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聖座

指数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358 关系: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加略人猶大基夫·牛頓基督教埃德温·弗雷德里克·奥布赖恩卡爾·約瑟夫·貝克爾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古巴解凍台灣天主教台灣網路用語列表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吳敦義同性恋与基督教塞拉耶佛大赦 (基督教)大浦天主堂天主教天主教加拿大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厄瓜多爾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卡舍尔暨埃姆利总教区天主教印度尼西亞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天主教南非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台南教區天主教台中教區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天主教多明尼加共和國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大學天主教大不列顛軍隊主教區天主教大阪總教區天主教奧地利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奇維塔卡斯泰拉納教區天主教奇維塔韋基亞-塔爾奎尼亞教區天主教委內瑞拉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天主教巴西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天主教巴拉圭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帝力教區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天主教中国大陆主教团天主教乌特勒支总教区天主教会圣统制天主教弗羅西諾內-韋羅利-費倫蒂諾教區天主教德國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匈牙利軍中教長區天主教包考教區天主教列蒂教區天主教哥倫比亞軍中教長區... 扩展索引 (308 更多) »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德肋撒修女(Mater Teresia;),或--,天主教会中称加尔各答圣德肋撒修女(Sancta Teresia de Calcutta).

查看 聖座和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加略人猶大

大(יהודה איש־קריות,天主教翻譯為“猶達斯依斯加略”)加略人西门之子,在《新约》中是耶稣最初的十二门徒之一。受犹太公会三十块银钱贿赂亲吻并背叛耶稣。他的名字常用来指代背叛。 虽然犹大的死法有很多说法,传统上认为他背叛后自绞,如《马太福音》中记载。他在十二使徒中的地位日后由马提亚替代。 虽然犹大在福音书中臭名昭著,但在基督教历史上颇有争议。例如,犹大的背叛导致耶稣受难以及之后的复活,从传统神学上讲耶稣死而复活为全人类带来拯救。而异端诺斯底主义则认为犹大为人类带来救赎,称赞他是最佳使徒。.

查看 聖座和加略人猶大

基夫·牛頓

基夫·牛頓蒙席(英語:Keith Newton:)是天主教設置專為聖公宗信徒和聖職人員的特別主教轄區首位教長。同時也是現任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教長。.

查看 聖座和基夫·牛頓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聖座和基督教

埃德温·弗雷德里克·奥布赖恩

埃德溫·弗雷德里克·奧布賴恩(Edwin Frederick O'Brien,),是美國藉天主教執事級樞機。現任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總團長。.

查看 聖座和埃德温·弗雷德里克·奥布赖恩

卡爾·約瑟夫·貝克爾

卡爾·約瑟夫·貝克爾(Karl Josef Becker,),是德國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天主教神學家。.

查看 聖座和卡爾·約瑟夫·貝克爾

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

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葡萄牙語: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是東帝汶藉天主教主教,慈幼會會士,帝力教區榮休宗座署理。.

查看 聖座和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

古巴解凍

古巴解凍(Cuban Thaw,西班牙语:deshielo cubano)是指古巴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在2014年開始的正常化歷程。古巴和美國的邦交在1960年代開始一直不佳,其後曾經有關係緩和的跡象;古美兩國最終在2014年12月關係正常化,並在2015年7月恢復外交關係。古巴解凍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均帶來一定影響。.

查看 聖座和古巴解凍

台灣天主教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 ,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查看 聖座和台灣天主教

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台灣網路用語是指通常使用於台灣網站上的網際網路用語,其中不少以臺灣話、客家語或台灣國語的諧音轉寫為中文字的詞彙,也有部份是受到其它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的網路用語影響而產生。.

查看 聖座和台灣網路用語列表

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

敘利亞-瑪蘭卡禮天主教會(Syro-Malankara Catholic Church;മലങ്കര സുറിയാനി കത്തോലിക്കാ സഭ;Syro-Malankara Catholic Church)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安提約基亞(安提約基亞或西敘利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該教會與羅馬教宗完全共融,直屬聖座。現任大總主教為巴塞利奧斯·克利米斯·托通克爾(Baselios Cleemis Thottunkal)樞機。.

查看 聖座和叙利亚-玛兰卡礼天主教会

吳敦義

吳敦義(),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時報記者、大都市建設副董事長,臺灣本省人。出生於臺中縣南投區草屯鎮,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曾任報社主筆,負責臺北市政專欄,能言善道,於1973年獲中國國民黨推薦參選臺北市議員並當選,開啟從政之路。1981年被國民黨徵召返鄉參選南投縣長,成為最年輕的地方首長。 在1990年任高雄市長,並於1994年首次民選市長連任,任內在1990-1998年,多次強力批評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政策,頻頻為高雄人叫屈。;2002年返鄉參選南投縣立法委員,連續三屆當選;2009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馬英九總統任內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2011年6月受馬英九總統認同,成為第十三任副總統候選人,並於2012年5月20日宣布就職。此外,吳敦義曾擔任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常委、中央評議委員團主席、秘書長、第一副主席至代理主席等。2017年1月9日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破14萬票第一輪出線當選。.

查看 聖座和吳敦義

同性恋与基督教

基督教對同性間性行為的立場,在長遠的歷史中,皆認為不合聖經的性規範,但在自由主義神學和同志神學出現後,產生不同的神學觀點。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基督教的爭議議題之一 。 有關此議題,當代不同基督教派系的教會立場有所不同,從認為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是不合聖經的罪,到聖經容許這樣的性行為。即使同教派內,教堂或個人可能抱持多樣的觀點,也可能和教派立場相反。 在舊約聖經及新約聖經中都有提到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初期教會教父的教導認為同性性行為不合聖經規範:包括特土良(155-240)、居普良(200 – 258)、(約300年時)、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一世(349-407)等,這也是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一些新教教派,如美南浸信會、、聯合衛理公會、地方召會、真耶穌教會、神召會、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至今的立場。 到了二十世紀,于爾根·莫特曼、漢斯·昆、等神學家挑戰傳統的神學立場和對聖經的理解方式。隨著這些變化,有些人主張所謂責難同性性行為的經文,為翻譯的錯誤或脈絡的錯置,並認為相互許諾關係下的同性性行為,為聖經所容許或不禁止。這種解釋得到一些新教教派和部份舊天主教會,如美國聯合基督教會、美國聖公會、美國長老教會、、、的接受。 聖經的新約及舊約中皆有關於同性性行為的經文,爭論圍繞在聖經這些经文的詮釋上,包括是否譴責這樣的性行為或只是譴責當時特定情形下的習俗,以及這些段落是否適用於現代等等。.

查看 聖座和同性恋与基督教

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Sarajevo;Sarajevo;Сарајево/Sarajevo;--)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首都,也是波赫人口最多的城市。據2011年8月估計,波黑塞拉耶佛州下屬四個自治體,人口合共311,161人。塞拉耶佛同时也是塞拉耶佛州的首府。 塞拉耶佛位於波斯尼亞塞拉耶佛山谷之中,米里雅茨河沿岸,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所包圍。塞拉耶佛是波黑的社會及文化中心,也擁有區域性的政治、教育、娛樂、媒體、時尚、科學和藝術影響力,还是波黑主要的經濟中心。 塞拉耶佛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塞拉耶佛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紀後期為止,塞拉耶佛都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雖然塞拉耶佛地區在史前時代開始就有人居住,但今日的塞拉耶佛是在15世紀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開始發展的。塞拉耶佛在近代多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塞拉耶佛在1885年成為歐洲首個,也是全世界第二個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世界首個有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是美國的舊金山)。1914年,塞拉耶佛发生了奧地利王儲暗殺事件(又名塞拉耶佛暗殺事件)。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線。1984年,塞拉耶佛是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場。之後的南斯拉夫解體時期,塞拉耶佛在波黑戰爭期間遭到了持續數年的塞爾維亞人勢力的包圍,這也是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圍困戰。 时至2012年,塞拉耶佛仍处在戰後的復興重建中,正在逐漸恢復戰前的水準。旅行指南《寂寞星球》在「世界都市」排行榜中將塞拉耶佛排在第43位。這個名次要高過同樣是前南斯拉夫諸國各个觀光都市,包括第59位的杜布羅夫尼克、第84位的第盧布爾雅那、第90位的布萊德、第113位的貝爾格萊德以及第135位的薩格勒布Lonely Planet (March 2006).

查看 聖座和塞拉耶佛

大赦 (基督教)

大赦(indulgentia)是基督宗教的教理及神學思想之一,但現今僅天主教會採用。信徒在領受和好聖事後,雖然罪過已獲得赦免,但仍然會受制於罪過遺留下的思想或行為,被稱為「暫罰」,這時候必須透過教會頒布大赦,给信徒分施基督及历代圣人的功劳宝藏,使自身的暫罰得以在神前獲得免除。大赦分为「全大赦」(Indulgentiae Plenariae)及「限大赦」(Indulgentiae Partiales)两种,全大赦赦免人因罪应得的全部暂罚,而限大赦只赦免部分暂罚。根據天主教法典,只有教宗擁有颁赐大赦的权利,他人只能在得到教宗允许、或受法律委托才能颁赐,而具体事项则由宗座负责。 大赦并未直接见于《圣经》,是建基于「代赎」的观念。中世纪晚期,当时的羅馬教廷为筹措资金,授权神职人员前往欧洲各地售卖大赦证明书(由羊皮纸制成的“纪念证书”),此即後世所稱的贖罪券(又稱赦罪券、赦罪符),這使得大赦的行為商業化,沦为当时教会之敛财工具,本已矛盾重重的欧洲社会被激起动荡,更由此引發宗教改革,最终导致新教的产生;售賣贖罪券的行為在天主教會發起內部革新運動後才停止。梵二大公會議時又改革大赦的施行方式,解決大赦過於數字化的問題。.

查看 聖座和大赦 (基督教)

大浦天主堂

大浦天主堂(),是位於日本長崎的天主教宗座聖殿,為日本在1853年結束鎖國後首批建造的教堂之一,也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天主教建筑物,目前已列為日本國寶保護,是該制度中第一個列冊保護的西式建築。其正式名称为「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堂」,係为了纪念日本二十六圣人,该教堂朝向他们殉教的地点长崎市西坂。 1953年(昭和28年),大浦天主堂正式定为日本國寶。2007年(平成19年)作为“”中的一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评审名单。2016年(平成28年)成為日本第一座宗座聖殿。 为了应对观光客的增加,該教堂所屬的大浦教會(大浦堂區)在教堂入口石階下方的小廣場旁另建新的教堂建物,於1975年(昭和50年)啟用,以供彌撒等堂區日常運作的需求。.

查看 聖座和大浦天主堂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

天主教加拿大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加拿大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Canadensis.、Military Ordinariate of Canada、Ordinariat militaire du Canada)是加拿大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加拿大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22個堂區、37名司鐸、一名執事、三名修士、兩名修女。現任教長唐納德·德希歐。 1951年2月17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加拿大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厄瓜多爾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厄瓜多爾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Aequatoriae、Obispado Castrense del Ecuador)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厄瓜多爾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二十名司鐸、廿六名修士。現任教長為塞貢多·勒內·科瓦·加拉爾薩。 1983年3月30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厄瓜多爾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卡舍尔暨埃姆利总教区

天主教卡舍爾暨埃姆利總教區(Archidioecesis Casheliensis o Cassiliensis et Emeliensis、Ard-Deoise Chaiseal agus Imleach)是羅馬天主教在愛爾蘭的一個教省總教區,座堂位於聖母升天座堂。卡瑟尔大主教是该总教区的首领,他也是座堂的牧师。 卡舍爾教区是1111年设立的,在1152年升為總教區。1718年與埃姆利教區合併。2015年1月26日修正了總教區的拉丁語寫法。.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卡舍尔暨埃姆利总教区

天主教印度尼西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印度尼西亞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Indonesia、Ordinariat Militer Indonesia)是印度尼西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印度尼西亞軍人及其家眷。 1949年12月25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1999年有九名司鐸。現任教長為伊納休斯·蘇哈約·海德約阿莫迪約。.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印度尼西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

天主教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Personal Ordinariate of Our Lady of the Southern Cross;Ordinariatus Personalis Dominae Nostrae Crucis Australis)是天主教會在澳洲設置的特別主教轄區,直屬於聖座。特別主教轄區的設立允許前聖公會成員與天主教會共融,同時還保留「獨特聖公會遺產」的元素。.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

天主教南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南非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Africa Australis、Military Ordinariate of South Africa)是南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南非軍人及其家眷。 1951年5月17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2003年有一個堂區、三名司鐸。 教長一職由比勒陀利亞總主教兼任。現任教長為威廉·斯拉特瑞。.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南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台南教區

天主教台南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西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1年,涵蓋範圍包括台南市及澎湖縣。現任教區主教為林吉男主教,副主教為黃敏正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服務。.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台南教區

天主教台中教區

天主教台中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中部設置的教區,成立於1951年,1962年4月16日升格為教區,涵蓋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縣市。現任台中主教為蘇耀文主教,副主教為徐世昭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服務,分布在5個總鐸區、54個堂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台中教區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北部設置的教區,也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唯一的總教區,成立於1949年,涵蓋範圍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等縣市。教區主教名銜為台北總主教。現任主教為洪山川總主教,副主教則為周繼源神父與孫志青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400位修女服務。此外,金馬宗座署理區也由台北總主教兼管。 由於台北市為台灣首善之區,國共內戰後,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權易手,更成為了中國大陸天主教人士及團體來台主要的聚集地。台北總教區成立後,台灣主教團、台灣總修院、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輔仁大學等教會重要機構陸續於台北創立或恢復,加上許多男女修會、善會與教友團體皆有派駐或設置總部於台北,使得台北總教區成為全台灣教會資源最豐沛的區域。.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Chinese Regional Bishops' Conference,簡稱臺灣主教團)為中華民國的主教團,也是臺灣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機構。成立於1967年,原名天主教中國主教團,1998年因政治上的考量而改為現名。現任主席為臺北總教區洪山川總主教,副主席為高雄教區劉振忠總主教,秘書長為陳科神父,八位主教團成員為臺灣各教區的在職主教。.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天主教多明尼加共和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多明尼加共和國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Respublica Dominicanae、Obispado Castrense de República Dominicana)是多明尼加共和國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多明尼加共和國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卅三個堂區、卅三名名司鐸、八個終身執事、三個修士、五個修女。現任教長為尼古拉·德赫蘇斯·洛佩斯·羅德里格斯。 1958年1月23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多明尼加共和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大學

天主教大學,又稱公教大學,是指由天主教會創辦與經營的大學。根據1983年公佈的《天主教法典》,天主教大學有「聖座設立,隸屬羅馬教廷」、「各修道會或教區設立」的差異,前者即「宗座大學」,意義相當於「聖座擁有的大學」。 在西方國家,歷史悠久的世界頂尖大學多為教會首創。許多國家領導人、科學家都畢業於天主教大學。.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大學

天主教大不列顛軍隊主教區

天主教大不列顛軍隊主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Britanniae Major;Bishopric of the Forces)是英國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英國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奧爾德肖特,2004年有94名司鐸、一名終身執事、一名修士、兩名修女。現任教長理查·莫斯。 1953年11月21日成立宗座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大不列顛軍隊主教區

天主教大阪總教區

天主教大阪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日本大阪設置的總教區,也是日本三個總教區之一,管轄範圍為大阪府、和歌山縣、兵庫縣等3個府縣。.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大阪總教區

天主教奧地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奧地利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Austriae、Militärordinariat Österreich)是奧地利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奧地利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維也納新城。2004年有廿一個堂區、廿六名司鐸。現任教長為克里斯蒂安·韋納。 1773年12月22日哈布斯堡君主國成立了軍中代牧區。德奧合併時被撤銷,至1959年2月21日恢復。代牧區在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1990年起,教長加銜維也納新城。.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奧地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奇維塔卡斯泰拉納教區

天主教奇維塔卡斯泰拉納教區(Dioecesis Civitatis Castellanae、Diocesi di Civita Castellana),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維泰博省東南部及羅馬省北部。教座位於奇維塔卡斯泰拉納,另外在奧爾泰、內皮、加萊塞、蘇特里設副主教座堂。2006年有教友213,800人,佔總人口95.1%。有七十六個堂區、司鐸184名。現任教區主教為羅馬諾·羅西。.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奇維塔卡斯泰拉納教區

天主教奇維塔韋基亞-塔爾奎尼亞教區

天主教奇維塔韋基亞-塔爾奎尼亞教區(Dioecesis Centumcellarum-Tarquiniensis、Diocesi di Civitavecchia-Tarquinia),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維泰博省西部及羅馬省西部,共廿六市。2006年有教友82,752人,佔總人口96.5%。有廿六個堂區、司鐸六十八名。現任教區主教為類思·馬魯奇。.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奇維塔韋基亞-塔爾奎尼亞教區

天主教委內瑞拉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委內瑞拉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Venetiola、Obispado Castrense de Venezuela)是委內瑞拉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委內瑞拉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成立於1995年10月31日。2004年有六個堂區、183名司鐸、十四名修士、廿五名修女。教長之位目前處於出缺狀態。 V Category:委內瑞拉天主教教區 Category:委內瑞拉軍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委內瑞拉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

天主教巴塞羅那總教區(Arquebisbat de Barcelona,Archidioecesis Barcinonensis)是天主教會在加泰罗尼亚設置的總教區之一,主教座堂設在巴塞羅那的聖埃烏拉利亞主教座堂。其有歷史記載的成立時間可追溯至4世紀,1964年升格為聖座直轄的總教區,2004年成為教省總教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

天主教巴西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巴西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e Militaris Ad Brasilli、Ordinariado Militar do Brasil)是巴西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巴西軍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巴西利亞,2004年,有58個堂區、123名司鐸。現任教長費南多·若瑟·蒙泰魯·吉馬良斯總主教。 1950年11月6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巴西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Archieparchia Bagdathensis Latinorum)是伊拉克一個羅馬天主教總教區,直屬聖座。 1632年9月6日設教區,1848年9月19日升為總教區。2006年有教友2,500人,下轄三個堂區、十四名司鐸。現任教區總主教為讓‧邦雅曼‧斯萊曼。.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天主教巴拉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巴拉圭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Paraquariae、Obispado de las Fuerzas Armadas y la Policia Nacional del Paraguay)是巴拉圭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巴拉圭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四十七個堂區、廿二名司鐸、一名修士、一名修女。現任教長為阿達爾韋托·馬丁內斯·弗洛里斯。 1961年12月20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巴拉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帝力教區

天主教帝力教區(Dioecesis Diliensis)是羅馬天主教會在東帝汶的三個教區之一,直屬聖座。 教區面積4,122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東帝汶中部和歐庫西-安貝諾縣。2010年,有435,052名教友,估轄區總人口93.6%。有25個堂區、104名司鐸、69名修士、162名修女。 1940年9月4日自澳門教區分出。現任主教為比爾希略·多卡爾莫·達席爾瓦。.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帝力教區

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

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簡稱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又稱為天主教中央局;英文譯名:Catholic Central Bureau)是20世纪中叶中国天主教的全国教务领导和协调机构,设于中華民國上海市岳阳路197号。.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

天主教中国大陆主教团

天主教中国大陆主教团是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于1989年非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主教团,因忠于教宗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而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打击和惩处。.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中国大陆主教团

天主教乌特勒支总教区

烏特勒支總教區(Archidioecesis Ultraiectensis,Aartsbisdom Utrecht)是天主教會在荷蘭唯一的總教區,位於荷蘭中部與東部,教座設於烏得勒支的。身為教省首府,其下轄荷蘭境內的6個教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乌特勒支总教区

天主教会圣统制

天主教会圣统制(Catholic Church Hierarchy)。在天主教会内,hierarchy一词具有多种相关的用法。从字面上讲,意为「神圣的秩序」(holy ordering),该词被用于不同的情况中。比如有真理层次(Hierarchy of Truths),意指对信仰的正式教义的庄重等级。教会具有等级制的本质,这被认为是天主的(divine)机构的结构上的特色 Chapter III。 在最早和最广义的用法中,这个教会圣统制(ecclesial hierarchy)是指将所有天主子民分为三个级别:平信徒(laity)、会士(religious)及圣职人员(clergy)。最通常地,该词指教会内部的圣职(ministry)等级,即主教、司铎、执事等三级,这被认为是凭天主之力所建立的,因此对教会本身而言是本质的。在一些情况下,hierarchy一词被用来单指训导当局(Magisterium),即教会正式的训导团体——主教们,而司铎与执事则被排除在外。 此外,还存在一个不同机关和部的优先次序,这表明了教会内不同部和机关的优先权或“阶层”(rank),当举行礼拜仪式或其他典礼时,该种礼节会有帮助。.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会圣统制

天主教弗羅西諾內-韋羅利-費倫蒂諾教區

天主教弗羅西諾內-韋羅利-費倫蒂諾教區(Dioecesis Frusinatensis-Verulana-Ferentina、Diocesi di Frosinone-Veroli-Ferentino),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弗羅西諾內省西南部二十市及拉蒂納省普羅塞迪,教座位於弗羅西諾內。2006年有教友187,230人,佔總人口99.5%。有八十二個堂區、司鐸140名。現任教區主教為安博·斯普雷亞菲科。.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弗羅西諾內-韋羅利-費倫蒂諾教區

