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美国文学

指数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語寫成的美國文學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60 关系: American literature劍橋大學出版社城市與狗垮掉的一代向井千秋吉姆·賈木許大卫·米切尔 (作家)威廉·福克納學科列表山姆·阿布拉姆斯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5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I)中国翻译协会中文圖書分類法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桶蚵仔亨利·詹姆斯康科特 (麻薩諸塞州)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们 (小说)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克里斯·泰瑞欧国际写作计划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理查德·H·布劳德海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秋月茶室 (小說)紫色姐妹花约翰·W·道尔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国历史年表爱伦·坡白鯨記白象似的群山百科详编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頑童歷險記駒澤大學马克·吐温詹姆斯·鲍德温麥可·謝朋麥田捕手齊邦媛英語文學老人与海 (海鸣威)T·S·艾略特杰克·伦敦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村上春樹格萊葛利·馬奎爾欧内斯特·海明威汤姆叔叔的小屋浪漫主义文学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新英格蘭日本十進分類法愤怒的葡萄托马斯·品钦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American literature

#重定向 美国文学.

新!!: 美国文学和American literature · 查看更多 »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新!!: 美国文学和劍橋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城市與狗

《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是祕魯、西班牙雙重國籍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的成名作,被認為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展開的4部里程碑小說其中的1部,與巴爾加斯·略薩的許多其他作品同樣在作者祖國祕魯的威權時代裡被禁毀,出版不久,當時的軍政府就在作者母校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裡燒掉1500本這書的秘魯版。.

新!!: 美国文学和城市與狗 · 查看更多 »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或稱疲憊的一代,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國的一群作家开启的文学运动,意在探索和影响二战后的美国文化和政治。他们在1950年代发表大量作品并广为人传。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包含拒绝时下流行话语的价值观,进行精神探索,美国和东方宗教的探索,反对物质主义,对人类现状详尽描述,试验致幻药物和性解放及探索。 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傑克·克魯亞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之所以将这样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学生、骗徒以及吸毒者当作“一代”,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垮掉的一代”的成员们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的文学创作理念往往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文化研究学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包括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的《在路上》(On the Road)、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的《嚎叫》(Howl)和威廉·博罗斯(1914年-1997年)的《裸体午餐》(Naked Lunch)等。后两部作品由于内容“猥亵”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为此类文学作品在美国出版的合法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新!!: 美国文学和垮掉的一代 · 查看更多 »

向井千秋

向井千秋(向井 千秋,生名內藤千秋,),日本宇航员、外科醫生 。向井千秋出身於群馬縣館林市,、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畢業。她是日本第一位女性宇航员,也是首位兩度登上太空的日本宇航员。她在太空滯留時間總共為23天15小時(566小時)。 從1987年到1988年,向井千秋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航員身分,擔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太空生物醫學研究所的訪問學者。自1992年以來,向井千秋是德克薩斯州休斯敦貝勒醫學院外科研究講師。從1992年到1998年,她是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外科部客座副教授,並在1999年晉升為大學客座教授。.

新!!: 美国文学和向井千秋 · 查看更多 »

吉姆·賈木許

詹姆士·羅貝多·“吉姆”·賈木許(James Roberto "Jim" Jarmusch,)是一位美國獨立製片導演、編劇、演員、製片與作曲家,2005年在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吉姆·賈木許自1980年代起主要製作獨立電影。.

新!!: 美国文学和吉姆·賈木許 · 查看更多 »

大卫·米切尔 (作家)

大卫·米切尔(David Stephen Mitchell,1969年1月12日-)是一位英格兰小说家。他已经发表了五本小说,其中有两本入围布克奖。他曾居住在意大利、日本和爱尔兰。.

