹.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伽娅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典时代 · 查看更多 »

古色萨利

色萨利(阿提卡希臘語: Θεσσαλία, Thessalía Aeolic Greek (Thessalian): Πετθαλία, Petthalia)是一个巴尔干半岛南部的传统区域(今属希腊)。在 迈锡尼时期,色萨利地区被称为Aeolia,这个名字被继续用于希腊主要部落Aeolians,他们的语言被称作Aeolic。.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古色萨利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萨洛尼基

塞萨洛尼基(希腊语: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譯作薩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薩羅尼加,舊譯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臘語發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希腊北部最大城市,希腊中马其顿大区和塞萨洛尼基州的首府。根据2001年官方人口统计,塞萨洛尼卡大都会地区总人口有1,057,825人。 塞萨洛尼基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它的商港对于希腊和东南欧腹地都非常重要。该市拥有2所国立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作为文化中心,它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知名。该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知名,希腊总理每年會在此发布下一年政府的计划。塞萨洛尼基还以东南欧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而知名,吸引了许多国际名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塞萨洛尼基 · 查看更多 »

夥友騎兵

夥友騎兵(古希臘語:ἑταῖροι;hetairoi),又譯夥伴騎兵或馬其頓禁衛騎兵,夥友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精銳騎兵,源於馬其頓王國的國王騎兵衛隊,在腓力二世的擴充改良下,成為馬其頓軍最重要的突擊主力,在當時古代西方世界可說是最精銳的騎兵,它也被認為是第一個能夠發起有效衝鋒的騎兵。而馬其頓國王的近身護衛官也從夥友騎兵中精選。.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夥友騎兵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Darius III;),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侄孫 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為了獨掌大權,殺死了阿爾塞斯之後,擁立他為君,是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而後他先發制人,賜死了巴戈阿斯。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無力處理。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波斯即將淪亡時,總督貝蘇斯兵變,挾持並軟禁了大流士三世,貝蘇斯為了不讓亞歷山大擄獲大流士三世,將大流士三世殺死,自立為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大流士三世 · 查看更多 »

奥诺马尔库斯

奥诺马尔库斯(Onomarchus.),()。古希腊军事将领,曾經率领军队在古希腊第三次神圣战争期间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交战于克罗库斯平原。该战役前,他数次与马其顿人交锋,后來回师色萨利,试图保持有利地位,惟在该战役中为腓力二世所击败,他为马其顿人所俘获及处死。.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奥诺马尔库斯 · 查看更多 »

奧妲塔

奧妲塔(前四世紀人物),是伊利里亞公主,是達耳達尼亞國王巴耳底利斯的女兒。奧妲塔後來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更名為歐律狄刻(於婚禮上以腓力二世母親的名字命名,其母為伊利里亞人)。她育有一個女兒名為庫娜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妲塔 · 查看更多 »

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

保萨尼亚斯(Παυσανίας,Pausanias)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的近身护卫官。 公元前336年夏,马其顿王室聚集于旧都埃格,庆祝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和腓力女儿克丽奥佩脱拉的婚礼。当腓力二世进入剧院时保萨尼亚斯将其刺杀,但随后企图逃走,被腓力的卫士所杀。 Category:馬其頓帝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亞絲

奧林匹亞絲 (Ὀλυμπιάς, 約),是希臘伊庇魯斯地區摩羅西亞王國公主,父王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奧林匹亞絲後來嫁給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成為他的第四位王后,她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她對狂歡式的蛇崇拜信仰相當虔誠,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她曾與蛇同床共枕。.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奧林匹亞絲 · 查看更多 »

安提帕特

安提帕特 (Ἀντίπατρος; 前397年 — 前319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將軍。於前320年,擔任亞歷山大帝國攝政。.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安提貞尼斯

安提貞尼斯(希臘語:Aντιγένης;)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之一。從腓力二世時就為馬其頓王國效力,公元前340年時在圍攻色雷斯的皮林塔斯時失去一隻眼。 當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第一次繼業者之戰爆發,安提貞尼斯跟隨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攻打埃及的托勒密,當佩爾狄卡斯抵達尼羅河三角洲最東部的城市佩魯修姆(Pelusium)企圖渡過尼羅河,遭受到失敗。佩爾狄卡斯斯轉道三角洲頂部的孟菲斯,但部分部隊在渡河時又被河水沖走,部隊士氣低下,在佩爾狄卡斯的嚴厲懲處下,部隊被激怒而發生嘩變。銀盾兵指揮官之一的安提貞尼斯與培松、塞琉古聯手殺害了佩爾狄卡斯,並與托勒密談和。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安提貞尼斯因此擔任埃蘭總督。 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中,安提貞尼斯和其他東部行省總督加入歐邁尼斯一方來對抗安提柯,並在帕萊塔西奈戰役、伽比埃奈戰役兩場會戰中率領銀盾兵都有良好表現,而當銀盾兵在伽比埃奈戰役後發生嘩變,安提貞尼斯隨著歐邁尼斯落入安提柯的手中,最終被活活燒死。 Category:古代馬其頓將軍 Category: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 Category:亞歷山大帝國總督 Category:被处决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提貞尼斯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提柯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二世

安提柯二世(戈努斯人)(Αντίγονος B΄ Γονατᾶς,),是安提柯王朝國王,時間在前283年~前239年間。他擊敗入侵希臘的高盧人,於前276年入主馬其頓,獲得馬其頓王位。他被認為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的真正創建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提柯二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

安條克(希臘語: Αντίοχος, 約四世紀人物),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同個時期。安條克出身馬其頓的奧勒提斯,來自高階貴族家庭,父親可能叫做塞琉古,也可能有個兄弟叫托勒密,或許還有個叫塞琉古的侄子。 安條克可能是腓力二世麾下的將軍,是個卓越的軍官。安條克與勞迪絲,並大概於前358年生下塞琉古一世,他日後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最後自立為王,建立塞琉古帝國。傳說安條克還有一個叫做狄迪墨婭的女兒,但這可能是塞琉古一世宣稱他是阿波羅之子以後,才出現的虛幻人物。 當塞琉古一世成為國王後,他建立了16個城市並以他父親的名字「安條克」命名,其中包含奧龍特斯河畔安條克、皮西迪亞的安條克等等。.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 · 查看更多 »

尼刻西波莉絲

尼刻西波莉絲(Νικησίπολις ;前四世紀人物),出身色薩利的費萊,可能是貴族之女。後來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她與腓力二世有一個女兒叫帖撒羅妮加。關於尼刻西波莉絲的出生背景和生平知道的不多,她很可能是費萊的伊阿宋之外甥女。.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尼刻西波莉絲 · 查看更多 »

巴耳底利斯

巴耳底利斯(; Βάρδυλις 前448-358)是伊利里亞地區達爾達尼亞國的國王、甚至是開國者與伊利里亞聯盟的統帥。 在巴耳底利斯治國期間,他使達爾達尼亞國勢達到巔峰,在他的領導下,伊利里亞數次擊敗馬其頓與摩羅西亞。前383年,位於東南面的馬其頓王阿明塔斯三世被伊利里亞襲擊、流亡在外,後在色薩利的伊阿宋協助下復位。此外他還曾對南面的伊庇魯斯短暫發動攻擊。前359年,馬其頓阿明塔斯三世的次子佩爾狄卡斯三世也死於與伊利里亞人的戰爭中。 從日後搜尋到的相關資料可以得知,巴耳底利斯相當長壽。他於前358年去世,可能是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一戰中戰敗身亡,但可以確定他活過90歲或者更長。在此之前,巴耳底利斯為了保有自己的征服的領地而與年輕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達成和平的協議,並將自己的女兒奧妲塔嫁給了腓力二世(奧妲塔是腓力二世的第一個或者第二個王后),腓力二世正是後世為人所知的亞歷山大大帝之父,其軍事才能絲毫不遜自己的兒子,在前358年,腓力二世主動破壞了協議,向達爾達尼亞發動攻擊,而這一場戰役可能使得御駕親征的巴耳底利斯戰死,更造成了達爾達尼亞7000名戰士的傷亡,等同於四分之三的軍力受損,伊利里亞人的土地也被占去了大部分。此後,伊利里亞人儘管趁腓力二世橫死試圖脫離馬其頓掌控,但腓力二世之子亞歷山大三世(大帝)於前335年再次重創伊利里亞人,迫使他們徹底臣服,結束了他們短暫的輝煌。 巴耳底利斯的子女包括腓力二世的妻子奧妲塔,已知的還有兒子克雷塔斯、女兒比爾肯娜。而他的一個孫子(克雷塔斯之子)巴耳底利斯二世、其女兒比爾肯娜之後嫁給了摩羅西亞國王、依庇魯斯統帥皮洛士,成為皮洛士的第四位王后。 Category:前358年 Category:前350年代逝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巴耳底利斯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