天主教德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德國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Germaniae;Deutsches Militärordinariat)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德國的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德國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柏林。2004年有97個堂區、73名司鐸。現任教長為法蘭茲-若瑟·奧弗貝克。 1868年普魯士成立了軍中代牧區。1918年被撤銷,1933年7月20日恢復,但直到1938年才派出主教。1945年代牧區又被撤銷,至1956年恢復。代牧區在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德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匈牙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匈牙利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Hungariae、Tábori Püspökség)是匈牙利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匈牙利軍人及其家眷。 1920年指派了第一位駐軍主教,但到1994年4月18日才成立教長區。2004年有十三個堂區、十四名司鐸。現任教長為比羅·拉斯洛。 H Category:匈牙利天主教教區 Category:匈牙利軍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匈牙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包考教區

天主教包考教區(Dioecesis Baucanus)是羅馬天主教會在東帝汶的三個教區之一,直屬聖座。範圍包括東帝汶東部,2002年,有253,120名教友,估轄區總人口95.4%。下分9個堂區、35名司鐸、46名修士、86名修女。座堂為聖安多尼座堂。 1996年11月30日自帝力教區分出。現任主教為巴西利奥·德·纳西门托原為教區的宗座署理。.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包考教區

天主教列蒂教區

天主教列蒂教區(Dioecesis Reatina、Diocesi di Rieti),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列蒂省大部份地區,2010年有教友93,011人,佔總人口93.9%。有九十四個堂區、司鐸110名。現任教區主教為德利奧·盧卡雷利。.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列蒂教區

天主教哥倫比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哥倫比亞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Colombiae、Obispado Castrense de Colombia)是哥倫比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哥倫比亞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波哥大。2004年有241個堂區、150名司鐸、六名修士、五名修女。現任教長為法比奧·蘇埃斯昆·穆蒂斯。 1949年10月13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哥倫比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克羅地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克羅地亞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castrensis Croatia、Vojni ordinarijat u Republici Hrvatskoj)是克羅地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地亞軍人及其家眷。 成立於1997年4月25日。2004年有廿四個堂區、廿四名司鐸。現任教長為喬治·耶澤里納奇。.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克羅地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玻利維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玻利維亞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Boliviensis、Obispado Castrense de Bolivia)是玻利維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玻利維亞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拉巴斯,2004年,有五個堂區、五十五名司鐸、兩名終身執事、廿二名修士。現任教長為費南多·巴斯科佩·彌勒。 1961年3月19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玻利維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秘魯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秘魯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Peruviae、Obispado Castrense del Perú)是秘魯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秘魯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廿五個堂區、八十五名司鐸、十名修士、六名修女。候任教長為若望·嘉祿·韋拉·普拉森西亞。 1943年5月15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秘魯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立陶宛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立陶宛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Lituaniae、Lietuvos kariuomenes ordinariatas)是立陶宛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立陶宛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成立於2000年11月25日。2004年有十七名司鐸。目前教長處於出缺狀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立陶宛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納波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納波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Napensis、Vicariato Apostólico del Napo)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宗座代牧區,直屬聖座。 代牧區成立於1871年2月7日,位於納波省西部,教座位於特納。2010年有教友97,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7.4%)、二十個堂區、廿六名司鐸。目前宗座代牧席位處於出缺狀態。 N.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納波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紐西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紐西蘭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Nova Zelandia、Military Ordinariate of New Zealand)是紐西蘭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紐西蘭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6名司鐸。現任教長為約翰·阿徹利·迪尤。 1976年10月28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自1995年以來,教長均由惠靈頓總主教兼任。.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紐西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索拉-卡西諾-阿奎諾-蓬泰科爾沃教區

天主教索拉-卡西諾-阿奎諾-蓬泰科爾沃教區(Dioecesis Sorana-Aquinatensis-Pontiscurvi、Diocesi di Sora-Aquino-Pontecorvo),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弗羅西諾內省東部、拉奎拉省七市,以及卡塞塔省兩市,教座位於索拉。2010年有教友151,932人,佔總人口98.9%。有九十一個堂區、司鐸109名。現任教區主教為傑拉爾多·安東納佐。.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索拉-卡西諾-阿奎諾-蓬泰科爾沃教區

天主教维泰博教区

天主教維泰博教區(Dioecesis Viterbiensis、Diocesi di Viterbo),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維泰博省中部三十五市。2010年有教友162,837人,佔總人口96.9%。有九十六個堂區、司鐸182名。現任教區主教為理諾·富馬加利。.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维泰博教区

天主教義大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義大利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Italiae、Ordinariato Militare in Italia)是義大利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義大利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羅馬,1997年9月25日成立了教長區大修院。2004年有58個堂區、194名司鐸。現任教長桑托·馬西亞諾總主教。教長(中將軍階)由教宗提名,義大利總統任命。 1925年3月6日成立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I Category:義大利天主教教區 Category:義大利軍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義大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羅馬教區

天主教羅馬教區(Dioecesis Urbis;Diocesi di Roma)是天主教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設置的教區,轄區實際上包含羅馬市與梵蒂岡城國。其拉丁文名稱的「Urbis」是「城市」的意思,指涉「那個城市」,即羅馬。該教區之主教即教宗,普世天主教會的領袖。2010年有教友2,473,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7.8%。教區下轄376個堂區,有4,922名司鐸。現任主教(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2月13日當選。主教座堂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教宗除了是「基督代表」外,與羅馬教區有關的頭銜包括「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的總主教」。教座根據天主教會的傳統認定,是由耶穌基督的宗徒之首聖伯多祿所創。.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羅馬教區

天主教烏干達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烏干達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Uganda、Military Ordinariate of Uganda)是烏干達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烏干達軍人及其家眷。 1964年1月20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現任教長為雅各伯·奧當戈。.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烏干達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瑪利亞娜教區

天主教瑪利亞娜教區(Dioecesis Malianensis)是羅馬天主教會在東帝汶的三個教區之一,直屬聖座。面積3,645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東帝汶西部,但不包括歐庫西-安貝諾縣。2010年,有206,597名教友,估轄區總人口98.4%。有10個堂區、31名司鐸、27名修士、81名修女。 2010年1月30日自帝力教區分出。現任主教為諾爾貝托·杜阿馬勒 。.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瑪利亞娜教區

天主教韓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韓國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Corea;)是韓國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大韓民國國軍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座堂——三軍聯合座堂位於首爾特別市龍山區。2004年,有79個堂區、80名司鐸。現任教長劉修一。 1983年11月12日成立代牧區,1986年6月24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韓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

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Personal Ordinariate of the Chair of Saint Peter)又譯聖伯多祿寶座個人教長區,是一個天主教的特別主教轄區,其成員為美國和加拿大二國境內與天主教完全共融的聖公宗信徒,使他們得以在改宗天主教後保有聖公宗本身的傳統。作為特別主教轄區它直屬於教廷,並由教宗指派同屬該傳統的神職人員擔任首長。 基於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9年發布的宗座憲令《聖公會的結合》(拉丁語:Anglicanorum coetibus),所提供的教會法源,該主教轄區成立於2012年1月1日,是為繼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後第二個此類團體。 特別主教轄區在教會法上被視為有法人身分,擁有等同教區的地位。 此外轄區教長亦是美國及加拿大雙方的天主教主教團成員。.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

天主教荷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荷蘭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castrensis Nederlandiae、Nederlands militair ordinariaat)是荷蘭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荷蘭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海牙,2004年有廿一名司鐸、四名修士。教長自1995年以來便處於出缺狀態,由若瑟·瑪利亞·龐特任宗座署理。 1957年4月16日成立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荷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以下是天主教的華人主教列表。雖然天主教從傳入中國已經歷數百年,唯中間並沒有太多華人曾擔任過主教一職。以下為歷年來部份世界各地的華人主教列表。(本列表尚未包括所有在台灣任職的主教。請參看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條目。).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

天主教菲律賓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菲律賓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Philippinensis、Ordinaryato Militar ng Pilipinas)是菲律賓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菲律賓軍人、警員及海岸衛隊及其家眷。 1950年12月8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教長區座堂位於奎松市。2004年有65個堂區、99名司鐸。現任教長為萊奧波爾多‧圖穆拉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菲律賓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西班牙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西班牙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Hispaniae、Arzobispado Castrense de España)是西班牙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軍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馬德里,也有自己的大修院。2007年,有58個堂區、6名修士123名司鐸。現任教長胡安·德里奧·馬丁總主教,五名副教長分別負責海陸空三軍、民兵,以及國防與情報五個部隊。榮休總主教為首任中教長區總主教何塞·曼努埃爾·埃斯特帕·勞倫斯樞機。 早在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就有專為軍人設立的教會轄區。1933年3月30日代牧區撤銷。1950年8月5日代牧區恢復,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西班牙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是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的教區,現今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由羅馬教廷直接牧養。現任教區主教為楊鳴章主教,為教區第6位華人主教。 現有298位神父和23位執事,64名修士和481名修女,共有34個修會在教區內服務。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40所教堂,31所小教堂和27所禮堂。教區中樞座落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高雄教區

天主教高雄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1年,管轄範圍包括高雄市及屏東縣,其歷史可追溯至1913年成立的「台灣監牧區」,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會管區。現任主教為劉振忠總主教,副主教為黃忠偉神父,教區內共有約90位神父及150位修女服務。由於高雄為近代台灣天主教會的起始地,故該教區也是除了台北之外,另一個天主教會在台灣相當活躍的區域。.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高雄教區

天主教阿納尼-阿拉特里教區

天主教阿納尼-阿拉特里教區(Dioecesis Anagnina-Alatrina、Diocesi di Anagni-Alatri),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弗羅西諾內省西北部及羅馬省東部三市,教座位於阿納尼。2012年有教友89,500人,佔總人口96.9%。有五十六個堂區、司鐸六十三名。現任教區主教為老楞佐·洛帕。.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阿納尼-阿拉特里教區

天主教阿根廷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阿根廷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in Argentina、Obispado Castrense de Argentina)是阿根廷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阿根廷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2004年,有四個堂區、四十二名司鐸、十四名修士、廿五名修女。教長之位自2007年起懸空。 1957年7月8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阿根廷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蘇昆比奧斯的聖米格爾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蘇昆比奧斯的聖米格爾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Sancti Michaëlis de Sucumbios、Vicariato Apostólico de San Miguel de Sucumbíos)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宗座代牧區,直屬聖座。 1924年4月16日設宗座監牧區,1984年7月2日升為代牧區。 代牧區位於蘇昆比奧斯省,教座位於新洛哈。2010年有教友111,000人(佔轄區總人口79.9%)、四十一個堂區、十七名司鐸。目前宗座代牧為塞爾莫·拉薩里。.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蘇昆比奧斯的聖米格爾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薩爾瓦多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薩爾瓦多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Salvatoriae、Obispado Castrense en El Salvador)是薩爾瓦多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薩爾瓦多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2004年有六十個堂區、三十名司鐸、兩名修士。現任教長為法比奧·雷納爾多·科林德雷斯·阿瓦爾卡。 1968年3月25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薩爾瓦多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薩莫拉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薩莫拉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Zamorensis in Aequatoria、Vicariato Apostólico de Zamora)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宗座代牧區,直屬聖座。 代牧區成立於1893年2月17日,位於薩莫拉-欽奇佩省。2010年有教友113,000人(佔轄區總人口90.4%)、二十個堂區、廿六名司鐸。現任宗座代牧為瓦爾特·埃拉斯·塞加拉。 Z.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薩莫拉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門德斯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門德斯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Mendezensis、Vicariato Apostólico de Méndez)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宗座代牧區,直屬聖座。 代牧區成立於1893年2月16日,位於莫羅納-聖地亞哥省,教座位於馬卡斯。2010年有教友111,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8.1%)、七十個堂區、卅六名司鐸。現任宗座代牧為涅斯托爾·蒙特斯德奧卡·貝塞拉。 M.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門德斯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葡萄牙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葡萄牙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e Militaris Lusitaniæ、Ordinariato Castrense de Portugal/Diocese das Forças Armadas e de Segurança)是葡萄牙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軍人以及軍事化人員(國民警衛軍及警察)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里斯本,2004年有10個堂區、54名司鐸。現任教長為曼奴埃爾·達席爾瓦·羅德里格斯·林達。 1966年5月29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2001年之前,教長由里斯本宗主教兼任。.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葡萄牙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蒂沃利教區

天主教蒂沃利教區(Dioecesis Tiburtina、Diocesi di Tivoli),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羅馬省三十六市、羅馬市聖維托里諾區及列蒂省三市。2010年有教友177,000人,佔總人口96.0%。有八十二個堂區、司鐸119名。現任教區主教為毛羅·帕爾梅賈尼。.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蒂沃利教區

天主教肯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肯亞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Kenia、Military Ordinariate of Kenya)是肯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肯亞軍人及其家眷。 1964年1月20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2004年有21個堂區、11名司鐸。現任教長為阿爾弗萊德·基普科赫·阿拉普·羅迪。.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肯亞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長崎總教區

天主教長崎總教區()是天主教會在日本長崎設置的總教區,也是日本三個總教區之一,管轄範圍為長崎縣全境。其所屬的長崎教省下轄福岡、大分、鹿兒島和那霸四個教區。現任長崎總主教為,自2003年12月14日起接任。 長崎是日本天主教早期的發展中心,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禁教時仍然有信徒秘密保持信仰,被後世稱為「」;至1865年再度為外界所知,史稱「」。時至今日,長崎一帶有4%的人口為天主教徒,是日本天主教徒比例最高的地方,信徒人口數則僅次於東京總教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長崎總教區

天主教正定教区

天主教正定教区(Dioecesis Cemtimensis)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河北省建立的一个著名教区,成立于1856年。.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正定教区

天主教比利時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比利時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castrensis Belgicae、Belgisch militair ordinariaat、Diocèse aux Armées belges)是比利時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比利時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布魯塞爾,2004年有廿一名司鐸、四名修士。教長由梅赫倫-布魯塞爾總主教兼任,現任教長若瑟·德其素樞機。 1957年9月7日成立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比利時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

天主教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英語:Personal Ordinariate of Our Lady of Walsingham、聖公宗譯為:禾盛咸聖母特別主教轄區)是天主教會在英國設置的特別主教轄區,為直屬於聖座的自治教會組織。它於2011年1月15日因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宗座憲章《聖公會的結合》(Anglicanorum coetibus)諭令而成立,以便英格蘭和威爾斯改宗天主教的前聖公會聖職人員及信眾能夠保有自己的儀式及傳統。 特別主教轄區的設立允許前聖公會成員與天主教會共融,同時還保留「獨特聖公會遺產」的元素。特別主教轄區以沃爾辛厄姆聖母和前聖公會牧師真福約翰·亨利·紐曼樞機為主保。.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

天主教波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波蘭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Poloniae、Ordynariat Polowy Wojska Polskiego)是波蘭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波蘭軍人及其家眷。 波蘭軍中代牧區成立於1919年2月5日。二次大戰期間以及共產黨執政時期被撤銷,1991年1月21日恢復成為教長區。2004年有九十一個堂區、187名司鐸。現任教長為若瑟·古茲代克。 P Category:波蘭天主教教區 Category:波蘭軍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波蘭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in Bosnia et Herzegovina、Vojni ordinarijat u Bosni i Hercegovini)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軍人及其家眷。 成立於2011年2月1日。2012年有九個堂區、十名司鐸。現任教長為托莫·武克什奇。.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法國武裝部隊教區

天主教法國武裝部隊教區(Ordinariatus castrensis Galliæ、Diocèse aux Armées françaises)是義大利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法國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巴黎(榮軍院聖路易堂),2004年有184名司鐸、39名修士、兩名修女。現任教長路加·拉威爾。教長下設一副主教,另有四名代牧,分別負責三軍和憲兵隊。 1952年7月26日成立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法國武裝部隊教區

天主教洛桑、日内瓦暨弗里堡教区

洛桑、日内瓦暨弗里堡教區(Dioecesis Lausannensis, Genevensis, et Friburgensis;Bistum Lausanne, Genf und Freiburg;Diocèse de Lausanne, Genève et Fribourg)是位於瑞士的天主教會教區,由聖座直接管轄。 範圍包括日內瓦州、納沙泰爾州、弗里堡州和沃州大部分地區,教座位於弗里堡。2011年,有703,000名教友,估轄區總人口43.4%,有255個堂區、508名司鐸、25名終身執事、430名修士、755名修女。現任教區主教為夏爾·莫雷洛。 洛桑教區設於6世紀。1821年1月30日與日內瓦教區併入,1924年10月17日易名至今。.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洛桑、日内瓦暨弗里堡教区

天主教澳大利亞國防軍教區

天主教澳大利亞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e Militaris Australiae;Diocese of the 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Military Ordinariate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澳大利亞國防軍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駐紮於位於澳洲首都領地的坎貝爾,2004年有23名司鐸、4名終身執事、一名修士。現任教長為麥斯威爾·利萊·戴維斯。 早在1901年八国联军之役,澳洲就已經派出随军司铎;1912年起,就派出主教負責牧養軍中教友。1969年3月6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军中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澳大利亞國防軍教區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性侵害案例

天主教會性侵害案例,20世紀和21世紀,天主教會的祭司、修女和信徒以及隨後包庇的兒童性虐待案件導致了許多指控、調查、審判和定罪。.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會性侵害案例

天主教斯洛伐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斯洛伐克軍中教長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Slovacchiae、Ordinariát ozbrojených síl a ozbrojených zborov SR)是斯洛伐克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斯洛伐克軍人及其家眷。 成立於2003年1月20日。2012年有五十五個堂區、五十五名司鐸。現任教長為方濟‧拉貝克。.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斯洛伐克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縮寫為CCC),是一本由天主教会出版的肯定信仰本質的書,為普世教會一個傳揚信仰的准則。 《天主教要理》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5年的世界主教特別會議中決定編寫的。於1992年12月7日,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羅馬聖母大殿內向世界各國主教團教義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宣布出版。 《天主教要理》共四大部分:.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教理

天主教扎達爾總教區

天主教扎達爾總教區(Archidioecesis Iadrensis、Zadarska nadbiskupija)是羅馬天主教以克羅地亞北達爾馬提亞扎達爾為中心的一個總教區。 設於381年,1146年10月17日升為總教區。1932年8月1日起直屬聖座。 2010年有教友160,964人,佔轄區總人口96.3%。教區下轄一百十七個堂區,有一百二十七名司鐸。現任總主教為扎利米爾‧普爾伊奇。.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扎達爾總教區

天主教拉蒂纳-泰拉奇纳-塞泽-普里韦尔诺教区

天主教拉蒂納-泰拉奇納-塞澤-普里韋爾諾教區(Dioecesis Latinensis-Terracinensis-Setina-Privernensis、Diocesi di Latina-Terracina-Sezze-Priverno),是義大利一個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羅馬教省)。 教區包括拉蒂納省西部,教座位於拉蒂納。2004年有教友299,380人,佔總人口98.0%。有八十七個堂區、司鐸151名。現任教區主教為馬利亞諾·克羅恰達。.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拉蒂纳-泰拉奇纳-塞泽-普里韦尔诺教区

天主教普約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普約宗座代牧區(Vicariatus Apostolicus Puyoënsis、Vicariato Apostólico de Puyo)是厄瓜多爾一個羅馬天主教宗座代牧區,直屬聖座。 1886年10月4日設宗座監牧區,1964年9月29日升為代牧區。 代牧區位於帕斯塔薩省,教座位於普約。2010年有教友61,100人(佔轄區總人口90.1%)、廿三個堂區、十七名司鐸。現任宗座代牧為拉斐爾·科夫·加西亞。.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普約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智利軍中教長區

天主教智利軍中教長教區(Ordinariatus Militaris Chilenis、Obispado Castrense de Chile)是智利一個羅馬天主教軍中教長區,直屬聖座,負責牧養信奉天主教的智利軍人及其家眷。 教長區座堂位於首都聖地亞哥,2004年,有九十六名司鐸、六名終身執事、七名修士。現任教長為若望·巴羅斯·馬德里。 1910年5月3日成立軍中代牧區,1986年7月21日被升為教長區。.

查看 聖座和天主教智利軍中教長區

夜行者 (漫畫)

藍魔鬼(Nightcrawler)是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级英雄,是一名變種人,隸屬於X戰警。有瞬間移動的能力,外表有如藍色的惡魔,魔形女及紅魔鬼之子。首次出場於《Giant-Size X-Men》#1(1975年5月)。.

查看 聖座和夜行者 (漫畫)

外星生命

外星生命指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体。这个概念囊括了简单的细菌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研究和测试关于外星生命猜想的学科被称作地外生物学或天体生物学。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使用包括探测地球之外的电波、天文望远镜观测潜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测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认为外星生命几乎必定存在。 世界各地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在各種史書中也留下不少疑似关于外星人的奇异記載。有人猜测古印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受到了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更有人宣称曾目睹外星人或与之接触。伴随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传闻绘声绘色。.

查看 聖座和外星生命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坎的剃刀”,拉丁文为lex parsimoniae,意思是简约之法则,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7年至1347年,奥卡姆(Ockham)位于英格兰的萨里郡)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则,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尽管越复杂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预言,但是在不考虑预言能力(即結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假设越少越好。 所罗门诺夫的归纳推理理论是奥卡姆剃刀的数学公式化:Induction: From Kolmogorov and Solomonoff to De Finetti and Back to Kolmogorov JJ McCall - Metroeconomica, 2004 - Wiley Online Library.

查看 聖座和奥卡姆剃刀

奧德里斯·尤奧扎斯·巴契基斯

奧德里斯·尤奧扎斯·巴契基斯(立陶宛語:Audrys Juozas Bačkis:),是立陶宛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維爾紐斯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奧德里斯·尤奧扎斯·巴契基斯

奧拉尼·若望·坦佩斯塔

奧拉尼·若昂·坦佩斯塔(Orani João Tempesta、Orani Tempesta:)是天主教司鐸級樞機。同時也是熙篤會會員,是現任里約熱內盧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奧拉尼·若望·坦佩斯塔

威廉·亨利·基勒

威廉·亨利·基勒(William Henry Keeler,),是美國藉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原巴爾的摩總教區總主教,曾是名譽的原美國主教長。.

