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美國歷史學會

指数 美國歷史學會

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縮寫:AHA)是美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專業歷史學家團體。.

目录

  1. 16 关系: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入江昭班克洛夫特獎美國歷史評論羅伊·羅森茨維格瓊·凱莉裴宜理西奥多·罗斯福魏斐德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W·E·B·杜波依斯恐龙葛蒂梅嘉樂慰安妇性別史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可以根据政治意識型態分为“亲中共”和“反中共”两大立场。 “亲中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亲中共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带领数亿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殖民统治,对中共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国家统计局: 中国共产党获很高支持率 。亲中共人士常被中共称为爱国人士。 “亲中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第二,对中共和国家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举办大事、应对难事具有很高的满意率,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第三,对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依然保持较高信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看待理性,“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社会主流;第四,改革开放受到广泛拥护,民众生活改善、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与“亲中共”对立的“反中共”人士的一般共识是,中共邪恶无比,但出发点各有不同。有人认为中共出卖国家不是真爱国,所以中共很邪恶。有人认为中共太注重大一统、剥夺人民自决权,所以中共很邪恶。因此,“反中共”人士对一些反共人物(如蒋介石等)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许多来自中国的“反中共”人士主張「中共不等於中國」「爱国不等于爱党」,因此他们“反中共”而不“反中”。而另外一些反共人士则承认自己“既不爱这个党,也不爱这个党国”(反共反中)。 “反中共”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主要反對的是中國共產黨这个组织本身,但和当今中共一样都主张专制、党国一体、中华民族主义、“一个中国”,如两蒋时代的中国国民党。第二种,主要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和大一统思想,由于中國共產黨目前在中国大陆实行专制统治,共产党的政策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因此“反中共”與“反中”在内容上有重疊之處。同时,以上两者都反对中共在毛泽东时代实行的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等极左政策。.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

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是指部分学者质疑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修改中国历史以及其自身党史的做法。对于这种“修改歷史史實以及相關的概念和定義”的做法,外界称之为「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2015-06-25 -->,而有學者则稱被中國共產黨修改後的歷史為「偽歷史」。.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中国共产党修改历史的质疑

入江昭

入江昭是一名日本出身的美國國際政治學家,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専攻是美國政治外交史,並且在1988擔任第一位日本出身者的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目前取得了美國籍。.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入江昭

班克洛夫特獎

班克洛夫特獎是頒發給美洲歷史或外交書籍的獎項。獎項是1948年應美國歷史學會會員的要求而成立,每年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理事頒發。該獎已被普遍認為是在美國歷史書籍領域之中最有聲望的獎項,並有一萬美元的獎金(2004年從4,000元開始提高)。該獎有17位獲獎者的作品得到的贊助,有16位獲獎者也得到。.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班克洛夫特獎

美國歷史評論

《美國歷史評論》(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期刊是美國歷史學會的官方出版品,創辦於1895年,宗旨為「促進歷史研究、對歷史文件與遺物的收集與保存,傳播歷史研究成果」。該刊物主題為歷史,但不限定討論的地域或時間。 該期刊於每年二月、四月、六月、十月和十二月發行,內容包含研究論文以及歷史學術書集的書評,每期大約四百頁。.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美國歷史評論

羅伊·羅森茨維格

羅伊·愛倫·羅森茨维(Roy Alan Rosenzweig;),任職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的歷史學者。羅森茨维格是喬治梅森大學歷史與新媒體中心的創建人,以及自1994年創建以來的領導人,直到其於2007年因肺癌逝世。.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羅伊·羅森茨維格

瓊·凱莉

·凱莉( )是美國女性歷史學者,主要研究範圍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其中1977年發表的〈女人有文藝復興嗎?〉一文,是的重要著作,挑戰了原本文藝復興歷史分期和當時女性歷史經驗之間的落差。.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瓊·凱莉

裴宜理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美國中國政治和歷史學者。.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裴宜理

西奥多·罗斯福

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姓名縮寫為TR,),又譯--,暱稱泰迪(Teddy),人稱老羅斯福,第26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西奥多·罗斯福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歷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为美国歷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美國進步時代的領導者之一。 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西奥多·罗斯福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時也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1908年他放棄爭取連任。 卸任后,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有意再参选总统,但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脱党,代表进步黨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由於共和黨分裂,造就民主党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勝出,但西奥多·罗斯福取得88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三黨取得最多的一屆,他从此退出政坛。 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堂弟、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裡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纪总统,與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学者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评他的干涉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即便如此,历史学者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西奥多·罗斯福

魏斐德

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魏斐德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是一名美國海軍的上校及預備役少將。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W·E·B·杜波依斯

