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9 关系: 加賀一向一揆,加賀藩,名神大社,吉江景資,堀江景忠,壽福院,大奧 (2006年電影),大岡忠相,天正 (日本),安國寺利生塔,安東愛季,安房國分寺,寺島職定,富山地方鐵道,富山縣,富田重政,小牧、长久手之战,上田長則,上田朝直,上杉謙信,上條上杉家,上條政繁,七尾城之戰,七尾市,七尾車站,三津七湊,一宮,平教經,平教盛,乙部町,府中三人眾,府中町 (消歧義),应天门之变,五稜郭,廢藩置縣,令制國列表,伊勢平氏,佐久間盛政,佐佐成政,佐渡金山,御館之亂,信長包圍網,俱利伽羅峠之戰,志賀町,北陸道,國司,國人眾,國分寺,國造列表,別表神社,... 扩展索引 (59 更多) »
加賀一向一揆
加賀一向一揆(かがいっこういっき)是長享2年(1488年)~天正8年(1580年),以加賀的本願寺門徒為中心的一向一揆・國一揆。.
查看 能登國和加賀一向一揆
加賀藩
加賀藩()是日本江戶時代,領有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三國大半(相當于現石川县、富山县全域)作為領土的藩,也是江戶時代最大的藩,被譽爲「加賀百萬石」。藩主夫人芳春院(前田利家正室,前田松)去世後,作爲芳春院的化粧領(化妝費用),近江國弘川村(現在的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也成為藩的領地之一。.
查看 能登國和加賀藩
名神大社
名神大社()是律令制之下,祭祀名神祭的對象神祇(名神)之神社。古代的社格之一,全部列格為大社(官幣大社・國幣大社),所以稱作「名神大社」。《延喜式》卷3之「臨時祭」之「名神祭」條下和同卷9・10之「神名式」(「延喜式神名帳」)記載的名神數量有23社28座之差,有遺漏或追加未載之說。.
查看 能登國和名神大社
吉江景資
吉江景資(1527年—1582年7月2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越後國守護代兼戰國大名長尾氏(上杉氏)家臣。城主。父親是吉江宗信(『上杉年譜』。亦有說法指宗信和景資是同一人物)。.
查看 能登國和吉江景資
堀江景忠
堀江景忠(ほりえかげただ,生年不詳-1576年)朝倉氏家臣。稱中務丞。.
查看 能登國和堀江景忠
壽福院
壽福院(1570年-1631年4月7日)是加賀藩藩祖前田利家的側室。第3代藩主前田利常的母親。異母兄有善住院日淳。妹妹有八重(大文字屋新十郎的妻子)。.
查看 能登國和壽福院
大奧 (2006年電影)
《大奧》,2006年的日本電影,由東映株式會社製作,仲間由紀惠主演。故事主要以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第7代將軍德川家繼時發生的繪島生島事件為題材改編,描寫大奧內愛憎交錯的世界。.
大岡忠相
大岡忠相()是江戶時代中期的幕臣、大名。通稱求馬、市十郎、忠右衛門。名為忠義、後改為忠相。官位為從五位下能登守,後轉任越前守。大岡忠世家當主,西大平藩初代藩主。出身於旗本大岡忠吉家,父親是美濃守大岡忠高,母親是北條氏重之女。忠相的子孫世代繼承西大平藩直至明治維新。 擔任町奉行時輔佐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推動享保改革,除了江戶的行政之外,再加上評定所及地方御用、寺社奉行等。身為越前守以及在「大岡政談」和時代劇中深植人心的名奉行形象,現在以「大岡越前」之名廣為人知。.
查看 能登國和大岡忠相
天正 (日本)
天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接在元龜之後,文祿之前。從1573年到1593年為止之期間。這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後陽成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在改元前被織田信長放逐,沒有實權) 。.
查看 能登國和天正 (日本)
安國寺利生塔
安國寺(あんこくじ)和利生塔(りしょうとう)是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直義兄弟在日本各國設立的寺院和佛塔。.
查看 能登國和安國寺利生塔
安東愛季
安東愛季(1539年-1587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在出羽國的戰國大名,通稱太郎。檜山安東家第8代當主,父親是安東舜季。母親是湊系安東家的安東堯季之女。兒子有秋田實季等。.
查看 能登國和安東愛季
安房國分寺
安房國分寺 (),是位於千葉縣館山市國分的真言宗智山派的佛寺。山號是日色山,本尊為藥師佛。 奈良時代聖武天皇下詔在日本各地建立國分寺,據說是安房國國分僧寺的後續繼承之寺院。.
查看 能登國和安房國分寺
寺島職定
寺島職定(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姓氏有時會被寫成寺嶋。通稱三郎。新川郡池田城城主。養子有寺島盛徳。.
查看 能登國和寺島職定
富山地方鐵道
富山地方鐵道14760型電聯車 富山地方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山地方鐵道,是一家以日本富山縣東部為中心,經營鐵路客運與路線公車的中小型私鐵業者。在富山縣當地經常被簡稱為地鐵。.
查看 能登國和富山地方鐵道
富山縣
富山縣()是日本的一个縣,位于本州中部日本海沿岸的北陸地區,轄區範圍相當於令制國時的越中國。縣廳所在地为富山市。富山縣地形一面環海三面環山,縣內高低差極大。富山縣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五箇山,兼具信仰聖地和豐富自然生態景觀的立山等著名景點。擁有、魚津市至滑川市的海岸地區以海市蜃楼現象而著稱。富山縣還是北陸工業地域的中心地區,是日本海沿岸縣中工業較發達的縣,醫藥產業的歷史尤為悠久。 岐阜縣北部的飛驒地區距離太平洋沿岸地區較遠,富山縣反而是距該地最近的出海口,使得兩地在經濟、文化上關係密切,有時合稱為「飛越地區」。.