查看 聖座和威廉·亨利·基勒

威廉·莱瓦达

威廉·若瑟·莱瓦达(William Joseph Levada,),天主教会枢机,美国人,圣座信理部荣休部长。 莱瓦达出生于美国加州长滩,于1961年12月20日晋铎,1983年5月12日晋牧。他曾于1986年至1995年间任天主教波特兰总教区总主教,1995年至2005年间任天主教旧金山总教区总主教。2005年5月13日起担任信理部部长。2006年3月24日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枢机。2012年7月2日荣休。.

查看 聖座和威廉·莱瓦达

威爾斯教會

威爾斯教會(Yr Eglwys yng Nghymru;Church in Wales)是在威爾斯的聖公宗成员教会,由六個教區組成。 現時大主教是蘭達夫主教(Bishop of Llandaff)巴利.摩根(Barry Morgan)大主教。 相對於英國國教會,威爾斯教會不再是國教。1920年受主張政教分離影響。 作為普世聖公宗成員之一,它承認坎特伯里大主教的首席地位,也在威爾斯教會沒有任何正式職權(除了在教會法庭審判大主教的角色,如同英國國教會在大都市其餘少數邊境牧區從而豁免解散和委任公證人)。它已被證明可能作為威爾斯教會的聖職人員來佔據坎特伯里教座,現今大主教羅雲·威廉斯博士在威爾斯教會裏有威爾斯和原來的職分。.

查看 聖座和威爾斯教會

宗主教

宗主教(Πατριάρχης;Patriarcha),东正教在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是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的一種神職人員職稱。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格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的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的七十士譯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東方正教會、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耶路撒冷等五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又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亦稱為「五牧首聯合治理教會」)。当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查看 聖座和宗主教

宗座华盖

宗座华盖(Umbraculum),意大利文称为「Ombrellino」(来自拉丁文 umbra 'shade' for a sun-umbrella),是历史上的教宗王位标志和徽章(papal regalia and insignia)的一部分, 曾被用来为教宗遮阳,也被称为 pavilion, 现代被用作罗马天主教会和教宗权威的标志。现在可在世界上所有宗座圣殿中发现它,它一般被置于主祭坛右侧。当教宗驾临宗座圣殿时,该圣殿的宗座华盖将打开。 自拉丁文译为意大利文后,它被称为 ombrellino,而在英文中则是umbrella。其形状似一华盖(Baldachin)型天篷(canopy),有宽的金色和红色交替的条纹,此二色是教宗的传统颜色(白色直到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后才开始被用作教宗颜色)。它还有一个带小铃的杆,这是为了宣告教宗乘坐马车到来。波吉亞家族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是第一位使用宗座华盖作为教宗世俗权力标志的教宗(Galbreath, 31);那时他手握王权经常在宗座华盖遮蔽下奔波于户外。一位教宗绅士(Papal Gentlemen)的成员经常会跟在教宗后面手握宗座华盖。 宗座华盖是圣座的纹章——宗座从缺(sede vacante)之组成部分,该纹章被用在两位教宗在位时期之间。它在1521年首次以该方式被用在空位期(interregnum)的铸币上(Galbreath, 34)。 宗座华盖是教宗擢升一个教堂为宗座圣殿时所赋予的标志之一。 罗马教廷的财务总管——總司庫(Camerlengo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的纹章是一对金、银钥匙呈圣安德鲁十字置于宗座华盖之下。.

查看 聖座和宗座华盖

宗座大學

宗座大學,或稱宗鐸大學(英語:Pontifical university),係指天主教會建立並接受聖座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大學。宗座大學被准許頒發神學科系的學位,最重要的是神學理論、教會法、聖經教義以及哲學。宗座大學在神學學位方面遵循歐洲系統,授予學士學位、許可證或博士。 通常在一個或兩個特殊的知識領域,非宗座大學的獨立學院或個別教學單位,聖座也許也會給予神學學位頒授的特許狀。這些單位被歸類為「宗座科系」或「宗座學院」以區別於宗座大學。 這些教會的學位是在天主教會辦公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就主教候選者的選擇而言,主要來自具有以下學位的神父:神學博士(S.T.D)、教會法博士(J.C.D.),或者具有教會法學士學位(J.C.L.)的教會法官、律師。.

查看 聖座和宗座大學

宗座公報

《宗座公報》(Acta Apostolicae Sedis,缩写为 AAS)是天主教会圣座和梵蒂冈城国的憲報,由梵蒂岡出版社發行。一般每月一刊。 主要刊登教宗發出的公開文件(無論是直接或者經行政機關發出的)以及各項任命。前身是1865年出版的《聖座公報》,以目前名稱首發於1904年5月23日,當時庇護十世在位。.

查看 聖座和宗座公報

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

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Praeses Pontificiae Commissionis pro Statu Civitatis Vaticanae),是梵蒂岡城國的立法机构-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的首长(相當於國會議長)。由教廷的高级成员担任,由教宗任命产生,任期五年。除了立法机构,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还负责梵蒂岡城國的行政事务,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還兼任了另一項重要的職務:梵蒂岡城國政府主席(相當於政府總理)。.

查看 聖座和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

宗座憲令

宗座憲令(constitutio apostolica),又稱宗座憲章、宗座制誥,是天主教會領袖教宗發出最高級的詔書。憲令一詞在拉丁文稱為「constitutio」,原來指羅馬皇帝頒布的一切重要法律,基於教會法源於羅馬法,因而襲用之。 性質上,宗座憲令是公共文件。一般用於教會重大事件,例如頒布法律或者特別的訓導。另有教義憲令、牧民憲令等特殊標題。宗座憲令基於其莊重、公共的性質,以教宗詔書的形式發出。地位次於宗座憲令的文件稱為通諭。.

查看 聖座和宗座憲令

宗教年表

宗教年表是按年代学排列的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重要的宗教事件纲要。此文广泛涉及史前时代,由于大量的人类宗教经历没有被归入信史,信史只有将近5000年(文字出现的时间),缺乏真实的书面记录,大多数对原始宗教的认知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和其他间接来源还有推测,许多原始宗教一直受到持续争论。.

查看 聖座和宗教年表

安多尼·玛利亚·韦利奥

安多尼·玛利亚·韦利奥(Antonio Maria Vegliò,),天主教会枢机,意大利人,现任圣座移民与观光牧灵委员会主席。 韦利奥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费尔特里亚,于1962年3月18日晋铎,1985年10月6日晋牧。2009年2月28日起担任移民与观光牧灵委员会主席。2012年2月18日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枢机。.

查看 聖座和安多尼·玛利亚·韦利奥

安东尼奥·卡尼萨雷斯·廖韦拉

安東尼奧·卡尼薩雷斯·廖韋拉(Antonio Cañizares Llovera:),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華倫西亞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安东尼奥·卡尼萨雷斯·廖韦拉

安傑洛·索達諾

安傑洛·索達諾(Angelo Sodano:)是意大利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領銜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主教和領銜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主教。也是現任聖座樞機團團長和榮休國務卿。.

查看 聖座和安傑洛·索達諾

安日洛·阿马托

安日洛·阿馬托(Angelo Amato,),是天主教義大利籍執事級樞機和鮑思高慈幼會會士。也是現任現任聖座部長。.

查看 聖座和安日洛·阿马托

宛如祈禱者 (專輯)

《宛如祈禱者》(Like a Prayer)是美國歌手瑪丹娜個人第4張錄音室專輯,1989年3月21日由華納兄弟唱片公司旗下Sire唱片公司全球同步發行。《宛如祈禱者》距離瑪丹娜上一張專輯《忠實者》(True Blue)睽違三年之久,這張專輯在千萬歌迷的引頸期盼下推出,上市之後旋即獲得英美兩地的冠軍。瑪丹娜在《宛如祈禱者》自我頗析反省內心,這有別於她之前的作品,瑪丹娜首度在歌曲中談到自己與家人間的關係,也用歌曲來紀念自己一位因愛滋病逝世的好友,這些歌曲也讓整張專輯顯得較為嚴肅和沉重。《宛如祈禱者》推出之後,無論是在樂評亦是商業市場上,皆獲得許多正面評價和廣大迴響,這張專輯也成為瑪丹娜的演唱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經典代表。 瑪丹娜表示要將這張『世紀大作』獻給她在年幼時就已過世的母親,同時參與製作這張專輯的音樂人,還有當代西洋流行樂壇重量級歌手王子,王子除了擔任製作人外,他和瑪丹娜還首次合唱歌曲〈情歌〉。美國音樂權威雜誌滾石雜誌在2004年重新給予這張專輯五顆星滿分評等,讚嘆該專輯是“達至藝術品程度的流行音樂作品”。.

查看 聖座和宛如祈禱者 (專輯)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聖座和巴勒斯坦

巴爾杜博物館槍擊案

巴爾杜博物館槍擊案,是指2015年3月18日,發生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市的槍擊事件。當日12時左右,武裝份子先後攻擊了突尼斯議會,以及緊鄰的巴爾杜國家博物館,當地警方以處理恐怖攻擊事件應對,击毙两名枪手。警方圍捕博物館內的槍手並進行攻堅成功,事後清點發現至少有19人死亡,已知其中17人是外國觀光客。事件是突尼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超过2002年炸死21人的格里巴犹太教堂爆炸案,其中大部分亦为欧洲游客,超过30人受伤, msn.com; accessed 19 March 2015.

查看 聖座和巴爾杜博物館槍擊案

巴黎協議

巴黎协定(Accord de Paris,Paris Agreement)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及聖座)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協議第二條指將通過以下內容「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查看 聖座和巴黎協議

上智大學

上智大學(;英語譯名:Sophia University),簡稱上智、索非亞(Sophia,ソフィア),是日本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學,1913年由耶穌會創建,1928年升格大學。校本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在東京都內共有4處校區,另於神奈川縣秦野市與大阪府大阪市設有分部。.

查看 聖座和上智大學

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之間的外交關係,通稱台梵關係。聖座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整個中國,而非海峽兩岸的分治現狀。 目前教廷是中華民國自2001年與馬其頓斷交後唯一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雙方均互設大使館;中華民國在教廷派駐大使,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也與其他國家的使館相同,不是設在梵蒂冈而位於罗马,聖座則在台北派駐參贊代辦,使館名稱為「駐華大使館」。雖因政治因素令教廷駐華使節職稱有所變化,然而台梵關係基於共享自由、人權、和平及博愛等普世價值,使邦誼保持密切友好。.

查看 聖座和中华民国-圣座关系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Bishop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BCCCC),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14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主教的全国教务领导机构,成立于1980年,与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天主教的全國性宗教團體,合称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傳揚耶稣基督的福音,同時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奉行中國共產黨要求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规定,也依法接受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行政管理和监督。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並未獲罗马天主教会宗座承認,目前聖座承認代表大中華地區之主教團為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查看 聖座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中國主教團

中國主教團可以指:.

查看 聖座和中國主教團

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

本文詳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自選自聖程序任命的“中国天主教”主教。.

查看 聖座和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

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會)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時開始有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但大規模的發展則始於清末。現今中國天主教會建有聖統制(起始於1946年),但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起執政的共產黨政府以「三自」方針控制與限制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導致聖座目前對中國天主教會無法實施完全的管轄;聖座也僅與國共內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未和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

查看 聖座和中国天主教

中国天主教堂列表

本列表按照地区方位顺序排列,以中华民国时期梵蒂冈圣座所确立的中国天主教教区划分。.

查看 聖座和中国天主教堂列表

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

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是在中國大陸接受圣座領導的天主教會,他們不承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領導。因此他們自稱忠貞教會(意即忠於教宗領導)。由於他們的组织本身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或政策,因此只能“秘密”地進行活動。所以,一般人在提及该教會時,通常把他們稱為地下教會。.

查看 聖座和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与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合称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会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14号。该会名义上“是由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自愿结成的爱国爱教的群众团体”,实际上是中国官方性质的全国天主教管理组织。.

查看 聖座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中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中国天主教教区是指中国天主教的总教区、教区、宗座监牧区、宗座代牧區、宗座署理区等教務管區。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天主教教区又分为1946年起实行的划分(聖座承认)和現行教区划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制定,但聖座不承认)这两套系统。.

查看 聖座和中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中美洲統合體

中美洲統合體(Sistema de la Integración Centroamericana,缩写为SICA)於1991年12月13日成立,是一個中美洲國家政府間的組織。該組織以觀察員身份受邀參與聯合國大會,並且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代表團。其總部設於薩爾瓦多。.

查看 聖座和中美洲統合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关系,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以“梵蒂冈”称之)及其行政机构教廷之間的双边关系,目前双方並未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双方在主教任命权、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全国代表会议制度等问题上的长期争执,以及圣座在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遷台後維持承認位於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因此雙方建交困難不斷。值得留意的是,雙方分別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國家,但全球天主教徒人口与中国人口相当,圣座的国际影响力非同一般小国。.

查看 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關係

中華民國建交列表

中华民国建交列表收录目前同中华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主权国家。截至目前,中华民国共有18个邦交国。基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华民国不能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建交。.

查看 聖座和中華民國建交列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列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是中華民國派驻教廷的最高外交使节。 中國自清朝末年便有意與聖座建立外交關係,惟因法國以保教權之勢從中阻撓,致中梵雙方外交關係遲遲未能建立。 中華民國政府與教廷於1942年7月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43年1月26日,因二戰影響,駐教廷首任全權公使謝壽康臨時駐進梵蒂岡城。戰後,公使館自梵蒂岡城遷往羅馬市區。1959年6月公使館升格成立大使館,謝壽康晉升為首任駐教廷特命全權大使。2005年3月,再遷往協和大道4號大樓,與加拿大駐教廷大使館合署。.

查看 聖座和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列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Holy See)是中華民國外交部對圣座設置的外交機構,館址位於靠近梵蒂岡城外的義大利羅馬。該館於1975年-1999年間,且自2001年以後是中華民國在歐洲的唯一大使館。 2010年,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負責对圣座以及馬爾他騎士團的外交事務。在2018年1月25日以前,大使館還曾替在羅馬的中華民國僑民提供護照遺失、急難救助等領事業務。此機構是中華民國在歐洲活動的重要據點,負責中華民國總統與教宗接見,並支援主要在義大利羅馬的各項活動。.

查看 聖座和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通稱馬爾他騎士團)之間的關係。雙方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雙方在越南、保加利亞、薩爾瓦多和塞爾維亞等國均提供人道救援計畫,雖無邦交,但高層曾經互訪。.

查看 聖座和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關係

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馬爾他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7-1972年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馬爾他的相關事務由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

查看 聖座和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關係

中非天主教大学

中非天主教大学(Université catholique d'Afrique centrale;Catholic University of Central Africa),是一所位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一所天主教大学。.

查看 聖座和中非天主教大学

中梵关系

中梵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及/或天主教的關係,可追溯至明朝中葉耶穌會派遣傳教士來華開始,如利瑪竇、南懷仁等。清朝建立初期,天主教傳教士與朝廷關係良好,之後由於傳教士和修會間的勾心鬥角,導致部分教士捲入宮廷政爭,最終造成雍正即位後明令禁教,直到道光年間始解禁,禁教期歷時約一百年。清末至中華民國建立初年間,天主教在中國蓬勃發展,教廷終在1942年與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查看 聖座和中梵关系

主业会

主业團(Opus Dei,其拉丁語原名直譯為「天主的事工」),亦稱主業會,或聖十字架及主業社團(Sanctae Crucis et Operis Dei; Prelature of the Holy Cross and Opus Dei),是一個隸屬天主教會的自治性社團。該組織之正式組織規格屬個人監督區(personal prelature,或稱屬人監督團)。該組織之使命為鼓勵社會中各個層面的基督徒在俗世的生活裏盡可能的去完全實踐其信仰,並將基督的福音傳播至全球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及角落。該組織之構成成員有天主教平信徒以及屬於該團體的在俗司鐸,並由一位監督管理。 該組織在全球有會員約八萬人,其總部和聖堂設於羅馬。 其創辦人施禮華於1992年5月17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列為真福品,並在2002年10月6日被列為聖人。.

查看 聖座和主业会

主徒会

主徒會(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簡稱CDD),是一個隸屬天主教會的男性修會,也是中國的第一個本土修會。該組織由剛恆毅樞機創辦於河北宣化,後因國共內戰被迫撤出中國大陸。現今,其總會院設於臺北陽明山山仔后。.

查看 聖座和主徒会

主耶穌,寬仁的審判者

《主耶穌,寬仁的審判者》(MITIS IUDEX DOMINUS IESUS)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8月15日頒發的自動手諭,其宗旨是增修天主教教會法典中對於婚姻無效之審理的流程規範,加速其流程。此一更動是對於在2014年10月舉行的以家庭為宗旨的第三屆非常務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的議題所做的回應。 此外對於東儀天主教,方濟各另有頒布自動手諭《溫良與慈悲的耶穌》(Mitis et misericors Iesus)。,梵諦岡廣播電台.

查看 聖座和主耶穌,寬仁的審判者

主教座

主教座(episcopalis sedes)是指主教的駐地,在原意上是「主教的正式座位」。這個座位,也被稱為主教座位,擺在教區的主要教堂,因此被稱為主教的座堂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s.v.

查看 聖座和主教座

主教團

在天主教會,主教團(Episcoporum Conferentia,直譯為主教會議)是特定地區的主教內所組成的議事機構,通常作為這些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自治機構。非常態性的主教會議存在已久,但主教團作為一種機構類型是從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頒布了〈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之後開始的,並在教宗保祿六世於1966年簽署《聖教會》(Ecclesiae sanctae)自動詔書後實施。目前主教團的運作、權力和責任,都規範在1983年版《天主教法典》內(第447—459條)。 主教團的涵蓋範圍通常是依照地理邊界來定義,大多以國家為單位,有時也會由數個國家組成一個主教團。特定的工作和權力會被下放給主教團,特別是關於彌撒的禮儀規範。主教團在普遍規律或特定任務的授權下獲得權力。依照教會法定義,在某些情況下,主教團的決定需受到聖座的批准。各個主教不需放棄他們在主教團內的權力,而繼續負責治理各自的教區。.

查看 聖座和主教團

希布利·朗格盧瓦

希布利‧朗格盧瓦(英語:Chibly Langlois、法語:Chibly Langlois:)是天主教海地司鐸級樞機。同時也是現任萊凱教區主教及海地主教圑主席。.

查看 聖座和希布利·朗格盧瓦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查看 聖座和世界卫生组织

帕特里克·德布瓦

帕特里克·德布瓦(Patrick Desbois,),法国天主教会司铎,对犹太关系委员会的领袖,圣座对犹太关系顾问。他创建了致力于搜寻在前苏联境内纳粹德国留下的犹太人万人冢的组织。2008年3月21日,他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以表彰他在记录纳粹德国屠杀历史方面的贡献。.

查看 聖座和帕特里克·德布瓦

乔万尼·科帕

喬萬尼·科帕(Giovanni Coppa,),義大利國籍天主教樞機。也是原教廷大使。.

查看 聖座和乔万尼·科帕

亚历山大·冯·巴赫男爵

亚历山大·冯·巴赫男爵(德语: Alexander Freiherr von Bach,1813年1月4日-1893年11月12日),奥地利政治家。他最显着的成就是帮助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帝国内部建立起一套活力高效的中央集权统治。.

查看 聖座和亚历山大·冯·巴赫男爵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Eparchia Sanctae Crucis Lutetiae Parisiorum、Éparchie Sainte-Croix-de-Paris des Arméniens)是法國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區的前身是成立於1960年7月22日的法國宗座代牧區。1986年6月30日升為教區。 2010年有四名司鐸、六個堂區(分別位於巴黎、里昂、瓦朗斯、馬賽、聖尚翁和阿努維爾)、30,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若望·泰魯茲。.

查看 聖座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Ordinariatus Romaniae Armenorum)是羅馬尼亞一個東儀天主教教長區(亞美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30年6月5日,教座位於蓋爾拉。2010年有四名司鐸、四個堂區、809名教友。目前教長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查看 聖座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Ordinariatus Europae Orientalis)是一個服務東歐,特別是俄羅斯、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教長區,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91年7月13日,教座位於亞美尼亞的久姆里。2009年有十二名司鐸、五十五個堂區、440,000名教友。現任教長為拉斐爾·方濟·米納西安。 Category:俄羅斯天主教教區 Category:烏克蘭天主教 Category:格魯吉亞天主教 Category:亞美尼亞天主教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Ordinariatus Poloniae)是一個服務波蘭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教長區。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81年。2009年有三名司鐸、一個堂區、600名教友。現任教長為卡齊米日·尼茨。 Category:波蘭天主教教區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英語:Armenian Catholic Church,亞美尼亞語:Հայ Կաթողիկէ Եկեղեցի ,Hay Kat′oġikē Ekeġec′i)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亞美尼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完全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換句話說他們承認羅馬教宗的領袖地位。以歷史而言他們是自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中分離並改宗天主教的支派,該禮儀可追溯至安提阿禮和拜占庭禮。其領袖為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現任宗主教為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2015年7月24日當選、25日獲教宗方濟各賜予「教會共融」)。 自1749年起,他們的總部與宗主教教座就設於黎巴嫩的伯總馬。其發祥地為亞美尼亞,也隨著亞美尼亞人的移民分布於俄羅斯、伊拉克、格魯吉亞、法國、美國等地。.

查看 聖座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以色列签证政策

旅客入境以色列必须持有签证,除非他来自享受入境免签证的国家。所有入境旅客的护照均须有6个月以上有效期。.

