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8 关系: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城巴11線,城巴25A線,城巴592線,城巴5B線,城巴72A線,城巴72、N72線,城巴96線,城巴N11線,城巴X11線,名門 (住宅),大坑 (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區,佛教黃鳳翎中學,余綺霞,唐滌生,光明臺,灣仔區,祁禮賓,細So,銅鑼灣站,銅鑼灣道,銅鑼灣(棉花路)巴士總站,過海隧道巴士108線,過海隧道巴士930線,過海隧道巴士962、962P、962S線,過海隧道巴士962B線,過海隧道巴士962X線,過海隧道巴士969線,過海隧道巴士N962線,過海隧道巴士N969線,過海隧道巴士R962線,過海隧道巴士R969線,聖德肋撒醫院,聖保祿學校 (香港),聖保祿修院,馮應湘,香港島巴士路線列表,香港私家醫院聯會,香港華仁書院,香港醫院列表,香港日佔時期,龍華花園,郭嘉諾,董驃,金門建築,SARS事件,柏增,李宏基,東華東院,...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城巴11線
城巴11線是香港島一條日間巴士路線,循環來往中環碼頭及渣甸山。其輔助線511則祇於平日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單--由大坑徑開往中環碼頭。.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11線
城巴25A線
城巴25A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灣仔(會展新翼)及寶馬山的循環巴士路線,由城巴經營,來往灣仔及銅鑼灣,勵德邨及寶馬山之間。.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25A線
城巴592線
城巴592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海怡半島和銅鑼灣(摩頓臺)的路線,是方便海怡半島居民轉乘港鐵及往銅鑼灣上班上學的海怡半島主要路線。 本線班次經常為海怡半島居民詬病,因為怡和街巴士配額問題導致本線不能進一步加密班次。而本線因途經多處繁忙道路及地區,導致本線經常性脫班。而銅鑼灣希慎廣場外的巴士站,因為本線經常性囤積大量候車乘客,所以經常與72A、96等線的候車乘客發生排隊混亂的情況,到近來希慎廣場分站訂下了新的592線候車安排,以改善排隊混亂的情況,但是在592線乘客很多,所以候車線經常也是不敷應用的。 近來,因海怡半島區議員對城巴施加壓力,所以從2009年9月開始,本線增加了低地台巴士行走本路線。2010年5月開始,城巴更增派最新型號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592線
城巴5B線
城巴5B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堅尼地城及銅鑼灣(香港大球場)。本線於深夜時份改以怡和街為循環點,不經東院道及香港大球場。.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5B線
城巴72A線
城巴72A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深灣、黃竹坑和銅鑼灣的路線,方便黃竹坑居民來往銅鑼灣。.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72A線
城巴72、N72線
城巴72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華貴邨和銅鑼灣的巴士路線,是華貴邨居民來往港島北中西區及東區一帶的主要路線。 城巴N72線是一條由城巴營辦的港島區通宵巴士路線,來往華貴邨及鰂魚涌(海澤街),途經田灣、香港仔、黃竹坑、香港仔隧道、銅鑼灣、炮台山及北角。.
城巴96線
城巴96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利東邨和銅鑼灣(摩頓臺)的路線。.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96線
城巴N11線
城巴N11線是香港一條來往港島中環(港澳碼頭)和機場(地面運輸中心)的通宵路線,為前往機場後勤區及機場的乘客提供服務。.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N11線
城巴X11線
城巴X11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由機場博覽館開往銅鑼灣(摩頓台),提供亞洲國際博覽館開往旺角、油麻地及銅鑼灣的散場巴士服務。 現時此路線屬於「有線無車」狀態,被博覽館散場特別班次取代。.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城巴X11線
名門 (住宅)
渣甸山名門(英語:The Legend at Jardine's Lookout),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渣甸山大坑徑23號,由四座樓宇組成(入伙初期分為第1座顯名殿、2座揚名殿,第3座盛名殿和第5座耀名殿,均有向山及向海單位,可享有維港煙花景色。是香港首個鋪有可變色光纖外牆的住宅,發展商為長江實業,已於2007年第二季入伙。由於屬於一梯兩伙或者四伙,所以即使有四座樓宇,單位亦只得376個。 該處原本是虎豹別墅部份地段出售之後的僅餘部份,2000年,虎豹別墅興建者胡文虎的後人將該部份以一億港元出售給長江實業,不過香港政府跟長江實業協議保留原有的虎豹別墅主樓及「虎塔」給予香港政府,日後重新開放給市民。 2009年馬化騰以1.57億元,購入大坑名門3座57及58樓 A、 B及 C室全層3個複式戶,面積共7183方呎,呎價21857元。 根據2015選舉管理委員會-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圖,大坑徑,虎豹別墅 (香港)及渣甸山名門均位於灣仔B08渣甸山選區。.
