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9 关系: 基督的血,十字聖號,十架七言,大法師,宗教迫害,安葬耶稣,尿浸基督,中世紀西班牙語,幻影说,復活節,圣家堂,圣周,圣经中的无花果树,犹太历史大事年表,罪 (宗教),真十字架,聖週五,黑色星期五,苦路,耶稣,耶稣复活,耶稣的神迹,耶稣被捕,耶稣拣选十二使徒,耶穌受難,INRI,我甜蜜的主,流浪的猶太人,1961年2月15日日食。
基督的血
基督的血是基督教神学術語,指基督耶稣被釘十字架死時流出的血。基督的血使新約聖經的救赎得以完成,使上帝與人的新約生效;也指圣餐中所使用的酒。.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基督的血
十字聖號
十字聖號(Signum Crucis)是許多基督教教派的一種禮儀手勢,常伴隨著聖三經。對某些基督徒來說,這個藉由在身體上憑空劃出十字的動作象徵了十字架苦像。有兩種形式,其中一種是用於拉丁禮天主教會與聖公宗、信義宗、循道宗和正教会;另一種形式則被使用於東方禮天主教會和部分正教會支派。這個記號極少或不被使用於福音派或較近代的新教教派。.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十字聖號
十架七言
十架七言指的是基督教傳統上認為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臨死亡前的最後遺言。這些遺言分散於四福音书裡,後人將其整理為七句話.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十架七言
大法師
《驱魔人》(The Exorcist)是一部1973年的美国恐怖电影,由威廉·弗莱德金导演,并且由根据其1971年的改编而成。此小说是受到1949年的启发而撰写的,此事件涉及了一位被的12歲小女孩,她的母亲不顾一切的尝试拯救自己的女儿,并请来了两位神父来指挥这次驱魔工作。 本电影由艾伦·伯丝汀、麥斯·馮·西度、、和主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有一系列“附身儿童”电影被创作,《驱魔人》与《魔鬼怪婴》以及《凶兆》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华纳兄弟于1973年12月26日在美国发行。影片获十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获奖两项(和最佳改编剧本奖),同时它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恐怖电影,在最佳影片奖上败给了《骗中骗》。《驱魔人》在当时为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之一,上映后全球票房收入超过了4.41亿美金。 本电影对通俗文化(或称流行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曾被《娱乐周刊》,,以及美国AMC电视台的观众(于2006年)誉为有史以来最恐怖电影,且在“”中排名第三。在201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这部电影收录在了国家电影名册中。.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大法師
宗教迫害
宗教迫害是一種歧視政策及作為,以針對某種特定的宗教信仰,或是缺乏此類信仰為理由,對於某個人或是團體,系統性的採取一系列行動,例如取消部份或全部的公民權、虐待以至於謀殺或屠殺。這通常被視為是一種缺乏人權的作為。 這也可能是因為政治原因所造成,例如:罗马帝国曾經长期迫害基督教;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歐洲互相爭戰迫害引發宗教戰爭;豐臣秀吉與清聖祖(康熙帝)曾經禁止天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時期红卫兵消灭宗教;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打壓巴哈伊信仰、蘇菲派及基督徒等。.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宗教迫害
安葬耶稣
耶稣的安葬是指新约中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对他尸体的安葬。根据正典福音书的记载,他由亚利马太的约瑟安葬在墓中。.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安葬耶稣
尿浸基督
《尿浸基督》(Piss Christ)是美国摄影师安德里斯·塞拉诺(Andres Serrano)于1987年拍摄的作品,照片是通过将一小比例塑料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塑像浸入塞拉诺自己的尿中拍摄而成的。作品于1989年在北卡罗莱纳州东南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引起了美国文化界的强烈反响。其中有人对该作品表示了积极的评价,但也有一些保守人士和宗教人士认为此照片亵渎了耶稣基督。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艺术自由的辩论。 此作品是塞拉诺《浸入》(Immersions)系列作品中的一件,该系列中还有一些类似手法的作品, 包括《尿浸典雅》(Piss Elegance,1987年)、《圣母子》(Madonna and Child,1987年)、《尿浸撒旦》(Piss Satan,1988年)、《尿浸掷铁饼者》(Piss Discus,1988年)、《女人胸像》(Female Bust,1988年)等。.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尿浸基督
中世紀西班牙語
古西班牙語,也稱爲古卡斯蒂利亞語(西班牙語: castellano antiguo, romançe castellano)或者中世紀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的一種早期形式,使用地區爲伊比利亞半島,使用時間大致爲10世紀至15世紀初葉。隨後發生的輔音變化使得該語言演變爲現代西班牙語。1200年左右的熙德之歌(Cantar de Mio Cid)是現存已知最爲有名及內容最多的以中世紀西班牙語寫就的文學作品。.