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之後不久開始。通常起始點視為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逝世開始,並結束於羅馬共和國在前146年征服希臘本土,或前30年最後的繼業者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Green,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Hellenistic Age p. xiii.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臘化時代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是指古希臘核心—希臘半島在希臘化的時期,起始點從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前146年被羅馬併吞為止,儘管之後被羅馬占領,古希臘的文學、藝術、建築、文化甚至希臘化的社會和科學的連續性並未因此中斷,希臘文化本質上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為止,但羅馬的統治標誌著古希臘城邦的終結,結束了希臘政治上的獨立性。 在希臘化時期,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這段期間,希臘化文明的中心分別轉移到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亞歷山卓和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而其他城市如帕加馬、以弗所、羅德島和塞琉西亞也相當重要,東地中海的城市文明提高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 查看更多 »

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装步兵(ὁπλίται,hoplitai),是古希臘城邦的公民士兵,他們主要使用長槍並以密集方陣作戰,其字源古希臘語ὁπλίται,是從(hoplon)衍伸而來。「hoplon」是指當時常用的希臘式大圓盾,故「hoplitai」就是指持大圓盾的步兵,之後這一詞語衍伸為古希臘的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主要由城邦的公民組成,這些自由人需自行準備自己的武器和鎧甲,故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許多希臘城邦中,公民都有接受基礎的軍事訓練,需服役常備軍一定時間,而當戰事發生時他們都要會被徵招起來。其中最令人知名的是斯巴達的公民,他們一生都在進行軍事訓練,並有相當強悍、恐怖的軍事力量。而斯巴達的勁敵雅典人,他們在六十歲以後就免除兵役。幾乎所有古希腊名人,包括哲學家和詩人,都曾加入過希臘重裝步兵。 希臘重裝步兵準確發展年代不是很確定,其中較流行的說法是希臘重裝步兵大約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就發展出來,當時那個時代英雄式的戰鬥思維逐漸被廢棄,並引進偏重訓練的軍事系統,同時阿爾戈斯式的盾牌也開始流行。另外,學者Peter Krenz則認為希臘重裝步兵這個思維是從儀式化戰爭中所發展出來,且不是在前八世紀或前七世紀,而是在前480年以後發展的,當時在方陣中開始排除使用非重裝的士兵。 在馬其頓王國在前四世紀稱霸這個希臘後,希臘的城邦逐漸放棄希臘重裝步兵的作戰方式,並改用馬其頓式風格的步兵方陣。.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臘重裝步兵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希腊历史 · 查看更多 »

布西發拉斯

布西發拉斯(古希臘語:Βουκέφαλος;Bucephalus 或 Buchephalas ;約前355年—前326年),牠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愛馬,名字 即「公牛」的意思, 即「頭」,合起來就是「牛頭」。 布西發拉斯是古代最令人知名的真實馬匹之一,古代記載布西發拉斯死於前326年希達斯皮斯河戰役後不久,埋葬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傑赫勒姆(Jhelum)。.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布西發拉斯 · 查看更多 »

帖撒羅妮加

帖撒羅妮加(Θεσσαλονίκη,約前352年或),馬其頓王國公主,國王腓力二世和出身色薩利費萊的王后尼刻西波莉絲所生的女兒保薩尼亞斯, Description of Greece, 。帖撒羅妮加與先後馬其頓三個權力舉足輕重男人都有所關連,父王腓力二世、兄長亞歷山大大帝、丈夫卡山德。.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帖撒羅妮加 · 查看更多 »

帕曼紐

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約前400年—前330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著名將軍。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士卒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遠征軍中是僅次於亞歷山大的二號人物。帕曼紐參與多場與波斯的戰役,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馬其頓聯軍左翼。在前330年因其子菲羅塔斯被控訴對亞歷山大謀反,而使帕曼紐遭到株連,於埃克巴坦那處死。.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帕曼紐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亞基斯三世

亞基斯三世 (Ἄγις,,統治期間 前338年–前331年),為第20位歐里龐提德世系斯巴達國王。亞基斯三世是阿希達穆斯三世之子,他在前338年從其父手上接下王位,儘管他的統治期間不長,但這段時間對斯巴達而言是多事之秋,繼位不久,斯巴達的地位因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崛起而逐漸下滑。 在前333年時,亞基斯三世搭上一艘三列槳座戰船前往愛琴海某處會見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指揮官法那巴佐斯和奧托弗拉達提斯,要求 波斯提供金錢和軍備來對付馬其頓王國,但這時波斯在伊蘇斯戰役大敗的消息傳來,使波斯無法提供大量的資助,僅僅留下30塔蘭同和10艘戰船給斯巴達,而亞基斯三世先派遣其弟阿格西萊前往克里特島,盡可能爭取當地站在斯巴達這一方,而這措施獲得顯著成功。 from 在前331年,當馬其頓的領地色雷斯發生叛變,而且馬其頓將軍左皮里翁在入侵斯基泰時遭到毀滅,趁著這個機會,斯巴達和其盟友向馬其頓宣戰。亞基斯三世設法招募伊蘇斯戰役的希臘僱傭軍倖存者,而這支曾在波斯軍隊服役8,000名戰士經驗豐富,更渴望在戰場上對馬其頓人復仇,如此一來大大的增強斯巴達軍隊的實力,並擊敗馬其頓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駐軍司令。亞基斯試圖建立一個反馬其頓陣營,雖然雅典保持中立,但亞該亞人、阿卡迪亞人和伊利斯人都成為斯巴達的盟友,但阿卡迪亞重要的城市梅格洛玻利斯堅決反對斯巴達,使亞基斯開始圍攻梅格洛玻利斯。 梅格洛玻利斯一直堅守到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前來救援,兩軍在梅格洛玻利斯戰役展開會戰,而斯巴達遭到擊敗,亞基斯三世戰死,而斯巴達國勢更為衰弱。.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基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

亞歷山大大帝的巴爾幹軍事行動發生在前335年,在這次行動中他將對付數個反抗馬其頓霸權的勢力,其中還有許多他父親腓力二世降伏的部族,他們趁著亞歷山大剛繼位,國勢不穩時再度反叛。亞歷山大成功一次次平定各處,這使他日後遠征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沒有後顧之憂。.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帝 (電影)

《亞歷山大帝》(Alexander)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古裝傳記片,由奧利華·史東執導,科林·法雷尔、安吉丽娜·朱莉、方·基默及杰瑞德·莱托等主演。電影描述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生。.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帝 (電影)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

亞歷山大一世(希臘語:Ἀλέξανδρος Α' της Ηπείρου,),是摩羅西亞國王,又被稱為摩羅西亞的亞歷山大,統治時間為前350年 - 前331年,屬於埃阿喀得斯王朝。他的父親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有個姊妹是奧林匹亞絲,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舅舅。他在青年時來到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宮廷,後來腓力二世幫助他推翻他的叔叔阿利巴斯,讓他登上王位。前337年,奧林匹亞絲與腓力二世鬧翻的時候,奧林匹亞絲跑回摩羅西亞,她一直唆使亞歷山大一世,試圖讓他與腓力開戰。然而,腓力不願意兩國情勢惡化,並與亞歷山大一世締結第二次盟約,前336年還把女兒克麗奧佩脫拉嫁給他,不幸的是腓力在婚禮上遭到保薩尼亞斯刺殺。 前334年,義大利大希臘城邦塔蘭托向亞歷山大一世求救,請求幫助他們對抗義大利部落布魯蒂伊人(Bruttii)、盧查尼爾人(Lucani),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渡過海峽,率領伊庇魯斯軍隊爭戰義大利半島。前332年,亞歷山大於帕埃斯圖姆附近擊敗盧查尼爾人和薩姆尼烏姆人(Samnium),並與羅馬共和國締約。亞歷山大一世之後仍然勝戰連連,他從盧查尼爾人手中解放赫拉克利亞,從布魯蒂伊人手中奪取西旁托(Sipontum)。前330年,最後他遭到一些盧查尼爾人流亡者背叛,被迫在不利的情況下與敵人作戰,在潘多西亞戰役吃了敗戰,亞歷山大一世在渡河時被其中一位盧查尼爾人流亡者所殺。 亞歷山大一世留有一個兒子,即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還有一個女兒卡德米婭(Cadmea)。.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一世 (伊庇魯斯)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二世 (馬其頓)

