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胡振中

指数 胡振中

胡振中樞機(Cardinal John Wu Cheng-chung;)生於中國廣東省五華縣河口鄉,生前為羅馬天主教会樞機,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2002年因骨髓癌於香港瑪麗醫院病逝,享年77歲。香港教區主教隨後由陳日君接任。.

42 关系: 助理主教基督之母堂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宗座传信大学中国天主教九龍灣聖若瑟堂余振強紀念中學嘉諾撒培德書院獻主會溥仁小學瑪利諾中學聖多默宗徒堂聖神修院聖經思高本聖言中學聖貞德中學聖葉理諾堂聖若瑟英文小學聖若瑟英文中學聖雅各伯堂聖歐爾發堂聖母無玷聖心書院聖母聖衣堂聖本篤堂 (香港)聖斯德望堂高秉常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麥理浩關國煊雷永明進教之佑堂陳日君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李宏基梁式芝書院梅州市楊鳴章爭議樞機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02年香港3月26日9月23日

助理主教

助理主教是天主教、聖公會等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裡,被委派去輔佐和擁有教區正權主教繼承權的主教。.

新!!: 胡振中和助理主教 · 查看更多 »

基督之母堂

基督之母堂(英語:Mother of Christ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新界上水保平路11號,建立於1990年10月。.

新!!: 胡振中和基督之母堂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以下是天主教的華人主教列表。雖然天主教從傳入中國已經歷數百年,唯中間並沒有太多華人曾擔任過主教一職。以下為歷年來部份世界各地的華人主教列表。(本列表尚未包括所有在台灣任職的主教。請參看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條目。).

新!!: 胡振中和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

天主教香港教區最初本屬天主教澳門教區的管轄範圍;由於教廷傳信部為了擺脫葡萄牙保教權干預教會事務,因此教廷於1841年4月22日宣布把香港島及其周圍六里地方脫離天主教澳門教區管轄範圍而成立宗座監牧區——香港監牧區,並委任教廷傳信部駐澳門代表若瑟神父為首任宗座監牧。1874年11月7日,天主教香港監牧區被升格為香港代牧區,其管轄範圍也擴至廣東省的新安縣、归善县及海豐縣;同時委任高神父為首任宗座代牧。及至1946年,教廷把香港代牧區升格為一個聖統制主教區,成為現時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同日,香港代牧區第四任宗座代牧恩理覺被委任為首任天主教香港教區正權主教。 在天主教教義上,宗座監牧是由一名神父擔任管理宗座監牧區的最高負責人,而宗座監牧區是直屬於教廷傳信部的一個最雛型的傳教區;宗座代牧是由一名領銜主教擔任宗座代牧區的首牧,而宗座代牧區和宗座監牧區一樣都是由直屬於教廷傳信部。正權主教是天主教教區的首牧外,也被視為宗徒繼承的傳遞者,由聖神(Holy Spirit)挑選並透過人類即教宗在適當時委任,因而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也不例外。被委任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都是作為基督及教宗委派於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代表;他除了在教宗職權的領導下負責分擔天主教香港教區的職責外,還需負責牧靈及慈善等工作。 現時,天主教香港教區的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合共52個堂區;而現任天主教香港教區正權主教為楊鳴章。至目前為止,胡振中、陳日君以及湯漢均在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時被教宗擢升為樞機。下列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歷任首牧列表。.

新!!: 胡振中和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 · 查看更多 »

宗座传信大学

宗座傳信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tas Urbaniana;Pontificia università urbaniana;縮寫:PUU), 又名烏爾班大學。著名的天主教宗座大學,歷史悠久,專門從事神職人員和傳教士的培育。它位於意大利羅馬賈尼科洛山山頂。.

新!!: 胡振中和宗座传信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會)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時開始有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但大規模的發展則始於清末。現今中國天主教會建有聖統制(起始於1946年),但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起執政的共產黨政府以「三自」方針控制與限制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導致聖座目前對中國天主教會無法實施完全的管轄;聖座也僅與國共內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未和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

新!!: 胡振中和中国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聖若瑟堂

九龍灣聖若瑟堂(英語:St.