新!!: 美国文学和大卫·米切尔 (作家) · 查看更多 »

威廉·福克納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為美国文学歷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5篇短篇小说、20部电影剧本、一部戏剧,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納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5岁时随家人迁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个小镇度过。他从小爱好阅读,但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学待了一年多。青年时参加过皇家空军,但未正式参战,之后短暂游历过欧洲。1920年代末期开始以写作为业,30年代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解决经济问题。他的作品起先在国内影响不大,经常销售不出去,而在欧洲却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1946年,马尔科姆·考利编选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出版,福克纳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承认。 福克纳的作品风格多变,常常不按照时空顺序来组织情节,让人与人、事物与事物、过去与现在进行对照,产生出意义的无限可能。内心独白和意识流的手法在其小说中也有广泛使用。另外,他还常常有意识的把自己的作品同宗教和神话对应起来,并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这些作品既具有现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既有悲观主义情绪,也包含了英雄主义的激情。他在描写美国南方历史的同时,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和孤独,主张宽容、理解和同情,最终达到人类的平等。.

新!!: 美国文学和威廉·福克納 · 查看更多 »

學科列表

這是一個學科的列表。學科是在大學教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識分科。學科是被發表研究和學術雜誌、學會和系所所定義及承認的。 領域通常有子領域或分科,而其之間的分界是隨便且模糊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只有四個學系: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而最後一個的地位稍微低於另外三個的地位。在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晚期的大學世俗化過程中,傳統的課程開始增輔進了非古典的語言及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等學科,現今的學科起源便源自於此。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教育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也開始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裡了。 以下簡表展示出各大類科目,以及各大類科目中的主要科目。 "*"記號表示此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是有爭議的。注意有些學科的分類也是有爭議的,如人類學和語言學究竟屬於社會科學亦或是人文學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工程学科亦或是形式科学。.

新!!: 美国文学和學科列表 · 查看更多 »

山姆·阿布拉姆斯

山姆·阿布拉姆斯(Sam Abrams,)出生于布鲁克林,是一名美国作家。阿布拉姆斯曾以福布萊特教授的身份於雅典大学任教美国文学,現於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文學院擔任语言与文学名誉教授。阿布拉姆斯是布鲁克林詹姆斯·麦迪逊高中、布魯克林大學 (1958年文学学士学位)及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1950文學碩士)的毕业生。.

新!!: 美国文学和山姆·阿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50

没有描述。

新!!: 美国文学和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50 · 查看更多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I)

没有描述。

新!!: 美国文学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I) · 查看更多 »

中国翻译协会

中国翻译协会(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or Chinese Translation Association; TAC)原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译协。它建立于1982年,是中国大陆各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翻译家个人自愿加入的非营利性组织,下辖“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军事科学、民族语文、外事、对外传播、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10个机构,其办事机构在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新!!: 美国文学和中国翻译协会 · 查看更多 »

中文圖書分類法

中文圖書分類法,原版名為《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參照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改進而成的中文圖書分類法。換言之,此圖書分類法更適用於中文書籍,特別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現時普遍應用於中華民國台灣及香港、澳門。增訂八版後,賴永祥將版權無償捐贈給國家圖書館。2007年國家圖書館完成新版修訂,並更名為《中文圖書分類法》。.

新!!: 美国文学和中文圖書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Great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又譯《巨匠與傑作》,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於1948年出版的著作(1954年改寫,並將書名改為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討論他心目中十部偉大的長篇小說及其作者。 十部長篇小說中英國文學四部、法國文學三部、俄國文學二部、美國文學一部。除了《湯姆·瓊斯》之外,其餘都是19世紀的作品。 Category:英國書籍 Category:文學批評.

新!!: 美国文学和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 查看更多 »

一桶蚵仔

《一桶蚵仔》(A Pail of Oysters)是美國軍人作家韋恩·斯內德的一本小說,1953年出版,內容描寫戰後白色恐怖下的台灣社會。本作品原為1950年斯內德發表於雜誌上的一篇短文,後在經紀人的委託下,斯內德與妻子旅居台灣三個月進行訪查,並改寫為這部小說。書中對台語翻譯平實,相當有台灣味。2016年2月28日,即二二八六十九週年當天,英文原本再版;而漢字譯本則可分為洪湘嵐的華文本(2002年)以及五分珠的台文本(2003年)。.

