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胡人

指数 胡人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汉时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晋朝的五胡乱华指的是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对胡人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唐有彦琮独分梵胡,葱岭以西並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这是说梵人不称胡,其实突厥人也不称胡。唐代的胡专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严格区别。南宋的《翻译名义集》曰:“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116 关系: 劉康 (十六國)劉淵华夏十八层地狱卫律古今風雲人物古公三王古鏡奇譚吐火罗人吳瑾多民族大家來跳舞大唐雙龍傳大陵 (前涼)姚懿季布孙悟空安史之亂安姓安德公主 (元魏)展姓中华文化中國中國對外關係史中国历史东胡三国志人物列表丙子戰爭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建炎南渡张巡张离开封犹太人徙戎論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北狄北朝的莊園經濟刘喜 (代王)刘石乱华刘琦 (十六国)周勃唐三彩唐式鎮墓獸儒教 (宗教)冉闵元好问元稹石勒...石虎王姓火王福州市程球笑星救地球简化字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籍贯索元禮猶豫烧当羌無聲勝有聲畢軌白孝德节度使韓王信莽通遊牧民族鍾離權頡利可汗西戎駱奉先贾诩黃易筆下門派列表齐万年连江县迷吾迷唐胡化胡笳十八拍胡汉分治胡服阿史德夫人蘇建赵国薛宗起藩镇长安艾姓苻飞逮捕令 (動畫)耿鄙陳豨陇南市李白李懷仙杨姓校尉梅艷芳 (1991年同名專輯)櫻桃小丸子正坐殷不害江东汉文化汉族河东薛氏朱叔裕朱家明朝明朝歷史斯基泰人文昌帝君曹弘曹龍 扩展索引 (66 更多) »

劉康 (十六國)

劉康,五胡十六國人物,是西域胡人。 在后赵灭亡后,刘康自称自己是前赵皇帝刘曜的儿子,在平阳聚众起兵,自称晋王。353年夏四月,前秦左卫将军苻飞讨伐刘康,擒获了他。.

新!!: 胡人和劉康 (十六國) · 查看更多 »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新!!: 胡人和劉淵 · 查看更多 »

华夏

|title.

新!!: 胡人和华夏 · 查看更多 »

十八层地狱

十八層地狱是華人從古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吸收過來的地獄,繼而演變為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 佛經《十八泥犁經》便載有十八地獄的描述,但非一層層的十八層,而是地底八火獄和天際十寒獄。其後的《梁书》有一载,胡人刘萨何暴病而死,经十日复苏,自称游历了十八地狱。由此觀之,十八地獄的信仰到南朝蕭梁時期早已盛传中國民间。 中國民間信仰吸收佛教的地獄觀念後,產生了常見的「十八層地獄」說法,但十八层地狱詳細所指,卻众说纷纭,各家所說不同。在明清時期,隨白話小說創作的發展,文學作品當中出現的「十八層地獄」與佛經當中的「十八地獄」已有很大不同,越來越表現出本土化的特點,由十殿閻君管理。.

新!!: 胡人和十八层地狱 · 查看更多 »

卫律

卫律(),匈奴丁灵王。原为汉朝投降匈奴的官员,受到匈奴单于的重用,经常参与匈奴的国家政治,对匈奴的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 胡人和卫律 · 查看更多 »

古今風雲人物

《古今風雲人物》,是一個香港電台的廣播節目,於2010年開始播出,介紹古今中外人物的歷史。繼《神州五十年》後於香港電台播放,播放時間為一輯半小時(三十分鐘),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於香港電台第一台播放。除此之外,香港電台網站亦設有專屬網頁,供聽眾聆聽。 該節目由《中華五千年》的撰稿人張偉國博士,以及與張偉國共同主持《神州五十年》的麥勁生教授、亦有曾與張偉國共同於公開大學共事的曾卓然,在樹仁大學共事的羅永生博士主持,本節目主要以講述及兩位主持人(每集只有兩位主持人)的對談為主。 除了討論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外,亦有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供聽眾了解該時代的時空背景。.

新!!: 胡人和古今風雲人物 · 查看更多 »

古公三王

古公三王,又稱為古公、王公、三王公,是南宋末年三位反抗胡人而犧牲的人物,其後成為閩南的鄉土神、王爺神。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柳信(後稱大王公)、葉誠(後稱二王公)、英勇(或作黃勇,後稱三王公)三人義結金蘭,立志扶宋,於福建漳州漳浦的湖西坑,率軍起義。初期被當地居民排斥,但精通醫術的三人,仍為當地鄉民免費治病,遂為居民所尊敬。其後元軍追至此地,三人奮力抵抗元軍,最後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鄉民為了緬懷三人的忠勇英烈,為其建廟,尊為「三王公廟」,又以三位王公氣節壯烈,可比為「古代名公」,稱為古公三王。 清代時,閩南漳州移民拓墾台灣,傳入了古公三王信仰,認為古公三王素為武神,為防番之神,可以防備生番出草獵首,故多有立廟,例如宜蘭縣五結鄉二結王公廟、冬山鄉進興宮、壯圍鄉壯五吉祥鎮安廟等。二結王公廟於每年農曆11月15日古公三王聖誕,都會舉辦盛大的「過火」儀式。.

新!!: 胡人和古公三王 · 查看更多 »

古鏡奇譚

《古鏡奇譚》是一系列漫畫集的總稱,為臺灣漫畫家游素蘭的少女漫畫代表作之一。《古鏡奇譚》的故事以尋找七面神鏡為無形主幹,再以七位「神祇」之劫難輪迴為有形解說的故事,而主題則是「命運之範疇」、「反抗命運」、「友情與愛情」。七面神鏡為遠古七神所有,分別代表他們各自的力量,即本書「古鏡奇譚」名稱的含義。.

新!!: 胡人和古鏡奇譚 · 查看更多 »

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Tocharians)是原始印欧人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聚居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一帶。.

新!!: 胡人和吐火罗人 · 查看更多 »

吳瑾

吳瑾(),吳允誠之孫、吳克勤之子,蒙古人,明朝軍事將領、封恭順侯。 吳瑾為吳克勤之子,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擒,后逃跑回明朝。明英宗曾派吳瑾鎮守甘肅,其辭曰:“臣是外族人,若用臣鎮守邊疆,恐怕外族會輕視中國(認為中國沒有人才)。”英宗認為很對,於是收回成命。 曹石之變時,吳瑾與從弟吳琮聽聞兵變,於是在長安門鎮守,曹欽在無法攻入時,遂縱火。吳瑾率眾力戰而亡。后贈涼國公,謚忠壯,予世券。.

新!!: 胡人和吳瑾 · 查看更多 »

坐是一個基本的人類休息姿勢。體重主要由與地面或諸如椅凳的水平物體接觸的臀部支撐,軀幹則或多或少是直立的。.

新!!: 胡人和坐 · 查看更多 »

多民族

多民族指一個地區或國家有多個不同的種族,有些是有一個占絕大多數的主要種族,再加上多個少數民族,歷史上各民族多有關係。.

新!!: 胡人和多民族 · 查看更多 »

大家來跳舞

《大家來跳舞》(おどるポンポコリン),是日本樂團B.B.QUEENS的第1張單曲。作詞者為櫻桃子、作曲、編曲者為織田哲郎,1990年4月4日發行。 作為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的主題曲而大熱。是1990年日本單曲銷量冠軍,獲得第43回日本唱片大賞。在1990年的第72回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中,該曲是49個參賽校中38個學校的后援曲,亦是1991年第63回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開幕式的入場曲。 在2011年5月,為了慶祝櫻桃小丸子誕生二十五周年,B.B.QUEENS復出並推出本曲的重新編制版本「大家來跳舞~櫻桃小丸子誕生二十五周年版本」(「おどるポンポコリン〜ちびまる子ちゃん 誕生 25th Version〜」)。與原版相比,重新編制版本運用大量管樂樂器,使本曲增添了一份豪華感。.

