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0 关系: 劉百川,十八罗汉手,南拳,天龍八部 (1997年電視劇),宮城長順,尹福,少林派,少林拳,中國武術流派,中国武术,七星螳螂拳,三皇性功拳,佛家掌,佛手,六合螳螂拳,剛柔流,玄難,王隐林,祁家通背拳,羅漢拳,白鶴拳,螳螂拳,體育運動列表,鳩摩智,越武道,鷹爪翻子拳,郭襄,蔡李佛拳,金一明,虚竹,陈享,查拳,李友山,李秉霄,梅花螳螂拳,武術,洪拳,潭腿,施孝榮,拳经。
劉百川
劉百川(),安徽六安縣十里沟人,自幼習武,得少林寺志善和尚了禪(俗名楊澄雲)秘傳小罗汉和罗汉神打。刘百川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劉個性剛勇,体格镖悍,魁梧健壮,中過武舉,中年走鏢關外。曾遊香港,以子母鴛鴦連環腿聞名。曾任孫中山保鑣。 1923年,劉百川負責成立漢口市國民黨部,曾出席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1928年,南京舉行第一屆全國國術比賽期間,據稱杜心五的徒弟萬籟聲前去挑戰楊澄甫,時楊正在刷牙,萬突然施襲,一腳將楊踢倒,于是万向外界聲稱打敗了楊,當時劉百川對萬很不滿,認為萬不尊敬前輩。楊事后去找師父吳鑒泉,吳也忍不住要找萬籟聲,后經杜心五再三替徒賠禮道歉,遂將此事平息。亦有說為了此事,劉百川與杜心五曾經以武會友,萬籟聲從此亦尊劉百川為師。 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覽會舉辦過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武術擂台賽。由委員長李景林,副委員長孫祿堂等26人擔任了評判委員會,楊澄甫、杜心五、吳鑒泉、劉百川、南拳名師蕭聘三等37人擔任了檢察委員。 博覽會結束后,西湖博覽會新建的工業館改成了 “浙江省國術館”。劉百川、蕭聘三等擔任教師。浙江省國術館從1930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一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時停辦。 1931年,在浙江省國術館,因為楊澄甫說蕭聘三的拳術沒什麼用,導致黑虎拳蕭聘三及太極拳名師楊澄甫當場發生打鬥。雙方都使出狠絕招式,導致兩位名師都受內傷,不再教武術。不久,楊澄甫便離開了國術館,由劉百川繼任教務長一職。.
查看 羅漢拳和劉百川
十八罗汉手
十八罗汉手,是南拳類的中國武術,據說出自於南少林寺。.
查看 羅漢拳和十八罗汉手
南拳
南拳泛指中國南方,特別指福建及廣東,於明末清初後形成之武術門派。.
查看 羅漢拳和南拳
天龍八部 (1997年電視劇)
《天龍八部》(The Demi-Gods and Semi-Devils 1996)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根據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改編而拍攝製作的古裝武俠劇集,全劇共45集,監製李添勝,此劇為無綫電視拍攝製作第二部同名劇集。是由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及李若彤領銜主演。.
宮城長順
宮城長順(;),沖繩縣出身的空手道大師,為空手道四大流派之一剛柔流的創始人。 1888年出生在今沖繩縣那霸市的東町。11歲的時候拜新垣隆功學習唐手,14歲時,經新垣隆功的推薦,拜那霸手大師東恩納寬量為師。1910年,宮城長順入伍參軍,被派往宮崎縣的都城市。1912年退伍。 1915年,師父東恩納寬量逝世,宮城長順前往中國福建,學習了白鶴拳、羅漢拳和八卦拳。宮城長順將這些與那霸手融合為一體,自創了一套新的武術流派。 回到那霸後,宮城昌順開設了自己的道場,並於1930年將這個流派命名為剛柔流。1934年,剛柔流得到了大日本武德會的承認。 1953年病逝於那霸壺屋的自宅。 Category:空手家 Category:剛柔流 Category:琉球武術家 Category:日本武术家 Category:沖繩縣出身人物 Category:大日本帝國統治琉球時期人物 Category:美國統治琉球時期人物 Category:琉球人 Category:武術流派創始人.
查看 羅漢拳和宮城長順
尹福
尹福(),綽號「瘦尹」、「尹鐵鐲」(鐵鐲尹)。清代直隸省(今河北)冀縣北漳淮村人,董海川之徒,清末八卦掌名家,開創尹氏八卦掌。.
查看 羅漢拳和尹福
少林派
少林派是从唐朝嵩山少林寺發展出來的武術門派,少林派是中原武术中流传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因源自于中岳嵩山的少林寺故名。.