幻影说
幻影說(Docetism),又稱看似人主義,或稱唯神主義,是早期基督教對基督的表述之一。此派認為,耶穌是個完全的神,不可能成為肉身。耶穌的本體就是上帝,耶穌在人間的一切活動,包括十字架上受苦,以及而後的復活、升天,都只是化身及假象,只是上帝投射在人間的一個影子、幻象或幻影形體。因此他們反對道成肉身理論。 傳統上認為,此派與諾斯底主義及希臘哲學關係密切,在基督教會中,馬吉安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學說的人。325年尼西亞會議宣布幻影說為異端,此派因而衰微。.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幻影说
復活節
復活節(Pascha),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最初定在猶太人逾越節當日或之後的星期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該節日乃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重生與希望;不過現今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起源於基督教。.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復活節
圣家堂
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一般簡稱為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的天主教教堂,由安東尼·高第設計,其高聳與獨特的建築設計,使得該教堂成為巴塞隆納最為人所知的觀光景點。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圣家堂
圣周
聖週(Holy Week;Hebdomas Sancta;Μεγάλη Εβδομάδα),在基督教傳統中,是復活節之前的一週,用來紀念耶穌受難。 在西方基督教傳統中,聖週是天主教禮儀年曆裡大齋期的最後一週。包括了聖枝主日、神圣星期四和耶穌受難節,从聖枝主日开始(在東方,从拉撒路星期六开始)直到复活节前夕,不包括复活节。其中,從星期四至六的這段時間,被稱為「逾越節三日慶典」(Triduum Sacrum Paschale),是基督徒禮儀生活的高峰。.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圣周
圣经中的无花果树
无花果树及其果实无花果在《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圣经》中都曾数次出现;但是那里不仅仅是指这种地中海地区常见的果树,还是一种特别的象征,被赋予了各种解释。.
犹太历史大事年表
这是犹太民族和犹太教发展的历史大事年表。所有日期采用西元纪年,而不是希伯来历。.
罪 (宗教)
宗教上的罪是指一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这种行为的状态。通常这种行为准则由一个神(如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来裁定。 罪经常用于指称一种被禁止或不被认可的行为;在某些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某些教派)中,罪可以指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特指一种行为。口头上任何被认为不道德的、可耻的、有害的或者不友好的思想、言论或行为都可以称为“有罪的”(sinful)。 在各种宗教中对于罪的常见概念有:.
真十字架
真十字架,是基督教圣物之一,据信是钉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在基督教传统中,真十字架作为耶稣为人类带来救赎的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在羅馬天主教聖人曆中,5月3日的寻获十字圣架的瞻礼和9月14日的光荣十字圣架瞻礼均是为此而设立。 今天,很多教堂都宣称保有真十字架的碎片,但可信度都不高。.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真十字架
聖週五
聖週五(Good Friday,Holy Friday,Great Friday,Great and Holy Friday),又稱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沈默週五(Stiller Freitag)、耶穌受難節、耶稣受難日、救主受難日,基督教的宗教節日,基督徒用以纪念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被釘死受難的紀念日。為聖週中的星期五,也是逾越三日慶典的一部份,是復活節之前的星期五。有些人將這個節日等同於猶太教的逾越節。它有時也會被稱為復活節週五(Easter Friday),但這可能跟另一個節日(復活節之後的週五)混淆。 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于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与门徒设立纪念仪式,后于上午九时左右被钉,于下午三时左右死去。主耶稣基督惟独吩咐门徒要纪念祂的死亡。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中,許多國家都將此日訂為公共節日,其中也包括美國的12個州。.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聖週五
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或13號星期五)源於西方的宗教信仰:耶穌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數字。另一來源是聖殿騎士團在1307年10月13日遭到屠殺的事件,當日法国國王腓力四世下令逮捕,並且屠殺境內所有的聖殿騎士團成員,這天正好同時是13日與星期五,兩者的結合令人相信當天會發生不幸的事情。.
苦路
苦路(Stations of the Cross)是指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主要進行於四旬期間。17世紀時方濟會士(St.Leonard Of Port Maurice)开始宣揚拜苦路的敬禮,最後在1731年教宗克勉十二世(Clement XII)確定14處地方為苦路地方和敬禮儀式,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重編拜苦路內容,重編內容包括了紀念主的復活。.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苦路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耶稣
耶稣复活
耶穌的复活,是指根据基督教《新约圣经》中的四本福音书及《使徒行傳》的記載,耶穌在被釘死在十字架三天后从死裏复活的事件。耶稣复活是基督教神学的核心信条,也是《尼西亚信经》的一部分:“应验了圣经的话,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圣父的右边。”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写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这一章中,保罗阐明了耶稣复活是信仰的核心信条,“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基督徒在复活节庆祝耶稣复活。每年复活节的日期和犹太教逾越节相近。.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耶稣复活
耶稣的神迹
在《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中,记载了许多耶稣所行的神蹟,这些神蹟可以分为医病、驱魔、支配自然界、三次从死亡复活的实例,以及其他种类。对于许多基督徒而言,这些神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不过自由派基督徒可能认为这些仅仅是用作比喻的故事。圣经批判学者通常承认,考虑到这是一个神学或哲学问题,经验主义方法无法确定是否是历史上一个真正的神蹟。伊斯兰教学者也相信大部分医病和使人复活的神蹟。.