新!!: 胡人和大家來跳舞 · 查看更多 »

大唐雙龍傳

《大唐雙龍傳》是黃易所著的一部融和歷史、軍事、玄幻的武俠小說。本篇以隋末唐初為背景,用宏大的歷史企圖,來翻轉顛覆隋末唐初的史觀敘述;用武俠小說承載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的交會融合,全套書共500餘萬字,曾被改編成電視劇、漫畫和遊戲等。其續作為《日月當空》。 《大唐雙龍傳》自1996年開始連載,2001年完結,平均單月一本,香港由黃易出版社出版,台灣則由萬象出版社出版(一至五十九冊),2000年因萬象出版社積欠稿費,六十至六十三冊由香港直接發出至台灣出售,均63卷;後經黃易本人修訂,香港由黃易出版社發行修訂珍藏版,台灣由時報出版發行修訂版,兩者皆20卷。中国大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於2010年發行10卷套裝版。 書中包含了軍事、歷史、天文、建築、醫術、科學、宗教、宇宙奧秘、藝術美學等中國幾千年文化智慧的精髓,其中更有對生命哲學的省思,裏面所呈顯的生命選擇與心靈成長特質與其他武俠作品大不相同,是中國古典文化知識與武俠的融合。.

新!!: 胡人和大唐雙龍傳 · 查看更多 »

大陵 (前涼)

大陵,是中国五胡十六国前凉文王张骏的陵墓。 张骏在346年六月,于正德前殿去世,年四十岁。东晋赐谥忠成公。七月葬于“大陵”,在今武威市凉州区境内。张祚“僭号”,追尊张骏谥号文王,庙号世祖。大陵修建奢华,400年,大陵被凉州胡人安据等人盗掘张骏墓,见张骏面貌如生,盗出的宝物主要有真珠帘箔、云母屏风、琉璃榼、白玉樽、受三升、赤玉箫、紫玉篴、珊瑚鞭、玛瑙锺、黄金勒。.

新!!: 胡人和大陵 (前涼) · 查看更多 »

姚懿

姚懿(),五胡十六国后秦的君主姚兴的儿子,姚泓胞弟。 402年,后秦王姚兴册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册封儿子姚懿为太原公。409年,后秦河州刺史乞伏炽磐拜见太原公姚懿,彭奚念袭击他后方。乞伏炽磐没有与姚懿告别,回击彭奚念,攻克枹罕。乞伏乾归逃回苑川,西秦复国。414年,姚兴病重,爱子姚弼要在长安夺权,其弟姚裕遣使告知在外地镇守藩地的哥哥。姚懿在蒲阪动员部队,要到长安去讨伐姚弼。姚兴在儿子和群臣的压力下,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也就停止军事行动。姚懿等外藩兄弟回京面见父亲,请求处理姚弼,姚兴默然不语。 416年六月,并州几万帐落胡人背叛后秦,到平阳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在匈奴堡攻伐后秦立义将军姚成都。征东将军姚懿从蒲坂率兵讨伐,擒获曹弘,将他押送到长安,并把这些胡人中一万五千落帐的豪族迁往雍州。十月,后秦皇帝姚泓派并州牧姚懿南屯陕津,作为声援援救被东晋刘裕围攻洛阳的军队。十月廿二日,洛阳投降。 十二月,姚懿的司马孙畅劝说他,让他袭击长安,杀死东平公姚绍,废皇帝姚泓取而代之。姚懿同意,把粮食发放给河北的夷族与汉族,来树立恩德。左常侍张敞、侍郎左雅劝阻他说:“殿下以母弟居方面,安危休戚,与国同之。今吴寇内侵,四州倾没,西虏扰边,秦、凉覆败,朝廷之危,有如累卵。谷者,国之本也,而殿下无故散之,虚损国储,将若之何?”姚懿大怒,鞭打死他们。 姚泓知道后,与东平公姚绍密议。姚绍说:“姚懿性鄙见识浅薄,这主意一定是孙畅出的。派信使飞马征召孙畅,让抚军将军姚赞据守陕城,臣到潼关节度诸军。如果孙畅受诏来京,我便派遣姚懿统领河东军抵抗晋军;如果他不受诏命,便可公布他的罪状,来讨伐他。”姚泓说:“叔父之言,社稷之计也。”于是派军驻扎在陕津、潼关。 在后秦灭亡前夕姚懿自称皇帝,反对哥哥姚泓,传檄州郡,想把匈奴堡的谷粮运来供应自己。宁东将军姚成都拒绝,姚懿以谦卑之语引诱他,把佩刀给他做盟誓之证,姚成都不从。姚懿派遣骁骑将军王国带领甲士数百攻击姚成都,姚成都击败抓获他们,遣使责备姚懿:“明公以皇帝至亲担当重任,国家危急不能解救,反倒图谋非分之想。三位祖先(姚弋仲、姚苌、姚兴)的在天神灵,怎么肯保佑明公呢?姚成都我将纠合义兵,前往黄河之上与您相见。”传檄诸城,明确说明顺逆之理,征兵调粮讨伐姚懿。姚懿发动数城的守军,但是都没有响应,响应的只有临晋的几千户。姚成都带兵渡河,打败临晋的叛军。蒲阪士兵、安定郡人郭纯等人起兵包围姚懿。东平公姚绍进入蒲阪,抓获姚懿,杀死孙畅等人。.

新!!: 胡人和姚懿 · 查看更多 »

季布

季布(生卒年不詳),秦末楚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资料来源出处?),曾效力於項羽,並於多次戰役中嶄露頭角,擊敗劉邦軍隊。項羽敗亡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时,任河东郡守。.

新!!: 胡人和季布 · 查看更多 »

孙悟空

孙悟空,是小說《西游记》中主要角色之一。又名孙行者,自封花果山美猴王、齐天大圣。曾任天官弼马温,也曾被玉帝封為齐天大圣。取经后為如來佛祖授為鬪戰勝佛。 孙悟空是一隻由石頭中蹦出來的猴子、天产灵石孕育而生,牠吸取日月之精華,並學習仙術,法力及武藝高強,伴隨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沿路斬妖伏魔。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拜。 孙悟空生性聪明、調皮、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正义、不阿、自由的情怀和追求。.

新!!: 胡人和孙悟空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胡人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安姓

没有描述。

新!!: 胡人和安姓 · 查看更多 »

安德公主 (元魏)

安德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父亲元怿,祖父魏孝文帝,魏孝静帝姑母。 她是堂兄弟魏孝武帝元修的三个同姓情妇之一,另外两人是元明月和元蒺藜。 魏孝武帝被高欢逼走关中,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北齐天保六年(555年),齐文宣帝高洋嗜酒渐渐昏狂,将高家妇女无论亲疏全部聚集在自己跟前,让仆人们侮辱这些妇女,又命胡人當众輪辱安德公主。.

新!!: 胡人和安德公主 (元魏) · 查看更多 »

展姓

展姓,是漢姓之一。   .

