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脂肪酸

指数 脂肪酸

脂肪酸(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氫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zh-hant:羧基;zh-hans:羧酸;-所構成。 三个长链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為脂肪的主要成分,歸於脂類。.

255 关系: ADIPOR1ADIPOR2ARA动脉粥样硬化ATC代码 (N03)十七酸十三酸十一烯酸十一酸十五酸十八碳四烯酸卡尼丁缺乏症卵磷脂反式油酸可可脂吐温80合成药物列表大豆油天然橡胶宏量元素小肠己酸丁酸不饱和化合物两亲分子帕金森氏症三磷酸腺苷三羧酸循环三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丙二酰辅酶A丙酮酸脱羧丙酰辅酶A乳糜微粒乳脂乳腺乳木果油乙二胺乙醇胺乙醛酸循环体乙酰乙酸乙酰辅酶A乙酸亚麻酸人體大奇航人造奶油二十一烷二十一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烯酸...二聚酸代谢代谢物组异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使君子心血管疾病心房利鈉肽必需脂肪酸土壤微生物学土壤有機質地龙 (中药)地沟油化石利具昆氏腺單元不飽和脂肪味觉呼吸作用咖啡因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冬虫夏草回补反应皂化反应短链脂肪酸瞼板腺火麻树硫化硫酯硫酸盐制浆法硬脂酸碱金属碘价磷脂酰胆碱磷脂酶磷酸戊糖途径禁食空腸粟米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类糖脂紫花苜蓿細菌螢光素綠球藻屬線粒體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细胞质基质義美食品羅倫佐的油翻译后修饰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絲氨酸絕食痤瘡丙酸桿菌痤疮環氧合酶瓦伦特拉普反应瓜子生命元素生物化学概述生物分子列表生物素生酮作用生酮飲食甘油酯無花果盐 (化学)癸酸白色體白色脂肪組織DHAE编码芦荟螺旋藻鞘磷脂鎂營養菟絲营养学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靈芝屬血浆食品化學食盐食欲飽和脂肪西莫尼尼反应西替利司他马赛皂高分子高白鮭髓磷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谷氨醯胺鱼素者豆腐黟县軟質棕櫚油辅酶A过氧化物酶体蜂蜡茉莉酮酸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胆红素胆汁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阿道夫·温道斯阿開木薄层色谱法葡萄糖葵花籽肉碱肉类食物肉豆蔻酸脂類脂肪脂肪醇脂肪酸合酶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代謝脂肪酸甲酯脂链烃脂酶脂蛋白膽固醇膽石症膜蛋白质金絲雀虉草腎上腺酸配方奶粉酮体酮症酮酸中毒酯化反应酰基载体蛋白酸值苯甲醇老人味选矿工程FA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ΩΩ-3脂肪酸Ω-9脂肪酸Α-氧化Β-氧化SQDG抗静电剂抗解澱粉抗氧化剂柿樹屬松乳菇树脂桐油桐油酸桑葚棕榈油酸棕櫚酸棉籽油植物油列表橡膠樹武兹反应母乳毕索洛尔氧化磷酸化水垢水飞蓟水解汗腺汗液油粒體油胺油酸油棕油母質沙拉油消化作用消化系统消化道游離脂肪酸演化潤滑脂木糖醇木材月桂酸有机化合物有机氟化学摩洛哥坚果曲美他嗪(R)-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S)-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3-羟酰辅酶A脱氢酶3-氧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3-氯-1,2-丙二醇 扩展索引 (205 更多) »

ADIPOR1

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缩写ADIPOR1)是一种由人类基因 ADIPOR1 编码的蛋白质。.

新!!: 脂肪酸和ADIPOR1 · 查看更多 »

ADIPOR2

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 2,缩写ADIPOR2)是一种由人类基因 ADIPOR2 编码的蛋白质。.

新!!: 脂肪酸和ADIPOR2 · 查看更多 »

ARA

ARA或Ara可以指:.

新!!: 脂肪酸和ARA · 查看更多 »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由于脂肪、血栓、结缔组织和碳酸钙在血管(主要是动脉)沉积所造成的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状态。.

新!!: 脂肪酸和动脉粥样硬化 · 查看更多 »

ATC代码 (N03)

N03.

新!!: 脂肪酸和ATC代码 (N03) · 查看更多 »

十七酸

十七酸(Heptadecanoic acid)又稱珠光脂酸,分子式CH3(CH2)15COOH。.

新!!: 脂肪酸和十七酸 · 查看更多 »

十三酸

在化學中,十三酸(Tridecylic acid)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一個擁有13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其分子式為CH3(CH2)11COOH。在乳製品中十分常見。.

新!!: 脂肪酸和十三酸 · 查看更多 »

十一烯酸

10-十一烯酸是一种含11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式CH2=CH(CH2)8COOH。.

新!!: 脂肪酸和十一烯酸 · 查看更多 »

十一酸

十一酸(Undecylic acid),分子式CH3(CH2)9COOH。 Category: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十一酸 · 查看更多 »

十五酸

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分子式()13。这种脂肪酸可以在奶牛的乳汁中微量找到。 牛奶也是十五酸的主要来源.

新!!: 脂肪酸和十五酸 · 查看更多 »

十八碳四烯酸

十八碳四烯酸 (英文:stearidonic acid或moroctic acid,简称SDA) ,又称硬脂四烯酸,是一种ω-3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以由α-亚麻酸经过一种去饱和化变成十八碳四烯酸。.

新!!: 脂肪酸和十八碳四烯酸 · 查看更多 »

卡尼丁缺乏症

卡尼丁缺乏症,又稱原發性肉鹼缺乏症,是一種罕見的隱性遺傳病,屬於肉鹼缺乏症的一種,因脂酰肉鹼轉位酶(簡稱肉鹼)基因突變而引起,患者身體缺乏細胞內負責脂肪運輸的卡尼丁,當身體燃燒脂肪產生能量時,脂肪酸積聚細胞內,無法正常運送;患者通常在1歲前發病,即使活到4、5歲亦會出現心臟病。病發時會不省,嚴重者會導致猝死。近年有研究認為這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重要原因,但因嬰兒猝死後多列作死因不明的個案,令該病未受足夠關注。.

新!!: 脂肪酸和卡尼丁缺乏症 · 查看更多 »

卵磷脂

卵磷脂(lecithin)属于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三酸甘油酯以及磷脂(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然而,卵磷脂有时还是纯磷脂酰胆碱的同义词(生物化学),而磷脂酰胆碱只是一种作为其磷脂部分主要成分的磷脂。采用机械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利用己烷萃取),可以从卵黄(希腊语:λέκιθος)或大豆之中分离出卵磷脂。 1846年,法國化學家及藥理學家首次分離出卵磷脂。1850年,他將磷酸醯膽鹼命名為「léchithine」。因為Gobley一開始是從蛋黃中萃取出卵磷脂—,而「λέκιθος 」(lekithos)為古希臘語的「蛋黃」之意—,並在1874年鑑定出結構。 卵磷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在水溶液中,根据不同的水合和温度条件,其磷脂可以形成脂质体、脂质双分子层、微团(micelles)或板层状结构。从而,人们通常将其归为一种具有两性(amphoteric)特征的表面活性剂。 市场上销售的卵磷脂有的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有的则属于医疗用途。.

新!!: 脂肪酸和卵磷脂 · 查看更多 »

反式油酸

反式油酸(Elaidic acid),简称反油酸,是一种常见于氢化植物油内的反式脂肪酸。反油酸也在山羊奶、牛奶和一些肉类食品中微量存在(大约只有总脂肪的0.1%)。反油酸是油酸的双键反式异构体。.

新!!: 脂肪酸和反式油酸 · 查看更多 »

可可脂

可可脂(cocoa butter),也称作“可可白脱”,是從西伯馬可可樹的種子中萃取的。可可脂是在製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過程中自可可豆获得的天然食用油,它占可可豆50% - 57%的重量,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的口感。可可脂的主要成分是57%-64%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以及少量的十烷酸、肉豆蔻酸、花生酸、月桂酸),29%-43%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0%-5%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仅有痕量的可可碱与咖啡因。可可脂是主要由约48%的1-棕榈酰-2-油酰-3-硬脂酸酯(POS),约26%的1,3-硬脂酰-2-油酸酯(SOS)和约12%的1,3-棕榈酰-2-油酸酯(POP)及其他多种甘三酯作为基本组成成分的物质。可可脂只有淡淡的巧克力味道和香氣,是製作真正巧克力其中一項原料。一般稱為白巧克力的糖果便單是由它製成。 可可脂的熔點約為攝氏34-38度(華氏93-100度),因此巧克力在室溫時是固體,而又能很快在口中融化。 它潤滑的質感和香甜的氣味,使之成为不少化妝品和護膚用品如肥皂和沐浴露會用到的原料。據說它能增強日晒古銅皮膚效果和遮掩疤痕,雖然不肯定成效。 可可脂有α、γ、β'和β結晶,熔點分別為17、23、26和35-37 °C。製作巧克力通常只會用到熔點最高的β結晶,而單一結晶結構會令質地細滑。.

新!!: 脂肪酸和可可脂 · 查看更多 »

吐温80

吐温80(或吐温-80,英文:Tween 80),也称吐恩80、吐混80、聚山梨醇酯80(英文:Polysorbate 80)等,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乳化剂,由山梨聚糖和油酸通过乙氧基化制得,常在食品中用作乳化剂。吐温80是一种琥珀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其亲水基团为聚氧乙烯基团,为环氧乙烷的多聚物。 据文献报道,在纯水中吐温80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12mM。.

新!!: 脂肪酸和吐温80 · 查看更多 »

合成药物列表

合成药物列表.

新!!: 脂肪酸和合成药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豆油

-- 大豆油(Soybean oil)又稱豆油、常見者多為大豆沙拉油 ,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油脂,日常食用油。常用的提取的方法有两种:压榨法和浸提法,有时二者兼用。大豆提取豆油之后的下脚料为,用于饲料和食品工业等,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一般加工生產多添加(消泡劑,有機米糠效果同)、TBHQ(抗氧化劑)精製而成相關產品。 當為乾性油用途,可作為列印墨(大豆油墨)和油彩的調製溶劑。.

新!!: 脂肪酸和大豆油 · 查看更多 »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采集 天然橡膠(又稱為印度橡膠)是一種有彈性的碳氫化合物異戊二烯1.

新!!: 脂肪酸和天然橡胶 · 查看更多 »

宏量元素

宏量元素,又称常量元素,指在体内含量丰富的元素。.

新!!: 脂肪酸和宏量元素 · 查看更多 »

小肠

小肠(英語:small intestine、Intestinum tenue)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从在胃部后面一直延伸至大肠,是进行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对于无脊椎动物而言,一般会采用消化系统或者大肠来描述整个肠道。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人类消化系统,但对于消化过程描述也适用于胎盘哺乳动物。小肠的主要作用适用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矿物质。 例外情况主要存在于牛或与其类似的哺乳动物,关于这一类动物的消化系统请参见反刍。.

新!!: 脂肪酸和小肠 · 查看更多 »

己酸

己酸是六个碳的直链羧酸,分子式为C5H11COOH,由己烷衍生出来。它是无色油状液体,带有类似羊的气味。己酸是脂肪酸,自然发现于动物脂肪及油中,是造成腐烂银杏肉质种子外皮难闻气味的化学品之一。.

新!!: 脂肪酸和己酸 · 查看更多 »

丁酸

丁酸,又稱酪酸,是化学式为CH3CH2CH2-COOH的羧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存在于腐臭的黄油、帕马森干酪、呕吐物和腋臭中。丁酸带有难闻的气味,味先辣后甜,与乙醚类似。10ppb浓度的丁酸即可被狗嗅出,人则大于10ppm。 丁酸是脂肪酸,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中以丁酸酯形式存在。其甘油酯占黄油的3~4%,当黄油腐烂后,含有难闻气味的丁酸即通过水解释放出来。它是短链脂肪酸的主要一员。丁酸为弱酸,酸度与乙酸(pKa.

新!!: 脂肪酸和丁酸 · 查看更多 »

不饱和化合物

不饱和化合物指含有烯键(C.

新!!: 脂肪酸和不饱和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两亲分子

两亲分子(amphiphile)是一个描述一类同时具有亲水性以及亲脂性这两种性质的化合物的术语。这类物质被称为是“两亲性”的。这成为了众多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石,尤其是脂多型性。.

新!!: 脂肪酸和两亲分子 · 查看更多 »

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统。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 -->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 -->;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 -->,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和焦慮症。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绪問題。帕金森氏症帶來的主要運動症狀合稱為。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 -->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暴露於特定農藥、曾有頭部外傷者風險也比較高;但有吸菸習慣、常喝咖啡或茶者風險較低。帕金森氏症主要的運動症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 -->,使患者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瞭解很少,但已知和神經元蛋白質組成的過程有關。典型的帕金森氏症主要靠症狀診斷,神经成像也能協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症狀常用L-多巴治療,當L-多巴效果降低後則配合使用 -->。隨著病程惡化,神經元將持續流失,因此必須隨之增加藥物劑量,但藥量剛增加時又會產生以不自主抽動為首的副作用。飲食計畫和復健對症狀改善有些效果。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的腦深層刺激手術,這種手術利用微電極放電以減少運動症狀。至於非運動相關症狀的帕金森氏症(如以睡眠干擾或情緒問題為主的患者)治療效果通常較差。 2015年,全球約有62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並造成11.7萬人死亡。帕金森氏症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的老人罹患該病.

新!!: 脂肪酸和帕金森氏症 · 查看更多 »

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也称作腺苷三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在生物化學中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細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RNA序列中的鳥嘌呤二核苷酸,在DNA進行轉錄或複製時可做為替補。.

新!!: 脂肪酸和三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亦作檸檬酸循環(citric cycle),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該循環以循環中一個重要中間體檸檬酸命名,又因爲檸檬酸是一種,該反應又稱爲三羧酸循環。該循環亦因由德國生物化學家克雷布斯(Krebs)發現而稱爲克雷布斯循環(Krebs cycle),克雷布斯亦因此項貢獻獲195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丙酮酸在經過丙酮酸脫氫酶系氧化,生成乙酰輔酶A(acetyl-CoA)後,與四碳二元羧酸草酰乙酸化合,生成檸檬酸,進入檸檬酸循環。隨後,經過一系列反應,兩個碳原子轉化爲二氧化碳(CO2)分子,檸檬酸中蘊藏的化學能轉化至還原的輔酶中。檸檬酸循環的終產物仍然是草酰乙酸,這使得該循環能源源不斷地氧化輸入循環的乙酰輔酶A。 一般情況下,檸檬酸循環產生的還原輔酶會連同糖酵解過程產生的還原輔酶一同,在氧化磷酸化過程中氧化,生成大量的ATP。一分子的乙酰輔酶A在被檸檬酸循環代謝後,可產生兩分子的CO2分子、三分子NADH、一分子FADH2,以及一分子GTP。 檸檬酸循環可以代謝糖類、脂質,以及大部分氨基酸,因爲這三類物質都能轉換爲乙酰輔酶A或檸檬酸循環的中間體,從而進入檸檬酸循環之中。另外,檸檬酸循環的許多中間體可供生物體利用。當中間產物不足時,可通過添補反應對中間產物進行補充。生物體最重要的填補反應是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以一分子丙酮酸和一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爲原料,合成一分子草酰乙酸的反應。 檸檬酸循環發生於線粒體基質中,但也會部分地在線粒體內膜或嵴膜上發生。.

新!!: 脂肪酸和三羧酸循环 · 查看更多 »

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 TG, triacylglycerol, TAG, or triacylglyceride),亦作--,常稱為油脂,為動物性油脂與植物性油脂的主要成分,一種由一個甘油分子和三個脂肪酸分子組成的酯類有機化合物,可以透過日常飲食攝取。 熔點則取決於其脂肪酸部分的種類,由碳數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所形成的--在常溫下多為固體(如牛油、豬油),即稱為脂肪(fat)。由碳數較少的飽和脂肪酸(椰子油)或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所形成的--在常溫下多為液體,即稱為油(oils)。市上販售的固態植物奶油是將植物油加氫成為飽和脂肪酸後加上牛奶與人工色素而得。.

新!!: 脂肪酸和三酸甘油酯 · 查看更多 »

三油酸甘油酯

三油酸甘油酯(英語:glycerol trioleate或glyceryl trioleate),又稱三油酸酯或三油精(英語:Triolein)是一種酯類有機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57H104O6。 三油酸甘油酯是一種對稱的三酸甘油酯,是由一個甘油(即丙三醇)和三個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所組成。大多數三油酸甘油酯是不對稱的,可在大部分的脂肪酸混合物中找到。一般橄欖油中含有4-30%的三油酸甘油酯。.

新!!: 脂肪酸和三油酸甘油酯 · 查看更多 »

丙二酰辅酶A

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或称为丙二酸单酰辅酶A)是一种辅酶A的衍生物。.

新!!: 脂肪酸和丙二酰辅酶A · 查看更多 »

丙酮酸脱羧

丙酮酸脱羧(Pyruvate decarboxylation),亦作丙酮酸氧化(The Oxidation of Pyruvate),是一个将丙酮酸通过氧化脱羧反应而产生乙酰辅酶A并释放还原等效物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与二氧化碳的远离平衡自动催化生化反应。它之所以被称为“链接反应”是因为它架起了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这两个重要代谢途径之间的桥梁。该反应常由作为有氧呼吸一部分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所催化。在真核生物中,丙酮酸脱羧只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原核生物中的相似反应则是发生在胞浆和质膜上。.

新!!: 脂肪酸和丙酮酸脱羧 · 查看更多 »

丙酰辅酶A

丙酰辅酶A 是由辅酶A与丙酸通过硫酯键结合成的重要代谢中间产物。.

新!!: 脂肪酸和丙酰辅酶A · 查看更多 »

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Chylomicron,缩写CM)是血浆五种主要脂蛋白之一(其余为VLDL、IDL、LDL和HDL),也是其中体积最大和密度最小的一种。它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装配而成,主要成分为脂肪(95%),也含有少量的胆固醇和胆固醇酯(5%)。分泌后,乳糜微粒先进入淋巴系统,再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液。 新生的乳糜微粒含有Apo B-48(Apo.

新!!: 脂肪酸和乳糜微粒 · 查看更多 »

乳脂

乳脂(Milkfat、Butterfat)是奶乳中的脂肪部分。奶乳與鮮奶油通常依乳脂的含量來銷售。.