亞歷山大二世(希臘語 Αλέξανδρος Β΄,),於他父親阿敏塔斯三世死後繼位為馬其頓國王(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68年)。是阿敏塔斯與歐里狄克所生的三個兒子中的長子。 雖然亞歷山大繼位時經已成年,但他其實仍很年輕,便即與上王朝的敵人所發動的戰爭。亞歷山大要同時面對西北方伊里利亞人的入侵,以及來自東面顗覦王位保薩尼阿斯(Παυσάνιας)的攻擊。保薩尼阿斯迅速奪取育城市,並威脅着皇太后,當時皇太后正與小兒子住在佩拉的皇宮中。亞歷山大得到雅典將軍伊菲克拉特斯之助,將敵人擊敗。伊菲克拉特斯沿著馬其頓海岸航行,重奪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 在阿里亞岱(Aleuadai)的請求下,亞歷山大介入了色薩利的內戰。他成功得到拉瑞沙(Larissa)及其他數個城市的控制權,但他却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反而在那裡駐軍。他的不守信諾引惹來當時古希臘最強的軍事勢力──底比斯──不太友善的反應。底比斯將軍皮羅丕達(Pelopidas)將馬其頓人趕出了色隆利,又偏幫亞歷山大的妹婿(或妻舅)托勒密以制衡亞歷山大,並強逼亞歷山大放棄與雅典結盟,以利於底比斯。亞歷山大被逼提供人質──包括他弟弟腓力二世──作為新同盟的一部份。 在托勒密的教唆下,亞歷山大在一個慶祝活動中被暗殺。雖然亞歷山大的二弟佩爾狄卡斯三世繼任國王,但因他尚未成年,托勒密被委任為攝政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二世 (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戰記

《亞歷山大戰記》,是在WOWOW於每週二所播映的日本電視動畫作品,改編自日本小說家荒俣宏的作品《幻想皇帝 亞歷山大戰記》。自1999年9月14日同年播至1999年12月7日,全13話。此部動畫是日本、韓國和美國共同攜手聯合創作的作品。.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亞歷山大戰記 · 查看更多 »

庫娜涅

庫娜涅(Kυνανη 或Kυνα ;),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姊妹,由腓力二世和伊利里亞公主奧妲塔所生。 庫娜涅的母親奧妲塔訓練她騎馬、狩獵,並且教她伊利里亞傳統的作戰方式。腓力二世後來讓她與她的堂兄阿敏塔斯結婚,並育有一個女兒阿狄亞(Adea),即之後的歐律狄刻。阿敏塔斯後來於前336年去世,庫娜涅便成為寡婦。亞歷山大決定要把自己姊妹庫娜涅嫁給阿格瑞安國王蘭加羅斯,以慰勞他對馬其頓的功績。然而蘭加羅斯還未與庫娜涅結婚前就得病逝世。 庫娜涅之後就沒有再婚,她致力於教導她的女兒歐律狄刻,並教她騎馬、習武等。前323年,庫娜涅的兄長阿里達烏斯被選定為新國王,於是她決定讓自己女兒嫁給阿里達烏斯,成為王后,她隨即從馬其頓出發,經過小亞細亞,準備前往巴比倫。 當時庫娜涅的影響力可能相當大,這對亞歷山大的將軍佩爾狄卡斯和安提帕特來說不是好現象,於是佩爾狄卡斯派他的兄弟阿爾塞塔斯,趁著庫娜涅前來途中就殺了她。庫娜涅死前毫無畏懼,從容赴死,阿爾塞塔斯因此成功達成這項任務,但這個不義的行為引起軍隊不滿,佩爾狄卡斯只好讓庫娜涅女兒與新國王繼續舉行婚禮。許多年後,庫娜涅的女兒歐律狄刻,與腓力三世在繼業者戰爭期間被奧林匹亞絲所殺,卡山德擊敗奧林匹亞絲之後,把庫娜涅與歐律狄刻和腓力三世一同埋葬在王國舊都埃格的皇家墓園中。 二世紀馬其頓作家波利艾努斯寫道:「腓力的女兒庫娜涅,她以她的軍事知識而聞名,她指揮過軍隊,並且戰場上衝鋒時衝到最前頭。.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庫娜涅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圣队

底比斯圣队(古希腊语 Ιερός Λόχος , hieròs lókhos)是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一支精锐部队,共300人,由150对「古希臘少年愛」伴侣组成。这支部队是前4世纪底比斯军队的精英。底比斯将领高吉达斯于前378年组织了这支部队。圣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于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被由腓力二世率領的马其顿军全部歼灭。.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底比斯圣队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戰役

底比斯戰役(Battle of Thebes) ,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5年進攻希臘底比斯城,於城外爆發的一場戰役。 亞歷山大大帝繼承馬其頓王位,取得科林斯同盟統帥權後,他率兵處理北、西北方的色雷斯、伊利里亞的叛亂,底比斯人因為聽信謠言,發動反抗馬其頓霸權的戰爭。亞歷山大以迅而不及掩耳的速度南下,趁著底比斯人尚未準備周全時,包圍底比斯城。儘管亞歷山大不想與底比斯人攤牌,數次派出使者招降,但都被拒絕,使亞歷山大發動總攻,攻下底比斯,並讓人把城市夷為平地。.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底比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伊巴密濃達

伊巴密濃達(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又譯作埃帕米農達、義巴敏諾達,),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與政治家。其領導底比斯脫離斯巴達的控制,並且使底比斯躍升為一等強國。其於留克特拉戰役裡大敗斯巴達,並解放了受到斯巴達奴役的麥西尼亞的希洛人與其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居住並受到斯巴達奴役達二百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濃達將希臘政治版圖重整,使舊的同盟解體,創立新的同盟,並監察各城邦的建設。其軍事影響力亦很大,為底比斯取得了數場主要戰役的勝利。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稱其為希臘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評價並不佳。其為希臘所創造的新政治秩序並不比其長壽很多,底比斯的霸權與其創立的同盟並不持久,在其死後27年,底比斯便被亞歷山大大帝消滅。所以伊巴密濃達雖然在其時代被認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與解放者,但在今天,人們大多--記得其十年戰事(前371年至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臘的元氣,使希臘在其後無法抵抗馬其頓的進攻,並且被其征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巴密濃達 · 查看更多 »

伊庇魯斯同盟

伊庇魯斯同盟,又稱伊庇魯斯聯邦 (西北希臘語: Κοινὸν Ἀπειρωτᾶν ),是一個古代希臘聯邦式國家,前身一開始是摩羅西亞人的摩羅西亞同盟,在前330年左右納入其他伊庇魯斯部族後更名為伊庇魯斯聯盟,並由摩羅西亞王室主宰聯盟統帥權,在這段摩羅西亞王室主宰期間,歷史學家稱它為伊庇魯斯王國。後來在前232年推翻王室,建立聯邦共和制的伊庇魯斯同盟。 它的地理位置坐落在西巴爾幹半島伊庇魯斯境內,是古伊庇魯斯人的居住地。它的南方是埃托利亞同盟,東邊是色薩利和馬其頓,伊利里亞人部落則在北方。伊庇魯斯最令人所知的君主是皮洛士,皮洛士在位時讓這個小國相當強大,他還在前280年 - 前275年這短暫期間進軍義大利半島,與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共和國先後展開戰爭,但以失敗收場。最後,隨著羅馬的實力越來越強,伊庇魯斯同盟終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後被併吞。.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庇魯斯同盟 · 查看更多 »

伊利里亚

伊利里亚(古希腊语:,拉丁语:Illyria)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德里亚海东岸。大约为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地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利里亚 · 查看更多 »