查看 聖座和以色列签证政策

张若谷

张若谷(),圣名马尔谷。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西八灶(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南村)人。中国天主教作家。.

查看 聖座和张若谷

弗兰克·罗德

弗兰克·罗德(Franc Rode,),天主教会枢机,斯洛文尼亚人,圣座修会部荣休部长。 罗德出生于南斯拉夫,于1960年6月29日晋铎,1997年4月6日晋牧。他曾于1997年至2004年间出任天主教卢布尔雅那总教区总主教。2004年2月11日起担任修会部部长。2006年3月24日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枢机。2011年1月4日荣休。.

查看 聖座和弗兰克·罗德

弗朗西斯科·罗夫莱斯·奥尔特加

弗朗西斯科·羅夫萊斯·奧爾特加(Francisco Robles Ortega,)是墨西哥藉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瓜達拉哈拉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弗朗西斯科·罗夫莱斯·奥尔特加

弗拉季斯拉夫二世

弗拉季斯拉夫二世(Vratislav II.;Vratislaus II;)。普熱米斯爾王朝的波希米亞公爵(1061年-1092年)。波希米亞公爵布熱季斯拉夫一世之子、斯皮季赫涅夫二世之弟。於1085年6月15日成為首任波希米亞國王,王位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頒授,但是不能承傳。.

查看 聖座和弗拉季斯拉夫二世

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天主教中文译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稣的十二使徒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F.L. Cross, E.A. Livingstone (editors),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apostolic succession"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個或多個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Jay, Eric G.

查看 聖座和使徒統緒

徐宏根

徐宏根()圣名若瑟,江苏苏州人,天主教苏州教区主教。.

查看 聖座和徐宏根

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Paulus),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领袖,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任上病逝于北京。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馮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发展路线。 坚持无神论立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且曾与梵蒂冈长期交恶的中共当局侧重于宣传其为“爱国科学家”。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学界和舆论已开始公开强调徐光启近乎“中国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敏感身份。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保禄阁老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誉為中国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天主教上海教区宣告为“天主之-zh-hans:仆;zh-hant:僕;-”,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查看 聖座和徐光启

依納爵·穆薩一世·達烏德

依納爵·穆薩一世·達烏德(ܐܝܓܢܐܛܝܘܣ ܡܘܫܐ ܩܕܡܝܐ ܕܐܘܕ;)是天主教敘利亞籍主教級樞機。也是敘利亞禮安提阿宗主教。.

查看 聖座和依納爵·穆薩一世·達烏德

保祿六世

真福教宗--(Beatus Paulus PP.,),本名若翰·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Enrica Antonia Maria Montini;於1963年6月21日到1978年8月6日担任教宗。.

查看 聖座和保祿六世

圣座建交列表

至2017年,梵蒂冈(圣座)已与18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180个联合国会员国,以及中华民国、巴勒斯坦、库克群岛和马耳他骑士团。 对于1929年《拉特兰条约》签署前各国与教皇国建立的邦交,梵蒂冈仍承认其有效。.

查看 聖座和圣座建交列表

圣座房地产

圣座房地产指的是由1929年聖座與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後,聖座在義大利境內所拥有的地产。这些地产以羅馬市內的教堂為主,且多數如同大使馆一样拥有治外法权地位。.

查看 聖座和圣座房地产

圣路易·蒙福

圣路易玛利·格利宁·蒙福(Louis-Marie Grignion de Montfort,1673年1月31日 - 1716年4月28日)是一名法国天主教神父、传教士。Heart of Catholicism: Essential Writings of the Church from St.

查看 聖座和圣路易·蒙福

在世枢机列表

以下是羅馬天主教自2014年12月22日起至今的所有在世樞機。未特殊说明的均为司铎级枢机,灰色阴影的为年龄超过80周岁,没有教宗选举投票权的枢机。.

查看 聖座和在世枢机列表

國務院 (聖座)

聖座國務院(Secretaria Status,原意為「國務秘書處」)是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內歷史最悠久的,創始於15世紀,主要功能為處理聖座和梵蒂岡城國的內部行政及外交之事務。其首長為國務樞機卿。.

查看 聖座和國務院 (聖座)

國務樞機卿

國務樞機卿(Cardinalis Secretarius Status),俗稱聖座國務卿或教廷國務卿,是聖座國務院的最高首長,执行教廷和梵蒂冈城所有的內部政治和外交功能。現任國務樞機卿為義大利籍的伯多祿·帕羅林樞機。.

查看 聖座和國務樞機卿

刚恒毅

刚恒毅(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是義大利籍天主教枢机主教,為第一位驻华宗座代表、主徒会会祖,並曾擔任圣座傳信部的秘书长。他是改寫現代中國天主教發展的重要人物。.

查看 聖座和刚恒毅

刺客信条II

是育碧公司的蒙特利尔工作室开发的一款第三人称歷史奇幻類遊戲。它支援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和Mac OS X四個平臺。它是育碧公司2007年遊戲《刺客信条》的續集。2009年11月PlayStation 3和Xbox 360版本的游戏发布。Windows平台的游戏发布于2010年。另於2016年11月17日在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發售與刺客教條:兄弟會和刺客教條:啟示錄三部曲合併的刺客教條:埃奇歐合輯。2017年2月14日提供简体中文支持。.

查看 聖座和刺客信条II

喬萬尼·凱利

喬萬尼·凱利(Eugênio Sales,),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司鐸級樞機。也是原聖座主席。.

查看 聖座和喬萬尼·凱利

單國璽

單國璽樞機(S.J.,),天主教會樞機,耶穌會會士,河北濮陽人;曾任天主教花蓮主教、高雄主教與新北徐匯中學校長、光啟社社長、輔仁大學董事長,也是輔仁大學榮譽博士。單國璽是第一位台灣教區獲教宗冊封為樞機主教者(第一位曾任職台灣而後於日本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里脇淺次郎、第一位任職台灣時獲冊封為樞機主教的是于斌),單國璽也是繼田耕莘、于斌後第三位中華民國籍樞機,為華人第六位獲得此榮銜者。 1975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教育家,墓誌銘:「生於基督,活於基督,死於基督,永屬基督」。.

查看 聖座和單國璽

哈维尔·洛萨诺·巴拉甘

哈維爾·洛薩諾·巴拉甘(西班牙語:Javier Lozano Barragán:),是墨西哥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聖座宗座醫療牧靈理事會榮休主席。.

查看 聖座和哈维尔·洛萨诺·巴拉甘

唐遠閣

唐遠閣(),聖名若瑟,四川金堂人,天主教成都教區正權主教,獲宗座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雙方承認。Bishop election could test Vatican-China ties,天主教亞洲通訊社,2014-05-09.

查看 聖座和唐遠閣

凱文·若瑟·法雷爾

凱文·若瑟·法雷爾(Kevin Joseph Farrell,),是美國籍天主教樞機。也是首任聖座平信徒暨家庭與生命部部長。.

查看 聖座和凱文·若瑟·法雷爾

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JDDJ),也称《因信称义联合声明》,是一份由天主教会和于1999年正式签署的一份声明。该联合声明宣称双方教会对“通过对基督的信念,凭借神的恩典称义”这一观点的一致。 签署双方認為,聲明基本上解决了对于称义本质认识的争议,而这一争议正是宗教改革的基础。至於另外兩大國際性信義宗組織,包括國際路德會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則對《因信稱義聯合聲明》普遍持否定態度,認為聲明內容含糊不清,簽署雙方實際上只是各說各話,嚴格來說不算是一份「協定」。 在2006年,投票決定採納JDDJ。2016年,普世聖公宗咨議會發表歡迎和肯認JDDJ重要性的聲明。2017年,投票決定採納JDDJ。.

查看 聖座和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元惠宗

元惠宗妥懽貼睦爾(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查看 聖座和元惠宗

克勞迪奧·胡默斯

克勞迪奧·胡默斯(Cláudio Hummes,),是巴西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方濟各會會士及聖座聖職部榮休部長。.

查看 聖座和克勞迪奧·胡默斯

克萊孟大廳

克萊孟大廳(Sala Clementina;又譯革利免厅)是梵蒂冈城宗座宫殿的一个大厅,邻近圣伯多禄大殿,用作教宗接待室,在某些情况下,也用来举行各种仪式和典礼。它是由克勉八世兴建于16世纪,以纪念教宗克萊孟一世,圣伯多禄的第三位继任者。克萊孟大廳的墙壁覆盖着文艺复兴壁画和珍贵的艺术品。克萊孟大廳用来摆放教宗的遗体,供聖座的官员私人探视,例如在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礼上。此后,教宗的遗体将从克萊孟大廳穿越圣伯多禄广场到圣伯多禄大殿或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查看 聖座和克萊孟大廳

個別教會

個別教會(Particular Church;ecclesia particularis)或稱地區教會,是天主教會的一種分類。.

查看 聖座和個別教會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雅斯特王朝(966年–1385年)是波兰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开始出现在欧洲历史中的中世纪时期。10世纪末,梅什科一世开创皮雅斯特王朝,为波兰的历史画上第一笔。波兰国家的形成也主要归功于皮雅斯特王朝。966年,梅什科一世选择以拉丁仪式受洗,这也为欧洲划定了一条重要的文化分界线。梅什科一世统一了西斯拉夫人各部落,这对波兰这个新生国家非常重要。Jerzy Wyrozumski, Historia Polski do roku 1505, Pań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Polish Scientific Publishers PWN), Warszawa 1986, ISBN 83-01-03732-6 波兰国家形成后,一位位统治者使其臣民皈依基督教,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使波兰融入欧洲文化中。梅什科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波兰教省,进行领土扩张,在1025年加冕,成为第一位波兰国王。皮雅斯特王朝的第一个王国在1034年梅什科二世去世后陷入大乱,随后在卡齐米日一世的统治下恢复正常。卡齐米日一世之子波列斯瓦夫二世和他的先祖波列斯瓦夫一世一样迷信武功,但是灾难性地卷入了与主教什切帕努夫的斯坦尼斯瓦夫的冲突,最终被逐出波兰。 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最后一位公爵波列斯瓦夫三世成功地保卫了他的国家,并且收复了失地。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去世,根据他的遗嘱,波兰被分为几块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其所带来的内部分裂在12世纪和13世纪破坏了皮雅斯特王朝初期的政治结构,并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变化。康拉德一世请条顿骑士团帮他打击异教徒波罗的普鲁士人,这便为波兰与骑士团和德意志人的普鲁士国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的战事拉开序幕。 瓦迪斯瓦夫一世重建王国,随后他的儿子卡齐米日三世加强国力,并进行领土扩张。分裂后,西部的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省沦陷,波兰开始向东扩张。这个时期在14世纪安茹王朝的两位国王统治时结束,并为接下来出现的强盛的波兰王国奠定基础。.

查看 聖座和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

玫瑰经

《玫瑰经》(Rosarium Virginis Mariae),于15世纪由聖座正式颁布,是天主教徒用於敬禮圣母玛利亚的禱文。“玫瑰经”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osarium”,意为“玫瑰花冠”或“一束玫瑰”。“Rosa”意为玫瑰。此名是比喻连串的祷文如玫瑰馨香,敬献于天主与圣母身前。.

查看 聖座和玫瑰经

督主教

督主教(Exarch)是種在東方禮儀教會,如東方正教會及東儀天主教會,常見的神職人員職銜。意指代表某位宗主教管理某個地區的主教,在某些情況下則是管理數個教區但尚未足以成為宗主教的主教頭銜。而在東儀天主教會,此一職稱常常等同於宗座代牧一職 ,但除了代表教宗外,也有代表特定東儀天主教宗主教或是大總主教者,負責代表上述三者管理一個尚未足以成為教區的地方教會,值得注意的是此職在東儀天主教不一定是由主教品神職人員擔任。.

查看 聖座和督主教

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列表

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或称全球最具权力人物)的评选始于2009年,由美国《福布斯》杂志根据总收入、媒体排名及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排名后制定的。每一亿人口设一席位,2009年有67位,2010年有68位,2011年有70位,2012年有71位,2013年有72位,2014年有72位。 注:2017年没有发布榜单。目前最新的榜单在2018年5月8日发布。.

查看 聖座和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列表

立陶宛獨立法案

立陶宛獨立法案 (Lietuvos Valstybės atkūrimo aktas),又稱2月16日法案,是一份由立陶宛議會在1918年2月16日簽署的文件,其在於宣佈立陶宛恢復獨立,新國家以民主原則管治,並以維爾紐斯為首都。 雖然其內容簡短,而且原件已佚,但它是兩次大戰之間獨立的立陶宛國家和今日立陶宛的存在根據,其原則亦在歷來中得到體現。它亦是該國在1990年《》的組成部分。新的政府是兩次大戰間存在過的國家的延續。 2017年3月29日,法案的原件在德国柏林的外交档案库中被寻得。同年12月22日,一份发往圣座的,由德语写就的法案文本在梵蒂冈机密档案馆被寻得。.

查看 聖座和立陶宛獨立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

本條目涵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期間(1918年-1939年),包含軍事衝突、外交折衝、政治角力及各式條約的簽訂等等,影響或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事件。.

查看 聖座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Concilium Œcumenicum Vaticanum Secundum),簡稱梵二大公會議、梵二會議、梵二,又稱紐曼會議,是天主教會第21次大公會議,也是距今最近召開的一次大公會議,於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開,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保祿六世結束。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是天主教會歷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起初,人們以為它是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續會,但後来羅馬教廷作出了澄清了:它將是另一次新的大公會議,取名“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 在1959年6月29日所颁布的《忝登伯鐸寶座》通谕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指出此次大公會議的目標將會是:「發揚聖道、整頓教化、革新纪律」。 本次會議最其重要的結果,即是認同被傳教國之傳統可以與天主教、基督教相容,且可以互相援引,令使爭議三百多年的中國禮儀之爭畫下句點,並且將所謂的《利瑪竇規矩》予以尊重。.

查看 聖座和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 ,),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布奥纳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譯「--」、「米開蘭基羅」、「麥開蘭基羅」、「米高安哲奴」、「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多纳泰罗並稱「文藝復興藝術四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卡普雷塞,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水星上位於45.0°S,109.1°W的隕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尊敬和纪念。.

查看 聖座和米开朗基罗

索恩·馬菲

索恩·帕蒂塔·帕伊尼·馬菲(Soane Patita Paini Mafi:),是天主教湯加籍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湯加教區主教。.

查看 聖座和索恩·馬菲

紋章

紋章(coat of arms)又稱盾形紋章、袍徽,是一種特有的紋章設計,通常出现在、外套或战袍上。中世纪的骑士使用它来辨认其身份。盾徽是由一个盾牌、支撑物、饰章及铭言组成。至今,它仍用來作為識別個人、軍隊、教會、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而紋章學則是研究其使用、展示和規則的學術。 有时盾徽也被指称整个纹章,在纹章学的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盾徽是在12世纪,由封建领主和骑士在战场上开始广泛使用的。从13世纪开始,这种盾徽开始不局限于在战场上使用,而是成为一种欧洲上层社会家族所使用的旗帜或标志,一代传一代。尤其是那些有权使用盾徽的人,在法律或社会习惯上,开始逐渐演变为国家权力。在德语区,贵族和平民都会使用盾徽,而在欧洲其他地区,仅有贵族才能使用盾徽。之后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开始使用盾徽,接着是小镇用于镇民识别,以及像是大学及商贸公司这类皇家特许的机构。旗帜是由盾徽发展而来的,旗帜学和纹章学的艺术是非常相近的。盾徽是商业公司现代标志的主要资源。 在21世纪,大量机构及个人仍旧在使用盾徽;比如很多欧洲城市和大学都有关于如何使用盾徽的指引,并且将其作为商标保护。很多社团也帮助设计并注册个人盾徽。在某些国家,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持续数个世纪仍旧保持与当时所授予的盾徽相同的纹章格局并持续管理至今。.

查看 聖座和紋章

經濟秘書處 (聖座)

經濟秘書處(Segreteria per l'Economia)是羅馬教廷的一個部門。2014年2月24日,教宗方濟各以發布自動手諭《忠信及精明的管家》( Fidelis et dispensator prudens)成立。.

查看 聖座和經濟秘書處 (聖座)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 Rouge, CICR;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是一个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权和法律豁免权,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只能是瑞士公民,而且新委员由委员会推选。长期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雇员只能是瑞士公民,并特别强调以日内瓦市民、白人、男性、新教徒为主。但自1990年代初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始聘用非瑞士籍员工。长期以来,瑞士官方认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私人机构。1993年3月19日,瑞士政府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保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财产豁免权、委员及其员工的法律豁免权,免除各项税费,提供与外国使馆同等级别的安全通讯特权并简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出入境手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下文简称“联合会”)以及共同组成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根据1997年的塞维利亚协议,在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佔主导地位的红十字组织;在非冲突情况下,联合会为运动的领导机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负盛誉的组织,它也是世界上获得最广泛认可的组织之一,并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紅十字會的創辦人亨利·杜南則於1901年榮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查看 聖座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约瑟夫·韦索沃夫斯基

约瑟夫·韦索沃夫斯基(Józef Wesołowski,)前圣座大使,因涉嫌侵犯儿童被梵蒂冈软禁。 韦索沃夫斯基祖籍波兰。1972年,他在波兰被祝圣为天主教司铎,2008年1月到2013年8月期间,他一直担任教宗驻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特使。他被指控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波兰多次猥亵和性侵犯男童。罗马教廷在得到多米尼加共和国有人举报后,于2013年8月将韦索沃夫斯基召回,并且在2014年6月根据教会法典免除其圣职身份,这意味着,他不能再行使任何神职工作。据悉,这是根据教会法所实施的最严厉的惩罚。.

查看 聖座和约瑟夫·韦索沃夫斯基

约瑟夫·毕苏斯基

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是波兰政治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1918年-1922年)、“第一元帅”(1920年起)、和独裁者(1926年-1935年),他还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领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起,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和欧洲政局的重要人物。Plach 2006, 第14页.

查看 聖座和约瑟夫·毕苏斯基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聖座和罗马

罗马问题

庇亚门的陷落 罗马问题(La Questione romana)是指在1861年至1929年之間,意大利国家与聖座因罗马的政治地位歸屬而發生的爭議。 1861年3月27日,剛建國不久的義大利王國宣布羅馬為首都,儘管當時羅馬處於教皇国的統治之下。1870年,義大利在時任教宗庇護九世的反對、以及趁著普法戰爭爆發法國無力保護教宗之際攻下羅馬,導致教皇國名存實亡。此後歷任的教宗便拒絕離開教宗寓所所在的梵蒂岡城,以此拒絕義大利對羅馬全城的主權,此舉便是所謂的「梵蒂岡之囚」。此問題在1929年由《拉特兰条约》予以解决,并建立了梵蒂冈城国以取代教皇國的政治地位。.

查看 聖座和罗马问题

罗文藻

羅文藻主教(Bishop Gregory Luo Wen-zao,出生已无考,约1611至1616年间于福建省福安县罗家巷村出生,1691年2月27日,清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三十,逝世于江苏南京)是天主教首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明末清初人,字汝鼎,号我存。拉丁名为Gregorio Lopez。.

查看 聖座和罗文藻

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美國驻外机构列表展示出美國對世界各國、各地派出的外交代表機構,其類型包括了大使館(Embassy)、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領事館(Consulate)、(Consular Agency)等。 美国最早的驻外机构位于法国巴黎,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79年创立;美国第一个大使馆位于荷兰海牙,于1782年4月19日成立,约翰·亚当斯为美国驻荷兰首任大使。至21世紀,美國最大的大使館為駐伊拉克大使館,最大的總領事館則為駐德國法蘭克福總領事館。.

查看 聖座和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本列表收錄美国的天主教教区,不仅包括拉丁礼教会的教区,也包括与教宗完全共融的东仪天主教会的教区。 天主教会在美国共有194个由主教领导的被称作教区的地区教会。在美国,教区常常以州辖县或县级区为界。也存在由礼仪区分的为许多东仪天主教徒而设的全国性或大区域性教区,以及为军队和外交使团及其从属者而设立的天主教美国军中服务总教区。由总主教领导的教区称为总教区。美国现有32个总教区,其总主教作为教省总主教管理美国32个教省。 除了这195个教区之外,在美国的海外领地还有其他一些教区。 美国天主教徒主要属拉丁礼,但也有一些东仪天主教会设立的东方礼教区、东方礼总教区。这些地区教会也组织它们自己的教省或直接隶属于圣座的直辖教区。 教区及总教区通常以主教或总主教之座位的所在城市命名。教区可以容纳极为广大的区域:例如,叙利亚礼天主教纽瓦克圣母解救教区为全美国的叙利亚礼天主教徒服务;天主教奥尔巴尼教区不仅为纽约奥尔巴尼市服务,也为整个纽约州东北部地区服务。 美国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所有主教,包括教区主教、助理主教或 辅理主教,无论是东方礼或拉丁礼,都是天主教美国主教团的成员。波多黎各的主教们组成了天主教波多黎各主教团(Conferencia Episcopal Puertorriqueña)。而位于太平洋的海外领地的主教们则是天主教太平洋主教团(Episcopal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的成员。.

查看 聖座和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倫格羅教區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倫格羅教區(Eparchia Lungrensis、Eparchia di Lungro degli Italo-Albanesi),是義大利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區成立於1919年2月13日,座堂位於倫格羅。現任教區主教為多納多·奧利韋里奧。2009年有教友32,900人,佔總人口99.7%。有廿九個堂區(廿五個位於科森札省,兩個位於波坦察省,兩個分別位於萊切和佩斯卡拉省)、司鐸四十一位。.