新!!: 美国文学和一桶蚵仔 · 查看更多 »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OM(Henry James,),英国以及美国的作家。 他出身于纽约的上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老亨利·詹姆斯是著名学者,兄长威廉·詹姆斯是知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詹姆斯本人长期旅居欧洲,对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上层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私生活方面,他终身未婚,有史学家认为他是同性恋者,他与同时代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保持着长期的友谊。 20世纪末,詹姆斯的不少作品被搬上银幕,如《仕女圖》、《华盛顿广场》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新!!: 美国文学和亨利·詹姆斯 · 查看更多 »

康科特 (麻薩諸塞州)

康科德(Concord)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米德爾塞克斯縣的一個鎮。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該鎮人口為17,668人。美國人口普查局將康科德歸為大波士頓的一部份。 康科德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歷史與文學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新!!: 美国文学和康科特 (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又譯《--》),出版于1925年,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寫的一部以19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故事主要講述了年輕而神秘的百萬富翁對黛西·布卡南的执着追求。小說是菲茨杰拉德最伟大的作品,探討了墮落、理想主義、變革阻礙、社會巨變、放蕩;爲爵士時代和咆哮的二十年代進行了深度描繪,普遍認爲是對美國夢的警醒。 菲茨杰拉德參加了長島北岸的宴會,在1923年著手小說的創作,用他的話來說,“一些新穎的——一些非凡的、美妙的、單純的、雜亂的形式。”然而,菲茨杰拉德的進度緩慢,在完成第一稿後于1924年前往藍色海岸。他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認爲故事太暧昧,說服作者在第二個冬天將故事修訂。菲茨杰拉德對小說的標題感到迷茫,曾經一度將其命名爲《西卵的特立馬喬》。 菲茨傑拉德是当时的畅销书作家,但他希望《了不起的盖茨比》能成为传世之作。查理斯·斯克裏布納之子公司出版了該小說后,评论界有褒有贬,而且销量不佳——菲茨杰拉德在世時的總銷量都少于二萬四千本。菲茨傑拉德很失望,于1940年含恨而終。小說在二战时流行开来,受到前线战士的欢迎,其後更成爲高中、大學文學課的必读作品。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國文學的經典。1998年,現代圖書館編輯委員會投票,評選其爲最偉大的美國小說和最佳英語小說的第二名;随后入选2005年时代周刊百本最佳英文小说。 本书有許多中文翻譯版本,書名也有許多譯法:如《永恆之戀》(黃淑慎譯,1954年)、《大哉!蓋世比》(王潤華、淡瑩譯,1969年)、《大亨--小傳》(喬治高(高克毅)譯,1970年)、《大亨──凱士畢》(丁士奇譯,1971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1982年)等。.

新!!: 美国文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 查看更多 »

他们 (小说)

《他们》(Them)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一部小说,1969年出版,获197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讲述了底特律温德尔一家1937年到1967年的家族史,主要人物有洛雷塔、她的儿子朱尔斯、女儿莫林。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没有贯穿的情节,只有一些碎片化的细节。.

新!!: 美国文学和他们 (小说)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中國大陸譯作--·--·--,台灣、港澳譯作--,簡稱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一位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展示了爵士時代。雖然他一生只獲得了少量的成功,但他現在被廣泛看成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費茲傑羅被認為是192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人。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小说為《大亨小傳》,此書堪稱美國社會縮影的經典代表,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費滋傑羅一生為兩樣東西所困:一是才華,一是金錢,他都曾一度擁有,最後又全部失去。他死的時候,評論家都批評他生活腐化、自暴自棄,所以短壽,浪費了自己的才華。但或許就是因為他如此腐化的生活才能夠寫出那樣屬於美國那個年代的作品。他一生總共完成了4本長篇小說:《》、《》、《大亨小傳》和《》,第五本未完成的小說《最後的大亨》則在他去世後才出版。他也在雜誌中創作過164篇短篇小說。.