伊利里亚人

伊利里亚人(Illyrioi、Illyrii或Illyri)是欧洲古代一个属于印欧语系的民族,据古希腊的描写伊利里亚人居住在希腊西北部的地方,包括今天的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蒙特內格羅、赫塞哥維納、達爾馬提亞的南部和中部,这些地方被统称为伊利里亚。少数部落也生活在潘诺尼亚和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地区。伊利里亚人可能主要是从瓮棺文化演化过来的。地中海东部的文化与伊利里亚人的关系还有争议。 冰川时期伊利里亚人的经济基础按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同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从前两千年到前一千年的过渡时期还以畜牧业为主,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山区里此后也依然以畜牧业为主,在平原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基础。冰川时期的伊利里亚人社会主要以部落和家庭组织。由对墓地的发掘可以证明每个部落由一个贵族统治,该贵族家庭比其它居民家庭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 从前6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开始在伊利里亚建立居民点。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总是很和平的,但是伊利里亚人开始接受希腊文化。希腊奢侈品成为了伊利里亚贵族的象征。在奥赫里德湖畔的豪华的部落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希腊进口的商品。 在将过去加固的高地居民点改造为城市中心的过程中希腊的影响不断加强,这些城市里的经济核算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城市里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扩大,伊利里亚人也开始在爱琴海畔从事航海(商业和海盗)。前5世纪从一些这些城市里形成了小的国家,不过这些国家往往都很短命。 从前4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希腊历史学家开始描写伊利里亚人。当时马其顿王国经常与伊利里亚人发生战争。前359年马其顿国王佩爾狄卡斯三世在与伊利里亚人作战时阵亡。 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得以战胜伊利里亚人,但是他们没有被亚历山大大帝并入马其顿王国。前3世纪一些伊利里亚国王得以建立地区性的强国。 当时的伊利里亚人也是非常出名的海盗。因此前229年爱琴海岸的希腊殖民地向古罗马申请保护。在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前229年至前228年)中罗马得以在達爾馬提亞海岸建立一个桥头堡。在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约前218年至前201年)伊利里亚大部分被罗马占领。前168年最后一位伊利里亚国王被罗马战败、俘虏和带回罗马市。罗马人将伊利里亚分为附属罗马的小国。 恺撒将伊利里亚正式并入罗马帝国。屋大维以多瑙河为界将伊利里亚分为達爾馬提亞和潘诺尼亚两个省。前9年在伊利里亚爆发暴动--罗马开始强烈地将这个地区罗马化。罗马帝国后来的军队大部分由这里的罗马化的伊利里亚人组成。多个罗马皇帝是伊利里亚人,包括克勞狄二世、奧勒利安、普羅布斯、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一世。斯拉夫人入侵--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在几个世纪裏大多数与斯拉夫人融合成了南斯拉夫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利里亚人 · 查看更多 »

伊菲克拉特斯

伊菲克拉特斯 (Ιφικράτης; ),是古希臘雅典的傑出將軍,也是個軍事改革家。他的出身地位不高,父親是位鞋匠。他最知名的就是對古希臘輕盾兵進行改革,被認為是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的先驅。.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菲克拉特斯 · 查看更多 »

伊朗歷史

伊朗历史與大片地域的歷史糾纏在一起,該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及錫爾河,北起高加索、裡海及鹹海,南及波斯灣、阿曼灣與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蘭自青銅時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東歷史的一部份。嚴格來說,波斯帝國是從鐵器時代開始的,伴隨著伊朗人的影響,他們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國、帕提亞以及古典時代的薩珊帝國。 自從其成為超級大國的一部份時起, 波斯便一直擁有此稱呼,其領域範圍及佔有者數世紀來一直在變化。儘管她先後為希臘人, 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入侵并佔領并常常捲入更加強大的國家的事務中,波斯卻一直保持其國家認同,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實體。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 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將伊朗統一為一個國家,并成為了一個帝國。http://www.britannica.com/ebc/article-9371723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Article: Media 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330)是伊朗人首次統治中東及中亞。之後由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及薩珊王朝繼承,其時間跨度約達千年。 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33–656)及薩珊帝國的滅亡是伊朗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伊朗的伊斯蘭化發生於八至十世紀,導致了祆教在波斯的最終衰退。然而,之前的波斯文化傳統並沒有失去,而是被新的伊斯蘭政權及其文明大量吸收。 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異族統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後,伊朗于1501年為薩非王朝所再次統一,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該王朝將什葉派作為國教,R.M. Savory, Safavids, Encyclopedia of Islam, 2nd edition是為伊斯蘭歷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伊朗由沙王或皇帝統治,該制度幾乎無間斷地延續至了1979年四月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該革命將伊朗政體改為伊斯蘭共和國。 23 January 2008.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朗歷史 · 查看更多 »

伊普蘇斯戰役

伊普蘇斯戰役(Ἱψός),為亞歷山大大帝諸繼業者於前301年在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展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因戰場所鄰近的當地村莊伊普蘇斯而得名。此戰中,安提柯一世與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國對上聯合起來的另外三名亞歷山大舊將勢力,即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與巴比倫的塞琉古一世。 該戰役規模在繼業者戰爭中空前絕後,雙方動員的部隊總計16萬以上,有四位國王同時在戰場上。儘管安提柯軍的德米特里一世所率的騎兵擊敗聯軍騎兵,但因追擊過遠,使得聯軍有時間派出戰象陣來阻撓德米特里返回戰場,註定了安提柯軍的失敗,也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伊普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中的最高潮,此戰中,最為強大的繼業者安提柯一世戰死,他的失敗決定亞歷山大帝國無法重建,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伊普蘇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 查看更多 »

伽比埃奈戰役

伽比埃奈戰役(Battle of Gabiene)是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中歐邁尼斯與安提柯之間的第二場重要戰役。.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伽比埃奈戰役 · 查看更多 »

弗里吉亞的阿爾塔巴左斯

阿爾塔巴左斯(Αρτάβαζος;生存於前四世紀),為一位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總督,在阿爾塔薛西斯三世時期曾發動叛亂,但之後重回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三世時與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對抗,最後投降亞歷山大。.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弗里吉亞的阿爾塔巴左斯 · 查看更多 »

佩爾狄卡斯

佩爾狄卡斯,又譯帕迪卡斯(Περδίκας;)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亦跟隨亞歷山大從事遠征,成為大帝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在前323年在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象徵王權的戒指給他,使他成為新國王腓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的帝國攝政,是亞歷山大繼業者之一。當佩爾狄卡斯掌權不久,原先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們開始策畫奪取權位,佩爾狄卡斯是第一位試圖保持帝國完整的繼業者,但他與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的婚約導致被其他將領們懷疑他想自立為王,終使他與其他馬其頓重要領導人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埃及的托勒密交戰。 作為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親自率兵討伐劫持亞歷山大大帝靈車的托勒密,在入侵埃及時遭到軍隊嘩變,被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佩爾狄卡斯 · 查看更多 »

佩爾狄卡斯三世

佩爾狄卡斯三世(希臘語:Περδίκκας,),前365年-前359年繼承他哥哥亞歷山大二世成為馬其頓國王。 佩爾狄卡斯是阿敏塔斯三世與歐里狄克二世所生的兒子,當阿歷山大被托勒密所殺時,他還未成年,托勒密於是以攝政王自居。佩爾狄卡斯將托勒密殺掉,自己當國王。 佩爾狄卡斯在與伊里利亞國王(Bardylis)的一場戰役中被殺,他的王位由他年幼的兒子阿敏塔斯四世承繼。王位很快便由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篡奪。 Category:馬其頓國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佩爾狄卡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佩拉

佩拉(希臘語:Πέλλα),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首都。, 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However, the local form of Greek was not Doric, and the word exactly matches standard Greek pélla "stone", undoubtedly referring to a famous landmark from the time of its fondation.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佩拉 · 查看更多 »

利西馬科斯

利西馬科斯(希臘文:Λυσίμαχος,)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後來亦是「繼業者」,及後在前304年在色雷斯自立為王,鼎盛時期統治色雷斯、小亞細亞及馬其頓本土。.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利西馬科斯 · 查看更多 »

列昂納托斯

列昂納托斯(?-前322年),亞歷山大帝將領及繼業者之一。 列昂納托斯出身上馬其頓(Upper Macedonia)的貴族,具有王室成員身份。他與亞歷山大是親戚且大致同齡,與亞歷山大一起長大,日後非常親密。他其後成為亞歷山大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並且曾在印度戰役中救了亞歷山大的命。 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新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讓列昂納托斯當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列昂納托隨後與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訂婚,試圖增加自己的地位。與此同時,當雅典人聽到亞歷山大逝世的消息後,率眾起來反叛馬其頓的霸權統治,在拉米亞戰爭中把馬其頓軍安提帕特團團圍困。列昂納托斯帶領20,000名步兵及15,000名騎兵去為安提帕特解圍,一來可返回馬其頓與克麗奧佩脫拉成婚,二來可透過鎮壓希臘人反叛有助於他登上馬其頓王座。可惜他在與希臘人的戰事中陣亡而未能與克麗奧佩脫拉完婚。.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列昂納托斯 · 查看更多 »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喀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

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Κλεοπάτρα Ευρυδίκη,?—前336年)是公元前4世纪前、中叶马其顿王国的贵妇,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第五位或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迎娶的王妃。.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 · 查看更多 »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又可被稱為沃洛戰役(Battle of Volo)。發生在古希臘第三次神聖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一方是奧諾馬爾庫斯(Onomarchus)所率領的福基斯軍隊,另一方是馬其頓王國和色薩利同盟聯軍,聯軍指揮官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這場決定性戰役由腓力二世獲勝作收,藉由這次勝利腓力確定他在色薩利的統治地位,這場戰役也是古希臘歷史中馬其頓崛起的關鍵一環。對於這場戰役的發生年份,現代歷史學家分成兩派,分別認為戰役發生在前353年,或是前352年。.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 查看更多 »