查看 聖座和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倫格羅教區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皮亞納德利亞爾巴內西教區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皮亞納德利亞爾巴內西教區(Eparchia Planen(sis) Albanensium、Eparchia di Piana degli Albanesi、Eparhia e Horës së Arbëreshëvet),是義大利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區成立於1937年10月26日,但早在1784年2月6日起在西西里就已經有東方禮教區,由領銜主教牧養。 教區位於西西里島西部,分為四個不相連的地塊。座堂位於皮亞納德利亞爾巴內西,副座堂位於巴勒莫。2009年有教友28,500人,佔總人口95.0%。有十五個堂區、司鐸卅一位。目前教區主教席位處於出缺狀態,宗座署理為保祿·羅密歐。.

查看 聖座和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皮亞納德利亞爾巴內西教區

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

義大利是目前世界上世界遺產项目最多的國家。截止2017年7月,意大利共擁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8项,自然遗产5项。意大利也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目最多的国家。意大利拥有多项跨国遗产,其中1项与圣座共有,2项与瑞士共有,1項与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等2國共有,1项与瑞士、奥地利、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等5国共有,还有一项与阿尔巴尼亚等12国共有。 意大利于1978年6月23日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从而可在下一年申报并登录本国的世界遗产项目。1979年在开罗和卢克索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瓦尔卡莫尼卡的岩画成为意大利的首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直到2000年,意大利才拥有了第一项自然遗产——埃奥利群岛。目前,意大利尚未拥有混合遗产。意大利的大多数世界遗产项目都是在2000年以前登录的,其中1997年在本土那不勒斯召开的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意大利一举成功登录了10项世界遗产。 意大利曾多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执委,分别为1978年至1985年 、1987年至1993年、1993年至1999年 、1999年至2001年。曾两次主办世界遗产大会,分别是1983年在佛罗伦萨和1997年在那不勒斯。.

查看 聖座和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

羅傑·埃切加雷

羅傑·埃切加雷(法語:Roger Etchegaray:),是法國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領銜波多-聖魯菲納羅馬城郊教區主教。也是聖座榮休主席。.

查看 聖座和羅傑·埃切加雷

羅馬尼亞禮天主教坎頓聖喬治教區

羅馬尼亞禮天主教坎頓聖喬治教區(Eparchia Sancti Georgii Martyris Romenorum、Romanian Catholic Eparchy of St George's in Canton、Eparhia Sfântul Gheorghe de Canton, Ohio)是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行羅馬尼亞希臘禮。雖然她不受希臘禮天主教弗格拉什暨阿爾巴尤利亞總教區管轄(直屬聖座),但也是羅馬尼亞東儀天主教主教會議成員。 2008年有教友5,900人、14個堂區、22名司鐸、2名終身執事、6名修士、4名修女。教區包括美國和加拿大,主教座堂位於俄亥俄州坎頓。現任教區主教為若望·博泰安。 1982年12月4日設代牧區,1987年3月26日升為教區。.

查看 聖座和羅馬尼亞禮天主教坎頓聖喬治教區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Camerlengo di Santa Romana Chiesa),亦譯為總務樞機、教廷財務總管、教廷總務、或直接簡稱為「總司庫」,是聖座重大職務之一,從屬於。該職位的功能如同其名,主要負責統籌管理羅馬教廷的財務。 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布的宗座憲章《善牧》(Pastor Bonus)中,規定總司庫必須由樞機出任,雖然在15世紀時並非全由樞機來擔任。此職在宗座出缺期間,還要全權暫代處理羅馬教廷的事務,並向樞機團報告,且要負責安排接下來的教宗選舉。 現任總司庫為讓-路易·托朗樞機,自2014年12月20日起擔任此職。.

查看 聖座和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羅馬觀察報

《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 Romano,)是一份梵蒂冈报纸,,此报纸刊登教宗的讲话,报道圣座的活动和天主教会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此报纸也刊登文化评论。 此报是圣座的一份非官方报纸, 但并不是正式官方报纸。此报纸每刊刊头处都印有两句拉丁格言: Unicuique suum (爱主乐群)与 Non praevalebunt (她)。 此报纸现任主编是乔瓦尼·玛丽亚·维安。 现今,此报纸的立场相较创刊时更加客观、温和,2006年10月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枢机在报纸创立与历史展的开幕式讲话上称赞其“呈现了教会真实形象与自由理念”, 枢机更称此报是“传播圣伯多禄宗徒继承人的教导与天主教会动态的工具”。 2015年6月27日,教宗方济各在一份自动手谕中声明:《罗马观察报》最终将被整合进罗马教廷新近成立的传播秘书处。.

查看 聖座和羅馬觀察報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查看 聖座和羅馬教廷

羅貝托·圖齊

羅貝托·圖齊(Roberto Tucci,),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司鐸級樞機和耶穌會會士。也是原梵蒂岡電台台長。.

查看 聖座和羅貝托·圖齊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倫敦聖家教區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倫敦聖家教區(Єпархія Пресвятої Родини у Лондоні,羅馬化:Yeparkhiya Presvyatoyi Rodyny u Londoni)是爲大不列顛的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徒所成立的東方禮教區。它是英國唯一的東方禮教區。 教區前身是大不列顛的烏克蘭人代牧區,于1957年6月10日成立,最初是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信友所建,自1968年5月12日,代牧區的範圍擴大至整個大不列顛,即包括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 2013年1月18日升為教區,首任主教為Hlib Lonchyna。 不像在烏克蘭以外的其他許多烏克蘭僑民(Ukrainian diaspora)移居的國家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大不列顛的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沒有東方禮教區(eparchy)的地位(相當于拉丁禮教會的教區的地位),而僅有東方禮宗座代牧區(exarch)地位。此外,相對于其他在不列顛的拉丁禮教區,該東方禮宗座代牧區由于信友數量較少,故提供的服務如學校和護理中心便較少。.

查看 聖座和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倫敦聖家教區

瑞士近卫队

宗座瑞士近衛隊(Pontificia Cohors Helvetica;Päpstliche Schweizergarde;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Pontifical Swiss Guard),於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建立。瑞士近衛隊是。 瑞士近衛隊的制服包含藍色、紅色、橙色和黃色,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外觀。現代瑞士近衛隊的性質,就如同教宗的保鏢一樣。瑞士近衛隊配備的武器包含了傳統的斧槍以及多項現代武器。由於在1981年曾經發生,瑞士近衛隊的重點任務也增加了保護非儀式人員,而在其訓練過程,也可明顯看到對於和輕兵器的大幅增加。 瑞士近衛隊的招募條件,包含了他必須是未婚瑞士籍天主教男子,年齡介在19至30歲之間,且已經完成了瑞士軍事部隊的基礎訓練。 Official Vatican web page, Roman Curia, Swiss Guards, retrieved 7 August 2006 瑞士近衛隊是保護天主教會、聖座、羅馬教廷和教宗本人的雇傭兵組織,隊員原本為受雇於保護君主的傭兵,而漸漸轉變為專屬於梵蒂岡城國的近衛隊性質的雇傭兵組織,服務年限差不多介於2年和25年之間。.

查看 聖座和瑞士近卫队

特別主教轄區

特別主教轄區(Personal ordinariate),或称个别教长管辖区,常被更確切地稱為“前安立甘宗特別主教轄區”,是羅馬天主教中隶属聖座的自治教会组织,是以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宗徒憲章《聖公會的結合》(Anglicanorum coetibus)谕令而建立的。 建立的目的是让前聖公會中願意與羅馬天主教完全共融的圣职人员及信众加入天主教,並允许前聖公會人士在与天主教会共融的同时还保留“独特圣公会遗产”的元素。特別主教轄區在教會法上被視為有法人身分,擁有等同教區的地位。 目前有三個特別主教轄區: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澳大利亞)、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美國、加拿大).

查看 聖座和特別主教轄區

花地瑪聖母

法蒂瑪聖母是天主教徒给1917年在葡萄牙花地瑪连续六个月于当月的13日显现给三个牧童而后被天主教会所认为是“聖母瑪利亞”者的称号。由于该三名牧童称她自称为“玫瑰玛利亚”,因此这个称号也有使用,往往这两个称号也被合用,比如“玫瑰法蒂瑪圣母”(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 de Fátima)。.

查看 聖座和花地瑪聖母

韩大辉

韓大輝總主教(英文名:S.D.B.,),宗座驻希腊大使及天主教锡拉总教区領銜總主教。2010年至2017年任聖座萬民福音部秘書長,是有史以來在教廷擔任过最高職務的華人;並曾任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

查看 聖座和韩大辉

莱奥纳多·桑德里

萊奧納多·桑德里(西班牙語:Leonardo Sandri:),是阿根廷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

查看 聖座和莱奥纳多·桑德里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全部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当时还未升级为州)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再者,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通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查看 聖座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缩写为JCPOA;برنامه جامع اقدام مشترک)又称“伊朗核協議”(Iran nuclear deal.)或“伊朗協議”(Iran deal.),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加上德国(即所谓的P5+1国家)以及欧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维也纳签订的国际协议,主旨為解决伊朗核危机。 早在2013年11月,伊朗就与P5+1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名为“全面計畫協議”(Joint Plan of Action)的临时性协议。在之后的二十个月时间里,各方围绕达成一个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計畫協議”而展开艰苦的谈判。临时性协议於2014年1月20日開始生效,此后各方同意延長谈判。第一次延長最後期限設定為2014年11月24日,第二次延長最後期限設定為2015年7月1日。2015年4月,各方就最终协议的框架达成一致,并于同年7月签署了最终协议。 协议规定,伊朗同意交出所有的中等纯度浓缩铀、98%的低纯度浓缩铀(从12000公斤减少到300公斤)以及大约2/3的气体离心机(从19000台减至约6000台并在未来13年内维持此规模)。在未来15年内,伊朗不得生产浓度超过3.67%的浓缩铀、不得建造生产钚所必需的重水反应堆或是对现有反应堆的燃料进行再处理。同时,未来十年内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将被限制在单个核设施内,且只能使用第一代离心机。其他核设施将转作他用以防止核扩散风险。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开展经常性现场核查以确保伊朗遵守该协议。作为回报,若伊朗切实可信地遵守协议规定的各项义务,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安理会将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定。伊朗隨后发表声明,表示會暫時留在此協議中與盟友及其他簽署國進行對話,若能達成合作目標,則此協議會繼續有效。.

查看 聖座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聖加大利納

瑟納的聖加大利納(Santa Caterina da Siena, ),意大利人,14世纪天主教女圣人,天主教教会圣师。她是道明會第三修會会士,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她曾經幫助额我略十一世把圣座的教廷由法國亞維農遷回意大利羅馬,并促使意大利各城国间建立和平。.

查看 聖座和聖加大利納

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

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Ordo Sancti Gregorii Magni,Ordine di San Gregorio Magno)由教宗額我略十六世於1831年9月1日建立以表彰對教會或在其自身工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天主教徒或非天主教徒。騎士團勳章名稱來自於大教宗聖額我略一世,是隸屬聖座的五個騎士團勳章之一。 勳章於1831年創立時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大十字騎士(第一級)、大十字騎士(第二級)、騎士指揮官和騎士。1905年教宗庇護十世將騎士團改革後,勳章改成四個等級,分別為大十字騎士、星級騎士指揮官、騎士指揮官及騎士,並沿用至今。女性自1994年起也可受勳。.

查看 聖座和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

聖座外交

圣座作為主權實體,國際法普遍承認其派遣使節與接受使節駐結的權利。要注意的是雖然教宗是梵蒂岡城國的國家元首,但是圣座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時(如交換使節),並非以梵蒂岡城國的政權身分,而是以圣座這個主權實體的身分,事實上在教皇國滅亡(1870年)到聖座與意大利王國政府簽定《拉特朗條約》成立梵蒂岡城國(1929年)的五十九年梵蒂岡之囚時期,聖座依然和許多國家通使邦交教廷與中國使節史,羅光著。 圣座的外交工作由教廷國務院負責。.

查看 聖座和聖座外交

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如下所列为圣座(Holy See)的教廷大使馆(apostolic nunciatures),宗座代表团(apostolic delegations)以及驻国际政府组织如联合国、欧洲理事会、阿拉伯联盟的观察员或代表使团,其各自领导的姓名、邮政与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详见教廷年鑑(Annuario Pontificio).

查看 聖座和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Sancti Petri;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艺复兴建筑Banister Fletcher, the renowned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calls it "the greatest cre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greatest of all churches of Christendom" in.

查看 聖座和聖伯多祿大殿

聖若望·瑪利亞·維雅納個人宗座署理區

聖若望·瑪利亞·維雅納個人宗座署理區(Administratio Apostolica Personalis Sancti Ioannis Mariae Vianney、Administração Apostólica Pessoal São João Maria Vianney)是巴西一個羅馬天主教個人宗座署理區,直屬聖座。也是唯一一個同類型的教會行政體系,也是唯一一個專為服務奉行脫利騰彌撒團體而設的教會轄區。名稱中的「個人」是指轄管是以成員為導向,而非以地緣為導向。就此層面的類似體系還有以軍中服役的天主教徒為對象的軍中教長區,或是特別主教轄區。.

查看 聖座和聖若望·瑪利亞·維雅納個人宗座署理區

聖海倫納

聖海倫納、聖海倫、聖海倫娜(拉丁語:Flavia Iulia Helena Augusta ,英語:Saint Helen, hl.Helena, Helena Augusta or Helena of Constantinople , 德语:Flavia Iulia Helena , 西班牙語:Sant' Elena, S.Elena , 法語:sainte Hélène,)是罗马帝国皇后,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妻子。她有名的事迹是在274年生君士坦丁一世,以及在基督宗教傳說中找到了真十字架。她在天主教及正教會都被視作聖人。.

查看 聖座和聖海倫納

聖敘爾比斯日規

聖敘爾比斯日規是坐落在法國巴黎聖敘爾比斯教堂內的天文測量裝置。它的晷針被設計成在地面上投射出日影,用來測量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在近代的早期,法國和義大利的一些教堂為了更好的測量一些天文事件,在設計上都會安置日規和晷針。這些教堂包括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聖殿、波隆那的聖白托略大殿和在羅馬的修道院。 但這些日規最終都因為望遠鏡的強大威力而被廢棄了功能The sun in the church: cathedrals as solar observatories J.

查看 聖座和聖敘爾比斯日規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查看 聖座和联合国

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聯合國地理區劃列表闡述联合国如何為世界各地作地理分区。据联合国说法,将世界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特定的地理分区和分组僅为了统计方便,并不表示联合国对有关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的政治或其它所属有任何的假设。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總数和疆界亦非一成不变,主权国有分有合,「分」有冷战末期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天鵝絨離婚,「合」有两德统一,联合国对其分区亦隨之變更。本表茲引用最新的联合国资料,截至2013年10月31日。.

查看 聖座和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達里奧·卡斯崔隆·霍約斯

達里奧·卡斯崔隆·霍約斯(Darío Castrillón Hoyos:),另有漢名賈士榮,是天主教哥倫比亞籍司鐸級樞機。也是聖座「天主的教會」宗座委員會榮休主席。.

查看 聖座和達里奧·卡斯崔隆·霍約斯

菊地功

菊地功(),是日本籍天主教總主教和聖言會會士。也是後任東京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菊地功

靈醫會

醫會(Camillians)是一間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國際性天主教修會,歷史上曾坐落於熱那亞馬德烈戰神廣場。即所處地。由嘉民·德·雷列斯創立,會員尊其為會祖。M.I.為其創立者們的勳銜。.

查看 聖座和靈醫會

馬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斯特魯米察-斯科普里教區

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斯特魯米察-斯科普里教區 是馬其頓共和國一個馬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教區,直屬聖座。是馬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會管轄唯一的個別教會。 範圍包括馬其頓共和國全境,教座位於斯特魯米察。2016年有教友11,374人、八個堂區、十六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基羅·斯托揚諾夫 。 教區設前身為馬其頓宗座代牧區,成立於2001年1月11日。2018年3月31日升格並易名。.

查看 聖座和馬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斯特魯米察-斯科普里教區

馬爾他部

他部(Villa Malta o delle Rose)為馬爾他騎士團唯二擁有治外法權的建築,位於義大利羅馬市,是馬爾他騎士團外交部以及駐義大利大使館兼駐聖座大使館。.

查看 聖座和馬爾他部

馬龍尼禮天主教安特利亞斯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安特利亞斯總教區(Archieparchia Anteliensis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教座成立於1988年6月11日。2012年有162名司鐸、九十三個堂區、249,971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卡米爾‧扎伊丹。 A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安特利亞斯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的黎波里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的黎波里總教區(Archidioecesis Tripolitana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馬龍尼禮教會在17世紀設立教區,1736年升為總教區。2010年有181名司鐸、125個堂區、141,0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彌額爾·阿布賈烏德。 T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的黎波里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賽達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賽達教區(Dioecesis Sidoniensis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賽達就是聖經時代的漆冬,馬龍尼禮教會1736年設立泰爾暨賽頓教區,20世紀初分開。2010年有六十七名司鐸、106個堂區、150,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厄里亞‧納賽爾。 S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賽達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Archieparchia Aleppensis Maronitarum)是敘利亞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教座成立於17世紀。2009年有七名司鐸、五個堂區、4,0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若瑟·阿尼斯·阿比阿德。 Category:阿勒颇省基督教 A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泰爾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泰爾總教區(Archidioecesis Tyrensis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泰爾就是聖經時代的提洛,馬龍尼禮教會1736年設立泰爾暨賽頓教區,20世紀初分開。1965年升為總教區。2010年有廿九名司鐸、廿二個堂區、42,5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舒凱拉拉-納比勒‧哈吉。 T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泰爾總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朱拜勒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朱拜勒教區(Dioecesis Bybliensis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教區位於朱拜勒縣。馬龍尼禮教區在1673年6月12日成立,1768年與巴特倫教區合併,1990年6月7日分出。2009年有101名司鐸、八十八個堂區、250,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彌額爾‧奧恩。 J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朱拜勒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扎赫勒教區

馬龍尼禮天主教扎赫勒總教區(Dioecesis Mariamnensis Maronita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馬龍尼禮),直屬聖座。 1977年8月4日教區與巴勒貝克教區合併。1990年6月9日分出。教區2010年有三十四名司鐸、三十三個堂區、48,995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曼蘇爾·霍貝卡。 Z Category:馬龍尼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馬龍尼禮天主教扎赫勒教區

馬里奧·澤納里

里奧·澤納里(Mario Zenari,),是意大利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聖座駐敘利亞大使。.

查看 聖座和馬里奧·澤納里

马克·乌埃勒

克·烏埃勒(catIdx),是加拿大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也是會士。現任聖座和。.

查看 聖座和马克·乌埃勒

马达钦

達欽主教(),聖名達陡,上海人,1994年晋铎,2012年晋牧,现任天主教上海教區辅理主教(宗座认可)。.

查看 聖座和马达钦

詹姆斯·迈克尔·哈维

詹姆斯·邁克爾·哈維(James Michael Harvey,),是美國藉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總鐸。.

查看 聖座和詹姆斯·迈克尔·哈维

諾爾維托·里韋拉·卡雷拉

諾爾維托·里韋拉·卡雷拉(Norberto Rivera Carrera,),是墨西哥藉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墨西哥城總教區總主教和墨西哥主教長。.

查看 聖座和諾爾維托·里韋拉·卡雷拉

魯文·薩拉薩爾·戈麥斯

赫蘇斯·魯本·薩拉薩爾·戈麥斯(Jesús Rubén Salazar Gómez、Rubén Salazar Gómez:)是天主教哥倫比亞司鐸級樞機。同時也是現任波哥大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魯文·薩拉薩爾·戈麥斯

豪爾赫·梅迪納

豪爾赫·阿圖羅·阿古斯汀·梅迪納·埃斯特維斯(英語:Jorge Arturo Agustín Medina Estévez:),是天主教智利籍司鐸級樞機。也是聖座榮休部長。.

查看 聖座和豪爾赫·梅迪納

貝拉三世

貝拉三世(III.;Bela III;Belo III;),阿爾帕德王朝匈牙利及克羅地亞國王(1172年—1196年在位)。蓋薩二世與其妻子基輔的歐芙洛緒涅的次子,伊什特萬三世的弟弟。.

查看 聖座和貝拉三世

贝尼亚米尼·斯泰拉

贝尼亚米尼·斯泰拉(Beniamino Stella,),天主教会枢机,意大利人,现任圣座圣职部部长。 斯泰拉出生于意大利皮耶韦迪索利戈,于1966年3月19日晋铎,1987年9月5日晋牧。2013年9月21日起担任圣职部部长。2014年2月22日被教宗方济各册封为枢机。.

查看 聖座和贝尼亚米尼·斯泰拉

费尔南多·斐洛尼

费尔南多·斐洛尼(Fernando Filoni,),天主教会主教級樞機,意大利人,现任圣座万民福音部部长。 斐洛尼出生于意大利曼杜里亚,于1979年7月3日晋铎,2001年3月19日晋牧。2011年5月10日起担任万民福音部部长。2012年2月18日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枢机。.