新!!: 美国文学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年8月26日-1986年1月4日)是一位著名英美小說家,作品多以同性戀為主題。代表作有《柏林故事》(The Berlin Stories)及《》(A Single Man),兩者均曾被搬上銀幕。.

新!!: 美国文学和克里斯多福·伊舍伍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泰瑞欧

克里斯·泰瑞欧(Christopher "Chris" Terrio,1976年12月31日-),纽约市人,是一名美国电影导演和编剧。他的代表作品为2012年的作品《逃离德黑兰》,由Ben Affleck执导,本片为他获得第70届金球奖最佳编剧提名,赢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编剧本奖和2012年度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新!!: 美国文学和克里斯·泰瑞欧 · 查看更多 »

国际写作计划

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简称IWP)是各国作家在美国爱荷华城(Iowa)的写作之地。自1967年创办以来,该计划已招待了来自120个不同国家的达1100多名的新兴或已取得成就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以及记者。最初,IWP旨在把有天赋的作家介绍给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的写作区,并为他们提供一段最佳的写作状态,以促进他们的具有创造性的写作。 从2000年开始,IWP由诗人兼记者克里斯托弗·美林(Christopher Merrill)负责至今。.

新!!: 美国文学和国际写作计划 · 查看更多 »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語: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又譯金史密斯學院,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隶属于書院聯邦制大學倫敦大學。主要發展領域為藝術、設計、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於1891年以金匠工藝和娛樂學院(Goldsmiths' Technical and Recreative Institute)之名在New Cross地區建校,後於1904年併入倫敦大學,改名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到了2006年,刪除英文中「學院」二字,改為目前的名稱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然而,英文中「Goldsmiths' College」仍然是學院的正式法律名稱)。 金匠學院除了是倫敦大學聯盟一份子外,也隸屬於大英國協大學協會和1994年集團。 在歷史上,金匠學院在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有傑出的貢獻。其藝術學院孕育出多名透納獎入圍者與得主,可謂英國最卓著的藝術學院之一。除了藝術外,金匠學院在設計、傳播媒體、文化創意、戲劇、電腦、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皆有卓越的成績。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全球第398名,其中傳播學系排名全球第9、全歐洲第3 、藝術與設計排名全球第12 、人類學系全球第42 、社會學系排名全球第48 。2008年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科研評估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中,金匠學院世界領先研究領域裡名列第九名。其社會學院和電腦學院的表現格外優異,和其他三所院校並列全國第一。此外,金匠學院的傳播學院以80%的表現,與倫敦政經學院共同名列第四名。 金匠學院規劃在2015年9月份成立學生專屬藝廊供美術系學生展覽作品用,預計2016年秋季竣工。.

新!!: 美国文学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H·布劳德海德

查德·哈莱克·布劳德海德(Richard Halleck Brodhead,)是美国著名的20世纪美国文学学者。杜克大学现任校长。.

新!!: 美国文学和理查德·H·布劳德海德 · 查看更多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英语: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An Inquiry into Values (ZAMM),又称父子的世界,万里任禅游),是由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Robert Maynard Pirsig)创作,首次出版于1974年,最初被121家出版商拒绝,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这本书在全世界售出1000万本。《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70年代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文学文化偶像。.

新!!: 美国文学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查看更多 »

秋月茶室 (小說)

《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是美國軍人小說家韋恩·斯內德的一本小說,1951年出版。以盟軍佔領下的沖繩為背景。.

新!!: 美国文学和秋月茶室 (小說) · 查看更多 »

紫色姐妹花

《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是美國知名作家愛麗絲·沃克的書信小說,小說在1983年獲得普利策獎和國家圖書獎。.