查看 羅漢拳和少林派
少林拳
少林拳在清未民初以來,泛指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法流派,主要分为北派和南派。本條目的少林拳不是指現今從少林寺發展出來的少林派。.
查看 羅漢拳和少林拳
中國武術流派
中国武术類型與流派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而同一類型武術中的有不同發展的分支則為流派。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流派與不同,流派是由武術本身區分,不一定是固定的人事組織,門派則是傳承特定武術流派的人事組織,門派的領袖稱為掌門。.
查看 羅漢拳和中國武術流派
中国武术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現今台灣亦沿用此稱呼),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實踐部分主要指稱有關體育、健身、和中國武術獨有之氣功、及養生等重要功能,理論部分則是來自前人之武術經驗和拳譜記錄。因此,它体现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經驗上積累,以自立、自強、健體養生為目標的自我運作,練習套路时顯示出身體動作之優美姿態。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鍊的文化特徵及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查看 羅漢拳和中国武术
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是螳螂拳一支。七星即七星螳螂獨有的「七星樁步」,以其步法成北斗七星之形名命。另一說七星是指人体的七个部位,头、肩、肘、拳(掌)、臀、膝、脚,相互配合,整体发劲,又稱羅漢螳螂拳,是李秉霄所創。.
查看 羅漢拳和七星螳螂拳
三皇性功拳
三皇性功拳是民國三十年左右,金恩忠出版刊物所提及的一個拳術名稱。.
查看 羅漢拳和三皇性功拳
佛家掌
#重定向 羅漢拳.
查看 羅漢拳和佛家掌
佛手
佛手,佛之手。可以指:.
查看 羅漢拳和佛手
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晚清山東拳術。螳螂拳一支,由魏三開始。魏三傳於林世春。.
查看 羅漢拳和六合螳螂拳
剛柔流
剛柔流,是沖繩空手道其中的一個流派,同時為日本空手道四大流派之一,剛柔流發源自琉球(現今為沖繩)的那霸手,創始人為宮城長順。剛柔流空手道共有個12型(套拳),其拳法有明顯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戰步、貓足立為主,講究剛柔並濟。在修行時注重“氣”、“息”、“體”的鍛煉。 宮城長順於1888年出生于琉球,14歲加入那霸手名師慎善熙(東恩納寬量)的門下,1915年遠赴中國福建省福州,學習中國拳法。歸國後將獨特的技法系統化。該拳法為“南舟北馬”中的南派功夫,受系統來自南少林白鶴拳及南少林羅漢拳影響,其流派名稱的取決流傳於白鶴拳秘書《武備志》中拳法八要中的一句“法剛柔吞吐,身隨時應變。”因此得名剛柔流。後來剛柔流由沖繩傳致日本本土及發展,逐漸形成獨立體系,現分為沖繩剛柔流及日本剛柔流。剛柔流的代表團體有 順道館、明武館、國際沖繩剛柔流空手道連盟、尚武館、全日本空手道連盟剛柔會、日本正剛館空手道士會等,該流派在東南亞地區有相當大的影響,也是最早傳入中國及香港的空手道流派之一。目前世界上另一大空手道體系-全接觸空手道極真會館的始創人大山倍達,除了曾跟隨松濤流創始人船越義珍學習松濤流空手道外,亦曾跟隨日本剛柔會開山祖師山口剛玄的弟子曹寧柱的學習剛柔流空手道。.
查看 羅漢拳和剛柔流
玄難
難,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 玄難大師是少林寺達摩院首座,玄难一身神功,在武林中罕有对手。 曾參與「聚賢莊大戰」,與丐帮第六代帮主乔峰對戰,首先使成名絕技「袖裡乾坤」攻擊乔峰,乔峰竟只如此一掌,便破了「袖裡乾坤」,玄難狂怒下使出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長拳」後,却又被乔峰反使「太祖長拳」逐一拆解,玄难见自己所使的拳法每一招都受敌人克制,拳法一变,换作了少林派的「罗汉拳」。 因為師弟玄痛為游坦之「冰蠶毒掌」毒傷,前往「閻羅王敵」薛慕華府上求醫,遇到姑蘇慕容四大家臣和「函谷八友」一行人,後協助眾人力戰星宿派創派師祖「星宿老怪」丁春秋,玄難素知丁春秋周身剧毒,不敢慢打,使出「快掌」連環快擊丁春秋,久戰後不幸拳上中毒,虛脫倒下,玄難等七僧連姑蘇慕容四大家臣和「函谷八友」一行人中了丁春秋的「化功大法」而被擄獲,遠赴聋哑门掌门人“聪辩先生”蘇星河所邀的「珍瓏」棋會。 最後中了丁春秋的「逍遙三笑散」,三笑而亡。.