查看 能登國和富山縣
富田重政
富田重政(1554年—1625年5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和劍豪。前田氏家臣。父親是山崎景邦。.
查看 能登國和富田重政
小牧、长久手之战
小牧、長久手之戰乃是於天正十二年(1584年)3月至11月之間,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織田信雄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會戰,戰場以尾張北部的小牧城、犬山城、樂田城為中心,擴及尾張南部、美濃西部、美濃東部、伊勢北部、紀伊、和泉、攝津等地。雖以德川軍勝利告終,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導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戰的正當性,不得已之下亦向羽柴秀吉議和,此戰才告結束。而此戰之後,在豐臣秀吉心中亦埋下了對德川家康這位敵手的敬佩和猜忌的種子。(※註:以下日期皆為農曆).
查看 能登國和小牧、长久手之战
上田長則
上田長則(,即天文3年-天正11年)是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人物。後北條氏家臣。父上田朝直。弟上田憲定。武藏松山城主。通稱藏人佐、能登守。 父親朝直死後由長子長則繼承,他負責文書處理和核發朱印狀給商家。天正11年(1583)50歲死去。家督由弟弟憲定繼承。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西黨.
查看 能登國和上田長則
上田朝直
上田朝直(明應4年(1494年)-天正10年(1582年))是戰國時代武將。扇谷上杉氏、後北條氏家臣。武藏國松山城主。上田長則、上田憲定之父。通稱又次郎、左近大夫、能登守。出家號安獨齋。一說他生於永正13年(1516年)。出自武藏七黨的西黨,上田氏的庶流。 朝直一開始出仕扇谷上杉氏。在伯父難波田憲重戰死後,松山城被奪,但憲重的女婿太田資正將松山城奪回。之後,資正繼承太田氏宗家並乘隙攻取岩付城,朝直以親緣關係出任松山城主(資正之妻為朝直的堂兄弟)。但後來朝直自資正處離反臣從後北條氏。朝直因內政手腕優秀,故獲得北條氏康信任允許他繼續經營領國。天文19年(1550年)左右,自號安獨齋。永祿2年(1559年)上杉謙信出兵關東,朝直呼應上杉謙信而離反。永祿4年(1561年)上杉謙信自關東撤兵後,被允許回歸北條氏,但被問責移居秩父郡。永祿12年(1569年)與武田家的三增峠之戰出戰立功,回任松山城主,並繼承上田家宗家。 晚年他將家督讓給長子上田長則後隱居。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1494年出生 Category:1582年逝世 Category:西黨.
查看 能登國和上田朝直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查看 能登國和上杉謙信
上條上杉家
上條上杉家()是在室町時代出現的上杉氏支族。在江戶時代改為上杉姓,並成為旗本。別稱上條氏。 在日本戰國時代(室町時代),居城是(現今新潟縣柏崎市)。.
查看 能登國和上條上杉家
上條政繁
上條政繁(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上條上杉家當主。上杉氏家臣。上條城城主。初名景義。通稱彌五郎、山城守、播磨守、織部。父親是上杉定實。一説指是上條上杉家的一族兼越後國守護上杉定實的舍弟。正室是長尾政景的女兒。.
查看 能登國和上條政繁
七尾城之戰
七尾城之戰()是在天正4年(1576年)11月至天正5年(1577年)9月期間,越後的上杉謙信與能登畠山氏家臣長續連在能登能登郡七尾城爆發的一場合戰。最終,上杉氏在這次合戰中消滅能登畠山氏,並且佔領能登。.
查看 能登國和七尾城之戰
七尾市
七尾市()是北陸地方西部的都市,為石川縣能登地方的中心都市。面積317.92平方公里,人口61,971人。.
查看 能登國和七尾市
七尾車站
| 七尾車站()是一位於日本石川縣七尾市御祓町,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與地方第三部門鐵路業者能登鐵道(のと鉄道)所共用的鐵路車站。七尾車站是JR西日本所經營的地方交通鐵路線——七尾線,與能登鐵道所屬、同名的七尾線之銜接車站。由於站址就位於七尾市市中心地區,因此除了是當地的主車站外,也是大阪、名古屋等地區所發車的特急列車進入能登地區的主要門戶。.
查看 能登國和七尾車站
三津七湊
三津七湊是日本室町時代末期成立的《廻船式目》(日本最早的海洋法規集)中列出的日本十大港灣的總稱。.
查看 能登國和三津七湊
一宮
一宮(いちのみや)是地域之中社格最高的神社,也寫成一の宮或一之宮。通常被稱作「一宮」者,多指令制國之一宮。雖無規定一宮選定基準的文獻資料,但有作為半官方社格的機能。社格次於一宮之神社稱為二宮,再次之者稱為三宮。.
查看 能登國和一宮
平教經
平教經()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清盛之弟平教盛的次子。母為藤原資憲之女。本名為國盛。官位從五位下、能登守、民部大輔。 平教經在軍記物語《平家物語》多次登場,在源平合戰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生平卻有許多疑問點,許多史料對他的記載互相矛盾。.