查看 聖座和费尔南多·斐洛尼

路易九世 (法兰西)

路易九世(Louis IX;),绰号贤人(le Prudhomme),俗称圣路易(Saint Louis),自1226年至去世为卡佩王朝法兰西国王,在位超过43年。天主教會1297年封他为圣人。路易九世是法王雄狮路易八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布朗什的次子,幼年接受了严格且宗教性强的教育。他是父母幸存孩子中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时年12岁。1226年11月29日他在兰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据路易八世的遗嘱对他进行“监护”,直到他长大成人。 成年后,路易结束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间的冲突,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圖的控制。 路易九世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试图在他的王国内实现公平。他发布“国王四十日”,将執達吏和軍事糾察引入国内,導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路易的行动和声望超越国界,他是欧洲不同君主間的仲裁人和争端平息者。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最高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另一方面,路易非常虔诚,建立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以扶贫济弱,努力使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學院,于1242年建造圣礼拜堂以崇敬圣物。 路易根据他病笃时的心愿,在奇迹般病愈后再度起誓,在弟弟阿图瓦的罗贝尔、普瓦捷的阿尔封斯以及安茹的夏尔的陪同下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回国后,路易将十字军失败的原因归因为神的惩罚,因此加强王权,重建基督教道德秩序。他决定惩治褻瀆、赌博、放贷和卖淫;他也试图让犹太人自愿或强制改宗。为此,他对犹太人施以各种手段,包括焚毁塔木德等,他在统治末期,迫使犹太人在胸前和后背佩戴黄色或红色的圆形标志,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攻击。最后他在组织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期间,可能因痢疾于1270年去世。 路易九世于1297年8月11日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尊崇为法兰西的圣路易(saint Louis de France)。他的庆节日固定在他去世之日8月25日。身为君主,当今人们认为他促进了法国经济、知识和艺术复苏,并把处于祖父菲利普·奥古斯特和孙子美男子菲利普之间的他视为卡佩王朝直系三大君主之一。.

查看 聖座和路易九世 (法兰西)

麥當娜

丹娜(Madonna Louise Ciccone,),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貝城,是美國著名女歌手、演員和企業家。她跳脫主流流行音樂歌詞內容和音樂錄影帶視覺成像的傳統框架,公然挑戰世俗禁忌議題,在全球獲得極高的知名度,她憑藉著一支支膾炙人口的經典MV引爆話題,是利用影音影像手法達到宣傳自我最徹底的藝人。瑪丹娜不斷重塑她的音樂形象,完全主宰自己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她那高調行事作風以及不輕易妥協的強悍個性,引發極端正反兩面的評價,看不慣她行事作風的人,可能對她大肆抨擊和無情批評。但相反的,她也被一群廣大的支持者簇擁著,她被歌迷和媒體封為「流行女皇」。瑪丹娜的形象總是受到非議,但她的音樂創作水準卻是不容質疑,音樂評論家們對她的作品總論褒多於貶,她也成為當代西洋流行樂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瑪丹娜成長於美國密歇根州,在搬往紐約追夢她的現代舞事業之前,她曾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的。在經歷音樂組合早餐俱樂部和艾美之後,1982年她與Sire唱片(一個附屬於華納兄弟唱片公司的廠牌)簽約,並於翌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之後她亦發行了一系列商業性成功的專輯,諸如《宛如处女》、《忠實者》、《宛如祈禱者》、《音樂聖堂》以及《娜式糖》等等,其中也包括獲得葛萊美獎肯定的《光芒萬丈》與《娜語錄》。瑪丹娜不只是一個歌手,她參與了大多數作品的創作和製作工作,當然也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包括同時拿下英美兩地冠軍的《爸爸別說教》、《她是誰》、《宛如祈禱者》、《風尚》和《音樂聖堂》等招牌歌曲。此外,由她所主唱的電影主題曲《為你瘋狂》、《跟上旋律》、《以生見證》和《這裡曾是我的遊樂場》等歌曲,在排行榜上也獲得相當優異的成績。 瑪丹娜的電影角色亦幫助她獲得更多知名度;她曾憑藉電影《貝隆夫人》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但她的大多數其它電影卻被評論家詬病。她涉足的其它行業包括時裝設計,童書撰寫和電影製作。瑪丹娜被譽為有頭腦的女商人,特別是在1992年她與時代華納合資創辦娛樂事業公司(包括與)之後。2007年她與Live Nation簽約了一紙史無前例的價值1.2億美元的。 瑪丹娜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的唱片銷量,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証為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美國唱片業協會表示她是20世紀唱片銷量最高的搖滾女歌手和美國史上唱片銷量最高歌手排名的女歌手第二位,擁有6.45千萬的認證唱片銷量。根據《告示牌》,瑪丹娜是,票房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她在《告示牌》評選的「」中位居第二位,僅次於-zh-cn:披头士乐队; zh-tw:披頭四樂團; zh-hk:披頭四樂隊;-,是史上最成功的獨唱藝人。瑪丹娜是的五位創始成員之一,並在擁有參選資格的第一年就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

查看 聖座和麥當娜

黎培里

黎培理樞機(Cardinal Antonio Riberi,)是摩納哥籍的罗马天主教会司鐸級樞機。曾被聖座派駐英屬東非、中國、愛爾蘭、西班牙等國任使節。.

查看 聖座和黎培里

黄炳章

炳章(),广东省惠来县人,天主教汕头教区主教(自选自圣),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

查看 聖座和黄炳章

輔仁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通稱輔仁大學、輔大(FJCU、FJU),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的私立天主教大學。初由本篤會於1925年建校北京,1933年改聖言會接辦,1952年一度停辦後,復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聖職單位於1961年在臺復校。現址新北市新莊區,毗鄰捷運輔大站,設有12個學院、輔大醫院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與研究院。 輔大直屬教廷督導,現為同名法人體系一員及亞洲博雅大學聯盟、EUTW七校聯盟、優久聯盟創始成員,享有高度募款力及高度國際性。固定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發行全臺唯一A&HCI期刊。輔大校友涵蓋多國院士、各級政要、外交官、作家及影視名人在內,至今已達18萬餘人。.

查看 聖座和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The Peping/Peking/Beijing period of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簡稱北平輔大或北京輔大,是輔仁大學的一個歷史時期,包含5個前身校名--輔仁社(Fu Jen Academy)、北京公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以及國立輔仁大學。其主體於1952年被北京師範大學繼承。 1930年代,設址於濤貝勒府、恭王府的輔大,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或「五大名校」,加上北師大),在日佔北平時期,成為淪陷區內實質上的最高學府。 輔大北平時期直屬於羅馬教廷傳信部,在台復校後直屬於羅馬教廷教育部。.

查看 聖座和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簡稱輔大醫院、輔醫,是台灣新北市一所私立醫療機構,為輔仁大學醫學院的主要教學醫院之一,初期分等為地區醫院。院址與輔仁大學主校區一街之隔,並鄰近桃園國際機場捷運規劃中的A5a站。 輔醫以美國馬約診所為發展標的。.

查看 聖座和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Fu Jen Faculty of Theology of St.),簡稱輔神、輔仁神學院或聖博敏神學院,是臺灣僅有的天主教神學院,也是目前聖座唯一認可的華語神學院,位於新北市新莊區、輔仁大學校園旁。其前身為1929年耶穌會中華省在中華民國上海市創立的聖羅柏‧白敏神學院,遷往臺灣後曾附屬於輔仁大學之下,2011年起成為獨立神學院。.

查看 聖座和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龚品梅

品梅樞機(Cardinal Ignatius Kung Pin-mei,),又名龔天爵,聖名依納爵,生於中國江蘇省松江府川沙撫民廳唐墓橋(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唐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為羅馬天主教會司鐸级樞機並曾任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天主教南京總教區和天主教蘇州教區宗座署理。.

查看 聖座和龚品梅

錢余榮

錢余榮(),聖名多默,江苏省铜山县人,天主教徐州教區自选自圣主教(後獲宗座承認),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天亞社,徐州教區退休主教錢余榮安息主懷,2013-03-26.

查看 聖座和錢余榮

范学淹

范学淹主教(Bishop Peter Joseph Fan Xue-yan,),得到圣座认可但是未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天主教保定教区主教(1951年4月12日-1992年4月16日)。.

查看 聖座和范学淹

胡振中

胡振中樞機(Cardinal John Wu Cheng-chung;)生於中國廣東省五華縣河口鄉,生前為羅馬天主教会樞機,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2002年因骨髓癌於香港瑪麗醫院病逝,享年77歲。香港教區主教隨後由陳日君接任。.

查看 聖座和胡振中

阿爾貝特·凱塞林

阿爾貝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德國空軍元帥。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跻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获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凱塞林於1904年以見習軍官的身份加入了,服役於砲兵部門。1912年,他完成了作為氣球觀測員的訓練。在不久后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在東西兩線服役過。之後,儘管未曾進入研修,凱塞林還是分派至總參謀部服勤。凱塞林在戰後留於德國陸軍中,但於1933年離職,并赴任帝國航空部行政首長。在此職位上,凱塞林參與重建德國航空工業,奠定了未來德國空軍的基礎,並在1936至1938年期間擔任空軍參謀長。二戰期間,凱塞林指揮空軍參與了波蘭與法國的入侵行動、不列顛戰役和巴巴羅薩行動;他亦曾擔任南方戰區總司令,指揮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全部的德軍部隊;在盟軍登陸義大利後,凱塞林也組織部隊進行極為頑強的抵抗,一直到1944年10月意外受傷;在二戰最後幾天裡,凱塞林還擔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凱塞林的軍事才能與成就甚至贏得了盟軍的尊敬,但其名聲也因為屬下部隊在義大利的屠殺行徑而受損。 戰後,凱塞林遭判戰爭罪,並判處死刑,但隨後赦免為無期徒刑。由於媒體宣傳與政治因素,官方對外聲稱因「健康理由」而將凱塞林於1952年釋放。凱塞林也是僅有的三位出版個人回憶錄的納粹德國陸空軍元帥之一,其書名為《最後一日的士兵》(Soldat bis zum letzten Tag)。.

查看 聖座和阿爾貝特·凱塞林

阿里·曼蘇爾

阿里·曼蘇爾(波斯語:علی منصور、英語:Ali Mansur;1895年-1964年12月8日)又稱曼蘇爾·穆爾克,是一位伊朗總理。 曼蘇爾出生於德黑蘭,先後出任過呼羅珊省及阿塞拜疆省總督、駐意大利、聖座、土耳其大使,兩度出任總理,六度出任內閣部長。 他的政策被視為高度親英。 他的兒子哈桑-阿里·曼蘇爾(Hassan-Ali Mansur)在1960年代曾短暫出任總理。.

查看 聖座和阿里·曼蘇爾

蘇格蘭宗教改革

蘇格蘭宗教改革(Scottish Reformation)是蘇格蘭王國在1560年正式與罗马天主教会教宗決裂而產生的一系列改革,為整個歐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蘇格蘭宗教改革以加爾文主義重塑了蘇格蘭的教會,使得蘇格蘭長老會成為了蘇格蘭國教。 1560年蘇格蘭改革議會形成,該議會拒絕承認教皇的權威,禁止教眾舉行彌撒,並且批准了蘇格蘭信條。在這之前蘇格蘭由教皇支持者法蘭西王國的瑪麗·德·吉斯統治,因此這項改革也被看做是反抗法蘭西霸權的運動。.

查看 聖座和蘇格蘭宗教改革

蒙古天主教

蒙古天主教会是普世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服从教宗和罗马教廷的精神指导。在该国仅有大约300名天主教徒,在首都乌兰巴托有3座教堂为其服务。 13世纪,天主教在蒙古统治时期传入中国,后来被迫转入地下,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1922年外蒙古建立了第一个教区,但不久蒙古建立了共产党政权,所有传教活动全部终止。 1991年蒙古民主化以后,天主教传教士回到蒙古,重建教堂。到2006年,已经有1个监牧区(天主教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區),一名主教(主教座堂為烏蘭巴托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3座教堂,1992年圣座和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若望保禄二世曾计划访问蒙古国,本笃十六世有望成为第一位访问蒙古的教宗。.

查看 聖座和蒙古天主教

蒙特費爾特羅家族

蒙特費爾特羅家族(da Montefeltro)是一個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貴族世家,該家族於13世紀起獲封烏爾比諾領主並持續統治著烏爾比諾公國直到1508年絕嗣為止。.

查看 聖座和蒙特費爾特羅家族

邢文之

邢文之主教(),曾是天主教上海教区辅理主教,被迫向罗马教廷辞职。 1963年4月17日,邢文之出生在山东省天主教周村教区的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家庭。1983年9月进入上海佘山修院。1989年从修院毕业。1990年晋铎,在修院服务工作。1996年加入上海教区。1997年起任松江本堂神父,兼修院神师。1998年至2003年当任上海教区副主教。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留学。 2005年6月28日,由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主礼,周村教区马学圣主教和宁波教区胡贤德主教襄礼,被祝圣为上海教区辅理主教。2009年下半年,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鲁贤再次任命邢文之辅理主教为佘山修院院长,以取代前任院长方祖耀神父。 邢文之辅理主教的祝圣得到了罗马天主教会圣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双重认可,因此也就得到了地上与地下教友的普遍认可。外界有评论认为他很有可能成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的接班人。但也有意见认为,由于邢文之辅理主教在被祝圣后,拒绝参与2006年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安排的不被教廷认可的天主教安徽教区主教刘新红的祝圣典礼,引起了政府当局的不满,因此这很有可能成为其接任的障碍所在。 圣座驻菲律宾大使馆的领事、驻港中国事务特别代办尤安泰蒙席曾对一位旅欧的上海神父表示,虽然邢文之主教的辞职,导致他已经与上海教区没有任何行政关系,但他仍具有主教的神权。.

查看 聖座和邢文之

鄧鏡波學校

鄧鏡波學校(Tang King Po School)於1953年創校,並以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鄧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基本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款項作建築校舍之用。其佔地17,000平方米。1951年,香港政府以象徵式年租批出土地,指定用作興建一所非牟利學校。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位於九龍的鄧鏡波學校 簡稱「九鄧」或「波記」,鄧鏡波學校學生 簡稱「波記仔.

查看 聖座和鄧鏡波學校

里加多·布拉斯奎茲·佩雷茲

里加多·布拉斯奎茲·佩雷茲(西班牙語:Ricardo Blázquez:),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巴利亞多利德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里加多·布拉斯奎茲·佩雷茲

里卡多·埃扎蒂·安德雷略

里卡多·埃扎蒂·安德雷略(Ricardo Ezzati Andrello:),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智利的聖地牙哥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里卡多·埃扎蒂·安德雷略

里卡多·維達爾

里卡多·提托·傑明·維達爾(菲律賓語:Ricardo Tito Jamin Vidal:),是菲律賓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曾出任宿務總教區總主教。.

查看 聖座和里卡多·維達爾

金鲁贤

金鲁贤主教(Aloysius Jin Luxian;吳語:Cin Lu-yie;),本名金鲁意,圣名类思。被教廷認可為天主教上海教区助理主教,中国天主教愛國會認證為正權主教。.

查看 聖座和金鲁贤

若翰·雷

若翰·雷(Giovanni Battista Re:)是意大利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領銜薩比娜-波焦米爾泰托羅馬城郊教區主教。也是聖座榮休部長,樞機團副團長。.

查看 聖座和若翰·雷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是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卡罗尔·若瑟·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出生於波蘭,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僅次於庇护九世。 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教宗良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和教宗尼各老一世。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4月27日,將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月22日。.

查看 聖座和若望·保祿二世

若望·費舍爾

若望·费舍尔(圣若望费舍尔,Saint John Fisher,)是一位英格兰王国的罗马天主教主教、樞機和殉道圣人。他与圣托马斯·莫尔共用罗马天主教会的6月22日和英格兰教会的7月6日为他们的圣日。费舍尔由于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中拒绝接受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教会的首领,并且支持罗马教宗才是大公教会的权威首领而被亨利八世处决。.

查看 聖座和若望·費舍爾

若昂·布拉兹·德阿维斯

若昂·布拉兹·德阿维斯(João Braz de Aviz,),是巴西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聖座修會部部長。.

查看 聖座和若昂·布拉兹·德阿维斯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查看 聖座和英國上議院

雷納托·科蒂

雷納托·科蒂(Renato Corti,),是意大利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諾瓦拉教區榮休主教。.

查看 聖座和雷納托·科蒂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查看 聖座和耶稣会

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耶路撒冷獨立個體(Corpus separatum),是1947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計劃中所提出設立的。因為耶路撒冷於三大宗教都甚為重要,故計劃將耶路撒冷賦予特殊地位,置於特殊國際政權之下。 按此計劃,這一獨立個體將包括耶路撒冷市區,及週圍的各村鎮,東至阿布迪斯,南至伯利恆,西至艾因卡里姆(包括莫扎建造區),北至舒法特。這區域會「在特殊國際政權之下,由聯合國管理之」。1948年聯合國大會194號決議成立和解委員會,並重提對耶路撒冷的決議。1949年聯合國大會303號決議重申耶路撒冷須由永久國際政權管治的決定。 此一提議未有實行。1948至1949年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進攻新成立的以色列。其後阿以簽署停戰協定,西耶路撒冷歸以色列,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區歸外約旦。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收復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區,耶路撒冷正式回歸以色列。.

查看 聖座和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陳建仁

陳建仁,(),生於臺灣高雄旗山,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家,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第14任,無黨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人類遺傳學博士,並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婚後隨外省籍妻子羅鳳蘋成為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並獲聖座冊封為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與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學而優則仕,入公門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 2015年11月16日,無黨派的陳建仁請辭中研院副院長職位,宣布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第14屆正副總統,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天主教徒副總統,也是行憲後首位無黨籍副總統。.

查看 聖座和陳建仁

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

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66标准第一部分ISO 3166-1的二位字母表示方式,旨在为国家、属地、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建立国际认可的代码。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代码,被大量应用于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 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初次发表于1974年。ISO 3166-1标准中另外两种表示方式分别是ISO 3166-1三位字母代码、ISO 3166-1数字代码。.

查看 聖座和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

柯里昂家族

柯里昂家族(Corleone family),是一个虚构的定居于美國的西西里黑手党家族,由馬里奧·普佐于1969在小说《教父》中创作,該組織是美國黑幫五大家族之一。.

查看 聖座和柯里昂家族

李镜峰

李鏡峰主教(Bishop Lucas Li Jing-feng,),圣名路加,1947年晋铎,1980年晋牧,宗座認可天主教凤翔教區主教。.

查看 聖座和李镜峰

杰勒德·拉克鲁瓦

傑勒德•西普裡安•拉克魯瓦(Gérald Cyprien Lacroix,),是加拿大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現任魁北克總教區總主教和加拿大主教長。.

查看 聖座和杰勒德·拉克鲁瓦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查看 聖座和東儀天主教會

東方教會部

東方教會部(Congregatio pro Ecclesiis Orientalibus)是天主教會圣座的行政机构羅馬教廷的聖部之一。它是專責管理東儀天主教會的各個自治教會。現任部長為阿根廷籍的萊奧納多·桑德里樞機。.

查看 聖座和東方教會部

格哈德·路德维希·缪勒

格哈德·路德维希·缪勒(Gerhard Ludwig Müller,),天主教会枢机,德国人,现任圣座信理部部长。 缪勒出生于德国美因茨,于1978年2月11日晋铎,2002年11月24日晋牧。2012年7月2日起担任信理部部长。2014年2月22日被教宗方济各册封为枢机。.

查看 聖座和格哈德·路德维希·缪勒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

桑迪·胡克小学校園枪击案(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 shooting)是一宗2012年12月14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縣纽敦鎮桑迪·胡克小學发生的枪击案,当中28人(包括20名儿童)死亡。在枪手亚当·兰扎(Adam Lanza)自杀之前,18名儿童和6名成人在学校被杀。另有3名儿童受重伤被送至医院,其中2名在医院中死亡。枪手的哥哥瑞安·兰扎(Ryan Lanza)被康涅狄格州警察和FBI讯问,但没有被称为嫌犯。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校园枪击案。.

查看 聖座和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

桑托斯·阿夫里尔·卡斯特略

桑托斯·阿夫里尔·卡斯特略(Santos Abril y Castelló,),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羅馬聖母大殿總鐸。.

查看 聖座和桑托斯·阿夫里尔·卡斯特略

梵蒂岡城國政治

梵蒂岡城國是一個神權君主政體。羅馬天主教會的領導人教宗對梵蒂岡行使當然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權,這是較為罕見的非继承式君主制。 教宗是在前一任的教宗逝世或辭職之後由各樞機(現在僅限於80歲以下的所有樞機)召開的選舉秘密會議而產生的。會議在西斯汀禮拜堂舉行,並在禮拜堂大門被鎖上後開始投票。他們需要在這個已經上鎖的房間裡繼續投票直到有人取得選舉人最少三分之二的多數票而成為新教宗為止。樞機團團長會請求新教宗選擇他的尊號,教宗穿著白色的教宗袍,樞機主教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上向所有人說: 「Annuntio vobis gaudium magnum: habemus papam」(我向你們宣布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我們有教宗了!)。梵蒂岡城國是在1929年通過羅馬教廷和義大利之間的《拉特蘭條約》創立的。作為羅馬天主教的“中央政府”,聖座具有主權,允許它作為國家遞交或接受外交代表締結條約。它與179個國家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就梵蒂岡而言,它被國際普遍承認為主權領土。與羅馬教廷不同,它不接受或派遣外交代表,羅馬教廷代表其參與大部分國際事務。.

查看 聖座和梵蒂岡城國政治

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Bibliotheca Apostolica Vaticana.)是圣座的官方图书馆,一般簡稱為梵蒂冈图书馆,建立於1475年,位於梵蒂岡城的梵蒂冈博物馆旁。其為世界上手抄本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梵蒂冈每年准许4000到5000位学者入馆研究(需有大学或研究机构证明,且研究内容水平不得低于研究生论文水平),但只有教皇可以把藏书带出图书馆,而且阅览室严禁携带食物和笔,连矿泉水也不得携入。目前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其中7.5万册是手抄本,珍贵馆藏包括一部公元350年的圣经,就是所谓“梵蒂冈抄本”,是已知年代最久的圣经;还有一部用1.5公斤黄金装饰书页的圣经。梵蒂冈图书馆藏书包括一些中国古代图书。中华书局出版过《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目錄》(ISBN 978-7-101-05039-4)。.