查看 羅漢拳和玄難
王隐林
王隱林,又名王飛龍,廣東十虎之一,與黃林開同為星龍的學生,中國武術門派俠家的祖師,成名武學是「白鶴俠家拳」。 他主要的學生有朱亦傳、王漢榮、王倫(王敬初)、王林開、潘鑒、蔡懿恭與吳肇鍾等人。.
查看 羅漢拳和王隐林
祁家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為六合拳,明堂膀切手法(羅漢短打)及(羅漢)一百零八手,心極通背拳。手法大開大合,大劈大挑為主。除了大劈大挑之心極通背拳外。亦有大量羅漢拳因素。包括四妙之短打手法。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柔。十八串通(手、掌)法。三十六基本操手和七十二散傳操手,合計一百零八手。.
查看 羅漢拳和祁家通背拳
羅漢拳
羅漢拳,又稱佛家拳,為少林拳之一,在中國各地流行,有不同門派。.
查看 羅漢拳和羅漢拳
白鶴拳
白鶴拳是中國福建省于明末開始發展的地方拳術,又名永春白鶴拳。原無系統。漸次發展出四個派別,依其外形姿勢特性等,分為飞、鸣、宿、食等四類。統稱為白鶴拳。.
查看 羅漢拳和白鶴拳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國武術击技的一種,從清末民初開始訂名,至今海內外各地多有流傳。特色是模仿螳螂的動作,兩隻手如螳螂的鉤子,並有勾摟採掛等技擊手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因為各地方的特色不同、各家的體會不同、融合其他門派武術等等各種原因,於是產生了許多風格各不相同的螳螂拳門派。.
查看 羅漢拳和螳螂拳
體育運動列表
以下列表列出各種不同的體育運動:.
查看 羅漢拳和體育運動列表
鳩摩智
鳩摩智是香港作家金庸武俠小說作品《天龍八部》中的反派人物,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出身吐蕃大雪山大輪寺,為吐蕃國師,外號「大輪明王」,天資聰穎嗜武成癡。雖為滿口佛理的僧人,但實則陰險且行事不擇手段,也無寡欲與慈悲之心,貪戀強力武學至癡狂的程度。.
查看 羅漢拳和鳩摩智
越武道
越武道(Việt Võ Đạo),發源於越南的防身武術運動。原文Vovinam,意即越南(Việt)的武術(Võ);是1938年由阮祿(Nguyễn Lộc)提出的一套武術系統理論。1966年才由黎桑定名為「越南武術-越武道」(Vovinam - Việt Võ Đạo),中文直接稱「越武道」為全名。.
查看 羅漢拳和越武道
鷹爪翻子拳
鷹爪翻子拳是源出河北雄县之拳術。拳法是以抓打擒拿、分筋錯骨、輾轉騰挪、刁靠內閃、跳蹤為主。 鷹爪拳可以追溯到清代末葉劉仕俊,屬羅漢拳原形散手,後編組成連拳,又稱母子拳(請參考查拳一路)。劉成有繼承衣砵後加上翻子拳。 刘成有是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是刘仕俊族孙,得刘仕俊的羅漢鷹抓功(後有稱岳氏散手),他曾經追隨“飞腿”楊景山學技、又師從翻子名家刘德全、董宪周。人誉为“江北刘”。 刘成有再傳陳子正,又傳劉占伍,劉法孟等。.
查看 羅漢拳和鷹爪翻子拳
郭襄
郭襄,是金庸小説《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為金庸小說中峨眉派的開創者。 郭襄眉目娇美,神姿秀丽,可爱纯洁之中不失豪爽,天真烂漫之中又不失聪慧。個性我行我素,漠視世俗禮教,有外祖父东邪黄药师之風,因而贏得「小东邪」的外號。後來學習甚多的絕世武功合為一身,也列為絕頂高手之一。.
查看 羅漢拳和郭襄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南拳門派,是融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的一種拳術。1830年代,由廣東新會人陳享創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不僅风行岭南,還遍及亚、欧、美、非、澳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据统计,超过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武馆学院与联会。.
查看 羅漢拳和蔡李佛拳
金一明
金一明,江蘇揚州人。民國九年(1920年)肄業於金陵警官學校。曾任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副處長。編撰了大量的武術叢書。 民國初期,在上海工作於報社,後與武術界人士印行拳術書籍,從此對於少林派、武當派、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武術均有研究。其出版的書籍,保留了民國時期的武術史料。 金一明於民國七年出版了唐殿卿「石頭拳術」,於民國十七年出版了「六通短打」。.
查看 羅漢拳和金一明
虚竹
虛竹,後改道號虛竹子,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三位主角其一(其餘兩位是段譽以及喬峰)。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 虛竹子性格木讷老实,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又不善于词令。.