威廉·爱德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W. )是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权运动者、泛非主义者、作家和编辑。杜波依斯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在一个相对包容、多元的环境中长大。他是哈佛大学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毕业之后任职于亚特兰大大学,教授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杜波依斯是1909年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最初创建者之一。 杜波依斯因为领导尼亚加拉运动——非裔美国人为黑人寻求平等权利的运动——开始在国内声名鹊起。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反对布克·华盛顿倡导的“亚特兰大妥协案”,该协议要求南方的黑人服从于白人的政治规则并为之工作,以换取基本受教育权和致富机会。杜波依斯则坚持争取完整的公民权利和逐步增加的政治参与,他认为这些将由非裔美国人中的知识精英实现,他称这些人为“天才的十分之一”,因此杜波依斯认为非裔美国人需要先进的教育来发展其领导力。 种族主义是杜波依斯斗争的主要对象:他强烈反对私刑、吉姆·克劳法案以及在教育与就业中的种族歧视。杜波依斯的事业囊括了各地的有色人种,尤其是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做斗争的亚非同胞。他是泛非主义的强烈支持者,并且帮助组织了几次泛非主义大会,以推动非洲殖民地脱离欧洲强权统治。杜波依斯多次访问过欧洲、非洲和亚洲。一战后,他调查了美国黑人士兵在法国的经历,记录了在美国军队中普遍存在的种族偏见。 杜波依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文集《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是非裔美国文学中开创性的一部作品。他于1935年发表的巨著《美国的黑人重建》(Black Reconstruction in America)挑战了“黑人应该对重建时代的失败负责”的传统思想。在社会学领域,他写就了第一本系统性研究著作。他出版过3本自传,都体现了他对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深刻见解。在担任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刊物《危机》编辑期间,他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 杜波依斯相信,资本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主要原因,他一生都怀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情。他是一个积极的和平运动者,支持核裁军。杜波依斯去世后一年,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体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部分目标。.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W·E·B·杜波依斯

恐龙葛蒂

《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是一部於1914年上映的动画短片,為最早关于恐龙的动画片段,由美国漫画家与动画师温瑟·麦凯制作。麦凯最初在他的歌舞杂耍表演现场用这部电影与观众互动;片中像孩子般的、活泼的葛蒂在主人的指挥下表演动作。后来,麦凯的雇主威廉·赫斯特减少了麦凯的杂耍表演,因此麦凯在原片基础上增加了真人表演部分作为院线上映版。1921年,麦凯想制作续集《巡演的葛蒂》(Gertie on Tour),但在做了约一分钟长的片段后放弃。 尽管本片经常被大众认为是史上最早的动画电影,但麦凯在之前已经制作过《小尼莫》(1911年)和《蚊子是怎么生活的》(1912年)。美国的和法国的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已经试验了动画制作,但片中塑造的葛蒂这一有魅力的角色使本片在之前的“把戏电影”中脱颖而出。《恐龙葛蒂》是第一部运用關鍵格、、描图纸、、动画循环等动画技术的电影。它影响了许多下一代的动画师,如、、和華特·迪士尼。该片上映后一两年出现了盗版,试图为麦凯的很多动画技术申请专利,但失败了。麦凯的一些影片已经遗失或仅存片段,《恐龙葛蒂》是他的电影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已被保存在美国國家影片登記部。.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恐龙葛蒂

梅嘉樂

梅嘉樂(Barbara Mittler,音譯為巴巴拉•密特勒,),生於德國哈根,漢學家。 她的著作 A Continuous Revolution: Making Sense of Cultural Revolution Culture 榮獲2013年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梅嘉樂

慰安妇

慰安妇是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日軍委託民間人力仲介募集或强制征集的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對象主要來自日本本土、台湾、朝鮮半岛、中国大陆、中南半島,也有從歐美殖民地來的美屬菲律賓人、英屬馬來亞人(華裔和巫族),極少數白人來自印尼的荷兰女殖民者。 1931年11月,日本海军将日本侨民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此后慰妇安妇制度蔓延到日本在东亚的整个战场。 由於有些慰安妇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其手段極劣,一開始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招聘護士、工廠女工、軍中女清潔隊員,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南韓、北韓、臺灣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紛紛成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日本數十家教材出版社和辭書對慰安婦的本質並無一致的定義,南韓學校教材多強調為「性奴」,臺灣的歷史教材中此事也引致爭議。.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慰安妇

性別史

性別史(Gender history)或譯社會性別史,是指以性別概念來探討歷史,為歷史學和性別研究的子領域,很多方面是脫胎自於女性史 。該學科從很多角度探討思考歷史事件和時代背景對男性和女性造成的不同影響。例如 瓊·凱莉在1977年的文章〈女人有文藝復興嗎?〉(Did Women have a Renaissance?)探討文藝復興這個概念與女人的關係。 "Did Women have a Renaissance?" Becoming Visible: Women in European History.

查看 美國歷史學會和性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