新!!: 胡人和展姓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胡人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胡人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對外關係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指历史上属于中国范畴的所有国家和其他国家交往的历史。 注意:“中国”是个历史概念,指“自称为天下中心的地方”,在不同时期,其所指地理范围、民族构成未必相同,具体参见国家名称。中国历史典籍和传说多以各政治家的言论汇集而成,一般对年代、地理、民族的相对说明极少,对重要的民风、经济、宗教也很少叙述,族名、国名历史上多次重复,如用“周”、“唐”、“汉”、“秦”等,一般都与春秋战国古国重复命名。 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丝绸之路来和中亚、欧洲相互交流。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最重要城市之一,宽容地接受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时,英国使者带礼品到中国来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被中国当以“朝贡”对待,并因英国从东部海路过来,而称之为“英夷”。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被迫正视自己的衰败与西方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

新!!: 胡人和中國對外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胡人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學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新!!: 胡人和东胡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收錄在史書《三國志》或《后汉书》等与三國相關的史料中出現的人物。但像貂蟬等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现而在史书上沒有记载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新!!: 胡人和三国志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丙子戰爭

丙子戰爭,又称「丙子胡乱」,指1636年皇太極称帝后不久率领“十万”清朝军队攻打朝鮮的事件。這是满洲(後金及清)政权第二次攻打朝鮮,因爆发于丙子年,故而得名。 丁卯战争之后,朝鲜虽与后金政权结盟,但仍旧保持着与明朝的关系,2月,皇太极遣使通报朝鲜,自己将由汗改称皇帝,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并向其跪拜朝贺,顿时朝鲜举国哗然,皆不承認清朝窃帝号而不受。1636年,清太宗以背盟毁约为由,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清军渡江后,发挥其善于野战的特点,绕过坚固的城池不攻,长驱直入,十二天之后便抵达朝鲜京城汉阳城下,朝鲜仁祖出走南汉山城避难。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汉山城被清兵围困数月之后,仁祖出城,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清营向清太宗投降,史称「丁丑下城」。经过此战,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彻底断绝了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新!!: 胡人和丙子戰爭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胡人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國歷史名詞,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与汉地汉族產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遷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數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新!!: 胡人和五胡乱华 · 查看更多 »

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或称宋室南渡、高宗南渡,亦有人称为靖康南渡,广义上指的是宋室的南迁,狭义上是指两宋交替之际北宋皇室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方女真人的追击,南逃到江南地区的历史事件。从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国以「搜山检海捉赵构」为号,连续派兵追击南下的赵构,最终还是宋金两国以和谈结束。此后,宋金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新!!: 胡人和建炎南渡 · 查看更多 »

张巡

张巡(),字巡,又称张中丞,蒲州河东或邓州南阳人,唐朝县令。天宝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乱中,张巡在以真源(今安徽亳州西)縣令的身分,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史之亂的燕军,至德二载(757年),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城破被俘,英勇就义。他以区区两县几千兵力,苦守雍丘、睢阳,二个孤城近二年,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唐朝政府后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

新!!: 胡人和张巡 · 查看更多 »

张离

张离,十六国时后赵大臣。 石勒称赵王时,与张良等并为门生主书,专司胡人出入,司禁胡人不得欺侮汉族士人。石虎时张离任尚书右仆射,领五兵尚书。为求太子石宣欢心,上奏削去公府吏卒,得五万人,都配给东宫,由此诸公(石宣的兄弟们)皆怨石宣。历任征西左长史、龙骧将军、雍州刺史,以察关中石鉴。太宁元年(349年),石世即位,张豺为丞相专权,以张离为镇军大将军、监中外诸军事、司隶校尉,为张豺之副。石遵进兵邺城,离城迎石遵。.

新!!: 胡人和张离 · 查看更多 »

开封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他们居住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古代称呼他们为蓝帽回回、朮忽回回等。在中国的多民族政策上,被划分为回族或未识别的中國少數民族,但是近来有些开封犹太人提议为中国犹太後裔正名。虽然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中国人或漢族之中,但仍吸引着不时来访的欧洲游客的注意——他们对这个最遥远的犹太文化的边哨充满好奇。.

新!!: 胡人和开封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徙戎論

《徙戎論》是西晉陳留圉(河南省開封市東)人江統的一部政治论著。 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馬(太子宮圖書管理官)江統於齊萬年事件之後,作《徙戎論》著稱於世。文中提到“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稱戎狄是“人面獸心”,並說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建議迁返胡人,“今我遷之,傳食而至,附其種族,自使相贍,而秦地之人得其半穀,此為濟行者以廩糧,遺居者以積倉,寬關中之逼,去盜賊之原,除旦夕之損,建終年之益。若憚暫舉之小勞,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煩苦,而遺累世之寇敵,非所謂能開物成務,創業垂統,崇基拓跡,謀及子孫者也。”,“夫為邦者,患不在貧而在不均,憂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廣,士庶之富,豈須夷虜在內,然後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於計為長。” 漢朝以前華夏文明興盛,或者能禦夷於外,或者能以夏變夷。漢末以後華夏文化進入中衰,華夏於武力兵事不能自衛,於文化禮教不能化夷,因而造成種種嚴重問題、威脅和社會危機,於是才有徙戎論。《徙戎論》在當時西晉朝廷由賈南風當政時期,自然無法採納,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 Category:西晋政治 Category:魏晉南北朝典籍 Category:中国政治书籍.

新!!: 胡人和徙戎論 · 查看更多 »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也称北京松堂斋博物馆或北京松堂博物馆,是一家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3号院的民营博物馆,成立于2001年10月,2001年11月正式开馆(一说2002年2月2日正式开放)。“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是博物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注册的名字。按照博物馆的介绍,“北京松堂斋博物馆”包括“北京最具特色四合院”、“三雕艺术博物馆”、“元青花博物馆”三部分。.

新!!: 胡人和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北狄

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諸侯國对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傳說北狄是源出黃帝的孫子始均,實際上是從華夏分裂出來的部族是晚商時。與東夷、西戎及南蠻,合称四夷。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個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與先秦時期的北狄各部并沒有任何關係。.

新!!: 胡人和北狄 · 查看更多 »

北朝的莊園經濟

北方的莊園經濟,為因應當時社會紛亂而改變的經濟型態。.

新!!: 胡人和北朝的莊園經濟 · 查看更多 »

刘喜 (代王)

刘喜,字仲,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省豐縣)人,汉高祖刘邦二哥,刘太公的次子。原封代王,後因胡人進犯時臨陣脫逃,被降為郃陽侯。後來刘喜的儿子刘濞封为吳王,劉喜又被追尊為王,谥號顷,故稱代顷王、吳顷王。.

新!!: 胡人和刘喜 (代王) · 查看更多 »

刘石乱华

劉石亂華,即劉淵與石勒在西晉末期八王之亂後起兵反叛。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稱帝,建都平陽,國號漢。山西、河北一帶的各族胡人以及漢族,紛紛響應。此時晉朝的內鬨仍未停止。永嘉六年(312年)劉聰攻陷洛陽,縱兵燒掠,俘擄晉懷帝。劉石之亂時石勒一度攻破豫州、江夏,勢力範圍西及南陽,北據淮汝,南抵長江。太興四年(321年)祖逖病死,石勒又攻佔河南。 金毓黼指出:“中原遭劉石之亂,人民之盪析離居者,十室而九”。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說“昔劉石亂華,本於清談之流禍”。 Category:西晋战役 Category:前赵军事 Category:中國叛亂.

新!!: 胡人和刘石乱华 · 查看更多 »

刘琦 (十六国)

刘琦,十六国时冉魏大臣。 350年,冉闵建立魏国,拜他为尚书左仆射,参决朝政。次年,刘琦跟随冉闵攻打襄国,石祗命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石祗从后面发起冲锋,魏兵大败,冉闵和十多个骑兵逃回邺城。以前投降冉闵的胡人挟持着大单于冉胤及刘琦投降了后赵,石祗把冉胤、刘琦杀掉了。.

新!!: 胡人和刘琦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周勃

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太祖刘邦认为周勃“厚重少文”,可以托付大事,以軍功高,封为绛侯。汉文帝時,拜右丞相。.