克莱奥帕特拉

克莱奥帕特拉(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拉丁化:Kleopátra),或译为「克娄巴特拉」、「克利奥帕特拉」或「克麗奧佩特拉」等,是一个起源于希腊语的女性名字,意为“父亲的荣耀”,为希腊化时代一些著名女性所常用,主要集中在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相对的,其男性形式为克莱奥帕特罗斯(希腊语:Κλεόπατρος,拉丁化:Kleópatros)。在希腊语中,Κλέος意为“荣耀”,Πατρός是Πατήρ(父亲)的属格,意为“父亲的”,两词拼在一起即为“父亲的荣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莱奥帕特拉 · 查看更多 »

克里昂米尼战争

克里昂米尼战争波利比烏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里昂米尼战争 · 查看更多 »

克拉特魯斯

克拉特魯斯(希臘語:Κρατερός,約),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是一名相當倚重的大將,後來成為繼業者之一。 克拉特魯斯參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大小戰役,在著名的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著方陣左冀步兵。在公元前326年的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他負責指揮佯動部隊在西岸駐守,成功欺騙敵軍並讓亞歷山大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亞歷山大對克拉特魯斯相當信任,在亞歷山大諸將中他最信任就是赫費斯提翁和克拉特魯斯。雖然他深受國王信任,然而克拉特魯斯堅守、捍衛馬其頓傳統,與亞歷山大提倡的東方化政策相牴觸,使他官位上無法與赫費斯提翁、佩爾狄卡斯相比媲,但反而使他深受馬其頓士兵歡迎,緣於馬其頓士兵們不滿亞歷山大的東方化政策。 遠征軍返回巴比倫尼亞後,他受命與波利伯孔一起帶領11,500名老兵返回馬其頓,當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時,他正在行軍至奇里乞亞,因此未參與巴比倫的王位繼承權之爭。隨著亞歷山大逝世,希臘諸城邦反叛之刻,克拉特魯斯在拉米亞戰爭中支援安提帕特對付希臘叛軍。他與他的馬其頓海軍啓航到希臘並在前322年參與克蘭農戰役。隨後他與安提帕特聽信安提柯對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的指控,起兵聲討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0年,他在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與歐邁尼斯的一場戰役中交戰陣亡。.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克拉特魯斯 · 查看更多 »

前336年

没有描述。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前336年 · 查看更多 »

前397年

没有描述。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前397年 · 查看更多 »

前哨騎兵

前哨騎兵(古希臘語:πρόδρομοι),是古希臘的一種標槍騎兵。 在古希臘,前哨騎兵(Prodromoi)字義為「斥侯」、「跑在前方」之義,表示這之部隊「行在大隊之前」。他們使用標槍和一把騎兵用劍,後期還使用阿斯庇斯圓盾。有時候他們會身穿皮革或是亞麻胸甲的防具,頭戴青銅頭盔。在馬其頓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中,前哨騎兵攜帶標槍進行偵查和前哨等工作,但他們有時會換上薩里沙長矛,與重騎兵一同對敵軍衝鋒,因此得到「薩里沙騎兵」的稱號。 在馬其頓軍中,除了夥友騎兵和色薩利騎兵外,另一支騎兵就是前哨騎兵,其餘就是傭兵或同盟騎兵了。.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前哨騎兵 · 查看更多 »

皮翁尼亚

在古代, 皮翁尼亚(英 Paeonia) (Παιονία)是皮翁尼亚人的土地和国家。(Παίονες).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皮翁尼亚 · 查看更多 »

皮洛士戰爭

洛士戰爭(Pyrrhic War)(前280-275年),是指羅馬出兵消滅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希臘城邦的戰爭,這場戰爭因為希臘伊庇魯斯的皮洛士使用大象攻擊羅馬而得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皮洛士戰爭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拉俄墨東(希臘語:Λαoμέδων),前四世紀人物,他出身米利都,是拉瑞卡斯(Larichus)之子,還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軍官。 亞歷山大少年時就與拉俄墨東建立密切的友誼,並受到高位和信任。在腓力二世時,拉俄墨東和其兄埃瑞吉亞斯(Erigyius)、托勒密、尼阿库斯等人與亞歷山大一起被放逐。當前336年腓力二世逝世後,這些與亞歷山大一同磨難的夥友們都受到重用。拉俄墨東之後還隨亞歷山大遠征亞洲,而因為他本身通曉波斯語,亞歷山大便讓他管理波斯俘虜。 雖然之後的遠征戰事沒提到拉俄墨東的名字,但他的地位仍讓他在巴比倫分封協議獲得敘利亞總督的職位,並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維持原職位。然而,不久他鄰近實力強大的埃及總督托勒密意圖併吞他的領地,托勒密提供一大筆金錢來換取他的行省,但拉俄墨東拒絕這項提議。於是托勒密派遣他的將軍尼卡諾爾率領一支軍隊入侵敘利亞,拉俄墨東無法抵擋敵人入侵,自己還被尼卡諾爾捕獲,被押到埃及。 之後拉俄墨東從埃及逃了出來,並在皮西迪亞加入阿爾塞塔斯陣營,很可能之後安提柯在對抗佩爾狄卡斯餘黨阿爾塞塔斯和阿塔羅斯等人的戰爭中,他也參與其中。前320年,餘黨的勢力遭到消滅,但並沒有提到拉俄墨東的下落。.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 查看更多 »

繼業者

繼業者(希臘語:),泛指承繼人。在泛希臘歷史中,專指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繼業者和繼業者的兒子()們為爭奪亞歷山大所留下的廣大領土而陷入一連串紛爭的時期,而從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開始,到皮洛士前272年逝世為止又稱為繼業者時代。另外,這段時期也是古希臘歷史中希臘化時期的開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繼業者 · 查看更多 »

维吉纳太阳

维吉纳太阳(Ήλιος της Βεργίνας),又称维吉纳之星、马其顿之星或阿吉德之星,是古希腊艺术中的一个太阳符号,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2世纪之间。 此符号于1970年代末期在今日希腊北部的小镇考古遗址中的发现而为世人所知。前4世纪一个金色的(一种古代马其顿的棺材)上描绘了这个图案,该棺材可能属于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或腓力三世,这两人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和同父异母兄弟。 今日希腊马其顿大区的区旗上就描绘着一个维吉纳太阳。1991年至1995年期间马其顿共和国的国旗上,也描绘着一个维吉纳太阳。 Category:古希腊文化 Category:古马其顿.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维吉纳太阳 · 查看更多 »

罗得岛

罗得岛(Ρόδος Ródos )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位于佐则卡尼萨群岛的最东端,它也是该群岛的主岛和希腊所辖最东的岛屿,距离土耳其仅18公里。其名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Ρόδον」(玫瑰),当时指的是今天的朱槿;島徽則是一隻跳躍的鹿。全岛面积为1,398平方公里,居民约为125,000人,其中约一半住在岛北部的羅得市,該市也是全島的首府和旅游中心。 罗得岛是爱琴地区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相当古老的关于忒尔喀涅斯的神话。品达的诗中称罗得岛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女神罗得结合的产物。在希腊化时期,这个岛屿的鼎盛时期,人们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銅像,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十字軍東征期间,医院骑士团占领了该岛,并改名为“罗得岛骑士团”,成为了岛屿历史上重要的存在,他们在岛上留下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罗得岛以它的文学气质和独特的历史内涵无愧为爱琴诸岛中的一颗明珠。.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罗得岛 · 查看更多 »

羅德島的門農

農 (Mέμνων; 前380年 — 前333年),在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時,門農作為希臘雇傭軍將領,為波斯大流士三世效力。.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羅德島的門農 · 查看更多 »

