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美荷樓

指数 美荷樓

美荷樓(英文:Mei Ho House),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寮屋區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耗資2億2千萬港元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旗下之美荷樓生活館,於2013年12月開幕。.

目录

  1. 23 关系: 吴宇森大埔道徙置區徙置事務處北九龍裁判法院喃嘸山石硤尾石硤尾大火石硤尾站石硤尾邨華廈邨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休憩處列表香港公共屋邨列表香港青年旅舍協會香港酒店列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深水埗深水埗區深水埗站明華大廈

吴宇森

吳宇森 (英文名:John Woo Yu-Sen,),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導演及編劇。畢業於九龍的協和小學,而中學曾就讀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及在位於大坑東的路德會協同中學畢業。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1986年他編劇及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獲得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臺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汀·塔倫提諾遙相呼應。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獲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2010年荣获第67届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2015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武士奖”。.

查看 美荷樓和吴宇森

大埔道

大埔道(Tai Po Road)為大埔公路在香港市區的一段,因此並非在大埔區。它與青山道(青山公路在市區的一段),同樣是香港早期的公路在市區的一段。.

查看 美荷樓和大埔道

徙置區

徙置區(Squatter Area)是香港第一代的出租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75年間興建,主要分佈於較早開發的衛星城市和新市鎮(包括觀塘、葵涌、荃灣、屯門和元朗等),由徙置事務處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成立後與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統稱「公共屋邨」:徙置區稱為「乙類屋邨」、屋建會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則稱為「甲類屋邨」。現時,第一至六型大廈絕大部份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廈亦已有部分開始重建。.

查看 美荷樓和徙置區

徙置事務處

徙置事務處 (The Resettlement Department) 是已被取消的香港政府部門,於1954年成立,負責管理因1953年石硤尾大火而興建的徙置區。該處第一個管理的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徙置區(今石硤尾邨)。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同時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合併為房屋署,專責管理香港政府所有出租公共房屋(公共屋邨)至今。 雙十暴動事件是徙置事務處職員與居民爭執引起。.

查看 美荷樓和徙置事務處

北九龍裁判法院

北九龍裁判法院(North Kowloon Magistracy,1960年—2005年1月3日),是香港一所已經停止運作的裁判法院,位於九龍石硤尾大埔道,毗鄰石硤尾邨。現時法院大樓已活化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

查看 美荷樓和北九龍裁判法院

喃嘸山

喃嘸山,又名嘉頓山和水庫山、煙墩山,高90.6米,是香港深水埗區的一座小山丘。西面山腰靠近大埔道,北面為澤安邨,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前有一座飛機訊號燈塔,有行車徑方便維修員上山。嘉頓山之名來自山下附近的嘉頓麵包廠房,現為附近居民的晨運徑。遊人步行15分鐘登上山頂,便能夠俯瞰深水埗和石硤尾的公共屋邨和舊式唐樓,並眺望昂船洲大橋,是欣賞及拍攝夕陽和西九龍夜景的熱門地點。市面上的地圖只顯示了晨運徑的路徑,並沒有顯示此山的名字,其原因可能是「嘉頓山」只是居民約定俗成的稱呼,而非政府正式確認的地名。 美荷樓青年旅舍(石硤尾邨41座舊址,1954年建成,一級歷史建築)及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SCAD,北九龍裁判署舊址,二級歷史建築)後均有晨運徑可以到達嘉頓山,短短十數分鐘就可登頂。 1980至90年代有多部電影及電視在嘉頓山拍攝,例如電影《喋血街頭》、《一本漫畫闖天涯》、TVB劇集《男兒本色》、《怒火街頭》、《怒火街頭2》、香港電台電視劇《性本善》等。在電影《喋血街頭》、《一本漫畫闖天涯》中可見已拆卸的行車徑和飛機訊號燈塔舊貌。 2017年3月,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出興建觀景台及升降機,希望讓居民及遊客欣賞深水埗日夜美景。結果被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有關建議畫蛇添足,並無考慮到實際需要,認為山野景點化,只會帶來破壞。.

查看 美荷樓和喃嘸山

石硤尾

石硤尾(Shek Kip Mei),是香港九龍西部窩仔山及喃嘸山一個人工開闢的谷地,以住宅區為主,東至南山邨道,南至界限街,西至巴域街和大埔道,北面以大窩坪的筆架山山麓為界。.

查看 美荷樓和石硤尾

石硤尾大火

石硤尾大火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在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火災,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香港公共房屋的誕生。.

查看 美荷樓和石硤尾大火

石硤尾站

石硤尾站(Shek Kip Mei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隨修正早期系統石硤尾至觀塘段於1979年10月1日啟用,並由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負責興建。.