新!!: 胡人和周勃 · 查看更多 »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唐三彩,是指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如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 唐三彩不见于古代文献,直到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阳邙山毁损唐代墓葬,發現颇多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将其运至北京,引起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出土的唐三彩被修復成功,引發了收藏熱。 唐三彩采用二次烧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唐三彩是一种低温(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铜(釉为绿色)、铁(赭黄色)、锰(紫色)、钴(蓝色)、锑(浅黄)等作釉料着色剂,并加入铅、铝作助熔剂。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冥器和俑。 唐三彩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动物有马、骆驼、牛、羊、狮、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随着唐朝陵墓的发掘,大量随葬品唐三彩得以面世。随葬品唐三彩主要分为器物类,如碗、壶、盘、房屋等;以及俑像类,如仕女、文吏、胡人、乐伎、武士、天王、马、骆驼等。 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唐初国力的强盛;从脸部稍胖、体态丰满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

新!!: 胡人和唐三彩 · 查看更多 »

唐式鎮墓獸

唐式鎮墓獸是流行於隋唐時期墓葬的鎮墓獸,是受胡漢融合下的產物,其形象由多種形象(動物)組成,又稱複合式鎮墓獸,取其融合之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鎮墓人俑,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人面跟獸面之分;而隋唐時期則以蹲踞式為主,面目猙獰、冷酷。獸面的形象豐富。除了有北朝時期就有的獅面外,還出現了虎的造型。《葬書》有云:「頫者,低頭府狀之義,言柔順而無蹲踞之兇也。」。唐代鎮墓獸是繼楚式鎮墓獸之後另一個發展高峰。 唐代鎮墓獸除了歷代鎮墓獸驅鬼避邪以安撫死者亡魂外,更有恫嚇盜墓、守衛墓葬的功能。這與當時的厚葬風,與其所造成的猖獗的盜墓現象有關。 中國文化深受儒家影響,在儒家經典《中庸》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生,孝之至也。」這種觀念在《荀子・禮論》亦有論述。深受這種價值觀影響,人們把「養生」與「送死」看得等同重要,並將「送死」視為衡量孝道很重要的一個標準,這對中國數千年來的喪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世人以喪葬的厚薄衡量孝道,葬風遂興,尤以唐代為最。墓葬中大量的寶物,提供盜墓者豐富的資源,盜墓之風亦隨之盛行。而盜墓現象,又反過來影響了中國古代的喪葬制度與喪葬習俗。 唐代的狗面鎮墓獸即為這種風氣下的產物。《說文解字》曰:「狗,叩也,叩氣吠以首。」《風俗通義・禮典》也說:「俗說狗別賓主,善守衛,故著四門,以辟盜賊也。」在墓葬中出現,乃取狗平時可以可以看家護院,期望能守衛墓主人及其財產。.

新!!: 胡人和唐式鎮墓獸 · 查看更多 »

儒教 (宗教)

儒教源自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何光沪对于儒教的定义如下:“所谓儒教,非指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即以天帝信仰为核心,包括‘上帝’观念、‘天命’体验、祭祀活动和相应制度,以儒生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中相关内容为理论表现的那么一种宗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儒教是宗教。民间也多不认为儒教是宗教,多数人认为敬天、祭祖属于道教而不是儒教。.

新!!: 胡人和儒教 (宗教) · 查看更多 »

冉闵

冉闵(),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西北),出生于兰陵郡(今山东枣庄和山东临沂交界的地方)以善战著称,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冉魏的君主。冉闵因屠胡行为受到汉民族主义者追捧为民族救星,但也因为极端民族政策招致批评。.

新!!: 胡人和冉闵 · 查看更多 »

元好问

元好问()在郝經撰寫的《遺山先生墓銘》開頭提到「歲丁巳秋九月四日,遺山先生卒于獲鹿寓舍。」由這可知元好問的去世時間為丁巳年舊曆九月初四。另外,根據丁巳條目中所換算的公元年份,只有1197年和1257年比較靠近其生存時代。依替劉景玄撰其墓誌銘此事,發生於元光二年(1223年),故可確認其卒年於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續夷堅志》等等。.

新!!: 胡人和元好问 · 查看更多 »

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新!!: 胡人和元稹 · 查看更多 »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新!!: 胡人和石勒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新!!: 胡人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新!!: 胡人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火王

《火王》是台灣漫畫家游素蘭的少女漫畫作品,為《古鏡奇譚》系列的第二部,被認為是台灣早期的BL作品,與「古鏡」系列第一部《傾國怨伶》分別在台灣創下每本70000冊實銷量,在中國大陸被盜版3000萬冊的成績。《古鏡奇譚》是以尋找七面神鏡為無形主幹,再以七位「神祇」之劫難輪迴為有形解說的故事,而主題則是「命運之範疇」、「反抗命運」、「友情與愛情」。并由湖南廣播電視台旗下網路平台芒果 TV 拍攝電視劇進入拍攝作業。.

新!!: 胡人和火王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胡人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程球

程球(),東漢人物,貪官,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之兵征討韓遂,任用程球為治中,士兵和百姓都很不滿,不久耿鄙的手下造反,殺死了耿鄙和程球。.

新!!: 胡人和程球 · 查看更多 »

笑星救地球

《笑星救地球》(The Funny Half Show)是香港無綫電視在1990年至1991年製作的搞笑節目,第一輯自1990年1月6日起,逢星期六晚上8點35分於翡翠台播映,總共13集。由廖偉雄與胡大為主持,其他演員包括黃一飛及貌似兒童但實際已成年的黃一山(細龜)等,節目內容以惹笑及諷刺時弊為主,播出時曾經大受歡迎。 第二輯為《笑星救地球II》,1991年播出。.

新!!: 胡人和笑星救地球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胡人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本列表按简化字筆畫數羅列了一個简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的是簡化字;的是可對應的繁體字;括號中的是括號前繁體字的全同異體字,在除專有名詞等情況外可完全對應、互換使用。.

新!!: 胡人和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 查看更多 »

籍贯

籍贯主要指自己家族開始發生繁衍的主要地域。中國古代所謂籍贯通常指父親與祖父的長居地,大至國或省,小至縣市或村、里等聚落均可以成为籍贯。在現代社會中則有比較寬廣的涵義,除以上定義外也可以指本人出生或長居地。.

新!!: 胡人和籍贯 · 查看更多 »

索元禮

索元禮,,唐朝和武周时代的酷吏,告密者。他以残酷的手段对待武则天怀疑反对她的人,在他被大多数人仇视的时候,他又被武则天处死平息民愤。 索元礼是胡人,684年,武则天为皇太后称制,唐睿宗无权,英国公李敬业造反之后,武则天开始鼓励秘密检举心怀不轨者。索元礼得知后,开始秘密检举,被武则天召见,封为游击将军。为推使。即洛州牧院为制狱,作铁笼箍住囚犯的头,敲入楔子,至脑裂而死。又用横木夹住手足旋转,号称“晒翅”。或者把囚犯绑到梁上,头上系着石头垂下。审讯一囚,穷根问底,相牵联至数百人也不算完,官员因此恐惧。武则天每次接见都重重赏赐,树立他的威势,所以他杀人最多。当时来俊臣、周興接踵而起,天下称之为“来、索”。薛怀义刚刚显贵的时候,索元礼养他为义子,所以更为武则天信任。691年,因为他苛猛也收受贿赂,武则天为平息民愤、争取人心,将他下狱,索元礼不服,审案的吏员说:“把索元礼箍头的铁笼取来!”索元礼只好服罪,死在狱中。.

新!!: 胡人和索元禮 · 查看更多 »

猶豫

《猶豫》是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發行第七張粵語专辑,《猶豫》雖然風格不一,但仍有一些經典之作。《Amani》獲得1991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十大中文金曲」,是黃家駒非洲之旅後寫的,其中歌詞中的「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是解作和平與愛,表達非洲之行後的感想,更流露出他對和平的憧憬。這張专辑發行前,黃家駒曾向唱片公司計劃出一張主題為非洲音樂的专辑,但被唱片公司否決了。因此,此唱片的出版,對Beyond日後前往日本發展的決定埋下伏筆。.