羅德島的門托耳

門托耳(Μέντωρ ὁ Ῥόδιος; ),古希臘雇傭軍將領,曾經與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對抗,後期還在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麾下效力。 前358年,門托耳和其弟弟門農受雇於波斯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阿爾塔巴左斯,門托耳還娶阿爾塔巴左斯的女兒巴耳馨為妻,然而阿爾塔巴左斯和其他總督於前356年發動對波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叛變,門托耳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但阿爾塔巴左斯的勢力終究被國王軍擊敗,於是門托耳在前353年流亡到埃及,而門農、阿爾塔巴左斯和巴耳馨逃到馬其頓王國,投靠腓力二世。 此時,埃及法老內克塔內布二世認為波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將會入侵埃及,募集許多希臘雇傭軍,於是派遣門托耳率領4000名雇傭軍前往西頓,支援當地對波斯的叛亂,門托耳在與其他波斯總督對抗中獲得輝煌勝利,但終究不敵而於前346年被俘虏。 然而,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相當欣賞門托耳的才華,赦免並招募至自己麾下,於是門托耳率軍反過來入侵埃及。在前342年消滅埃及後,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任命他為西部最高統帥,門托耳便請求赦免阿耳塔巴左斯等人,讓門農、阿爾塔巴左斯和巴耳馨回到波斯,之後門托耳在任內去世。 在門托耳逝世後,弟弟門農繼承他的官位,並娶巴耳馨為妻,而門托耳和巴耳馨的女兒在前324年蘇薩集體婚禮嫁給尼阿卡斯。 Category:古希臘雇傭軍 Category:阿契美尼德帝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羅德島的門托耳 · 查看更多 »

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

迪墨婭(希臘語:Δηιδάμεια, 約四世紀人物),她出身馬其頓王國上馬其頓貴族,父親是腓力二世的軍官安條克,母親是勞迪絲。狄迪墨婭的兄弟塞琉古一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日後建立塞琉古帝國。可能有一個叔叔叫做托勒密。 約翰·馬拉拉斯(John Malalas)透露狄迪墨婭嫁給一個不知名的希臘貴族,分別有兩個兒子稱為尼卡諾爾和尼科美德,然而這兩個希臘名字在約翰·馬拉拉斯年代相當常見。狄迪墨婭的存在相當令人質疑,可能與塞琉古宣稱他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的神話有關,狄丹墨婭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以米利都附近的狄迪瑪(Didyma)而來,當地有個很大的阿波羅神廟,另外狄迪墨婭的故事在當地很盛行。.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 · 查看更多 »

菲莉涅

菲莉涅(Φιλίνη 或Φίλιννα ;前四世紀人物),她原是色薩利拉里薩的舞者,後來成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王后。她生有腓力·阿里達烏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菲莉涅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是馬其頓王國於安提柯王朝時期的陸上武裝力量,存在時間從前276年到前168年。它是希臘化時期希臘最強大的陸軍,維持到前168年彼得那戰役戰敗為止,並被解散。然而,在前150年到前148年安德里斯庫斯自立為馬其頓國王這段短暫的時間它被重新組建。 在前270年代安提柯二世時,它僅是一支不大並以傭兵為主的軍隊,以此為基礎,它最後發展成為希臘化時期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軍隊。它參與許多戰爭,先後與許多不同的國家對抗過,如伊庇魯斯、亞該亞同盟、雅典、斯巴達、埃托利亞同盟以及羅馬共和國,更不用說威脅馬其頓北方邊界的無數個色雷斯和塞爾特部落。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以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陸軍結構為基礎,步兵以馬其頓方陣為主幹,這種方陣的士兵有著較小的盾牌且手持非常長的薩里沙長矛。作戰時無數的馬其頓小方陣組成整條陣列,在一場戰爭中通常馬其頓方陣占了全部軍隊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在安提柯的馬其頓方陣的側翼旁,還會安置精銳部隊輕盾兵、數量龐大的同盟和雇傭步兵和其他附屬部隊,以及為數不少的馬其頓騎兵和同盟騎兵。.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克麗奧佩脫拉(Κλεοπάτρα,約),馬其頓王國公主,後來嫁到伊庇魯斯成為王后。她是亞歷山大大帝唯一一位同父同母的親妹妹,在繼業者戰爭中地位舉足輕重,影響許多事件。.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勞迪絲

勞迪絲(希臘語: Λαοδίκη, 約四世紀人物),她是馬其頓貴族安條克的妻子,丈夫是腓力二世的軍官。勞迪絲之後與安條克生下塞琉古一世,他日後建立塞琉古帝國。勞迪絲可能還有一個女兒狄迪墨婭,但這可能是塞琉古一世宣稱他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以後,才出現的虛幻人物。塞琉古一世宣稱母親勞迪絲告訴他,自己是阿波羅之子。並說勞迪絲夢裡,阿波羅給了勞迪絲一個刻著船錨圖形的戒指,夢醒後也在床上找到的這個戒指。之後塞琉古誕生時,塞琉古也有一個船錨似的胎記,而且據說塞琉古的後代子孫也有這個胎記。 當塞琉古一世成為國王後,他建立了6個城市並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為「勞迪基婭」,例如敘利亞的勞迪基亞、勞迪基亞·刻考墨涅(Laodikeia Katakekaumenê)等等。.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的勞迪絲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阿爾西諾伊

阿爾西諾伊(希臘語: Ἀρσινόη; 前四世紀人物),她的兒子托勒密一世開創了埃及托勒密王朝。 她原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小妾,後來給拉古斯了作妻子,但那時她已經懷了托勒密,因此有學者認為托勒密是腓力二世的兒子。.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的阿爾西諾伊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是古代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的陸上武裝力量,在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後首次在歷史中展現出這股顯赫的軍事實力,並由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發揚光大,它被認為是古代世界中最強大的軍事武力之一。 原先,早期阿吉德王朝的馬其頓軍隊只是由部落民兵組成,後學習南部希臘城邦的希臘重裝步兵作戰方式,最後經由腓力二世的軍事改革,採用最新的戰術和武器,並透過獨特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加上腓力二世連年作戰,征召的士兵幾乎成為常備的職業軍人,使腓力二世無時無刻可以驅使這支堅強、專精的軍隊,也保障兵源。在短短的時間內,馬其頓勇猛的軍事機器成為希臘或亞洲前所未聞的顯赫力量,軍隊的勝利更讓國家成為一個橫跨洲際的大帝國。 在戰術的改良上,腓力採用底比斯伊巴密濃達(他兩次擊敗斯巴達軍隊)的斜形陣列戰術,發展成早期的聯合兵種軍隊,包括有步兵方陣、騎兵、投射部隊,至亞歷山大大帝時就連攻城武器也投入野戰作戰使用。在武器的改良上,腓力二世引入薩里沙長矛,這種長矛(Pike)引入讓步兵在攻擊和防禦時都有良好的優勢。腓力的改革也使騎兵成為決戰戰役勝負的致勝兵種。 新式的馬其頓軍隊還與其他非馬其頓兵種並肩作戰,尤其是希臘的色薩利騎兵,其他還包含腓力二世雇傭愛琴海周圍和巴爾幹半島的各式傭兵部隊。當前338年腓力二世準備入侵波斯時,馬其頓軍隊中有半數以上來源都是非馬其頓裔的希臘人和周圍的蠻族部落組成。.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国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马其顿国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方阵

其顿方阵是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前359年-前336年),所創的军队方阵阵型,以16乘16共256名手持長矛及盾牌的步兵所構成的正方形陣形。.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马其顿方阵 · 查看更多 »

近身護衛官

近身護衛官 (古希臘語:Σωματοφύλακες;Somatophylakes),是馬其頓國王的近身護衛軍官。 最為知名的近身護衛官是在馬其頓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當時近身護衛官成員共有七名,成員來自馬其頓貴族。近身護衛官在軍隊中位階相當高,地位等同於將軍或千夫長。雖然近身護衛官通常只有七名,但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印度後破例任命樸塞斯塔斯(Peucestas)為第八名成員。.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近身護衛官 · 查看更多 »

霸權

權或霸权主义(Hegemony或Hegemonism),是指一国凭借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極大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控制他国主权、主導國際事務或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的意識形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霸權 · 查看更多 »

蘭加羅斯

蘭加羅斯(Λάγγαρος ;),是阿格瑞安國王,與亞歷山大大帝同時代。 蘭加羅斯可能在馬其頓腓力二世時期就臣服,腓力二世逝世後蘭加羅斯繼續奉亞歷山大大帝為宗主。當亞歷山大遠征特裡巴利人(Taulanti)和色雷斯人時,阿格瑞安作為屬國,也派出部隊支援,蘭加羅斯親自率領這支部隊。遠征成功之際,馬其頓西方的伊利里亞人進犯,亞歷山大立即帶著大軍和蘭加羅斯的部隊前去征討。當進軍途中,亞歷山大得到奧塔瑞亞特人(Autariatae)也加入叛變的消息,這時蘭加羅斯主動請命讓他率阿格瑞安的部隊與奧塔瑞亞特人周旋。亞歷山大同應這項提議,便率領馬其頓軍轉往伊利里亞,而蘭加羅斯率軍入侵奧塔瑞亞特人的領土,迫使奧塔瑞亞特人自顧不暇。 事後,亞歷山大極度欣賞蘭加羅斯,並給予他很高的榮譽,甚至準備把同父異母的姊妹庫娜涅嫁給他,但尚未舉行婚禮蘭加羅斯就得急病病逝.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蘭加羅斯 · 查看更多 »