大坑 (香港)
大坑(Tai Hang)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是香港的傳統住宅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是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的教區,現今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由羅馬教廷直接牧養。現任教區主教為楊鳴章主教,為教區第6位華人主教。 現有298位神父和23位執事,64名修士和481名修女,共有34個修會在教區內服務。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40所教堂,31所小教堂和27所禮堂。教區中樞座落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佛教黃鳳翎中學
佛教黃鳳翎中學(英文:Buddhist Wong Fung Ling College,簡稱:BWFLC)是一所政府資助男女中學,位於香港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1號,於1959年創校,一條龍小學為佛教黃焯菴小學。.
余綺霞
余綺霞(YU Yee Ha, Dorothy,),1977年當選香港小姐季軍,及後進入娛樂圈,任職於無綫電視,拍攝電視劇、電影及擔任司儀等,亦是《歡樂今宵》台柱之一。1993年逝世。.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余綺霞
唐滌生
唐滌生(),原名唐康年,廣東香山(今珠海市唐家湾)人,著名粵劇劇作家。他能糅合文學與電影藝術,為粵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唐滌生
光明臺
光明臺,(Illumination Terrace),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道5至7號,是大坑的一個私人屋苑,分為兩座,樓高45層,於1993年6月入伙,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展,自設私人會所及泳池。.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光明臺
灣仔區
灣仔區(Wan Chai District)位於香港島,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均收入最高,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同時亦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口第二低的一區,2016年中的人口為180,123人。.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灣仔區
祁禮賓
祁禮賓爵士,JP(Sir Vandeleur Molyneux Grayburn,),英國及香港銀行家,1930年至1943年間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司理,1941年7月獲港府委任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在1900年加入滙豐的祁禮賓曾先後在滙豐多個遠東分行任職,至1930年起出任總司理,任內參與檢討香港幣制和稅制,以及在1931年至1935年間負責統籌重建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的工程。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後,雖然滙豐總行早已安然遷到倫敦,但身在香港的祁禮賓落在日軍手上,並且被強迫清算滙豐在遠東餘下的資產。此外,在沒有保證金的情況下,他被要脅簽發大批滙豐紙幣,前後總值1.198億港元。 在1943年,祁禮賓被日方指控從事諜報,以及將金錢偷運入赤柱拘留營,結果於同年6月被判入赤柱監獄勞役三個月。祁禮賓在獄中受盡折磨,而且被關進籠子內,同年8月21日因營養不良病死於赤柱監獄內,不過亦有傳言指祁禮賓是被日軍虐待致死。.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祁禮賓
細So
細So(Danny So Yiu Chung,),本名蘇耀宗,香港商業電台DJ、素食主義者。.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細So
銅鑼灣站
銅鑼灣站(Causeway Bay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位於灣仔區東角軒尼詩道及記利佐治街地底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東面大堂承建商是Marples Ridgway,西面大堂由青木建設負責興建,行車隧道由熊谷組負責興建。該站亦是最接近香港海底隧道和香港仔隧道的鐵路車站。 本站所在地實際位於東角而非銅鑼灣,傳統上的銅鑼灣是指鄰近維多利亞公園和天后站一帶地區,但正和香港很多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對於很多遊客甚至香港人而言,現時已經很少人提起東角此地名(位處官涌的佐敦站和位處大角嘴的奧運站一帶也有類似「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銅鑼灣站
銅鑼灣道
銅鑼灣道(Tung Lo Wan Road)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街道,位於銅鑼灣東部及大坑以北。路段東端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興發街及高士威道的路口,西端則連接怡和街、伊榮街、禮頓道及高士威道的路口。銅鑼灣道中段途經浣紗街和摩頓台等地、連接大坑道。 值得留意的是,大圍近曉翠山莊亦叫銅鑼灣,原因是那處在沙田未發展填海興建新市鎮前,是一銅鑼形灣畔。.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銅鑼灣道
銅鑼灣(棉花路)巴士總站
銅鑼灣(棉花路)巴士總站(Causeway Bay (Cotton Path) Bus Terminus),位於灣仔區掃桿埔棉花路聖保祿醫院外,紀律部隊人員康樂及體育會對面,是一個路邊車站。 此站所在的棉花路只有過海隧道巴士936線在平日早上途經並以此站為終點站,而「香港大球場」為循環點的城巴5B線設站於東院道香港大球場外。由於香港大球場舉行大型活動時,附近街道(如球場外的東院道)會被封閉,故散場特別路線過海隧道巴士117R線會於此設站。.