查看 羅漢拳和虚竹
陈享
享()字典英,号达亭,死後,被主理佛山鴻勝館之張炎譽為蔡李佛创始人,广东新会崖門镇西京梅村人。享壽70歲 1823年,陈享投拜李家拳傳人李友山(新会七堡人)學習五形拳,棍法和腿功。1827年,陈享去罗浮山白鹤观拜蔡家拳傳人蔡福學習十字拳。1839年-1840年间,陈享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鸦片战争爆发,他的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英勇抗击外来侵略。 林則徐被免職後,陈享在1845年回到鄉間(新会崖西镇京梅村)開設洪勝主館。於是開始有洪拳的名稱。後派傳人往廣東各地開分館,前後共44所。 陈享善八卦拳亦精五形拳,留下達亭八卦拳(又稱172式五形八卦拳)。 鸦片战争後,廣東洪門組織聯合成為三合會,支援洪秀全,故洪門子弟又稱洪兵,他們的拳術為洪拳。 太平天國敗亡後,三合會眾以少林子弟互稱,共尊南少林寺(福建莆田)為祖廟。而當時五個武術社團之主持則為少林五老。故蔡李佛拳尊至善禪師為先祖。是南少林拳一種。.
查看 羅漢拳和陈享
查拳
插拳,中國拳術名稱。又叫「叉捶」。音轉為查。現在,有人(廣義)說查拳是中國東北部回民地區武術之一個統稱。在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回族聚居地流行。拳種包括有華、花、路、洪、炮、彈腿 長拳及短打等等。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力迅猛,步法靈活,進退起伏,表現驃悍矯捷,現已發展成較有系統的拳術。.
查看 羅漢拳和查拳
李友山
李友山(),新會七堡人,中國清朝末年武術家。師承南少林至善禪師,擅五形拳,並進而將之改良,自創李家拳。.
查看 羅漢拳和李友山
李秉霄
李秉霄,中國拳術名家,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山東登州人。 祖先在明代時因軍功,成為登州大嵩衛(今山東海陽鳳城)軍官,李家從福建帶羅漢拳入山東,祖先李贊元順治十二年中進士,康熙時擔任兵部右侍郎。家世顯赫。 秉霄是李贊元第十七子李本潢的曾孙,曾為貢生,但後來棄文從武,他將家中的武學羅漢拳與螳螂拳合併,創了羅漢螳螂拳,嘉庆初年到史家河定居,在这裹传授拳術,因他善用雙鉤、人稱「李二鉤」,被視為一代宗師。後人演變出羅漢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 清末時有一本《羅漢行功短打》之書傳世,作者自稱昇霄道人,武術界相傳李秉霄為昇霄道人弟子,一說為昇霄道人之師,昇霄道人身份不明,或說頭陀,或說道士。.
查看 羅漢拳和李秉霄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是一種螳螂拳類的中國武術,與羅漢拳有相當的關係。.
查看 羅漢拳和梅花螳螂拳
武術
武術,亦称搏擊術、格鬥術、格鬥技,是指以肢體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競技的技術。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擊對手,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後者則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弓等冷兵器為主。武術雖是互相格斗的技術,但學習武術除了作格鬥用外,學習的原因也可能是為了防衛、競技。現代武器(火炮、電子形式)廣泛運用後,冷兵器逐漸被淘汰,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 武術一詞一般會直接聯想到東亞,不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其特別的武術。歐洲最早是在1550年開始使用倾向于武術现代意义的英文“martial arts”。1639年英國一本击剑的書也提到此一詞語,特別用來強調击剑的「科學和藝術」。.
查看 羅漢拳和武術
洪拳
洪拳為南拳武術門派,著名人物有高要、蔡九儀(見朱愚齋著作之《黃飛鴻別傳》)、陸阿采、廣東十虎之鐵橋三、黃麒英、黃飛鴻等人;此門派流傳於廣東一帶。.
查看 羅漢拳和洪拳
潭腿
潭腿又名谭腿或彈腿,是一种中國武術外家套路,招式古朴,功架完整,是北派武術的代表之一,注重腿法。相传由后周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以寺得名。也有说是因起源自河南潭家沟而得名。.
查看 羅漢拳和潭腿
施孝榮
施孝榮,臺灣屏東縣排灣族人,1980年代初、中期臺灣校園民歌歌手。.
查看 羅漢拳和施孝榮
拳经
《拳經》於1917年由上海大聲圖書局出版。內容主要分「拳經」及「少林拳術精義」兩個部分。陸士諤是清末民初居於上海的中醫跌打骨科。.
查看 羅漢拳和拳经
亦称为 罗汉神打。