新!!: 美国文学和紫色姐妹花 · 查看更多 »

约翰·W·道尔

约翰·道尔(John W. Dower,),生於美國羅德島州普洛威頓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日本和美日关系,以著作 《拥抱战败:二次大战后的日本人》成名。.

新!!: 美国文学和约翰·W·道尔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又譯美国国家书卷奖;American National Book Award)是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始於1950年,每年11月在纽约颁奖,设有小说、非小说、诗词、少年图书4个大奖,颁发给前一年出版的文学作品,并向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颁发终身成就奖。评奖宗旨是扩大美国文学的影响、吸引读者以及提高作品的文化价值。.

新!!: 美国文学和美國國家圖書獎 · 查看更多 »

美国历史年表

此处收列了美国历史主要事件的时间表。.

新!!: 美国文学和美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爱伦·坡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美國作家、詩人、編輯與文學評論家,被尊崇是美國浪漫主義運動要角之一,以懸疑及驚悚小說最負盛名。愛倫·坡是美國的短篇小說家先鋒之一,蕭伯納说过:美國出了兩個偉大的作家——愛倫·坡和馬克·吐溫。 愛倫·坡生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本名埃德加·坡,幼時父親出走,三歲時母親逝世。坡由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約翰與法蘭西絲·愛倫夫婦扶養長大,先後在杜伯夫人、伯蘭斯比神父開辦的學校就讀,並回到里奇蒙的學校學習擊劍、騎馬、游泳、拉丁文和法文等等。在維吉尼亞大學短暫就讀、從事軍職後,愛倫·坡自費出版了首部作品《》(1827年)詩集,就此展開了他的創作生涯。 愛倫·坡後將心力投入散文,並在接著數年間謀職於文學雜誌與期刊,以他獨特的風格成為小有名氣的文學評論家。愛倫·坡因工作需求常來往巴爾的摩、費城、紐約等城市,而於1835年,26歲的他與13歲的表妹維吉尼亞·克萊姆在巴爾的摩完婚。1845年1月,愛倫·坡發表了詩作《烏鴉》,一夕成名。二年後,他的妻子死於結核病。愛倫·坡開始籌畫以個人名義創辦一份刊物《賓州報》(後改名為《》),但到死前都沒有完成此業。1849年10月7日,愛倫·坡逝於巴爾的摩。 他的著作亦時常現身於文學、音樂、電影與電視等流行文化中。愛倫·坡生前的各處居所則多被保留為博物館至今。.

新!!: 美国文学和爱伦·坡 · 查看更多 »

白鯨記

《白鯨記》(Moby-Dick; or, The Whale)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白鯨記》这个名字说的是一头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鲸,并不是白鲸这个鲸鱼的种。.

新!!: 美国文学和白鯨記 · 查看更多 »

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是歐內斯特·海明威的短篇故事(Short story),是關於一個美國人與其懷孕的女友的故事。 這篇故事首次發表在1927年出版的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们》(Men Without Women)之中。故事用記敘手法來描寫男女間的關係和墮胎的問題。男人希望女人去墮胎,卻假意尊重女子的看法。而女子根本不願意墮胎,卻又假裝願意去作。兩人從頭到尾並未提到「墮胎」的字眼,不過對話內容,無字無句不在糾結於「墮胎」的話題上。 《白象似的群山》通常在一般美國文學課程中都會當作教材,原因是簡潔且易得,它包括了獨創巧妙的象徵,有效且有力的對話,以及將廣泛性議題應用到爭議話題(墮胎),這個議題在過去不曾被如此明確的描述,而這篇故事是首次的探索。這些元素構成這個故事易於引導進海明威最低限度的故事風格,此即他所陳述的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它也勾勒了角色設定可以對小說的意義提供多大的貢獻程度。Fletcher, M.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Explicator, Summer 1980.