新!!: 胡人和猶豫 · 查看更多 »

烧当羌

烧当羌,古羌人一部。以无弋爰剑的十八世孙烧当为名。烧当的玄孙滇良,本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大允谷(今青海省贵德),滇良联合其他诸羌,击败了先零羌,夺得了大榆中地。烧当羌开始强大,在王莽末年、更始时期、隗嚣时期,不断侵入内地。滇良死后,儿子滇吾继立。滇吾继位后,该部落日趋强盛。 57年秋,滇吾率部入侵陇西郡,在允街击败陇西太守刘盱。原来在陇西郡为汉朝守卫边疆的羌人全部反汉。刚刚即位的汉明帝诏命谒者张鸿率兵讨伐羌人。张鸿在允吾县被打败,全军覆没。十一月,汉明帝又派中郎将窦固与捕虏将军马武率领四万兵众讨伐羌人。 58年七月,马武等打败烧当羌,其他叛乱的羌人部落悉数投降或者逃散。滇吾第二年投降,亲自朝见汉明帝,护羌校尉窦林将滇吾译成滇吾、滇岸两名,说当初是滇吾与他弟弟滇岸率部入侵陇西郡,称两豪归降。汉明帝得知实情后,将他免官。滇吾死后,其子东吾、迷吾继立。 77年,安夷县(今青海省乐都),有个官吏强抢羌人妇女为妻,被那个妇女的丈夫所杀。安夷县长宗延追捕凶手,直至塞外。该部落的羌人害怕受罚,就一起杀掉宗延,联合勒姐、吾良两个部落叛变。于是,迷吾便率各部一同造反,击败金城郡太守郝崇。汉章帝命武威郡太守傅育为护羌校尉。迷吾联合封养部落共五万余人,进攻陇西郡、汉阳郡。八月,汉章帝派行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的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等五校兵以及各郡的弓弩手,共三万人,讨伐羌人。马防等人的部队在冀县(今甘肃省天水)时,大败羌人,斩俘四千余人,于是临洮解围。迷吾逃走。 86年,他和弟弟号吾侵扰陇西,号吾被生擒。陇西太守张纡将号吾放走,号吾将自己的属军解散,迷吾退居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护羌校尉傅育想挑拨羌人与胡人互相争斗。羌人与胡人知道傅育的企图,于是反叛出塞,依附迷吾。 87年三月,傅育派遣三千精锐骑兵追击,在三兜谷中伏兵,傅育及其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阵亡。章帝命陇西太守张纡为护羌校尉,在木乘谷打败羌兵,迷吾表示投降,张纡接受。张纡在临羌接待迷吾,宴会上,张纡下毒酒毒死迷吾,伏兵杀死羌酋八百余人。迷吾子迷唐继立,实力更加强盛。 88年,大臣推举原张掖太守邓训取代张纡任护羌校尉。迷唐率骑兵一万,先攻打臣服汉朝的小月氏胡。一些官员认为,羌与胡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邓训说,张纡失信,使羌人各部反叛,我们应该以恩德相待胡人,使其能为我所用。下令打开城门,接纳胡人的妻子儿女。羌兵无获,于是撤离。因此,湟中地区的胡人都敬服邓训。邓训再招降羌族各部,迷唐的叔父号吾,率本部八百户前羌人依附汉朝。邓训以四千军队出塞,在写谷打败迷唐,迷唐撤离出大、小榆谷,到颇岩谷。 89年春,迷唐打算回到大、小榆谷。邓训命长史任尚率领湟中的六千兵士,袭击败迷唐,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使迷唐遭到毁灭打击。迷唐收集余部,西迁一千余里,东吾的儿子东号前来归降。 97年,迷唐率众八千人犯陇西郡,加上其他羌人部落,共三万人步骑兵,打败了陇西兵,杀死大夏县长。汉和帝派遣刘尚代征西将军,越骑校尉为副,率三万汉、羌、胡兵行讨伐。迷唐逃到临洮之南。刘尚在高山大败迷唐军,斩俘一千余人。迷唐后来也使汉军死伤惨重,汉军不能再追,于是回师。 99年,在谒者耿谭的计划下,迷唐投降汉朝,到京城洛阳朝见。这时候迷唐的残部已不足两千,因饥饿穷困,全部迁入到金城。汉和帝命迷唐率部返回大、小榆谷。因汉朝修筑了河桥,大、小榆谷已经不安全,迷唐以部众饥饿为托词,不肯远行。护羌校尉吴祉赐给迷唐许多金帛,让他购买谷物和牲畜,以求早日出塞。但羌人认为朝廷又有阴谋。于100年,迷唐再度叛乱,攻杀抢掠。 101年,迷唐率兵回到赐支河曲,接近汉朝边塞。护羌校尉周鲔和金城太守侯霸,率兵三万,打败迷唐,烧当羌瓦解,六千余人投降,迷唐越过赐支河源头远逃,投靠发羌。多年以后,迷唐病死,他的儿子来隆前来归降,部众已不足数十户。 107年,汉朝征发羌人屯戍西域,羌人不满,大举逃亡。东号的儿子麻奴兄弟因此与本部一同西行出塞。而滇零与钟羌各部落则大肆抢掠,切断了陇道。 120年六月,护羌校尉马贤率领一万兵众,在张掖讨沈氐羌,斩杀一千八百人,俘虏一千余人。烧当羌、听说在马贤大军已经返回金城,与烧何部进攻张掖,杀害官吏。121年,烧当羌的忍良等人,不满马贤对麻奴兄弟的待遇,率部落侵犯湟中、金城郡。八月,马贤率领先零羌回击,牧马场交战,汉军未能取胜。麻奴等又进攻武威。马贤招抚引诱,迫使麻奴南返湟中。122年,马贤追击麻奴至湟中,大败羌军,麻奴部下逃散。麻奴困窘,率部投降汉阳太守耿种。124年,麻奴去世,他的弟弟犀苦继位。 138年十月,烧当羌首领那离等率领三千余骑兵,入侵金城郡,被马贤击破。139年四月初八,马贤率军讨伐烧当羌,将那离斩首,斩杀和俘虏烧当羌一千二百余人。141年,马贤中伏阵亡。后来,十六国的后秦就是烧当羌的后裔。.

新!!: 胡人和烧当羌 · 查看更多 »

無聲勝有聲

《無聲勝有聲》是香港歌手陳百強所發行的第十六張專輯。是首張陳百強專注於歌曲的演繹,未有發表任何個人詞曲創作的專輯,專輯中的同名曲《無聲勝有聲》MV在澳門取景拍攝,畫面中一身古銅色肌膚,穿著合身的白衫、白褲,搭配著一件青綠色背心的陳百強,夏日午後漫步在澳門的風景區,氣質極為出眾,卻又不經意的就散發出一股淡淡的幽、淡淡的愁,此景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

新!!: 胡人和無聲勝有聲 · 查看更多 »

畢軌

軌(),字昭先,東平國人(今山東東平縣)。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畢子禮是東漢典軍校尉。三國時曹魏官員,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新!!: 胡人和畢軌 · 查看更多 »

白孝德

白孝德(),中国安西(龟兹国的首都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人,唐朝武将。 本是安西胡人,少年从军,追随唐朝名将李光弼,为裨将,勇冠三军。至德四年(759年),唐军攻安庆绪于邺城,史思明率军救援,唐军败。李光弼退守河阳,史思明引军来攻,白孝德斩敌骁将刘龙仙。后累功官至北庭行营节度使,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凡用兵破吐蕃、谷浑,累封昌化郡王。大历十四年九月(779年),转太子少傅,寻卒,时年六十六,赠太子太保。 赞曰:“君子之居,九夷无陋。壮哉嗣业,孰出其右!”(《旧唐书》).

新!!: 胡人和白孝德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胡人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韓王信

韓王信(),姬姓,韓氏,名信,為免與同時期另一名將,後封淮陰侯的韓信混淆,故通稱韓王信。他是秦末漢初將領,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投降匈奴,前196年與漢軍作戰時被柴武所殺。.

新!!: 胡人和韓王信 · 查看更多 »

莽通

莽通(),本名马通,西漢軍事人物,莽何罗之弟,莽安成之兄,馬援曾祖。.