過海隧道巴士108線
過海隧道巴士108線是香港九龍巴士獨自營運的一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來往九龍灣(啟業)和寶馬山。.
過海隧道巴士930線
過海隧道巴士930線是香港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由城巴營運,來往荃灣(愉景新城)及灣仔北,途經荃灣市中心、大窩口邨、葵涌邨、葵芳、上環、中環及金鐘。 本線另設有兩條輔助路線—930A及930X。930A線祇於逢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上午由荃灣西站開往灣仔北,下午由灣仔北開往愉景新城,不經大窩口及葵涌,回程途經林士街天橋及另加經西環;930X線則來往荃灣(愉景新城)及銅鑼灣(摩頓臺),不途經大窩口及葵涌。 本線是目前唯一全日來往荃灣及葵涌至香港島的過海巴士路線,而930系路線也是該區唯一由城巴營運的專利巴士線。.
過海隧道巴士962、962P、962S線
過海隧道巴士962線是香港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銅鑼灣(摩頓臺),由城巴獨自經營。.
過海隧道巴士962B線
962B在新界區(往港島方向)沿線車站貼出詳細時間表,包括主要站點預計到達時間,方便乘客預計時間候車 西區海底隧道巴士962B線是香港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置樂花園及銅鑼灣(摩頓台),由城巴獨自經營。.
過海隧道巴士962X線
西區海底隧道巴士962X是香港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銅鑼灣(摩頓臺),由城巴獨自經營。 本線與主線962的不同之處是本線不經青山公路(三聖至大欖段),而是駛經青山公路(置樂花園段)及屯門市中心(屯興路)後駛進屯門公路。.
過海隧道巴士969線
過海隧道巴士969線是香港一系列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天水圍新市鎮及銅鑼灣,全部均由城巴獨自經營。.
過海隧道巴士N962線
過海隧道巴士N962線是香港一條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銅鑼灣(摩頓臺),由城巴獨自經營。 本線為962線的通宵版本,走線與962線完全相同,但往港島方向加停金鐘站。.
過海隧道巴士N969線
過海隧道巴士N969線是香港一條通宵巴士路線,由天水圍市中心往銅鑼灣摩頓臺(經天水圍北)及由銅鑼灣摩頓臺往天水圍市中心(經屯門、藍地、洪水橋、屏山及天水圍北),在960、過海隧道巴士961線、967及969線收車後繼續提供來往天水圍(途經屯門、藍地、洪水橋、屏山(往天水圍方向))的過海巴士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R962線
過海隧道巴士R962線是香港城巴經營的一條特別巴士路線,只在渣打馬拉松舉行當天凌晨行走,由屯門(龍門居)開往銅鑼灣(摩頓台)。 雖然本身屯門南及青山灣一帶已有線通宵前往銅鑼灣,但該線於渣打馬拉松當天凌晨因封路措施,往港島方向改經海底隧道,不過仍要先經上環、中環等才折返銅鑼灣,路程變得相當迂迴,故巴士公司開辦此線方便居於蝴蝶灣及青山灣的參賽健兒以更直接快捷的途徑前往賽事起點,此路線於屯門區內行車路線亦與線相同,惟不繞經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
過海隧道巴士R969線
過海隧道巴士R969線是香港城巴經營的一條特別巴士路線,只在渣打馬拉松舉行當天凌晨行走,由天水圍市中心開往銅鑼灣(摩頓台)。.