新!!: 脂肪酸和乳脂 · 查看更多 »

乳腺

乳腺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拥有的,为了产生乳汁哺育后代的腺体。它是一种皮腺,属于汗腺的变形体Ackerman (2005) ch.1 Moore (2010) ch.1 Thorax, p. 99。亦是哺乳动物中所有雌性的共同特征,且雄性的乳腺一般因退化而无功能,仅有少量痕迹存在。且仅有性成熟的雌性,尤其是需要哺育后代的雌性,这部分的乳腺才会具有真正的功能。乳腺的位置以及数量会因种类相异,但是多处于胸部和腹部。一部分哺乳动物仅有一对乳腺,而其他哺乳动物则有的较多的乳腺。哺乳动物的乳腺皆是由皮肤层的特殊化细胞所形成的,不分雌雄,一般乳腺都是成对出现在躯干的腹部面。雄性的乳腺几乎都保持在未发育状态;而大多数物种的雌性的乳腺都在性成熟期便开始发育了,而少数的要等待至生产前以及哺乳期的血液中某些激素达到一定量时才会立即发育。 乳腺会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在分娩之后由于体内的激素变动,使得乳腺出现分泌乳汁的功能。在原始得到单孔类哺乳动物中,例如鸭嘴兽,乳腺分泌出的乳汁会直接从输入导管流到皮毛上,以供幼崽舔吸,而单孔类物种的乳房也是有着独特的结构,没有乳头,并且雄雌两性的乳腺都会有泌乳功能。而有袋类哺乳动物的乳房位于身体的腹部表面,乳头开口在育儿袋内,新生的幼崽吸吮乳头时,乳头就会在有在口中膨胀,这能使幼崽紧紧贴在母体身上。幼崽按照这种姿势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任意吸吮乳头。而牛、马和鲸类等乳腺皆位于腹股沟处,灵长目的乳腺处于胸部Stockard, Mary (2005).

新!!: 脂肪酸和乳腺 · 查看更多 »

乳木果油

乳木果油 是一種非洲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 的堅果所產生的米白色或象牙色的脂肪提取物。乳木果油是一種主要由硬硬脂酸和油酸衍生的三酸甘油酯(脂肪)。它被廣泛使用於化妝品當中,作為潤膚膏、藥膏或洗劑。乳木果油是可食用的,在非洲會把它用於製作食品。巧克力工業偶然會使用乳木果油跟其他油混合作為可可脂的代替品,儘管是味道上明顯不同。 英語字詞「乳木果 (shea)」是源自馬里班巴拉語的一種樹木名稱。它有很多本地已知的名稱,例如:塞內加爾沃洛夫語的karité ,西非的一些地方會稱作ori,以及許多其他名稱。.

新!!: 脂肪酸和乳木果油 · 查看更多 »

乙二胺

乙二胺(作為配體時簡稱為en)是化學式為 C2H4(NH2)2 的有機化合物。乙二胺是一種胺類,為無色的鹼性液體,有類似氨的臭味。2008年乙二胺的使用量約500,000,000公斤。Karsten Eller, Erhard Henkes, Roland Rossbacher, Hartmut Höke "Amines, Aliphatic"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Verlag, Weinheim.

新!!: 脂肪酸和乙二胺 · 查看更多 »

乙醇胺

乙醇胺,又稱2-氨基乙醇、2-羥基乙胺、单乙醇胺或一乙醇胺,英文縮寫ETA或MEA,化學式C2H7NO,是一種伯胺有機化合物。具有吸濕性、毒性、可燃性和腐蝕性。存在於磷脂,並與膽鹼共存,因此乙醇胺也稱為膽胺。.

新!!: 脂肪酸和乙醇胺 · 查看更多 »

乙醛酸循环体

乙醛酸循环体是一种含有参与乙醛酸循环的酶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内一种特异化的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常见于出芽的种子或真菌的脂肪储存组织中。 与其他一般过氧化物酶体一样,在乙醛酸循环体中脂肪酸由过氧化物酶体中的β-氧化酶类水解为乙酰-CoA。但除了具有一般过氧化物酶体所具有的过氧化功能,乙醛酸循环体还额外包含乙醛酸循环中重要的酶(如异柠檬酸裂合酶及苹果酸合酶等),这些酶是完成乙醛酸循环旁路的关键。 因此,乙醛酸循环体与其他一般过氧化物酶体一样,包含可以起始脂肪酸分解的酶并另外拥有催化在糖异生过程中合成糖类物质需要的媒介产物的酶。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足够糖类物质之前,发芽中的植物都需要利用这些转化自脂肪的糖来提供能量。.

新!!: 脂肪酸和乙醛酸循环体 · 查看更多 »

乙酰乙酸

乙酰乙酸(IUPAC名:3-丁酮酸)化学式:C4H6O3,是最简单的β-酮酸,室温下为无色结晶。它有弱酸性,可以与水和醇混溶。与其他β-酮酸一样,乙酰乙酸不稳定,加热到100 °C时便迅速分解为丙酮和二氧化碳。乙酰乙酸酯比乙酰乙酸稳定得多,因此用途也比较广。 乙酰乙酸由乙酰乙酸乙酯水解得到。一般都是在0 °C时制备,而且现配先用。 乙酰乙酸在碱溶液中更加稳定。37 °C时,酸性溶液中的乙酰乙酸半衰期为140分钟,在碱性溶液中则为130小时。 乙酰乙酸是脂肪酸β氧化时,乙酰辅酶A的缩合产物,是酮体的三个组成之一。 脂肪酸代谢过度之后,糖尿病、饥饿、急性乙醇中毒等均会使乙酰乙酸的含量增高。可用于鉴别和监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新!!: 脂肪酸和乙酰乙酸 · 查看更多 »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acetyl-CoA)是活化了的乙酸,由乙酰基(CH3CO-)与辅酶A的巯基以高能的硫酯键相连。乙醯輔酶A是脂肪酸的β-氧化及糖酵解后产生的丙酮酸脱羧後的产物。 在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乙酰基转移到草酰乙酸中,生成柠檬酸,--。.

新!!: 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 · 查看更多 »

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而且无水的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7℃(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乙酸是一种弱酸,但是它具有腐蚀性,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聞起來有一股刺鼻的酸臭味。 乙酸是一种简单的羧酸,由一個甲基一個羧基組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化学工业中,它被用来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后者即饮料瓶的主要部分。乙酸也被用来制造电影胶片所需要的醋酸纤维素和木材用胶粘剂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纤维和织物。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食品工业方面,在食品添加剂列表E260中,乙酸是规定的一种酸度调节剂。 每年世界范围内的乙酸需求量在650万吨左右。其中大约150万吨是循环再利用的,剩下的500万吨是通过石化原料直接制取或通过生物发酵制取。.

新!!: 脂肪酸和乙酸 · 查看更多 »

亚麻酸

亚麻酸(Linolenic acid)可能指以下两种脂肪酸之一:.

新!!: 脂肪酸和亚麻酸 · 查看更多 »

人體大奇航

《人體大奇航》(Il était une fois...;Once Upon a Time...),也稱為《生命科學微巡禮》(Micro Patrol),是1987年1月在法國Canal+電視台首播的健康教育動畫電視劇。由法國動畫工作室製作,導演是,該電視劇動員了數十位醫學、解剖學、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配合繪圖員歷經五年完成。全部共26集(每集26分鐘),以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義大利語、韓語、西班牙語、漢語等八種語言在全球24個國家發行。Canal+電視台播出完畢後,1987年9月13日由國有頻道法國電視三台播出。2017年3月4日在法國電視四台播出重新修復的版本。 在《》播出後,製作單位加強了寓教於樂的製作方向,該電視劇將故事情節與科學事實相結合,以隱喻手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情節中,正派角色由人體系統和防禦機制細胞構成,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而反派角色代表威脅健康、攻擊人體的病毒和細菌。該電視劇每一集都以人體內不同的器官或系統為主軸(如大腦、心臟、循環系統等),探索人體奧秘。 法語版本的片頭曲〈生命〉`(la Vie)是由1986年《歐洲歌唱大賽》的冠軍得主演唱。香港版主題曲是在原曲的基礎上編上廣東話歌詞,由葉其美唱出。該電視劇陸續於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芬蘭、法國、加彭、德國、希臘、海地、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臺灣、泰國、土耳其、英國、南斯拉夫和克羅埃西亞的電視頻道上播出。 臺灣電視公司於1990年3月26日至5月22日、每週一至週四的下午三點半首播,以漢語配音。因富有教育意義,受到許多兒童及家長的喜愛,許多觀眾打電話要求臺灣電視公司把該電視劇移至晚間播出。由於反應熱烈,臺灣電視公司在全劇播畢後,於晚間時段重播。.

新!!: 脂肪酸和人體大奇航 · 查看更多 »

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Margarine,音譯作麦淇淋、瑪琪琳、馬芝蓮、瑪雅琳)為一種植物油仿製塗料,用於塗醬、烘焙和烹調。1869年由法國化學家伊波利特米格·穆列斯發明,以應對拿破崙三世的挑戰:為武裝部隊和下層民眾製造黄油替代品,只是當時並未使用食用油氫化技術。食用油的氫化處理(氫化脂肪)由德國化學家威罕·諾門所發明,並於1902年取得專利。 过去的人造奶油多经植物油氢化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制成硬质的脂肪,其代表有起酥油等。现在也有一些软质的人造奶油。.

新!!: 脂肪酸和人造奶油 · 查看更多 »

二十一烷

二十一烷(英語:heneicosane)是含有21個碳原子的直鏈烷烴,化學式為C21H44或CH3(CH2)19CH3,外觀為無色蠟狀固體,化學性質相當安定。其衍生物二十一烷酸(CH3(CH2)19COOH)可做為製備脂肪酸的原料。.

新!!: 脂肪酸和二十一烷 · 查看更多 »

二十一酸

二十一酸(Heneicosylic acid)是一种拥有21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化学式为CH3(CH2)19COOH.

新!!: 脂肪酸和二十一酸 · 查看更多 »

二十碳四烯酸

二十碳四烯酸(Eicosatetraenoic acid,简称ETA)是一种有20个碳原子和4个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二十碳四烯酸 · 查看更多 »

二十烯酸

二十烯酸(Paullinic acid)是一种在植物内可以找到的ω−7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烯酸在瓜拿纳中可以大量提取,二十烯酸的英文名(Paullinic acid)就来自于瓜拿纳的学名(Paullinia cupana)。.

新!!: 脂肪酸和二十烯酸 · 查看更多 »

二聚酸

二聚酸,通常指二聚脂肪酸,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因主要成分含有两个羧酸基团而得名。是采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油酸通过相互聚合等得到的。二聚酸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并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流动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合成印刷电路板材料,油墨制造,火箭发动机材料等领域。 纯度较高的二聚酸为浅黄色粘稠液体,纯度较低的二聚酸为红棕色粘稠液体,目前通常采用植物油脚作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高压反应得到粗品,再经分子蒸馏处理得到纯品。 Category: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二聚酸 · 查看更多 »

代谢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总称。这些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环境作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归纳为代謝途徑,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反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酶可以通过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其他化学反应。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有一個特点: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种,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无论是微小的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新!!: 脂肪酸和代谢 · 查看更多 »

代谢物组

代谢物组(Metabolome)是指在一个生物样品中发现的完整的一套小分子化学物质。所述生物样品可以是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器,一个器官,一个组织,一个组织提取物,一个生物流体或整个生物体。在给定的代谢物组发现的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可能既包括内源性代谢物,它们是由生物体天然产生的(如氨基酸,有机酸,核酸,脂肪酸,胺,糖,维生素,辅因子,颜料,抗生素等),又包括外源化学物质(如药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毒素和其它生物异源物质),它们不是由生物体天然产生的。换句话说,代谢物组既有内源性代谢物组又有外源性代谢物组。内源性代谢物组可进一步细分为包括“初级”的和“次级”的代谢物组(特别是指植物的或微生物的代谢物组时)。初级代谢产物是直接参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次级代谢产物并不直接参与这些过程,但通常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次级代谢产物可能包括色素,抗生素或部分生物异源物质代谢废物的衍生产品。一个小分子有资格作为一种代谢物,或者被认为是代谢物组的一部分,必须通常具有分子量这意味着例如糖脂,多糖,短肽(被使用,并且可能是与现有的生物术语相匹配的,指的是完整的基因集合(基因组),完整的蛋白质集合(蛋白质组)和完整的转录物集合(转录物组)。关于代谢物组的第一本书于2003年出版。第一本致力于代谢物组学的杂志(简称《代谢物组学》)于2005年推出,目前由Royston Goodacre博士主编。 关于代谢组学分析的一些更重要的早期论文列在下面的参考文献中。.

新!!: 脂肪酸和代谢物组 · 查看更多 »

异化作用

异化作用(Catabolism)是生物的新陈代谢途径,将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或用于其他合成代谢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将大分子(例如多糖、脂类、核酸和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单元(例如分别为单糖、脂肪酸、核苷酸和氨基酸)。 细胞使用从分解聚合物释放的单体来构建新的聚合物分子,或进一步将单体降解为简单的废物产物,释放能量。 细胞废物包括乳酸、乙酸、二氧化碳、氨和尿素。 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中重要的过程。根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否需要氧气,可将生物分为需氧生物、厌氧生物和兼性生物。 异化作用的实质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被氧化并在氧化过程中放出能量。能量中的部分为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吸收,并由ATP作为储能物质供其他需要。 有氧的异化作用中,糖、脂类、蛋白质等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并进行了脱羧的酶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氢则由脱氢酶激活在线粒体内经过呼吸链的传递将底物还原逐步释放能量,自身被氧化生成水。 无氧的异化作用缺乏氧这一氧化剂,不能完全将大分子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新!!: 脂肪酸和异化作用 · 查看更多 »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缩写为LDL)指一類及範圍的脂蛋白粒子,有著約18-25納米直徑的大小,負責在血液內運載脂肪酸分子至全身供細胞使用。它是由肝臟所產生的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最終階段。它只包含有載體蛋白B-100(即一種有4536種氨基酸的蛋白質)。它亦包含維他命抗氧化劑(維生素E或類胡蘿蔔素)。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標準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度被普遍稱為「壞膽固醇」。但值得留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並非膽固醇。.

新!!: 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 · 查看更多 »

使君子

使君子(學名:Quisqualis indica,英文名稱:Rangoon Creeper)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別稱留球子、留求子、史君子、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病疳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滿、杜蒺藜子、郎姆活、山羊屎、仰光藤等中國自然標本館意古中醫意古中醫,為使君子科使君子屬植物。本種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蟲藥,於治療小兒病患上至少已有1600多年歷史。.

新!!: 脂肪酸和使君子 · 查看更多 »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指的是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迴圈系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等。 不同疾病的致病机理都不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及週邊動脈阻塞都和粥狀動脈硬化有關。它可能是由高血壓、抽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血脂、飲食習慣不良以及過量飲酒等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當中,由高血壓造成的佔13%,抽煙造成的佔9%,糖尿病造成的佔6%,缺乏運動佔6%,肥胖佔5%。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風濕性心臟病,這是由鏈球菌感染喉嚨後缺乏適當治療所導致。 估計有九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可以藉著減少風險因子來預防動脈硬化,比方說、規律運動、戒煙與控制飲酒量。控制血壓與糖尿病也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用抗生素治療鏈球菌咽喉炎能減少發生風濕性心臟病的機會。健康的人服用阿斯匹靈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尚未有定論。。不建議55歲以下的女性與45歲以下的男性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服用阿斯匹靈,年紀高於此標準的人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可能適合使用阿斯匹靈。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接受治療也能改善預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因之一,除了非洲之外心血管疾病在死因排行中都名列前茅。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奪走了1,730萬條生命(總死亡數的31.%),比起1990年的1,230萬(總死亡數的25.8%)提升了不少。197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裡不管哪個年齡層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相對而言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則在下降。冠狀動脈症候群與中風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佔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的80%,在女性也佔了75%。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超過7千1百萬的美國人有著心血管問題。其中20到40歲的人有11%患有心血管疾病;40到60歲則有37%;60到80歲有71%;80歲以上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則高達85%。在已開發國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齡是80歲,但在發展中國家則僅為68歲。男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年齡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

新!!: 脂肪酸和心血管疾病 · 查看更多 »

心房利鈉肽

心房利鈉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稱心鈉素、利鈉素、利尿素、血管舒張素、心房排鈉肽。屬於()家族之一員,其另包含()和()。心房利鈉肽是一種肽荷爾蒙,主要由心房的心肌細胞生產、儲存和分泌,含有28個胺基酸,在第7和第23胺基酸位置由兩個半胱胺酸殘基以雙硫鍵鍵結形成一環狀結構。.

新!!: 脂肪酸和心房利鈉肽 · 查看更多 »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缩写EFA)是指人体内(或其他高等动物)不能自行合成、但又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 只有两种脂肪酸是是人体必需的:亚油酸(一种ω-6双不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一种ω-3三不饱和脂肪酸)。其它脂肪酸均可以由这两种为原料逐步合成。哺乳动物无法合成这两种脂肪酸是因为去饱和酶能力有限,有四种去饱和酶分别在靠近羧基的ω-9、ω-12、ω-15、ω-18位引入双键,但不能在靠近碳链末端的ω-3、ω-6位引入双键所致;不过植物细胞没有这个限制。 1923年两种必需脂肪酸被發現時,原本叫作維生素F,以表示它是人體必須養分,但1930年的研究認為它們的形態更像脂肪,因而出現現有的學名。.

新!!: 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土壤微生物学

土壤微生物学是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土壤性质的一门学科。人们一般认为,在二十到四十亿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细菌起源于大海。这些细菌可以固氮,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它们释放了大量氧气进入大气层,从而促进了更高等的微生物的产生。土壤微生物因其能够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的能力而显得十分重要,它们一般可以划分为细菌(除放线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Rao, Subba.