新!!: 胡人和莽通 · 查看更多 »

遊牧民族

游牧民族群體傾向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甚少定居於一地。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後,游牧民族愈來愈罕見。.

新!!: 胡人和遊牧民族 · 查看更多 »

鍾離權

鍾離權,複姓鍾離,名權,字寂道,號雲房子,燕京人,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呂純陽真人之師,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道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道号正阳真人。元世祖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

新!!: 胡人和鍾離權 · 查看更多 »

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古突厥文:𐰃𐰞𐰞𐰃𐰏𐰴𐰍𐰣,拉丁轉寫:Illig-qaγan;),原名阿史那咄苾,封归义荒王,是東突厥汗国最後一任可汗(620年—630年),在位10年。 生年没有记载。咄苾初為莫賀咄設,是處羅可汗之弟。620年處羅去世,其妻隋朝義成公主立咄苾繼位,號頡利可汗。頡利後來以義成公主為妻。頡利在位時多次逾越长城侵擾中国。內政方面,頡利重用漢人趙德言,但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引起突厥人的不滿,另外頡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突厥」。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東突厥遭受雪災,「雜畜多死,連年饑饉,民皆凍餒」,但頡利反而加重了諸部的負擔,「由是內外離怨,諸部多叛」。唐太宗于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出兵征伐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三月頡利兵敗逃亡投靠突利可汗,被突利可汗转交给唐军,東突厥亡。唐軍把頡利押送到長安,唐太宗在他面前列舉其罪,然後免其一死,安置他在唐長安城。頡利在長安「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歌而泣」。唐太宗打算封頡利為虢州刺史,頡利不願赴任,改授右衛大將軍。634年頡利去世,追赠歸義王,諡曰荒,以突厥習俗火葬。 子特勤,特勤生伽那,伽那生武周冠军大将军行右鹰扬卫将军归义可汗阿史那感德。阿史那感德夫人阿史德,五原郡开国公次女。.

新!!: 胡人和頡利可汗 · 查看更多 »

西戎

西戎是三代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是漢族前身之一,但與战国以后的胡人各民族并沒有任何關係,後來「西戎」被漢族用來代指位於漢族以西的各個非漢民族。.

新!!: 胡人和西戎 · 查看更多 »

駱奉先

駱奉先,三原(今屬陝西省咸陽市)人。唐代宗時期宦官。.

新!!: 胡人和駱奉先 · 查看更多 »

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曹魏的著名謀士。曾在東漢年間歷仕於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等人,後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新!!: 胡人和贾诩 · 查看更多 »

黃易筆下門派列表

此表列出黃易筆下武俠及異俠小說《破碎虚空》、《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日月當空》、《龍戰在野》和《天地明環》中之門派及組織。.

新!!: 胡人和黃易筆下門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齐万年

齐万年(), 西晋时期氐族首领。自从曹魏时代,很多少数族内迁后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联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晋。當時關中大饑,秦、雍二州的羌人紛起响应,推齐万年为帝,擁兵七萬。他率兵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威慑关中。晋朝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討,受梁王司馬肜節制。 當時齊萬年屯兵梁山(今陝西乾縣),周处以五千精兵出擊,梁王與周處有舊怨,斷其後路,周處孤軍深入,被齊萬年大軍包圍,從清晨激戰到黃昏,殺敵一萬,征西长史卢播、雍州刺史解系不救,周处最终在六陌兵败阵亡。 元康八年,张华、陈準等荐左积弩将军孟观出征。次年齐万年军败于中亭(今陕西武功西),兵敗被杀,此亂前後共四年始平。江統有鑑於此,作《徙戎論》。 Q齐 Q齐.

新!!: 胡人和齐万年 · 查看更多 »

连江县

连江县(福州话平话字:;国际音标:)别称闽都金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所属之县份。全县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傍福建省会福州,陆路相距50公里;南临闽江出口;北控闽浙两省通衢。全县陆海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 由于上世纪中叶国共内战关系,原连江县一分为二,位于外海的南竿岛、北竿岛等为中华民国政府所有,位于中国大陆的连江县主体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有。故与两岸均有的“福建省”相同,两地亦各有其“连江县”,为唯一两岸分治的县份。.

新!!: 胡人和连江县 · 查看更多 »

迷吾

迷吾,烧当羌豪滇吾的儿子。 77年,安夷县的官吏强抢羌人妇女为妻,被那个妇女的丈夫所杀。安夷县长宗延追捕凶手,直至塞外。该部落的羌人害怕受罚,就一起杀掉宗延,联合勒姐、吾良两个部落叛变。于是,迷吾便率各部一同造反,击败金城郡太守郝崇。汉章帝命武威郡太守傅育为护羌校尉。迷吾联合封养部落共五万余人,进攻陇西郡、汉阳郡。八月,汉章帝派行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的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等五校兵以及各郡的弓弩手,共三万人,讨伐羌人。马防等人的部队在冀县时,大败羌人,斩俘四千余人,于是临洮解围。迷吾逃走。86年,他和弟弟号吾侵扰陇西,号吾被生擒。陇西太守张纡将号吾放走,号吾将自己的属军解散,迷吾退居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护羌校尉傅育想挑拨羌人与胡人互相争斗。羌人与胡人知道傅育的企图,于是反叛出塞,依附迷吾。87年三月,傅育派遣三千精锐骑兵追击,在三兜谷中伏兵,傅育及其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阵亡。章帝命陇西太守张纡为护羌校尉,在木乘谷打败羌兵,迷吾表示投降,张纡接受。张纡在临羌接待迷吾,宴会上,张纡下毒酒毒死迷吾,伏兵杀死羌酋八百余人。迷吾子迷唐继立,实力更加强盛。.

新!!: 胡人和迷吾 · 查看更多 »

迷唐

迷唐,烧当羌首领。羌王迷吾的儿子。 87年,其父迷吾被东汉护羌校尉张纡设计杀死,迷唐是继任者。88年,大臣推举原张掖郡太守邓训取代张纡任护羌校尉。迷唐率骑兵一万,先攻打臣服汉朝的小月氏胡。一些官员认为,羌与胡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邓训说,张纡失信,使羌人各部反叛,我们应该以恩德相待胡人,使其能为我所用。下令打开城门,接纳胡人的妻子儿女。羌兵無获,于是撤离。因此,湟中地区的胡人都敬服邓训。邓训再招降羌族各部,迷唐的叔父号吾,率本部八百户前羌人依附汉朝。邓训以四千军队出塞,在写谷打败迷唐,迷唐撤离出大、小榆谷,到颇岩谷。 89年春,迷唐打算回到大、小榆谷。邓训命长史任尚率领湟中的六千兵士,袭击败迷唐,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使迷唐遭到毁灭打击。迷唐收集余部,西迁一千余里,烧当部的东号前来归降。 97年,迷唐率众八千人犯陇西郡,加上其他羌人部落,共三万人步骑兵,打败了陇西兵,杀死大夏县长。汉和帝派遣刘尚代征西将军,越骑校尉为副,率三万汉、羌、胡兵行讨伐。迷唐逃到临洮之南。刘尚在高山大败迷唐军,斩俘一千余人。迷唐后来也使汉军死伤惨重,汉军不能再追,于是回师。99年,在谒者耿谭的计划下,迷唐投降汉朝,到京城洛阳朝见。 这时候迷唐的残部已不足两千,因饥饿穷困,全部迁入到金城。汉和帝命迷唐率部返回大、小榆谷。因汉朝修筑了河桥,大、小榆谷已经不安全,迷唐以部众饥饿为托词,不肯远行。护羌校尉吴祉赐给迷唐许多金帛,让他购买谷物和牲畜,以求早日出塞。但羌人认为朝廷又有阴谋。于100年,迷唐再度叛乱,攻杀抢掠。 101年,迷唐率兵回到赐支河曲,接近汉朝边塞。护羌校尉周鲔和金城太守侯霸,率兵三万,打败迷唐,烧当羌瓦解,六千余人投降,迷唐越过赐支河源头远逃,投靠发羌。多年以后,迷唐病死,他的儿子来隆前来归降,部众已不足数十户。.