查看 能登國和平教經
平教盛
平教盛()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忠盛的第四子,為藤原家隆的女兒所生。他也是權臣平清盛的同父異母弟。平通盛、平教經之父。因其府邸位於六波羅的總門旁,因此被稱為門脇殿,或加上其所任官職稱為門脇宰相、門脇中納言。 平教盛在保元之亂中跟隨兄長平清盛,支持後白河天皇,因功得到了昇殿的許可。平治之亂中,源義朝和藤原信賴將後白河法皇、二條天皇拘禁在皇宮的內裏。教盛與平重盛、平賴盛一起攻打六波羅,救出了法皇和天皇。不久,教盛和賴盛逮捕了叛亂的藤原信賴,因功封越中守,後改敘正四位下常陸守。 教盛的母親是後白河法皇生母待賢門院的女房,因此教盛在平家一門中與法皇比較親近。而且與另一個弟弟平賴盛不同的是,教盛與清盛的關係比較不錯。1161年(應保元年)由於二條天皇與後白河法皇不和,天皇懷疑法皇將改立憲仁親王為帝,因此將法皇身邊的平教盛、平時忠和藤原成親三人同時罷官。翌年教盛復職,任能登守。 1168年(仁安3年)進正三位參議,人稱門脇宰相。1177年(安元3年)延曆寺僧人聚眾示威鬧事時曾負責警備的事務。同年發生鹿谷陰謀事件,法皇的近臣藤原成親、西光法師、俊寬僧都等人圖謀推翻平氏政權,但被揭發,全遭逮捕。由於藤原成親的兒子成經是教盛的女婿,教盛以辭官出家來威脅,迫使平清盛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流放鬼界之島。同年中宮平德子即將分娩,教盛以安產祈願為由,建議大赦天下,藤原成經得以回到京都。 在1178年以仁王舉兵的時候,教盛擔任征討以仁王的大將。次年清盛逝世,平家轉衰。當時北陸道反對平家的木曾義仲勢力強盛,教盛和兄弟平賴盛、平經盛共同負責保衛京都的事務,其嫡子平通盛則被派往越前國防禦義仲,但被義仲擊敗。 1183年4月至5月期間,平家派平維盛為總大將征討源氏,在俱利伽羅峠被木曾義仲大敗。同年7月,平宗盛率平家族人倉皇逃出京都,避居讚岐國屋島。在屋島期間,1183年閏10月,平教盛與其兩子通盛、教經參加了水島之戰,大破源氏;11月,教盛隨平重衡參加室山之戰,擊破源行家,收復備前、播磨二國。1184年,平家趁源氏的木曾義仲和源賴朝不和之機攻打攝津國的福原,並派遣教盛父子鎮壓西國的叛亂。在1184年的除目儀式中,平宗盛授予了教盛正二位大納言的官位,但被教盛辭退了。同年平家在一之谷之戰中慘敗,教盛的兒子通盛、教經、業盛皆歿於行陣(另有教經生還並參加後來的壇之浦之戰的說法)。此後平家在屋島之戰戰敗,教盛隨平宗盛逃往長門國的彥島。1185年壇之浦之戰爆發,平家覆滅,二位尼懷抱安德天皇投海自盡。得知天皇的死訊後,教盛與兄長平經盛將身上的鎧甲扣在了一起,手牽著手一同投海自盡。享年58歲。 平教盛的女兒平教子是後鳥羽天皇寵妃藤原重子的生母。藤原重子則是後來順德天皇的母親。.
查看 能登國和平教盛
乙部町
乙部町()是日本北海道檜山振興局中部鄰日本海的一個城鎮,境內以丘陵地形為主,少有平原,人口主要集中在海岸區域;靠海的區域大多已被規劃為檜山道立自然公園。 町名源自阿伊努語的「o-to-un-pe」,意思是河口有湖的河川,這裡指的河川被認為是姬川。乙部町官方網頁 - 乙部町的介紹.
查看 能登國和乙部町
府中三人眾
府中三人眾()是指日本戰國時代織田政權的柴田勝家旗下三名在越前府中(現福井縣越前市)的與力,分別是不破光治、佐佐成政和前田利家。.
查看 能登國和府中三人眾
府中町 (消歧義)
府中町為日本的行政區劃名稱或地名。由於「府中」之名稱源自令制國時代的各國國府所在地的簡稱,因此日本有多個以「府中」命名的地方,習慣上這些地方會以在前面加上過去的令制國國名做為區別。; 現有行政區劃名稱.
应天门之变
应天门之变()是发生在貞觀8年(公元866年)平安時代早期的政治事件。.
查看 能登國和应天门之变
五稜郭
五稜郭()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由江戶幕府在蝦夷地的箱館(現北海道函館市)郊外建造的一座星形要塞,與同一時期建成,位於長野縣佐久市的龍岡城同樣被稱為「五稜郭」,但是多數提及五稜郭便是指位於函館的城跡。 雖然,在計劃興建城池時已經使用五稜郭作為名稱,但是在建造期間又曾經稱為龜田役所土壘或龜田御役所土壘。城池位處的地方本來是濕地,植有大量細柱柳,因此又稱為柳野城。 箱館開港時,原本建於函館山山麓的箱館奉行所搬遷至五稜郭。然而,在慶應2年(1866年),江戶幕府在城池建成後僅兩年,隨著江戶開城而滅亡,五稜郭由接管一段短時間後,在箱館戰爭中遭到舊幕府軍佔領,並且成為其根據地。進入明治時代後,城內除了一棟建築物外其餘全數被拆除,並且改建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練兵場。其後在1914年改建為五稜郭公園,並且對外開放,自此成為函館市民的休憩地方和代表函館的旅遊景點之一。 五稜郭獲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史跡,並且作為「五稜郭與箱館戰爭的遺構」而入選。與此同時,五稜郭是由文化廳管有的國有財產,由其授權予函館市,並且交由函館市住宅都市施設公社()負責管理。.
查看 能登國和五稜郭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查看 能登國和廢藩置縣
令制國列表
令制國,或簡稱分國,從奈良時代開始,首先是分為五畿七道,後於1869年加上北海道,明治維新時開始地方改革。1889年後廢除其他道,只保留北海道。 國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地方單位的州,是次於道的行政單位,有時也被稱為「日本六十餘州」。 以下是日本從7世紀後半到明治時代的地方區分一覽。.