新!!: 脂肪酸和土壤微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SOM)是指土壤內所含的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是由處於不同分解階段的植物和動物體殘渣、土壤生物的細胞和組織、以及由土壤生物合成的物質所組成的。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物理和化學性質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 以及土壤提供監管生態系服務的能力。 特別地,土壤有機質的存在被認為是對土壤功能和土壤質量的關鍵。 土壤有機質的積極影響來自一些複雜的,互動的土著因素;土壤有機質對土壤功能影響的非詳盡列表包括與土壤結構,聚集、保水、土壤生物多樣性,污染物的吸收和保留,緩衝能力和養分循環和營養素的儲存。 土壤有機質通過提供陽離子交換位點並作為營養素的儲備,特別是氮(N)礦化中緩慢釋放的磷(P)和硫(S)以及微量營養素。因此,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肥力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土壤有機質也是土壤碳(C)的主要匯點和來源。雖然已知土壤有機質的土壤碳含量變化很大, 土壤有機質通常估計含有58%的土壤碳,術語土壤有機碳(SOC)和土壤有機質通常可互換使用,測量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通常用作土壤有機質的代表。土壤代表了地球上最大的土壤碳匯之一,並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碳動力學和土壤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碳封存。 土壤有機質在土壤中的濃度通常為大多數高地土壤的總表土質量的1%至6%。上層地層含有少於1%有機質的土壤主要局限於沙漠地區,而低窪濕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可高達90%。含有12-18%土壤有機碳的土壤通常被分類為有機土壤。 它可以分為三個一般池:微生物的活生物量,新鮮和部分分解的殘留物,腐殖質:分解良好的有機物質。 表面植物凋落物通常不作為土壤有機質的一部分。.

新!!: 脂肪酸和土壤有機質 · 查看更多 »

地龙 (中药)

地龙,就是現代俗稱的蚯蚓,曬乾加工後成為中药材。地龙药材最早史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药中平肝息风药中的息风止痉药。它的药性咸、寒,入肝、脾、膀胱经。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

新!!: 脂肪酸和地龙 (中药) · 查看更多 »

地沟油

--,又称--或--,是指從废弃食物或殘渣中提煉出的油,還包括回鍋油(萬年油)等廢棄食用油。許多油品業者從餐館飯店等回收已經使用過的廢棄油進行重新加工處理,將地溝油當食用油,引起輿論關注。2010年,據中國專家估計,這種食用油占全中國市場十分之一,當中包括街邊攤檔和高級餐館,用於製造各式食物,如油條、羊肉串、水煮魚、麻辣火鍋等等,消費者根本不知道烹煮這些食物的食油有毒 news.sina.com 2010年3月19日 - 光華日報 2010年3月21日 東方。醫師表示「地溝油」含有微生物、鉛、苯並芘、黃麴毒素等物質,尤其苯並芘和黄麴毒素長期暴露恐有致癌風險。.

新!!: 脂肪酸和地沟油 · 查看更多 »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跡,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跡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化石作用被認定是單純的「石化」,後來人類才逐漸瞭解化石形成的原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第一,死去的有機體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沒有分解。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錯。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壞,而由礦物逐漸取代該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最後,化石若要保存幾百萬年不變,必須在石化後,不再經歷任何地質變動。.

新!!: 脂肪酸和化石 · 查看更多 »

利具昆氏腺

利貝昆氏腺是位於十二指腸壁和空腸壁的一種外分泌腺,在不同的位置,其功能不盡相同。.

新!!: 脂肪酸和利具昆氏腺 · 查看更多 »

單元不飽和脂肪

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是兩類不飽和脂肪酸之一,分子中只有一個雙鍵,其餘皆為單鍵;相比之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有多於一個以上的雙鍵存在例如二十花生四烯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屬於非必需脂肪酸(non-essential fatty acids),可以在體內合成,例如ω-9(Omega-9)系列脂肪酸。常見的此類脂肪酸包括棕櫚油酸或油酸,油酸是橄欖油與棕櫚油的主要成份之一,而芥花籽油、花生油、菜籽油、果仁及牛油果等植物油均相對含有較多這類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單元不飽和脂肪 · 查看更多 »

味觉

味觉是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由五种味道——甜、鹹、苦、酸和鲜组成,其中最后一种味道是近期才予以承认的。味觉指的是能够感受物质味道的能力,包括食物、某些矿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的味道,与同属于化学诱发感觉的嗅觉相比是一种近觉。大多数动物其口腔中都有味觉感受器,然而相对低等的动物在其它部位可能会存在额外的味觉感受器,例如鱼类的触须及昆虫足末端的跗节和触角。和其它多数脊椎动物一样,人类对于味道的实际感受还受到不太直接的化学刺激感受器——嗅觉的深度影响,我们所闻到的味道在大脑中和味觉细胞得到的刺激合成了我们认为的味道,當嗅覺缺損時,感受到的味道也就會跟著變動。 西方的专家传统上认为味觉有四种基本味道组成:甜、鹹、酸、苦。而日本的专家则识别出第五种味道——鲜味。最近,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学建议味道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元素(鲜味,我们最能感觉到的脂肪酸,以及金属和水的味道,虽然后者通常由于味觉的自适应性而被忽略)。味觉是中枢神经系统所接受的感觉中的一种。人类的味觉感受细胞存在于舌头表面、软腭、咽喉和会厌的上皮组织中等。.

新!!: 脂肪酸和味觉 · 查看更多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又称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並转化能量的化學过程,也稱為釋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真核細胞中,粒線體是與呼吸作用最有關聯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幾個關鍵性步驟都在其中進行。 呼吸作用是一種酶促氧化反应。雖名為氧化反應,不論有否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這是因為在化學上,有電子轉移的反應過程,皆可稱為氧化)。有氧气参与時的呼吸作用,稱之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應,則称为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過釋放食物裡之能量,以製造三磷酸腺苷,即細胞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應者。呼吸作用的氢與氧的燃燒,但兩者間最大分別是:呼吸作用透過一連串的反應步驟,一般的一次性釋放。在呼吸作用中,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質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過數個步驟,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0的氢)中。最後經過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貯存在其中的能量,則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新!!: 脂肪酸和呼吸作用 · 查看更多 »

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咖啡树、茶树、巴拉圭冬青(玛黛茶)及瓜拿纳的果实及叶片裡,而可可树、可乐果及代茶冬青树也存在少量的咖啡因。存在于瓜拿纳中的咖啡因有时也被称为瓜拿纳因(guaranine),而存在于玛黛茶中的被称为马黛因(mateine),在茶中的则被称为茶素(theine)。总体上来说,作为一种自然杀虫剂,在超过60种植物的果实、叶片和种子中能够发现咖啡因,它能使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麻痹因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暫時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在北美,90%成年人每天都會攝取咖啡因。 很多咖啡因的自然来源也含有多种其他的黄嘌呤生物碱,包括茶碱和可可碱這兩種强心剂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单宁酸。.

新!!: 脂肪酸和咖啡因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和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瑞典學院頒獎文學獎,卡羅琳學院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和平獎。 截至2017年,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共有83位諾貝爾獎得主與該校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根據該校的官方定義,這些人包括該校的畢業生、教師(包括兼職教師)、研究人員和行政人員。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任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曾在哥倫比亞法學院就讀,也是與該校相關的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有13位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分享了六座獎項,他們分別是:波利卡普·庫施與威利斯·蘭姆共同獲得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與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奧格·波耳與利奧·雷恩沃特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與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昂·萊德曼、梅爾文·施瓦茨與傑克·施泰因貝格爾共同獲得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阿克塞爾與琳達·巴克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27位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數量上超過任何其他獎項;1976年,該校有四人獲得了三項不同的諾貝爾獎,為歷年最多。.

新!!: 脂肪酸和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 sinensis (Berk.) ,后改Ophiocordyceps sinensisSung, G. H., et al.

新!!: 脂肪酸和冬虫夏草 · 查看更多 »

回补反应

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s,也称补给反应或添补反应)是指形成代谢途径中间产物的反应。这样的例子可以是三羧酸循环。在该循环为呼吸作用而行使正常作用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量会保持恒定;然而许多生物合成反应也会使用这些分子作为底物。补给的作用就是将那些为生物合成而被抽出的中间产物补充回来。 三羧酸循环是新陈代谢的中心,在能量产生和生物合成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调节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产物对细胞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补给流必须与抽出流相平衡,以保持细胞代谢的稳态。.

新!!: 脂肪酸和回补反应 · 查看更多 »

皂化反应

化反应(Saponification)是一种成皂的化学反应。.

新!!: 脂肪酸和皂化反应 · 查看更多 »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簡稱SCFAs)是一组由五个或以下的碳原子组成的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不同,短链脂肪酸是由厌氧细菌或酵母菌进行糖酵解制造出来的,例如食醋酸味的来源——醋酸——就是这样出现的。短链脂肪酸也是易挥发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瞼板腺

板腺(tarsal glands)又稱麥氏腺(meibomian glands)是一種在眼瞼周圍的特殊皮脂腺,位於之中。主要的功能為分泌油脂層,以延緩水液層的蒸發。此外油脂層還可維持淚液膜的表面張力,避免淚液流到臉頰,並可潤滑眼瞼及眼球的接觸面,使眼睛閉起時,可維持眼皮和眼球之間維持氣密的狀態。上眼皮大約有50個瞼板腺,而下眼皮大約有25個瞼板腺。 瞼板腺不健全會造成乾眼症,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也因此可能造成眼瞼炎,眼瞼炎是眼瞼邊緣皮膚發炎的現象。它通常會影響雙眼,如果瞼板腺受到感染則會變成瞼板腺炎。阻塞物可以被細菌的解脂酵素分解,因而釋放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可以刺激眼睛,有時可以造成角膜炎。 麥氏腺的名稱來自於一名德國醫生(1638年-1700年)。.

新!!: 脂肪酸和瞼板腺 · 查看更多 »

火麻树

火麻树(学名:Dendrocnide urentissima)是荨麻科火麻树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石灰岩山的混交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 脂肪酸和火麻树 · 查看更多 »

硫化

在高分子化学中,硫化(Vulcanization)指的是橡胶胶料通过生胶分子间交联,生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硫化胶的过程。 含有双键的弹性体在工业上多采用硫或有机硫化合物来进行硫化交联,因此在橡胶工业中,“硫化”与“交联”是同义词。交联的目的是为了使胶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优良性能,消除永久形变,使橡胶在变形之后,能迅速并完全地恢复原状。因为最早发现的交联剂是硫磺,故得名“硫化”。 一般需经过硫化的橡胶品种有丁二烯、氯丁二烯、异戊二烯的1,4-聚合物——顺丁、异戊、氯丁橡胶,以及共聚物丁苯、丁基和丁腈橡胶等。.

新!!: 脂肪酸和硫化 · 查看更多 »

硫酯

硫酯(拼音:liú zhǐ;英文:Thioester)是一个硫原子和一分子酰基共价结合形成的化学物质,通式为R-S-CO-R'。硫酯键是高能化学键。 另一类的化学物质也会被看作是硫酯,这一类的化学物质可看成是酯键中的酰基上的氧原子为硫原子所取代,其通式则是R-O-CS-R'。这一类物质可以通过劳森试剂和酯的反应生成。这种硫代羰基化合物可用于有机合成。最近帝国学院教授东尼·巴雷特将硫酯用于非环状化合物的糖合成取得成功。 某些生物化学家认为硫酯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诺贝尔奖得主,比利时的克里斯汀·德·迪夫,认为先有一个“硫酯世界”(Thioester World),再发展到“RNA世界”,硫酯是有机体的直接祖先。 他解释道:.

新!!: 脂肪酸和硫酯 · 查看更多 »

硫酸盐制浆法

硫酸盐制浆法是一种用于生产纸浆的工艺,在被称为蒸煮器的大型压力容器中,使用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将木质素从碎木片中分离,从而获得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一些蒸煮器采用间歇蒸煮的方式,另一些如卡米尔(Kamyr)蒸煮器则采用连续的方式。 从纸浆液体中析取得被称为黑液的废液通过蒸发进行浓缩,并在回收锅炉中燃烧以回收其中的无机物再次在纸浆流程中使用。回收锅炉也为工厂产生高压蒸汽。黑液的无机物部分在被称为苛性华的过程中再生制浆所需的氢氧化钠和硫化钠。 如果使用软木(针叶树)作为木浆原材料,在黑液的蒸发过程中,可以回收一种类皂物质。类皂物质将被酸化以生产妥尔油(以生产树脂酸)、脂肪酸和其他化学物质。同时软木也会产生副产品——松节油。 来自回收锅炉的高压蒸汽,被接入涡轮发电机降低蒸汽压力同时发电。现代采用硫酸盐制浆法的工厂的发电不仅能够自给自足,同时通常会接入本地电网提供电力。除此以外,树皮和木材残余物也通常在一个单独的发电锅炉中燃烧以生成蒸汽。 硫酸盐制浆法的英文名为Kraft process,来源于德语中的kraft,意思是强壮。这个方法是1884年由卡尔·达尔(Carl F. Dahl)开发出来的。现在,纸生产量的80%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硫酸盐制浆法与亚硫酸盐制浆法不同,使用对设备腐蚀性小的碱性溶液。亚硫酸盐制浆法不能加工所有树种的木浆,如松树。同时,硫酸盐制浆法比亚硫酸盐制浆法更有效率,它生产出更结实的纤维,但纤维也更粗燥和暗淡,使得漂白更为复杂。 在现代的制浆厂中,蒸煮过程产生的褐木浆(纤维素纤维含有参与的木质素)首先进行清洗,以除去一些溶解的有机物,并进一步通过氧/碱反应脱木素,随后通过酸性(二氧化氯)和碱性(氢氧化钠)联合进行漂白,并用氧气或双氧水加固。 如果生产出来的木浆用于制造牛皮纸或纸箱和包装用纸,木浆则不必要漂白到很白。这这种情况下,木材可以生产更多的纤维。 利用硫酸盐制浆法的纸浆厂和造纸厂具有恶臭气体排放特征的原因在包含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和其他挥发性硫化物在内的副产品。在现代制浆厂外,只有在生产不正常,如停工检修的时候,恶臭气味才能闻到。硫酸盐制浆法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远远小于亚硫酸盐制浆法。 硫酸盐制浆法的污水在一个生物污水治理车间进行处理,以確保污水没有毒性。.

新!!: 脂肪酸和硫酸盐制浆法 · 查看更多 »

硬脂酸

脂酸(IUPAC系统命名法:十八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蜡状固体,化学式C18H36O2,可溶于乙醇和丙酮,易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和二硫化碳等溶剂中。.

新!!: 脂肪酸和硬脂酸 · 查看更多 »

碱金属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一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

新!!: 脂肪酸和碱金属 · 查看更多 »

碘价

价或称碘值是指每100克样品所消耗的碘单质质量(单位为克)。碘价常被用来测定脂肪酸中不饱和度。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度多以C.

新!!: 脂肪酸和碘价 · 查看更多 »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胆碱是带有胆碱头基的磷脂。磷脂酰胆碱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通过机械加工或己烷萃取等方法可从蛋黄、大豆等来源中提取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属于卵磷脂的一种。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肺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测定以计算胎儿肺成熟值。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含有磷脂酰胆碱;大肠杆菌在内的大多数细菌的细胞膜中缺乏磷脂酰胆碱。.

新!!: 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 · 查看更多 »

磷脂酶

磷脂酶(Phospholipase)是一種將磷脂質水解為脂肪酸及親脂性物質的酵素。磷脂酶主要依據其催化反應的對象分為四類,即磷脂酶A、B、C、D四种。.

新!!: 脂肪酸和磷脂酶 · 查看更多 »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称为戊糖磷酸途径、五碳糖磷酸途径、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 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Ribose-5-phosphate),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或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胞质溶胶(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新!!: 脂肪酸和磷酸戊糖途径 · 查看更多 »

禁食

禁食(fasting)是指个人有意識地停止進食某些或所有食物,甚至飲料。禁食亦包括禁止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例如肉類、用不同方式处理的食物)。.

新!!: 脂肪酸和禁食 · 查看更多 »

空腸

在消化系統的解剖學方面,空腸(Jejunum)是整條小腸的中間,在十二指腸和迴腸之間。成人的空腸通常是2.5米長。酸鹼度通常是在7和8之間(中性或輕微的鹼性)。空腸內部的表面有大量的絨毛,是為了吸收食物的營養。在空腸中會完成食物的最後消化階段。空腸內有利貝昆氏腺分泌腸液。腸液內含雙糖酶以把雙糖水解成單糖;二肽酶把二肽水解成氨基酸;腸脂肪酶則把脂肪分解成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空腸 · 查看更多 »

粟米油

粟米油,又称玉米胚芽油(简称玉米油),是从玉米的胚芽中提炼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维生素E及多酚類物質;不含胆固醇。冒煙點比較其他的食油低,不適合於高溫煮炸。.

新!!: 脂肪酸和粟米油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為DKA),是一种可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痛、、排尿量增加、全身乏力、神智不清,嚴重者或會昏迷。患者的呼氣中亦可能会存在一種显著的氣味。症狀的发展期通常是較為快速。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在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後才得悉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發生於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某些情況下,它亦可在患上其它類型的糖尿病的人身上發生。可能的誘發因素包括感染、不正確地使用胰島素、中風以及某些藥物,如類固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身體轉而消耗脂肪和產生酮酸而導致。它可經由這一些檢查中所發現的跡象診斷:在血糖測試中所發現的高血糖水平、血液的pH值相對較低,以及在血液或尿液測試中發現酮酸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療程序是静脉输液以及注射胰島素。可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以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兩種方式之一去進行胰島素治療。治療過程中通常還需要補鉀,以預防低鉀血症。在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查血糖和血鉀的水平。若患者出現潛在性感染,則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若患者的血液的pH值嚴重過低,則可能會施予碳酸氫鈉;然而,碳酸氫鈉的使用效果尚不明確,因此通常不推薦使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發率因地區而異。在英國每年約有4%的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马来西亚則為約2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醫療上的應急情況,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致死。它最早在1886年被文獻描述;在1920年代胰島素應用於治療前,基本上一旦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便会使患者死亡。現在若得到適當和及時的治療,其死亡率則約在1%-4%之間。高達1%病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兒童併發腦水腫。.

新!!: 脂肪酸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查看更多 »

糖类

醣類(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于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見圖示)。 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澱粉(如五穀類、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新!!: 脂肪酸和糖类 · 查看更多 »

糖脂

糖脂(Glycolipid)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的脂质。它们的作用是保持膜的稳定性并促进细胞识别。 在所有真核细胞膜的表面上发现这些碳水化合物。它们从磷脂双层延伸到细胞外的含水环境中; 磷脂双层作为特定化学物质的识别位点,有助于保持膜的稳定性并使细胞彼此附着以形成组织。.