新!!: 胡振中和九龍灣聖若瑟堂 · 查看更多 »

余振強紀念中學

余振強紀念中學(Yu Chun Keung Memorial College),乃1975年創立,位於何文田窩打老道山文福道27號,是一所由天主教教區主辦的學校,並受香港教育局全資津貼。余振強紀念中學的校訓是「愛主樂群」 學界連續11年於第一組別作賽,亦為全港學界室內划艇5連冠。 學校已得到教育局的批准,於2013年9月轉為男女校。.

新!!: 胡振中和余振強紀念中學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培德書院

嘉諾撒培德書院(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是由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創辦,為一香港天主教女子中學,創辦於1975年9月,是南區第二所合法女子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的香港仔貝璐道200號。.

新!!: 胡振中和嘉諾撒培德書院 · 查看更多 »

獻主會溥仁小學

獻主會溥仁小學(英文:Po Yan Oblate Primary School)是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東頭邨的小學,校舍為香港第一所擁有獨立校舍之徙置屋邨標準學校(俗稱「火柴盒」小學),亦是唯一一座與徙置大廈相連的「火柴盒」小學(目前該廈已清拆重建)。.

新!!: 胡振中和獻主會溥仁小學 · 查看更多 »

瑪利諾中學

利諾中學(Maryknoll Secondary School,簡稱瑪中),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66年成立,是位於香港牛頭角的男女中學。.

新!!: 胡振中和瑪利諾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多默宗徒堂

聖多默宗徒堂(英語:St.

新!!: 胡振中和聖多默宗徒堂 · 查看更多 »

聖神修院

聖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是香港一座富歷史的修道院,屬於天主教香港教區,是培育有志獻身服務教區的青年成為神父的地方。 聖神修院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華南總修院於香港日治時期曾一度停辦,復辦後又因大陸政權更迭,華南地區沒有修士前來而停辦。羅馬教廷傳信部於1964年將華南總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區管理。同年,原址位於薄扶林太古樓、一塊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捐獻的土地的聖神修院(於1957年成立)遷入華南總修院原址發展。 聖神修院現時除了是香港訓練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重要地方外,也為教友提供神哲學培訓、图书館、朝聖及參觀導賞等服務,以及開放教區文物室予已預約人士。 聖神修院平日不對外開放,但有每月一次名為「聆風樂禱」的祈禱活動,供公眾人士參加。.

新!!: 胡振中和聖神修院 · 查看更多 »

聖經思高本

思高圣经,正名稱為思高圣经译释本(現通稱「思高聖經」,下稱「思高本」),是今日华语天主教會最普遍使用的《圣经》中文譯本。此译释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决定翻译《圣经》。 现时,由香港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 Biblicum O.F.M.)所出版的「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羅馬教廷唯一认可法定的中文版本圣经。。 「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由天主教方济会会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于1945年在北京所创立的思高圣经学会翻译和注释。會址在北京(北平)輔仁大學附屬名叫西煤廠的宿舍內,後來「遷至李廣橋18號的方濟堂(近紫禁城),再遷往小石橋區,輾轉再遷回位於李廣橋的方濟堂。」)。1948年迁往香港继续翻译和注释工作。用了九年时间(1945-53年)译释旧约共八册,1954年,圣地和香港的圣经学会谊结金兰,雷神父带领学会的众兄弟,在圣地的继续深造和实地考察。雷神父也在圣地学院讲避静,讲授《若望福音》。1955年,会士们返回香港,着手把希腊文的《新约》译成中文。其间用了六年时间(1955-60年)译释新约共三册,新旧约全书共十一册。 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整个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8年12月25日正式完成,并出版了《思高圣经合订本》,其中不单是修改译文及删减批注,更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译了一次。这是第一部译自原文的公教圣经全译本。香港的思高聖經学会會址在香港渣甸軒德蓀道6號,別無在其他地方設有分會。.

新!!: 胡振中和聖經思高本 · 查看更多 »

聖言中學

聖言中學(Sing Yin Secondary School,縮寫:SYSS)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男子英文中學,於2011年9月遷入位於九龍牛池灣平山新清水灣道38號的新校舍。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9位。.