查看 能登國和令制國列表
伊勢平氏
伊勢平氏(),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家氏族,其中平正盛流又稱平家()。該氏族發跡於伊勢國,最初由於平亂有功,受到白河上皇賞識,逐漸打下根基。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後,支持後白河上皇,並且與其聯姻,誕下帶有伊勢平氏血統的皇子,又拉攏公家藤原氏,從而加強在朝廷的影響力。高倉天皇繼位後,作為外戚的平家,勢力大幅上升,與此同時鹿谷陰謀被揭發後,後白河上皇的影響力大減。其後,平清盛發動政變,逼使松殿基房退任關白,由女婿近衛基通接任,並且中止後白河上皇的院政,隨著外孫安德天皇繼位,清盛成為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以仁王舉兵後,各地的源氏相繼舉兵反抗平家,最初雙方雖然各有勝負,可是隨著清盛和高倉上皇死去,加上爆發天災,平家的形勢漸趨不利,在俱利伽羅峠之戰等戰事接連敗於源義仲後撤離京都。其後,平家到處流竄,先後逃至九州、四國和中國地方,並且不斷遭到源氏軍追擊,及後在一之谷之戰中大敗於源義經,平忠度和平教盛等眾多平家一門戰死後,最終在壇之浦之戰中被消滅。.
查看 能登國和伊勢平氏
佐久間盛政
佐久間盛政(1554年?—1583年7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織田氏家臣。父親是佐久間盛次。母親是柴田勝家的姐姐(『寬政重修諸家譜』。一說是妹妹)。.
查看 能登國和佐久間盛政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父親是佐佐成宗(盛政)。通稱內藏助。鷹司孝子(本理院)的外祖父。 是尾張國的土豪。可能是流佐佐木氏一族。.
查看 能登國和佐佐成政
佐渡金山
佐渡金山的入口 佐渡金山的象徵「道遊之割戶」 佐渡金山是一座位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的金礦。此礦中產出的礦石主要成分為被稱為“銀黑”的石英,其中夾雜有帶狀的輝銀礦與金微粒。.
查看 能登國和佐渡金山
御館之亂
御館之亂是天正6年(1578年)上杉謙信死去後,其兩個養子上杉景勝(父親為長尾政景)和上杉景虎(父親為北條氏康,亦有一說為北條綱成之子)為了爭奪家督之位而在越後爆發的內亂。「」是上杉謙信在迎接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時所修建的居館,位在春日山城城下,在內亂期間被上杉景虎作為根據地;後來上杉謙信亦將其當作政廳使用。現在的直江津車站附近的御館公園內有當年御館的遺跡。.
查看 能登國和御館之亂
信長包圍網
信長包圍網是日本從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初期由部分大名組成的軍事聯盟,目的是要對抗織田信長勢力的擴張。严格上定義,“信长包围网”一共有过三次,最终这三次包围全部宣告失败,而冲破了这三重阻挠的织田信长也成长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势力,成功开创了织田氏的霸业。.
查看 能登國和信長包圍網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查看 能登國和俱利伽羅峠之戰
志賀町
志賀町()為與位于能登半島中央的町,北陸電力的志賀核電廠位于該町。面積246.54平方公里,總人口24,021人。2005年9月1日,舊志賀町與富来町新設合併新志賀町。現任町長為細川義雄。.
查看 能登國和志賀町
北陸道
北陸道()可以指:.
查看 能登國和北陸道
國司
國司是日本古代地方一級行政單位令制國的行政官僚,由朝廷派遣赴任,分為守、介、掾、目四等官。因為郡的官吏(郡司)通常是以當地有力豪族擔任,所以中央設置國司以為管轄。國司於國衙執行政務,包含祭祀、行政、司法、軍事都掌有大權。.
查看 能登國和國司
國人眾
國人(日語漢字:国人,假名:こくじん,羅馬字:Kokujin)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的地方豪族。國人領主。總稱國眾(くにしゅう)、國人眾(こくじんしゅう)。.
查看 能登國和國人眾
國分寺
國分寺(こくぶんじ)、國分尼寺(こくぶんにじ)是741年(天平13年)聖武天皇為了鎮護國家,下令各國建立的寺院。國分寺的正式名稱是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こんこうみょうしてんのうごこくのてら)、國分尼寺則是法華滅罪之寺(ほっけめつざいのてら)。.
查看 能登國和國分寺
國造列表
以下是國造列表,列出了日本古墳時代至飛鳥時代設置的所有國造。.
查看 能登國和國造列表
別表神社
別表神社(べっぴょうじんじゃ)是日本制定,被神社本廳包括的一部份神社。.
查看 能登國和別表神社
備後福山藩
福山藩()主要指備後国(广岛县東部)、備中国西南周边为领土的藩。藩厅为福山城(福山市)。俸禄为10万石,从阿部家七代藩主阿部正弘开始领11万石。.
查看 能登國和備後福山藩
前田安勝
前田安勝(生年不詳-1594年7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前田氏家臣。父親是前田利春。別名五郎兵衛。.
查看 能登國和前田安勝
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父親是前田利昌,母親是長齡院,兄前田利久。幼名犬千代,元服後稱前田又左衞門利家,年輕時是著名的傾奇者。豐臣政權下五大老之一,加賀藩始祖。.
查看 能登國和前田利家
前田知好
前田知好(1591年1月3日—1628年7月24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父親是前田利家。母親是利家的側室金晴院。初名利包。通稱三九郎、修理。號有庵。.
查看 能登國和前田知好
前田秀繼
前田秀繼()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津幡城、今石動城、木舟城城主。前田利春的六男。母親是長齢院(竹野氏女)。前田利家的弟弟。別名右近。.