查看 美荷樓和石硤尾站

石硤尾邨

石硤尾邨(英語:Shep Kip Mei Estate)是香港第一個政府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最早期1954年入伙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舊長型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於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2年入--。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三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的遷拆戶。.

查看 美荷樓和石硤尾邨

華廈邨

華廈邨(Wah Ha Estate),由柴灣工廠邨大廈(Chai Wan Factory Estate)改建而成,項目編號為ET04,是一座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柴灣吉勝街2號的前工業大廈,佔地0.45公頃,樓高5層,改建前並無升降機設施,改建前全座共378個工廠單位,而每個單位標準面積為18平方米。柴灣工廠邨大廈於1959年6月建成,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一座H型建築設計的工廠大廈,於2013年2月2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於2013年年中展開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已盡量保存工廠大廈的文物特色,改建工程已於2015年底竣工,並於2016年8月中重新入伙。華廈邨於2017年7月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所頒發的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的殊榮。.

查看 美荷樓和華廈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查看 美荷樓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休憩處列表

以下是香港各個主要休憩處的列表: 香港島 | 九龍 | 新九龍 | 新界東 | 新界西.

查看 美荷樓和香港休憩處列表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下列是香港各資助出租公共屋邨的列表。截至2017年3月,香港共有241個公共屋邨,總共805,098單位。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所謂公共屋邨,就是指由政府、志願團體或私營企業興建,再以低廉價格出租予低收入居民的住宅。現時香港提供公共屋邨的機構有三間,分別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另有兩間現況不明的建屋團體,他們目前的情況就連房委會和房協也不清楚:.

查看 美荷樓和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Hong Kong 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縮寫:HKYHA)在1973年9月11日成立,為香港註冊非牟利機構,並無任何政府資助,營運經費全賴會員及社會各界支持。本會為國際青年旅舍聯會(Hostelling International)成員,與全球約90個國家及地區會員結盟。本會致力以大眾化價錢,為旅客提供經濟實惠住宿服務,鼓勵各界人士於本港及海外旅遊時,認識及愛護大自然之餘,同時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為使世界各地的青年認識不同文化,協會透過旅舍營造交流平台,為旅客締造互相認識及學習的機會,體驗獨特的旅遊文化。此外,香港青年旅舍主張自助旅遊,鼓勵旅客獨立自律,旅舍只提供基本設施,旅客須自行照顧起居飲食,培養良好公民責任。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辦事處位於九龍深水埗富昌邨。.

查看 美荷樓和香港青年旅舍協會

香港酒店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所有現存的酒店。.

查看 美荷樓和香港酒店列表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The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JCCAC)是一個致力推動香港創意藝術發展的嶄新藝術項目,位於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民政事務局作為政府支援機構。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對外開放。 香港特區政府以期限七年託管協議(Entrustment Agreement)形式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經營權交予香港浸會大學,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除藝術創作外,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會合作為公眾提供藝術教育和訓練,以至與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

查看 美荷樓和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英文:Savannah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縮寫:SCAD,又名:大草原藝術設計學院、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薩凡納大學)是美國一家美術及設計大學,成立於1978年。.

查看 美荷樓和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活化歷史建築--計劃(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於2004年由當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首先提出的概念,香港特區政府在2008年起推出政策,將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及法定古蹟活化再用,當局向zh-hans:非营利组织;zh-tw:非營利組織;zh-hk:非牟利機構;zh-mo:非牟利機構;-提供非經常性撥款、象徵式租金、非經常性補助金等財政援助,以便承辦機構經營社會企業,以營運歷史建築。.

查看 美荷樓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查看 美荷樓和深水埗

深水埗區

深水埗區(Sham Shu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行政區之一,位處九龍西北。北面以琵琶山、尖山(以尖山隧道九龍出入口)和筆架山與沙田區為界,南以界限街與油尖旺區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區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與葵青區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九龍城區接壤。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的人口有405,869人,面積約948公頃。.

查看 美荷樓和深水埗區

深水埗站

深水埗站(Sham Shui Po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深水埗區的深水埗長沙灣道近桂林街與北河街地底,於1982年5月17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車站以深綠色為主要色調。.

查看 美荷樓和深水埗站

明華大廈

明華大廈(Ming Wah Dai Ha)位於香港香港島筲箕灣阿公岩道1-25A號,佔地逾34萬平方呎,連接筲箕灣東大街、筲箕灣站,背向鯉魚門公園及渡假村,倚山而建,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1962年至1978年落成,共13座(A-M座),分為3期興建,以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的何明華會督命名。.

查看 美荷樓和明華大廈

亦称为 石硤尾邨美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