新!!: 胡振中和聖言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貞德中學

聖貞德中學(St.,為港島區學校。於1955年由一群香港大學畢業的天主教女青年,為了效法法國女英雄聖女貞德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忠於天主的呼召而創辦的,並奉聖女貞德為主保。校舍原於羅便臣道8號,後遷至現址香港北角寶馬山道55號。.

新!!: 胡振中和聖貞德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葉理諾堂

聖葉理諾堂(英語:St.

新!!: 胡振中和聖葉理諾堂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英文小學

聖若瑟英文小學(St.

新!!: 胡振中和聖若瑟英文小學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英文中學

聖若瑟英文中學(St.,簡稱SJACS或SJAC)是香港觀塘區一所政府津貼的男子中學,也是觀塘區第一所中學譚美芳,,《東方日報》,2008年1月24日,A16。,學校最新消息,2010年3月19日。,以英語及中文授課。中文校訓為「臻於至善,力行仁愛」,而拉丁文校訓則為“Ad Astra, Caritas”(英譯:“To the stars, Benevolence”)。該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學,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以大聖若瑟為主保聖人及學校校名,並以大聖若瑟的瞻禮日-3月19日為校慶。 該校於2011年1月由觀塘道遷至位於九龍東新清水灣道的平山新校舍,並於同年1月2日在前校舍舉行告別活動,結束了前校舍在聖若瑟英文中學的43年歷史任務。 2014年9月,校長楊少雄退休離任,由香港教區委派潘永強先生接任。.

新!!: 胡振中和聖若瑟英文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雅各伯堂

聖雅各伯堂(英語:St.

新!!: 胡振中和聖雅各伯堂 · 查看更多 »

聖歐爾發堂

沙田聖歐爾發堂(英語:St.

新!!: 胡振中和聖歐爾發堂 · 查看更多 »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College,簡稱聖心或IHMC),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乙明邨,與聖母無玷聖心學校、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連繫,為一條龍津貼學校、區內傳統男女子中學,採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中學會考中各產生出一名理科八優狀元(報考科目總數為八科)。在2011年的高級程度會考亦產生出兩名三優學生。.

新!!: 胡振中和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 查看更多 »

聖母聖衣堂

聖母聖衣堂(英語: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香港島灣仔星街一號,新聖堂建立於2001年11月10日。.

新!!: 胡振中和聖母聖衣堂 · 查看更多 »

聖本篤堂 (香港)

天主教聖本篤堂(Church of Saint Benedict)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堂,位於沙田沙田圍崗背街七號,於1993年2月20日祝聖。.

新!!: 胡振中和聖本篤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斯德望堂

聖斯德望堂(英語:St. Stephen's Parish)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新界西南總鐸區的一所天主教教堂。位於新界下葵涌榮芳路十四號,於1980年落成。.

新!!: 胡振中和聖斯德望堂 · 查看更多 »

高秉常

秉常主教(Bishop Arquimínio Rodrigues da Costa,1924年7月8日-2016年9月12日)是葡萄牙籍天主教主教。也是第21任澳門教區主教。.

新!!: 胡振中和高秉常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亦是5個天主教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麗都酒店南面,地點介乎黃泥涌道與司徒拔道之間山坡,內有2萬3千個墳墓,除土葬墓地,亦有骨灰龕位。墳場於夏季每天掃墓時間為朝8晚7,天主教新民書院,冬季則為朝8晚6,其餘時間關閉,開放期間有一名保安員及一名辦事處職員當值。根據教區墳場規則,只有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才可埋葬於此,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每個墓地收費約1萬5千5百港元。由於墳場內的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味道蘊含大量殖民地歲月痕蹟,成為墳場考察活動及攝影愛好者的到訪熱點。.

新!!: 胡振中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新!!: 胡振中和麥理浩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胡振中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雷永明

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e Allegra OFM,),方济会会士,《思高圣经》的主要翻译者,思高圣经学会的创办人。.

新!!: 胡振中和雷永明 · 查看更多 »

進教之佑堂

進教之佑堂(英語:Mary Help of Christians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屬天主教香港教區,由慈幼會管理。位於九龍天光道16號(鄧鏡波學校),建立於1953年。.

新!!: 胡振中和進教之佑堂 · 查看更多 »

陳日君

陳日君樞機(His Eminence Cardinal Joseph Zen Ze-kiun, S.D.B.;)為天主教會樞機,慈幼會會士。出生於上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為躲避戰火移居香港,1961年晉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第六任正權主教;2006年被擢陞為樞機,是香港教區第二位獲此榮銜者。.