查看 能登國和前田秀繼
石川縣
石川縣()是日本的一個縣,為北陸三縣之一,縣廳所在地是金澤市。轄區相當於過去令制国中的加贺国与能登国。石川縣東西寬約1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形狀狹長。西南部的加賀地方的西側日本海海岸線呈直線形狀,東側是兩白山地諸峰,東南部有縣內最高峰白山,高2,702米。北部的能登地方則大致相當於能登半島。石川縣的氣候屬於日本海側氣候。自西伯利亞吹來的乾冷季風在日本海上空受對馬暖流的影響使得水汽含量增加,被兩白山地擋住後給石川縣帶來充沛降水。石川縣的全年降水量在所有都道府縣中高居第五。特別在冬季,由於西北季風的影響,石川縣降水較多,山區是豪雪地帶,且在降雪時常有打雷現象。石川縣人口約有115萬人,其中以金澤市人口最多,約有46萬人,佔石川總人口的約四成。其次是小松市和白山市。石川縣人口高度集中在南部的加賀地方。金澤市是北陸三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北陸經濟的中心之一。 石川縣經濟的特徵之一是過半數製造業從業者從事機械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均機械製造業生產額也是日本第一。在江戶時代,以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為領地的加賀藩注重學術與文藝發展,使得城下町金澤傳統文化興隆並維持至今。石川縣各地的傳統工藝也十分發達,人均日本美術展覽會及日本傳統工藝展的入選者數是日本第二。 石川縣這一地名來源於縣內的石川郡,而石川郡的名稱則來自於。手取川河床上大小岩石眾多,有「石川」的別稱。.
查看 能登國和石川縣
神保長住
保長住(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被推測是越中國人神保長職的嫡子。弟弟有神保長城。同族有神保氏張。官位是越中守。初名長國。.
查看 能登國和神保長住
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築地魚河岸三代目)是在小學館發行的漫畫雜誌《Big Comic》上連載的美食漫畫作品。作畫為,原作為大石けんいち(第1冊)、(第2冊至第21冊,之後擔任原案)、九和かずと(第22冊至第42冊)。自2000年10號起連載至2013年22號止。單行本全42冊。2008年時由松竹改編成電影版,大澤隆夫飾演主角。 本作品以全日本最大的魚市場築地市場為背景,以每次二至三話的長度來介紹一種魚類或介殼類海鮮,並以此展現魚市場的人情味與人間百態。.
查看 能登國和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總社
總社、惣社(そうじゃ、そうしゃ、すべやしろ)是集合祭祀特定地域內的神社的祭神(合祀)之神社。也稱作總社宮、總神社、總社神社等。 多指令制國範圍的合祀,但是也指莊園・郡・鄉・村等地域內的合祀。祭神的合祀以外,也有神社統合的情況。.
查看 能登國和總社
總持寺
總持寺(そうじじ)是位于神奈川縣横濱市鶴見區的曹洞宗大本山寺院。山号諸嶽山(しょがくさん)。本尊釋迦如來。寺内還有鶴見大学。.
查看 能登國和總持寺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查看 能登國和織田信長
羽咋市
羽咋市()是位于日本石川县的一座城市,建于1958年7月1日。.
查看 能登國和羽咋市
畠山義綱
山義綱(生年不詳-1594年2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在能登的戰國大名。能登畠山氏第9代當主。父親是第8代當主畠山義續。幼名次郎。別名義胤、義則。官位是修理大夫。正室是六角義賢的女兒。.
查看 能登國和畠山義綱
畠山義隆
山義隆(1556年-1576年3月4日)是能登的戰國大名。畠山氏第11代當主。第9代當主畠山義綱的次男(『長尾家譜』記載為長男)。.
查看 能登國和畠山義隆
畠山義慶
山義慶(1554年-1574年)是能登的戰國大名。能登畠山氏當主。畠山義綱嫡男。幼名次郎。.
查看 能登國和畠山義慶
畠山氏
山氏(はたけやまし/はたけやまうじ),亦作田山氏,日本的一個武家氏族,桓武平氏的支流,發源於武藏国男衾郡畠山鄉而得名。室町時代三大管領之一。(畠,為和製漢字,中文可唸作ㄗ、ㄗㄞ、ㄊㄧㄢˊ).
查看 能登國和畠山氏
畠山春王丸
山春王丸(生年不明-1577年8月7日)是能登的戰國大名畠山氏的末代當主。畠山義隆嫡男。.
查看 能登國和畠山春王丸
菱脇之戰
能登畠山氏舊臣長連龍投效織田家後,在天正六年(1578年)至天正八年(1580年)攻打改投上杉方的昔日同僚三宅長盛、溫井景隆等人的戰事,長連龍取勝後織田家順利控制能登國大部分區域。.
查看 能登國和菱脇之戰
萬曆朝鮮之役
-- 萬曆朝鮮之役(朝鮮方面稱壬辰之亂,朝鮮語:임진왜란(壬辰倭亂),日語:文禄・慶長の役),是1592年至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日本豐臣政權與大明王朝、朝鲜國之間爆發的戰爭,也是明朝萬曆三大征之一。中國明朝為抗倭援朝,先后两次派遣军队入朝,与日军作战。 1591年(壬辰年),日本太閤(卸任关白)丰臣秀吉以「假道入唐」(唐,即代指中国)為名義,致函朝鮮國王宣祖李昖,表示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朝,要求請予協助。在久未獲答覆後,豐臣秀吉於1592年突然派兵入侵,朝鮮節節潰敗,並向宗主國明朝求救。隨即明朝指示派兵前來支援。這場戰爭波及到了朝鮮南部乃至全境,其間曾於1593年議和並休戰;但於1597年(丁酉年)戰事再度爆發。後期雙方陷入膠著,最後由於豐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於1598年全部从朝鲜撤退,而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終失敗。.
查看 能登國和萬曆朝鮮之役
飯川光誠
飯川光誠(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能登畠山氏家臣。通稱新次郎。官位是大炊助、主計助、若狭守。 畠山義總的寵臣半隱齋宗春的親戚(可能是孫兒)。飯川氏是前能登守護家吉見氏的守護代。而光誠則成為第二次畠山七人眾的年寄眾。在弘治之內亂中擔任畠山義綱與土豪眾的仲介役,在義綱專制時期輔助義綱並常常跟隨義綱有活躍的表現。永祿九年之政變中義綱在能登被追放時亦追隨義綱逃亡到近江國,成為義綱亡命政府的中樞。 在元龜4年・天正元年(1573年)入道,法號是若狭入道宗玄。.