新!!: 胡人和迷唐 · 查看更多 »

胡可以是:.

新!!: 胡人和胡 · 查看更多 »

胡化

胡化,在傳統中國,中原漢人學習其他北方及西方民族的生活方式、語言與文化,形成的文化轉變與文化認同。這個名詞與漢化相對。在歷史上不同時期都曾出現胡化的現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影響。.

新!!: 胡人和胡化 · 查看更多 »

胡笳十八拍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大都会博物馆藏 胡笳十八拍,簡稱胡笳,中国乐府名诗,古琴名曲,相传为东汉末年蔡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不同的版本,传世最广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孙丕显《琴适》中的记载,根据该谱,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琴歌。 朱权在《神奇秘谱》中收录了该曲,琴曲解题原文为:臞仙按琴史曰,漢書載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也。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其父邕夜彈琴絃絕,琰聞之曰,第一絃也,復斷聞之曰,第四絃也,父甚異之。後適河東衛仲道,夫亡歸寧於家。漢末大亂,琰為胡騎所掠,入畨為王后十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月登胡車,琰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後武帝與邕有舊勑大將軍,贖文姬歸漢,二子留胡中。後胡人思慕文姬,乃捲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唐董庭蘭,善為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是也。 从其琴曲描述的情境不难看出,全曲的基调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 该曲歌词最早见于宋朝朱熹的《楚辞集注·后语》,后皆署名蔡文姬,然其真伪多有争议。後曾改編為管子(仿胡笳)獨奏曲,以及聲樂和國樂團合奏曲。.

新!!: 胡人和胡笳十八拍 · 查看更多 »

胡汉分治

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诸胡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胡族。其子刘聪继位后,进一步健全胡汉分治制度,以子刘粲为大单于,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另设左右司隶,专治理汉人,各管20余万户,每万户置一内史,共43内史。其实质是依靠和利用匈奴及其他胡人贵族压迫汉人。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也设内史专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镇抚百蛮。后赵抬高羯族地位,称为“国人”。严禁称“胡”,凡胡物都改名。虽然石勒严禁胡人欺凌汉族官僚地主,但实际并无收效,有时汉族高官也不能幸免。鲜卑贵族建立的后燕政权在后期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这种政策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Category: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Category:五胡十六国政治.

新!!: 胡人和胡汉分治 · 查看更多 »

胡服

“胡”是中國古代汉族对周边其他民族的统称。广义的“胡服”可指任何异族服装。狭义的胡服,因各个时代不同,其具体的涵义、特征各不相同。 Category:亞洲服裝史 Category:中国文化史.

新!!: 胡人和胡服 · 查看更多 »

阿史德夫人

阿史德氏,是突厥女巫师。突厥说斗战神为轧荦山(一說即亚历山大大帝),她和营州柳城康姓胡人所生的儿子就起名叫轧荦山。轧荦山少年丧父,阿史德氏在突厥中嫁给了将军安波至的兄长安延偃。开元初年,安延偃带着轧荦山与将军安道买的儿子逃出突厥。安道买次子安贞节为岚州别驾,收留了他们。两家子为兄弟,轧荦山改名安禄山。.

新!!: 胡人和阿史德夫人 · 查看更多 »

蘇建

苏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漢校尉、衛尉、代郡太守。.

新!!: 胡人和蘇建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胡人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薛宗起

薛宗起(),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北魏直阁。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北魏大臣们商议河东薛氏为河东郡繁盛的家族,魏孝文帝说:“薛氏是蜀族,怎么可以进入郡姓!”薛宗起此时手执戟站在殿下,从群臣中站出来回答说:“臣的先祖于汉末在蜀汉做官,两世人以后重新回到河东,到今天已经是传承了六世,不是蜀人。臣认为陛下是黄帝的后裔,受封在北土,怎么可以称之为胡人呢!今天不参与郡姓,我还活着干什么!”薛宗起将手执的戟扔在地上摔成碎片。魏孝文帝缓缓的说:“那么朕甲等,爱卿乙等吗?”河东薛氏因此才进入郡姓,魏孝文帝还说:“爱卿不是‘宗起’,是‘起宗’啊!”《北史·薛聪传》记载薛聪和魏孝文帝有类似的对话,司马光考证后遵从了元行冲《后魏国典》的记载。.

新!!: 胡人和薛宗起 · 查看更多 »

藩镇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唐玄宗為防止邊地胡人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 天寶十節度中,安祿山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後發動叛亂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國勢中衰,“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在今陝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鎮大多依舊服從中央政府,向中央繳納賦稅。而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一帶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亦不賦稅,形同獨立政權,“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買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有同兒戲,如史憲誠、何進滔、韓君雄、樂彥禎,皆為其所立,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害”。後代史家把這種局面統稱為“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藩镇成為唐政府對抗邊犯的重要屏障,“大者連州十馀,小者猶兼三四”,藩鎮和皇室、宦官之間構成錯綜復雜的關係,藩鎮“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唐朝后期財賦重心轉移到江淮地區,東南豐沛的資源,使朝廷得以延續其統治。宋人尹源評說:“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強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新!!: 胡人和藩镇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胡人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艾姓

艾姓,《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以華北為多。中國歷史上宋朝有艾仲儒,明朝有艾南英,清朝有艾元征。.

新!!: 胡人和艾姓 · 查看更多 »

苻飞

苻飞,五胡十六國時代人物,前秦左卫将军。 353年,西域胡人刘康自称是前趙皇帝刘曜的儿子,在平阳聚众自称晋王。四月,苻飞讨伐擒获刘康。六月,苻飞在仇池被氐王杨初打败。孔持在池阳起事,刘珍、夏侯显在鄠县起事,乔秉在雍县起事,胡阳赤在司竹起事,呼延毒在灞城起事,向东晋请求援兵反抗前秦。九月,前秦皇帝苻健派丞相苻雄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别讨伐孔持等人。苻雄攻克池阳,斩杀了孔持。十二月,苻法、苻飞攻克鄠县,斩杀了刘珍、夏侯显。355年,前秦皇帝苻生封卫大将军苻黄眉为广平王,封前将军苻飞为新兴王。356年,东晋将军刘度攻打前秦青州刺史王朗於卢氏。前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打前秦幽州刺史强哲於裴氏堡。苻生派苻飞抵抗刘度,派建节将军邓羌抵抗慕舆长卿。苻飞还未到达,刘度就已撤退。苻生殺死舅舅左光禄大夫强平,苻黄眉、苻飞、邓羌劝谏苻生,苻生将苻黄眉贬到左冯翊,苻飞贬到右扶风,贬邓羌代理咸阳郡太守。.

新!!: 胡人和苻飞 · 查看更多 »

逮捕令 (動畫)

| | | 為根據藤島康介原作的日本漫畫作品《逮捕令》改編的動畫系列。.

新!!: 胡人和逮捕令 (動畫) · 查看更多 »

耿鄙

耿鄙() 東漢時人物,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之兵征討韓遂,他任用程球為治中,士兵和百姓都很不滿,不久耿鄙的手下造反,殺死了耿鄙和程球。.

新!!: 胡人和耿鄙 · 查看更多 »

陳豨

陳豨(),宛朐(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人,汉朝大臣。廣收門客。漢高祖七年(201年),陳豨封陽夏侯、趙國國相,並統帥趙國與代國等邊境的駐軍。消滅異姓王風潮中斬殺。.

新!!: 胡人和陳豨 · 查看更多 »

陇南市

陇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有“陇上江南”之称。.