新!!: 脂肪酸和糖脂 · 查看更多 »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學名:Medicago sativa,阿拉伯语: البرسيم الحجازي)又叫做紫苜蓿、牧蓿、苜蓿、路蒸,属豆科植物。.

新!!: 脂肪酸和紫花苜蓿 · 查看更多 »

細菌螢光素

細菌螢光素(bacteriofluorescein),指二氫黃素單核甘酸的醛複合物(FMNH2·RCHO)。细菌荧光素在荧光素酶酶促氧化过程中可以发出可见光,这被认为是发光细菌活细胞内的发光原理。 细菌荧光素中的二氢黄素单核苷酸分子由细菌细胞内的黄素单核苷酸氧化还原酶 (NADH)(EC 1.5.1.42)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存在的条件下,将黄素单核苷酸(FMN)还原产生。细菌荧光素中的二氢黄素单核苷酸(FMNH2)和长链脂肪醛(RCHO)可经荧光素酶在分子氧存在下分别氧化为黄素单核苷酸和长链脂肪酸,使得反应可持续进行。该过程的第二步可释放出λmax约为490nm的蓝绿色光。.

新!!: 脂肪酸和細菌螢光素 · 查看更多 »

綠球藻屬

綠球藻屬(學名:Chlorella)是共球藻綱小球藻科之下的一個單細胞绿藻的屬,是一種於水面浮生的植物。綠球藻屬物種能夠在簡單環境裡通過光合作用迅速繁殖,只需要提供足夠的二氧化碳、水、陽光和少量礦物質。 本屬物種為常見營養補充品「綠藻」常用的物種。現時全球規模最大的綠球藻養殖基地位於琉球八重山群島。 另外,本屬物種過往及現在亦同時用於治理污水、以及試圖利用人類的小便來培養本屬物種(包括Chlorella sorokiniana及Chlorella vulgaris).

新!!: 脂肪酸和綠球藻屬 · 查看更多 »

線粒體

--(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这种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所以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所以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称。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英文中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复数形式为“mitochondria”)一词是由希腊语中的“线”(“μίτος”或“mitos”)和“颗粒”(“χονδρίον”或“chondrion”)组合而成的。在“线粒体”这一名称出现前后,“粒体”“球状体”等众多名字曾先后或同时被使用。这些现在已不再继续使用的名称包括:blepharoblast、condriokont、chondriomite、chondrioplast、chondriosome、chondrioshere、filum、fuchsinophilic granule、interstitial body、körner、fädenkörner、mitogel、parabasal body、plasmasome、plastochondria、plastome、sphereoplast和vermicle等(按首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其中“chondriosome”(可译为“颗粒体”)直至1982年仍见诸欧洲各国的科学文献。.

新!!: 脂肪酸和線粒體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基质

線粒體基质是線粒體中由線粒體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应的酶类。其中,苹果酸脱氢酶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线粒體基质中的某些酶系组成网状结构,与线粒體内膜内侧有一定的连接,利于上述酶促反应所形成的NADH转移至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中。除各种可溶性酶外,線粒體基质还含有线粒体自身的DNA(即线粒體DNA)和核糖体(粒線體核糖体)。 线粒體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1.25mg的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0.26mg蛋白质,所以线粒體体基质较细胞质基质黏稠。虽然已知线粒体内膜含有可调节水分子转运的水通道蛋白,线粒体维持内膜两侧的渗透平衡的方式仍不明晰。.

新!!: 脂肪酸和线粒体基质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外膜(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缩写为“OMM”)是位于线粒体最外围的一层全封闭的单位膜,是该细胞器的界膜。线粒体外膜厚度约为6-7nm,较线粒体内膜平整光滑。线粒体外膜中磷脂与蛋白质各自的总质量几乎相等,两者比例约为0.9:1(其中心磷脂与磷脂的质量比约为0.03:0.97),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同一比例相近。线粒体外膜中的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这种酶能阻止胺神经递质(如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

新!!: 脂肪酸和线粒体外膜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三功能蛋白

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缩写MTP)是一种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催化脂肪酸β-氧化四个步骤循环中的2、3、4三步。MTP 是一个异八聚体,由四个α亚基(HADHA)和四个β亚基(HADHB)组成。 它的三个功能为:2-烯酰CoA的水合(第2步)、长链-3-羟基脂酰CoA的脱氢(第3步)以及β-酮脂酰CoA的硫解(第4步).

新!!: 脂肪酸和线粒体三功能蛋白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B

維--生素B也作維--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維生素B是身體內新陳代謝必需的一環,每種維生素B都參與了關鍵的代謝反應,通常以輔酶的形式存在。 维生素B曾经被认为是像维生素C那样具有单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员有了独立的名称,如维生素B1,而維生素B成为了一个总称,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維生素B群、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B复合群。.

新!!: 脂肪酸和维生素B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C

維生素C(Vitamin C/ascorbic acid,又稱L-抗壞血酸,又譯維他命C)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是一種存在於食物中的維他命,可作為營養補充品。維生素C在大多数生物體内可藉由新陳代謝製造出來,但是有许多例外,比如人類,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 維他命C可作營養補充劑以預防或治療壞血病,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可預防感冒。維他命C可藉由口服或注射來攝取。 維生素C的藥效基團是抗壞血酸離子。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因為它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 一般而言,維他命C的耐受性很好,大劑量服用可能導致腸胃不適、頭痛、睡眠困難以及肌膚泛紅。懷孕期間攝取正常劑量通常是安全無虞的,維他命C為一種基本營養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含有維他命C的食物包含柑橘類水果、番茄以及馬鈴薯。當它作為食品添加劑。 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和防腐劑的酸度調節劑。多個E字首的數字(E number)收錄維生素C,不同的數字取決於它的化學結構,像是E300是抗壞血酸,E301為抗壞血酸鈉鹽,E302為抗壞血酸鈣鹽,E303為抗壞血酸鉀鹽,E304為酯類抗壞血酸棕櫚和抗壞血酸硬脂酸,E315為異抗壞血酸除蟲菊酯。 維他命C最早發現於1912年,在1928年首次被分離出來,在1933年首次被製造出來,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上名列有案,是建立照護系統時相當重要的必備基礎藥物之一。維他命C已經是通用名藥物,也是成藥。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價約在每月0.19到0.54美元之間,有些國家將抗壞血酸加入食物,像是營養麥片。3 g mol-1,熔点是190~192℃。在1 M水溶液中的旋光性是20.5-21.5度。pK1是4.17,pK2是11.57。在5mg/ml的水溶液中,pH值是3。氧化还原电位是0.166V(pH.

新!!: 脂肪酸和维生素C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E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溶於脂肪和乙醇等有機溶劑中,不溶於水,對熱、酸穩定,對鹼不穩定,對氧敏感,對熱不敏感,但油炸時維生素E活性明顯降低。在缺乏维生素E后进行补充,能促進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數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濃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 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维生素E苯环上的酚羟基被乙酰化, 酯水解为酚羟基后为生育酚。人们常误认为维生素E就是生育酚。.

新!!: 脂肪酸和维生素E · 查看更多 »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intracellular fluid(ICF)),又称胞质溶胶(cytosol)、基本细胞质(fundamental或ground cytoplasm)、透明质(hyaloplasm)。为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容物以外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

新!!: 脂肪酸和细胞质基质 · 查看更多 »

義美食品

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英語:I-MEI Foods Co., Ltd.,簡稱:義美,英語:I-MEI),臺灣知名之食品製造公司,分店遍及全臺,海外亦投資設立食品加工廠。它的前身是由高番王於1934年創立的義美商店;其子高騰蛟設立為食品公司,並將其擴展為大型企業。.

新!!: 脂肪酸和義美食品 · 查看更多 »

羅倫佐的油

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是三油酸甘油酯(glycerol trioleate)與三芥子酸甘油脂(glycerol trierucate)的4:1比例的混合物,兩種脂質分別是油酸(oleic acid)與芥子酸(erucic acid)的三酸甘油酯結合型。此混合物用在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drenoleukodystrophy, ALD)的預防性治療上。 此脂質藥劑是由義大利裔夫婦奧古斯都·奧登(Augusto Odone)與米凱拉·奧登(Michaela Odone)所合成,起因是他們的兒子羅倫佐·奧登(Lorenzo Odone)於1984年被診斷患有ALD病症,時年五歲。 奧古斯都·奧登取得此油劑在美國的專利,編號5,331,009號。專利權所得用來支付髓鞘再生研究計劃(The Myelin Project),此計劃目標在研究ALD與相似病症的治療方法。奧登家族以及他們的發明因為1992年電影《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的拍攝而聲名大噪。羅倫佐奧登於2008年5月30日離世,較醫師預估的壽命多活22年。.

新!!: 脂肪酸和羅倫佐的油 · 查看更多 »

翻译后修饰

翻译后修饰(英語: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縮寫PTM;又稱後轉譯修飾)是指蛋白質在翻译後的化學修飾。對於大部份的蛋白質來說,這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較後步驟。PTM是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蛋白質,或是多肽,是多條或一條胺基酸的鏈。當合成蛋白質時,20種不同的胺基酸會合併成為蛋白質。胺基酸的翻译後修飾會附在蛋白質其他的生物化學官能團(如醋酸鹽、磷酸鹽、不同的脂類及碳水化合物)、改變胺基酸的化學性質,或是造成結構的改變(如建立雙硫鍵),來擴闊蛋白質的功能。 再者,酶可以從蛋白質的N末端移除胺基酸,或從中間將肽鏈剪開。舉例來說,胰島素是肽的激素,它會在建立雙硫鍵後被剪開兩次,並在鏈的中間移走多肽前體,而形成的蛋白質包含了兩條以雙硫鍵連接的多肽鏈。 其他修飾,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質活動機制的一部份。蛋白質活動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鈍化。.

新!!: 脂肪酸和翻译后修饰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獎項,其中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及和平等5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則於1969年起頒發"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4 November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諾貝爾獎至今已頒給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以色列或者以色列移民。 首位得到諾貝爾獎的猶太人或持有以色列国籍的是阿道夫·冯·拜尔,因成功分析出吲哚的結構而於1905年獲頒化學獎。2011年中,除了文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外,其他獎均有猶太人獲獎。其中,丹·谢赫特曼獲得化學獎,拉尔夫·斯坦曼及布鲁斯·博伊特勒獲生物或醫學獎,至於物理學獎則由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連同非猶太人的布萊恩·施密特共同獲得。 一些猶太得主,如埃利·維瑟爾(1986年收到和平獎),凯尔泰斯·伊姆雷(2002年收到文學獎)是大屠殺的倖存者,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16, 2006.

新!!: 脂肪酸和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絲氨酸

絲氨酸(serine)是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富含於鸡蛋、鱼、大豆,人体亦可從甘氨酸中合成丝氨酸。 絲氨酸在醫藥上有著廣泛用途。絲氨酸可促進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陳代謝,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

新!!: 脂肪酸和絲氨酸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脂肪酸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痤瘡丙酸桿菌

丙酸杆菌(學名: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和皮肤疾病粉刺息息相关,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的典型革兰氏阳性菌,杆状,兼性厭氧。它会引起慢性睑炎以及眼内炎,特别是后者还需要眼科手术解决。细菌的基因组中测序列工作中已经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基因会产生分解皮肤的酶和可能免疫原性的蛋白。 这种细菌在很大程度上是偏利共生的,并且是存在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皮肤上皮肤菌群一部分。它通常在健康青春期的少年的皮肤上是几乎检测不到的。它主要依赖通过在毛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脂肪酸为生,并依赖其他食物为生。.

新!!: 脂肪酸和痤瘡丙酸桿菌 · 查看更多 »

痤疮

瘡(acne),也称为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在毛囊被死皮细胞和来自皮膚的油脂堵塞時出现。 它的特点是黑頭或白頭、疙瘩、油性皮膚,可能會有疤痕 它主要影響皮脂腺數量相對较多的皮膚部位,包括臉部、胸部上部和背部。 患者因為外貌的改變,可能会焦慮、自尊心减退,极端情况下会抑郁或产生。 80%的病例中認为遺傳因素是主要病因。 飲食和吸菸的作用尚不清楚,皮膚是否乾淨、是否暴露在陽光下痤瘡的形成無關。 在青春期,無論男女,痤瘡通常都是由睪錮酮等激素的增加引起的。 一般出现在皮膚上的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過度滋生是一個常见病因。 痤瘡有许多治療方法可供选择,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藥物和醫療程序。少吃食糖等單醣可能會對病情有所帮助。 外敷壬二酸、过氧化苯甲酰和水楊酸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抗生素和維生素A酸可用於口服治療痤疮。 然而,抗生素治疗可能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若干种避孕药对女性的痤疮有治療效果。 由於口服維生素A酸會有較大的副作用,因此只建議嚴重的痤瘡患者使用。 醫療界的一些人士倡導儘早積極地治療,以減輕痤瘡對患者的長遠影響。 據估計,2015年,痤瘡在全球范围内影响6.33亿人,成為了全球第八大常见疾病。 痤瘡常發生於青少年時期,约80–90%西方世界的青少年患有痤瘡。 在乡下患痤瘡的比例則較低。 兒童和成人在青春期前后都有可能患病。 雖然成人罹患痤瘡不太常见,但患者中近半數直至20歲或30歲都還持續發生痤瘡,有一少部分人甚至到40歲都還為此感到困擾。.

新!!: 脂肪酸和痤疮 · 查看更多 »

環氧合酶

氧合酶(Cyclooxygenase,簡稱COX)是一種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導介物質。當身體組織受到某種刺激如外傷、感染等會活化環氧合酶,使花生四烯酸大量轉變為PGE2、 PGF2α 及血栓素等前列腺素。 常在發炎部位,發現有大量COX-2存在。 在藥理上,抑制COX可以減輕炎症的疼痛症狀 ,這就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藥理方法。「前列腺素合成酶」,有時是用來指環氧化酶。.

新!!: 脂肪酸和環氧合酶 · 查看更多 »

瓦伦特拉普反应

Varrentrapp反应(Varrentrapp reaction) 油酸与碱(如氢氧化钾)在 250~300°C 作用,裂解为软脂酸、乙酸和氢气。 例如,肉桂酸经过反应,得到苯甲酸。亚油酸与硬脂炔酸经过反应,得到肉豆蔻酸和少量的棕榈酸。 用于脂肪酸的结构测定,很少用于合成。.

新!!: 脂肪酸和瓦伦特拉普反应 · 查看更多 »

瓜子

子是華人常食用的一種零食的总称,通常被食用的为葵花籽、南瓜籽和西瓜籽。 瓜子通常是炒熟或煮熟,为了增加风味可以同时加入盐、花椒、桂皮、大茴等调味料。亦有不添加调味料烘炒的瓜子,被称作干炒。 瓜子含油量高,多属于不饱和脂肪。.

新!!: 脂肪酸和瓜子 · 查看更多 »

生命元素

生命元素是指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天然的条件下,地球上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90多种元素,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生命元素共有28种,包括氢、硼、碳、氮、氧、氟、钠、镁、硅、磷、硫、氯、钾、钙、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溴、钼、锡和碘。 硼是某些绿色植物和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而哺乳动物并不需要硼,因此,人体必需元素实际上为27种。在27种生命必需的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氯、钾、钠、钙和镁,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均在0.04%~62.8%之间,这11种元素共占人体总质量的99.97%。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铁、硅、锌、铜、溴、锡、锰等。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新!!: 脂肪酸和生命元素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

新!!: 脂肪酸和生物化学概述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子列表

生物分子列表收录了部分有对应维基百科条目的生物分子,以中文全称拼音首字母排序:.

新!!: 脂肪酸和生物分子列表 · 查看更多 »

生物素

生物素(Biotin)为维生素B群之一,又稱維生素H、維生素B7、輔酶R(Coenzyme R)等。 生物素在肝、肾、酵母、牛乳中含量较多,是生物体固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因素。容易同鸡蛋白中的一种蛋白质卵白素(Avidin)结合,大量食用生蛋白可阻碍生物素的吸收导致生物素缺乏,如脱毛、体重减轻、皮炎等。由於其缺乏症極少發生,一般也常直接稱之為生物素。 生物素在脂肪合成、糖質新生等生化反應途徑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 脂肪酸和生物素 · 查看更多 »

生酮作用

生酮作用(Ketogenesis,又称酮体生成)是指脂肪酸降解过程结果所致的酮体生成过程。.

新!!: 脂肪酸和生酮作用 · 查看更多 »

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透過強迫人體燃燒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模擬飢餓狀態,在醫學上主要用於治療兒童的困難控制型癲癇。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經人體吸收後會轉化為葡萄糖運往身體各處及供給能量,尤其是用於維持大腦運作。然而由於生酮飲食中只攝取少量的低碳水化合物,肝臟便會將脂肪轉換為脂肪酸和酮體。酮體運到腦部取代葡萄糖成為能量來源。當血液中酮體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為酮症,能緩和癲癇的頻繁發作。使用過生酮飲食的兒童或青年癲癇病患中,有半數的癲癇發作次數減到原來的一半,而且其效果在停用生酮飲食後仍然可以繼續。有一些證據表示生酮飲食對有癲癇的成年人也有幫助,而且一些比較不嚴格的方案,例如調整過的阿特金斯健康饮食法也有類似的效果。生酮飲食常見的副作用是便秘,約有30%的病患有類似的問題。這是因為限制液體攝取所造成。早期的生酮飲食要求限制液體攝取,也成為生酮飲食的特色之一,不過這提高了腎結石的風險,因此現在已不再限制液體攝取。時生酮飲食應該配合大量蔬菜一起進食,可避免便秘和營養不全面的問題。 最早期生酮飲食應用在治療,只提供足夠供身體成長、組織修復、以及有足夠的食物熱量蛋白質-->,讓兒童的體重可以維持在其年齡及身高下的理想值內。標準治療性的生酮飲食是在1920年代所發展,用來治療兒童癲癇,在之後的十年廣為使用,但之後出現了有效的藥物,應用生酮飲食進行兒童癲癇的風潮就減退了。標準的生酮飲食中,脂肪、蛋白質及醣類的重量有一定比例,脂肪和蛋白質/醣類混合物的比例是4:1。因此在飲食上會排除高醣類的食物,例如穀類、麵包,意大利面、其他富含澱粉或糖份的蔬菜水果、以及糖,飲食上也會增加富含脂肪的食物,例如堅果、奶油、牛油、椰子油、牛油果等等。大部份食物中的脂肪是由長鏈脂肪酸(LCT)所組成,不過碳鏈較短的(MCT)生酮效果更好。生酮飲食中有一種稱為MCT生酮飲食的變體,會使用富含中鏈脂肪酸椰子油作為脂肪來源,提供一半的熱量來源。因為這種飲食攝取的脂肪量較少,因為會攝取較多的醣類及蛋白質,在食物選擇上有較大的空間。 在1990年代中期,好萊塢製片人的兒子有嚴重癲癇,因著生酮飲食而良好控制。吉姆·亞伯拉罕創立了查理基金會(Charlie Foundation)推廣生酮飲食。曾在NBC的《日界線》節目中推廣,1997年由梅麗·史翠普主演的電視影集《》也是有關同一主題。查理基金會也贊助多中心的學術研究,其結果在1996年發表,也讓科學家對生酮飲食有更多的關注。 針對動物模式(例如秀麗隱桿線蟲)的臨床實驗及研究,認為生酮飲食在一些成人神經退化性疾​​病上,可能有神經保護及改善疾病的效果。到2012年為止,有關生酮飲食在兒童癲癇以外領域的研究,只有少數臨床實驗的資料,因此這方面的生酮飲食仍只在研究階段。 另,若進行錯誤或不適當的生酮飲食(例如糖尿病患者),有酮酸中毒的風險。.