查看 能登國和飯川光誠
養老 (日本年號)
養老(717年十一月十七—724年二月初四)是日本奈良時代元正天皇之年號。.
西大平藩
西大平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藩,藩領是三河國額田郡西大平(現在的愛知縣岡崎市大平町)。藩廳是西大平陣屋。石高1萬石。.
查看 能登國和西大平藩
魚津城之戰
魚津城之戰(うおづじょうのたたかい)是发生在天正10年(1582年)的柴田胜家率领的织田军和上杉军的一场战役。.
查看 能登國和魚津城之戰
越中一向一揆
越中一向一揆(えっちゅういっこういっき)是文明11年(1479年)~天正4年(1576年),以越中的瑞泉寺和土山御坊門徒為中心的一向一揆。.
查看 能登國和越中一向一揆
越國 (日本)
越國是古代日本在令制國設置之前存在的一個國,亦稱越洲、高志、古志。其領域位於現在日本北陸地方的福井縣敦賀市至山形縣莊內地方一帶,包括現在福井縣、石川縣、富山縣和新潟縣地區。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早期,越國的統治者為當地豪族阿彥,後來孝元天皇的第一皇子大彥命率軍討伐越國,平定了阿彥。507年,來自越國的男大跡王成為日本天皇,是為繼體天皇。 欽明天皇5年(544年)12月,肅慎人渡海來到佐渡島,越國向大和朝廷報告了此事。573年,高句麗使者飄到越國沿海一帶,船破,多數人溺死。翌年向朝廷報告此事。589年,朝廷派遣阿倍臣來到越國,調解越國與周邊其他政權的邊界問題。 日本不斷以越國為根據地,進攻蝦夷。645年、646年,越國地區的蝦夷族勢力為朝廷軍所敗,連夜乘船向東逃亡。孝德天皇在位期間,不斷在蝦夷族居住地設立據點。647年(大化3年)於越國北端設立渟足柵,此後又設立磐舟柵、出羽柵。越國的國守阿倍比羅夫於658年和659年兩度率水軍180只戰船討伐蝦夷;660年,阿倍比羅夫討伐肅慎。 7世紀末,日本從中國引入律令制之後,大和朝廷頒佈《大寶律令》。根據該法令,越國被劃分為越前、越中、越後三個令制國。三國統稱越州、三越。後來,又從越前國析置能登、加賀兩國;出羽郡從越後國中分離,設置出羽國。.
查看 能登國和越國 (日本)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查看 能登國和足利義昭
近代社格制度
近代社格制度是大日本帝国(1868年~1945年),以律令制下延喜式的規定為藍本而新創的社格(神社等級)制度。 日本国(1945年~現在)基於政教分離原則而廢除了該制度,但時至今日「舊社格」一詞仍被用以表示神社等級。.
查看 能登國和近代社格制度
能登天文之內亂
能登天文之內亂(日語漢字:能登天文の内乱,假名:のと てんもん の ないらん,羅馬字:Noto Tenmon No Nairan)是在天文19年(1550年)於能登國的戰事。緣起於能登畠山氏的家臣遊佐續光和溫井總貞的權力鬥爭。.
查看 能登國和能登天文之內亂
能登篝火號列車
能登篝火」()是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和第三部門鐵路IR石川鐵道主要運行在金澤站和和倉溫泉站之间,途徑IR石川鐵道線和七尾線的特急列車。.
查看 能登國和能登篝火號列車
阿武松綠之助
阿武松綠之助(),本名佐佐木常吉,日本能登国鳳至郡七海村(現石川縣鳳珠郡能登町)出身的大相撲力士,第6代横綱。他高1.73米,重135公斤。.
查看 能登國和阿武松綠之助
藩 (日本)
藩是日本江戶時代對於將軍家直屬領地以外大名領國的非正式稱呼;這些領國源於日本古代封建體系,經過戰國時代的兼併,於江戶時代形成了276個地方分權單位,直到1871年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形成現今中央集權的地方行政體系。.
查看 能登國和藩 (日本)
野麥峠
野麥峠(のむぎとうげ)是一段位于岐阜縣高山市和長野縣松本市的交界處跨越山口的道路。是連接飛騨国和信濃国的鎌倉街道、江戶街道上的一個山口。在乘鞍岳和鎌峰之間,標高1,672米。長野縣道,岐阜縣道39號奈川野麥高根綫經過此處。.
查看 能登國和野麥峠
金澤大學
金澤大學(;英語譯名:Kanazawa University),簡稱金大(き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石川縣金澤市的日本國立大學,與岡山大學、千葉大學和廣島大學並稱為上位地方國立大學群「金岡千広」。 其前身是1862年由蘭學醫生黑川良安創辦的加賀藩彦三種痘所。後為日本「」之一,代表日本醫學教育的最高水平。 新制金澤大學1949年由6所大學、專科、師範與高等學校合併而成,現時為北陸地方及日本海一側學術實力最強的綜合大學,日本文部科學省「超級全球大學」計劃牽引型成員之一。.
查看 能登國和金澤大學
長谷川等伯
長谷川等伯,出生於天文8年(1539年),卒於 慶長15年陰曆2月24日(1610年3月19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畫家。 他於1539年出生於能登(現今之石川縣七尾市)。最初本名為長谷川信春、專門繪畫佛像,三十歲過前往京都。豐臣秀吉為了紀念他早逝兒子鶴松所建立的祥雲寺金碧障壁畫(現在一部份藏於京都智積院)即為當時的代表作。他的畫風繼承了中國宋元水墨畫的風格。1590年時同時代的齊名畫家狩野永德去世後,長谷川等伯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水墨畫家。 他於慶長15年(1610年)去世,享年71歲。目前遺留下的多數作品,皆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遺產。.