新!!: 胡人和陇南市 · 查看更多 »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新!!: 胡人和李白 · 查看更多 »

李懷仙

李懷仙(),唐代藩鎮,幽州節度使。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胡人。 生年没有记载。李懷仙善骑射,世事契丹,鎮守營州。安祿山用為裨將。安庆绪兵敗後,又投靠史思明。史朝义殺史思明自立後,任命太常卿李怀仙为御史大夫、范阳节度使以牽制高鞫仁,後計殺高鞫仁。 廣德元年(763年),史朝義逃至--(今河北房山東北),在樹林中自縊而死,李懷仙向宦官駱奉先投降。副元帅仆固怀恩欲树立私党,力荐李怀仙可用,任幽州、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遷檢校兵部尚書,封武安郡王,趁仆固怀恩叛唐之際,擴充軍隊,成為河北割據勢力,即河朔三鎮之一。晚年的李懷仙在幽州迷上占星五術,日夜推算穷通夭寿之理,后为部将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

新!!: 胡人和李懷仙 · 查看更多 »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新!!: 胡人和杨姓 · 查看更多 »

校尉

校尉是古代中国的武官官职,在歷史上具重要影響力。該職位於汉朝时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但是其手下必有親自统领的部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所以其实际影响力有时候甚至超过将军;东汉末年三国序幕之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其手下的西園軍校尉袁绍、曹操等却以此職位带领士兵兵變杀死了所有的宦官。.

新!!: 胡人和校尉 · 查看更多 »

梅艷芳 (1991年同名專輯)

《梅艷芳 (慾望野獸街)》是梅艷芳第十三張粵語專輯,於1991年5月由華星唱片發行。.

新!!: 胡人和梅艷芳 (1991年同名專輯) · 查看更多 »

櫻桃小丸子

《櫻桃小丸子》(ちびまる子ちゃん,英文:Chibi Maruko Chan),是由櫻桃子創作的日本漫畫作品,於1986年在少女漫畫雜誌《Ribon》開始連載,單行本由集英社出版,後來改編成動畫、遊戲、電視劇。故事描敘小丸子以及其家人和同學們展開,有關於親情、友誼或是一些生活事情,令人回想起童年的稚氣。.

新!!: 胡人和櫻桃小丸子 · 查看更多 »

正坐

正坐是席地坐姿的一種,又稱“跨鶴坐”,通稱“跪坐”。古漢語中,臀部接觸腳跟為「坐」,特指正坐;挺直上身而不著腳跟為「跪」;跪而聳身挺腰為「跽」。正坐時,雙膝應併攏著地,臀部壓足,雙手放在腿上。 正坐是宋代以前的中國人正式的坐姿,其起源至少可追溯至商代,後來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北宋以降,椅子在民間普及,中國人徹底改變了席地正坐的習慣。而日本、朝鮮的正坐傳統則保存至今。.

新!!: 胡人和正坐 · 查看更多 »

殷不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南北朝时期官员。.

新!!: 胡人和殷不害 · 查看更多 »

江东

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屬於漢族地區的一部分。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新!!: 胡人和江东 · 查看更多 »

汉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樂、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義、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六艺之首。《史记·秦本纪》中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新!!: 胡人和汉文化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胡人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河东薛氏

河东薛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望的士族,属于关中郡姓之一,常与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新!!: 胡人和河东薛氏 · 查看更多 »

朱叔裕

朱府千歲,諱名叔裕,浙江省嘉興人,俗稱朱千歲、朱府千歲、朱王爺、朱府王爺、朱府四王,生於隋唐之際。 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622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昇化已無史料可查。 昇化後,玉皇大帝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的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新!!: 胡人和朱叔裕 · 查看更多 »

朱家

朱家,秦朝末年、前漢初期魯国人,著名的游侠人物。 朱家以任侠闻名,大肆藏匿豪强和亡命之徒,在关东势力很大。在刘邦即位后,他藏匿项羽的大将季布,季布也是楚的知名游侠。朱家通过夏侯婴,使季布脱罪,成为汉朝的重要大臣。.

新!!: 胡人和朱家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胡人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歷史

明朝历史,在中國歷史學家的定義,自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為止的历史情況 。但是明朝的餘絮有1662年滅亡的南明諸王與1683年滅亡的臺灣明鄭王朝。 明初武功極盛一時,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江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伐中原,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並逐步從戰亂中恢復國力,史稱洪武之治,又利用胡藍黨獄铲除权臣,以斷後患。明太祖的繼承人明惠帝在位時爆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最终获胜,朱棣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明成祖時曾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永樂盛世。其後的十一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宣宗之子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一时「海內清平」。 至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僅十五歲,宦官王振趁機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但名臣于謙另立明景帝,並擊退了瓦剌,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瓦剌於是送還了英宗,但英宗從此被景帝軟禁。數年後,英宗利用奪門之變復辟,并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並逐漸任賢用人使朝政有所轉機。英宗之子明憲宗繼位後,初年勵精圖治但後期寵幸万贞儿及閹宦汪直國力日衰。明孝宗統治的弘治年間,明朝君臣同心協力,國家呈現中興氣象,史稱弘治中興。 到了正德、嘉靖两朝虽然开创了嘉靖革新的局面,后世后期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穆宗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因立太子之爭,君臣關係緊張,終致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興起,明朝開始走向衰敗。但萬曆年間,明朝仍取得了明緬戰爭的勝利、援助朝鮮擊敗日本的勝利。神宗去世后,儿子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史称明光宗。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去世,由儿子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啟,也就是明熹宗。少年皇帝明熹宗事事信賴太監魏忠賢,加快了明朝腐敗的進程。 至崇禎年間,臣子黨爭激烈,皇帝決策失准,诛殺袁崇煥,後金軍隊突破長城,五入關內燒殺搶掠。又遇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各地爆發民變,叛降數易,官兵疲於奔命。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明朝仍取得了寧遠大捷擊傷努爾哈赤,取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隨後清朝軍隊在原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擊敗大順軍,但由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若干個南明政權延續了數十年,忠於明朝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取得臺灣作為反清基地,是謂明鄭王朝。直到1683年清軍佔臺,明廷餘絮完全滅絕。.

新!!: 胡人和明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斯基泰人

斯基台人(Σκύθης或Σκύθοι)也譯为斯基泰人、西古提人、叔提雅人、西徐亞人或塞西亞人,希臘古典時代在歐洲東北部、東歐大草原至中亞一帶居住與活動的农耕民族,一部分为半游牧民族,他們的領土被稱為斯基提亞;古代波斯人稱之為塞克人(古波斯语:Sakā,也译为薩迦人),分為戴尖帽塞克人、飲豪麻汁塞克人、海邊塞克人。 中國《史記》、《漢書》記錄的塞種可能源自這個民族,是哈萨克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其隨居地從今日俄羅斯平原一直到河套地区和鄂爾多斯沙漠,与中国甲骨文和文献的鬼方、犬戎是史载最早游牧民族之一。.

新!!: 胡人和斯基泰人 · 查看更多 »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梓潼神為文昌星君轉世,三神合併,故稱其「張亞子」,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與大魁帝君、朱衣帝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 巴蜀地區(今四川、重慶),認為文昌帝君為武神、境主神、克瘟之神。.

新!!: 胡人和文昌帝君 · 查看更多 »

曹弘

曹弘,五胡十六国后期的匈奴人。 416年六月,并州几万帐落胡人背叛后秦,到平阳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在匈奴堡攻伐后秦立义将军姚成都。征东将军姚懿从蒲坂率兵讨伐,擒获曹弘,将他押送到长安,并把这些胡人中一万五千落帐的豪族迁往雍州。.

新!!: 胡人和曹弘 · 查看更多 »

曹龍

曹龙,北魏前期的河西胡人。 413年七月,河西胡曹龙等率领部众二万多人前来攻打北魏的蒲子,西河胡人张外投降曹龙,推举曹龙为大单于。八月,曹龙请求投降北魏,并把张外抓住,送往北魏。北魏拓跋嗣杀掉张外。.

新!!: 胡人和曹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列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列表胡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