耶稣被捕
耶稣被捕是《新约圣经·四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受难过程中一个关键性事件,这一事件最终导致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穌被釘十字架。 根据四福音书的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和他的门徒前往位于汲沦谷边缘的客西马尼园(Gethsemane),学者们认为那里可能是一片橄榄树树林。此前福音书中曾经记载耶稣离开人群,前往此处单独祷告。 对观福音记载,耶稣请求天父,取去他的重担,不必经历将要临到的苦难,但是他将最终决定权交给天父,“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记载一位天使显现,加给他力量,然后返回门徒那里,不过其他对观福音书仅仅记载他的返回。对观福音记载,和耶稣在一起的三个门徒都睡着了,耶稣责备他们,为何不能保持一个小时的警醒,要求他们起来祷告,使得他们避免试探。对观福音记载耶稣再次去祷告,当他返回时,他的门徒再次沉睡。.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耶稣被捕
耶稣拣选十二使徒
耶稣拣选十二使徒是三本对观福音书都记载过的耶稣生平的一个事件,但《约翰福音》并没有提及。耶稣经过祷告,从他的众多门徒中拣选了十二位,被称为十二使徒。 据 《路加福音》记载: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 神。 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 马太和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奋锐党的西门, 雅各的儿子(注:“儿子“或作“兄弟”)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在《马太福音》中,这一事件发生在耶稣治好一个病人枯萎的手之前。 在 《马可福音》 和 《路加福音》中,拣选十二使徒发生在这一神迹之后。 耶稣拣选十二门徒发生在 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马太福音28:16-20的大使命发生在耶稣复活之后。.
耶穌受難
在基督教神學中,受難(the Passion,源自πάσχειν,paschein,字面意義為承受苦難),特指耶穌生前的最後一段時期,他造訪耶路撒冷,在街道遊行,最後晚餐,最終在耶路撒冷被逮捕,判罪,走上苦路,在十字架上被處死。 耶穌在死亡前承受的各種痛苦,成為基督教神學的中心教義之一,包括救贖和贖罪。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也提到了耶稣受难。在許多基督教會中,以聖週來紀念耶穌受難。.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耶穌受難
INRI
“耶稣,拿撒勒人,犹太人的君王”(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是中的一个短语,常缩写为INRI。 是这样描述的: 有些东正教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使用希腊字母ΙΝΒΙ,是基于耶稣十字架上的希腊文:。在许多东正教的圣像画中,会将其改为(世界之王),这并不表明原来写的就是这个,而是表明原来写的文字的意义。羅馬尼亞正教會使用羅馬尼亞語 Iisus din Nazaret, Regele Iudeilor 的縮寫,即還是INRI。俄羅斯正教會則使用ІНЦІ,是基於教會斯拉夫語 І҆и҃съ назѡрѧни́нъ, цр҃ь і҆ꙋде́йскїй (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之王) 的縮寫。 当彼拉多不愿意未经审判就钉死耶稣时,他引用的是当时罗马帝国政府允许犹太人有限自治的条约。而犹太教大祭司们起诉耶稣,认为他违背了这个有限自治的条约,因为耶稣声称他拥有他实际所没有的权柄。彼拉多于是希望耶稣否认他自己是“犹太人的君王”,可是耶稣没有否认。.
查看 耶穌被釘十字架和INRI
我甜蜜的主
我甜蜜的主(英文:My Sweet Lord),是意大利裔加拿大藝術家高斯姆·卡瓦拉羅(Cosimo Cavallaro)創作,以牛奶巧克力製成的耶穌雕塑。.
流浪的猶太人
流浪的猶太人(wandering Jew、徘徊的猶太人)是一個神話裡长生不老的人,流浪的猶太人這個传说在13世紀開始在欧洲傳播。 原來的傳說是關於一個猶太人在向被驅趕往十字架路上走的耶穌嘲弄,然後這位猶太人被詛咒在塵世行走,直到耶稣再临。這位流浪者的輕率行為性質的確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是有所不同,正如他所表現出來的品格特質一樣;有時他被說成是匠或者是其他的匠人,有時候他被說成是本丟·彼拉多房產的門衛。.
1961年2月15日日食
1961年2月1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1年2月15日(當天也是春節)。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国、摩纳哥、意大利、圣马力诺、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和非洲中北部。.
亦称为 耶稣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