聖德肋撒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位於香港九龍馬頭圍太子道西327號,是一所私立醫院,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1940年創立,故時常被稱之為「法國醫院」或「九龍法國醫院」。本院與另一所位於香港島的聖保祿醫院,或暱稱「香港法國醫院」的是姊妹醫院。.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聖德肋撒醫院
聖保祿學校 (香港)
聖保祿學校(St.),由天主教開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一家著名女子學校。 聖保祿學校創立於1854年,原名法國傳道會學校,1955年易名聖保祿學校。 聖保祿學校位於香港銅鑼灣禮頓道,建築物包括修院和教堂,在庭院中建有基督君王小堂。修院建於1914年。現在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校舍於1981年落成,當時因應某地產商意圖洽購有關地段興建酒店,但為學校的校友反對。當時有人捐了一大筆錢,用以永久購入學校所在的地段,餘下的錢則用作重建校舍,使校舍從原來的歐陸式建築變成今日的近現代建築。新校舍無論在環境和配套,在往後20年的香港來講都算非常吸引,特別是校舍中央的游泳池。即使在今日,學校在銅鑼灣鬧市中也顯得十分搶眼。 聖保祿學校的夏季校服為白色背扣短袖襯衣、格仔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幼稚園和小學生結蝴蝶領帶、中學生結普通領帶,而冬季校服為白色長袖襯衣、寶藍色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聖保祿學校的校服在香港中學校服中甚為突出。 聖保祿學校多年來培育出不少名人名媛,2004年9月轉為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直至2012年,聖保祿學校共出產15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中學部及小學部分別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6名(中學)及第6名(小學)。.
聖保祿修院
聖保祿修院(英語:St.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聖保祿修院
馮應湘
馮應湘(Billy Fung,1909年-1955年8月3日),美國出生的華裔,綽號:黑仔,擅長魔術及舞蹈,最初當商人私人秘書,1937年起在香港電影工作,銀幕上專演歹角及花花公子。當年居住在九龍佐敦道46號地下。他的作風西化,曾在1952年11月3日晚上10時,駕駛他的車牌:9552號的轎車沿彌敦道南行至普慶戲院時,與鄰座女子擁吻,被控不小心駕駛,被南九龍裁判法院罰款港幣50元。.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馮應湘
香港島巴士路線列表
以下為香港專營巴士於香港島區內行走的巴士路線列表,路線分別由城巴及新世界第一巴士經營。 路線共有160條,其中有5條通宵路線、27條特別節日及大型活動路線。.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The Hong Kong Private Hospitals Association)於2000年成立,宣稱「透過有效的臨床醫療監管、外界專業評審制度、暨同業間互相砥礪及通力合作,致力提升醫護水平,以優質的健康服務,為大眾謀求福祉」。 現任主席是劉國霖醫生。.
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是香港一所著名男校,創校於1919年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1號 ,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現任校監為周守仁神父。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5位。.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醫院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的醫院及主要醫療設施。.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香港醫院列表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香港日佔時期
龍華花園
龍華花園(英文:Ronsdale Garden)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徑25號,由兩座樓高33層的大廈組成,發展商為長江實業,於1986年入伙。.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龍華花園
郭嘉諾
郭嘉諾(Kwok Kar Lok Kenneth,),生於香港,已退役香港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堅,其父親郭錦洪為前南華名宿及前中華民國國腳。現時擔任香港U23主教練。.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郭嘉諾
董驃
董驃(Bill Tung Piu,),原名朱文彪,其後過繼給香港馬會高層董子賢並易姓,是香港馬評家和著名影視兩棲演員。 董驃生于香港练马世家,曾任騎師、練馬師。1965年代末起董驃主持香港賽馬節目近40年,以風趣幽默、敢於批評見稱,因此台前幕後眾人皆尊稱其為「驃叔」,其後的不少電影作品中亦為他保留此稱呼。董驃曾有一經典金句「我係董驃,你唔係;我講馬,你要聽」,书面意思為“我是董驃,你不是;我評馬,你要聽”,是他在1980年代為亞洲電視主持賽馬節目時的招徠口號。董驃的馬評家薪酬,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董驃
金門建築
金門建築有限公司簡稱金門建築(Gammon Construction Limited)是怡和洋行的子公司,源頭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約翰·金門於印度創立的總公司。金門建築總部位於香港香港島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德--大廈28樓,主要業務是建築及土木工程。自1955年起,於修建香港啟德機場起獨立,於1970年至1975年在香港上市。在1970年代購置了金鐘兵房以興建金門大廈而更著名。1975年上半年,怡和宣佈私有化金門建築。金門建築現時是香港及亞太地區不少建築工程的總承建商,工程種類包括商業寫字樓、住宅、商場、酒店、社區中心、工廠、街道、橋樑、鐵路、車站、隧道、食水供應系統、污水及廢料處理等。.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金門建築
SARS事件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於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率先爆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7月16日疫情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至同年9月2日完全消灭。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对该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等等。.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SARS事件
柏增
柏增主教(Adolph John Paschang 阿道夫·若望·柏增,) 是一位美國天主教瑪利諾會神父、傳教士、救濟工作者和教育家,於二十世紀初期於中國南部工作。曾任天主教江門教區主教。.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柏增
李宏基
李宏基主教(Bishop Peter Lei Wang-kei,),1973年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後來正式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1973年-1974年)。 李宏基1922年3月29日生於廣州,1945年-1952年在香港仔華南總修院攻讀神哲學課程。1952年7月6日晉升為神父,隨後在西貢小修院任教。1961年任聖神修院副院長,李宏基曾任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1961年-1968年、1970年-1971年),1968年-1969年任香港仔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 在1969年,李宏基被被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並任聖神修院院長。其後在1971年7月3日,李宏基被擢升為香港教區輔理主教,並在1971年9月8日祝聖為主教。1973年徐誠斌主教因心臟病去世,李宏基被任命為香港教區署理主教,其後在被教廷委任他為香港教區主教,1974年4月22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就職典禮。李宏基於1974年7月23日上午9時許突感胸口劇痛,由堅道主教座堂一位神父伴往聖保祿醫院,惟李旋即於10時45分因突發心臟病在醫院逝世,終年52歲。.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李宏基