新!!: 美国文学和白象似的群山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美国文学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

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简写作AAVE),也常被称为美国黑人英语(African American English);非正式的叫法还包括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黑人白话(Black Vernacular)、黑人英语白话(Black English Vernacular,简写作BEV)或者黑人白话英语(Black Vernacular English,简写作BVE),是美国英语中非洲裔美国人使用的一种語言變體(方言、民族语言及族群语言)。非专业人士有时会称其为“Ebonics”(来自单词“ebony”和“phonics”的组合)、“jive”或是“jive-talk”。 其读音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但在使用者中也存在一些区域性口音差别。部分克里奧爾語学家,如威廉·斯图尔特(William Stewart)、约翰·迪拉德(John Dillard)、约翰·瑞克佛德(John Rickford)认为,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黑人使用的克里奧爾語方言有很多相同特征,因此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应当是克里奧爾語的一支,而其他学者则坚持认为两者并没有太大联系。 在语言形式各方面,其用法受到时代、状态、话题本身及环境的影响。有众多文学作品使用该语言变体写作,特别是。.

新!!: 美国文学和非洲裔美国人白话英语 · 查看更多 »

頑童歷險記

《頑童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又譯為《赫克歷險記》、《哈克歷險記》、《頑童流浪記》,是一部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兒童文學作品,為美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作品。.

新!!: 美国文学和頑童歷險記 · 查看更多 »

駒澤大學

駒澤大學(日語:こまざわだいがく,英語:Komazawa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的私立大學。1925年創校,簡稱駒大。旧称:曹洞宗大學林。.

新!!: 美国文学和駒澤大學 · 查看更多 »

马克·吐温

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極其知名。其交友廣闊,、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温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安葬於紐約州埃尔迈拉。.

新!!: 美国文学和马克·吐温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鲍德温

詹姆斯·亚瑟·鲍德温(James Arthur Baldwin,),美國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黑人和同性恋者,鲍德温的不少作品关注20世纪中叶美国的种族问题和性解放运动。代表作有小说《向苍天呼吁》、《乔瓦尼的房间》、《另一个国家》等。.

新!!: 美国文学和詹姆斯·鲍德温 · 查看更多 »

麥可·謝朋

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美國小說作家。曾贏得普立茲小說獎、星雲獎最佳小說及雨果獎最佳小說。.

新!!: 美国文学和麥可·謝朋 · 查看更多 »

麥田捕手

《--》(The Catcher in the Rye),又譯為《--》,为美国作家J.D.塞林格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這部有爭議的作品原本是面向成年讀者的,但迅速因其青春期焦慮和隔絕的主題而在青少年讀者中流行。 該書以主人公第一人稱口吻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學籍後在紐約城遊蕩將近兩晝夜,企圖逃出虛僞的成人世界、去尋求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 該書于1951年出版之後,立刻引起巨大的轟動,受到讀者——特別是青年人——的熱烈的歡迎,被翻譯為多國語版。小說每年大約有250,000本售出、總計為6500萬本。時代雜志將《麥田捕手》列在“2005年度百大英語小說(自1923年起)”榜上,現代圖書館及其讀者也將其列在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榜上。贊賞者認為本書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敘,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傳神地描寫主角的內心思維,並說出了青少年不滿成年世界充滿虛僞欺瞞的心聲。批評者則認為書中主角離經叛道,逃學、吸煙、喝酒又滿嘴粗話,會給年輕讀者帶來不良影響。當時許多圖書館及學校將之列為禁書,並被列在上 。但現在這本書卻是許多美國學校的指定讀物。有的評論家說,它“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而且有學者認為,胡登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新!!: 美国文学和麥田捕手 · 查看更多 »

齊邦媛

齊邦媛()是中華民國作家、中國文學學者,生於中華民國遼寧省鐵嶺縣,專長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齊邦媛被部分學者譽為臺灣文學之母。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齊邦媛之夫羅裕昌被譽為臺灣鐵路電氣化之父。.