查看 能登國和長谷川等伯
長連龍
長連龍(,)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織田家家臣,後來成為前田家家臣。 畠山家滅亡後,作為家臣的亦一度滅亡,後來連龍仕於織田信長後才成功讓長氏復興。信長死後,他改仕於前田利家,在軍事和內政兩方面作出貢獻,他一生曾經參與41次合戰。.
查看 能登國和長連龍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日本戰国時代武將,斯波武衛家庶流,越後新發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後來侍奉織田信長。尾張國武家出身,關於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織田四天王之首。.
查看 能登國和柴田勝家
椎名康胤
椎名康胤(日语:しいな やすたね ???--1576年3月)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越中国国人。松仓城主。通常被认为是椎名庆胤之子。 椎名氏从祖上以来都是越中新川郡的守护代。然而椎名庆胤一代时因为参与神保庆宗之乱守护代职被越后长尾氏夺取,后继者椎名长常作为又守护代臣服于越后长尾氏。长尾为景死后,椎名家因为受到力图再兴神保家的神保长职的进攻而衰退。在这一情势下,椎名康胤继承了家督。 弘治3年(1557年),能登畠山氏发生内乱(弘治内乱)。椎名宮千代(不确定是不是后来的康胤)和八代俊盛从海路支援畠山义纲一方。内乱最终以畠山义纲一方胜出,椎名氏和畠山氏的关系因此加深。 永禄2年(1559年)夏,神保长职再次进攻椎名氏,康胤向越后国的长尾景虎(后来的上杉謙信)要求援军。永禄3年(1560年)3月、上杉军攻陷富山城和増山城,长职逃亡。从危机中脱身的康胤同年参加了景虎的关东出阵。但是永禄5年(1562年)神保长职卷土重来,9月5日在神通川之战中打败椎名军,椎名方的神前孙五郎被讨取,甚至居城金山城(松仓城)都被攻入。值此关头谦信又一次出手相救,最终得以降服神保长职。康胤将长尾一族的长尾景直收为养子,巩固了和上杉氏的关系。然而在与神保氏关系匪浅的能登畠山氏的仲介下,神保氏确认了对中郡(妇负・射水郡)的支配权。康胤的不满被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谦信对康胤非常信任,关东出阵中期间甚至任命康胤留守居城春日山城。然而永禄11年(1568年)7月、康胤受到甲斐武田氏的蛊惑,反叛了上杉氏。永禄12年8月,被康胤背叛的上杉謙信出征越中,包围了松仓城,但因为城防坚固久攻不下,10月解围撤军。 随后在三木良赖的仲介下与上杉氏和睦,也曾为谦信派兵支援大坂本愿寺。元龟3年5月,为了支援武田信玄的西上作战,加贺一向一揆侵攻越中,康胤再次举起反叛大旗。上杉军击破一揆势以后再次包围松仓城。元龟4年正月、通过谦信的养子长尾显景开城降服。从此以后康胤下落不明。一说天正4年(1576年)曾加入一揆方在砺波郡的莲沼城笼城,被上杉军攻破,随后自杀。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1576年逝世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Category:椎名氏 Category:越中國出身人物.
查看 能登國和椎名康胤
櫛名田比賣
櫛名田比賣(クシナダヒメ)乃《古事記》之記述,《日本書紀》寫作奇稻田姬,祂是日本神話建速須佐之男命斬殺八岐大蛇故事裡的女神,別名有奇稻田媛命(クシナダヒメノミコト)、稻田姬神(イナダヒメノカミ)、久志伊奈太等。.
查看 能登國和櫛名田比賣
歷任橫綱列表
本列表列出歷任獲得獲得橫綱頭銜的相撲力士。.
查看 能登國和歷任橫綱列表
氣多大社
氣多大社(けたたいしゃ)是位在日本石川縣羽咋市的神社。為式內社(名神大社)、能登國一宮、舊社格為國幣大社。受到畠山氏・前田氏等歷代領主的崇敬。現在和神社本廳對於包括關係解消正在爭執中。舊稱氣多大神宮、氣多神社。.
查看 能登國和氣多大社
淺野幸長
淺野幸長()為安土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紀伊國和歌山藩(紀州藩)初代藩主,淺野氏宗家第一代。父親為淺野長政,兄弟有長晟、長重。官位:從四位下‧紀伊守,死後贈從三位。.
查看 能登國和淺野幸長
渟名城入姬命
渟名城入姬命(,)是日本古代記紀記載的皇族,《日本書紀》稱其為渟名城入姬命、淳名城入姬命或渟名城稚姬命,《古事記》稱為沼名木之入日売命,《古事記》並沒有記載其相關事蹟。第10代崇神天皇的皇女,聞名於與奈良縣天理市的大和神社祭神倭大國魂神相關的事蹟。.
查看 能登國和渟名城入姬命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查看 能登國和渤海国
温井景隆
溫井景隆(生年不詳—1582年7月1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能登畠山氏家臣。 藤原北家利仁流的是能登國的國人,領地大概在現今的輪島,居城是。.
查看 能登國和温井景隆
清洲會議
清州會議()或稱清須會議,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天正十年6月27日(西元1582年7月16日)的著名政治會議,召開於尾張國清洲(今愛知縣清須市)。召開目的是討論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織田信忠父子死後,織田家當主人選及領土分配。也因會議的紛爭,造成了「賤岳之戰」的爆發。.