東華東院
東華東院(Tung Wah Eastern Hospital)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醫院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為香港島東區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住院及門診服務。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東華東院
東院道
東院道(英文名:Eastern Hospital Road),是香港島銅鑼灣南部掃桿埔的一條道路,因東華東院而得名。 與東院道相聯的街道有銅鑼灣道、嘉寧徑、棉花路、大球場徑及加路連山道 東院道沿途還有其他著名建築物,包括聖保祿醫院、聖馬利亞堂、掃桿埔運動場、何東中學、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及孔聖堂中學。 東院道是一條J字型的平路,路上有不少學習駕駛的車輛出沒,也曾是香港考車牌場地之一。.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東院道
梁雪霏
梁雪霏(Leong Suet Fei),籍貫:廣東省番禺縣,粵劇花旦,香港電影明星。.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梁雪霏
梅愛芳
梅愛芳(Ann Mui Oi Fong,),香港出生,香港女歌手,是已故香港巨星梅艷芳的胞姐。.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梅愛芳
棉花路
棉花路(Cotton Path)是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的一條單向東行的街道。.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棉花路
法國醫院
法國醫院可以指:.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法國醫院
易通財
易通財(英文:Electronic Teller Card,縮寫:ETC)是指香港滙豐銀行於1980年4月8日推出的自動櫃員機網絡服務,為香港兩個自動櫃員機網絡其中之一個,不過「易通財」的名稱已經較少被官方文件使用了,現時可被指為滙豐及恒生的自動櫃員機網絡,有時滙豐會稱呼有關網絡為理財易(EasiBanking)。.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易通財
新巴23A線
新巴23A線是香港島的一條已停駛日間巴士路線,提供空調巴士服務,循環行走勵德邨與羅便臣道之間。.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23A線
新巴23B線
新巴23B線是由新巴營運的香港島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提供空調巴士服務,上午繁忙時間單--行走寶馬山至羅便臣道(逢上學日07:10有一班次由柏道開出),下午繁忙時間單--行走柏道至寶馬山。.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23B線
新巴26線
新巴26線是香港香港島的一條循環巴士路線,來往勵德邨及荷李活道。.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26線
新巴2A線
新巴2A線是香港島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耀東邨及灣仔北,為英皇道沿線乘客提供頻密的流水線服務,亦因此衍生脫班問題。 本線另設2R線,由聖保祿醫院單向開往耀東邨,途經太古城及西灣河。 路線只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指定大型活動完結後提供服務,主要方便球迷於觀看球賽後以特快途徑返回東區,而無需步行至高士威道乘車。.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2A線
新巴63線
新巴63線是一條來往港島東區北角碼頭和南區赤柱監獄的巴士路線。.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63線
新巴8H線
新巴8H線是香港島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及銅鑼灣(東華東院),提供來往小西灣、柴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炮台山、銅鑼灣和掃桿埔的巴士服務,主要為東區居民來往沿線兩間醫管局港島東聯網醫院(東華東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是港島首條「H」字尾的專利巴士路線。.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8H線
新巴8P線
新巴8P線是香港香港島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小西灣(藍灣半島)及灣仔北。自新世界第一巴士在1998年9月1日開始運作後正式開辦。 新巴8R線是條港島特別巴士路線,由新巴營辦,由香港大球場單向開往小西灣(藍灣半島),途經筲箕灣及柴灣。與其他新巴城巴8號系路線不同,本線全線皆不設分段收費。本線只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指定大型活動完結後提供服務,主要方便觀眾於活動完後以特快途徑返回東區,而無需步行至高士威道乘車。.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新巴8P線
方召麐
方召麐(),生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當代傑出國畫大師。.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方召麐
方心讓
方心讓爵士(Sir Harry Fang Sin-yang,),香港骨科醫生,有「復康之父」之稱,香港首位骨科專科顧問醫生,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英國醫學會香港分會前會長,麥理浩復康院及香港復康會創辦人,國際復康總會前會長,香港聖保祿醫院前院長,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前會長,歷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學院校董。在七、八十年代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後來分別在1996年獲封為下級勳位爵士,以及在2001年獲授大紫荊勳章。方心讓爵士的女兒方敏生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前行政總裁,此外他也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叔父。.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方心讓
方津生
方津生醫生,香港的骨科專家,長於頸、背、成人髖關節重建和膝蓋等外科手術。 方津生出身方振武家族,祖父方振武為抗日名將,大姊陳方安生為香港前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議員。方津生畢業於香港大學,獲授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其後赴利物浦大學深造,獲骨科碩士學位。他曾在骨科學系執教,並擔任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那打素醫院的名譽骨科顧問醫生。現時為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和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教授,並且是港大深圳醫院董事局成員。1992年至2012年期間,他曾擔任《香港骨科醫學雜誌》總編輯,現為該雜誌的榮譽退休編輯。.