新!!: 胡振中和陳日君 · 查看更多 »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Chai Wan Star of the Sea Catholic Primary School),又稱海星小學(Star of the Sea Primary School,1961年 - 2010年8月31日),簡稱海星,前名為柴灣海星小學(Chai Wan Star of the Sea Primary School),是昔日香港小學,由瑪利諾修會於1961年創立及管理;其後於1973年轉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學校在創校初期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直至1998年9月1日轉為全日制。學校建校迄今已有50載,在2001年1月31日易名為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最後一任校長為鄭鴻儀女士,校監為蔡念慈先生。 另外,學校於2007年被前香港教育統籌局以收生不足為理由對學校下了殺校令,使學校逐漸縮班。學校在2010年舉行最後一屆畢業典禮後停辦。 學校自從於2010年8月31日結束營辦後,校舍到現今一直空置著,間中有不少舊生回到學校大門前拍照留念。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由於原有校舍擴建,2016年9月1日起,校舍會由該校暫借上課直到2019年為止。.

新!!: 胡振中和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 · 查看更多 »

李宏基

李宏基主教(Bishop Peter Lei Wang-kei,),1973年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後來正式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1973年-1974年)。 李宏基1922年3月29日生於廣州,1945年-1952年在香港仔華南總修院攻讀神哲學課程。1952年7月6日晉升為神父,隨後在西貢小修院任教。1961年任聖神修院副院長,李宏基曾任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1961年-1968年、1970年-1971年),1968年-1969年任香港仔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 在1969年,李宏基被被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並任聖神修院院長。其後在1971年7月3日,李宏基被擢升為香港教區輔理主教,並在1971年9月8日祝聖為主教。1973年徐誠斌主教因心臟病去世,李宏基被任命為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其後在被教廷委任他為香港教區主教,1974年4月22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就職典禮。李宏基於1974年7月23日上午9時許突感胸口劇痛,由堅道主教座堂一位神父伴往聖保祿醫院,惟李旋即於10時45分因突發心臟病在醫院逝世,終年52歲。.

新!!: 胡振中和李宏基 · 查看更多 »

梁式芝書院

梁式芝書院(Leung Shek Chee College)是觀塘區著名的政府資助的女子中學,由聖高隆龐女修會於1977年開辦,後1997年交給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該校屬Band 1C。.

新!!: 胡振中和梁式芝書院 · 查看更多 »

梅州市

梅州(官方音译:Meizhou,传统外文[邮政式拼音]:Meichow、Kayi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處,东北部与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南部与广东省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獲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據清康熙《程鄉縣志》说此地为汉初将領梅绢之封邑。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新!!: 胡振中和梅州市 · 查看更多 »

楊鳴章爭議

於2017年8月接替湯漢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的楊鳴章,過往曾多次因為其言行而引發爭議,某些更被香港以外的媒體報道。.

新!!: 胡振中和楊鳴章爭議 · 查看更多 »

樞機

樞機是教宗治理天主教會上主要的助手和顧問之職務,由教宗親自任命,是天主教會各級神職人員中僅次於教宗的職位,因而常被外界視為「教會親王」。該職通常由具主教銜的神職人員出任,他們通常也是重要教區的正權主教、或是聖座重要部門的首長。 樞機的拉丁文原名為「cardo」(英文對應詞為「cardinal」),有鉸鏈、樞紐、重要的意思。另一字源為「incardinare」。樞機們組成樞機團,當教宗職務出缺時,只有樞機團有權選舉下一任教宗,傳統上教宗也由樞機中選出。領樞機職的人本身很多是主教,因穿紅衣、戴紅帽,故在中文環境裡,經常被天主教外人士稱為紅衣主教。.

新!!: 胡振中和樞機 · 查看更多 »

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2年9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9月24日.

新!!: 胡振中和2002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2年香港

2002年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5年。.

新!!: 胡振中和2002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新!!: 胡振中和3月26日 · 查看更多 »

9月23日

9月2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6天(闰年第2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9天。.

新!!: 胡振中和9月23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