新!!: 美国文学和齊邦媛 · 查看更多 »

英語文學

英語文學(English literature)指英語寫成的文學作品,作者不一定是來自英格蘭。如约瑟夫·康拉德是波蘭人,羅伯特·伯恩斯是蘇格蘭人。詹姆斯·喬伊斯來自愛爾蘭,愛倫·坡來自美國,薩爾曼·魯西迪來自印度等。在學術界,“英語文學”經常都在致力於“英語研究”的部門或項目中進行分析與批評。原因在於英格蘭的前殖民地都發展出了自己的英語文學,這些地方所使用的英語互相也有區別。所以英語文學隨著英語在世界上的變化而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 美國文學中的英語作品可以算作英語文學的一部分,但通常是按一個獨立的重要學科處理;愛爾蘭文學也是如此(但本文涉及在英國活躍的愛爾蘭文學家)。而英國文學和英語文學雖然重複的部分很多,但包括來自大不列顛其他地區和語言的文學,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新!!: 美国文学和英語文學 · 查看更多 »

老人与海 (海鸣威)

《老人与海》是中国大陆男歌手海鸣威的一首歌曲,该歌曲由朱其民作词,海明威本人作曲,时长4分26秒,该歌曲在海鸣威2007年专辑《Dance Dance Dance》中收录。.

新!!: 美国文学和老人与海 (海鸣威) · 查看更多 »

T·S·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OM(Thomas Stearns Eliot,),美國英國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新!!: 美国文学和T·S·艾略特 · 查看更多 »

杰克·伦敦

約翰·格里菲斯·「傑克·倫敦」·錢尼(John Griffith "Jack London" Chaney,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國20世纪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因此有人认为他是宣扬社会主义的作家,也有人认为他是表现个人主义和民众哲学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是最受華語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熱愛生命》、《海狼》、《铁蹄》等小说。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商业作家之一,因此被誉为商业作家的先锋。.

新!!: 美国文学和杰克·伦敦 · 查看更多 »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杰罗姆·大卫·「J·D」·沙林格(英语:Jerome David Salinger,J.

新!!: 美国文学和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 查看更多 »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英文: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发明的,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已翻译成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挪威文、土耳其文、日文、僧伽羅文、葡萄牙文、泰文等出版,并被许多英语国家的大多数图书馆、以及使用其它相应译文之国家的部分图书馆采用。在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於1876年首次發表,歷經23次的大改版後,內容已有相當程度的修改與擴充。最新的版本為2011年版。該分類法以三位數字代表分類碼,共可分為10個大分類、100個中分類及1000個小分類。除了三位數分類外,一般會有兩位數字的附加碼,以代表不同的地區、時間、材料或其他特性的研究,分類碼與附加碼之間則以小數點.」隔開。例如 330 代表經濟學 +.9 代表地區別論述 +.04 代表歐洲.

新!!: 美国文学和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美國文學翻譯家。热爱音乐。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傑·魯賓著,《聽見100%的村上春樹》僕的誕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新!!: 美国文学和村上春樹 · 查看更多 »

格萊葛利·馬奎爾

格萊葛利·馬奎爾(Gregory Maguire,)是一名美國奇幻及兒童小說家,以改編經典童話故事而聞名。 著名作品有《迷途記》、《白雪公主外傳》、《女巫前傳》及其續集《女巫之子》,其中《女巫前傳》被改編成同名百老匯音樂劇,而該劇更於2004年贏得三項東尼獎。.

新!!: 美国文学和格萊葛利·馬奎爾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复杂,先后结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写下了闻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与古巴革命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会面。2002年11月11日,卡斯特罗更親自出席海明威故居博物馆的落成仪式。 海明威一生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書獲得普立兹獎;1954年,《老人与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兩部作品被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簡潔著称,對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威。.