查看 聖保祿醫院和方津生
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下表列出曾獲大英帝國勳章的部份知名人士。內閣辦公室每年都會公佈一份「新年授勳名單」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內裡列出新獲勳人士所得的勳銜。獲勳者並非在名單公佈時獲勳,而是在事後才獲勳的。「新年授勳名單」一般在每年元旦前後公佈,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則在每年6月初公佈。.
1945年香港
1945年香港,隨着大日本帝國在二戰中的實力不斷下降,盟軍對香港的反攻於本年進入關鍵階段,除二月外的首七個月內均被有盟軍或美軍轟炸的痕跡,船塢、油庫、機場、發電廠、兵營、墳場、廟宇、集中營、船舶、醫院、學校等皆成襲擊對象,甚至誤炸人口密集樓房,釀成重大傷亡。惟香港市民因渴望日本盡快戰敗,結束香港淪陷,故一般不反對盟軍的轟炸。經過3年零8個月艱苦日子,黑暗歲月終露曙光,隨着美軍於8月初對日本先後投下2枚原子彈,及後日皇在電台裡的終戰廣播,使香港再次面臨政權移交,日軍在盟軍接管前則在梅窩犯下最後一宗殺害無辜港人案件。中英雙方就香港主權歸誰各執一詞,中方更率先派軍隊佔領九龍,最後在美國壓力下,中國領導人蔣介石終同意香港回歸英國並撤軍,英方隨即在香港成立臨時軍政府。香港重光雖然值得欣喜,但二戰後,香港滿目瘡痍,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百廢待興,人口由戰前160萬急降至60萬的低位,甚至出現「人吃人」慘劇。由於物價騰飛,物資嚴重不足,餓死人現象不斷發生,到1945年,饑荒更為嚴重,人食人事件在8月更發生多宗。狂歡過後的香港人亦要同時面對一大批問題:包括8成人口營養不足、醫療衛生條件極差、傳染病猖獗、大部份的適齡學童失學、不少房屋受到破壞又或日久失修等,此外香港原來居民及難民在日本投降後大量湧入,1945年底,人口已回升到100萬,使情況進一步惡化。軍政府成立後,香港的人口即以每月100,000人的速度急升。軍政府首要解決的是港人的温飽問題,由於貿易尚未恢復,所以能源和糧食均十分缺乏。有見及此,軍政府首長夏愨派員到廣東、文萊、印度和日本等地搜購能源與糧食。至於住房方面,戰後有72%外籍人士失去居所,而全港約600,000名居民當中,則共計有160,000人無家可歸,其中大部份私人房產是在日佔時期遭日軍強佔的。戰後建材十分短缺,夏愨又不願動用公共資金修復私人樓房,所以軍政府只能儘量將空置的建築物安置居民,以及徵用旅館作收容難民,因此港人對軍政府的住房政策感到相當不滿。交通方面,軍政府曾以貨車權充巴士,以解決戰後交通工具荒缺的局面。此外,港英軍政府宣佈日本軍票作廢,部份市民一夜間傾家蕩產。二戰結束至年底發生多宗由水雷引致的嚴重海難,使掃雷成為戰後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亦称为 香港法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