新!!: 脂肪酸和生酮飲食 · 查看更多 »

甘油酯

油酯也稱為酰基甘油,是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酯類。 甘油有三個羥基官能基,可以和一個、二個及三個脂肪酸進行酯化反應,形成的甘油酯分別是、及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為親脂性分子,單酸甘油酯及二酸甘油酯則為兩親分子。 植物油和中主要是以三酸甘油酯為主,但因為自然存在的酶(脂酶)作用,會分解為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及自由脂肪酸。 若將甘油酯和氫氧化鈉反應,會形成肥皂,反應產物是甘油及脂肪酸鹽(肥皂)。肥皂中的親脂部份會乳化污漬中的油脂,因此可以將污漬移到水中。.

新!!: 脂肪酸和甘油酯 · 查看更多 »

無花果

無花果(学名:Ficus carica)是桑科榕屬的一種落葉小喬木,主要生長於熱帶和溫帶。果實呈球根狀,無花果尾部有一個小孔,花則生长于果内,在近小孔處長有雄花,遠離小孔的頂部長有雌花,另外生有不育花(癭花),花粉由榕果小蜂傳播。 無花果原產於中东和西亚地区,栽培歷史已超過五千多年。因外觀見果不見花而得名,另有映日果、優曇缽、阿駔、底珍樹、蜜果和阿驵(《酉阳杂俎》、译自波斯语:anjir)等别名。.

新!!: 脂肪酸和無花果 · 查看更多 »

盐 (化学)

在化学中,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銨根離子(NH)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屬離子结合的化合物,如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一般来说盐是複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也有其他的反应可生成盐,例如置换反应。 盐分为單盐和合盐,單盐分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合盐分為複盐和錯盐。其中酸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离子,碱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複盐溶於水時,可生成與原盐相同离子的合盐;络盐溶於水時,可生成與原盐不相同的複雜离子的合盐-絡合物。 通常在標準狀況下,不可溶的盐會是固態,但也有例外,例如及离子液体。可溶盐的溶液及有导电性,因此可作為電解質。包括細胞的細胞質、血液、尿液及礦泉水中都含有許多不同的盐類。 强碱弱酸盐是强碱和弱酸反应的盐,溶于水显碱性,如碳酸钠。而强酸弱碱盐是强酸和弱碱反应的盐,溶于水显酸性,如氯化铁。.

新!!: 脂肪酸和盐 (化学) · 查看更多 »

癸酸

酸,结构式CH3(CH2)8COOH。.

新!!: 脂肪酸和癸酸 · 查看更多 »

白色體

白色體(Leucoplast),泛指一種存在植物細胞中,不含色素的色素體,功能為儲存養分或執行生化合成作用,儲存養分的白色體會依儲存的養分類別而特化成澱粉體、油粒體及蛋白質體。廣義的白色體也包括未經照光而退化的葉綠體(Etioplast)。.

新!!: 脂肪酸和白色體 · 查看更多 »

白色脂肪組織

白色脂肪組織(英语:White adipose tissue,缩写为WAT),或称称黄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等,乃我们常指之脂肪组织,在部分哺乳类动物中呈白色,主要位于皮下、网膜、系膜等部位。该组织为哺乳类动物体内的两种脂肪组织之一(另一种为棕色脂肪组织)。 在健康且不超重的男性体内,白色脂肪組織占20%的体重;而在健康且不超重的女性体内,白色脂肪組織占25%的体重。白色脂肪組織主要由单房脂肪细胞(或称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该细胞因其单个构成细胞内有一个大得名,这一大脂滴使得其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这些细胞具有胰岛素、性类固醇、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的受体。 白色脂肪組織被用来存储能量。胰腺分泌胰岛素后,白色脂肪組織上的胰岛素受体产生去磷酸化级联引起对激素敏感的脂酶失效。以前曾认为,这一过程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所触发,引起脂肪分解为脂肪酸,脂肪酸进入血管与白蛋白、甘油结合,其中甘油能被自由地输出到血液中去;但实际当前并无证据显示胰高血糖素对白色脂肪組織中的脂肪分解有任何作用。胰高血糖素现被认为只在肝脏中起到触发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如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被认为在白色脂肪組織中触发了这一过程。脂肪酸是肌肉和心脏组织的能量来源之一,而甘油是肝脏进行糖异生的能量来源之一。 白色脂肪組織同样也用于延缓散热、维持体温。 瘦蛋白激素首要由白色脂肪組織中的脂肪细胞产生,而这些细胞也产生其它激素()。.

新!!: 脂肪酸和白色脂肪組織 · 查看更多 »

DHA

DHA可以指:.

新!!: 脂肪酸和DHA · 查看更多 »

E编码

E編號(E number)是歐盟對其認可的食品添加物編號,在食物標籤上常能看到。具有E編號的添加物代表已經由歐盟核可,能夠使用在食物中。E編號的E表示歐盟。在英國和愛爾蘭,E編號通俗的是指人工食品添加劑,所以有些雖然號稱不含E編號添加劑的產品事實上卻有添加劑,例如汽水中的重碳酸鹽實際上是有E編號的。 食品標籤標示添加物的E編號在美國和加拿大仍很少使用。而且並不是所有擁有E編號的食品添加劑在不同國家都會批准將其用於食品。在澳洲及紐西蘭被批准的,在歐盟裡卻不被批准使用。一些在先進國家如歐美日本禁用的E數食品添加劑,在亞洲一些國家仍然使用。 E編號之效用有助普通市民了解到底食品中含有哪些成分,也有助政府了解生產廠商食品安全問題。但政府必須為食物標籤立法,強制規定生產商於食物標籤內列出所有成分,才有實際意義。.

新!!: 脂肪酸和E编码 · 查看更多 »

芦荟

蘆薈屬(學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

新!!: 脂肪酸和芦荟 · 查看更多 »

螺旋藻

螺旋藻通常是指兩種供人類及動物食用的節螺藻屬的藍藻——極大節螺藻(學名Arthrospira maxima)及鈍頂節螺藻(學名Arthrospira platensis)的通稱。這兩個品種原先被分入螺旋藻屬(學名Spirulina),後被分入節螺藻屬,但習慣上仍被稱作“螺旋藻”。螺旋藻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培植及用作膳食補充劑,通常為藥丸狀、片狀及粉狀。牠亦在水產業、水族箱及家禽中被用作飼料的補充劑。.

新!!: 脂肪酸和螺旋藻 · 查看更多 »

鞘磷脂

磷脂(Sphingomyelin),由一个鞘氨醇、一个脂肪酸、一个磷酸、一个胆碱或乙醇胺组成。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細胞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新!!: 脂肪酸和鞘磷脂 · 查看更多 »

鎂營養

鎂是人體必須的宏量礦物質營養素,現代的食品多經加工再造,容易導致鎂離子流失,容易發生攝取不足的問題,可能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新!!: 脂肪酸和鎂營養 · 查看更多 »

菟絲

菟絲,p.

新!!: 脂肪酸和菟絲 · 查看更多 »

营养学

營養(nutrition)指食物中包含的热量及其他有利健康的成分。人以及多數動物摄入食物以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摄取食物後,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物质(养分或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通过适当的摄入营养可以免去很多疾病。.

新!!: 脂肪酸和营养学 · 查看更多 »

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

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英文: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簡稱ADMA)是一種自然存在於血漿內的化合物。它是在人體細胞內細胞質中發生的蛋白質修飾過程產生的代謝副產物,與精氨酸有著密切關係。ADMA會影響精氨酸產生一氧化氮的過程,一氧化氮是對內皮細胞及心血管健康的物質。.

新!!: 脂肪酸和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 · 查看更多 »

靈芝屬

芝屬(學名:Ganoderma),又称木灵芝、神芝、芝草、仙草、瑞草,广义上灵芝包括及其近缘科属的种类,狭义上则是指广泛栽培的特定种类。 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 紫芝含麦角固醇(Ergosterol)、有機酸(順蓖麻酸、延胡索酸等)、氨基葡萄糖、多糖類、樹脂、甘露醇等。 赤芝含麦角固醇、樹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類,又含生物鹼、內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質和多種酶類。.

新!!: 脂肪酸和靈芝屬 · 查看更多 »

血浆

血漿(英語:Blood Plasma)是血液的液體成分,血細胞懸浮於其中。人體含有2750-3300毫升血漿,約佔血液總體積的55%。血漿的絕大部分是水(體積的90%),其中溶解的物質主要是血漿蛋白,還包括葡萄糖、無機鹽離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同時也是運輸代謝廢物的主要媒介。 將新鮮血液離心,讓血細胞沉降,上層淡黃色清液即是血漿。血漿與血清的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新!!: 脂肪酸和血浆 · 查看更多 »

食品化學

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是在食品領域之中,研究食品裡所有天然與非天然食材的合成或分解的化學過程和相互作用。研究內容的主要範圍,包括食品營養成份分析、食品色香味化學、食品加工化學、食品物理化學和食品有害成分化學。.

新!!: 脂肪酸和食品化學 · 查看更多 »

食盐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产生人类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钠的精製鹽.

新!!: 脂肪酸和食盐 · 查看更多 »

食欲

食欲(Appetite)是指一个人对于食物進食的渴望,有時可能是因為饥饿所造成,不過具吸引力的食物可能會讓人在不饥饿時仍然有食欲。食欲可以調節能量的攝取,以維持身體代谢所需的量,其調節方式是透過消化道、脂肪組織及腦部的紧密相互作用來调节。食欲好的人,对于食物的需求十分多以及频繁;食欲不好的人,则只会吃很少的食物,同时不太容易感觉到饿。食欲跟一个人肠胃的消化吸收以及运动消耗有很大关系。 食欲和每個個體的行為都有關係。食欲和其完備行為(consummatory behaviours)是唯一影響能量攝取的過程,而所有人類其他的行為都會影響能量的消耗。若食欲提昇,會增加食物攝取的量,若食欲減少,稱為食欲不振,而多食癥是指食慾增加的情形。食欲调节不良和神经性厌食症、神經性暴食症、惡病體質、及過胖暴食症有關。.

新!!: 脂肪酸和食欲 · 查看更多 »

飽和脂肪

饱和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即是指脂肪酸分子中不含有不饱和键(双键等)。因饱和脂肪酸中与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达到最大值而称为“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由于烷基结构规整,分子间作用力强,與同樣碳數不飽和脂肪酸相比熔点较高,長鏈的飽和脂肪酸在室温下易呈固态。 天然食用油脂中存在各種脂肪酸,研究顯示他們對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一般认为不饱和脂肪必須攝取的,饱和脂肪並非必須的。一般認為飲食中比例較高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但也有研究指出飽和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兩者間並無明顯的關係,因此這個說法受到了某些專家的挑戰 。甚至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有降低體脂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作用。.

新!!: 脂肪酸和飽和脂肪 · 查看更多 »

西莫尼尼反应

Simonini反应(Simonini reaction),以阿道夫·李本(Adolf Lieben,维也纳大学)的学生 Angelo Simonini 的名字命名。 羧酸银盐与碘作用,当两者摩尔比为1:1时,得到比羧酸少一个碳的碘代烃;摩尔比为2:1时,得到酯类(RCOOR);摩尔比为3:2时,则上述两种产物都有生成。 这个反应为离子历程,可能经过两个阶段。反应过程中形成结构未知的络合物中间体,有时可以离析,有人提出为下列分子式:\rm \ ^-I^+ 和 \rm \ RCOOAg\cdot RCOOI 。 用脂肪酸银盐时得到满意的产率。亦可用羧酸铅盐进行反应。.

新!!: 脂肪酸和西莫尼尼反应 · 查看更多 »

西替利司他

西替利司他(Cetilistat/ATL-962)是一種治療肥胖的藥物或食品化合物之類。它的作用機制如同已上市的藥物奧利司他(賽尼可/羅氏鮮/讓你酷)是通過抑制"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來達成,而胰脂肪酶是在腸臟(GI)中進行分解三酸甘油酯作用的酶。如果沒有這種酶,在飲食中"三酸甘油酯"可以防止食物養分被水解為可吸收的游離脂肪酸、且使食物養分未被吸收的排泄掉。而「西替利司他」運作機制範圍歸屬於「周围神经系统」。.

新!!: 脂肪酸和西替利司他 · 查看更多 »

马赛皂

赛皂(Savon de Marseille)是一种清洁能力很强,用于身体保湿的香皂。它是通过精炼植物油以及氢氧化钠进行皂化反应得出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通过工业流水线或者手工制作完成。传统马赛皂的一项必要指标就是其必须含有仅从橄榄油中制得的72%的脂肪酸。 在十七世纪,法国的路易十四规定了这种香皂的制作标准。到了十九世纪,马赛地区拥有90家制皂厂,这个兴盛的产业处于化学领域的前列。1913年其产量达到18万吨,攀上巅峰。1950年以后,主流清洁剂的迅猛发展则加速了马赛皂的衰败。.

新!!: 脂肪酸和马赛皂 · 查看更多 »

高分子

分子(Macromolecule)化合物是一個非常大的分子,如蛋白質,通常由較小的亞基(單體)的聚合產生。它們一般由數千或更多的原子組成。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的大分子,一般指聚合物和结构上包括聚合物的分子。在生物化学中,这个术语被应用于三个传统的生物聚合物(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具有大分子量的非聚合分子,例如脂类和。这些分子有时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 聚合物高分子的各个构成分子被称为单体。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包括塑料。金属和晶体虽然也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其内部通过类似分子的键联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一般不被认为是高分子。有时不同的高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但不是通过化学键)组合到一起,尤其是假如这样的组合是自然发生的,而且其组成部分一般不单独出现的话,那么这样的混合物也会被称为高分子。实际上这样的混合物更应该被称为高分子复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组成这个复合物的单个高分子往往被称为下单位。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往往有不寻常的物理特性。液晶和橡胶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高分子在水中需要特殊的小分子帮助才能溶解。许多需要盐或者特殊的离子来溶解。.

新!!: 脂肪酸和高分子 · 查看更多 »

高白鮭

白鮭(学名:Coregonus peled),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的一種,是一种高耗氧冷水性鱼类,生活在高纬度的冷水河流和湖泊中,原产於北纬50°以北的俄罗斯境内梅津河至科雷马河一带的湖泊,尤其多见於俄罗斯西伯利亚鄂毕河流域,分布於保加利亚、丹麦、芬兰、德国、立陶宛、波兰、俄罗斯、瑞典、中国、北美等地。 高白鮭出水即死,出水後身体脂肪的固有香味会散发出来,肉质肥厚,白嫩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已在中国新疆、青海、东北等地的水库中成功养殖。 高白鲑和秋白鲑(Coregonus autumnalis)於1998年4月被移植到新疆赛里木湖,在当地生长良好。.

新!!: 脂肪酸和高白鮭 · 查看更多 »

髓磷脂

髓磷脂(Myelin)为包繞在神经元的軸突外部的物質,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中斷部份,形成一節一節的形狀。中断的部分称为“蘭氏结”(Ranvier's node)。髓磷脂由30%蛋白质和70%的各类脂质组成。后者主要含有鞘氨醇、脑苷脂、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少数为磷脂酰乙醇胺)等,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特别丰富。髓鞘(myelin sheath)是由施旺细胞(Schwann's cell)或其它类型的神经支持细胞形成的。 感覺神經元無論是樹突或軸突都有髓鞘,但其軸突明顯比較短,因為感覺 神經元要把外面的感覺傳進來到細胞本體,再經由軸突,傳到下一個細胞,因此樹突很長。 聯絡神經元,其軸突是沒有髓鞘的。 運動神經元的樹突連接著聯絡神經元的軸突,所以比較短,但他的軸突較長,且具有髓鞘。 目前知道髓鞘的功能有三。一是支持轴突与周围组织,例如相邻的轴突之间的电气绝缘,以避免干扰。二是通过一种称为“跳跃式传导”的机制来加快动作电位的传递。三是在一些轴突受损的情况下引导轴突的再生。.

新!!: 脂肪酸和髓磷脂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新!!: 脂肪酸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谷氨醯胺

--氨酰胺(Glutamine)亦被稱作麩醯胺酸,為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非必需胺基酸,且是唯一一種可直接通過腦血管障壁(BBB)的胺基酸。在人體中儲存於骨骼肌或血液中。當受傷或患病時,谷氨酰胺可能需要藉由攝取含Gln的食物來獲得足夠的量。生物体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铵盐反应生成谷氨酰胺。.

新!!: 脂肪酸和谷氨醯胺 · 查看更多 »

鱼素者

鱼素者是指戒食红肉、禽类肉食,但仍进食海鲜(以鱼为主)的人 。鱼素者对各类型病菌、禽流感等疾病、肥胖、过敏等健康方面的担忧,因而放弃红白肉,改以鱼类来取代,这也是鱼素族群逐渐增长的趋势。 鱼类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饱和脂肪酸不高,ω-3脂肪酸则十分丰富。 鱼类中也有一些是不宜多食的,大型鱼类例如:鲨鱼、剑鱼和鲔鱼就应该尽量少食为妙,主要原因是大型鱼类由于富集作用,体内有可能含有大量的汞。 在元祿時代前的日本人多数也是鱼素者。 Category:素食主義.