新!!: 美国文学和欧内斯特·海明威 · 查看更多 »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籲天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於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的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出生于康乃狄克州的斯托夫人,是的一名教师,同时,她也是一位积极的废奴主义者。全书以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Uncle Tom)的故事為中心,在旁及他周圍人——均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这部深刻地描绘出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其中提到这是一部关于“奴隶制度的破坏力与基督徒之爱战胜它的能力”(destructive power of slavery and the ability of Christian love to overcome it…)的小说.其中认为,这部小说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是“惟有用基督徒的爱才能化解奴隶制的危机”(The slavery crisis can only be resolved by Christian love).其中引用简·汤普金斯(Jane Tompkins)的话提到,斯托夫人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通过“基督徒的爱的拯救力量”(saving power of Christian love.)去摧毁奴隶制度本身.引用的话出自:在这篇评论中,Tompkins还认为“斯托将她的作品设想为一种工具,一种能让世界不再受武力所控制,而由基督徒的爱来决定其秩序的工具”(Stowe conceived her book as an instrument for bringing about the day when the world would be ruled not by force, but by Christian love.)。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裡,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不少的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最近几十年来,《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新!!: 美国文学和汤姆叔叔的小屋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美国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 · 查看更多 »

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

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是一家出版機構,1846年創立于紐約Park Row的the Brick Church Chapel,是克里布纳公司的子公司。公司多年出版斯克里布纳雜誌。該公司因出版海明威的書籍而聞名。該公司的書店的所有權由Barnes & Noble公司掌握。.

新!!: 美国文学和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 · 查看更多 »

新英格蘭

新英格兰(New England),--,是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的区域。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的六个州,由北至南分別为: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麻薩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顿是该地区的最大城市以及经济与文化中心。 近400年前的17世纪初,英格兰的清教徒们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来到新英格兰地区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北美的原住民居住。在18世纪,新英格兰是最早表现出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意志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之一——尽管新英格兰地区在后来的英美之间的1812年战争时持反战态度。19世纪,新英格兰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美国文学和哲学的发源地、最早组织起免费公共教育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北美最早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的地区。 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常被称为New Englander。新英格兰地区和中大西洋地区合称东北地区。新英格兰地区也是大美国—加拿大东北大西洋区域的一部分。.

新!!: 美国文学和新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日本十進分類法

日本十進分類法(にほんじっしんぶんるいほう、NDC),是日本參考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所發展適用於日本國情的圖書分類法。最初的版本為1928年發表的「和洋圖書共用十進分類法案」,1929年始改為現名,最新的版本為2014年12月發行的「新訂10版」。.

新!!: 美国文学和日本十進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愤怒的葡萄

《憤怒的葡萄》(英語:The Grapes of Wrath),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于1939出版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這部小說在當年「賣得最快,評價最高,爭論最激烈」,一時成為禁書,又被當眾焚毀,最後迫使國會立法,資助農民。 小说获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1939 Book Awards Given by Critics: Elgin Groseclose's 'Ararat' is Picked as Work Which Failed to Get Due Recognition",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4, 1940, page 25.

新!!: 美国文学和愤怒的葡萄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品钦

小托马斯·鲁格斯·品钦(英语:Thomas Ruggles Pynchon, Jr,)()是一名生于纽约的美国作家,以写晦涩复杂的後現代主義小说著称。品钦来自长岛,曾于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英语学位。在于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早期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后,他开始创作他赖以成名的长篇小说:《V.》(1963年),《叫卖第49组》(1966年),《万有引力之虹》(1973年),《葡萄园》(1990年),《梅森和迪克逊》(1997年)和《抵抗白昼》(2006年)。最新作品《放血尖端》于2013年9月17日出版。 品钦被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视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获得者,并几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小说和非小说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意旨、风格和主题,涉及到(但不仅仅限于)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等不同领域。品钦也因对公开个人信息的排拒而知名:没有多少他的照片曾被公布,自1960年代开始流传着种种关于他住所和身份的传闻。.

新!!: 美国文学和托马斯·品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美國文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