阿吉乌斯二世

阿吉乌斯二世(古希臘語: Ἀργαῖος Βʹ ὁ Μακεδών),是一名马其顿王位觊觎者,在伊利里亚人人的帮助下,他於前393年驱逐了阿敏塔斯三世并做了一年马其顿国王。後來在色萨利人的帮助下,阿敏塔斯三世又驱逐了阿吉乌斯二世并恢复了部分王国。 可能的是,同一个阿吉乌斯在35年后,也就是前359年,再次出现在王位上。他说服了雅典人支持他爭取马其顿王位,可是刚刚即位的腓力二世,劝说雅典人勿轻举妄动。在一支佣兵、一些马其顿流亡者和一些雅典人的部队(由他们的将军曼利亚带领),阿吉乌斯试图夺取,可是他被击退了。 在他撤退去的路上,他被腓力截击并击败。阿吉乌斯要么在战场上被杀,要么就是被处死。.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吉乌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吉德王朝

阿吉德王朝(希腊语:οἱ Ἀργεάδαι)是古希腊北部国家马其顿王国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自称是海格力斯的后代。腓力二世和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均出自这个王朝。在继任者之战中亚历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打算接受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建议逃往埃及与托勒密一世成婚,结果在萨迪斯被当地驻军长官谋杀,阿吉德王朝由此结束。阿吉德王朝的最后一位合法男性国王是亚历山大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他被当时安提帕特王朝的卡山德谋杀。卡山德本来与亚历山大的其他将军们达成协议,等到亚历山大四世成人后就结束他们的独立性,遵奉亚历山大四世为统治者。 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貴婦巴耳馨还有一个私生子海格力斯。他手下的将军之一波利伯孔曾一度支持立海格力斯为合法的国王,但是卡山德收买了波利伯孔,将希腊南部的一小块地方交给波利伯孔,并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军队,作为交换波利伯孔杀死了海格力斯,这样阿吉德王朝就完全断后了。.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吉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塔罗斯

阿塔罗斯 (希腊:Ἄτταλος;Attalus;约公元前390 – 前336年)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时期的重臣,后被新君亚历山大杀死。 前339年,阿塔罗斯的侄女克娄巴特拉嫁给了腓力二世。 据说在婚礼上,阿塔罗斯许愿克娄巴特拉能为腓力二世产下一个继承人,这被视作对亚历山大的一种侮辱。前336年春,腓力二世任命阿塔罗斯和帕曼纽率军,准备入侵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小亚细亚。腓力二世遇刺后,亚历山大登基称王。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及她的两个孩子,还有阿塔罗斯都被杀了。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该说法后被克來塔卡斯 和 狄奧多羅斯扩充,阿塔罗斯性侵了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因为后者的诽谤,导致了阿塔罗斯的朋友保萨尼亚斯的死亡。随后腓力二世遇刺事件,可能与此事有关,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怨恨腓力二世没有惩罚阿塔罗斯。 当亚历山大登基时,阿塔罗斯和帕曼纽此时正在小亚细亚统军。 在腓力二世死后,政敌称雅典的狄摩西尼曾写信给阿塔罗斯,如果后者同亚历山大作战,雅典将站在他一方。阿塔罗斯把信交给了亚历山大,并保证支持亚历山大。 然而,亚历山大还是杀了阿塔罗斯,以报复阿塔罗斯的侮辱。 即使两人之间没有仇恨,亚历山大或许是觉得阿塔罗斯的存在是个威胁,尤其是在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和她两个孩子死后。.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塔罗斯 · 查看更多 »

阿羅洛斯的托勒密

托勒密(希臘語:Πτολεμαῖος' ),公元前368年至365年期間的攝政王。他暗殺了前任國王亞歷山大二世而奪得控制權。他以佩爾狄卡斯三世(亞歷山大二世的二弟)的攝政王身份統治馬其頓,直到前365年被佩爾狄卡斯所殺。.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羅洛斯的托勒密 · 查看更多 »

阿提卡希臘語

阿提卡希臘語(Attic Greek),又稱雅典希臘語,是一種古希臘語方言,在以雅典為中心的阿提卡地區使用。在诸古希臘語方言中,它最類似於后來的希臘語,并且是“古希臘語”課程所研習的標準語言形式。.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提卡希臘語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尼亞的阿爾其馬科司

阿爾其馬科司(Ἀλκίμαχος ;前四世紀初人物),是馬其頓貴族,出身希臘色薩利裔,馬其頓腓力二世、亞歷山大大帝的官員。 他是馬其頓宮廷要人阿加托克利斯的長子,有一個日後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繼業者之一的弟弟利西馬科斯,除此之外阿爾其馬科司還有另外兩個弟弟奥托迪科斯、腓力,兄弟四人都在首都培拉受教育長大。阿爾其馬科司在國王腓力二世統治後期時開始嶄露頭角,在外交上相當活躍,在前338年喀羅尼亞戰役後,腓力二世派遣重臣安提帕特和他為使者前往雅典,在那裡他們還被雅典議會授予雅典在馬其頓境內保護人( Proxenoi)的頭銜。因為阿爾其馬科司出色的表現,腓力二世在某個時刻可能賞賜他位於邁多尼亞的阿波羅尼亞( Apollonia of Mygdonia)地產。 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後,阿爾其馬科司參與遠征,在小亞細亞時帶領一支分隊依亞歷山大之命解放愛奧尼亞、伊奧利亞的希臘城市,當阿爾其馬科司依亞歷山大吩咐在那些希臘城市組織建立民主制度時,亞歷山大可能對於阿爾其馬科司在當地的處理事務上有所不滿。或許亞歷山大因這件事對阿爾其馬科司不滿意,之後他在歷史上就沒甚麼表現了。阿爾其馬科司可能有兩個兒子阿爾其馬科司和腓力。.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波羅尼亞的阿爾其馬科司 · 查看更多 »

阿明塔斯三世

阿敏塔斯三世(希臘語:;),前393年到前369年的馬其頓君主及阿吉德王朝成員,他是阿克大由斯的兒子,阿敏塔斯王子之孙,亚历山大一世之曾孙。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 在阿奇拉二世死後經過十年的混亂後,阿敏塔斯登上主位。他在本土有很多敵人;前383年,他被伊里利亞人驅趕,但在次年,在色薩利人的幫助下重奪他的王國。 阿敏塔斯與斯巴達人達成協議,斯巴達人在前379年協助他攻陷奧林索斯。他又加入了色薩利國王伊阿宋的同盟,以及積極地與雅典建立友誼。 阿敏塔斯與妻子歐里狄克二世生有三子:長子亞歷山大二世、次子佩爾狄卡斯三世及第三子著名的腓力二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明塔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敏塔斯四世

阿敏塔斯四世(希臘語:Αμύντας,约),前359年馬其頓的掛名国王及阿吉德王朝成員。 阿明塔斯是國王佩爾狄卡斯三世的兒子。他在前359年父親死後繼位,但他仍只是一個幼兒。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當他的導師及攝政王。同年,腓力二世佔了姪兒王位,宣稱自己當國王。腓力二世並不認為阿敏塔斯對他有太大的威脅性,他甚至將女兒庫娜涅下嫁給阿敏塔斯。亞歷山大在前336年繼位後却改變了一切──他即時處死了阿敏塔斯。 Category:馬其頓國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阿敏塔斯四世 · 查看更多 »

薩里沙長矛

薩里沙(希臘語:σάρισα)長約3.6到6.4米(12-21英尺)。其經由腓力二世引入馬其頓方陣,來取代先前的希臘長槍(Dory)。薩里沙長矛光是槍尖的部份即約有50公分,其尾部裝有銅釘使重心後移保持平衡,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又因薩里沙長矛相當長,需要一個金屬環把兩根普通長槍相接而成。薩里沙這個名詞到了拜占庭時期也被使用,指步兵所持的長矛。 在馬其頓騎兵中也配屬類似薩里沙長矛的騎槍,稱之為緒斯同(Xyston)。.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薩里沙長矛 · 查看更多 »

腓力

腓力是一个源于希腊语的男性名字,其原义为“爱马者”(Φίλ-爱,ίππος-马)。.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力 · 查看更多 »

腓力三世 (马其顿)