新!!: 脂肪酸和鱼素者 · 查看更多 »

豆腐

豆腐是一种以黃豆为主要原料的黃白色塊狀豆製品食物,起源於中国,在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臺灣也很普遍。 是一种口感松软滑嫩且无味的食物。.

新!!: 脂肪酸和豆腐 · 查看更多 »

,又称麴蘖,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麴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醱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产品,广泛应用於白酒、黄酒、清酒、醋、酱油、甜面酱、湿仓普洱茶、味噌、泡盛和醪糟等发酵食品中,是东亚、东南亚及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醱酵技術。.

新!!: 脂肪酸和麴 · 查看更多 »

黟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847平方公里,人口10万。黟县是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的县之一。.

新!!: 脂肪酸和黟县 · 查看更多 »

軟質棕櫚油

軟質棕櫚油是棕櫚油的液體分提物。棕櫚油最常見的三大粗分提物為硬質棕櫚油 (palm stearin)、棕櫚油中間分提物 (palm mid-fraction) 及軟質棕櫚油 (palm olein),相較於棕櫚油,軟質棕櫚油的飽和脂肪較少,由38.3%棕櫚酸、42.1%油酸以及10.6%亞麻油酸所組成,在室溫下呈現澄清透明 Siew Wai Lin.

新!!: 脂肪酸和軟質棕櫚油 · 查看更多 »

辅酶A

辅酶A(coenzyme A,簡稱CoA、CoASH或HSCoA)是一種輔酶,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合成和氧化脂肪酸的角色,和在三羧酸循環中氧化丙酮酸。所有基因組測序日期編碼的酶,即利用輔酶A作為底物,並在4%左右的細胞酶中使用(或硫酯,例如乙酰-CoA)作為基材。在人類中,輔酶A生物合成需要半胱氨酸、泛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主要參與脂肪酸以及丙酮酸的代謝。.

新!!: 脂肪酸和辅酶A · 查看更多 »

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种被称为的细胞器,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它们参与,,D-氨基酸和多胺的异化作用,活性氧类的还原-尤其是过氧化氢-以及的生物合成,即-对于哺乳动物大脑和肺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们还含有大约10%的在戊糖磷酸途径中两种酶全部活动,这对能量代谢很重要。关于过氧化物酶体是否参与类萜和动物胆固醇合成的争论很激烈。 其他已知的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包括发芽种子中的乙醛酸循环(“glyoxysomes”),叶子中的光呼吸,Trypanosomatida中的糖酵解(“(glycosome)”),以及某些酵母中的甲醇和/或胺氧化和同化。 過氧化體用外表的單層膜與細胞的原生質分隔開來,膜上有功能重要的膜蛋白,用以向細胞器中輸入蛋白質和促進細胞分裂。與溶酶體不同的是,過氧化物酶體不是由分泌通路產生,而是通過先長大後分裂的自我複製過程產生,也有證據顯示新的過氧化物酶體可以直接產生。.

新!!: 脂肪酸和过氧化物酶体 · 查看更多 »

蜡通常在狭义上是指脂肪酸、一价或二价的脂醇和熔点较高的油状物质;广义上通常是指具有某些类似性状的油脂等物质。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于‘蜡’的定义也有所区别。但在广义上,蜡通常是在指植物、动物或者矿物等所产生的某种常温下为固体、加热后容易液化或者气化、容易燃烧、不溶于水、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的物质。.

新!!: 脂肪酸和蜡 · 查看更多 »

蜂蜡

蜂蜡(Beeswax),是蜜蜂工蜂分泌的蜡。蜜蜂用蜂蜡在蜂巢裡建分隔的房间,用来育幼或储存花粉。.

新!!: 脂肪酸和蜂蜡 · 查看更多 »

茉莉酮酸

茉莉酮酸,是一类帮助植物均匀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茉莉酮酸包括茉莉酮酸及其酯,例如茉莉酮酸甲酯。如同哺乳动物体内的前列腺素,茉莉酮酸是由环戊酮和脂肪酸通过生物合成作用合成的环戊酮衍生物。他们是从亚麻酸通过C18路径合成得到的。 植物体内的茉莉酮酸含量随着组织功能、细胞种类、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而不同Creelman RA and Mullet ME.

新!!: 脂肪酸和茉莉酮酸 · 查看更多 »

胰岛素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參與調節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控制血糖平衡,可促使肝臟、骨骼肌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缺乏胰島素會導致血糖過高、糖尿病。因此胰島素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其分子量為5808道爾頓。 胰島素應用於臨床數十年,從抗原性較強的第一代動物胰島素到基因重組但餐前需要等待30分鐘的第二代人胰島素,再發展到現在可以很好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的胰島素類似物。目前更好的模擬正常人體生理降糖模式的胰島素是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新!!: 脂肪酸和胰岛素 · 查看更多 »

胰岛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濃度的胰岛素產生反應不足的現象,亦即這些細胞需要更高的胰島素濃度才能對胰島素產生反應。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風和2型糖尿病。.

新!!: 脂肪酸和胰岛素抵抗 · 查看更多 »

胆红素

胆红素(英文: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類胆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血紅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新!!: 脂肪酸和胆红素 · 查看更多 »

胆汁

胆汁(英文 Bile)是由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肝细胞分泌出的一种汁液。肝脏持续分泌出胆汁,存放于胆囊内,然后在进食时把胆汁经胆总管释放入小肠帮助消化。膽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質(其中不含酵素)。.

新!!: 脂肪酸和胆汁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Adolph Wilhelm Hermann Kolbe,又译柯尔伯、柯尔贝、科尔被,),德国化学家。.

新!!: 脂肪酸和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温道斯

阿道夫·奥托·赖因霍尔德·温道斯(德语: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生於柏林,逝於哥廷根,德国化学家。1928年因其在固醇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脂肪酸和阿道夫·温道斯 · 查看更多 »

阿開木

阿開木(學名:Blighia sapida,音譯自:ackee、achee或akee)又稱西非荔枝果,是無患子科下的一種植物,原産於熱帶西非國家。.

新!!: 脂肪酸和阿開木 · 查看更多 »

薄层色谱法

薄层層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又称为薄层层析)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的層析技术。 在分析化學特別是针对有機化合物的分析中,薄层層析是極為重要的分離方法。 薄层層析在覆盖有很薄一层吸附劑的玻璃板、塑料片或铝箔上进行。吸附劑又称为薄層色譜固定相:常為硅胶、氧化铝或纤维素。操作時先将待分离样品用毛細管点于板上,然後在密閉的層析缸中,用單一或混合溶剂作為流動相,由流动相的毛细作用缓慢地將混合物样品中的不同组分由下而上爬升至板的顶端。因為样品中各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度也不同,导致各組分的上升速度有差异而最終在板上形成上下不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薄层層析在监测反应进程,鉴定特定化合物以及测定物质的纯度等均有广泛的应用,如:分析与脂肪酸;检测在食物和水中的农药或杀虫剂;在法医的工作中,分析纤维的染料成份;化验放射性药物的放化纯度;鉴定药用植物及分析其内部成分。 高效薄層色譜是對經典薄層色譜的改進法之一,該法中色譜的靈敏度和分离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準確地檢出極微量的物質。.

新!!: 脂肪酸和薄层色谱法 · 查看更多 »

葡萄糖

葡萄糖(法语、德语、英語:glucose;又称血糖、玉米葡糖、玉蜀黍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種单糖。 因為擁有6個碳原子,被歸為己糖或六碳糖。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分子式為C6H12O6。其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亦称“右旋糖”。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細胞的能量來源和新陳代謝的中间产物。植物可通过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

新!!: 脂肪酸和葡萄糖 · 查看更多 »

葵花籽

葵花籽,又称葵瓜子,是指向日葵的果实 (連殼)或種子(去殼後)。顏色有黑色、白色和褐色,大部份种子都是多色於一体。 可以做為零食瓜子,也可以榨油,葵花籽油可以用來煮菜,而且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約90%,也是種很多人都認為健康的食用油。.

新!!: 脂肪酸和葵花籽 · 查看更多 »

肉碱

肉碱 (carnitine),或音譯卡尼丁,是一種類氨基酸,屬於季銨陽離子複合物,可以透過生物合成方法從離胺酸及甲硫胺酸兩種氨基酸合成產生。肉碱存在有兩個立体异构:包括有生物活躍的L-肉碱,以及其非生物活躍的對映異構體D-肉碱。以化學方式合成,同時存在L和D兩種肉碱的化合物,則一般以「DL-肉碱」的形式標示。在中國,L-肉碱有一個更常見的商品名稱:左式肉碱或左旋肉碱。 左式肉碱最初是以黄粉虫的生长因子而被發現,當時曾被命名為「維生素Bt」。在生物的細胞裡,當脂肪新陳代謝產生能量時,左式肉碱是把脂肪酸從胞質溶膠運送到線粒體內所必需的,以防止脂肪酸積聚在細胞內。在世界各地,左式肉碱經常都被包裝成為營養補充劑而售賣,並聲稱能夠幫助燃燒脂肪,幫助減肥。.

新!!: 脂肪酸和肉碱 · 查看更多 »

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或者简称肉类或荤菜,是從各种動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組織,经过不同程度及方法的加工,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狗肉以及鸡肉、鸭肉、鹅肉。肉类食物主要的营养价值是提供蛋白质,同时还提供脂肪及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人類是行為上雜食動物,自史前時代就開始獵殺動物,以其肉类為食物 但是在一些宗教观念例如汉传佛教中,是禁止食用肉类食物的。同时亦有素食主义者出于保护动物或其他原因,不食用肉类食物。.

新!!: 脂肪酸和肉类食物 · 查看更多 »

肉豆蔻酸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又称为十四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它的分子式是C13H27COOH,简写为C14H28O2。.

新!!: 脂肪酸和肉豆蔻酸 · 查看更多 »

脂類

脂類(英語:Lipid),又稱脂質,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其中包括脂肪、蠟、类固醇、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磷脂等。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儲存能量、構成細胞膜以及膜的訊息傳導等。如今,脂类已经被用于美容和食品工业,以及纳米技术。 脂質可以廣義定義為疏水性或雙親性小分子;某些脂質因為其雙親性的特質(兼具親水性與疏水性),能在水溶液環境中形成囊泡、脂質體或膜等構造。生物體內的脂質完全或部分源自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次單元:酮酸基與異戊二烯。由此,脂質可以概分為八類:脂肪酸、甘油酯、甘油磷脂、鞘脂(神經脂質)、、聚酮类(由酮乙基次單元聚合而成)、固醇脂类,以及孕烯醇酮脂类(由異戊二烯次單元縮合聚合而成)。 脂類常被視為是脂肪的同義詞,但脂肪只是一種稱為三酸甘油脂的脂類。脂類也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包括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磷脂等,也包括其他含有固醇的代謝產物,像是膽固醇。雖然人類和其他動物有許多不同的代謝方式,可以切斷脂肪鏈及合成脂質,不過仍有一些必需脂質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在食物中攝取。 有生物以前脂質的化學反應,以及原始生命體的形成,現已認為是生命起源模型中的關鍵。.

新!!: 脂肪酸和脂類 · 查看更多 »

脂肪

脂肪(Fat)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溫下呈液態的油脂稱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種羧酸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與醣類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氫的比例較高,而氧的比例較低,所以發熱量比醣類高。脂肪最後產生物是膽固醇(形成血栓)。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脂肪體則為昆蟲特有,主代謝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食用脂肪是人可直接食用或烹调的油脂,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也就是中性脂肪。脂肪是常見的食物營養素之一,亦是三種提供能量的營養之一。 食物中的脂肪在腸胃中消化,吸收後大部分又再度轉變為脂肪。它主要分佈在人體皮下組織、大網膜、腸繫膜和腎臟周圍等處。體內脂肪的含量常隨營養狀況、能量消耗等因素而變動。 過多的脂肪讓我們行動不便,而且血液中過高的血脂,很可能是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因素。.

新!!: 脂肪酸和脂肪 · 查看更多 »

脂肪醇

脂肪醇为具有8至22碳原子链的脂肪族的醇类。脂肪醇通常具有偶数的碳原子和一个连接于碳链末端的羟基。一些脂肪醇为不饱和醇,而一些为支链醇。这些醇类都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新!!: 脂肪酸和脂肪醇 · 查看更多 »

脂肪酸合酶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在哺乳动物中,其分子量高达272kDa。在脂肪酸合酶中,底物和中间产物分子在各个功能结构域(可以位于同一酶分子,也可以位于不同酶分子)中传递直到完成脂肪酸的整个合成过程。.

新!!: 脂肪酸和脂肪酸合酶 · 查看更多 »

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合成是指利用乙醯輔酶A以及丙二醯輔酶A經過脂肪酸合酶的催化,反應合成脂肪酸的過程。這對細胞和生物體內的作用與糖解作用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流程。該過程發生在細胞的細胞質中。 轉化為脂肪酸的大部分乙酰輔酶A通過糖酵解途徑來源於糖类。.

新!!: 脂肪酸和脂肪酸合成 · 查看更多 »

脂肪酸代謝

脂肪酸被分類為脂質營養素家族的一員,其在生物代謝中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與其他營養素成員(蛋白質、醣類)比較的話,會發現藉由β-氧化分解同樣質量的脂肪酸能提供最多能量,合成最多ATP。脂肪酸代謝包含了將脂質轉化為能量並提供初級代謝產物的異化作用以及將脂肪酸合成生物體中重要分子的同化作用。此外,脂肪酸代謝對於細胞膜的形成、生物體內能量的儲存以及訊息的傳遞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新!!: 脂肪酸和脂肪酸代謝 · 查看更多 »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縮寫FAME)由脂肪酸甲基化生成。生物柴油主要由脂肪酸甲酯組成。 在生物化學中,爲分析樣品中各種脂肪酸含量,樣品中的脂類被抽提出,通過BSTFA等甲基化試劑修飾成FAMEs,可通過氣相色譜法分離、測定含量和判斷同位素豐度等。.

新!!: 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 · 查看更多 »

脂链烃

脂链烃也叫脂肪烃,是一种开链的结构,但不含苯环。由于脂肪是这种结构,所以这种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称做脂肪族化合物,其中烃则叫做脂肪烃。 如果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或官能团取代其中某些氢原子,就会衍生出许多脂肪族化合物,如糖类和脂肪。.

新!!: 脂肪酸和脂链烃 · 查看更多 »

脂酶

脂酶,是一种催化脂类的酯键水解反应的水溶性酶。因此,脂酶是酯酶下的一个亚类。 脂酶存在于基本上所有的生物体中,它在对脂类(如甘油三酸酯、脂肪、油等)的消化、运输和剪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编码脂酶的基因甚至也存在于某些病毒中。.

新!!: 脂肪酸和脂酶 · 查看更多 »

脂蛋白

脂蛋白是一种含有蛋白质以及可以与蛋白质水结合的脂类的生物化学组合体。许多酶、载体、结构蛋白、抗原、黏附素和毒素都是脂蛋白。其中例子包括:可以载着脂肪在血液中流动的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线粒体与叶绿体上的跨膜蛋白以及细菌脂蛋白。.

新!!: 脂肪酸和脂蛋白 · 查看更多 »

膽固醇

膽固醇,別名膽甾醇,是一種類固醇及甾醇,化學式為C27H46O。固態是一種無色的結晶。 膽固醇是在1784年在希臘首次被發現的。其命名為希臘文中的chole-(膽汁)加上 stereos(固體),再加上其化學結構中有羥基,故再接上"-ol"在結尾上。膽固醇在人體內扮演著重要角色,可說是一種與生命現象息息相關的重要化合物。 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動物體的細胞膜中,同時也是合成幾種重要荷爾蒙及膽酸(膽汁的重要成分)的材料。若血液中膽固醇的總含量過高,則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提高。.

新!!: 脂肪酸和膽固醇 · 查看更多 »

膽石症

膽結石(gallstones)是在膽囊內由膽汁化合物組成的结石。膽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膽囊中的結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數膽結石患者(約80%)不曾有過症狀。膽結石的患者中,有1-4%每年發生腹部右上方痙攣疼痛,稱為,膽結石併發症包含,胰腺炎和肝炎。這些併發症可能導致持續超過五小時的疼痛、發燒、黄疸、嘔吐或尿液呈現茶色等症狀。。 膽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避孕藥,懷孕,膽結石家族史,肥胖症,糖尿病,或快速減肥。膽結石在膽囊形成,通常來自膽固醇或膽紅素。由症狀可推論可能罹患膽結石,然後使用超音波確診,併發症也可從血液檢查中發現。 預防膽結石的方式有保持健康體重、高纖飲食和降低單醣的攝取。當有病徵才需要治療。治療方式一般建議,可以由或由單個較大的切口完成。手術通常在下完成。無法進行手術的人,會嘗試用藥物來溶解石塊或。 已開發國家中,10-15%的成年人患有膽結石,然而,非洲許多地區的發生率低至3%。2013年膽囊和膽道相關疾病盛行人數約1.04億人(1.6%),造成106,000人死亡。女性比男性常出現膽結石的情形,而且在40歲以後更常見。種族也影響了膽結石發生率,例如,48%的美國印第安人有膽結石病人在執行膽囊切除手術後,一般而言結果都很好。.

新!!: 脂肪酸和膽石症 · 查看更多 »

膜蛋白质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被分为两类:外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

新!!: 脂肪酸和膜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金絲雀虉草

金絲雀虉草(学名:Phalaris canariensis),又名金丝雀园草芦,是一年生禾本科單子葉植物,原产於非洲北端、欧洲南端和地中海沿岸的温带地区,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生长,主要用于饲养鸟类、牧草和贸易。 中国新疆於197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金丝雀虉草。.