查看 聖座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或称梵蒂冈电台,简称梵台,是圣座的官方广播电台,位于梵蒂冈城国。此电台是1931年由古列尔莫·马可尼所创建,今天它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和卫星提供40种语言广播节目。耶稣会从其创立之初开始承担整個电台的管理。 目前,在中国大陆,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及短波收听到该台的华语广播。.

查看 聖座和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機密檔案館

梵蒂岡機密檔案館(Archivum Secretum Vaticanum;Archivio Segreto Vaticano)是指梵蒂岡城內儲存聖座、教皇過世之前公佈的所有文獻的檔案。教皇擁有該檔案,直到下一個教皇繼任為止。檔案還包括了信件和羅馬教皇的賬簿。這裡的「機密」一詞和現在的機密的意思不同,其意思更接近「私有」,表示這些是教皇的私人財產。.

查看 聖座和梵蒂岡機密檔案館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聖座和梵蒂冈

楊生·愛諾德

楊生·愛諾德,英文:(St.))是聖言會創辦人,傳教士,神父。其後由聖座追封為真福者及聖人。.

查看 聖座和楊生·愛諾德

楊鳴章

楊鳴章主教(The Most Reverend Michael Yeung Ming-cheung, ),現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查看 聖座和楊鳴章

樞機

樞機是教宗治理天主教會上主要的助手和顧問之職務,由教宗親自任命,是天主教會各級神職人員中僅次於教宗的職位,因而常被外界視為「教會親王」。該職通常由具主教銜的神職人員出任,他們通常也是重要教區的正權主教、或是聖座重要部門的首長。 樞機的拉丁文原名為「cardo」(英文對應詞為「cardinal」),有鉸鏈、樞紐、重要的意思。另一字源為「incardinare」。樞機們組成樞機團,當教宗職務出缺時,只有樞機團有權選舉下一任教宗,傳統上教宗也由樞機中選出。領樞機職的人本身很多是主教,因穿紅衣、戴紅帽,故在中文環境裡,經常被天主教外人士稱為紅衣主教。.

查看 聖座和樞機

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列出50个国家的世界遗产。 在这个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序排列,基本上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列;個別国家的遗产项目按照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顺序排列,但由于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可能与官方排列顺序不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查看 聖座和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比基尼泳衣

比基尼泳衣(Bikini)是上半件為胸罩、下半件為内裤的女性專用两件式(或稱三點式)泳衣的简称。其造型设计為两片三角形布料覆盖着女性上身的乳房,下身的两片三角形布料则覆盖着前方的鼠蹊部和后方的臀部。下身比基尼的尺码范围从骨盆全覆盖到暴露性的G弦裤和丁字裤。 “比基尼”一词于1946年由比基尼的发明者巴黎工程师创造。他以实验过原子弹的比基尼环礁的名字给这件泳衣命名。同样来自巴黎的时装设计师于同年发明了类似的设计。由于具有争议性和袒胸露背的設計,比基尼被许多国家的海滩和公共场所的禁止。圣座曾宣布该设计有罪。尽管比基尼被认为有伤风化,但比基尼自由奔放的風氣,它还是逐渐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像碧姬·芭铎、拉寇儿·薇芝、等影星都在电影里德公共海滩穿着过比基尼。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比基尼型式的沙滩装、泳装和内衣等开始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流行。它已经成为沙滩排球和健美等运动项目的常见运动服,在選美活動也十分常見。而男性的内裤泳衣也可以称为比基尼。比基尼推动了精细行业的发展,如比基尼脱毛和日光浴Lorna Edwards, ", The Age, 2006-06-03。.

查看 聖座和比基尼泳衣

比耶稣更受欢迎

“比耶稣更受欢迎”(More popular than Jesus)或“比耶稣更伟大”(Bigger than Jesus)是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在1966年发表的极具争议的言论。列侬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的基督宗教)已经日渐式微,披头士乐队已经比耶稣基督更加流行,更得人心。这番点评起初在英国发表时并没有引起争议,但是在五个月后,列侬的言论在美国引起了基督教团体憤怒的反應。 在1966年3月,约翰·列侬在接受伦敦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记者Maureen Cleave采访时首次发出了这样的评论,但是当时公众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在5个月以后,美国一份青年杂志Datebook引用了列侬的话,引起了美国南部大规模的抗议。一些电台停止播放披头士乐队的歌曲,人们公开焚烧他们的专辑,原本安排好的新闻发布会也被取消,披头士乐队成员也受到了恐吓和威胁。这次争议事件正好发生在披头士乐队1966年的美国巡演期间,列侬和乐队经纪人布莱恩·爱普斯坦试图利用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来平息这一事件。乐队的几场巡回演出受到了恐吓,不得不中断,三K党也参与其中,举行了针对列侬言论的抗议。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披头士乐队在日后不再进行公开的现场演出,只在录音室制作音乐,美国巡演成为绝唱。.

查看 聖座和比耶稣更受欢迎

汉娜·苏霍茨卡

汉娜·苏霍茨卡(Hanna Suchocka,,)是一位波兰政治人物,律师,教授和宪法法律系主任以及前第一副主席。名誉主席。 她曾于1992年7月8日至1993年10月26日期间担任莱赫·瓦文萨总统政府的总理。她是波兰第一位女总理(此后还有埃娃·科帕奇和貝婭塔·席多)也是全世界第十四位女总理。.

查看 聖座和汉娜·苏霍茨卡

治外法权

治外法权是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权的情形,通常是外交谈判的结果。例如,若一个甲国公民当在乙国访问时享受治外法权,那麼这个人在涉嫌犯罪时,乙国的法院不能进行审判。.

查看 聖座和治外法权

沒有軍隊的國家列表

沒有軍隊的國家,是指沒有武裝力量的國家(主權國家),不包括境外領土,上述地方的國防由其他國家負責或以特定方式取代軍事。此處的「武裝力量」是指任何由政府主導的防禦組織,用以推行該政府的對內及對外政策。部分列表中的國家,如冰島與摩納哥,並無設置軍隊,但仍保有非警武力。 表列的国家中,不少与其前佔領国达成军事协议,因而沒有軍隊,摩纳哥与法国之间的协议是其中一例。与美国结下《自由联合条约》的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及帕劳在本国防务上没有发言权,在国际关系上只有少許發言權。冰岛在2006年前也同美国维持着一份防务协议,协议中要求美国必须在必要之时要保护冰岛本国的防务安全。安道尔曾因七百多年來没有进行战争且没有军队,而今只是保持着一支人数极少的军队,其主要任务也只是在官方场合护送国旗,在必要時該國可要求其他國家軍事支援。 其余的国家负责本国的防务安全,但是仅保留一支人数极少的军队或者根本没有军队。其中一些國家,例如哥斯达黎加、海地及格瑞那達,經歷了非军事化进程。其他國家成立以來就沒有軍隊,例如薩摩亞。这些国家没有军队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曾经或者现在依然得到另外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军事保护。 注意本表所列皆为“非军事化国家”,所以日本并不在此表之列。虽然根据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日本不擁有軍隊,但其自卫队實際上是武裝力量,並曾经参加国际维和任务,與德國受到限制的軍隊類似,是較為特殊的情況。.

查看 聖座和沒有軍隊的國家列表

波吉亞家族

波吉亞家族(Borgia,Borja),又譯博基亞、波奇亞,西班牙稱博爾哈家族。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家族,發跡於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在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顯赫。 波吉亞家族因15世紀至16世紀間的聯姻關係與政治結盟而顯赫,有兩位成員登上教宗寶座,即加里斯都三世(任期1455年-1458年)與亞歷山大六世(任期1492年-1503年),另有一位成員成了天主教聖人及數位樞機。 尤其在亞歷山大六世在位期間,波吉亞家族傳出了許多謠言,包括:緋聞、謀取聖座控制權、偷竊、強暴、賄賂、亂倫、謀殺、毒殺(砷中毒) 。他們的專權為周邊擁有相當地位的家族如奧爾西尼家族、科隆納家族所仇視;然而現代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有許多的謠言皆是出自家族的政治對手—儒略二世所散布的。波吉亞亦是文藝復興時期積極贊助文化活動的家族。.

查看 聖座和波吉亞家族

法国大革命年表

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年表.

查看 聖座和法国大革命年表

洪龍浩

洪龍浩(Francis Borgia Hong Yong-ho,홍용호 프란치스코;),是天主教平壤教区原主教。.

查看 聖座和洪龍浩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查看 聖座和满洲国

朝聖

朝聖是宗教或靈性生活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通常是到一處聖地或者是對某人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各大宗教都有朝聖的活動。從世俗的角度而言,朝聖是一種族群的認同,而非基於信仰。流行文化也正把朝聖重新定義,例如去探訪某小說、電視劇、電影或ACG等作品取材、拍攝的地點也被稱為朝聖、聖地巡禮。旅遊業興起之前,朝聖是人們離開家鄉出外遊歷的主要方式之一。.

查看 聖座和朝聖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查看 聖座和本篤十六世

朱塞佩·加里波底

朱塞佩·加里波第(,,又译加里巴尔迪;,,又譯--;)是一位意大利将领、爱国者与政治家。他在意大利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號稱意大利统一的宝剑。梁啟超將他与加富尔、朱塞佩·马志尼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此外,他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加富尔、马志尼同为公認的意大利国父。 加里波第在意大利复兴运动(统一运动)中是一位中心人物,因为他亲自指挥与参与了许多场战役,而这些战役最终导致了统一的意大利的形成。他通常是某一合法势力的代表。例如:他在1848年由米兰临时政府指派为将军,在1849年經罗马共和国战争部长指派为将军,以及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赞同下,代表他领导了。 加里波第也有“两个世界的英雄”之稱,这是因为他在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等国和在欧洲都有军事活动。在当时的国际性传媒报道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活动令他在意大利及海外赢得了重要的名声。在他那个时代,许多最伟大的知识分子,比如维克多·雨果、大仲马、乔治·桑,都对他刮目相看。英国与美国对他帮助巨大,在他困难时,这两个国家都为他提供过财政与军事上的支持。 在加里波第的广为流传的故事里,他与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他的志愿兵们将红衫作为他们的制服。.

查看 聖座和朱塞佩·加里波底

朱塞佩迪·卡普里奧

朱塞佩迪·卡普里奧(Giuseppe Caprio,中文名:高理耀,),是意大利的天主教司鐸級樞機。原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總團長。.

查看 聖座和朱塞佩迪·卡普里奧

朴魯榮

--> 朴魯榮(박노영、),韓國陸軍將領、外交官,亦曾以駐中華民國大使、駐聖座大使身份派赴台灣和梵諦岡。 朴氏於1949年加入韓國國軍,參與過韓戰及越南戰爭,歷任部隊指揮官、參謀長、駐外武官和韓美聯合軍司令部副司令,具有軍事外交經驗,並曾於朴正熙、全斗煥軍政府時代出任市長及國家委員等政治職務,後於1983年退役,官拜上將。1990年代起,他轉任駐外使節,於駐台期間經歷了1992年台韓斷交,因而成為末代韓國駐中華民國大使。.

查看 聖座和朴魯榮

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

本条目列出各项与年龄有关的各国领导人列表,并以國家元首和/或政府首脑为基准。标准上本列表包括总统、首相或总理和皇世家族。.

查看 聖座和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

戴多禄二世

教宗德奧二世(Theodorus PP.,約840年-897年12月或898年1月)是公元9世紀末一位在位時間短暫的教宗。當時意大利中部正受封建制度所帶來的暴力和混亂影響,天主教會亦因此而出現黨派衝突。德奧二世就在這個時候成為教宗,管理天主教會。他在這一段短時間的任期內主要將897年1月舉行的「殭屍審判」所決議的內容推翻,並恢復執行教宗福慕任內發出的教令。除此之外,他亦下令將遺體被沖上台伯河畔的福慕重新葬於聖伯多祿大殿。897年12月或898年1月,德奧二世在教宗國羅馬離世。.

查看 聖座和戴多禄二世

明道加斯

明道加斯(Mindaugas,约1200年—1263年9月12日)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立陶宛大公和唯一的立陶宛国王。 明道加斯的出身、早年生活和权力上升的过程至今无人知晓;不过在一份1219年的条约中,他作为一位上等公爵被提及,在1236年的一份文献中,他又被提及为全立陶宛人的首领;而且当时和现代的文献论及他的夺权之路时,都提到其至关重要的婚姻和对敌人的流放与谋杀。1230年代和1240年代,他将其统治版图向立陶宛本部的东南方延伸。1250年和1251年,在国内权力斗争时,明道加斯昄依罗马天主教;此举也使他得以与利沃尼亚骑士团,这一立陶宛人长期的敌人结盟。1253年夏,他获得加冕,成为立陶宛国王,统治着30万到40万子民。 在位10年,明道加斯在国家建设方面功劳卓著,而其与亲属和其他公爵的冲突仍在继续,且西立陶宛强烈抵制联盟的统治。他在东南方向扩张的领土受鞑靼人威胁。1261年他与利沃尼亚骑士团断交,并有可能放弃天主教信仰。1263年,明道加斯遭其侄特莱尼奥塔和另一位政敌道曼塔斯暗杀。他的三位直接继承人也遭毒手。直到特莱德尼斯在约1270年得到大公头衔,立陶宛的政治动乱才被平息。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明道加斯还没有什么名声,他的后代也并不出名,但在19和20世纪,他开始为人所知。明道加斯是唯一一位立陶宛国王;虽然自约盖拉之后的立陶宛大公也被封为波兰国王,但这两个头衔是彼此独立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明道加斯是立陶宛的建国者,他现在也被认为是阻止鞑靼人向波罗的海进军,令国际社会承认立陶宛,并使立陶宛向西方文明过渡的君王。 1990年代,历史学家发表调查报告,证明明道加斯在1253年7月6日加冕为国王。这一天现在被定为法定假日——。.

查看 聖座和明道加斯

明朝天主教

明朝天主教,是基督教第一大教派——天主教(罗马大公教会)第一次大规模传入并扎根中国汉族士大夫和基层民众的时期,在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上具有深远影响。.

查看 聖座和明朝天主教

斯坦尼斯瓦夫·里尔科

斯坦尼斯瓦夫·里爾科(Stanisław Ryłko,),是波蘭籍天主教執事級樞機。也是現任聖座主席。.

查看 聖座和斯坦尼斯瓦夫·里尔科

新世界秩序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時寫作NWO)是一項關於極權主義世界政府的陰謀論。此理論認為,世上有少數權力菁英階級組成的秘密集團、影子政府與其密謀的全球主義議程在幕後操控世界,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威權主義的世界政府,取代現今的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體制來統治世界,這項邪惡計畫稱之為「新世界秩序」。藉由一個包羅萬象的政治宣傳來建立新的意識形態,讓人類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歷史的進步。因此,許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和當代人物,被該理論認為是透過許多掩護機構來操縱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並使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作為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陰謀。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僅限於兩個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愛國者運動」與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中關於世界末日和敵基督的理論。諸如和般的懷疑論者都觀察到,右派民粹主義主張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義、拒絕現有的政治共識等政治哲學,不僅有許多知識分子接受,而且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紀末,全球壟罩在千禧年主義、人們積極的準備面臨世界末日的預期心理下,這項理論更加盛行於民間。2013年,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電話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相信有一個隱密的權力菁英團體正在推動一項全球性議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的真實性。.

查看 聖座和新世界秩序

方濟各 (教宗)

方濟各(Franciscus;Francesco;Francisco;)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本名豪爾赫·馬里奥·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耶穌會會士,義大利裔阿根廷人,能說流利的拉丁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德語。1958年加入耶穌會,1969年成為神父,1997年擔任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並在2001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樞機。他在2013年3月13日獲選為教宗,成為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是繼額我略三世後1282年以來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查看 聖座和方濟各 (教宗)

方濟各教宗牧徽

方濟各教宗牧徽於2013年3月18日公布。方濟各決定保持在1991年晉牧為主教時所用的牧徽與格言,但進行調整以反映教宗的地位。.

查看 聖座和方濟各教宗牧徽

方济各·科科帕尔梅里奥

方济各·科科帕尔梅里奥(Francesco Coccopalmerio,),天主教会枢机,意大利人,现任圣座法典条文解释委员会主席。 科科帕尔梅里奥出生于意大利圣朱利亚诺米拉内塞,于1962年6月28日晋铎,1993年5月22日晋牧。2007年2月25日起担任法典条文解释委员会主席。2012年2月18日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枢机。.

查看 聖座和方济各·科科帕尔梅里奥

日本天主教

日本的天主教屬於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始於1549年聖方濟·沙勿略東渡日本傳教,是天主教自反宗教改革時期以來第一批進行傳教的國家之一。天主教傳入日本之初曾蓬勃發展,但在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遭到禁絕與迫害,使得宗教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至幕末解除鎖國令後,日本天主教才得以復甦。現今日本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約44.8萬,除了各都市與聚落的教堂外,天主教會在日本各地亦設有多處文教與社福機構。.

查看 聖座和日本天主教

政治宣传

政治宣傳(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 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受眾的態度,因此一般不會公正的提供相關的資訊。政治宣傳往往有失偏頗,會選擇性的提供資訊,或者利用資訊,設法使受眾產生情緒性的反應。其預期效果是使目標受眾更可以接受某一特定的政治議題。政治宣傳可以是政治作戰中的一環。 利用偏見及情感的影響會加強人們對某一訊息的接受程度。例如政治宣傳中若讓人產生恐懼的感受,很容易使受眾接受宣傳的內容,達到宣傳者的目的。另一個政治宣傳的重要特徵是錯誤的信念往往是在無意識中產生或維持的,當人們對自身對訊息接受程度的了解越少,越容易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

查看 聖座和政治宣传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聖座和意大利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查看 聖座和意大利統一

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

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Eparchia Sancti Thomae Apostoli Melburnensis Syrorum-Malabarensium)是東儀天主教敘利亞-瑪拉巴禮教會在澳大利亞的一個教區,直屬聖座。主教座在墨爾本,地理範圍包括澳洲全國。.

查看 聖座和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

敘利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敘利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Archieparchia Aleppensis Syrorum)是敘利亞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敘利亞禮)。直屬聖座。 教座成立於1659年1月28日。2009年有八名司鐸、兩個堂區、8,0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德尼·安多尼·沙赫達。 Category:阿勒颇省基督教 A Category:敘利亞禮天主教教區.

查看 聖座和敘利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敘利亞禮天主教開羅教區

敘利亞禮天主教開羅教區(Eparchia Cahirensis Syrorum)是埃及一個東儀天主教(敘利亞禮)教區,直屬聖座。 1965年12月3日升為教區。2009年有三個堂區(一個在亞歷山卓,兩個在開羅)、三名司鐸,服務1,638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克肋孟-若瑟‧哈努什。.

查看 聖座和敘利亞禮天主教開羅教區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查看 聖座和教宗

教宗御轎

教宗御座(sedia gestatoria)是一张便携式的御座,教宗可坐在上面被抬着走。它由一把装饰繁复的丝绸覆盖的扶手椅固定在suppedaneum上,其每边都有两个镀金环;长棍可以穿过圆环被12名穿红色制服的轿夫(palafrenieri)用肩膀抬着。 教宗御座是一个经过变形的精巧的轿子。两把用白鸵鸟毛造的大扇子(圣扇)——古代礼仪用圣扇的遗迹,Constitutiones Apostolicae(使徒宪典)中提到过——被一边一个举在教宗御座两边。 教宗御座主要是用来将教宗运去或运回在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和圣伯多禄大殿举行的教宗典礼。sedia被用作教宗典礼的一部分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起源有时被认为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在那里拜占庭皇帝被以同样方式运送,但许多资料来源都指出教宗御座的使用须追溯到较此更为古老的时期,可能起源于古代罗马帝国领袖的有关仪式。 该御座相对专门用在教宗加冕典礼上,以及总的来说教宗所有庄严地进入圣伯多禄大殿或参加公共的御前会议(consistory)之时。在前一种情况下,三束丝束(tow)在坐在教宗御座上的新选出的教宗面前被焚烧,此时司仪说:"Sancte Pater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圣父,世间的荣耀就此消失)。抬着新选出的教宗(以及在一些国家抬着新选出的主教)到其教堂的习惯在一些情况下可回溯至久远年代,且可以与罗马的高官座椅(sella curulis)相比,后者是用来抬着新选出的罗马执政官游城的。 麦格纳思·菲利克思·恩诺狄欧思,帕维亚主教(d.