腓力三世(希臘語: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約公元),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 阿里達烏斯很明顯地是有智力障礙的。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他在腓力二世的妻子奧林匹亞絲王后企圖下毒後便變成弱智及癲癇;奧林匹亞絲是要消除她兒子亞歷山大的潛在競爭者。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惡意的傳聞,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奧林匹亞絲與這個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的病況有關。亞歷山大非常喜歡阿里達烏斯,也帶他一起,為了保護他,也為避免他成為政治人質,而威脅到自己的王位。當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後,他被在亞洲的馬其頓軍隊立為國王。但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及一個又一個實力軍人手上的人質。 月球上的阿里達烏斯隕石坑就是以他命名。.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力二世 · 查看更多 »

腓立比

腓立比(Φἱλιπποι,转写:Philippoi)是在東馬其頓的一個城市,在主前356年由腓力二世建立。在十四世紀的鄂圖曼帝國統治之下被摒棄。.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腓立比 · 查看更多 »

陳欣 (配音員)

陳欣(Kenneth Chan Yan,),香港男配音員。.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陳欣 (配音員) · 查看更多 »

欧律狄刻 (消歧义)

欧律狄刻(Eurydice或Euridice)是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妻子,此外还可能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欧律狄刻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歐律狄刻 (安提帕特一世之妻)

歐律狄刻 (Εὐρυδίκη; 約前312年以前–前287年),是希臘化利西馬科斯王國公主,後來成為馬其頓王后。.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歐律狄刻 (安提帕特一世之妻) · 查看更多 »

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歐律狄刻(Eυρυδικη ;),是馬其頓帝國腓力三世的王后。她的父親是遜位的馬其頓國王阿敏塔斯四世,母親是腓力二世和奧妲塔的女兒庫娜涅。歐律狄刻她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不久登上王后之位,她很有政治野心,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繼業者戰爭期間試圖利用腓力三世的名號來掌握政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 查看更多 »

歐邁尼斯

-- -- 歐邁尼斯(Ευμένης,英文名:Eumenes,約公元),又譯尤米尼斯,是古希臘的一名將領及學者,是皇家日記(efemerides)的作者。因支持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王室正統而參與繼業者之爭。多次擊敗馬其頓人而聞名,最終被銀盾兵背叛而死。.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歐邁尼斯 · 查看更多 »

步兵夥友

步兵夥友(古希臘語:πεζέταιροι ; pezhētairoi),或譯步行夥友。在字義上由希臘文中「步兵」(pezos)和「夥友」(hetairos)兩詞所組成。步兵夥友是馬其頓軍隊中的重裝步兵,原是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步兵衛隊,後來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演變成馬其頓方陣重裝步兵,是馬其頓軍的主幹,此名稱持續在繼業者國家出現。 在亞歷山大大帝時,幾乎所有馬其頓方陣都是步兵夥友,步兵夥友因為手持長矛可以抵擋馬背上的敵人衝鋒,也可以在兵器的長度優勢上對抗其他步兵,因此可以有效對抗敵人的騎兵和步兵。.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步兵夥友 · 查看更多 »

波利伯孔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腓力二世 (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但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公元前323年),他們只走到奇里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停留好一陣子,之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在拉米亞戰爭平定希臘人的叛亂。之後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是因第一次繼業者之戰要到小亞細亞,並成為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帝國攝政。 當安提帕特在公元前319年逝世後,波利伯孔被委任為新的帝國攝政,但他隨即與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發生衝突。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歐邁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雖然波利伯孔最初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着那些城市,安提柯還是在公元前318年將他的艦隊擊潰,而卡山德亦於次年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王后歐律狄刻。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遺孀羅克珊娜及國王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林匹亞絲及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絲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絲成功打敗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他俘虏殺害。但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她擒獲及處死(公元前316年),羅克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 波利伯孔這次却逃到伯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着幾個要塞。這次,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庫昂(Sicyon)。隨著安提柯在公元前311年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小國王亞歷山大與他母親被卡山德處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當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 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却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他在公元前309年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臺上出現了。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波利伯孔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法那巴佐斯

法那巴佐斯 (Φαρνάβαζος; 約在前370年 — 約前320年),為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總督,之後投降亞歷山大。.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法那巴佐斯 · 查看更多 »

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

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 (希臘語:Νεοπτόλεμος, )) 是摩羅西亞國王及伊庇魯斯聯盟統帥。公元前302年到公元前297年間統治摩羅西亞王國。亞歷山大一世和克麗奧佩脫拉之子。涅俄普托勒摩斯的外祖父母是腓力二世和奧林匹亞絲,亞歷山大大帝是他的舅舅。 在前297年,皮洛士利用埃及托勒密一世的力量奪回了伊庇魯斯的王位並殺了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潘美尼斯

潘美尼斯(,Pammenes;公元前4世纪人物)是一名底比斯将领。他与伊巴密濃達有深厚的政治关系及友谊。当马其顿的腓力被送往底比斯做质子时,他被安置于潘美尼斯处。 前369年,当美加罗城(Megalopolis)建成,由于担心斯巴达人的袭击,伊巴密濃達派潘美尼斯带领1000名选士防卫社群。 前362年,一些美加罗城殖民者们赞成解散社群,回到他们自己的故乡,并寻求Mantineans和其他的伯罗奔尼撒人的帮助。反对解散社群的美加罗城定居者寻求底比斯人的帮助。潘美尼斯带着3000步兵及300骑兵迫使那些离开的人返回美加罗城。 前356年,阿爾塔巴左斯叛乱反对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潘美尼斯带领5000底比斯人加入阿尔塔巴左斯,并获得了两次伟大胜利。 但是阿尔塔巴左斯怀疑潘美尼斯和敌人有什么阴谋,就逮捕了他,并把他交给了Oxythras和Dibictus。 潘美尼斯据说非常沉迷于孌童戀。 当腓力二世还是质子时,在潘美尼斯的监护下,据说他们保持着一种同性关系,很难说这个故事有多大可信度。.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潘美尼斯 · 查看更多 »

潘蓋翁山

潘盖翁山(Παγγαίο, Pangaeon, Pangaion, Pangaeum)是位于希腊东马其顿-色雷斯卡瓦拉州的一座山脉,其最高峰海拔1956米。东距卡瓦拉约40公里。其西为斯特鲁马河及其冲积平原,主要种植烟草、棉花、水稻及橄榄等。其东北十余公里是古城腓立比遗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潘蓋翁山 · 查看更多 »

攻城武器

攻城武器是指設計用來破壞城牆或是防禦工事的一種裝置,大至上可分為近距離直接破壞型,與遠距離拋擲型。在古代,攻城武器主要是以木頭打造,佐以基礎的槓桿原理將石頭等重物拋出攻擊城牆,例如投石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藥與冶金技術不停的改進,攻城武器也演進為以火炮為主。而在英語中,以部隊操作攻城武器,再配合完整的補給線進行攻城戰被稱為siege-train。.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攻城武器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古斯

拉古斯(Λάγος ;前四世紀人物),出身歐耳代亞(Eordaea),他可能是托勒密王朝開創者托勒密一世的父親,不然就是托勒密名義上的父親。 拉古斯他娶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小妾阿爾西諾伊為妻,但據稱他們結婚時阿爾西諾伊已經懷孕,因此托勒密一世可能是腓力二世的私生子。然而這也可能是後來托勒密王朝為了與阿吉德王朝連結,所編造出來的故事。根據普魯塔克所記載的軼事,拉古斯的身世模糊,之後的忒奧克里托斯稱呼托勒密是海克力斯的後裔,暗示托勒密一世是腓力二世的兒子。拉古斯後來娶了安提帕特兄弟卡山德的女兒安提戈涅作為第二任妻子,成為貝勒尼基的繼父。一般而言,認為貝勒尼基的生父是馬其頓貴族馬格斯,但最初史料對於貝勒尼基生父名字記載的地方已經有些損壞,難以辨讀,因此產生生父是拉古斯的另一種解讀。.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拉古斯 · 查看更多 »

曼丁尼亚战役

曼丁尼亚战役 在公元前362年7月4日打响,交战双方分别是阿卡迪亚联盟与维奥蒂亚联盟支持下,伊巴密浓达领导的底比斯人,以及伊利斯人、雅典人与曼丁尼亚人支持下,阿格西莱二世国王领导下的斯巴达人。此战旨在确定希腊世界霸主地位的归属,然而伊巴密浓达的陨落以及斯巴达人的战败为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征服希腊铺平了道路。.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曼丁尼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普罗夫迪夫

普罗夫迪夫(保加利亚语:Пловдив、Plowdiw、Filippoúpoli、Filibe)是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和普罗夫迪夫州的首府,人口376,918人,以古老、多样的文化和六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闻名,也是歐洲已知之最古老的城市。历史上,普罗夫迪夫还是古代色雷斯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

新!!: 腓力二世 (马其顿)和普罗夫迪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腓力二世 (馬其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