新!!: 脂肪酸和金絲雀虉草 · 查看更多 »

腎上腺酸

肾上腺酸(Adrenic acid),又称二十二碳四烯酸(Docosatetraenoic acid),化学式为C22H36O2。肾上腺酸是一种有22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长链中有四个不饱和键。 肾上腺酸是一种由花生四烯酸,一种ω−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在碳链尾部增加一个乙基形成的非必需脂肪酸。肾上腺酸是早期人类大脑富含最多的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腎上腺酸 · 查看更多 »

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又称母乳化奶粉,是以牛乳或其他动物乳或其他动植物成分为基本成分,适当添加营养素,可供给婴儿生长与发育所需营养的一种嬰兒食品,用作母乳的替代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但由于母亲健康等方面的原因,有时需人工喂养。20世纪初期人们主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代替母乳,由于卫生问题,动物乳喂养婴儿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915年美国儿科医生Gerstenberger研制了第一款模拟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SMA。1921年SMA批量生产,标志着现代婴儿配方奶粉产业的开始。目前,婴儿配方奶粉已被公认为适合婴儿的人工喂养营养品。 与普通奶粉相比,配方奶粉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加入乳糖,含糖量接近母乳;降低了钙等矿物质的含量以减轻婴儿肾脏负担;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某些氨基酸等,使之更接近母乳。.

新!!: 脂肪酸和配方奶粉 · 查看更多 »

酮体

酮体(Ketone bodies)是在身體饥饿、禁食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三种化合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β-羟丁酸是一种羟基酸,而非酮类。 身體在上述状态时,脂肪动员加强,大量的脂肪酸被肝细胞吸收和氧化;而同时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体内的糖异生也得到激活。糖异生的原料草酰乙酸被大量消耗,影响到草酰乙酸所参与的另一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大量中间物乙酰CoA得不到消耗、出现堆积,并因此生成酮体。.

新!!: 脂肪酸和酮体 · 查看更多 »

酮症

酮症是一種代謝狀態,當體內的葡萄糖不足時,肝臟會將脂肪轉換成脂肪酸與酮體,取代原本由葡萄糖負責的能量來源。當血中酮體的含量大於0.5mM,且有長時間的低血糖及低胰島素含量,即為『酮症』。 當肝臟中儲存的肝醣用盡時,便會進行生酮作用(ketogenesis),產生酮體;另外代謝中鏈三酸甘油酯亦會有酮體的產生。 身體主要利用的酮體為乙醯乙酸(acetoacetate)及β-羥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而酮體的調節主要由胰島素及升糖素控制。大部分的細胞都可以用葡萄糖及酮體做為能量。在酮症的狀態,身體會利用游離脂肪酸及糖質新生作為剩餘的能量來源。 長期酮症可能由於禁食或生酮飲食導致,現今有些人會故意處於酮症狀態,作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方式,如糖尿病、頑固型癲癇。在一般糖解作用時,胰島素會促進脂肪的儲存及阻止脂肪從脂肪細胞釋放;而在酮症狀態下,脂肪細胞會釋放脂肪並代謝之產生能量。因此,酮症被認為是一種脂肪消耗的模式。 酮症與酮酸中毒相似,但酮酸中毒是急性危及生命的狀態,需要立即的醫學治療,而酮症可以是生理性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抗藥性癲癇),酮症可能是對健康有益的。.

新!!: 脂肪酸和酮症 · 查看更多 »

酮酸中毒

酮酸中毒(Ketoacidosis),是一种病理性代谢状态,标志为极高且无法控制的酮症。酮酸中毒的情况下,人体无法足够地控制酮类的产生,导致严重的酮酸堆积使得血液pH极大地降低。在极端情况下,酮酸中毒是可致命的。 酮酸中毒在未经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当检测到对呼吸底物的需求时,肝脏作为应答而分解脂肪与蛋白质。长时间的酒精中毒可能会导致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酮酸中毒可经患者的呼吸而闻得到——由于丙酮,是一种乙酰乙酸自发分解而成的直接副产物。它常被描述为闻起来像水果或指甲膏清洗剂。酮症也会被闻到,但其气味通常更细微些,这是因为丙酮含量较低。.

新!!: 脂肪酸和酮酸中毒 · 查看更多 »

酯化反应

酯化一般是指醇和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一种有机化学反应。普通的脂肪就是一种酯,酯可以经水解再分解为醇和酸。一般的脂肪是三甘油酯,是由甘油(丙三醇)和脂肪酸(具有4-28个碳原子的有机羧酸)合成的。.

新!!: 脂肪酸和酯化反应 · 查看更多 »

酰基载体蛋白

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简称ACP)是脂肪酸与聚酮生物合成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它在合成过程中将生长链接在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基的末端硫醇上形成硫羟酸酯以将生长链限定起来。钙蛋白被表达出来时是失活的“脱辅基蛋白”形式,并且必须于翻译后在一种称为全酰基载体蛋白合成酶的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接到酰基载体蛋白的保守丝氨酸残基上才行。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各种酰基载体蛋白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酶活动基,其中包括了脂肪酸合酶酰基载体蛋白(ACP)、聚酮合酶酰基载体蛋白、肽酰基载体蛋白(PCP)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的芳载体蛋白(ArCP),并涉及到多种初级和次级代谢途径。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完成了在这些生物合成中的两项需求:首先,中间产物以高能键的方式保持与合酶(或合成酶)之间的共价链接;其次,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链的灵活性与长度(约2纳米)可使被它以共价键拴住的中间产物得以进入到空间上相互分离的若干个酶活性位点之中。这增加了中间产物的有效摩尔浓度并得以完成一种类似于装配线的过程。 酰基载体蛋白都是带负电荷的α-螺旋束状蛋白质,在结构与氨基酸序列上都具有相似性。多种酰基载体蛋白的结构都已被蛋白质核磁共振光谱与X光结晶学的技术测定出来。 酰基载体蛋白与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中的肽酰基载体蛋白(PCP)在结构与机制上都有相关性。.

新!!: 脂肪酸和酰基载体蛋白 · 查看更多 »

酶(Enzyme(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劑。酶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應中,反應物稱爲底物,生成的物質稱爲產物。幾乎所有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都離不開酶。酶能大大加快這些過程中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使代謝產生的物質和能量能滿足生物體的需求。細胞中酶的類型對可在該細胞中發生的代謝途徑的類型起決定作用。對酶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爲「酶學」(enzymology)。 目前已知酶可以催化超過5000種生化反應。大部分酶是蛋白質,有少部分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这些酶被称为核酶。酶的特異性是由其獨特的三級結構決定的。 和所有的催化劑一樣,酶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一些酶可以將底物轉化爲產物的速率提高數百萬倍。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該酶可以使在無催化劑條件下需要進行數百萬年的化學反應在幾毫秒內完成。從化學原理上講,酶和其它所有催化劑一樣,反應不會使其物質量發生變化。酶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這一點和其它催化劑也是一樣的。酶和其它催化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專一性要強得多。一些分子可以影響酶的活性。如酶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酶激活劑能提高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及毒物是酶的抑制劑。當超出適宜的溫度和pH值後,酶的活性會顯著下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抗生素;洗衣粉中添加酶能加速附着在衣物上的蛋白质、淀粉或脂肪漬的分解;嫩肉粉中加入木瓜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爲稍小的分子,使肉的口感更嫩滑。.

新!!: 脂肪酸和酶 · 查看更多 »

酸值

在化学中,酸值(或称中和值、酸价、酸度)表示中和1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酸值是对化合物(例如脂肪酸)或混合物中游離羧酸基团数量的一个计量标准。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份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 酸值可做為油脂變質程度的指標。當油脂酸敗,三酸甘油脂會分解時成脂肪酸及甘油,造成酸值的上昇。因此酸值常作為評價食用油的標準,台灣曾出現因抽檢油炸用油,發現酸值過高的情形。 在生物柴油老化時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老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高溫(酯的熱分解)或接觸到酸或鹼(酯的水解)。.

新!!: 脂肪酸和酸值 · 查看更多 »

苯甲醇

苯甲醇(分子式:C6H5CH2OH)也称苄醇,是最简单的含有苯基的脂肪醇,可以看作是羟甲基取代的苯,或苯基取代的甲醇。它是有微弱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极性,低毒,蒸汽压低,因此用作醇类溶剂。可燃。稍溶于水(4 g/100 mL),可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 苄醇主要以游离态或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如茉莉花油、伊兰伊兰油、素馨花香油风信子油、月下香油和妥鲁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

新!!: 脂肪酸和苯甲醇 · 查看更多 »

老人味

老人味(加齢臭,かれいしゅう)是中老年特有的體味的俗称。 2000年12月11日,资生堂研究中心研究员土師信一郎等人发现了高龄者體味的一个原因是叫(C9H16O)的成分。这种體味成分有青草气味和油性的气味。这种气味不但有男性的体臭,而且本来在老年女性的体臭研究中,这种成分也被发现。 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男人这种成分在体中形成。棕櫚油酸(9-十六碳烯酸)是发生壬烯醛的成分。单纯的9-十六碳烯酸没有臭味。但是把9-十六碳烯酸氧化分解后就会产生壬烯醛。不纯的9-十六碳烯酸会发出蜡烛、乳酪、旧书那样的臭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所释放的这种体臭更为浓烈。为了抑制壬烯醛,抑制壬烯醛的基本成分脂肪酸分解氧化还原剂和抗菌药很有效。用机能性香料或者明矾溶液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加龄臭。 雄性荷尔蒙促进皮脂腺发育,增加皮脂大量分泌。结果,老人味的原因成分壬烯醛就大量发生,因此有一股老人味。雌性荷尔蒙有一种氧化抑制的效果,因此脂肪酸不容易氧化,所以女性几乎没有老人味。 獅王对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男人特有的體味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个研究结果,主要(C9H16O)臭味不同的壬酸是老人味的主要原因。这个物质主要在三十几岁的男性中明显增加。.

新!!: 脂肪酸和老人味 · 查看更多 »

选矿工程

选矿工程的研究内容是将低品位的矿物进行加工、提纯,主要目的是提高矿物的品位,去除矿物的杂质,例如去除煤炭中的灰分、硫、磷等杂质。选矿工程的对象主要有金属矿石、煤炭等,选矿的手段主要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新!!: 脂肪酸和选矿工程 · 查看更多 »

FA

FA可以指以下事物的英文縮寫:.

新!!: 脂肪酸和FA · 查看更多 »

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新!!: 脂肪酸和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查看更多 »

Ω

Omega(大寫Ω,小寫ω,中文音译:奧米伽、奧米加、俄梅戛、俄梅格、亞米茄、歐米茄、歐米伽、敖默加),是第二十四個希臘字母,亦是最後一個希臘字母。Omega 字面上的意思是“大 O”(o mega),以便與字母 ο“o micron,小 O”區別。 Omega用作指事情的終結,對應指開始的Alpha,例如:「我是阿爾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聖經啟示錄 22:13)」 Omega代表着一切的开始与终端看似循环相同。但是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状态却又不同。体现了绝对运动(时间)不可逆转的真理。构图技巧取自波浪式前进图形的一段。.

新!!: 脂肪酸和Ω · 查看更多 »

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称n−3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一类脂肪酸,最重要的3种为:ALA(存在于植物中的油),EPA和DHA(这二种发现存在于海洋动植物油中)。从脂肪酸分子中距离羧基最远的甲基端(称为ω端)的碳原子计数,这一类分子的第三个碳原子与第四个碳原子之间为双键(即第三根键为双键),因此称为ω−3脂肪酸。含有较多ω−3脂肪酸的包括:鱼油、海藻油、鸡蛋黄油、鱿鱼油、磷虾油、沙棘果油, 亚麻籽油、车前叶蓝蓟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 重要的ω−3必需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三者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内无法从头合成ω−3脂肪酸,但可以使用十八碳的ω−3脂肪酸即α-亚麻酸(ALA)作为原料,通过人体内的酶延长碳链,合成二十碳的不饱和ω−3脂肪酸(即EPA),再由EPA合成二十二碳的不饱和ω−3脂肪酸(即DHA)。上述反应与ω-6脂肪酸的合成反应互为竞争反应,后者是从亚油酸衍生出的脂肪酸。ω−3与ω−6脂肪酸均为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必需营养素。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体内由ALA合成DHA的能力随之减退。因此,老年人可能存在DHA缺乏。 常见食用油中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新!!: 脂肪酸和Ω-3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Ω-9脂肪酸

Ω-9脂肪酸可以在人體內合成,所以是非必要的脂肪酸。可減少患上管道硬化、及減低心血管道及腦管道梗塞的機會。 橄欖油、芝麻油、鱷梨、腰果和澳洲堅果都含有豐富的ω-9 脂肪酸。 最重要、最常见的 Ω-9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Ω-9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Α-氧化

-- α-氧化是脂肪酸降解的一种方式,不过较β-氧化少见。其中,α-氧化是指在α-碳上的氧化。这种代谢途径发生在某些因β-碳被封闭(如连有甲基)而无法进行β-氧化的脂肪酸中,例如植烷酸;其产物通常可以因此进入β-氧化而按照常例被代谢掉。 不同于β-氧化的是,α-氧化可以发生在游离的脂肪酸上,不需脂肪酸与ATP形成混酐而被活化;而且,这种过程不产生ATP,既可在内质网发生,也可在线粒体或过氧化物酶体发生。.

新!!: 脂肪酸和Α-氧化 · 查看更多 »

Β-氧化

β-氧化指的是脂肪酸氧化分解,最終產生乙醯輔酶A(Acetyl-CoA)和酮體的過程。 就和脂肪酸合成一样,脂肪酸的分解也是逐步进行的。脂肪酸首先變成Acyl-CoA的活化形式。 接下來反應有4個步驟:.

新!!: 脂肪酸和Β-氧化 · 查看更多 »

SQDG

基-6-脫氧葡糖基二脂酰甘油,(英文:Sulfoquinovosyl diacylglycerol,簡寫SQDG)是一種在很多光合生物中發現的酯類。其分子包含兩分子脂肪酸,1分子甘油、一分子6-脫氧葡糖,是一種磺酸。其分子結構類似磷脂,但不含磷元素而含硫。 SQDG目前已在植物、真核藻類、藍藻和一些不產氧光合細菌中發現。其中在馬尾藻海發現完全不含磷脂而只含有SQDG的藍藻,這可能是對遠海缺乏磷元素營養環境的一種適應。.

新!!: 脂肪酸和SQDG · 查看更多 »

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指能降低高分子材料表面或体积电阻率的物质。.

新!!: 脂肪酸和抗静电剂 · 查看更多 »

抗解澱粉

抗解澱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RS),亦稱抗性澱粉,為無法被健康的小腸所消化吸收的澱粉,抗解澱粉存在於天然食物中,亦可作為食品添加物加入食物中。.

新!!: 脂肪酸和抗解澱粉 · 查看更多 »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指能减缓或防止氧化作用的分子(常专指生物体中)。氧化是一种使电子自物质转移至氧化剂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可生成自由基,进而启动链反应。当链反应发生在细胞中,细胞受到破坏或凋亡。抗氧化剂则能去除自由基,终止连锁反应并且抑制其它氧化反应,同时其本身被氧化。抗氧化剂通常是还原剂,例如硫醇、抗坏血酸、多酚类。 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汽油中重要的添加剂。它可以防止油料在储存过程中氧化变质形成胶质沉淀从而妨碍内燃机的正常运转。Werner Dabelstein, Arno Reglitzky, Andrea Schütze and Klaus Reders "Automotive Fuels"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7, Wiley-VCH, Weinheim.

新!!: 脂肪酸和抗氧化剂 · 查看更多 »

柿樹屬

柿树是柿树属(学名:Diospyros)植物的统称。果實稱為柿,而最常見的品種是-zh-cn:柿子; zh-tw:柿子; zh-hk:林柿-。 柿树树冠优美,可以作为防护林的绿化树种。秋季柿树叶子经霜变红,非常美观。一般种植柿树要以同一属的黑枣做砧木,黑枣又名“猴枣”,果实比柿子要小得多。.

新!!: 脂肪酸和柿樹屬 · 查看更多 »

松乳菇

松乳菇(学名:Lactarius deliciosus),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重阳菌等,是乳菇属中最常见的大型蘑菇之一。原产欧洲和北美洲,现已随着松树传入其他区域,可见于松树种植园。 在西班牙赫罗纳附近,它的西班牙名字意思也是松树蘑,因它只分布在野生松树林附近。一般八月底大雨之后,到十月分采收。因为产量很低,价钱昂贵。 意大利古城赫库兰尼姆(今埃爾科拉諾)遗址中有一幅壁画中画了松乳菇。这是体现蘑菇的最古老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液体培养液中,此菌的菌丝体生产各种脂肪酸以及其它化合物。.

新!!: 脂肪酸和松乳菇 · 查看更多 »

树脂

樹脂是一種來自多種植物,特別是松柏類植物的烴(碳氫化合物)類的分泌物。因為它特殊的化學結構,以及可以作為乳膠漆和膠合劑等材料。.

新!!: 脂肪酸和树脂 · 查看更多 »

桐油

桐油是取自大戟科油桐属树木油桐种子的油,在空气中氧化经聚合反应生成致密的漆膜。和其他干性油比有干燥快、比重小、附着力强、耐热、酸、碱等优点。 桐油原产中国,传统上用来涂抹保护木器、制造油布、油纸等防水材料,调制油泥镶嵌缝隙,中医用来调和膏药等外用药。桐油在现代用于做木器油漆、油墨、制造合成树脂等。 中国传统的桐油来自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i.)和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又名千年桐)。日本油桐(Aleurites cordata Thunb.)所产的油称为日本桐油。 油桐种子含油率一般在35%以上,其中种仁含油率60%左右。成熟的种子采收后,去除果皮和种皮,用压榨的方法榨油,剩余的麸饼还可以进一步用溶剂萃取。这样制得的生桐油外观淡黄、暗红或暗黑色,分别称为白/红/黑桐油。生桐油干燥速度较慢,而且漆膜的透明性和粘性较差。生桐油加一氧化鉛等进一步熬制成为熟桐油,又称光油,更加适合做涂料。.

新!!: 脂肪酸和桐油 · 查看更多 »

桐油酸

桐油酸是一种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常见的有两种顺反异构体:α-桐油酸((9Z,11E,13E)-十八碳-9,11,13-三烯酸)和β-桐油酸((9E,11E,13E)-十八碳-9,11,13-三烯酸)。通常说的桐油酸指α-异构体。它存在于桐油中,由于其不饱和键的存在,使桐油呈现出的性质,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漆膜。α-桐油酸存在于一些植物种子的提取物,桐油中含82%的α-桐油酸,苦瓜籽油中含60%。桐油酸学名的前缀Eleo-来自希腊语ἔλαιον,意为橄榄。.

新!!: 脂肪酸和桐油酸 · 查看更多 »

桑葚

桑葚(桑椹 )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本草新编》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的记载。桑葚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王 萍,张云霞,刘敦华, 桑椹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卷8, 宁夏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银川, 2008.