查看 能登國和清洲會議
源行家
源行家()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為義的第十子,也是源義朝和源義賢的弟弟。因此按照輩分來說是源賴朝和木曾義仲的叔父。人稱新宮十郎或十郎藏人。 源行家原名義盛,其同胞妹妹鳥居禪尼是在熊野三山擔任要職的行範的妻子。由於住在熊野新宮,被人稱為新宮十郎。在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源義盛參加了兄長義朝的叛亂軍。戰敗後成功逃回熊野並隱居20餘年。1180年(治承4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各地的源氏發出舉兵討伐平家的令旨。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召義盛出山,補八條院的藏人一職,並改名「行家」。從此以後被人稱為十郎藏人。 源行家勸說侄兒源賴朝起兵反對平家,但後來卻同賴朝的部下不和。1181年(養和元年),行家同平家方面的平重衡在墨俁川交戰,行家大敗,逃往三河國的矢作川,隨後投奔賴朝。行家向賴朝請求領地,但被賴朝拒絕;因此投奔木曾義仲麾下。 1183年,源行家同木曾義仲麾下的楯親忠帶兵防禦位於能登國志雄山的平家軍。隨後木曾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平家,取道宇治川,與木曾義仲進入京都謁見後白河法皇。行家與義仲爭奪拜謁的順序,被封為從五位下備後守;但行家不願要備後國,改封備前守。法皇沒收了平家的土地,賞賜給行家和義仲。 木曾義仲的部下在京都胡作非為,引起了法皇和公卿的不滿。源行家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平家的勢力在屋島站穩了腳跟,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行家自請率兵征討西國的平家。在播磨國的室山被平知盛、平重衡擊敗,逃往和泉國。 次年源賴朝派遣源範賴、源義經攻滅木曾義仲的勢力,召行家回京。此後源行家同源義經關係親密,但是同賴朝有矛盾。行家以和泉國和河內國(河內源氏的發源地)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式根據地。 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滅亡後,源行家同源義經結盟,後白河法皇也下達了討伐源賴朝的院宣。然而支持行家的武士很少,不久以後源賴朝率軍上洛,反將源行家和源義經封為朝敵。行家和義經試圖逃往西國以尋求平家餘黨的支持,但在大物浦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而失敗。源賴朝的追兵隨後趕到,行家藏匿在和泉國近木鄉的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後畠中城)的屋敷中。翌年被當地人告發,為北條時定的部下逮捕,同次子家光、三子行賴一起被斬首。.
查看 能登國和源行家
溫井總貞
溫井總貞(生年不詳-1555年)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能登畠山氏的家臣。父親是溫井孝宗。兒子有溫井續宗。天文3年(1534年)成為兵庫助,天文14年(1545年)成為備中守。入道後號紹春。 仕於畠山義總、義續、義綱3代(被最初的主君義總賜予偏諱「總」字)。被義總重用而成為家中筆頭重臣。但是在義續、義綱時代變成専横的家臣,成為「畠山七人眾」的筆頭期間把遊佐氏當主遊佐續光排除,之後一直握有實權。 在弘治元年(1555年)被希望恢復權力的義綱暗殺。法名是紹春禪定門。.
查看 能登國和溫井總貞
溫井續宗
溫井續宗(1513年-1555年)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能登畠山氏的家臣。官位是兵庫助。兒子有溫井景隆、三宅長盛。被最初的主君畠山義續賜予偏諱而改名為續宗。.
查看 能登國和溫井續宗
朝倉義景
朝倉義景(、天文2年9月24日-天正元年8月16日)為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越前朝倉家的末代大名。原名「延景」。幼名長夜叉。.
查看 能登國和朝倉義景
朝倉貞景
朝倉貞景(,)是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越前國的戰國大名,朝倉氏第9代當主,朝倉氏景嫡子。.
查看 能登國和朝倉貞景
本庄繁長之亂
本庄繁長之亂()是在永祿11年(1568年)4月至翌年(1569年)3月間,城主本庄繁長和上杉輝虎(後來的謙信)之間的戰事。.
查看 能登國和本庄繁長之亂
按察使 (日本)
按察使()是日本律令制負責監督地方行政的以及明治政府負責監督地方政治的官職。.
查看 能登國和按察使 (日本)
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せんごくだいみょう)指日本戰國時代一元化支配數郡至數國領域的大名。.
查看 能登國和戰國大名
戶田忠真
戶田忠真(,)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大名、老中,歷任下總佐倉藩主、越後高田藩主和下野主,宇都宮藩戶田氏第4代。父親是同樣擔任老中和佐倉藩主的,母親是之女,兄長是老中。.
查看 能登國和戶田忠真
戶田忠盈
戶田忠盈(,)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大名,歷任下野第3代藩主和肥前島原藩初代藩主,宇都宮藩戶田氏第6代。.
查看 能登國和戶田忠盈
斯波氏
斯波氏是日本武家氏族。源自清和天皇後代源義家之子義國足利氏的後代。是室町時代幕府三管領之一。曾經擁有尾張、山城、若狹、越前、加賀、越中、能登、遠江、信濃、佐渡、安房等地的守護大名。家族曾長時間出任奧州探題及羽州探題兩職,亦曾經短時間出任九州探題及關東管領。.
查看 能登國和斯波氏
日語高低重音
日語高低重音或日語音高重音(日本語高低アクセント,nihongo kōtei akusento)是日語的特徵之一。它在多數的日語方言中被用來區分單字,尽管同一個字的重音在不同的方言中亦有不同。例如,在日语标准语()中,「今」的發音為,其重音在第一音節(在第一和第二音节之间有一个音位降阶),但在關西方言中,其發音為。如果一个词语有声调下降(音位降阶),其最后一个音节如果元音是或,则这个元音常被无声化,成为或。.
查看 能登國和日語高低重音
日語方言
本文介紹的是日語的方言。.
查看 能登國和日語方言
手取川之戰
手取川之戰是日本在1577年(天正5年)9月23日(新曆11月3日),上杉軍與織田軍在加賀國手取川的戰鬥。最後上杉軍在此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是此戰的存在與否有很大的爭議。.
查看 能登國和手取川之戰
亦称为 能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