查看 聖座和教宗御轎

教宗無謬誤

教宗無誤論是天主教天主教會的教條宗教教義,正式始於1870年,在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中,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正式頒佈為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甚麼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宗無謬誤,並不是指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所以這是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不能錯誤,而非指教宗是永遠正確。這是借助耶穌對彼得的承諾,教宗能保留犯錯的可能性。當他行使作為所有信徒的牧者和教師時,他憑藉其最高的使徒權威,去定義一些有關信仰和道德的教條並由全教會執行。 雖然這教條被定義於1869-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但這教條之前已經一直被捍衞,例如在中世紀的神學時期,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時期成為被多數人接納的意見。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宣佈,教會於下列三種情形下不能錯誤:(1)教宗以教會領袖名義,對全球教會宣佈有關教義及道德之事項。(2)大公會議對上列事項之決定。(3)與教宗保持共融的全球主教團對上列事項之決定(法典749)。教宗不能錯誤:教宗以全教會領袖名義,根據聖經和聖傳,對有關教義(信仰)與道德之事項,以隆重方式 ex cathedra 所作之宣佈不能錯誤(法典749)。至於教宗以個人名義、或對部分教會所作之宣佈、以及非正式之宣佈,均無「不能錯誤性」的保障。此「不能錯誤性」既非不可犯罪性,亦非上主之啟示或感發。 根據天主教的神學,這裏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去理解無謬誤,神聖的啟示:聖經、神聖的傳統和神聖的訓導。教宗無謬誤是神聖訓導的一部份,其中還包括大公會議和 「平凡而普遍的訓導。」在天主教的神學中,教宗無謬誤是教會無謬誤之其中一條渠道。教宗無謬誤的教導必須建基在神聖的傳統和聖經上,或至少不會出現矛盾。 無謬誤的教義依賴於天主教教義的基石之一:「伯多祿那至高無上的教宗,他的權威統治決定什麼應該被接納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信仰。」使用這權力是來自於羅馬天主教宗被認為是教宗寶座權威。天主教徒認為這是使徒的權力和神聖的來源。 於1870年7月18日由梵蒂岡鄭重聲明教宗無謬誤。自那時起,一個對教宗說話有權威的最明顯例子(不是唯一這樣的號令)發生在1950年,當時教宗庇護十二世將瑪利亞升天作為一道信條。在1870年的莊嚴定義之前,還有其他教宗權威的法令,例如1302年教宗博尼費斯八世的,和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在羅馬教宗的憲法定義了聖母無原罪。.

查看 聖座和教宗無謬誤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1958年10月28日當選教宗,並在1963年6月3日離世。他在4年7個月的任期內發表了8道教宗通諭,其中《慈母與導師》和《和平於世》是特別重要的。教宗通諭是教宗向某一地區或全世界的天主教會主教發出的信件。通諭有可能會譴責人犯下的錯誤、指出對信仰和道德的威脅、在某些議題上建議忠於信仰的做法或為當前和將來對教會的威脅提供補救措施。通諭代表的權威會根據論及的議題而有所變化,但是它並不一定代表「教宗無謬誤」。教宗通諭的名稱取自文本的首幾個字。 若望二十三世的第1道通諭《在伯多祿座位》在他即位8個月後發出。它不是一份記述社會狀況的重要文件,而若望二十三世亦沒有闡述教義。相反,它以與眾不同的親近語調和對議題的關注來論述真理、團結和和平。第2道通諭《我們的鐸職之始》就談及生前作為一位神父的貢獻和教宗對各神父的忠告,而第3道通諭《歡快回憶》則講述《玫瑰經》的使用。第4道通諭《牧者的王子》論述天主教會的使命,它使用《伯多祿前書》拉丁語版本裏第五章第4節的部分文字作為標題。 第5道通諭《慈母與導師》將教宗-zh-hans:利奧;zh-hk:良;zh-tw:良;-十三世於1891年發表的《》和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31年發表的《》裏所提倡的各個想法推進下去。它指出社會倫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將自然法應用於國際社會。這道約20000字的文件是其中一道最長的通諭。第6道通諭《上主永恆的智慧》是為了紀念教宗聖-zh-hans:利奧;zh-hk:良-一世離世1500周年而發出,當中若望二十三世呼籲基督徒在面對共產主義和世俗主義的外部運動時要保持團結。教宗在第7道通諭《為罪懺悔》就懺悔和後來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提出了一些看法。若望二十三世任內最後一道通諭《和平於世》在他離世前2個月發表。這道約15000字的文件是歷史上第一道寫給「所有心存善意的人」的通諭,而不像先前的只寫給天主教會內的主教和平信徒。有人認為它是「當時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查看 聖座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查看 聖座和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方濟各訪美

教宗方濟各訪美,是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9月22日至9月27日訪問美國。該次訪問的正式名稱是「對美利堅合眾國的使徒之旅」(Apostolic Journey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亦是方濟各就任教宗以來首次訪問美國,該次訪問亦成為自美國與聖座兩個主權實體於1984年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以來天主教教宗對美國的第七次訪問。.

查看 聖座和教宗方濟各訪美

教座出缺

教座出缺(Sede Vacante),又译教座從缺,是天主教會內(特別是教會法上)對個別教會的主教職位發生因去世或辭職而導致空缺情形或時期之稱呼,尤其用來指教宗職位的空缺。教宗的教座出缺,在中文又被稱為「宗座出缺」或「宗座從缺」。.

查看 聖座和教座出缺

教廷

在天主教會,教廷(Curia;或稱為「廷」)是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管理人員與機構組成之團體,主要功能為輔助主教等高級神職人員管理與領導教會。其狹義上指各教區的「教區廷」,廣義上則包含羅馬教廷等實施聖統制的基督教宗派之核心領導機構。 與其他天主教會的機構相同,「教廷」的組織雛形來自於古羅馬。「Curia」(英語對應字為「court」,與法院同字)是古羅馬的一種地方統治單位,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也負責管理各地方的教會事務。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原有世俗政治的「Curia」消失,但教會的「Curia」仍延續下來,並演變為今日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的使用上,「教廷」一詞常等同於羅馬教廷,而天主教會本身也如此使用,如聖座在中華民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就被稱為「教廷駐華大使館」。.

查看 聖座和教廷

教廷大使

教廷大使(Nuntius)是圣座的一个外交官衔,来自古拉丁语词汇Nuntius,意为“envoy”(使节)。本文不仅有关该头衔,也说明其他衍生出的类似头衔,这些头衔都在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结构中使用。.

查看 聖座和教廷大使

教廷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教廷駐華大使(Embassy of the Holy Se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Apostolic Nuncio),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座派驻中華民國的教廷大使之外交官銜。.

查看 聖座和教廷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教皇国

教宗国(Civitas Ecclesiae;Stato Pontificio、Stato della Chiesa;又譯為教皇國、教皇領)是南欧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為教宗统治的世俗领地,建立於8世紀,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以罗马為中心。1861年,教宗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領導意大利統一進程的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至1870年,羅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王国,教宗国领土退缩至僅剩梵蒂冈城,等同名存實亡。教宗庇护十一世时期,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國務卿签订《拉特兰条约》,教宗国正式灭亡,由新成立的梵蒂岡城国取而代之。.

查看 聖座和教皇国

教皇进行曲

《教宗進行曲》(Inno e Marcia Pontificale)是梵蒂冈城国的国歌和教宗的颂歌,由夏尔·古诺创作于1869年。该曲在1949年被正式确立为梵蒂冈国歌。通常在教宗和他的其中一名代表(如教廷大使)出席庄重场合或重要仪式,以及升起梵蒂冈国旗时演奏。在升旗仪式上,一般只演奏本曲第八小节。.

查看 聖座和教皇进行曲

拉特兰条约

《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Pacta Lateranensia),亦稱《拉特朗條約》或《拉特朗協定》,是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王國政府與聖座為解決「罗马问题」而簽訂的條約。此條約也被現今的意大利共和國接受。 此條約包含三項文件:.

查看 聖座和拉特兰条约

普罗米修斯 (电影)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2012年的英国科幻电影,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斯派茨和戴蒙·林道夫编剧,劳米·拉佩斯、麥可·法斯賓達、盖·皮尔斯、伊德瑞斯·艾尔巴、罗根·马歇尔-格林和查理兹·塞隆主演。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1世纪,剧情围绕一艘名为“普罗米修斯号”(Prometheus)的太空船及其船员展开,他们根据从多个地球古文明文物中发现的星图前往外太空寻找人类的起源。然而当他们到达一个遥远的世界后,却发现了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威胁。 本片的开发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原本的计划是作为《异形》系列的第五部电影作品。斯科特与另一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拓展出思路,为前者于1979年推出的科幻恐怖片《异形》制作一部前传。但因2003年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抢占了先机,所以本片的发展一直处在休眠状态。直至2009年,斯科特再次对原先的拍摄计划表现出兴趣。斯派茨撰写了一个《异形》系列电影前传的剧本,但斯科特选择了不同的剧情发展方向,以免与之前的电影在線索上出现重复。2010年末,林道夫加入进来对斯派茨的剧本进行改写,他和斯科特一起开发了一个既发生在《异形》之前,又与该系列没有直接联系的故事。根据斯科特的说法,虽然影片的故事和《异形》发生在同一个宇宙,并且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与《异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普罗米修斯》探索的仍然是其独立的神话和理念。 影片于2010年4月开始进入制作阶段,这一时期电影制作人员根据需要开发了许多新的技术,也设计了多种新的生物。电影的主体拍摄工作于2011年3月开始,估计预算为1.2至1.3亿美元。全片完全是由三维摄像机拍摄而成,绝大多数外景为实景,取景地点包括英格兰、冰岛、西班牙和苏格兰。影片通过包括网上病毒营销的手段进行了宣传,并发行了三段预告片,其中包含有电影中的几位主要角色,扩展了虚拟宇宙中的元素,这几段预告片获得了积极的迴响,还赢得了一些电影奖项的肯定。《普罗米修斯》于2012年6月1日在英国上映,6月8日在北美发行,全球票房超过4.03亿美元。影评人称赞了电影中的视觉美学设计以及演员的表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米高·法斯賓達扮演的智能机器人大卫。不过,影评人对电影的剧情褒贬不一,他们的批评认为,剧情元素有些缺乏惊喜,没有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续集《异形:圣约》于2017年5月19日上映。.

查看 聖座和普罗米修斯 (电影)

1124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於1124年12月13日或12月14日教宗嘉禮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蘭貝托·斯格拉賓奇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何諾二世」。.

查看 聖座和1124年教宗選舉

1130年教宗選舉

1130年教宗選舉是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後於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選舉是自1061年舉行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首次分裂成2個陣營,而每個陣營各自選出1位教宗。原本選舉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帶領的一部分樞機選出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教宗諾森二世。不過,其他參與選舉的樞機不滿意該結果而自行選出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為。雖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樞機支持,但是天主教會將諾森二世視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則為對立教宗。 教宗嘉禮二世簽訂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令這次選舉選出了兩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敘任權鬥爭,而於簽訂該宗教協定後樞機團就聖座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政策出現很大分歧。有幾位較年老的樞機認為《沃姆斯宗教協定》是放棄中所提倡的原則,並傾向接受它只是一個象徵式協定。這些樞機支持教宗跟於意大利南部居住的諾曼人成為聯盟。這些諾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諾山的修道院有聯繫,而他們的其中一個領袖是伯多祿·比亞尼樞機。比亞尼樞機是當時其中1個在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家族的代表。 在上述問題上持相反立場的樞機則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領導。他在嘉禮二世簽訂《沃尔姆斯宗教協定》後即被冊封為樞機及委任為聖座總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個推動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認為該協定對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關係會變得更好,而他們並不信任跟聖座有關係和主張擴張主義的諾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許跟「新靈性」有密切關係(意指由組成的新宗教組織)。另外,他們跟羅馬的弗蘭吉潘尼家族結成聯盟,而弗蘭吉潘尼家族跟比亞尼家族是敵對的。 為防樞機團就新教宗的人選而處於分裂狀態,樞機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前數星期制訂1份協議。協議中訂明新教宗會在2位主教級樞機、3位司鐸級樞機及3位執事級樞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同意下選出。.

查看 聖座和1130年教宗選舉

1144年教宗選舉

1144年教宗選舉於教宗雷定二世於1144年3月8日離世後進行。選舉於3月11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赫拉爾·卡紮文尼治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路爵二世」。.

查看 聖座和1144年教宗選舉

1159年教宗選舉

1159年教宗選舉在亞德四世離世後3天舉行,這一次選舉是自1130年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再次分裂成兩個陣營並各自選出1位教宗。大部分樞機選出錫耶納的羅蘭度樞機為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然而有少部分樞機拒絕承認亞歷山大三世並自行選出樞機為維篤四世。這次選出2位教宗的選舉令教會分裂至1178年。 樞機團內部對聖座對外政策的持續分歧造成這次教會分裂。12世紀的教宗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和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兩個歐洲勢力的緩衝國。嘉禮二世於1122年簽署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後,聖座跟神聖羅馬帝國結成聯盟而沒有選擇西西里王國為盟友。羅馬市民建立的市政機關在亞德四世在位期間管理羅馬,而西西里國王正控制教宗國部分領土。然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沒有履行《》中須協助聖座恢復在羅馬管治權的義務,聖座跟神聖羅馬帝國因而脫離盟友關係。亞德四世繼而決定與西西里國王古列爾莫一世和解而簽訂《》。簽訂《貝內文托條約》後聖座與腓特烈一世的關係日益緊張,雙方並於1157年發生爭議。腓特烈一世嘗試並成功加強自己對德國的教會的影響力。聖座對外政策的態度轉變令樞機團分裂成支持和反對新政策兩個派系,而樞機團直至亞德四世離世仍沒有達成共識。 這次選舉同時帶來重大法律意義。在這次選舉舉行前,樞機選舉人須一致支持某人成為新教宗,而這個規定會令樞機團在出現分歧時未能選出新教宗。為免樞機團將來出現分歧,1179年召開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同意頒布《必須避免衝突》法令(Licet de evitanda discordia),當中規定新教宗人選得到三分之二參與選舉的樞機支持後即可當選成為新教宗。.

查看 聖座和1159年教宗選舉

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教宗克勉十三世離世後樞機團於1769年2月15日至5月19日舉行的選舉秘密會議。這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共有46位樞機參加。樞機團在這次選舉秘密會議裏分裂成「親耶穌會」和「反耶穌會」兩個陣營。「親耶穌會」陣營的樞機在「反耶穌會」陣營的樞機未到達選舉舉行地之前試圖進行投票,從而令他們心目中的人選當選教宗。不過「親耶穌會」陣營這個計劃在其他樞機阻止下以失敗告終。法國和西班牙後來動用否決權來禁止某些樞機成為教宗。各樞機最後選出若望·雲先·安多尼·甘加內利樞機為克勉十三世的繼任人,他取「克勉十四世」為教宗尊號。.

查看 聖座和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庇護九世在1878年2月7日於羅馬宗座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78年2月18日開始,經過3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意大利籍的文森佐·焦阿基諾·拉斐爾·路易吉·佩西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尊號為「利奧十三世」。.

查看 聖座和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2010年乔斯骚乱

2010年乔斯骚乱,是一連串发生在尼日利亚中部高原州乔斯的暴力冲突,冲突双方是穆斯林和基督教徒。 这一地区近20年来饱受暴乱,暴乱来自多方面的原因These killings are often painted by local politicians as a religious or sectarian conflict.

查看 聖座和2010年乔斯骚乱

2011年12月尼日利亚爆炸事件

2011年尼日利亚爆炸事件发生于201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位于尼日利亚北部一些城镇的一些基督教堂受到了许多恐怖炸弹攻击。发生地包括城镇马达拉、乔斯、甘达卡和達馬圖魯,至少39人遇难,而博科圣地宣称对事件负责。.

查看 聖座和2011年12月尼日利亚爆炸事件

2013年7月

; 武裝衝突.

查看 聖座和2013年7月

2015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8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聖座和2015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查看 聖座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帕特里斯·塔隆”、“刚果”。 本列表列出2017年各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重要領導人。.

查看 聖座和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2017年4月9日棕枝主日,在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城市坦塔的圣乔治教堂與亞歷山大港的主要教堂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 造成至少45人遇難,126人受傷。在襲擊之後,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埃及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伊斯蘭國西奈省在網絡上聲稱對這些攻擊負責。.

查看 聖座和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瑪格麗特二世”、“伯利茲”等。 本列表列出2018年各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重要領導人。.

查看 聖座和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2月11日

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3天(闰年则还有324天)。.

查看 聖座和2月11日

天主教克羅地亞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玻利維亞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秘魯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立陶宛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納波宗座代牧區天主教紐西蘭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索拉-卡西諾-阿奎諾-蓬泰科爾沃教區天主教维泰博教区天主教義大利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羅馬教區天主教烏干達軍中教長區天主教瑪利亞娜教區天主教韓國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天主教荷蘭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華人主教列表天主教菲律賓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西班牙軍中教長區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高雄教區天主教阿納尼-阿拉特里教區天主教阿根廷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蘇昆比奧斯的聖米格爾宗座代牧區天主教薩爾瓦多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薩莫拉宗座代牧區天主教門德斯宗座代牧區天主教葡萄牙軍中教長區天主教蒂沃利教區天主教肯亞軍中教長區天主教長崎總教區天主教正定教区天主教比利時軍中教長區天主教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天主教波蘭軍中教長區天主教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軍中教長區天主教法國武裝部隊教區天主教洛桑、日内瓦暨弗里堡教区天主教澳大利亞國防軍教區天主教會天主教會性侵害案例天主教斯洛伐克軍中教長區天主教教理天主教扎達爾總教區天主教拉蒂纳-泰拉奇纳-塞泽-普里韦尔诺教区天主教普約宗座代牧區天主教智利軍中教長區夜行者 (漫畫)外星生命奥卡姆剃刀奧德里斯·尤奧扎斯·巴契基斯奧拉尼·若望·坦佩斯塔威廉·亨利·基勒威廉·莱瓦达威爾斯教會宗主教宗座华盖宗座大學宗座公報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宗座憲令宗教年表安多尼·玛利亚·韦利奥安东尼奥·卡尼萨雷斯·廖韦拉安傑洛·索達諾安日洛·阿马托宛如祈禱者 (專輯)巴勒斯坦巴爾杜博物館槍擊案巴黎協議上智大學中华民国-圣座关系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主教團中國自選自聖主教列表中国天主教中国天主教堂列表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教区列表中美洲統合體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關係中華民國建交列表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列表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騎士團關係中華民國與馬爾他關係中非天主教大学中梵关系主业会主徒会主耶穌,寬仁的審判者主教座主教團希布利·朗格盧瓦世界卫生组织帕特里克·德布瓦乔万尼·科帕亚历山大·冯·巴赫男爵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以色列签证政策张若谷弗兰克·罗德弗朗西斯科·罗夫莱斯·奥尔特加弗拉季斯拉夫二世使徒統緒徐宏根徐光启依納爵·穆薩一世·達烏德保祿六世圣座建交列表圣座房地产圣路易·蒙福在世枢机列表國務院 (聖座)國務樞機卿刚恒毅刺客信条II喬萬尼·凱利單國璽哈维尔·洛萨诺·巴拉甘唐遠閣凱文·若瑟·法雷爾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元惠宗克勞迪奧·胡默斯克萊孟大廳個別教會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玫瑰经督主教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列表立陶宛獨立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米开朗基罗索恩·馬菲紋章經濟秘書處 (聖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约瑟夫·韦索沃夫斯基约瑟夫·毕苏斯基罗马罗马问题罗文藻美國駐外機構列表美国天主教教区列表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倫格羅教區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皮亞納德利亞爾巴內西教區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羅傑·埃切加雷羅馬尼亞禮天主教坎頓聖喬治教區羅馬聖教會總司庫羅馬觀察報羅馬教廷羅貝托·圖齊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倫敦聖家教區瑞士近卫队特別主教轄區花地瑪聖母韩大辉莱奥纳多·桑德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聖加大利納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聖座外交聖座駐外機構列表聖伯多祿大殿聖若望·瑪利亞·維雅納個人宗座署理區聖海倫納聖敘爾比斯日規联合国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達里奧·卡斯崔隆·霍約斯菊地功靈醫會馬其頓希臘禮天主教斯特魯米察-斯科普里教區馬爾他部馬龍尼禮天主教安特利亞斯總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的黎波里總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賽達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泰爾總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朱拜勒教區馬龍尼禮天主教扎赫勒教區馬里奧·澤納里马克·乌埃勒马达钦詹姆斯·迈克尔·哈维諾爾維托·里韋拉·卡雷拉魯文·薩拉薩爾·戈麥斯豪爾赫·梅迪納貝拉三世贝尼亚米尼·斯泰拉费尔南多·斐洛尼路易九世 (法兰西)麥當娜黎培里黄炳章輔仁大學輔仁大學北平時期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輔仁聖博敏神學院龚品梅錢余榮范学淹胡振中阿爾貝特·凱塞林阿里·曼蘇爾蘇格蘭宗教改革蒙古天主教蒙特費爾特羅家族邢文之鄧鏡波學校里加多·布拉斯奎茲·佩雷茲里卡多·埃扎蒂·安德雷略里卡多·維達爾金鲁贤若翰·雷若望·保祿二世若望·費舍爾若昂·布拉兹·德阿维斯英國上議院雷納托·科蒂耶稣会耶路撒冷獨立個體陳建仁ISO 3166-1二位字母代码柯里昂家族李镜峰杰勒德·拉克鲁瓦東儀天主教會東方教會部格哈德·路德维希·缪勒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桑托斯·阿夫里尔·卡斯特略梵蒂岡城國政治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機密檔案館梵蒂冈楊生·愛諾德楊鳴章樞機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比基尼泳衣比耶稣更受欢迎汉娜·苏霍茨卡治外法权沒有軍隊的國家列表波吉亞家族法国大革命年表洪龍浩满洲国朝聖本篤十六世朱塞佩·加里波底朱塞佩迪·卡普里奧朴魯榮按年龄分类的各国领导人列表戴多禄二世明道加斯明朝天主教斯坦尼斯瓦夫·里尔科新世界秩序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教宗牧徽方济各·科科帕尔梅里奥日本天主教政治宣传意大利意大利統一敘利亞-瑪拉巴禮天主教墨爾本聖多默教區敘利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敘利亞禮天主教開羅教區教宗教宗御轎教宗無謬誤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列表教宗波尼法爵一世教宗方濟各訪美教座出缺教廷教廷大使教廷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教皇国教皇进行曲拉特兰条约普罗米修斯 (电影)1124年教宗選舉1130年教宗選舉1144年教宗選舉1159年教宗選舉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2010年乔斯骚乱2011年12月尼日利亚爆炸事件2013年7月2015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