新!!: 脂肪酸和桑葚 · 查看更多 »

棕榈油酸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含十六個碳原子及一個雙鍵(CH.

新!!: 脂肪酸和棕榈油酸 · 查看更多 »

棕櫚酸

棕榈酸(Palmitic acid),又称软脂酸,IUPAC名十六(烷)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以甘油脂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棕櫚油、棕榈仁油、牛油、乳酪、牛奶及肉類與多種植物油均有著這種脂肪酸,母乳中含量亦相當豐富。 工业上由牛油、猪油等动物脂肪或棕榈仁油等植物油经皂化后制得; 棕櫚酸陰離子是棕櫚酸在生理酸鹼值中的觀察型態。 棕櫚酸是第一種從脂肪生成中產生的脂肪酸,亦可以由它產生更長的脂肪酸。棕櫚酸鹽對乙酰辅酶A羧化酶有負面反應,乙醘輔酶A羧化酶是在發展的醘鏈中負責將乙醘攜帶者蛋白轉為丙二醘攜帶者蛋白,因而可以阻止棕櫚酸鹽的生成。 棕櫚酸酯是一種抗氧化劑,及一種加入脫脂奶中的維生素A化合物,以取代因在脫脂的過程中失去的維生素。棕櫚酸酯會附於醇型態的維生素A,即視黃醇,以穩定在牛奶內的維生素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棕櫚酸的衍生物曾被用作製造為凝固汽油彈。 棕櫚酸的還原會產生鲸蜡醇。.

新!!: 脂肪酸和棕櫚酸 · 查看更多 »

棉籽油

棉籽油(cottonseed oil)是一種從棉花屬植物種子提煉的食用油,主要來源為陸地棉和草棉,其植種用途在取得棉纖維、作動物飼料、以及榨油。 與其他油籽(如葵花子)有類似的結構,由硬殼包覆著含油內核(種子)。棉籽油使用在沙拉油、沙拉醬、美乃滋、或洋芋片等零食,因為它味道安定,不會掩蓋原味,遇熱不易起油煙.

新!!: 脂肪酸和棉籽油 · 查看更多 »

植物油列表

植物油是自植物中萃取的脂肪與油類,依照提煉方式的不同,分為壓榨油、提煉油和香精油等三種油品。將欲榨取部位加壓,進而提取所得的植物油稱為「壓榨油」,其又分為「冷壓油」和「熱壓油」。在水或其他溶劑中,通過溶解植物的相關產油部位而得的油品,稱為「提煉油(萃取油)」,其油液可以與植物材料分離、再加以濃縮。植物油也可以採蒸餾方法自植物中萃取出芳香分子,稱為「精油」。相較油壓榨油和提煉油,精油普遍具有更多元的特性和用途。「浸泡油」則是經由浸軟程序,將所需植物部分放入植物油中浸泡、使底油吸收植物的各種養分製成。 植物油的制取方法分为三类。首先是压榨法,植物含油部位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压榨油。通过水或者其它溶剂萃取植物中的油脂以产生萃取油。压榨和萃取两者结合产生的粗油,经过蒸馏浓缩精制可产生精油。 尽管几乎所有的植物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油脂,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只有少数油料作物。.

新!!: 脂肪酸和植物油列表 · 查看更多 »

橡膠樹

橡膠樹(学名:Hevea brasiliensis),或稱為巴西護謨樹,是大戟科橡膠樹屬的一種喬木,其樹汁是天然橡膠最主要來源。木材亦可製作家具。 原產於亞馬遜森林,1873年被英國人亨利·威克罕姆走私到英國邱園;1877年,22株三葉橡膠樹被運至新加坡,1898年傳到馬來半島。1904年,云南干崖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了八千株橡胶苗,种植在今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内,开创中国种植橡胶的先例,至今仍有一棵存活。.

新!!: 脂肪酸和橡膠樹 · 查看更多 »

武兹反应

武茲反應(Wurtz reaction),是以法国化学家查尔斯-阿道夫·武尔茨為名。這是一種與有機化學、有機金屬化學與最近的無機主族元素聚合物相關的偶聯反應,即利用兩種鹵代烴與鈉反應產生新的 C-C 鍵,以合成更長的碳鏈: 另外其他的金属被发现也能参与反应,比如铁、银、锌。由铟、铜催化或者是锰和氯化铜催化.

新!!: 脂肪酸和武兹反应 · 查看更多 »

母乳

母乳,又稱人乳、人奶,為產後婦女乳房產生的乳水,用于哺育嬰兒,世界衛生組織亦推薦用母乳哺育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乳汁內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和牛磺酸等,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同時,母乳哺育亦能增加與嬰兒密切的肌膚接觸,建立更親密的母子關係。.

新!!: 脂肪酸和母乳 · 查看更多 »

毕索洛尔

毕索洛尔(Bisoprolol,商品名:Concor)是一种beta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它可以有选择性的通过阻断肾上腺素(adrenalin)与beta-1受体的连接来发挥作用,而不对beta-2受体产生影响。由于beta-1受体直接对心脏产生作用,故此药被分类为cardioselective beta-blockers(只对心脏产生作用的beta受体阻滞剂)。 此药通常用于暂时降低患者血压,但请注意,此药只能暂时降低患者血压,并无治愈高血压的作用。.

新!!: 脂肪酸和毕索洛尔 · 查看更多 »

氟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其原子序数为9,是最轻的卤素。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有剧毒。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氟极度活泼,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都可以形成化合物。 在所有元素中,氟在宇宙中的丰度排名为24,在地壳中丰度排名13。萤石是氟的主要矿物来源,1529年该矿物的性质首次被描述。由于在冶炼中将萤石加入金属矿石可以降低矿石的熔点,萤石和氟包含有拉丁语中表示流动的词根fluo。尽管在1810年就已经认为存在氟这种元素,由于氟非常难以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分离过程也非常危险,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才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分离出氟单质。许多早期的实验者都因为他们分离氟单质的尝试受到伤害甚至去世。莫瓦桑的分离方法在现代生产中仍在使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曼哈顿工程以来,单质氟的最大应用就是合成铀浓缩所需的六氟化铀。 由于提纯氟单质的费用甚高,大多数的氟的商业应用都是使用其化合物,开采出的萤石中几乎一半都用于炼钢。其余的萤石转化为具有腐蚀性的氟化氢并用于合成有机氟化物,或者转化为在铝冶炼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冰晶石。有机氟化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其主要用途是制冷剂、绝缘材料以及厨具(特氟龙)。诸如阿托伐他汀和氟西汀等药物也含有氟。由于氟离子能够抑制龋齿,氟化水和牙膏中也含有氟。全球与氟相关的化工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气体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00到20000倍。由于碳氟键强度极高,有机氟化合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能够长期存在。在哺乳动物中,氟没有已知的代谢作用,而一些植物能够合成能够阻止食草动物的有机氟毒素。.

新!!: 脂肪酸和氟 · 查看更多 »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新!!: 脂肪酸和氧 · 查看更多 »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縮寫作 OXPHOS)是细胞的一种代谢途径,该过程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发生,使用其中的酶及氧化各类营养素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虽然地球上的生物消耗的能源物质范围极广,为合成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分子却几乎都是ATP。几乎所有的好氧性生物都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为制造ATP的主要过程。该途径如此普遍的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的代谢途径,特别是糖酵解之类的无氧发酵途径相比,它能更高效地释放能量。 氧化磷酸化期间,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电子供体转移到电子受体,例如氧。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真核生物中,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下完成,而在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间隙中。这一串蛋白质称为电子传递链。真核生物包含五种主要的蛋白质复合体,而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酶,以便利用各种电子供体和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被电子流过电子传递链所释放的能量泵出线粒体内膜。这会以pH梯度和跨膜电势差的形式产生势能。储存的能量通过让质子顺梯度跨膜内流,由称为ATP合酶的大型酶所使用;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渗透。这种酶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就像一台机械马达,酶的一部分在质子流的驱动下不停旋转,将二磷酸腺苷(ADP)合成为三磷酸腺苷。 虽然氧化磷酸化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会产生活性氧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使自由基扩散开来,破坏细胞及造成病变,还有可能导致老化。该代谢途径中的酶也是许多药物和毒物所抑制的目标。.

新!!: 脂肪酸和氧化磷酸化 · 查看更多 »

水垢

水垢,又称水碱、水锈,是一种在水壶和锅炉以及保养不善的热水管線内壁中坚硬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的白垩沉积物。在老的水管的内表面和其他硬水蒸发的表面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沉积物。.

新!!: 脂肪酸和水垢 · 查看更多 »

水飞蓟

水飞蓟(学名:Silybum marianum),又名乳蓟,为菊科水飞蓟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是種中藥材和食材。.

新!!: 脂肪酸和水飞蓟 · 查看更多 »

水解

水解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物質與水反應,利用水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通常是指鹽類的水解平衡。.

新!!: 脂肪酸和水解 · 查看更多 »

汗腺

汗腺(Sudoriferous Glands)为哺乳动物皮肤的真皮层、皮下组织中分泌汗液的腺,呈弯曲管状。 大汗腺的腺体较大,随毛囊分布,常开口于毛根附近。小汗腺较小,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分泌稀薄的汗液。在高温环境中,汗腺分泌加强。大量汗液的分泌、蒸发,散发大量的热,有降低体温作用。.

新!!: 脂肪酸和汗腺 · 查看更多 »

汗液

汗液,或汗,是由人等高等动物透過汗腺所分泌出的液體。汗的分泌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

新!!: 脂肪酸和汗液 · 查看更多 »

油粒體

油粒體(elaioplast),又稱油質體、造油體,是植物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又可細分為白色體的一種。主要功能為儲存和合成脂質 ,通常以油滴的形式貯存,等待需要時分解使用。.

新!!: 脂肪酸和油粒體 · 查看更多 »

油胺

油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8H35NH2,是油酸(一种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胺。纯的油胺是无色油状液体,但商品油胺一般含有少量其他脂肪胺而呈微黄色。Technical grade Sigma-Aldrich.com.

新!!: 脂肪酸和油胺 · 查看更多 »

油酸

油酸(Oleic acid)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化学式C18H34O2 ,结构简式 CH3(CH2)7CH.

新!!: 脂肪酸和油酸 · 查看更多 »

油棕

油棕(学名:Elaeis guineensis)又名非洲油棕、油棕榈、油椰子,是棕榈科油棕属的一种,原产于西非,分布范围为安哥拉至冈比亚的西非地区,被引入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属于产油经济作物,主要用於生產棕櫚油。.

新!!: 脂肪酸和油棕 · 查看更多 »

油母質

油母質(Kerogen)又音譯做乾酪根或依外觀稱為油田瀝青,是存在於沉積岩(尤其是頁岩)之中由有機物經過複雜的化石化作用所形成的混合有機物物質。它不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是因为其成分化合物的高分子量(向上达到1,000道尔顿或1000 Da;1Da.

新!!: 脂肪酸和油母質 · 查看更多 »

沙拉油

-- 沙拉油為適合使用於沙拉的油脂,主要需求為在相對低溫的狀況下仍能保持液態,以便用於沙拉上。包含多種植物油經過精製去除非脂肪酸物質,並經過低溫分提,以獲得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脂肪,进而於相對低溫下能維持液態的部分。.

新!!: 脂肪酸和沙拉油 · 查看更多 »

消化作用

消化作用是指將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夠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漿,讓身體能夠吸收利用的過程。有些生物體會透過小腸吸收小分子,帶到血液系統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化作用(分解代謝)的一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藉由機械性的作用(機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將食物碎裂成小裂片,其次是化學性的作用(化學消化,chemical digestion),經由酵素的催化,將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單體。而無法消化的殘渣則會再排出體外。 大多數食物中所含的有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由於這些大分子聚合物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而且動物需要用單體來合成自身身體所需的聚合物,因此動物需要藉由消化作用將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單體。例如將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多醣及雙醣分解為單醣,脂肪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等。.

新!!: 脂肪酸和消化作用 · 查看更多 »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是多細胞生物用以進食、消化食物、獲取能量和營養、排遺剩餘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為攝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遺。其中有關排遺的部分,也可歸類到的一部分。.

新!!: 脂肪酸和消化系统 · 查看更多 »

消化道

消化道是連接口腔和肛門的管道,由許多負責處理食物的構造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食物。一個正常男性成人的消化道大約長6.5米,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組成。 人類的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和胃組成。口包含口腔黏膜(buccal mucosa)、唾液腺、舌頭和牙齒。在口後面是咽,咽連接着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即食道。食道通过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把食物向下推,穿過橫膈膜到達胃。 下消化道包括腸和肛門。腸是消化系統中,由胃至肛門之間的消化管道,為大部份化學消化過程的所在地,將食物的營養吸收。 小腸有及绒毛,可以增加腸道的表面積,空腸可吸收像醣、胺基酸及脂肪酸等的養分。迴腸有可以吸收维生素B12及膽汁酸,也可以吸收其他養分。 大腸有盲腸,連接着闌尾。 結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結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但其中也有一些可以生成維生素K的細菌。直肠,是人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是肠的最后一部分,位于肛门的前面,其作用是积累粪便。当直肠中的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大脑通知这个状态,以便排便。最後由肛門排出糞便。.

新!!: 脂肪酸和消化道 · 查看更多 »

游離脂肪酸

#重定向 脂肪酸.

新!!: 脂肪酸和游離脂肪酸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脂肪酸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潤滑脂

潤滑脂乃是在基礎油加入增稠劑與潤滑添加劑製成的半固態機械零件潤滑劑。潤滑脂俗稱黃油、牛油,因為潤滑脂是半固態的油膩物質且多半呈深淺不一的黃色~乳白色,與一般人習見的奶油、牛油很像,因而得名。 潤滑脂的「脂」字和動物性油脂、化學的脂肪酸脂肪族沒有關係。動物性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甘油與脂肪酸所組成,只是熔點較高的有機化合物,加熱即可融化、冷卻即可固化。 但潤滑脂是以增稠劑(thickener)吸附液態基礎油而成,加熱到(Dropping point)以上會融化,冷卻後無法恢復半固態,因為滴點是增稠劑的永久失效溫度。.

新!!: 脂肪酸和潤滑脂 · 查看更多 »

木糖醇

木糖醇(Xylitol),即戊五醇,為糖醇的一種,是一种可以作为蔗糖替代物的五碳糖醇,是木糖代谢的产物,木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可从白桦、覆盆子、玉米等植物中提取,目前主要产自中国。木糖醇主要由木糖的加氢还原得到。 木糖醇對人類來說是可食用的食品添加物,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可被用來替代蔗糖。但是對狗,貓有毒。.

新!!: 脂肪酸和木糖醇 · 查看更多 »

木材

木材是能够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是多孔纖維狀的組織。乔木和灌木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木質线。 木材為林業主產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例如燃料及建築用的材料。木材是天然的有機複合材料,由有纤维素纤维(抗拉性很強)和木质素的基質(抗壓性強)組成。一般木材定義為莖部二次生長的木质部。 地球上約有一兆英噸的木材,每年約增加一千萬噸。木材的蘊藏量大,且是碳中性的可再生材料,是頗受關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1991年約生產了三百五十萬立方米的木材,主要用途是家具及建築結構Horst H. Nimz, Uwe Schmitt, Eckart Schwab, Otto Wittmann, Franz Wolf "Wood"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新!!: 脂肪酸和木材 · 查看更多 »

月桂酸

月桂酸(英文:Lauric acid),又称为十二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它的分子式是C12H24O2。虽然名为月桂酸,但在月桂油含量中只占1-3%。目前发现月桂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有椰子油45-52%、油棕籽油〔palm kernel〕44-52%、巴巴苏籽油〔babassu kernel〕43-44%等。 Y.

新!!: 脂肪酸和月桂酸 · 查看更多 »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Organische Verbindung;英語:organic compound、organic chemical),简称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是碳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 碳酸氢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金屬碳化物(如電石)等除外。有机化合物有时也可被定义为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有机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例如生命的起源——胺基酸即為一有機化合物。.

新!!: 脂肪酸和有机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有机氟化学

有机氟化学是研究有机氟化合物——含有碳-氟键(C-F)化合物的性质的有机化学分支。氟原子的引入常常导致有机化合物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活性,因而在许多尖端技术和重大工业项目及医药、农药和催化工业中都对含氟化合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另一方面,有些有机氟化合物也是环境污染物,造成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累积和生物毒性。.

新!!: 脂肪酸和有机氟化学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坚果

摩洛哥坚果(Argania spinosa,又名A. Roem.

新!!: 脂肪酸和摩洛哥坚果 · 查看更多 »

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已被冠以许多种商品名销售。该药物是由法国开发和销售的第一种细胞保护性抗缺血剂。它是一种抗缺血(抗心绞痛)代谢剂,通过抑制脂肪酸代谢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也称为脂肪酸氧化抑制剂。.

新!!: 脂肪酸和曲美他嗪 · 查看更多 »

(R)-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

(R)-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R)-2-hydroxy-fatty-acid dehydrogenase,EC ),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 (R)-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是一种可溶性酶,主要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过程。.

新!!: 脂肪酸和(R)-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 · 查看更多 »

(S)-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

(S)-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S)-2-hydroxy-fatty-acid dehydrogenase,EC ),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 (S)-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是一种可溶性酶,主要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过程。.

新!!: 脂肪酸和(S)-2-羟基脂肪酸脱氢酶 · 查看更多 »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是指臺灣於2014年被發現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該起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數起劣質油品事件。,-zh-hans:互联网档案馆;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 zh-sg:互联网档案馆;-.

新!!: 脂肪酸和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 查看更多 »

3-羟酰辅酶A脱氢酶

3-羟酰辅酶A脱氢酶(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EC )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 3-羟酰辅酶A脱氢酶主要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如β-氧化的第三步等。.

新!!: 脂肪酸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 · 查看更多 »

3-氧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

3-氧酰基-还原酶(3-oxoacyl- reductase,EC ),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 3-氧酰基-还原酶主要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这种酶在以不同辅酶A衍生物为底物时对不同酰基载体蛋白衍生物表现处明显的选择性。.

新!!: 脂肪酸和3-氧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 · 查看更多 »

3-氯-1,2-丙二醇

3-氯-1,2-丙二醇(3-MCPD),分子式C3H7ClO2。.

新!!: 脂肪酸和3-氯-1,2-丙二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